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關於長城發生了什麼故事

關於長城發生了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23 17:14:46

1. 長城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長城著名故事有孟姜女哭長城、擊石燕鳴、定城磚的傳說、西麻草、冰道運石等。相傳秦朝時有個孟老漢和姜老漢一牆之隔互為鄰居,孟老漢一年春天在院子的牆邊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細心澆水、施肥培育,後來結了一個幾十斤重的葫蘆瓜,姜老漢眼看葫蘆瓜成熟,一刀切開了後,卻看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裡面。於是孟、姜兩老漢為爭奪女娃娃吵鬧不休,最後只好協商兩家共同養育這個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統一後,在全國各地徵集數十萬民夫,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修築萬里長城。有個叫萬喜良的書生公子,因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牆逃進孟家院子,躲在絲瓜架下,正好被游園的孟姜女發現,萬喜良連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個俊俏書生,便回報給孟老漢,孟老漢見萬喜良一表人才,又知書達禮,於是提出把孟姜女許配給他。
良辰吉日時,正當二人即將拜堂成親,不料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萬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轉眼已是一載,萬喜良一去後杳無音信,眼看天寒地凍,孟姜女萬分不放心,夜趕寒衣,辭別二老,風餐露宿、飢寒交迫,一路打探著萬里跋涉尋到長城腳底,卻聽得修長城的民夫說丈夫早已累死,屍體不知埋於何處。孟姜女頓時痛哭失聲,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盪波,長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來。孟姜女為了辨認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萬喜良的骨頭之上時,血珠凝住不動。
正在這時,秦始皇巡察長城而來,看見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遂起心霸佔。孟姜女將計就計,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長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領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萬喜良;三要在成親之前,與秦始皇游海為萬喜良舉行葬禮。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寧死不從。秦始皇此時色心難耐,為了討得孟姜女歡心,竟然一一答應。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淚模糊時,一縱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發雷霆,命令士兵趕忙打撈,即時大海咆哮,狂風四起,秦始皇不得而歸。原來是海龍王和公主可憐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將前去把孟姜女接進了龍宮。

2. 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有關長城的故事包括:孟姜女哭長城、冰道運石、嘉峪山的傳說、山羊馱磚、擊石燕鳴等。

長城是我國一項偉大的建築,被稱為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在民間有很多長城的故事和傳說,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究竟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都有哪些呢?下面請跟隨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

3. 關於長城的故事100字 關於長城的故事

1、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2、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3、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范杞梁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范杞梁。

4、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范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5、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那是不可能的。

4. 長城的歷史故事

1、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

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准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

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

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

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西麻草

八達嶺有一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著它,就象蠍子蜇一樣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還很有功勞哩。

傳說,大邊(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一直沒有斷過駐兵。長城上不是都有樓子嗎?那樓子叫敵樓,站崗放哨人員就在那裡頭。當官的經常提著鞭子查哨,發現哪個敵樓的哨兵睡著了,就是一頓馬鞭。

他們更怕的是自己睡著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要是那樣,不僅是挨打,還有殺頭之罪哩!因此,他們一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著,千萬別讓我睡著。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

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一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入侵的敵人一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機靈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3、東米倉,西米倉

在八達嶺上往南看,有兩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狀。東邊的那座山,叫東米倉,西邊的那座叫西米倉。修長城時,民工們要吃飯,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糧食。

那時侯徵集全國糧食,都往這里送,送的少了,不夠用,送的多了,日曬雨淋都霉爛了。盡管不斷地送,可還是供不上民工們吃。民工們吃不飽,還得乾重活,因此連餓帶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體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達嶺堆放糧食的地方,點化兩座米山。好傢伙,兩座山的糧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從此全國的老百姓再也不往這里送糧了,修長城的民工們也不再挨餓了。

一直到把長城修完,這兩座山也沒見減低。據說,就是打那時侯流傳下來,男人在外做活,婦女在家管吃飯,因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飯的。

4、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確和節省。

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

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5、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

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4)關於長城發生了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5. 長城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長城著名故事有孟姜女哭長城、擊石燕鳴、定城磚的傳說、西麻草、冰道運石等。
1、孟姜女哭長城: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長城: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這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現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牆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築、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余處(座/段)。

6. 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有哪些

關於長城的傳說,最出名的是孟姜女哭長城。除此之外,還有冰道運石、山羊馱磚、定城磚、擊石燕鳴等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秦朝時期,有個奇女子,名叫為孟姜女,她的丈夫叫范喜良。二人情感深厚,卻在成親的大喜日子,官差闖入家門,將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苦力。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終於決定到長城去尋找丈夫。

孟姜女憑著堅定地的信念和對丈夫深情,來到了長城。此時的長城一道長長的城牆,孟姜女尋來找去,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於是對旁人詢問卻得知自己的丈夫已經去世,連屍體都被埋在了長城底下。

孟姜女大悲之下,嚎啕痛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把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倒了下來,下面正是范喜良的屍首。

定城磚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就十分准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官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官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者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
嘉峪關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官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官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7. 長城古代的傳說故事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古代的傳說故事9則,我們來看看下文。

長城古代的傳說故事一: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燒制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里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長城古代的傳說故事二: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

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並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

長城古代的傳說故事三: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里。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裡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

長城古代的傳說故事四: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准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關於長城的故事五:玉門關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里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里,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里,准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不一會兒,只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台迷途。

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

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只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闆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闆聽後,心裡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捨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乾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

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闆,老闆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老闆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

到達小方盤城後,老闆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其實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里是古代我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故名。

關於長城的故事六:元惠宗淚灑關溝路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登上帝位,建國號為明。是時,他封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受領攻取元大都(今北京)的重任。

徐達領兵北伐,一路征戰,所向披靡,7月27日佔領通州、大都城指日可待。元惠宗妥環貼睦爾得此消息,心驚膽戰。他先在清寧殿與後妃、太子商議,想避兵北去;然後在端明殿召見群臣,發表主張。大臣們聽後意見紛紛,吵鬧得端明殿內一片混亂。

宦官伯顏不花放聲大哭說:「世祖忽必烈開創的天下,陛下應當死守,怎麼能棄呢?」妥環貼睦爾在殿內徘徊一陣,嘆了口氣說:「時至今日,豈可再當宋朝的徽欽二帝!」他覺得與其被俘,不如逃走,就在這天的黑夜裡,他率同後妃、太子和一些大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北去。

天剛放亮。皇室車馬一行已走在關溝道上。他是很熟悉這條路,只是今日走來,百感交集,不禁連聲長嘆。元朝定都北京(大都)後,把原舊都和林(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蘭旗境內)稱為上都。每年四月至九月,皇帝往上都避暑。秋後再回大部,「歲以為常」。「上都避暑頻來往,飛鳥猶能識衰龍。」關溝是帝王往返必經之路,於是得到重點開拓,大興土木,展寬道路,險要路段刻佛像於崖壁,建寺廟於道旁,乞求神靈保佑。

最大的一座是大寶相永明寺,建有花園,帝王下榻的行宮和壯麗的、過街塔。過街塔遺址,便是今天還能見到的「雲台」。那時,關溝道上十分熱鬧,有僧人寫詩道:「礫中十里號五里,道上千車聯萬車。」妥環貼睦爾這回在關口路上逃生,一路凄凄惶惶,觸景生情不禁熱淚盈眶。想起日日夜夜宮中舞女斗腰肢的生活已成過去,來日未卜,更是痛苦萬分。

日正中天,正好走到永明寺過街塔前,這是妥罐貼睦爾登上帝位十周年時赦建的佛塔,本以為如此功德,禪靈能保住江山永固、可是過了甘多年內憂外患不寧的歲月,眼看就國破基搖了。寺院僧人照例趕緊設置祭壇,燃燭焚香。妥歡貼睦爾,無心久留,佇立一會幾,就滿面愁雲的趕忙上路了。日暮時分,車騎登臨八達嶺山口。在北大紅門下,他回身遠望那暮靄沉沉的南方,似乎望見了朦朧中的大都,泣不成聲,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從此,妥歡貼睦爾與關溝御路永別了。

妥歡貼睦爾北逃,是元朝滅亡的標志。朱無璋稱贊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在他死後賜給他一個「順帝」的稱號。

關於長城的故事七:成吉思汗夜走黑松林

1213年初秋,成吉思汗揮師南征,率領10萬大軍進駐烏沙堡。他眼神如火,容顏生光,登上山頂,摘下帽子舉在手中,面對祭壇向天祈禱:「長生蒼天,賜我勝利吧!現在我要出征,去懲罰金人!」山下萬干將上齊聲高呼:「天神!成吉思汗!天神!成吉思汗!」呼聲震天動地,響徹晴空。成吉思汗面向將士訓言:「拼殺沖鋒的時候,要像角鷹般地突進!與敵對陣。的時候,要像黃雀般節節躍進!要有飢餓的老虎、憤怒的雄獅那種吞噬一切的氣概!」眾將士慷慨激昂。接著一聲令下,騎兵縱隊如理弦之箭,滾滾南去。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八達嶺。

正當先頭騎隊即將抵達關嶺時,突然隊形大亂,人喊馬嘶。馳騁而上的後隊,不再前行。成吉思汗在遠處見此情景,十分驚奇,一不見關山烽煙旌旗,二沒見弓努箭鏃射擊,這殷紅鮮,一片慘狀。原來是地面上鋪滿了一層鐵,尖厲的鐵針刺進馬蹄馬腿,人仰馬翻,倒下時又再次被扎傷後,續馬隊再迅速奔來……「如此小技,豈能阻擋滾滾鐵流!」成吉思汗冷笑一聲,一面吩咐救治傷員和馬匹,一面令後隊上前清理道路,將鐵掃下山澗、且掃且行,很快逼近重鎮之所居庸關。

居庸關兩側高山夾峙,壘石築城,雉諜臨空,扼守要道。更有甚者,關城大門早已用鐵水澆鑄,真是固若金湯。成吉思汗令前鋒試探進攻,只見城上雄旗揮動,金鼓齊鳴,箭鏃如飛蝗,雷石似雨點。三番五次發動強攻,均無成效。成吉思汗大軍困在關北山谷,一連數日,攻城不下,進退兩難。眼看軍糧草料消耗殆盡,難以再支撐下去。成吉思汗長嘆:「以弓馬之利取天下,豈能斷送於此?」

這時,帳下扎八幾求見,獻過關之計。扎八幾說:「幾日探查,尋得小路一條,兩旁松林茂密,只容單騎行走、由此迂迴穿插,一夜之間,可繞到居庸關背後。」成吉思汗聽罷,喜出望外,依計而行。傍晚,一面指使**輪番佯攻居庸關:一面由成吉思汗率領輕騎,人御枚(在口中橫御之物,防止說話),馬戴嚼(橫放在牲口嘴裡的小鐵鏈),直奔黑松林而去。

黎明時分,居庸關背面的南口城下,金鼓之聲大作,殺聲驟起。成吉思汗騎隊如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破城池。鎮守南口城的金軍將士,正在酣睡之中,還沒弄清事情緣由,就當了俘虜。接著,成吉思汗北取居庸,南佔中都(今北京),終成大業。

關於長城的故事八:跑馬長城界

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後,為了阻擋胡人興兵復仇,提出在與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堅固的長城。他的建議,博得了許多大臣的贊賞。並一致認為,應先從東北的遼中開始,因為那裡一面臨海,還是一個戰略要地。從那兒開始,在胡人恢復往日的氣勢以前,完全可以把長城修完。

那麼,到底修到哪呢?秦始皇主張將統一的六國全部用長城圍上。許多大臣表示:如果把六國全部圍上,長城總長可達幾萬里,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修完。這樣一來,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國空。所以,大臣們建議,還是短一點好。

但是,不管大臣怎樣反對,秦始皇還是極力主張用長城圍住六國。他越是極力主張,大臣們就越是極力反對。秦始皇揚頭想了一會兒,臉上露出不易察覺的冷笑。他提議,跑馬劃長城界。讓一個將官,騎一匹快馬,人馬飽食之後,人不下馬,馬不停蹄,由山海關起跑,經由六國邊界,能跑幾天算幾天,跑出多遠修多遠。

眾大臣一想,這還可以。縱然是追風趕月的千里馬,跑上兩三天,也就是兩三千里。所以,他們點頭答應誰想到,秦始皇又提出一個條件:沿全國邊界,不論山峰還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營,跑馬者從行營中跑過,以壯人馬之威。眾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

文武百官退下以後,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來,如此這般地吩咐幾句,他們便分頭行事去了。

跑馬這天,只見一員將官,頂白盔,騎白馬,穿白袍,掛白甲。他從第一座行營中飛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時間,沖到第二座行營。沖出二座行營,直奔三座行營。四座、五座……六天多時間,沖過十座行營。

秦始皇接到探馬的傳報:跑馬者已沖過十座行營。

這些大臣很納悶,這馬怎麼這樣能跑啊,六天多了,還跑啊。

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馬又報,跑馬者已沖過二十座行營。大臣更奇怪了,怎麼,這馬還跑哪?這是什麼人?騎的是什麼馬?十多天了,俄不死也該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騎神馬?

又過六天多,探馬又報,跑馬者再次沖過十座行營。

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嗎。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從中搞鬼了?

探馬接連傳報,跑馬者沖過四十座行營。秦始皇這個高興呀,就甭說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氣歪了。

白袍將還在騎馬飛跑著。戰馬跑到嘉峪關的時候,只見白袍將猛抽白馬幾鞭,白馬口鼻流水,一個大翻個倒在地上。白袍將也從馬上掉了下來。

這是怎麼回事?一匹馬怎麼一氣跑了一萬多里?原來,這是秦始皇用的計。為了達到長城圍六國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設一行營,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營都備一匹白馬,一員白袍將。第一座行營的白袍將到第二座,第二座的預備人馬接著跑出,看上去如同一個人一樣。就這樣,一共傳了四十多座行營。

那為什麼到嘉峪關人落馬倒呢?原來,駐嘉峪關行營有個姓趙的將官,對秦始皇這種做法極為不滿。他認為,長城修到嘉峪關,就可以阻擋胡人的進犯,何必要修那麼長呢?太勞民傷財了。所以,他見前營快馬一到,讓俄了幾天的戰馬一個勁的喝水。他上馬以後,猛打戰馬兩鞭,戰馬一機靈,緊跑幾步,嗆水倒在地上。

秦始皇聽說馬倒嘉峪關,很不高興。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話,長城只得修到嘉峪關了。

關於長城的故事九: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8.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

有關長城的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定城磚的傳說、冰道運石等。
1、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剛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歷盡了千辛萬苦才終於來到了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屍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2、定城磚的傳說
古代的時候有一位叫做易開占的工匠,他會算建造這里需要多少塊磚。監督修建長城的人不相信他的話,就讓他算這里一共需要塊多少磚,易開占經過詳細的計算後,肯定地說:「一共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
監事管聽了以後,說:「如果最後發現多一塊或少一塊,那麼你的人頭就不保了,而且這里的所有工匠都會被你連累,他們必須都在這里繼續干苦力三年。」
最後就剩了一塊,在西瓮城門台上。監事管想藉此要了易開占的命,此外想著扣工匠們的工錢,這時易開占卻不緊不慢的說:「那塊磚並不是多餘的,它是老天安排讓放在這里的,如果把它拿走的話,城樓就會塌下來。」
監事管聽了以後,他害怕出事,就不敢再管這件事情了。從此,這塊磚就在原位,沒人動過。
3、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時,需要將近數萬塊的石條,工匠們把這些石條都鑿制完成以後,卻沒有人能抬得動,拿車子也拉不動,從這里都嘉峪關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大夥兒正在一邊鑿石條一邊為運輸的事情發愁,眼看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了,他們雖然鑿的很快,可是石條還都在山裡沒有運出來,正在大家正在發愁的時候,這時,忽然山頂轟隆一聲,白雲中隱約可以看到一幅錦綢,上面有幾個大字,人們看了綢緞上的字開始行動。
不知不覺冬天來了,眾人從山上修一條路到關上的路,在修建的這條路面上灑水,讓這條路凍冰,然後把石條放在冰路上,讓它們滑下去,正好把石條送達到嘉峪關城下,不但可以按時交付,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9. 關於長城的神話故事

關於長城的神話故事有: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擊石燕鳴、山羊馱磚等。定城磚傳說主要描述明正德年間,修關工匠易開占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竣工後剩下一塊磚。監事管想藉此剋扣工錢,而易開占則說這塊磚是神仙放的定城磚,至今還保留在原地。

關於長城的神話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發生在河北北部的萬里長城腳下。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范喜良與孟姜女新婚三天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因飢寒勞累而死。

孟姜女得知丈夫死亡的噩耗,痛哭長城下,這段長城就此坍塌。

閱讀全文

與關於長城發生了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等女孩什麼時候再相信愛情的文案 瀏覽:938
愛情是什麼短篇文章 瀏覽:7
營口市事業單位最新殯葬費是多少 瀏覽:726
事業單位信用檢索是什麼 瀏覽:880
兩畝池塘有多少經濟效益 瀏覽:930
怎麼發愛情說說大全 瀏覽:911
求婚姻的願望是什麼 瀏覽:152
兩只美女妖怪選哪個好看 瀏覽:551
馬年配什麼生肖婚姻 瀏覽:913
溫州濱海經濟開發區有多少平方 瀏覽:92
93年屬雞單身男什麼時候婚姻可成 瀏覽:14
張紫妍如何讓大佬弄的故事 瀏覽:512
一二年級適合什麼故事 瀏覽:936
海拉爾事業編成績大概多少 瀏覽:9
美好風景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301
什麼叫編制內事業單位聘用制 瀏覽:859
赤峰與海拉爾哪個經濟發達 瀏覽:228
考事業編制看什麼出版社的書 瀏覽:94
美冊抖音視頻故事如何製作 瀏覽:513
輸了愛情如何翻身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