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故事後面跟個大道理
錢鍾書的《讀伊索寓言》很經典的,有很多小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找來給你瞧瞧錢鍾書<<讀<伊索寓言>>>(2006-11-04 12:22:34)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
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並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
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
的後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於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
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
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
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
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
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沖突。一切人事上的關系,只
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
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
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
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
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
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
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
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
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
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
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
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
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
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
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
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
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
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
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
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
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
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
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
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
只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
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
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
麽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
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
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
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
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
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
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
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
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
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
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
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麽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
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
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
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
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
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
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
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
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
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
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
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
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
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
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
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
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
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
」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
《愛彌兒》(Emile)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 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
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
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
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
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
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愈
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
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
(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
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
是我的力量」。
② 伊索寓言里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
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
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
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
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
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
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
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
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
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
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
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
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
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
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
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
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
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
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
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
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
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
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
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
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
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
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
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
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
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
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麽旁的東西?這個寓言
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
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
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
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
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
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
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
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
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
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
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
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
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
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
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
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Emile)
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
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
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
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
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
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
盧梭是原始主義者(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
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③ 短篇故事感悟
① 短篇哲理故事和感悟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氣和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後被老虎逼入了斷崖邊上。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還不如跳入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他縱身跳入懸崖,非常幸運地卡在一棵樹上,那是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正在慶幸的時候,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巨大的吼聲,往崖底望去,原來有一隻兇猛的獅子正抬頭看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但轉念一想:「獅子與老虎是相同的猛獸,被甚麼吃掉,都是一樣的。」當他一放下心,又聽見了一陣聲音,仔細一看,一黑一白的兩只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干。他先是一陣驚慌,立刻又放心了,他想:「被老鼠咬斷樹干跌死,總比被獅子咬好。」
情緒平復下來後,他感到肚子有點餓,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找到一個三角形的枝椏休息,他想著:「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
他在樹上沉沉地睡去了。睡醒之後,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老虎、獅子也不見了。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懸崖,終於脫離險境。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飢餓的老虎按捺不住,終於大吼一聲,跳下懸崖。黑白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展開激烈的打鬥,雙雙負傷逃走了。
由我們誕生那一刻開始,苦難就像飢餓的老虎一直追趕著我們,死亡,就像一頭兇猛的獅子,一直在懸崖的盡頭等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著我們暫時棲身的生活之樹,總有一天我們會落入獅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壞的情景是死亡,唯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樹上甜美的果子,然後安心地睡覺,只有存著這樣單純的心……少慾望、多一點赤子之心。
幸福是一顆夢想的種子,需要用生命的熱情去灌溉, 幸福不是靠別人給的, 而是要認真抓住~用心選擇 .
② 短篇哲理小故事
有這么一個故事,講出來大家共勉!
有兩個和尚結伴從一座廟專走到另一座廟去。走到半路,突然被屬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前兩天剛下過大雨,河上的橋被沖垮了,但河水已退,並不太深,他們決定涉水而過。
正在這時,一位美貌的婦人也來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可是又怕河水把她沖走。
第一個和尚見此情景,毫不猶豫地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地送到了對岸。第二個和尚跟在後面也順利地過了河。
兩個和尚默不作聲地繼續趕路。
又走了好幾里路,第二個和尚終於憋不住了,對第一個和尚說:「師兄,我們和尚絕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著那個婦人過河呢?」
第一個和尚淡淡地回答:「我一過河就把她放下來了,怎麼你走了好幾里路,到現在還背著她呢!」
美國首富保羅.蓋帝告訴我們:「墨守成規是致富的絆腳石,真正成功的商人,本質上流著叛逆的血。」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心魔,戰勝心魔者必成大事!
③ 勵志的故事及感悟簡短一點的有哪些
一個寂寞的人看了一個電話的廣告,「有了電話,朋友就來!」於是,他裝了一支電話,希望朋友跟著來。白天他賣力地工作,回家之後就整晚歇斯底里地盯著電話機,心想,他錯過了不少電話。他仍然寂寞,開始為可能漏接的電話而抓狂!一天他從信箱禮抓出錄音機的廣告,有了錄音機,朋友不『漏接!』錄音機裝了一個星期後,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錄音機,房間更加寂寞。
感悟:不是有了電話就有了朋友,同樣的不是有了金錢就有朋友,存著一顆真誠和主動熱忱的心,才是重要,當你主動的付出關懷與熱情,主動的幫助別人,那麼你周遭的人便會因為你的付出而更加的感謝你,同時你也會擁有更多交心的朋友。
2、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感悟: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其實每個人必定有很多的優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④ 短篇文章的感悟
境由心造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
有人安於某種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於自已目前處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裡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已到達了某一點之後,會不會快樂。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於安享的花花世界。大和小
一位朋友談到他親戚的姑婆,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常穿著巨大的鞋子走來走去。兒子晚輩如果問她,她就會說:「大小鞋都是一樣的價錢,為什麼不買大的?」
每次我轉述這個故事,總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氣。
其實,有生活里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姑婆"。沒有什麼思想的作家,偏偏寫著厚重苦澀的作品;沒有什麼內容的畫家,偏偏畫著超級巨畫;經常不在家的商人,卻有非常巨大的家園。
許多人不斷地追求巨大,其實只是被內在貪欲推動著,就好像買了特大號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腳一樣。
不管買什麼鞋子,合腳最重要,不論追求什麼,總要適可而止。人就這么一輩子
我常以「人就這么一輩子」這句話告誡自己並勸說朋友。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軟弱時變得勇敢,驕傲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解不開的呢?
人就這么一輩子,想到了這句話,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創造更偉大的功業;如果我是學者,便要獲取更高的學問;如果我愛什麼人,便要大膽地告訴她。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麼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有機會了。這可珍貴的一輩子,我必須好好地把握住它啊!
人就這么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對它。想不開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樣,你總是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不能白來這一遭啊。
⑤ 感動短篇故事
尊 重
湖北 占硯文
在美國,一個頗有名望的富同在路邊散步時,遇到一個衣衫襤褸、形同瘦骨的擺地攤賣舊書的年輕人在寒風中啃著發霉的麵包。有著同樣苦難經歷的富商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沒走多遠,富商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書,希望年輕人要介意。最後,富商鄭重其事地告訴年輕人說:「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
兩年之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商賈雲集的慈善募捐會議時,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書商迎了上來,緊握著他的手不無感激地說:「先生,您可能早忘記我了,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我一直認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
富商萬萬也沒有想到,兩年前一句普通的話竟能使一個自卑的人樹立了自尊心,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個自以為一無是處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終於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不難想像,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很多錢,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年輕人也斷不會出現人生的劇變。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⑥ 感人的短篇故事
老人與海鷗
那是一個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約來到翠湖時,海鷗正飛得熱鬧。 在喂海鷗的人群中很容易認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您給海鷗取了名?」我忍不住問。 老人回頭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著海鷗:「當然,哪個都有個名兒。」 「您認得出它們?」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陽光下飛快閃過,我懷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個腳上有環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給我看,他忽然對著水面大喊了一聲:「獨腳!老沙!起來一下!」 水面上應聲躍起兩只海鷗,向老人飛來。一隻海鷗腳上果然閃著金屬的光,另一隻飛過來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隻腳,停落時不得不扇動翅膀保持平衡。看來它就是獨腳,老人邊給它餵食邊對它親昵地說著話。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海鷗最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嘖……」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引得路人都駐足觀看。 太陽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池裡,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裡帶著企盼。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沒想到十多天後,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彷彿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隨……我們把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我們非常驚異,急忙從老人的照片旁退開,為海鷗們讓出了一片空地。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 在為老人舉行的葬禮上,我們抬著那幅遺像緩緩向靈堂走去。老人背著那個藍布包,撮著嘴,好像還在呼喚著海鷗們。他的心裡,一定是飛翔的鷗群。
⑦ 兩篇短篇的小故事加讀後感
伊索寓言》讀後感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問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作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麽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⑧ 短篇故事讀後感
勇敢地面對困難
—讀《擁抱幸福的小熊》有感
周末,我心情依舊很沉重。汶川的地震,三天的哀悼以及我手中拿著的齊魯晚報《號外》上的圖片讓我的思緒難寧,那崩陷的地震災區景象占據了我的心。
媽媽看見我這個樣子,擁抱了我一下沒說什麼,隨手遞給我一本書,書名叫做《擁抱幸福的小熊》。我怎麼幸福得起來呢,媽媽?我一邊想,一邊翻看,我的心靈卻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許小念,許小念很內向,她五歲那年爸爸離開了小念和她的媽媽。因為沒有爸爸,所以小念天天受人欺負,還被人叫做「啞巴」。於是小念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因為在那裡,一直有一個茶色熊公仔陪她聊天,陪她生活。直到有一天,小念被車撞了,茶色熊公仔也永遠地離她遠去……但值得慶幸的是,小念認識了給她看病的林醫生,還有好朋友霍雨欣,在他們的幫助下,小念變得越來越堅強。後來,小念的媽媽得了癌症,於是小念開始支撐這個家。為了給媽媽治病,她白天學習,晚上去打工,回家後還要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媽媽的病終於得到了控制。小念同時在「9·11」事件中,因救出了天才少年霍雨欣而被評為「市十佳優秀少年」。盡管後來媽媽因病情突然惡化而去世,但是小念在經歷了風雨後,變得更加堅強,並收獲了成功與幸福!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應該堅強,我更要災區的小朋友們堅強起來,勇敢地面對困難,充滿信心和希望。這時媽媽用她那溫柔的手撫摸了我的臉頰,我才感覺到我滿臉的淚水。媽媽摟住了我,我撲到媽媽懷里,嗚嗚地哭出聲來。媽媽只是摟得我更緊了,雖然她沒說什麼話,可是我覺得她最理解我。我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哭著,宣洩著內心難以表達的情緒。
後來,我清醒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後來我睡著了,很幸福的樣子。
那遠在四川的人們,小朋友們,我想對你們說,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要沉著、冷靜,更要理智勇敢地去面對困難。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都要經受無數考驗與無數風雨,而經受住風雨和考驗的人,就會獲得成功與幸福。地震會摧毀一些東西,但會以另一種方式得到重塑。雖然眼前是一片廢墟,但是所有的中國人和全世界的人民都已伸出他們援助之手,要堅強,我們的精神家園不倒,我們的精神豐碑會永放光芒!
我打算帶上我自己所有的錢和媽媽一起去書店,去買下那裡的《擁抱幸福的小熊》,寄往災區。 我彷彿已看到那裡的人們,捧著這本書,感受著堅強。我還要告訴你們,媽媽說我現在滿臉幸福,是一個最美麗自信的女孩。
④ 二年級的小故事加讀後感
1. 寓言小故事加讀後感
寓言故事讀後感2
我在寒假中讀過不少好書,惟獨覺得《伊索寓言》最好看。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個故事都會有一段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伊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簡意賅,平易近人。不但讀者眾多,在文學史上也具有重大影響。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數千年以來以其獨特的智慧和藝術魅力令人愛不釋手,歷傳不衰。
其中,《狼和小羊》這一則寓言中講得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龜兔賽跑》這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北風和太陽》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風和太陽要比賽,比誰能讓路人脫掉衣服。北風刮著猛烈的風,可是路人沒有脫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緊。而太陽則散發出一陣一陣的熱度,讓路人覺得很熱,於是脫下衣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勸說勝過強迫」。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不要自私,不要虛榮,不要瞧不起別人。我相信,這其中的故事,就算很久以後我仍然會記憶猶新的。 世界上各種人的缺點,優點都在此書中一一展現了,如果世界上沒有壞人,那也就不會有好人。
2. 兩篇短篇的小故事加讀後感
伊索寓言》讀後感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問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作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麽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3. 一個小故事及讀後感
《智慧背囊》第二輯里的一個小故事—《生命的價值》。 這個故事主要是寫:一個演說家,把一張20美元的鈔票,用三種不同的模樣展現在200個聽眾的眼前。第一次時,演說家拿著嶄新的20美元,問誰要,大部分的人都舉手了。第二次時,他拿著已經團過的20美元,問誰要,一隻只手再次伸了出來。第三次時,他手裡拿著一張已經被團過、被踩過的20美元,問誰要,雖然那時的20美元已變得又臟又皺,但它還有人要,因為它還是20美元,它並沒有被貶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就像這張鈔票一樣,在人生路上,會被自己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盡管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了,但無論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它看來,骯臟或整潔、衣著整齊或不整齊,我們仍然是無價之寶,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依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在覺得自己一文不值的時候,應該想到:我們的生命就是無價之寶!
4. 小故事的讀後感200字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來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求見天師不成。回至方丈,不顧眾道士勸阻,打開「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禍。他吩咐從人,隱瞞走妖魔一節,假報天師除盡瘟疫,得到仁宗賞賜。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高俅與端王(後來的徽宗)結識。被提拔為殿帥府太尉,對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兒子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施行報復。 王進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給史進教槍棒。 史進因擒少華山陳達而和朱武、楊春相識往來。華陰縣中秋夜來史家村捉拿賞月喝酒吃肉的史進並少華山三好漢。 ●第三回 史太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三頭領殺退縣衙之兵,去延安尋找師傅王進,與魯提轄在渭州潘家酒店相遇。魯達救助金翠蓮父女,打死鄭屠。 ●第四回 趙員外重參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魯達出逃代州雁門縣,金老女婿趙員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禍。 魯達晚不坐禪,喝酒打人。打造關王刀一樣的戒刀和禪杖。假借過往僧人名義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腳,打坍亭子,打壞金剛,要燒寺院,回寺嘔吐,給禪和子嘴裡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監寺、都寺遣眾人來打,魯達趁酒醉大鬧一場,被長老喝住。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長老贈智深四句偈言,智深去東京大相國寺討職事僧做。在桃花村為劉太 公解除逼婚之憂。假扮太公小女,打了來庄逼親的桃花山二頭領周通,大頭領李忠為二頭領打仇,與魯達相認。李忠、魯達、劉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義廳,休了親事。 智深趁李忠、周通下山劫掠金銀給他,自拿山寨金銀,從後山滾下而去。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在寺院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實則搗毀寺院,養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當,二次復回,被二賊擊敗,到赤松林,遇到剪徑的史進,二次再回寺院,打死崔、丘二賊,燒了瓦罐寺。 投大相國寺管菜園,被一幫潑皮包圍。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花和尚力服波皮,從潑皮買酒牽豬請魯智深。智深連根拔直垂楊柳,眾潑皮驚服。智深還席,為眾潑皮使禪杖,林沖看見喝采,兩人結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調戲林沖之妻。林沖見是高衙內,雖然惱怒,但忍了。智深來助,林沖忍讓。 高衙內思念林妻,富安和林沖好友陸虞候陸謙出賣朋友,請林沖去吃酒。高衙內卻哄林妻到陸虞候家調戲,林沖聞訊趕到,衙內逾窗而逃。 老都管引陸謙、富安見高太尉,定下陷害林沖的計策。林沖中計被擒。 ●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林沖被押開封府。當案孔目孫定與府尹將林沖刺配滄州。陸虞候買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於途中殺害林沖。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沖。在野豬林,薛、董將林綁在樹上,說明高太尉陸虞候指使他倆陷害林沖的根由。兩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沖。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林沖叫魯智深不要打董薛二人,與魯智深分別後,來到柴進莊上,受到柴進厚待。與洪教頭比武取勝。 來到滄州,用錢買通差撥管營,又得柴大官人遺書信照看,免挨一百殺威棒,還開了枷,派去天王堂當看守,林沖深感「有錢可以通神。」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陸虞候再次設計陷害林沖,曾被林沖救過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沖報告了消息,林沖怒尋陸謙不遇。 管營派林沖管草料場,欲燒死林沖。林沖殺死了差撥,富安,陸謙。 林沖在一莊上烤衣討酒,打散莊客,醉倒雪地,被莊客捉住。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樑山 林沖被捆至柴進庄暫住。官司追捕甚急,柴進周濟他去梁山。 在酒店吃酒時乘酒興賦詩一首。發抒對高俅的不滿,表現對未來的嚮往。與朱貴相識,被船接去梁山泊。 王倫出於嫉妒人心,先不肯收留。後要林沖拿「報名狀」來,林中下山等了兩天,第三日等得一人,卻是楊志。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王倫想要楊志在山,以牽制林沖,楊志不從,只得讓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 楊志乃楊令公之孫,因丟了花綱石,想補殿帥職役,被高俅批倒趕了出來。纏盤用盡,便賣寶刀。遇到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楊志性起用刀殺了牛二,被監禁於死囚牢中。眾人見他為東京街除了牛二這害,多方周濟。又被送
5. 小學生二年級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趴在沙發上一字不落地讀著這本經典的書——《列那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非常狡猾而皮毛又美麗的狐狸——列那狐。它生性狡猾,詭計多端。它雖然做了許多壞事,但是我仍然喜愛這只狐狸,因為它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這裡面最讓我百讀不厭的故事是「『氣死肉』還是『氣死狼』」。從這個故事當中,我明白了不能隨便信服陌生人的話,需要我們細細觀察陌生人的面貌與神情,用心思考,像孫悟空一樣,做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才能戰勝不計其數的陷阱與詭計。
6. 小故事大道理讀後感二百字左右
獅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內物們就開始奔跑容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秘訣: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7. 最讓人感動的小故事200字,並加讀後感也是200字。1個小時以內 急!!!
覺得一個復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制,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是這種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9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其中有一章是寫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筒賺來的三十個銅幣弄丟了,回不了家,於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幣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 覺得這一段寫的最感人,因為 們自己平時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幫助,而 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而為地幫助他,而被你幫助的人又會再幫別人,愛就這樣傳遞了下去。相信那個清掃煙筒的小孩以後也會再幫別人。
8. 求一篇有哲理的小故事加自己的讀後感
哲理性小故事2004-5-21 (一) 笨鳥 今日,一間無人居住的房子的窗戶處,一隻不知名的鳥兒總是每日准時光顧,遠遠望去,只見它站在窗檯上,不停地以頭撞擊玻璃窗,然後總被撞得落回窗檯;但它堅持不懈,每日總要撞十來分鍾,爾後又跌回窗檯,隨即離開。人們好奇心大發,紛紛猜測它大概是為了進那房間,而就在這鳥兒站立的窗檯旁邊,另一扇窗戶是大開的,於是,得出結論:這是一隻大笨鳥。 知道有一天,好事者帶來望遠鏡,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粘滿了小飛螢的屍體,那鳥兒吃得不亦樂乎。 眾人嘩然。人們總喜歡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別人,而且自以為是。 (二) 命運 有一天,上帝的使者來到了人間,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為兩個孩子占卜前程,只見高僧指著其中一個孩子說「狀元」,然後又指著另一個孩子說「乞丐」。 二十年後,上帝的使者又來到了人間,看到了先前那兩個孩子,結果令他百思不解:當初的「狀元」如今成了乞丐,而當初的「乞丐」反而成了狀元。 於是,使者去問上帝。 上帝說:「我賦予每個人的天分只決定他命運的三分之一,而其餘的則在於他如何去把握。」 人生就是這樣…… (三) 安靜 有人出了個問題給兩位畫家,題目是「安靜」,要他們各畫一張表達同一主題的畫。 第一位畫家畫了一個湖,湖面十分平靜,好似一面鏡子,另外還畫了些遠山和湖邊的花草,讓它們倒影在水中。 第二位畫家則畫了奔流直瀉的瀑布,瀑布旁邊有一棵小樹,樹上的一條小枝上安有一個鳥巢,鳥巢里有一隻小鳥,小鳥正在恬靜地酣睡。 人們自然說第二位畫家畫得高明,因為它才真正理解了安靜的含義;而第一位畫家所畫的湖面,靜雖靜矣,不過是一池死水罷了。 人生也是這樣。 很多時候,生活需要我們保持安靜的心態,但是,如果心如湖面,則不免會藏污納垢,遭致扭曲。小鳥則不同,它在湍急的瀑布邊也能安睡,一定是心存高遠,養精蓄銳,伺機而翔。 在鬧市中也能保持安靜的心態,成不驕敗不餒,順不恃逆不悔,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四) 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檯上,她看見的是鄰居正在埋葬一條小狗。這條小狗好可愛,小女孩平時常和它嬉戲,看到小狗悲慘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淚流滿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便把小女孩帶到另一個房間,打開了另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望出去,那是一片陽光燦爛,花香鳥語的玫瑰園。小女孩的愁雲為之一掃,心境頓時開朗起來。 老人慈愛的對外孫女說:「孩子,你開錯了窗。」 人生之旅,我們不也常常開錯「窗」嗎? (五) 忙 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廠找到了工作,報酬不錯,工作條件也好,他很珍惜,下決心好好乾。 第一天,老闆給他一把利斧,並給他劃定了伐木范圍。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樹,老闆說:「幹得不錯!」工人有點沾沾自喜:第二天,他幹得更加起勁,但是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 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闆那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好象力氣越來越小了。 老闆問:「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麼時候?」 「磨斧子?」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裡有工夫磨斧子?」 (六) 代價 一日,狗在路上游盪,經過一間肉鋪,肉鋪主人隨手丟下一塊骨頭。狗興奮地叼著骨頭,走到一旁,美美地享用起來。狗第二次游盪時又來到這間肉鋪,肉鋪主人依然丟給它一塊肉。 至此,狗便喜歡上了這里,因為每次經過,都有好吃的。 一天,狗懷著愉快的心情再次來到這里,可沒有想到肉鋪主人這次扔給它的竟是一個圈套,圈套勒住了狗的脖子,一會兒狗便窒息而死。 狗的魂兒飄然來到了天堂,看見商店就委屈地哭訴:「上帝啊,為什麼我前兩次經過那肉鋪時,主人對我這么好,可第三次卻害了我呢?」 上帝嘆惋著答道:「首先應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佔了兩次便宜後,還
9. 小故事的讀後感急!
什麼小故事能寫出讀後感呢?
有的人每天因為平淡、麻木已經沒有小故事感回了,有的人每天都可以答因為他的多愁善感, 小故事也會有感而談。...
我母親前些年身體非常弱, 一年有半年在醫院住著。 那時候醫院的食堂伙食不重視, 大都是家屬送飯。 我那時上大學, 記得上午早放學, 去菜市場買了魚回來, 而我不敢殺, 一邊是想到母親吃飯晚了, 一邊不會殺魚, 我真的著急, 終於下午兩點把中午飯送去。
醫院母親餓的表情我至今還記得。
這個小故事每個人看了以後都應該有讀後感的, 你說呢
10. 小故事讀後感
[小故事讀後感]可能很多人聽過煮青蛙的故事,小故事讀後感。故事是這樣的:將一隻青蛙放在大鍋里,里頭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約略可以感覺外界溫度慢慢變化,卻因惰性與沒有立即必要的動力往外跳,最後被熱水煮熟而不自知。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企業最後就會像這只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牛奶瓶讀後感:想想教育改革對教育生態的沖擊???PART 2提到組織變革,另外有一個四隻猴子的寓言。科學家將四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房間里,每天餵食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很吱吱叫。幾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沖向前,可是當它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滾燙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眾猴只好望「蕉」興嘆。幾天後,實驗者換進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三隻老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實驗者再換一隻新猴子進入,當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僅剩下的二隻老猴子制止它,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它。實驗繼續,當所有猴子都已換新之後,沒有一隻猴子曾經被燙過,上頭的熱水機關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卻沒人敢前去享用。企業禁忌經常故老相傳,雖然事過境遷、環境改變,大多數的組織仍然恪遵前人的失敗經驗,平白錯失大好機會。牛奶瓶讀後感:我們教育界中是否太多這樣的猴子???PART 3老鷹是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這可能與老鷹的餵食習慣有關。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穴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只能餵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餵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兇狠的存活下來,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牛奶瓶讀後感:校長遴選是否也應該讓強的老鷹留下???PART 4組織中也應該留意與去除所謂的「螃蟹文化」。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為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結果是把它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出得去。企業里常有一些份子,不喜歡看別人的成就與傑出表現,天天想盡辦法破壞與打壓,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組織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牽制、毫無生產力的螃蟹。牛奶瓶讀後感:校園之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的醬缸文化???PART 5相反的,為了增加組織的戰斗活力、延續組織的生命力,領導者可以在組織中安排一些「土虱」。喜歡釣魚者都曉得,如果把魚釣上來超過個把個小時,放在簍子里的魚兒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長釣魚者經常在魚簍里放一尾土虱,由於土虱生性喜歡攻擊身邊的魚,魚群必須持續跳、躲、閃以避免其攻擊,因此即使經過數個小時,釣上來的魚還是活得很新鮮,讀後感《小故事讀後感》。組織里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 *** 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你堅信自己,必能成功。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定信念,超越自我》。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沖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正是有了遠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種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盲聾啞集於一身的弱女子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幫助她飛上雲天。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裡,而是活在精神世界裡,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理想信念使貧困的人變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光明,使絕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夢想變成現實。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艱難地跋涉。頭頂驕陽似火,烤得探險隊員們口乾舌燥,揮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水了。水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滅了,一個個像塌了架,丟了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隊長。這可怎麼辦?隊長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兩手舉起來,用力晃了晃,驚喜地喊道:哦,我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壺從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原來那種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他們踉蹌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看著那水壺,他們抿抿乾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終於,他們死裡逃生,走出茫茫無垠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之時,久久凝視著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一縷縷沙子。他誠摯地說:只要心裡有堅定的信念,乾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泉水。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是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同學們,不管你現在的成績怎麼樣,不管你現在的基礎怎麼樣,只要堅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奮斗的目標,你就有了生活的動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小故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⑤ 急求 讀伊索寓言 部分翻譯
Bats, birds met on the period from birds, animals met on the purported beast. People much more clever than the bats on. He will bat in turn,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birds, where chosen to act as animals that down to earth; in mammals where chosen to act as a bird that is born superior to the elegance Taketo show off to the writers pretend heroes; in the upper society, he is a poor and hard of civilians, to among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he is under the care of cultural condescension elements: Of course this is not a bat, this is just - people.
Ants and Cu's story: In winter, ants bring out a grain of rice in the winter sun; Cu hungry half-dead, for grain to the ants, ants, said: "singing in the summer is that you have a good time, and now starving, you probably deserve it!" This story should be well below. According to Plato's "Dialogues. Phaedrus, "said Cu evolution into a poet. It follows that, sitting watching the poor poet, hungry, willing to lend money to people, the former is undoubtedly the ants. Cu starve to death, in itself make ant's food; alive not keep living the writer's own bia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relying on his life, for example, miss the text to write memories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critics and academics.
⑥ 要一篇寓言!
1. 狐狸和狗
狐狸鑽進羊群,抱起一隻正在吃奶的羊羔,假意撫愛他。狗見了,問道:「你這是干什麼呀?」狐狸說:「我照料他,逗他玩。」狗說: 「你不立刻放下這羊羔,我就叫你嘗嘗狗的撫愛。」
【寓意:對於像狐狸一樣狡猾的人,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善意,有懂得以牙還牙。】
2. 狗和它的影子
狗銜著一塊肉過河,望見自己在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外一隻狗銜著一塊更大的肉。他於是放下自己這塊肉,沖過去搶那塊。結果,兩塊肉都沒有了。那一塊沒撈到,因為本來就沒有,這一塊也被河水沖走了。
【寓意: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不能有任何的貪戀。做事不能貪心。】
3. 驢子跟狼
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 「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 「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
【寓意:面對像狼一樣兇殘、狡猾的人,我們不要害怕,也不必驚慌,要學會冷靜機智的應付。】
其它寓言
1. 烏鴉的遷徙
有一隻烏鴉打算飛往東方 ,途中遇到一隻鴿子 。 雙方停在一棵樹上休息 ,鴿子看見烏鴉飛得很辛苦 ,關心地問:你要飛到哪裡去 ?烏鴉憤憤不平說: 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聲不好聽, 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 。鴿子好心地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 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裡都不會受到歡迎的。
【寓意:在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適應它。如果你無法改變環境 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你自己。】
2. 勤奮的蝸牛
在寒冷多風的冬日裡,植物園里一隻行動遲緩的蝸牛,正一步步慢慢地爬上蘋果樹。附近有樹上的麻雀和松鼠很好奇地圍了過來,著實嘲笑了它一番。其中一隻麻雀飛過去對它說:「嘿,傻傢伙,你不知道這樹上已經沒有蘋果了嗎?幹嘛還拚命往上爬?」 蝸牛並沒有停下它的步伐,邊爬邊說:「等我到了之後就會有的。」
【寓意:勤能補拙。堅定、自信地前進,就能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