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單詞教學用故事如何導入

單詞教學用故事如何導入

發布時間:2023-02-24 06:26:04

『壹』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式

導語:導入是一節課的序曲,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始。教師通過導入在教學中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是學生產生學習慾望和有效教學的重要一步。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整堂a課的教學質量,也是走向成功教學的重要一步。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式

一、講故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導入講究趣味性,在日常教學英語教師要不斷積累一些英語小故事。例如,在講授第五冊unit5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Let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my friend Mr Zhang. Listen to me carefully, and guess what it might be.”然後開始講:“One mid-night, Mr Zhang heard some strange noises outside his window. At first, he thought it could be a cat, but when he listened to it carefully. It was someone crying. He thought it might be the kid of neighbor. But later on he thought it must be the wind. “What 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這個故事一下調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他們紛紛開始猜測,而筆者則乘機引入了本節課的重點情態動詞,結果整節課學生都很投入,內容也掌握得特別好。

二、設置問題增強學生的主動性

這種方法多用於較長的對話或敘述性較強的文章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合上書,然後運用肢體語言先簡單介紹一下教學內容,然後根據講授的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讓學生帶著問題收看錄像或聽課文錄音。這無疑會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調動各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設計教案時,教師必須周密考慮討論什麼,其議題須與即將學習的課文所涉及的內容緊密聯系。由於有效的問題能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投入到有關內容的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它也成為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設計問題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講授第五冊unit1時,筆者讓學生帶著問題:“Does he study by making vocabulary cards?”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唯恐丟掉信息,都很認真。由於問題難度較小,學生都能回答。在完成初級目標後,筆者又問:“How do you learn Chinese?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練習並拓展思維,這樣不僅導入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用簡筆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簡筆畫因為簡潔、誇張,更容易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unit6時,筆者用簡筆畫了bananas, apples, strawberries, pears, tomatoes, oranges, ice-cream, milk and bread. 然後說:“I like apples. ”簡筆畫的直觀性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說:“I like ……”然後筆者又畫了兩個小人的簡筆畫,並說:“She likes bananas, but he likes milk.”然後問:“Does she/he like……?”小人的樣子讓學生忍俊不禁,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就導入了新課。

四、用歌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學得又快又好,而歌曲能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即帶給學生快樂,也帶給他們知識。在學習“when is your birthday”時,筆者告訴學生:“Today is Tingtao’s birthday, Let’s sing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於是歡快的歌聲立刻在教室里響起。學生唱了幾遍之後,筆者又問:“when is your birthday?”由此引入了新課,引導學生展開對話。同學們興趣高漲,積極上台表演,對年月日的表達也很好地掌握了。

五、開展游戲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通過游戲使兒童的內心活動變為獨立自主的外部表現,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並保持內在和外在的平衡。”游戲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它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和幽默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識。例如,在學習身體部位時,筆者說漢語,讓學生一邊說出英語一邊指出身體部位,對速度快而且准確的同學進行獎勵。在游戲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的反應速度又考查了學生對單詞的熟練程度,同時還提高了課堂效率。

六、通過復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復習導入新課,可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效果。在復習階段,教師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疑點,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傳授新知識的契機。例如,筆者在講授一般過去式時,先復習了一般現在時,然後再轉化為過去式,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聯系,他們的求知慾望一下被激發了出來,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對過去時掌握得也非常好。

總之,導入要講究恰當的形式和自然的呈現方式,好的導入能為課堂增輝添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導入方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式

(1)談話導入法。

利用新課開始前幾分鍾和學生作隨意交談(Free Talk),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我常和學生聊聊天氣狀況、家庭生活、愛好興趣,班級和同學情況,明星趣聞、或一些節日等話題。因為和學生生活比較貼近,學生很感興趣。討論這樣的話題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2)圖片導入法。

利用教材中的插圖或網路圖片導入新課,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開啟他們的求知慾。圖片的'選擇都與復習或者新課有關聯,它有趣味性,又適於用英語表達,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3)實物導入法。

把實物帶入課堂進行教學,學生覺得新鮮、有趣,而且語境真實。它能創設出一個個“最佳心理狀態”和引人入勝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八年級上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我就把水果,酸奶和攪拌機一起帶進了教室。學生馬上都興奮起來。我立刻說:Do you like a banana milkshake?學生立刻回答Yes.我立刻說:In thislesson I’n teach you how to make it.First.peel two bananas…說完並演示完後,我讓學生到講台上一邊演示,一邊說。學生的情緒高漲,都爭先恐後地去演示,本節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提問式復習導入法。

它是對上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提問的方式。這雖是傳統方式,但復習效果很好。在使用復習式導入的時候,可採用靈活的形式,如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或者是搶答等形式。我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當場的鼓勵性的表揚和加分,學生的熱情很高。它既復習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又利於新舊知識間的銜接,便於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5)時事導入法。

時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它具體形象,易於學生理解,效果顯著。

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後,我把有關的圖片製成課件,在課堂上觀看。同學們看完後都非常難過,我趁機問:What do you think wecall do for them?孩子們都紛紛舉手發言。一個學生說:“I’llgive money to them,”另一個學生說:“I’ll give out my clothes to thekids in Wenchuan,班長站起來說:“I think wewill be volunteers to heIp the people who arehomeless”我也感動地說:“Yes!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the people who are in trouble,So I think weshould not waste any time,We should workharder from now on.”學生們踴躍發言,都表示要自願以實際行動為汶川做點事。接下來的一節課學生們的狀態都特別好。雖然討論時事新聞表面看會浪費一點課堂時間,但事實上,只要利用好了,即能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和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了解時事新聞,還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6)游戲導入法。

游戲能讓每一個人都參與或有參與意識,從一開始就能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為一堂課的成功實施奠定了心理基礎。

教師可根據課的內容及特點,巧妙地設計符合本節課內容的游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習七年級(上)unit 4時,我採用了“It’s me”的游戲。學生既練習了本節課的重點句型,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面也擴大了。

(7)視聽導入法。

播放電影片斷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最感興趣,它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欣賞英文歌曲時,我不僅僅是播放音樂,而是一般先把歌詞打到大屏幕,甚至漏幾個空,讓學生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練習聽力。例如有一次我請同學們欣賞英文歌曲《sailing》,我做了幾張幻燈片,並把歌詞如下展示,請同學們填所缺的單詞。

I am__I am__home again,______the sea.I am__stormy______,to be near you,to be__I ara―I am―like a bird______the sky I am flying,______high clouds,to be______you,to be free

然後我讓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記下所缺歌詞。就這樣,我和學生們既欣賞了音樂陶冶了情操,又鍛煉了聽力,讓學生們輕松愉悅地學到了不少知識,

也可以根據英文歌曲改編一些歌詞,使之朗朗上口。既與旋律相吻合,又是本節課重點內容。這樣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體現教師的教學創造性。

(8)情景導入法。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在虛擬的情景中導入一些新的語言項目。即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中進入主題。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直觀、形象、引人入勝。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人方法多種多樣。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英語課的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牽動學生的思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只要堅持做好導入,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我們進一步去研究這門藝術吧!

『貳』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導語: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教學導入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濃烈的語言環境,從而迅速進入到英語學習的最佳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啟發學生對於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更愛學習英語。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一、主體性導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要採取具體的導入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可以讓學生做值日匯報、英文演講等,讓學生匯報日期、天氣、出勤情況,談一談日常習慣,問路、指路的用語,描述同學的相貌、性格以及喜愛的電影、音樂,唱一唱《Hello!》,猜一猜Who am I?做個字母體操、來個熱身游戲、講個happy的故事,等等,根據不同的階段讓學生選擇匯報的話題,讓學生逐步養成開口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匯報的內容也會逐漸增多,學習英語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生只有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學會英語,用好英語。

二、視聽式導入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導入方法之一。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不同風格的視聽材料進行導入。如在教學初一上冊Mole 5 Unit1“Have We Got Any Oranges”時,可以選擇一首適宜的英文歌曲Flash作為導入,配合著悅耳動聽、節奏明快的音樂,一群群水果在相互追逐,這樣豐富有趣的場面一下子就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在觀看完Flash之後,讓學生回答問題:Have we got any…這樣就把本課的核心句型給引出來了。

三、生活式導入

英語教學要貼近生活,從學生關注的話題和生活經驗方面來導入,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能力。一是聯系實際生活導入。可以採取故事導入法,如在教學初二上冊Mole4 Unit2 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時,向學生講述一個汶川地震之後的失學兒童的故事,失學兒童的無助和他們心酸的生活,使學生的情感一下子得到共鳴。當故事結束時,設計這樣一個問題:What should we do for him ?學生想要幫助這位同齡人的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整堂課,學生都會處於積極主動提建議想辦法的狀態中,在解決課文重點的同時,也促成了課堂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在設計生活式導入時,要注意抓住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切忌所設計的故事和背景不切實際。

四、互動式導入

在教授新課之前,師生之間進行一些互動交流,即Freetalk,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課堂氣氛就能很快融洽起來。在大多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採用這種方法。如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後,用一個問題“Why am I in green today?”導入課堂內容。“綠色”代表著環保,而課文正是與環境息息相關的話題:Animals in danger.這樣的導入既新穎獨特,又簡潔自然,切合主題,充分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五、任務式導入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除了設計插圖,利用各種媒體外,更多的需要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任務,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任務導入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具體的學習任務為動機,設計教學模式導入課堂內容。這樣的導入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目標與任務,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彎路。使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以一定數量的任務鏈作為推動,引導學生按照教師事先規劃好的`目標逐步推進,真正發揮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同時,要注意控制好導入時間,務求整堂課時間分布合理。

六、實物式導入

即利用圖片或其他實物導入,開門見山地引出教學主題。如在教學初三上冊Mole 6 Unit1“It is Wasteful to Throw Away Paper and Metal”時,可以設計一個“Think a minute!”的環節,拿出一個空的飲料瓶,讓學生思考:What can you do with the bottle?讓學生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思考,想出多種空飲料瓶的用處,如use it to keep water;make a vase with it;use it to water flowers等,從而引出環保話題和關鍵詞。這個環節既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學習興趣,又能點出本課主題。

七、游戲式導入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加入游戲,可以快速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如在教學人教版Book 5中的“Standing Room 0nly”時,可以設計一個課前游戲――搶凳子,人越來越多,而凳子卻是有限的幾張,擠在凳子周圍站著的同學也越來越多,學生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情緒高漲起來。教師在此時適時地揭示這個游戲所隱喻的現象,即人口不斷地增長,地球上終有一天將只有立足之地。這樣的游戲設計,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既“樂學”又“善學”。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是教師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將其成功帶進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和學生特點,選擇恰如其分的導入方法,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努力為學生創造引人入勝的情境,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一、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通過師生間的配合導入到新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 “導演”的作用,學生通過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從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當中。那麼教師如何當好這個“導演”,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課題。這個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的課文教學當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

2.預習導入法。

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然後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是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准備,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講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3 Christmas Day這一課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置了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do you often do 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理念更加深入的探討。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布置的預習問題一定要具體,不可過多、過難。二是提問要緊扣課前所布置的內容。

3.談話導入法。

這種方法主要通過教師設置談話主題,通過談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學習目標中來。比如在初二講動物園這課,設置了 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通過一系列學生的積極回答,我有設置了Do you know where we can see these animals?學生都回答in the zoo,所以我又問,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當然學生說:“Yes.”,我說:“OK,now let's go.”就這樣在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內容。

4.懸念導入法。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是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揭開“謎底”中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如七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2中都在談論雙胞胎的相同點:They look the same. 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在引出聽力之前,設置幾個雙胞胎不同的懸念問題:Are they in the same row? Are they in the same team?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地聽。所以懸念導入法的關鍵在於問題的設置上。

二、以學生為中心,用他們的言談、表演等作為導入手段。

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可愛,更重要的是他們好動,而且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自由式的談話、演講、表演等行為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談話導入法。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學生間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發表看法,內容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時事話題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世界盃等。教師可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適時地引入主題。

2.演講式導入法。

教師讓一位學生演講一兩分鍾,演講的內容可根據演講者的各自差異進行安排。通過學生的演講話題直接設問,當然話題要圍繞本課的知識點來展開,這樣很自然導入到本文的知識點。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導入。

隨著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如電腦、投影儀、 VCD、錄音機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同時大量的圖片也在英語課堂上被廣泛的運用。通過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更直觀地導入到新的知識點。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 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上初三恐龍這一課,教師可以在課前放一段《侏羅紀公園》的VCD,讓學生感受一下恐龍龐大和威猛,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2.背景知識導入法。

在對於學習一些人物傳記的時候,我們可以安排一些有關圖片,或者播放一些有關的錄像。比如在學習比爾蓋茨這一課,我們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一些有關比爾蓋茨成功的資料圖片,激起學生學習他的興趣。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氣。

因此,導入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麼,怎麼學,為什麼要學;它要具有較好的相關性,緊密聯系的特點,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引人入勝,使學生喜歡學習英語。

『叄』 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和技巧

導語: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英語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設置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並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和技巧,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方法和技巧

一、抓住學生愛表現的心理,用歌聲或者童謠來導入

小學生都表現自己,用歌曲或者童謠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教育相輔相成。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起伏的變化,在感到放鬆、愉快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把唱歌的形式運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大大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英語字母時,先讓學生聽一曲《英語字母歌》,小學生活潑,愛說愛唱,而且這首英語歌曲曲調歡快,節奏明快,學生能在悅耳的音樂聲中無意識地感知新課內容。這種用唱歌導入新課進行英語單詞和句子的學習,使學生既學習了英語語言,又在熟悉的旋律中學到了新知,輕松自然。

二、用輕松、簡短的日常用語導課

運用一些輕松、簡短的日常用語來導課,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用可以鍛煉學生的交際。通常情況下,新課之前,英語教師都會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與學生進行「freetalk」。通過一番「freetalk」,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帶著豐富的熱情進入新課。我們知道每節課的教與學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舊知識的拓展與深化。語音、語感的培養必須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具備較高的語音修養。因為學生年級越低,年齡越小,教師在語音方面的責任就越大。要使處在低年齡段的小學生英語發音準確就必須有語音素養較高的教師才能讓他們聽到一個標準的發音,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1,What is your name?How are you?It is time for class.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有的語句我們可以經過人為的調整,使得重輕交替出現的規則保持不變。比如,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Mike .該句按表意重音來劃分語句重音和升降調。形成了一定的節奏模式,十分均衡,聽起來就悅耳多了,學生也容易接受。

所以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談話內容。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8 In class時,筆者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Hi…,how are you? Can you see…over there? 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既對已學知識進行了復習,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識的教學。

三、用游戲的方式導課

游戲導入法是指通過引導學生做游戲而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助於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認真聽講,激發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前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系列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聽、說、讀、寫教學游戲可以滿足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寓教於樂例如:學習「數詞」zero——ten時,我採用「過關游戲」,十人一組報數,看哪組報的又准又快。同時還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用到的數字有哪些,看誰最細心。如:年齡,日期,手機號碼,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等。在教「時間表達法」時,我採用學生熟悉的游戲引人新課。先讓一個學生扮演「老狼」,讓幾個學生站成一隊依次問:「老狼,老狼,幾點鍾,幾點鍾?」老狼回答:「六點鍾, 六點鍾……。」學生通過游戲學習「 What』s the time ,Mr Wolf ? It』s six. It』s dinner time.」又如:教Body(身體)時,做「摸臉拍手」游戲。Touch your face.反應慢的淘汰。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玩中學,學中玩。

四、用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導課

直觀形象的實物導入法是指教師在教學內容之前,通過藉助實物、教學掛圖、卡片、投影片、幻燈片、教學錄像或小學英語空中課堂等,採用問答、討論等教學手段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之中的.一種教學導入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物是最簡單有效的直觀教具,它的作用十分明顯。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積極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教「服裝名稱」時,我把課前向學生們收集來的玩具娃娃的各類小服裝衣帽等展示給學生,這些小道具十分漂亮可愛,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的情緒十分高漲,在把已知的服裝名稱說出之後,都急切想用英語正確地說出其餘服裝的名稱,於是我就順勢導入了新課,學習詞彙:a pair of gloves / jeans /shorts…這些教具的運用往往能迅速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教學氣氛,因而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出示實物可以變抽象為具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直接用外語感知事物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2 A Unit 2時,教師可以准備一些實物,如勺子、護士帽、教棒、聽診器等,通過引出單詞,導入新課。

五、創設情境,讓英語融入生活

新課程實施後,小學的英語教學離不開情境的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特別是多媒體的廣泛應用,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創設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導入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學階段的英語對話和課文多出現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語教師可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逼真的語言環境,讓同學們觸景生情,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新知識。

例如,在導入What would you like?時,我將整個教室布置成一個快餐店,自己扮演餐廳的服務員,引發學生的食慾和興趣後,再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這兩個句型,這就使句型的操練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多了。再如:伴著「一陣電鈴聲,」學生們猜出「教師 」引出單詞teacher ; 接著傳來「急促而響亮」的聲音,學生猜到是警車,引出「警察」policeman.有汽車的聲音經過,學生猜到是「司機」driver. 拖拉機聲音一出現,老師問:「有誰要開拖拉機」?學生猜「農民」farmer.通過創設情境,學生的情緒高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導入,是全部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是課堂教學的啟導環節,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一步。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能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使自己教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教學的導入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沒有約定俗成的導入方法,也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學生的方法,這就要起我們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不斷反思和總結,設計出能適用於自己的有效的課堂導入,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能力的形成十分有利。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技巧

一、做游戲技巧

1. 游戲與小同學學習英語的聯系

英語課堂上的游戲不只來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同學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目的是協助同學學習語言,協助同學進行語言交流,發揮同學的想像力、協作和互助的能力。

2. 課堂游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游戲活動的布置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每一項活動都對教學目的的實現有協助。

(2)游戲活動應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不要為「玩游戲而玩游戲」。

(3)游戲活動的選擇要考慮同學的年齡、程度和興趣。

(4)游戲的種類應豐富多彩且富於變換。

(5)游戲活動前要講清楚規則並做示範。

3. 游戲技巧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編出適合的游戲。 活動1如:「黃金眼」游戲。這是訓練同學記憶力的游戲。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放在講台上,讓上來猜的同學先看半分鍾,然後背向講檯面向同學站立,再讓另一位同學上來取走一樣東西。然後說:「What is missing?」猜的同學要在10秒鍾內用英語把缺的東西說出來。如此反復,便讓同學在無意當中加深了單詞的印象。

活動2:「秀一秀「游戲,把所學的單詞分類.讓同學找出所學過的能通過形體表示出來的動詞.例如:cry(哭),run(跑),jump(跳),dance(跳舞),sing(唱歌)等詞.教師說出一個單詞,同學做出這個動作。通過這種方式,同學會很清楚的記住這個單詞,並且印象會非常深。

活動3:「畫一畫」游戲,給一個單詞,讓同學畫出相關的簡筆畫,讓全班的同學猜這個單詞是什麼.如:河流,山川,拖鞋,襪子,蘋果,小鳥,等等。這個活動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課堂氣氛會很好。

活動4:「單詞接龍」游戲,從每一組找一個同學到黑板前,教師說出一個字母,讓同學寫出以這個字母開頭的單詞,寫出的單詞越多越好,組里的其他同學可接替他寫出更多的單詞。寫出單詞最多的組獲勝。課堂游戲既有趣,又緊張,既能控制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又能使同學在玩玩、猜猜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二. 講故事技巧

1. 故事與小同學學習英語的聯系

故事可以給小同學學習語言提供一個自然的、有意義的語言情景,用於語言教學的故事中的片語和句子重復率高,並且小同學喜歡一遍一遍地聽故事,所以即使小同學在語言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也能大量地吸取成塊的語言(chunk),並用於語言交際,同時激發同學的想像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 英語教學中講故事技巧

① 將要講的故事和同學的實際生活中的類似經歷聯系起來。

②使用圖片、動作或多媒體來創設情景協助同學理解故事。

③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使用身體語言、手勢等來協助同學理解。

④在故事中讓同學參與,可以讓他們猜將要發生什麼事情或讓他們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

⑤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以製造懸念,給同學時間考慮。

3. 講故事技巧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在課堂中應用講故事技巧,創設情景讓同學感知語言,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牛津小學英語三年級教材第二課時要求同學掌握八個水果類單詞,在導入新課時,我嘗試運用一個保守的兒童從小就喜歡的<<西遊記>>故事進行教學。 故事大意是豬八戒去為師傅找吃的,他發現一個果園,裡面有一些水果(設計成今天要教的水果),他卻忍不住把水果都吃了,後來受到孫悟空質問。我用一些簡單的英語句子來介紹這個故事,同學在聽和參與講故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八個水果單詞:apples, oranges, bananas, pears, peaches, mangos, pineapples, watermelons.用此法教水果單詞比以往利用實物或圖片,師生一問一答出現單詞,然後一個個進行機械模仿、操練單詞的效果要好得多,同學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掌握了所學單詞,並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課堂提問的技巧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但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往往流於形式,外表上師生一問一答,實際上缺乏實用價值,造成了課時浪費現象。如何使課堂提問成為有效提問,真正起到激發同學積極思維、培養同學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作用呢?首先看兩個場景:

場景一:教師手拿一張圖片,指著圖片里書桌上的一本書,問同學:「What』s this?」要求同學回答:「It』s a book.」繼而又問:「Where』s the book?」要求回答:「It』s on the desk.」這種操練在初學句型時固然不可缺少。但從交際教學的觀點看,這種明知故問、缺乏信息溝通的問答訓練只是通過直觀的手法,出現語言的形式和意義,是機械性操練。

場景二:當學了喜歡和不喜歡的句型,教師會問同學一系列句子:如你喜歡猴子嗎?你喜歡春天嗎?你喜歡機器人嗎?我們的同學雖然有時聽不懂,但只要是這樣「yes or no」的問題,都會容易回答,反正不需要講理由。

『肆』 如何將故事教學法應用於小學英語教學中

在對英語學習語言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枯燥單調的。一味地教師講、學生聽,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盪然無存。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部分是興趣。而各年齡段的學生都對故事非常感興趣,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同時也蘊含著一定語言知識,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也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和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特點。因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生動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產生興趣時,會好奇地、有目的地聽。聽懂了就會有滿足感,還會轉述給別人聽,從而很好地解決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問題。更重要的是。故事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故事教學首先要求學生聽故事。這就很好地鍛煉了學生聽的能力。聽故事的同時學生要理解故事。這就使他們的理解力得到提高。聽完故事後可以讓學生復述故事以培養、鍛煉學生說的能力。讓學生創編故事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表演故事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另外。故事教學能豐富學生各方面的知識:故事本身可能包括生活常識、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而進行故事教學的同時,也能對學生進行情感、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故事教學對外語教學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談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英語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一、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整體式語言教學理論認為,應在「自然」、「真實」、「完整」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學習,讓學生感知整個語篇的「意義」。學生在感知語篇意義的過程中,建立起外語的語感。教師可以採用錄音、錄像或口述等方式,通過語言、音樂、圖畫等視覺與聽覺的多方位輸入,使學生對整個故事有一個大致的、生動的了解。在感知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並激發學生去想像,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先前的准備工作,邊聽邊猜測,從而主動建構語言知識。
二、 用故事來呈現新單詞和新句型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生詞呈現形式是「實物呈現」和「圖片呈現」。這些直白的生詞呈現方法,比較單調機械,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僅僅停留於單詞之中。而通過故事教學法來呈現新的單詞,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去體會新的單詞,同時因為故事都具有趣味性,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閩教版第一冊Unit 6 lesson 11中原本的課文內容就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要求學生能聽會說讀單詞 frog, ck, rooster, fish等單詞。三年級學生對身邊熟悉的小動物特感興趣,故事是學生喜愛的形式,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語態,模仿各種動物聲音的不同語氣和動作為學生表演這一個故事,充分利用使他們更好掌握故事中情節的語言點,既愉悅學生身心,又學習相關的。
如何對一個句型進行有效地呈現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閩教版第一冊Unit 6 lesson 11的教學目標中需要學生能聽懂會說Who』s our father/mother ?Are you our brother/sister?並能熟練的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教師通常會直白地進行教學,有些甚至是直接翻譯成中文進行解釋,而通過故事來呈現新句型可以突破這一難點,能夠讓學生在預設的故事情節中感知呈現的句型所要表達的含義,更可以通過故事這個情境了解句子所能應用的語境。教師可以用漢語(同時夾雜英語句子)給學生講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早晨太陽出來了,池塘里荷花下游著一群小蝌蚪,其中一隻問Who』s our mother?(我們的媽媽是誰?)它們看到一隻黑色的魚,體型跟它們很相似,於是一隻蝌蚪就游上前說:你好,魚太太,你是我們的媽媽嗎?(Hello, Mrs .fish Are you our mother?) 魚太太回答說:不是。(No I』m not.)小蝌蚪們游上前去對一隻大青蛙說:你好,青蛙太太,你是我們的媽媽嗎?(Hello, Mrs .frog. Are you our mother?)青蛙媽媽高興的說:是的,我是(Yes I am)
三、 再次熟悉故事鞏固新單詞和新句型
角色扮演 這個活動符合學生愛動愛玩,愛交際的特點。英國兒童教育專家Jayne Moon指出,孩子具有意思先行的特點,而表演則是為學生提供了飽含豐富意義的情境,賦予語言生命力。在大多數人已熟練掌握故事內容時,可小組內重編對話,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操練新句型
表達看法 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描述人物的特徵以及表達對角色的看法。
續講故事 教師可預設一些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放飛他們的想像和思維,為他們提供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創造。
四、通過故事來教學閱讀
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而故事閱讀教學就能提供多方面的語言訓練活動。學生為了獲知故事內容,他們會集中精力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細節,會盡力去推斷和猜測,這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據語境猜詞的能力。另外閱讀之後再把他講出來也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改寫閱讀的故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只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就能讓學生得到充分和全面的訓練。學生閱讀故事還有利於其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世界,發展思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豐富生活閱歷,理解一些簡單的道理。
正如英語中的這句話說得「Every coin has two sides.」英語故事教學法亦不例外。首先我們不難想到,這套教學方法並不是適合於所有的老師,它對老師的要求較高。老師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老師能夠通過自己的表演感染學生。第二點,還要有的一定的課堂駕馭能力,因為故事教學類課堂普遍比較活躍,若老師指令不當,或不能很好的控制學生氣氛,課堂上講匯市混亂一片,學生將會是快樂的玩了,然後什麼也都不記得。
綜上所述,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進故事教學法。並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設計適合學生的各種活動。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運用英語的意識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具有情景真實、便於組織和實施等一系列的優點。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多運用故事教學法,充分體現「用中學,學中用,學以致用」的新型教學理念。

『伍』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

導語:課堂導入環節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它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熱身環節。正確有效的導入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把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過渡到新內容的教學當中來。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

一、明確導入的作用

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敲。作為重槌的第一槌——導入,一定要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迸發智慧的火花。課堂開始,首要問題是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英語課堂導入,目的在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如詞彙、句型等,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新內容、新知識作好鋪墊。”(教學參考書)

二、抓住導入的原則

如何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需要把握好導入的三個原則:趣味性、針對性、新穎性。

(一)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並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大部分學生反映,有趣的英語課堂導入是一種精神享受,使他們能更加積極自覺地學習。

(二)針對性

導入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指要針對教學內容,使之建立在充分考慮與所授教材內容的有機內在聯系的基礎上,不能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贅余。其二是指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能力基礎等的差異程度。如我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1 Friends時,首先得考慮根據教學對象初二學生的英語水平,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但前提是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

(三)新穎性

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興趣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如在7B Amazing things的教學中,可通過播放功夫熊貓等動物擬人化英文影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英語氛圍。

三、踐行導入策略

“情境” 、“協作” 和“會話”是學習環境中的三大要素,它們為學生的課堂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基於此,可以在教學中踐行以下導入策略。

(一)多媒體導入

主要作用:設置情景、渲染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

具體操作:

1. 實物導入

以實物進行教學,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如講單詞時,有一個詞yoyo,是一種玩具,我便直接拿了一個到課堂上,學生們紛紛要求玩,很快他們不但掌握了單詞,還掌握了本課的句式:Can you play with a yoyo? Yes, we can.

2. 圖片﹑簡筆畫導入

圖片色彩鮮艷,表現力強,能瞬間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教學過程中,如在8A A Day out單元第一課時中講授go climbing時,簡筆畫寥寥幾筆,栩栩如生的事物便躍然於黑板之上。圖片﹑簡筆畫導入,可省去許多口舌工夫,有助於理解和記憶,給課堂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氛,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識。

3. 音樂﹑歌曲導入

音樂﹑歌曲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在教學中用它們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能讓學生感到親切、愉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化,樹立學習信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學習新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在教授7B Abilities第一課時,我在課前用一首歌Proud of You導入新課,反復吟唱的“I can fly”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的自信心及興趣。

4. 詩歌朗誦導入

Rhythm, chant節奏明快,深受學生歡迎,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方式。例如,學習指示代詞時,可讓學生誦讀:This is near, that is far;This is my ear, that is your star. I have these, you have those;These are my knees, those are your toes. This, that, these, those, near, far, now we know.很快學生在朗朗的誦讀聲中愉悅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教師導入

主要作用:把握學生認知,設計生活化提問,在導入中導出活力,為下一步學習建立概念框架。

具體操作:

1. 提問式導入

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以“連珠炮式的提問”、“突如其來的提問”等形式,使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講過去時前,可以從提問現在時入手。

2. 介紹背景知識導入

有些課文內容與英美國家的生活、風土人情、待人接物的習慣有關,教師可在課前加以介紹。例如,在講Thanksgiving Day時,介紹感恩節的來歷。

3. 懸念導入

即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故意設疑,製造懸念,引發學生追根溯源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恰當的懸念是一種興奮劑。如果所設疑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能使學生圍繞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課堂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講時間時,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It’s a plate. It’s a playground等。接著我又在圓內畫一個小圓點,再問學生,此時他們會回答:It’s a face. It’s a cake等。最後,我在圓內畫上長、短針或是標上數字,這時學生便馬上領悟It’s a clock,從而就可以引出新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三)學生導入

主要作用:動用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完成任務。

具體操作:

1. 討論式導入

討論式導入就是教師課前給學生一個或幾個特定的話題,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以此來導入新課。雖然有時課堂會稍嫌吵鬧,但它可以在短時間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狀態。不過應注意限定學生討論的范圍。例如,在8A A Day out Main Task中,我給學生設定旅遊的話題,又給了他們四個可供選擇的地方(北京﹑上海﹑大連﹑海南),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很自然地在聽取學生的討論結果中進入了本課內容。如此學生畫龍,教師點睛,共同協作,便順利達到了教學目的。

2. 課本劇表演導入

教師可事先將課文改編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排練。如在講看病時,上課前我先讓四位學生表演看病的情景,再從學生的表演中逐漸地導入新課。此法效果良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3. 笑話和故事導入

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愛聽、愛讀有趣的故事。英語中的笑話和故事又有很多閃爍著智慧火花,給人以深刻的啟迪。用它們來導入新課,可以達到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聽課情緒的效果。

4. 游戲式導入

游戲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以游戲作為課堂導入,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做游戲是課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方法,也最受學生的歡迎,我們經常做的游戲有Passing game, Guessing game, Bingo, Touch your knees等。

以上所提到的幾種導入法旨在使單調乏味的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習得和操練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樂而好學,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快樂學習,共同收獲預約的精彩!

『陸』 我們的英語老師經常會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課堂英語

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課堂英語,這固然能吸引許多學生的注意力,但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故事要和即將上的課堂英語有聯系,否則就會本末倒置,成了講故事課。二是一堂英語課的內容不少,45分鍾本來就很緊,如加上講故事,該講授的內容完不成怎麼辦?

『柒』 小學英語教學的幾種教學方法

孩子學習英語,要多看多聽多說。可以讓孩子背一些單詞,這時孩子可能知道幾百個詞彙了。因為一切語言,語音是入門的基礎。所謂語音過關,就是讓孩子掌握拼讀單詞所用的音標,還有常用的規則和音節的劃分等。下面我收集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歡迎參考借鑒!

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 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 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 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 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 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0. 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小學英語教學故事表演教學法

一、故事表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故事能極大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故事教學能使小學生置身於虛擬的世界中,能促使小學生超越現實時間的藩籬,為小學生開展各種角色的扮演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表現欲旺、什麼都想體驗、實踐。通過這樣的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從而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對所學語言的運用,進行語言的內化輸出。例如,PEP, Book 3 Unit 6 在學完單詞 mouse, zebra, elephant, tall, short 等單詞後,我讓學生看圖聽英語故事(有些內容學生能聽懂,另一些內容學生還不會運用)。講完故事後適當提問: What can you see? 有的學生就試著用 I can see a mouse. 來回答。用這樣的方法誘導學生接受新知識,鍛煉他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聽說能力的提高的起點也在於故事性教學,如何鞏固、靈活運用課本知識、並以課本內容為主題擴展學習面,擴大詞彙量、句型量以提高聽說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和創造能力,擴展故事部分的學習效果是關鍵。

二、故事表演教學中遵循的原則

故事教學可以用於導入、操練以及拓展運用等教學環節,也可用於詞彙、句型、短文和閱讀的教學。其原則如下:

1. 故事的活動性、趣味性應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結合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強,他們學習英語主要出於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教學時,應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動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設計故事內容。PEP 英語教材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為情景,是很好的素材。如,PEP, Book 4,Unit 4 在學習氣候詞彙時,本人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表演活動:一位學生溫度計說:“It's zero(ten /fifteen /thirty).”另一位學生則相應地描述自己的感受:“Oh,I feel cold/cool /hot. I can wear... 這個故事設計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和認知水平,因此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 故事在表演時應堅持控制與開放相結合的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所說的“故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而創作出來的小故事。The lion and themouse;The Country Mouse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另外一種是傳說著的童話類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這些童話類的故事語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特別注意在故事情節或人物語言方面進行適當的發揮,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推理能力。這樣,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更加鮮活,也更具有個性,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發展。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新編故事和續編故事等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 故事表演應堅持豐富與重復相結合的原則

故事的語言越豐富,人物的性格就越鮮明,情節越多變,其表演性就越強。但作為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應圍繞教學目的,有層次和有選擇地引導學生表演故事。比如,活動的組織形式最好採用兩人或四人小組;情節則應根據教學需要,可以使單個情節,也可以是多個情節。在操練過程中要注意語言重復,力求突出教學重點。如果教師想通過故事表演操練和學習詞彙或句型,那麼這些詞彙或句型在故事中要盡量反復或重復出現,以求給學生強烈的刺激,並為其提供反復練習所學語言的機會。

三、故事表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深入挖掘故事材料。

(1)教師應具備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特別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及所要表現的人文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主動獲取這些寶貴的信息,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同時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良好的品格,外化為文明的言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深入挖掘故事材料還意味著教師能為學生設計與故事話題相匹配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務活動。對小學生來說,常見的活動有角色扮演、故事改編、故事續尾、競猜、廣告設計、記者招待會等,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層次性的任務活動供學生選擇,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許多有成就的英語老師和英語學習者的一條深刻體會就是:學英語必須有盡可能的有聲和文字的英語信息輸入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接收、理解、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英語的思維、聯想、想像、判斷和推測的能力,進而豐富英語詞語的存儲,強化語言知識,促進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適合小學中段學生的課外讀物有:視聽材料,英語卡片或淺顯的英語書籍,英語報等。

三、故事表演的實施過程

故事表演的事實可以分為設計故事、呈現故事和表演股市三個階段。

1. 設計故事

故事可以用於詞彙或句型教學,也可以用於對話教學。以下是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積累的一些做法作一下簡單的介紹。

(1)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詞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挖掘這些詞彙的“可表演點”,然後在設計故

事。比如,在PEP, Book 4,Unit 4 (PartB Let's Learn)時,如果故事語言

單純的是“I'm the rain. I'mcoming!”就會顯得單調;但如果將故事的語言改為“I'm the happy rain.I'm coming. Pitter-Patter, Pitter-Patter...!”學生的思維就被激活了,語言也豐富了,個性也鮮明了。又比如,PEP, Book 5,Unit 1 中,教學 smart, active, strict 等描繪人物特性的形容詞時,不是急於讓學生記憶這些詞彙,而是通過將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來舉例說明這些詞的含義。例如,諸葛亮、一休等都是 smart 人物的代表;小燕子的 active 與紫薇的 quiet 形成鮮明的對比;“曹操削發代言”的故事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strict的含義。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將新知識放在生活或故事中去理解和感悟,那麼學生在運用這些形容詞來描述人物特徵是就會更准確。再比如,在 PEP, Book 2,Unit 5 中,表示交通工具類的詞彙“car, jeep, taxi, boat, plane”,在用這些詞彙設計故事表演活動時,本人就設計了“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涵養。

(2)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句型

故事教學可以利用自然場景或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畫面,使學生置於近乎“真實”的學習情景中。這樣可以縮短教材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 PEP, Book 5,Unit 3中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時,我利用“Chen Jie請客”的故事,導入句型的教學。我扮演 Chen Jie,手捧托盤,示範課文中出現的單詞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lunch? 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他們所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同時,激發並保持了學生參與學習英語的熱情。

(3) 利用故事表演教學對話

情景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所學語言。比如,在學習了 How much is it/are they? 之後,本人利用課前准備的相關教具,如文具、服飾、鞋子等,布置成一個購物的情景,讓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作自編一個關於購物的小故事,用上所學的句型進行表演:

A: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B: Iwant a shirt, please.

A:How about this one?

B:OK. How much is it?

A:It is ten yuan.

B:Oh, it's cheap. I'll take it.

A:Here you are. Thank you. Bye.

B:Bye.

整個表演,學生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也在不知不覺中操練和鞏固了所學對話。同時,拉近了課本語言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

如果故事表演涉及多個角色,在設計是應讓角色有主由次,語言又難有易,以滿足不同性格和學習程度的學生的需求,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故事表演中來。教師在設計故事時,要充分考慮故事的情境、角色和語言;同時還要與設一些聲音和動作。

2. 呈現故事

教師在呈現故事時不僅要講,還要演。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人物頭飾或工具,甚至可以領用動作邊講邊演來呈現故事。在呈現故事時,教師的是反映應力求做到動作、聲音和表情等到位,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現給學生。

3. 表演故事

(1) 准備

學生准備故事表演的過程包括角色的分配、與煙草聯合小組合作預演。有時挑選角色會花費教師很多時間。教師可以為個小組指定一個小組長,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做一套頭飾,然後小組成員分別操練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操練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指導。

(2) 表演

在故事表演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榮譽應該由每個組員共創、共享。作為教師要為每位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

(3) 評價

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肯定和贊揚。教師應充分運用形成性評價來維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穩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小組都有學生用英語命名;在實施評價時,根據三個階段的表現給予評價。這樣的形成性評價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捌』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導語:一位教育學家說: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把學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語語言環境之中。在英語教學法中,呈現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語感性材料,讓學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務。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一、背景知識導入法

在學習一些人物傳記時,我們可以介紹該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在學習西方節日時,可以對比中西方的習俗以及介紹節日的由來;可以通過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關影片片段等方式來達到目的……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英語文化的內涵。比如在聖誕節前夕,我要求學生在網路上查找相關資料製作一張聖誕賀卡。上課時,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把自己親手製作的聖誕卡貼在黑板上,教室里立刻有了節日氣氛。然後,我教唱了一首聖誕歌《white Christmas》。接著,由同學們自己介紹他們所了解到的Christmas(用英文)。最後,我引出spring festival,提出問題:what do people buy for Christmas/ Spring Festival?這個問題,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躍,學生們了解到了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識。

二、英文諺語俗語導入法

學習英語如果僅僅停留在語言上,往往只會“得其皮毛,失其精髓”,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只有融入相關的語言背景和文化傳統,才會學得生動、學得鮮活。教師在課前五分鍾適當地引入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諺語俗語,就可以使書本上枯燥的知識點和語言點得以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學生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

這些諺語俗語可以是勵志的、生活的、哲理的。在對學生進行“顏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鍾適當地增加一些表示顏色的詞在英語俗語中的特殊用法。例如,教師先給學生一句話:Mary looks blue today.再給出它的同義句:Mary is sad today.這時學生會恍然大悟,原來blue還有sad的意思。又如,在課前五分鍾談論“friendship”時,教師可給出一句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在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在青春成長期的學生對友誼有更深刻的認識。筆者在教學中還發現,許多學生在課外還主動搜尋勵志的英語諺語作為他們的座右銘,學習興致高昂。

不過,由於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力與詞彙量有限,語法知識相對較少,教師應結合課文對所用諺語俗語做好篩選,以通俗易懂為首選。

三、小品導入法

英語小品的創作及表演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學以致用地開展交流表演活動,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當學生看到課本中的文字在課堂上被同學表演出來時,學習興趣會得到極大的激發。

中學生都有較強的表演欲,教師可以根據其自身學習能力安排表演活動。預備班的學生好奇心強但詞彙量較少,教師可安排他們表演小品的第一階段。教師在課前五分鍾讓其表演原課文中的對話,要求學生盡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鼓勵其進入表演小品第二階段,即在原文的基礎上改編對話並表演,如更換人名、地名、時間等細節或結合學習生活中的實踐來改編對話。

到了高年級,學生已能熟練地改編對話,教師可進一步提高要求,給學生提供主題,讓學生自己編排情節、設計場景、組織語言、構思細節,在課前五分鍾表演作品。通常,表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主題往往會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無論是表演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都可以在這五分鍾內迅速進入到英語學習狀態。

課前五分鍾的英語小品表演是學生對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一種方式,是教師培養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最佳方法。

四、游戲、猜謎或說唱導入法

教師可利用學生喜愛游戲娛樂的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文娛作品與教材內容有機配合,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教師為他們設計的情境中,學習課文也就不再感到困難、棘手,同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還可採用謎語競猜導入或問題搶答導入等方法為學生創設情境、語境,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比如在教Mole9“Animals in danger”時我利用猜謎導入:It has a round face,It has a round ears,It has a round eyes,It has a round legs…並且邊寫邊畫,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並且立刻猜出了熊貓。或者利用英語做為說唱樂來導入,學生感到既有趣,又增加了參與性。如:這是電視program (節目),老闆拿出diagram (圖表),黃金百元買一gram (克),想買快發telegram (電報),走進了大廳的entrance (入

口),離主席台有段distance (距離),台上有人在舉instance (例子),講的是如何表演performance。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熱蕁⒉煌�形式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無論設計何種類型的導入,都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較好的相關性,較強的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引人入勝,使學生喜歡學習英語。作為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導入的設計,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需要,也是衡量教師水平的標尺。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一、英語課堂做到寓教於樂,開展英語知識游戲教學

對於初中英語的導入教學來說,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游戲教學導入方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英語課堂的導入方式如果能輕松融洽的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游戲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的話,教學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游戲導入法能讓學生參與其中,並且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

初中生天生愛玩,貪耍,如果能用游戲導入的方法開展英語課堂教學的話,學生一定會參與其中,擁有濃厚的興趣。在開展英語課堂導入的時候,游戲導入法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開展學習。比如在開展游戲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上堂課學習的相關內容,採取單詞接龍,背誦接龍,翻譯接龍等形式,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參與其中,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又能得到及時的.回顧。

二、從學情出發,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情境教學就是依據教學內容,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構建既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式的情況下習得知識,掌握必須的教學知識點。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也可以採取情境導入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身臨其境,能通過生活化的、情景式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使得知識實現了一定的轉化,由抽象變得具體,由繁瑣變得簡易,由陌生變得熟悉。教學實踐證明,有效的情境導入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親近感,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會大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在初中英語課堂開展情境導入教學法,從設計的環節不同又有不同的分類,比如以問題為主線的情境導入,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並且通過問題的設計承載出所學的知識點,這種就是問題情境導入法;

如果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從學情出發,巧妙的運用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實現巧妙的知識嫁接,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的能力來習得知識,這種方法就是生活情境體驗導入方法;此外還有體驗式的學習情境導入法等。無論採取何種情境導入方法,作為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必須緊扣教材,整合教學內容,有效的尊重學情,精心的勾勒導入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有效的英語課堂,才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僅僅的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進而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額提升。

三、緊跟時代步伐,採用電子白板導入

當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已經不是僅僅依靠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的年代了,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斷涌現出來,其中電子白板最為搶眼。電子白板的使用極大了改善了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設計,都與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技術的使用創新了課堂的教學過程,也使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出現了多樣化。

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課堂枯燥乏味的話,也會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慾望。

電子白板的使用,豐富了知識呈現的方式,由原來的教師單一的灌輸和講授變成了視頻、語音、文字、圖片等方式,使得知識擁有了生命,把死的知識變得更加的靈活,對學生形成了眼睛、耳朵、手腦等全方位的調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比如在講到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時,在授課的時候,英語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播放一段人們聚會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聚會的熱鬧場景,緩和課堂氛圍,營造寬容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輕輕鬆鬆的參與課堂教學。

四、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意識,開展問題導入

對於初中英語的學習來說,講授的知識點不是特別多,更多的需要學生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慾望,很多的課堂時間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其中。那麼在英語課堂導入的時候就可以巧妙的設計問題,開展問題導入法,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識,還能促進學生知識的習得,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因為是課堂導入,所以在問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問題設計的密度上要講究適中,不宜過多;在問題的難度上也不要太大,太難的話學生會出現恐慌,回答不出來會使得他們的自信心受挫,這樣就不利於後面的課堂教學了。

為此教師在設計英語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英語導入問題的設計上,從設計內容、問題密度、問題的難度系數等方面做到設計,做到適中即可。在設計英語課導入問題的時候,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緊扣教材和學習內容,切勿偏離主題。

『玖』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掌握主要的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是每位小學英語老師都應該具備的技能。在課堂上靈活的使用一些生動導入方法,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順暢,還能提升上課效率,讓孩子喜歡上學習英語。

一、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是小學英語課堂最為常用的導入方法,通過說故事的形式開始新的一課,不僅可以增加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讓同學們快速的進入上課狀態,提升上課效率。

二、猜想導入法

猜想導入法,是指通過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進行猜想的方式,導入新的課堂內容。要求同學們憑借自身的想像力和學過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發散思考,從而找出答案,開始新的上課內容。此方法,對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也很有幫助。

三、歌曲導入法

歌曲導入法也是比較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老師應當在備課時選好適當的歌曲,在上課時,通過教同學們唱歌的方式,導入新的上課內容。利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讓同學們放鬆心態進入上課節奏,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歌曲中的單詞和句子,掌握新的知識。

四、詩歌導入法

詩歌導入法是指用詩詞歌賦的方式導入新課,可以選取一些英文詩歌或是名人名言,開始新的一課。這種方法很有意境,而且語言精練、節奏明快,可以讓孩子們在悠揚詩歌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是孩子比較喜歡的方式。

五、趣味情景表演活動導入,讓學生演起來

英語會話的特點具有交際性,而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形象,布置生動具體的場景,模擬真實的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

『拾』 初中英語課堂怎樣導入

導語:一堂課如何引入,因教師及其教學風格、教育對象、教學內容甚至時間、地點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不變的模式。應該說,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教師,都把導入語的引入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因而肯定會拿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導入,力求導入的趣味性、實用性和藝術性。

初中英語課堂怎樣導入

一、講故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導入講究趣味性,在日常教學英語教師要不斷積累一些英語小故事。例如,在講授第五冊unit5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Let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my friend Mr Zhang. Listen to me carefully, and guess what it might be.”然後開始講:“One mid-night, Mr Zhang heard some strange noises outside his window. At first, he thought it could be a cat, but when he listened to it carefully. It was someone crying. He thought it might be the kid of neighbor. But later on he thought it must be the wind. “What do you think it might be?” 這個故事一下調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他們紛紛開始猜測,而筆者則乘機引入了本節課的重點情態動詞,結果整節課學生都很投入,內容也掌握得特別好。

二、設置問題增強學生的主動性

這種方法多用於較長的對話或敘述性較強的文章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合上書,然後運用肢體語言先簡單介紹一下教學內容,然後根據講授的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讓學生帶著問題收看錄像或聽課文錄音。這無疑會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調動各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設計教案時,教師必須周密考慮討論什麼,其議題須與即將學習的課文所涉及的內容緊密聯系。由於有效的問題能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投入到有關內容的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它也成為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設計問題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講授第五冊unit1時,筆者讓學生帶著問題:“Does he study by making vocabulary cards?”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唯恐丟掉信息,都很認真。由於問題難度較小,學生都能回答。在完成初級目標後,筆者又問:“How do you learn Chinese?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練習並拓展思維,這樣不僅導入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用簡筆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簡筆畫因為簡潔、誇張,更容易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unit6時,筆者用簡筆畫了bananas, apples, strawberries, pears, tomatoes, oranges, ice-cream, milk and bread. 然後說:“I like apples. ”簡筆畫的直觀性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說:“I like ……”然後筆者又畫了兩個小人的`簡筆畫,並說:“She likes bananas, but he likes milk.”然後問:“Does she/he like……?”小人的樣子讓學生忍俊不禁,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就導入了新課。

四、用歌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學得又快又好,而歌曲能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即帶給學生快樂,也帶給他們知識。在學習“when is your birthday”時,筆者告訴學生:“Today is Tingtao’s birthday, Let’s sing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於是歡快的歌聲立刻在教室里響起。學生唱了幾遍之後,筆者又問:“when is your birthday?”由此引入了新課,引導學生展開對話。同學們興趣高漲,積極上台表演,對年月日的表達也很好地掌握了。

五、開展游戲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兒童活動的特點,通過游戲使兒童的內心活動變為獨立自主的外部表現,從而獲得愉快、自由和滿足,並保持內在和外在的平衡。”游戲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它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和幽默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識。例如,在學習身體部位時,筆者說漢語,讓學生一邊說出英語一邊指出身體部位,對速度快而且准確的同學進行獎勵。在游戲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的反應速度又考查了學生對單詞的熟練程度,同時還提高了課堂效率。

六、通過復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復習導入新課,可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效果。在復習階段,教師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疑點,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傳授新知識的契機。例如,筆者在講授一般過去式時,先復習了一般現在時,然後再轉化為過去式,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聯系,他們的求知慾望一下被激發了出來,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對過去時掌握得也非常好。

總之,導入要講究恰當的形式和自然的呈現方式,好的導入能為課堂增輝添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導入方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初中英語課堂怎樣導入

一、插圖導入法

新編英語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聯系的插圖,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並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願望,為以下教學鋪平了道路。例如:

T: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 S: Seven people 。)

T: Who are they? ( S: A..., three … , two ... and a … … )

T: What is the... doing? Why are the two ... kneeing on the ground? What is the man saying to the ...? Can you give me a story?

二、視聽導入法

教師可充分利用收音機和錄音機以及網路資源,選擇性地播放地道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目,讓學生聽和看音頻或視頻資料。在 Advertising 主題時,可直接截取電視上的一些著名品牌產品的英文廣告語,盡管有部分生詞,學生們一看到這些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如諾基亞手機的“以人為本”( Connecting people ),飄柔洗發水的“從頭開始”( Start ahead )等,都有一種親切感,毫不費力地翻譯出來。當然在展示這些廣告的同時,教師要適當地結合課文加以提問,為課文的展開做好鋪墊。

三、音樂、歌曲導入法

根據課文的需要,可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例如:Classical and popular music 主題時,先放一首當時在排行榜上大熱的流行歌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接著讓學生欣賞其他類型的一些音樂的片段,學生討論歌曲是屬於哪種類型的音樂,特點,盛行於哪個年代等等。 Hip-hop,Jazz,symphony,classical music 等等生詞一一出現,既使學生感性地認識本課的話題,又有了更大的慾望去了解更多以及用英語如何表達。

四、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於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英特網 the Internet 等)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製成幻燈片:或以關鍵詞出現、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圖片形式展示。教師採用介紹、討論等形式,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

五、學生表演導入法

充分掌握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特點,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 Free-talk )、演講(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這種形式的導入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表現欲。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同學相互之間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生活實例、活動游戲進行新課導入,使學生在老師啟發誘導下進行自主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並始終處於系統的主體地位,這也是《英語課程標准》提出“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充分體現。

六、游戲導入法

這種方法充分利用兒童和青少年好勝、榮譽感強的特點,上課開始時,先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做游戲,再導入對新知識的學習。如,復習與運動相關的動詞,讓學生抽簽,根據紙條上的指示表演,其他同學猜測紙條上的內容。還有經典的 Hangman 猜詞、猜謎、傳話、接龍等等都可以靈活使用。事實上,這也是最考驗任課教師的靈活性和基本功的方式。老師既要結合教學目標,將需要學生准備或練習或復習的內容巧妙地與游戲結合起來,又必須具有組織游戲順利進行並時時掌控游戲活動進程的能力。做游戲在課堂中的使用最受學生的歡迎,能迅速調動學生情緒,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不知不覺學到並鞏固知識。在快樂中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這是每個老師都可以充分使用的“法寶”。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不同的教學理念來選擇不同的導入形式,相信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閱讀全文

與單詞教學用故事如何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畝池塘有多少經濟效益 瀏覽:930
怎麼發愛情說說大全 瀏覽:911
求婚姻的願望是什麼 瀏覽:152
兩只美女妖怪選哪個好看 瀏覽:551
馬年配什麼生肖婚姻 瀏覽:913
溫州濱海經濟開發區有多少平方 瀏覽:92
93年屬雞單身男什麼時候婚姻可成 瀏覽:14
張紫妍如何讓大佬弄的故事 瀏覽:512
一二年級適合什麼故事 瀏覽:936
海拉爾事業編成績大概多少 瀏覽:9
美好風景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301
什麼叫編制內事業單位聘用制 瀏覽:859
赤峰與海拉爾哪個經濟發達 瀏覽:228
考事業編制看什麼出版社的書 瀏覽:94
美冊抖音視頻故事如何製作 瀏覽:513
輸了愛情如何翻身 瀏覽:708
中國的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54
愛情里潔癖怎麼辦 瀏覽:36
怎樣知道身體健康缺少什麼 瀏覽:561
舒城地區的經濟怎麼樣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