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湯姆·漢克斯獲金球終身成就獎,他除了《阿甘正傳》還有哪些經典作品
湯姆·漢克斯在《阿甘正傳》中扮演了主角阿甘。這部電影自從播出後,就像是教科書一樣的存在,記得學校的很多老師都會安利給同學們看,因為它的故事很勵志,低能兒阿甘在當時戰爭混亂的年代不僅存活了下來,還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即使它的智商很低,但是他依靠他自身的品質,比如天真善良信守承諾,嚴守紀律,有情有義,最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部片子有很大的鼓舞力量。
《費城故事》
湯姆·漢克斯除了《阿甘正傳》外還有《荒島餘生》《費城故事》《拯救大兵瑞恩》等經典的作品。
㈡ 達芬奇密碼的電影男主角叫什麼名字
男主角 Robert Langdon 的扮演者是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達芬奇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2006) 演職員表
演職員表 :
導演: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編劇:
阿齊瓦·高斯曼 Akiva Goldsman ..... screenplay
丹·布朗 Dan Brown ..... novel
主演:
伊什尼·齊科特 Etienne Chicot ..... Lt. Collet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 Robert Langdon
奧黛麗·塔圖 Audrey Tautou ..... Sophie Neveu
Arnaud Klein ..... French Police Officer
讓·雷諾 Jean Reno ..... Bezu Fache
伊安·麥克萊恩 Ian McKellen ..... Sir Leigh Teabing
Harry Taylor ..... Detective Chief Inspector
保羅·貝坦尼 Paul Bettany ..... Silas
讓-皮埃爾·馬里埃爾 Jean-Pierre Marielle ..... Jacques Sauniere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Alfred Molina ..... Bishop Aringarosa
尤爾根·普洛斯諾 Jürgen Prochnow ..... André Vernet
Seth Gabel ..... Michael the Cleric
Marie-Françoise Audollent ..... Sister Sandrine
Paul Herbert ..... Young Sophie's Father
David Bark-Jones ..... Richard
Jean-Yves Berteloot ..... Remy
Joe Grossi ..... Church Official
Michael Norton ..... French Detective
Christopher Fosh ..... PC Edwards
Clive Carter ..... Detective Chief Inspector (Biggin Hill)
Daisy Doidge-Hill ..... Sophie Age 8
Dhaffer L'Abidine ..... PTS Agent
Peter Pedrero ..... Young Silas's father
Marc Reardon ..... Hospital Patient (uncredited)
製片人:
布萊恩·格雷澤 Brian Grazer ..... procer
丹·布朗 Dan Brown ..... executive procer
Todd Hallowell ..... executive procer
John Calley ..... procer
Louisa Velis ..... co-procer
Kathleen McGill ..... co-procer
姓名:湯姆·漢克斯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Tom Hanks
生日:1956年7月9日
星座:巨蟹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80cm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TomHanks湯姆漢克1956年7月9日出生於美國加州,九月底才推出的『搶救雷恩大兵』及許多紅極一時的經典之作如:『西雅圖夜未眠』、『阿甘正傳』…等,均為湯姆漢克所主演。一張具喜感的臉加上逗趣生動的演技,湯姆漢克具天生的喜劇細胞。
音視頻:
其它:《綠色奇跡》(1999)《拯救大兵瑞恩》(1998) 《網路情緣》(1998)《阿波羅13號》(1995) 《阿甘正傳》(1994)《費城》(1993) 《西雅圖不眠夜》(1993)《長大》(1988) 獲獎情況: 1994、1995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8年美國電視艾美獎傑出短劇集獎 1989、1994、1995年金球獎劇情片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MTV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
湯姆-漢克斯簡介
在好萊塢眾多明星中,有誰能從令人同情的「同性戀」演到憨厚的「低能兒」、從臨危不懼的「宇航員」演到英勇無比的「二戰大兵」,且部部叫好賣座?湯姆-漢克斯做到了。
湯姆天生一張娃娃臉,相貌平平,極具喜感的臉加上逗趣生動的演技,無論什麼角色,一經他的表演,就變得有血有肉,令人難以忘懷。他曾於1994年、1995年連續兩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是當今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電影明星之一,「好萊塢黃金時代領頭雁的再生」。
湯姆-漢克斯,1956年7月9日生於美國加州康克德,父親艾摩斯-漢克斯是廚師,母親珍娜-特納在醫院工作。5歲時,父母離異,小湯姆-漢克斯開始跟著父親四處奔波,頻繁地轉學,適應一個又一個的新的環境和繼母。由於父親對他採取放任態度,漢克斯一直可以干自己想乾的事,從不接受別人的命令,「過去的經驗培養出我獨立自主的精神」,使他學會用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這種流浪的生活最終在加州奧克蘭市劃上了句號。湯姆的表演生涯是從高中的戲劇表演開始,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加州查伯得學院,並加入學校的莎劇劇團,開始系統地學習表演,接觸到專業的演技培養和表演訓練。畢業後,湯姆來到紐約尋求演藝事業的發展。年青的湯姆十分清楚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他相信憑著自己的追求和毅力,一定能在電影界創出一片江山。
1979年,湯姆首次在一部低成本電影《他知道你很孤獨》(He Knows You』re Alone)中扮演角色。不久,又主演了電視滑稽連續劇《親密夥伴》(Bosom Buddies),這部戲上演了整整兩個季度,使湯姆-漢克斯的名字開始漸漸為觀眾所熟悉。1981年參演了《迷宮與怪獸》(Mazes and Monsters),受到一定好評。1984年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受到了大導演羅恩-霍華德的賞識,提出讓他主演由迪斯尼公司製作出品的《美人魚》(Splash),湯姆的精湛演技立即引起了影評家的注意,他們對湯姆在影片中既有風度而又不失幽默的形象贊不絕口,湯姆開始走上成名之路。
1984年後湯姆又接連拍攝了喜劇片《單身漢聚會》(Bachelor Party 1984)、《紅鞋男子》(The Man with One Red Shoe 1985)、《妙語如珠》(Punchline 1988)等影片,他逐漸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喜劇名星。特別是在1988年的影片《飛越未來》(Big)中大獲成功,形象生動地扮演了一個一夜之間長大成36歲男子的12歲男孩的角色,將兒童的純真、幽默與頑皮表現在成熟男人的身上,一舉獲得包括奧斯卡、金球、學院、紐約影評家協會等四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提名獎。漢克斯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理解滲透到表演之中,帶著一種全新的創造,他對喜劇的理解不再是憑著直覺,而是真正體會到了喜劇的深層內涵。他開始對自己創作有意識地拓寬戲路,證明自己並非只是一個會「搞笑」的喜劇明星。此後,他在1990年《虛無的篝火》(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1992年《女子棒球隊》(A League of Their Own)和1993年《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中分別擔任主演,並引起了一連串的轟動。尤其是在《西雅圖夜未眠》中,湯姆真情的表演,展示了他成熟的演技,令觀眾為之淚下。此片成為湯姆演藝生涯中的轉折點,開始成為一名真正的電影明星。
同年的另外一部影片《費城故事》(Philadelphia)把湯姆的演藝生涯推上了第一個高峰,在片中他扮演一名被艾滋病折磨而遭歧視的同性戀律師。這是對他演技的一次重大挑戰,為此湯姆親身體驗,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冒最大的風險才意味著可能有最大的收獲」。影片征服了評論界和廣大的觀眾,引起了巨大社會反響,他本人也獲得了這一年的金球獎和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春風得意的湯姆-漢克斯又向全新的角色發起了挑戰,他在《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中扮演了一個智商只有75的弱智人,毅力堅強、忠厚誠實,日後終成傳奇人物,表現了人們在新時代的全新價值取向,湯姆成了一代美國觀眾的偶像明星。由於在影片中的成功演繹,湯姆在1995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譽,又一次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金像獎杯,並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連續兩屆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演員。他的身價大大提高了,片酬高達兩千萬美元。
1995年湯姆又給人們一個驚喜:主演了太空史詩片《阿波羅13號》(Apollo 13),將歷史的英雄再現銀幕,創下了5億美元的超級票房記錄。1996年,湯姆開始涉足新的領域,這一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以60年代搖滾樂為背景的影片《那一天傳奇》(That Thing You Do!),充分展示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雖然這部影片並不成功,但湯姆的編導才能還是得到了體現。1998年湯姆參與編、導、演以及製作的電視影集《飛向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在艾美獎提名會上風光一時,湯姆大有集編導演於一身之勢。1998年由著名導演斯皮爾博格執導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再一次把湯姆推向了事業的高峰,並由此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獎,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演技日趨成熟的影帝形象。
1999年湯姆主演了由著名監獄片導演法蘭克-達拉邦特執導、改編自暢銷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說的《綠色奇跡》(The Green Mile)一片,漢克斯扮演典獄長保羅,與獄中的罪犯發展出一段動人的友誼,劇情動人。湯姆為此片犧牲形象,增肥數十磅。功夫不負有心人,該片在北美上映僅六周,票房即突破一億美元,成為湯姆第十部票房破億的巨片。印證了當代美國男星中,湯姆是演技和票房的絕對保證。
2000年湯姆的新片是《漂流》(Cast Away),影片講述的是湯姆扮演的船務公司調查員一覺醒來後,發現被漂流到荒島上,從此過起蠻人生活。湯姆又開始為此片蓄發及減肥18公斤,忽胖忽瘦,好不辛苦,但體現了湯姆對事業的不懈追求。
1999年在洛杉磯公布的一項投票評選中,湯姆-漢克斯搶走了湯姆-克魯斯的寶座,榮登「好萊塢最值錢明星」的榜首。可以說,僅從演技上來講,湯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當今影壇第一人。他人緣好,從不擺明星架子,有著很好的公共形象。他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在觀眾心中的地位是我親手打造的一張木床,我覺得簡直太舒服了」。
湯姆結過兩次婚,有四個小孩,家庭幸福美滿。第一次婚姻是1978年與女演員兼製片人珊曼莎-路易斯結合,生下長子柯林及長女伊莉莎白,1985年湯姆與珊曼莎分居,1987年兩人離異。湯姆與現任妻子瑞塔-威爾森初次見面是在他演出電視劇《親密夥伴》期間,1985年,兩人因在《志願者》中合作而墜入愛河,1988年4月30日在紐約舉行了希臘傳統式婚禮。由於受兒時父母離異的影響,湯姆非常珍惜家庭婚姻,是好萊塢有名的「新好男人」。湯姆與瑞塔有兩個兒子,分別是生於1990年的曲斯特與1995年出生的楚曼。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電影年表:
別惹螞蟻/螞蟻欺負者 The Ant Bully (2006)
誰摧毀了電車?/誰消滅了電動車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 (2006)
達芬奇密碼/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2006)
"The Pacific War" (2006)
Charlie Wilson's War (2006)
The Great Buck Howard (2006)
Neil Young: Heart of Gold (2006)
The Risk Pool (2006)
Starter for Ten (2006)
The 48th Annual Grammy Awards (2006)
The 7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6)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2006)
Cannes 2006: Crónica de Carlos Boyero (2006)
Moving Image Salutes Ron Howard (2006)
The Spider and the Fly (2006)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2006)
A Cold Case (2006)
The Great Hartford Elementary Heist (2006)
"Big Love" (2006)
"I Love the '90s: Part Deux" (2005)
Why Shakespeare? (2005)
Magnificent Desolation: Walking on the Moon 3D (2005)
A Wilderness of Monkeys (2005)
極地快遞/極地特快/兩極速遞/北極快車 The Polar Express (2004)
貓王不在了 Elvis Has Left the Building (2004)
幸福終點站/愛你無國界/機場客運站 The Terminal (2004)
康妮和卡拉/變裝姊妹花/反串姊妹花/女扮女裝 Connie and Carla (2004)
師奶殺手/老婦殺手 The Ladykillers (2004)
2004 World Series (2004)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4)
World War II Memorial Dedication (2004)
Geschichte des erotischen Films, Die (2004)
101 Biggest Celebrity Oops (2004)
Inside 'The Terminal' (2004)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Tom Hanks (2004)
Saving Private Ryan: Re-creating Omaha Beach (2004)
101 Most Unforgettable SNL Moments (2004)
Hollywood Celebrates Denzel Washington: An American Cinematheque Tribute (2003)
Horatio's Drive: America's First Road Trip (2003)
Intimate Portrait: Penny Marshall (2003)
Rebels of Oakland: The A's, the Raiders, the '70s (2003)
"My Big Fat Greek Life" (2003)
'Catch Me If You Can': Behind the Camera (2003)
People Like Us: Making 'Philadelphia' (2003)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3)
喬治哈里森的音樂會 Concert for George (2003)
逍遙法外/我知道你是誰/捉智雙雄/貓鼠游戲/神鬼交鋒/有種來抓我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毀滅之路 Road to Perdition (2002)
我的盛大希臘婚禮/我的巨型希臘婚禮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2002)
The 54th Annual Primetime Emmy Awards (2002)
The Honeymooners 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2002)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4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2)
AFI Life Achievement Award: A Tribute to Tom Hanks (2002)
The Making of 'Road to Perdition' (2002)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1)
America: A Tribute to Heroes (2001)
We Stand Alone Together (2001)
What Lies Beneath: Constructing the Perfect Thriller (2001)
The Making of 'Cast Away' (2001)
Wilson: The Life and Death of a Hollywood Extra (2001)
The Making of 'Band of Brothers' (2001)
7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2001)
Rescued From the Closet (2001)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2001)
兄弟連/戰火兄弟連/戰火兄弟情/諾曼底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2001)
荒島餘生/劫後重生/浩劫重生 Cast Away (2000)
2000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 (2000)
Walking the Mile (2000)
"West Point" (2000)
Shooting War (2000)
Behind the Scenes: Cast Away (2000)
Lord Stanley's Cup: Hockey's Ultimate Prize (2000)
Twentieth Century Fox: The Blockbuster Years (2000)
綠里奇跡/綠色奇跡/綠里/綠地 The Green Mile (1999)
玩具總動員2/反斗奇兵續集 Toy Story 2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Game Show Parodies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25th Anniversary (1999)
Stephen King: Shining in the Dark (1999)
Toy Story 2 (1999)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The 7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9)
The Miracle of 'The Green Mile' (1999)
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 (1998)
拯救大兵雷恩/雷霆救兵/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Mike Myers (1998)
從地球到月球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1998)
Into the Breach: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擋不住的奇跡 That Thing You Do! (1996)
玩具總動員/反斗奇兵 Toy Story (1995)
阿波羅13號 Apollo 13 (1995)
賽璐路壁櫥 Celluloid Closet, The (1995)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6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The (1995)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Salute to Steven Spielberg, The (1995)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
Through the Eyes of Forrest Gump (1994)
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6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The (1993)
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 (1993)
費城/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西雅圖夜未眠/緣分的天空 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
女子棒球隊 League of Their Own, A (1992)
海闊天空 Radio Flyer (1992)
虛榮的篝火 Bonfire of the Vanities, The (1990)
跳火山的人 Joe Versus the Volcano (1990)
鄰居 'burbs, The (1989)
福星與福將 Turner & Hooch (1989)
大人/飛躍未來 Big (1988)
頭條笑料 Punchline (1988)
法網/法網恢恢/警網/妙探孖寶/警網擒凶 Dragnet (1987)
戰火愛火 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 (1986)
錢坑/錢之坑 Money Pit, The (1986)
對頭冤家 Nothing in Common (1986)
自願者 Volunteers (1985)
穿一隻紅鞋的男人 Man with One Red Shoe, The (1985)
瘋狂今晚夜/單身漢聚會/光棍俱樂部 Bachelor Party (1984)
現代美人魚 Splash (1984)
虛幻游戲 Mazes and Monsters (1982)
血紅濺白紗 He Knows You're Alone (1980)
㈢ 《阿甘正傳》的男主角叫什麼名字還有資料
《阿甘正傳》的男主角阿甘的飾演者是湯姆·漢克斯。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1956年7月9日生於美國加州康科德,美國影視演員。湯姆·漢克斯的表演生涯是從高中的戲劇表演開始,1979年,漢克斯首次在電影《血紅濺白紗》扮演角色,該片在1980年公映。漢克斯在1984年擔綱演出《美人魚》使他開始走紅。
2010年,他出演的電視劇《血戰太平洋》在HBO首播。2011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拉瑞·克勞》上映。2014年,他憑借在《菲利普斯船長》中的表演再次獲得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3)費城故事男主的病變有哪些擴展閱讀
湯姆·漢克斯主要作品:
1,《華盛頓郵報》飾演:Ben Bradlee,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2,《圓圈》飾演:Bailey,導演:詹姆斯·龐索特。
3,《但丁密碼》飾演:Robert Langdon,導演:朗·霍華德。
4,《薩利機長》飾演: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5,《國王的全息圖》飾演:Alan,導演:湯姆·提克威。
6,《伊薩卡》飾演:Mr. Macauley,導演:梅格·瑞恩。
㈣ 湯姆·漢克斯的所有作品中,有哪些獲得奧斯卡獎
湯姆·漢克斯可謂是家喻戶曉的美國影視演員,英文名字Tom Hanks,1956年7月9日生於美國加州康科德,參演過許多部優秀的電影,其中斬獲奧斯卡獎項的是《費城故事》和《阿甘正傳》。
當然奧斯卡一類的獎項主要是對他在電影事業付出的褒揚,他還有一個最最不可忽略的獎項,是2016年11月,由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頒發的總統自由勛章。總統自由勛章是美國最高榮譽的文職勛章,旨在表彰那些在科學、文化、體育和社會活動等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平民,由美國總統一年一度頒發,與國會金質獎章並列為美國最高的平民榮譽。能拿到這個獎項,可見他的光環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圈。
㈤ 電影《費城故事》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因為患上艾滋病而被非法解僱的tom仍然努力捍衛他的權力。這個在我的文化定義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既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何不放下一切,去享受人生,去珍惜身邊的人,事實上,這對他來說才是不能夠割捨和放棄的。就是這樣,通過一幕幕,他在掙扎中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也讓每個人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齷齪的。 另一方面,喚起人們對原始的要素的重視, 健康 和快樂是多麼多麼重要。為什麼人會活著有意義呢?是人活著有希望吧,可以面對很多未知的驚喜或者是難過,而這些是患絕症的人們再也不能享有的權利,他們悲哀,在於他們能夠預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時間,這非常的可怕,尤其是對本性是風險厭惡者的人來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知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事情。 費城故事 丹澤爾華盛頓、湯姆漢克斯聯合演繹費城故事,第一次發現除了威爾史密斯、科比之外第三個有味道的黑人,湯姆漢克斯對我來說就是電影質量的保證。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因為患上艾滋病而被非法解僱的tom仍然努力捍衛他的權力。這個在我的文化定義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既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何不放下一切,去享受人生,去珍惜身邊的人,事實上,這對他來說才是不能夠割捨和放棄的。就是這樣,通過一幕幕,他在掙扎中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也讓每個人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齷齪的。 另一方面,喚起人們對原始的要素的重視, 健康 和快樂是多麼多麼重要。為什麼人會活著有意義呢?是人活著有希望吧,可以面對很多未知的驚喜或者是難過,而這些是患絕症的人們再也不能享有的權利,他們悲哀,在於他們能夠預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時間,這非常的可怕,尤其是對本性是風險厭惡者的人來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知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事情。 《費城故事》現實的意義,如果一種現象在 社會 當中是真是存在的,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具備意義。在電影中這種現象本來就類似於你打開一個雞蛋,有概率出來一個雙黃蛋,同樣人群中也會有少部分人因為身患疾病或者同性戀。因為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少數現象的發生,遭到了 社會 普遍性的歧視,這種歧視本身來說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普遍性的自卑或者冷漠導致了這一系類的問題。但是一旦劣勢方獲得勝利,普遍性的人們就像臉皮被人扯下來一樣難看,因為扯下來的是他們的可憐、自卑和冷漠!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非常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裡去尋找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不過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為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 社會 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知道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預見其當時的絕望心情,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不過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為「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為他們是 社會 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為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間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裡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希望。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眾的胃口了,觀眾急於想知道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棄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閱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為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應該是有意為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說點什麼的意思。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為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才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可以說一聲「I』mready」。他深知自己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 情感 上,也沒有過多的描寫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 社會 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 情感 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為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 《費城故事》是一部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於1993年上映的電影。湯姆·漢克斯憑借本片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影片中,安德魯·貝克特(湯姆·漢克斯飾)是一名成功的律師, 跟老闆關系良好,已經被晉升為公司的合夥人。但是,他的老闆查爾斯發現安德魯是一名男同性戀者,並罹患艾滋病,於是設計解僱了安德魯。為了討回公道,安德魯找到了約翰·米勒(丹澤爾·華盛頓飾)。可是在得知安德魯染上了艾滋病後,米勒拒絕了他,懼怕他把病毒傳染給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米勒了解了艾滋病和同性戀者後,決定受理安德魯的案件,並最終為安德魯贏下了官司。 《費城故事》是一場反艾滋病歧視和反同性戀歧視的訴訟,也是一場關於歧視的討論和反思。影片的名字Philadelphia(費城),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城市的名稱,本意是兄弟之愛,希望人們可以友好相處,共享兄弟之情。費城也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起草和簽署地,一直以自由平等自居。影片的故事即發生在費城這樣一個以平等友愛而聞名的城市。人們宣揚自由、平等和友愛,然而1993年的費城,生活中的偏見和歧視卻仍然無處不在。主人公安德魯受到的歧視和這個城市聲稱的價值格格不入,諷刺之意明顯。 《費城故事》在明顯的展現了20世紀美國對艾滋病和性取向的歧視之外,在電影的很多細節中也不斷地展現 社會 中的各種其他歧視——民族歧視、性別歧視、膚色歧視等等。電影中,女人大都以助理的身份出現,大部分成功的律師都由男人當演,這無形中展現了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證人席上,曾有一位黑人女性安西亞·伯頓說慧勒(安德魯的合作夥伴)評價自己的耳環過於「部落色彩」,並且建議安西亞應該戴更樸素、更小、更美國化的耳環。人們口中喊著民族平等,但言談舉止間卻總不自覺流露出民族歧視。當然,安西亞很機智地反擊了這種隱含歧視的語言,說自己的耳環就是美國式的,「非洲美國式」的。美國是個多民族移民國家,一直宣揚多元文化,這帶有「部落色彩」的耳環才剛好體現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的主流價值觀。 《費城故事》現實的意義,如果一種現象在 社會 當中是真是存在的,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具備意義。在電影中這種現象本來就類似於你打開一個雞蛋,有概率出來一個雙黃蛋,同樣人群中也會有少部分人因為身患疾病或者同性戀。因為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少數現象的發生,遭到了 社會 普遍性的歧視,這種歧視本身來說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普遍性的自卑或者冷漠導致了這一系類的問題。但是一旦劣勢方獲得勝利,普遍性的人們就像臉皮被人扯下來一樣難看,因為扯下來的是他們的可憐、自卑和冷漠。 Philadelphia其實是相當有深度的一片,反映了美國當時的很多現實的 社會 問題 比如homosexual啊,歧視homosexual啊,AIDS啊,對AIDS的歧視和冷漠啊,對有色人種的非公··正對待啊 故事簡介:主要講述的是律師安德魯因同性戀患上艾滋病,他的老闆發現後,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嫌棄,設計以工作的失誤為由辭退他,而被解僱的安德魯決心通過訴諸法律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並最終勝訴的故事。 這部電影所反應出了的現實情況:(1)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有追求幸福和活著的權利,不能因個別原因和一些不幸而帶有歧視的態度,應該善待每一個人,這樣 社會 變得更加的美好。(2)安德魯在尋求幫助的時候四處碰壁,走投無路,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依然堅持積極上訴,因為他相信公平是從來不會遲到的。所以說,人只有活著,不管是在順境中還是逆境中,只要有信念,為之努力堅持,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局作為回報的。(3)其實家人永遠都是最堅強的後盾,他們會在你最無助的時候,給你幫助和依靠,在你受委屈的時候,給你包容和支持,所以說,要珍惜當下的情親和陪伴,不要等到逝去後,才知道珍惜曾經所擁有,妄想補償留有遺憾。 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東西。在今天這個讀圖時代,它不再僅僅是商業上的 娛樂 工具和政治上的宣傳的手段,而是可以承載更沉重的命題和思考的 情感 載體。今天的電影人們,如果只能不斷在華而不實的製作手段上下功夫,而忽略真正觸動人心的是什麼,甚至將自以為感動人的類化情緒生硬地包裝成賺人眼淚的賣點,這樣做只能製造噱頭,缺乏填充 情感 與思考的感人細節。 例如今天我在電影《費城故事》中所感到的那樣。繞開明星、忽略大導演、拋棄所有屬於電影的拍攝剪輯技巧,這個影片本身所具有的看點和吸引力,就依附在它的思考中。而這些思考,依附在情節中設置的某個微笑,某個眼神,或者不經意的一句台詞中。感動人的不是戲劇沖突,而是真情流露。 感性的道德禁忌和理性的法律公正怎樣作用於個人乃至整個人類 社會 ?整個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在每一個帶有情緒的鏡頭里,始終流淌著對人類行為的反思以及對 社會 文明發展的評估。它的結尾,與其說是結尾,不如說是給心臟懸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觀眾的一個心理安慰和交待。隱藏在畫面背後的問題與思考,至今仍未結束。或者說,道德與法的碰撞,至今仍未結束㈥ 有誰知道有像費城故事和律政俏佳人這樣的經典的有關法律的片子啊
1.《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當然也是最為經典的法律題材電影之一。劇中的男主角做為一名律師,能夠在美國種族主義盛行的六十年代毅然的為一名被冤枉的黑人殺人犯辯護,即使受到別人的誤解,嘲諷甚至是威脅也毫不退縮。有人說男人的魅力來自於責任感,一名有責任感的律師才是真正有魅力的律師。
2.《被告》The Accused
3.《我要活》I want to Live
4.《黑暗裡的哭泣》A Cry in the Dark
5.《紐倫堡審判》Judgment at Nuremberg
6.《把那傢伙給他吧》Let Him Have It
7.《公正的人》A Man For All Reasons
8.《洋蔥田》The Onion Field
9.《豪門孽債》Reversal of Fortune
10.《雷靈頓10號》10 Rillington Place
11.《細細的藍線》The Thin Blue Line
12.《比利、巴特》Billy Budd
13.《「馴馬者」馬蘭特》Breaker Morant
14.《凱恩號嘩變》The Gaine Mutiny
15.《對比利、米切爾的軍事審判》The Court-Marital of Billy Michell
16.《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7.《光榮之路》Path of Glory
18.《太陽下的囚徒》 或《血的誓言》Prisoners of the Sun
19.《亞當的肋骨》Adam』s Rib
20.《香蕉》Bananas
21.《我的表兄文尼》My Cousin Vinny
22.《真相》And Justice For All
23.《沖動》Compulsion
24.《以我父親的名義》In the Name of My Father
25.《艾米爾、左拉傳》The Life of Emile Zola
26.《一級謀殺》Murder in the First
27.《似是古人來》或《索莫斯比》Sommersby
28.《青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
29.《驚心誘惑》Guilty As Sin
30.《鋸齒邊緣》Jagged Edge
31.《信》The Letter
32.《隨便敲開哪扇門》Knock on Any Door
33.《大控訴》The Music Box
34.《帕拉丁案件》The Paradise Case
35.《控方證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36.《一樁謀殺案》An act of Murder
37.《超出合理懷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38.《飛來武器》Boomerang
39.《我懺悔》I Confess
40.《太陽中的地方》或《美國的悲劇》A Place in the Sun
41.《欲網危情》Presumed Innocent
42.《我們不會相信我》They Won』t Believe Me
43.《他們不會忘記》They Won』t Forget
44.《錯捕的人》The Wrong Man
45.《對一場謀殺案的分析》Anatomy of A Murder
16.《魔鬼與丹尼爾、韋伯斯特》The Devil and Daniel Webster
47.《M》M
48.《在法庭上》On Trial
49.《黃牛慘案》The Ox-Bow Incident
50.《地下裁判團》The Star Chamber
51.《嫌疑犯》Suspect
52.《陪審團裁決》Trial By Jury
53.《十二怒漢》Twelve Angry Men
54.《法網雄心》Class Action
55.《傾城佳話》It Could Happen to You
56.《克萊墨夫婦》Kramer vs. Kramer
57.《誹謗》Libel
58.《失去伊莎亞》Losing Isaiah
59.《34號大街的奇跡》Miracle on 34th Street
60.《燃燒的女人》Nuts
61.《裁決》The Verdict
62.《這究竟是誰的生命》Whose Life is It Anyway>
63.《費城青年》The Young Philadelphians
64.《愛在冬雪紛飛時》Snow Falling on Cedars
65.《造雨者》The Rainmaker
66.《殺戮時刻》A Time to Kill
67.《公民行動》A Civil Action
68.《一級恐懼》Primal Fear
㈦ 費城故事
剛看完電影《費城故事》,這么好的電影我竟然才看,幾大影帝的神級表演看著確實過癮。
這部電影是關於同性戀題材的。男主安迪是一名出色的律師,同時也是一名同性戀又不幸的染上了艾滋病。
安迪一直沒有公開自己是同性戀,患病後他的身份人盡皆知。他被律師事務所解僱,解僱的表面原因是說安迪業務能力不強,難以勝任這份工作,其實是律師事務所得知安迪同性戀加艾滋病想把他辭掉,完全是出自對同性戀的歧視和厭惡。
安迪在醫院檢查身體
上司下逐客令
安迪無辜被辭退,他決定找律師替自己打官司,他找到了米勒,米勒是他找的第九位律師,前幾個律師都拒絕接他的這個案子。
米勒再三猶豫,最後毅然接了安迪這個案子,他不能理解安迪的同性戀,但他想幫助安迪得到公平的待遇。
連續幾個月的開庭審理,米勒在法庭上為安迪精彩辯護。
法庭上最有力的證據是讓安迪脫掉上衣,看胸前的病變,這是最後取得庭審勝利的關鍵時刻。
官司耗時幾個月,拖得病體的安迪由於體力不支暈倒在法庭上
米勒繼續為安迪努力爭取勝利
官司最後打贏了,米勒露出微笑,這個勝利不僅僅屬於安迪一個人,更屬於千千萬萬受歧視的同性戀和艾滋病人。
庭審結束後,米勒去醫院看望安迪,這是兩人的最後一面。
安迪和愛人告別
安迪對愛人說:我准備好了。
安迪帶著微笑死去。
一部電影影響了當時許多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態度,同性戀也好,異性戀也罷,都是個人的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願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情都能夠被溫柔善待。
㈧ 《費城故事》有書嗎
您好,《費城故事》是一本由美國作家羅伯特·芬克斯所著的小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費城的故事。小說以一個叫做羅伯特·芬克斯的年輕男子為主角,講述了他在費城的生活,以及他在那裡遇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小說描述了費城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以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小說中還描述了費城的一些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等。小說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讓讀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費城的歷史和文化,也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有關社會問題的知識。
㈨ 片名中有愛情的美劇關於男主得了艾滋病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是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湯姆·漢克斯、丹澤爾·華盛頓等主演的劇情片。
《費城故事》講述了一個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稱為「好萊塢面對艾滋病」的影片。它標志著好萊塢不再逃避社會現實,而正式向泛濫美國的艾滋病宣戰了。
安德魯和喬是費城的兩名年輕律師,他們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安德魯是一名同性戀者,並且染上了艾滋病。他沒有將這些告訴老闆。就在他剛獲提升不久,卻因老闆發現了
秘密而以他丟失文件為由把他解僱了,安德魯找到喬希望他接受這個案子。喬本來拒絕受理,但出於對安德魯的同情以及對法律公平平等原則的追求下,最終答應出庭。
安德魯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開庭審理時,眾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門外,要
求給同性戀者合法權益,不準歧視艾滋病人。但同時也有反對者大呼「肛交者沒有人權」,攔截安德魯質問。被告堅持不承認是因此原因解僱安德魯的。安德魯衰弱
的身體已無法承受劇烈的抗艾滋病葯物的靜脈注射,他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堅強地挺過了激烈的法庭答辯。
到了審判的日子,陪審團終於宣判原告安德魯受到不公正解僱,被告應負責賠償損失。安德魯終於獲勝了。喬奔赴醫院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安德魯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魯卻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