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雁足源於哪個故事

雁足源於哪個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21 03:48:37

① 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以下哪個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漢武帝的時候,漢朝的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但他卻被匈奴單於扣押,還把他給流放到了北海無人區去放羊,這個地方大概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區域。十多年後,漢昭帝繼位,漢朝和匈奴和好,而且還結為姻親。後來漢朝派使節出使匈奴,要求將此前的使臣蘇武放回,但單於卻謊稱蘇武已經死了。

此後漢朝還派了使節出使匈奴,這時當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也被扣留的副使常慧秘密會見漢朝使臣,告知了蘇武的情況,還設計讓使臣告訴單於: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到一隻大雁,雁足綁著一封信,上面說蘇武沒有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隨後,漢使便將此話原本告知單於。單於聽後,非常驚奇,實在沒有辦法就只好放蘇武回去了。蘇武於十九年前離開漢朝,如今歸來時他的胡須與頭發全都變白了。

② 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什麼意思

「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泛指書信。【出處】:南朝·梁·王僧孺《搗衣》詩:「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魚腸尺素(yú cháng chǐ sù)是一個成語,在漢代時候指書信。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全文是說有客人從遠方來,贈我一對鯉魚,我叫來兒子去烹魚,在魚腹中發現了書信。即魚腹中有書信,所以說「尺素在魚腸」。

雁足,拼音為yàn zú,漢語詞彙。有兩層含義:指大雁的腿腳,古代常以大雁為信使,將信件綁縛於雁足(雁腿)上,故可指代書信;指琴樂器的部件,位於琴腰底部的支柱,起到固定琴身的作用。

(2)雁足源於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雁足來歷

典源

《漢書.蘇武傳》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

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譯文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

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備單於。單於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於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

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

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於是同蘇武永別。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雁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魚腸尺素

③ 鴻雁傳書源自於什麼歷史故事

據《史記》記載,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於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據《史記》記載,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於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鴻雁傳書在先秦兩漢時期的萌生。自《詩經》始,雁由人們日常生活的夥伴,進而成為詩歌的托情意象,但沒有鴻雁傳書的影子。《楚辭》有4篇寫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歸鳥而致辭兮,羌宿高而難當。洪興祖注曰:思附鴻雁,達中情也。雖然,屈原自己並沒有點明這只傳情的歸鳥就是鴻雁,雖然這只歸鳥傳達的也只是情,但是這已經足以啟發後來者的思緒,距鴻雁傳書不遠了。

但是,鴻雁傳書在漢代詩歌中也只是驚鴻一瞥,唯蔡琰《胡笳十八拍》中有雁南歸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歸得漢音。

④ 雁足傳書的故事是什麼

雁足傳書

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以正史的身份出使北方的匈奴族。因那時漢朝與匈奴的關系不和,匈奴以為漢朝軟弱可欺,便借故將蘇武等人扣留下來。匈奴軟硬兼施,都無法使蘇武屈服。於是,便讓蘇武在北海牧羊。

孤苦伶仃,生活艱辛。蘇武只能靠吃野菜度日。但蘇武心念祖國,堅貞不屈。十多年過去了。漢昭帝即位後,對匈奴實行了和親的政策,漢朝與匈奴的關系開始緩和。漢昭帝想起了蘇武等人,要求放回蘇武等人,但匈奴卻對漢朝謊稱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

蘇武當年的一個隨從設法見到了漢使,告訴他,蘇武並沒有死,而且日夜思念漢朝,懇請漢使想想辦法。漢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決心要讓蘇武回國。

於是,他對匈奴的首領單於說:大漢天子在林苑打獵,射到了一隻大雁。這只雁的腿上掛著一封信,明明白白地告訴天子,蘇武現在在你們這兒牧羊。請您讓他來相見,與我一起回朝吧!」單於聽了,大吃一驚,只好承認了真情,同意放蘇武回漢。歷盡艱辛的蘇武終於回到了家鄉。

後來,「雁足傳書」這一典故,用來指書信或信使。

⑤ 雁足傳書是源於哪個歷史故事裡的

關於「鴻雁傳書」的「來龍」即傳說有著兩個版本,一個是「男人版」: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範,單於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匈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匈,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於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於。單於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蘇武因此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外交官,而「鴻雁傳書」一時亦被傳為美談,這只虛擬的大雁就從此成為了中國郵政翩翩展翅的象徵的雛形。 有關「鴻雁傳書」,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裡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鮮血寫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家書,讓鴻雁捎去。

⑥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1、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牧羊的典故。
2、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3、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⑦ 雁足傳書的典故一百字

雁足傳書是我國郵驛史中帶有幾分神話色彩的、在民間流傳很廣的故事。公元前1 0 0年(西漢天漢元年),受漢武帝的派遣,以蘇武為首的使節團1 0 0多人出使匈奴,帶著厚禮送給且提侯單於,希望雙方從此和睦友好下去。蘇武一-行完成使命後,等待返回漢朝。

在這時,發生了意外的事,匈奴內部-一個叫虞常的,參與策劃將單於的母親劫持到漢朝,蘇武使團隨行的副使張勝和虞常本來就認識,虞常在一次密訪張勝時說了謀反的事,希望得到漢朝的賞賜。


(7)雁足源於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

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備單於。

⑧ 古人為什麼把書信稱作「雁足」

第一句: 鴻雁傳書 雁是信使。鴻雁傳書的故事源於《漢書·蘇武傳》,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拘於北海。後來,漢匈和好,漢求放蘇武等人,匈奴詭稱蘇武已死,蘇武屬下官吏常惠,夜見漢使,教漢使對匈奴稱漢天子在上林射獵時,得從北而來鴻雁,雁足系有帛書,說蘇武等人困於某澤中。單於得訊後大驚,不得不放回蘇武。由此後人就將書信與來去有時的鴻雁聯系起來,雁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屢屢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如「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五代·李煜《清平樂》)「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欲作悲秋賦」。(明李開先《寶劍記》) 不僅如此,古人,郵寄書信時,還用竹木或絹帛等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以資郵寄。古人還用驚鴻代指美女。曹植在《洛神賦》中形容洛神宓妃:「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李善注:「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南宋陸游《沈園二首》)這里用驚鴻來形容陸游的前妻唐婉之美。

滿意請採納

⑨ 【康樂齋典故溯源】錦書丶雁字

宋•李清照《一剪梅》詞:「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有名女詩詞作家,而詞最有名。18歲嫁金石考據家趙明誠為妻,夫妻雅好詞章,常相唱和,並共同從事金石研究,早期生活優裕快樂。金兵入冦中原,明誠病死,從此流寓南方,最後為生計所迫嫁與市儈,生活頗不如意,後離異,又幾曾改嫁幾曾離異,最終於窮困孤老中死去。

這首《一剪梅》詞,是寫其丈夫趙明誠一次遠離她去後、她日夜盼望丈夫的回來及丈夫的消息的心情。

這一句是說她天天盼望丈夫的來信,終於在一天明月當空的晚上收到了丈夫的來信。

這兒雖只有三句話,十幾個字,但卻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 「錦書」,一個是 「雁字」。

錦書,表示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晉書•列女傳》。

相傳,東晉時前秦著名女詩人蘇蕙的丈夫遠戍流沙 (北疆),蘇蕙思之甚苦,於是寫了凡八百四十個字的迴文旋璣圖詩織在錦緞上寄給丈夫,表達內心的思念之情。「迴文」 是一種詩體,詩句中的字順讀倒讀均可成詩,據說蘇蕙的《旋璣圖》詩乃此詩體中的名篇,唐代武則天有《旋璣圖詩•序》,據其序說:「其錦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反復回環,皆成章句。」 陳道望《修辭發凡》:「(蘇蕙) 所作迴文詩,系以八百四十一字,排成縱橫各以二十九字的方圖,回環反復讀起來,可得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晉書•列女傳》文字是這樣寫的,「竇滔妻蘇氏,始平 (今陝西省興平縣) 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 (前秦主,氐族人) 時為秦州 (晉武帝泰始五年置,治南鄭,即今陝西省南鄭縣) 刺史,被徙 (調遷) 流沙 (沙漠地帶),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根據這條記載,後詩文中遂引 「蘇蕙」、「蘇若蘭」、「蘇娘」 其人為工於詩文和織作、富於情感以及感念夫君的好女子的代稱;以 「織錦」、「織錦迴文」、「織回字」、「織迴文」 、「迴文」、「錦書」、「錦字」 等用典形式借指妻子寄來的表達思念之情的書信或情詩,也指才女們的詞工意美的佳作。

雁字,鴻雁群飛空中,時現 「一」 字或 「人」 字,因稱雁字。但這兒卻不這么簡單,在這兒有表示傳書遞信的人,有了這重意思,這樣便牽扯出了古時 「鴻雁傳書」 的一個典故來。

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相傳,漢武帝時大臣蘇武奉詔出使匈奴,被匈奴王囚於北海某澤中放羊。18年後到漢昭帝時匈漢和親,匈漢雙方和談時漢方使者要求匈奴王放還蘇武等人。匈奴王不答應,並扯了個謊言說蘇武已死多年。漢朝使者早就探知蘇武等人還健在目前還在北海中放羊,於是機中生智也扯了個謊言質問匈奴王:「我們的皇帝這前不久在上林苑打獵的時候射落了一隻大雁,雁腳上系有蘇武的親筆信,說他在北海某澤中放羊,大王您怎麼說他已死了呢?」匈奴王一聽,大吃一驚,見漢方使者連蘇武現在住的地方就說出來,信以為真,只得放還蘇武等人。

《漢書》原文是這樣寫的,《蘇武傳》:「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蘇武等,匈奴詭言 (欺騙性地說) 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 (當年隨蘇武出使匈奴的人之一)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 (匈奴王) 言天子射上林 (苑名,漢武帝時擴建,專供漢帝游獵時所建造的場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至戶縣、周至一帶) 中,得雁,足有系帛書 (用絲娟寫的書信),言蘇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言以讓 (責備) 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使者曰:『武等實在』。」

從這段文字記載,雁足傳書雖是漢朝使者欺騙匈奴王編造出來的謊言,但這故事生動有趣,被後來文人在詩文中廣泛引用,常以 「鴻雁」、「雁足」、「歸鴻」、「歸雁」、「上林雁」、「蘇武雁」、「蘇雁」、「子卿 (蘇武字) 雁」、「傳書雁」、「書雁」 等為傳遞書信的信使之謂,但多指為男女兩情通殷勤的人;以 「便羽」、「便鴻」、「雁書」、「雁帛」、「雁札」、「雁字」、「雁信」、「蘇卿信」、「蘇武信」 等等為書信的借指;以 「蘇武傳書」、「飛鴻傳書」、「鴻雁傳書」、「雁足傳書」、「雁寄書」 等用典形式表示傳遞書信、音信互通;以 「雁斷」、「鴻杳」、「雲鴻信杳」、「鴻雁無音」、「雁書稀」 等用典形式表示書信斷絕、音信不通。

蘇蕙織迴文詩於錦緞上寄給遠方的丈夫,而蘇武又憑雁足傳遞書信,這都是兩個古所傳有名的有關書信和傳遞書信的典故,這樣作者寫她思念丈夫和想及時得到遠方丈夫消息的心情的詞作,自然而然地便想到這兩個典故,於是她連用這兩個典故,來突出她殷切思念丈夫和渴望得到丈夫消息的這一心情。

閱讀全文

與雁足源於哪個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才能把凱經濟提升到1萬以上 瀏覽:929
幸福肥怎麼做好吃 瀏覽:684
磁縣幸福城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644
婚姻咨詢介紹所的電話號是多少 瀏覽:261
真摯友誼小故事有哪些 瀏覽:58
遇到你我感覺很幸福怎麼回 瀏覽:837
心燈健康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1
美女嘴唇發紫是什麼原因 瀏覽:984
吉林長春經濟合同律師哪裡找 瀏覽:51
怎麼掃進店人員的健康碼 瀏覽:215
女生怎麼找對象會更加幸福 瀏覽:110
我怕丟了幸福的豬什麼意思 瀏覽:971
哪個城市有粉絲經濟 瀏覽:195
等女孩什麼時候再相信愛情的文案 瀏覽:950
愛情是什麼短篇文章 瀏覽:19
營口市事業單位最新殯葬費是多少 瀏覽:747
事業單位信用檢索是什麼 瀏覽:899
兩畝池塘有多少經濟效益 瀏覽:938
怎麼發愛情說說大全 瀏覽:921
求婚姻的願望是什麼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