1. 有關市場營銷的哲理小故事哪裡有
可以推薦給你幾個小故事:
一、兩家粥店
街上有兩家粥店,每天的顧客都相差不多,都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東邊這個總是比西邊那個多出來百十來元,天天如此。差距究竟在哪裡呢?
於是,一位好奇的顧客走進了西邊那個粥店。服務員微笑著把他迎進來,給他盛粥時問:「加不加雞蛋?」他說加。於是她給他加了一個雞蛋。見了每位顧客,服務員都會這樣問一句,結果有說加的。也有說不加的,大概各佔一半。這位顧客又來到東邊的粥店。同樣服務員微笑著把他迎進去,而給他他盛粥時卻這樣問:「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他笑了,說:「加一個。」見了每位顧客,服務員都這樣問一句,結果愛吃雞蛋的就說加兩個,不愛吃的就加一個,極少有要求不加的。一天下來,東邊的粥店就要比西邊的多賣出百十來個雞蛋。
故事點評:
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更多的是對消費者心理的理解。抓住顧客的心理,才能夠獲勝。為顧客服務,並不是讓顧客滿意就足夠了,還要能夠通過服務引導客戶進行更多地消費。
二、老太太買李子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位老太太每天去菜市場買菜買水果。一天早晨,她來到菜市場,遇到第一個小販,賣水果的,問:你要不要買一些水果?老太太說你有什麼水果?小販說我這里有李子、桃子、蘋果、香蕉,你要買哪種呢?老太太說我正要買李子。小販趕忙介紹這個李子,又紅又甜又大,特好吃。老太太仔細一看,果然如此。但老太太卻搖搖頭,沒有買,走了。
老太太繼續在菜市場轉。遇到第二個小販。這個小販也像第一個一樣,問老太太買什麼水果?老太太說買李子。小販接著問,我這里有很多李子,有大的,有小的,有酸的,有甜的,你要什麼樣的呢?老太太說要買酸李子,小販說我這堆李子特別酸,你嘗嘗?老太太一咬,果然很酸,滿口的酸水。老太太受不了了,但越酸越高興,馬上買了一斤李子。
但老太太沒有回家,繼續在市場轉。遇到第三個小販,同樣,問老太太買什麼?老太太說買李子。小販接著問你買什麼李子,老太太說要買酸李子。但他很好奇,又接著問,別人都買又甜又大的李子,你為什麼要買酸李子?老太太說:我兒媳婦懷孕了,想吃酸的。小販馬上說:老太太,你對兒媳婦真好!小販又問,那你知道不知道這個孕婦最需要什麼樣的營養?老太太說不知道。小販說,其實孕婦最需要的維生素,因為她需要供給這個胎兒維生素。所以光吃酸的還不夠,還要多補充維生素。水果之中,獼猴桃含維生素最豐富,所以你要是經常給兒媳婦買獼猴桃才行!這樣的話,你確保你兒媳婦生出一個漂亮健康的寶寶。老太太一聽很高興啊,馬上買了一斤獼猴桃。當老太太要離開的時候,小販說我天天在這里擺攤,每天進的水果都是最新鮮的,下次來就到我這里來買,還能給你優惠。從此以後,這個老太太每天在他這里買水果。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小販急於推銷自己的產品,根本沒有探尋顧客的需求,自認為自己的產品多而全,結果什麼也沒有賣出去。
第二個小販有兩個地方比第一個小販聰明,一是他第一個問題問得比第一個小販高明,是促成式提問;二是當他探尋出客戶的基本需求後,並沒有馬上推薦商品,而是進一步縱深挖掘客戶需求。當明確了客戶的需求後,他推薦了對口的商品,很自然地取得了成功。
第三個小販是一個銷售專家。他的銷售過程非常專業,他首先探尋出客戶深層次需求,然後再激發客戶解決需求的慾望,最後推薦合適的商品滿足客戶需求。他的銷售過程主要分了六步:第一步:探尋客戶基本需求;第二步:通過縱深提問挖掘需求背後的原因;第三步:激發客戶需求;第四步:引導客戶解決問題;第五步:拋出解決方案;第六步:成交之後與客戶建立客情關系。
銷售是一門學問,所以我們要在銷售工作中勇於發現失誤並及時改正過來,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