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講一個最讓你感動的中國抗疫故事,並說明這個故事體現了什麼
寫作思路:寫作時從大處著手,盡量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主要內容是寫感人的抗疫故事,突出表現護士醫生的精神。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態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應對疫情,廣大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主動請纓,勇擔使命,全力以赴在抗擊疫情一線,用身體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眾志成城的感人贊歌。在8月19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致敬每一位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白衣戰士,致敬最美的你!
心有責任、肩有使命,哪怕前路荊棘密布,也義無反顧、白衣逆行。疫情發生後,為了守護大家的健康,成千上萬醫生主動請命、逆流而上,奔赴戰疫第一線。「作為黨員,沖鋒在前是我的義務;作為醫者,照顧病人是我的責任。」
「你說一輩子我為了啥,我不就為幾個病人嗎?」「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人類,我將首先考慮病人的健康和幸福。」「無論生死,不計報酬。」那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那一聲聲不計回報的「宣誓詞」,那一張張奔赴一線的「背影照」,他們不懼熊熊戰火,不畏烈烈病毒,用逆行者的身姿展現出白衣戰士的勇敢與無畏,彰顯出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
心有陽光、面有風霜,哪怕全身傷痕累累,也堅強樂觀、不屈不撓。在這場戰疫中,有太多的醫者故事讓我們淚流滿面,也有太多的堅強時刻令我們刻骨銘心。馳援武漢的醫者在隔離服背面寫上喜歡的歌曲,用正能量歌詞為彼此加油打氣;方艙醫院的醫生每天帶領患者跳舞,用積極的態度舒緩病房氣氛。
南京防疫醫生在36度的三伏天虛脫累倒在地,抱著冰塊降溫的他面對鏡頭比出剪刀手。那一張張「網紅壓痕臉」,她們稱之為「最美的勛功章」;那一頭頭剪短的長發,她們笑稱「減去煩惱絲輕裝前行」。戰疫場上,他們化身微光,溫暖了寂寥的病房,照亮了華夏大地,點燃了生命的希望。辛苦了,我們的戰疫英雄!
心有大愛、行有大德,哪怕前方困難重重,也苦心鑽研、竭誠奉獻。在戰疫場上,白衣戰士們始終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無論是108歲的老人,還是出生只有30個小時的嬰兒,他們都傾盡全力、拚命救治。在抗疫過程中,鍾南山、李蘭娟等醫務工作者,夜以繼日、連續奮戰,一次次沖鋒陷陣、一次次苦心鑽研,不斷總結經驗,攻關抗疫難題,創新治療手段,為國家疫情防控建言獻策。
他們與病毒面對面,與死神拼速度,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那句「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的錚錚誓言,那股「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韌勁,那種「天工人巧日爭新」的創新精神,編織了抗擊疫情的堅實防線,築起了從凜冽嚴冬到春暖花開過渡的橋梁,托起了黨和人民殷切的希望。
逆行,只因心繫人民安危;堅守,源於胸懷責任擔當。致敬中國醫師,謝謝你們的默默守護,你們是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你們是我們的光!
Ⅱ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五篇
有句話說得好——「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 事跡 五篇,希望你喜歡。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篇1
李景軒
武漢醫生接觸過早期的新式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並在自已的同學群發出警告,可是卻被定義為不實信息而受到訓誡。因此,他被稱為此次疫情的吹哨人。
他作為一位醫生,他有著醫生的仁心,他意識到新式冠狀病毒有傳染的風險。同時,這種警示也是來自一個醫生的良知和守護病人的情感。
在被訓誡後,他又回到了自已的崗位,繼續戰斗在疫情第一線。對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進行救助。
他真是勇敢,可惜,他最後不幸感染了病毒,從1月10日發病開始,他從醫生變成了病人。
只有34歲,還很年輕,和我的爸爸媽媽年齡差不多,就倒在了防治疫情第一線。他非常偉大,我們需要像這樣的醫生,除了過硬的技術和能吃苦、能戰斗的奉獻精神外,更需要他們關鍵時刻向社會揭示真相的勇氣,我們有這樣的醫生,讓人欣慰。
人們從來沒有為一個醫生的離去這么難過,因為他也是所有奮戰在疫情一線醫生的一員,不管自已是否委屈,家裡是否有困難,接到任務只能埋頭苦幹,完成沒有考慮自已,大家都要牢記,在2020年的疫情中,有這樣一位醫生,先是為我們奉獻了勇氣,又為我們獻出了生命!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篇2
26歲的陶麗圓,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重症病房護士,和她同歲的丈夫麻利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武漢艦」副航空長。兩人高中時期相識,並在去年8月喜結連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進入伍來到「武漢艦」服役,這對聚少離多的小夫妻與「武漢」的緣分就此結下……
「我們一直都很想去武漢旅遊,但是始終沒有時間。」陶麗圓從未想到,第一次踏上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危急時刻。2月13日凌晨,陶麗圓接到醫院出征武漢的通知,她毫不猶豫地提交了請戰書。
2月14日,陶麗圓隨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接手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房。在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30個日夜,陶麗圓和同事們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難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歲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對陶麗圓說:「孩子,你們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紀大了,不想浪費國家資源,不想治了……」陶麗圓鼻子一酸,差點就哭了,趕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拼盡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都來到了武漢,我們都在拚命,您千萬不能自己放棄啊……」
李奶奶身邊沒有親人陪伴,陶麗圓就送給她一台老年機,還教會她如何用手機和孫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顯好轉了。「老人每次看見我們,眼裡那種疼愛都快要溢出來了,把我們都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了。」提起李奶奶,陶麗圓語氣里充滿幸福。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篇3
在武漢1300公里外的廣東湛江某軍港,麻利進和戰友們正在以另一種方式,為「武漢保衛戰」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在「武漢艦」上自發組織捐款行動。雖然相隔千里,但兩人每晚都會視頻連線,互相加油打氣。
3月14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區患者清零關閉,陶麗圓也隨醫療隊轉戰武漢肺科醫院ICU,接手11張床位,承擔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務。
「這兩天看到有些醫療隊勝利返回了,但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沒有完成。只要戰疫需要,我就會繼續拼!」陶麗圓說。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今年3月本應是這對「90後」新人在湛江拍攝婚紗照的時間。「為了在戰疫一線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頭發剪短了。」陶麗圓笑著說,「要等頭發重新長起來,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麗圓在武漢肺科醫院的第一個夜班前,和丈夫打了電話。「做好防護,平安回來!」麻利進囑咐她。
「我們的共同心願,就是疫情可以盡快結束。」陶麗圓說,「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愛人一起來武漢,好好地欣賞這里的春色美景。在這里奮斗過的每一天,我都會永遠銘記。」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篇4
近日,新型肺炎引發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億萬華夏兒女一同努力,共渡難關,而在此刻,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醫護人員更是為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奮斗在一線。
「17年來,不論是非典,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堅守在急診一線。」這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童英在 除夕 之夜寫下的話。
「面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沖鋒在前,兌現一名共產黨員‘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承諾。」除夕之夜仍在一線奔忙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院區感染科二區主任曹紅說。
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稱號屬於這一批批奔赴武漢的白衣戰士,雖然看不清堅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卻將醫德高高擎起,卻將醫魂高高飄揚。
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對夫妻雙雙上了「前線」,其中丈夫檢驗科主管技師潘順文是廣東除夕夜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一員,而愛人代群作為一名護士長也沖在廣東防疫一線。因為夫妻都在一線,兩個孩子無人照顧。接到要去武漢的通知後,潘順文連夜通知家人開車將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傳承,在抗擊疫情的重大歷史時刻中完成。2003年全國上下抗擊非典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正要參加高考。今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為一線的「戰士」。原本計劃 春節 去西藏旅遊的何德全得知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不足,便主動報名參加支援。何德全說,當年被很多前輩的英勇事跡感動,報考了臨床醫學,現在對我而言是實現了學醫的初心。開始在發熱門診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裡寫道:「相隔17年,這次輪到我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疫情在前,他們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頭的星光,為了心中的那份責任,24小時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風餐露宿,守卡點、防疫情、保平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心頭、護在身後。他們是疫情來襲時最美的逆行者!
我願意做這樣的人!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篇5
有句話說得好——「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打響了!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在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一一春節,人們顧不得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著生命危險,五十多支醫療隊,六千多名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
1月24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大量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床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戰斗的近1個月時間里,幾乎沒有脫下過白大褂,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有鋼鐵般的精神,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整個中華大地。當我們團圓時,應該想到一些戰士仍然守在祖國前線,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沒有一絲懈怠,因為這份工作的滿意程度,也關乎著百姓的滿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鍾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動。他曾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雨點冰冷,機器轟鳴。除夕之夜,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台挖機、推土機等機器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大年三十早上8點,工人們已抵達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入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這個春節,他們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遠程視頻,報個平安。
疫情嚴峻,物資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涌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擊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讓我們感動得潸然淚下,感動,更要行動。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要扛起社會責任。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 手相 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人人奉獻擔當,各個從我做起,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2020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五篇相關 文章 :
1. 2020疫情期間感人的事跡作文5篇
2. 疫情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作文素材5篇
3. 2020抗擊疫情英雄事跡感人故事五篇
4. 2020抗擊疫情感人故事
5. 2020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選5篇
Ⅲ 疫情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疫情英雄人物有:鍾南山、張定宇、張繼先、李文亮、李蘭娟、倪素英、陳德春、甘如意、創造火神山和雷神山的每一位建設者,還有很多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主要事跡:
1、鍾南山
鍾南山: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17年前的非典,他奮戰在抗擊第一線。武漢肺炎發生以來,他給出的建議是不要去武漢,但84歲高齡的他卻義無反顧的趕赴武漢防疫最前線。鍾南山院士以其戰士的勇敢無畏、學者的錚錚風骨和懸壺濟世的仁心仁術,挺身而出,冒死犯險。他值得我們永遠的銘記和敬重!
2、張定宇
張定宇:中共黨員,臨床醫學博士,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1997年11月,張定宇曾響應國家號召,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張定宇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奔赴重災區什邡市,全力搶救傷員。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張定宇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絕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冠肺炎感染的妻子,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
3、張繼先
張繼先: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先後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湖北省衛生廳直屬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省衛生廳頒發的先進集體、「全國醫葯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她忠誠醫生責任,是湖北省疫情上報「第一人」。2020年2月4日,她和張定宇一同被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給予記大功獎勵。
4、李文亮
李文亮:中共黨員,曾任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他是2019年12月最早預警武漢肺炎這場危險疫情的8名醫生之一。當時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很有限,李文亮能夠把這個消息傳出去,率先在專業人員的范圍內拉響警報,這是他高度專業性的表現。因「發布不實言論」被警示後,忍辱負重,無怨無悔,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工作中不慎被新冠病毒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不幸去世,年僅34歲。
5、李蘭娟
李蘭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感染病(傳染病)學家、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2003年,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遇到了SARS爆發。李蘭娟力排眾議,堅持己見,在全省只出現一例確診病例的情況下,當天凌晨就向社會做了通報。大膽決定:把患者接觸過的1000多人全部隔離,使浙江全省,在「非典」期間沒有出現二次傳染、這在全國范圍,都是一個奇跡。武漢肺炎爆發之初,李蘭娟又頂著全國的壓力,大膽建議:「武漢封城」,有效地防止了疫情大規模蔓延。2月1日,李蘭娟院士主動請纓,以73歲高齡帶領團隊緊急馳援武漢。在武漢,她不顧個人安危,每天只睡三個小時,親自診斷病患、查找病源。一位73歲的老人,在災難面前,毅然擋在14億國人的前面,怎能不讓人動容。她的科研團隊,給國人帶來源源不斷的信心和希望。她總是在最危急的時刻,用最冷靜的頭腦,做著事後被證明最正確的決定。
6、倪素英
倪素英:重慶87歲倪素英老人多年來一直獨居,租住在一個老舊門市內,平時擺攤賣小百貨來補貼家用,她生活節儉,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疫情來臨時刻,她毫不猶豫地把攢了30多年的積蓄20萬元現金捐獻給了國家。當她要把這些錢捐出去的時候,社區人員再三勸阻,希望她慎重考慮,畢竟她年歲已高,自己也很需要錢。但她仍然堅持要捐,她堅定地說了這么一句話:「國家有難,我不能做旁觀者」。
國家有難,人人有責,還有無數個像倪素英老人一樣的無名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他們不留名不留姓,他們真正把這個國當成了家,不圖名利,只願家好國好。這背後太多的人我們無法知道他們的信息,見諸報端的少數幾位,像「咸陽老翁」、湖州83歲拾荒老人、海南屯昌縣捐款老人、山東東平縣捐款老人、無名環衛工等等等等。
7、陳德春
陳德春:武漢市公安局軌道分局三金潭派出所民警,疫情發生以來,陳德春一直堅守在一線。2月11日,陳德春接到哥哥電話稱老母病逝,他號啕大哭,正是疫情嚴重時期,無法回家奔喪。擦乾眼淚,陳德春朝老家孝感方向磕了三個響頭,表達悲痛和歉意。這一幕讓同事心碎,也讓網友動容。2月14日,楚天都市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授予陳德春「戰疫英雄獎」,表達對他的敬意。
同一時間,還有無數民警像陳德春一樣奮戰在全國各個防控一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沒日沒夜不辭辛勞。最新統計已經有40多位警務人員殉職在工作崗位上。我們不一一列出他們的名字。
8、最美騎行者-甘如意
甘如意:現為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血液檢驗科醫生。今年的春節,甘如意回到了距離武漢300多公里外的荊州老家過年。誰料到這場大的疫情突然爆發,甘如意每天看著疫情不斷惡化的消息,看到武漢不斷增加的患者,她已無心思繼續待在家裡陪父母過年,心裡在想著如何盡快趕回單位,幫助同事分擔繁重的工作。農歷大年二十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實施了進出人員管控,當時的公共交通已經停運。在徵得父母的支持後,她無奈選擇了獨自騎自行車返回。她一路上遇到過下雨被淋濕受凍,找不到飯館就吃泡麵,有時迷路,晚上找不到旅館住宿等等困難。一路上她經歷了從騎自行車、步行、騎共享單車、到搭順風車。途經荊州市、潛江市、武漢市漢陽區,輾轉300多公里,歷時四天三夜。最終,95後女孩兒甘如意艱難返回到了工作位崗。
9、創造神山速度的建設者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是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用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兩所醫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使用都僅僅用了10天,被譽為中國速度。廣大建設者們身處疫區,不懼個人安危,不辭辛勞,晝夜不停,如期保質完工。這兩所醫院的建成為防控疫情換來了時間和空間,給當下緊迫的防控工作帶來了重大保障。
「神速」建成依靠的不僅是朴實善良的勞動者和建設者,還有來自全國的馳援建設和愛心洪流。來自全國各地的4000多車輛在工地上忙進忙出、3000多名建設者從五湖四海匯聚在武漢知音湖畔、社會各界紛紛捐贈建材產品、辦公椅、救護車等物資……全力以赴、全力推進、全力支持,他們來自全國各地,說著不同方言,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沖刺。火神山醫院建設的背後,是億萬人的並肩作戰,是眾志成城的英雄中國。
10、無名英雄
這場疫情來得突然、來得猛烈,當病毒無情的肆虐殘害著同胞們的軀體時,無數的醫護工作者響應國家號召,不顧被感染的風險,別家離子,逆向而行,從全國四面八方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投入到救治患者阻擊病魔的戰斗中去。在抗擊疫情工作中,一些同志不幸被病毒感染而離世,但活著的同志依然臨危不懼、舍我其誰。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一個一個的名字,但他們這種不懼犧牲、勇往直前、勇擔使命的精神和情懷,值得每一個國人去敬仰、去尊重。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英雄!
Ⅳ 抗疫故事總結
抗疫故事總結(精選12篇)Ⅳ 抗疫英雄有哪些人及事跡
1、 何建華。
男,蒙古族,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級警長。為配合防疫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巡邏防範工作。
Ⅵ 通過這次疫情,你知道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無論是援鄂護士在春節來臨的時候奔赴一線,還是韓紅等明星捐款捐物,直接把物資送到了武漢,又或者是社區志願者們不辭辛勞當起了社區守門人,這都是我看到的無數感人的故事。病毒無情,但我們有愛,舉國上下的人民團結一心,才能一起打贏這場防控疫情攻堅戰。
一、援鄂護士奔赴一線在春節來臨的時候,本應該是闔家團圓、共度幸福的時刻,全國各地無數的醫護主動報名參戰,組成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省各地,為那裡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安慰,他們在那裡拚死拼活,不辭辛苦,沒日沒夜地工作,就為了救死扶傷,為了多救治幾個患者,為了抵抗病毒。他們是值得我們永遠尊敬的白衣天使。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會戰勝病毒的侵襲。親愛的朋友們,通過這次疫情,你們還知道了哪些感人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中分享。
Ⅶ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的感人故事
抗擊新冠肺炎,上下齊心協力。期間,出現了很多很多感人的事情。本人在此收集了讓人感動的十件事情,歡迎大家補充。讓我們向堅守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同志們、同胞們致敬!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
1、鍾南山流淚了
1月28日,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提及武漢時,鍾南山院士幾度哽咽,眼含淚光,他堅定地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據新華社)
2、24歲護士請戰:「我是汶川人呀!」
「這幾天的新聞,讓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場景,我覺得我應該去。」「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的呀!」這樣一段話,來自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四病區護士佘沙的微信。
今年24歲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倖存者,她見證了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無私的援助。大年三十,醫院徵集援助武漢的第一批醫護人員時,佘沙就積極報名請戰,但由於第一批選派的是重症監護室和呼吸科的護士,她沒有去成。1月25日,醫院發布召集第二批醫療隊成員的通知,她又主動報名請戰。(據《人民日報》)
3、95後小護士: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
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的護士李慧,在醫院徵集志願者時候給護理部發了一段話:「如有不幸,請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要求到任務較重的呼吸二病區參與一線工作,並要求不要告知家人。從除夕到初一,這個內心有些怕的95後護士仍然堅守在一線。 (據央視網新聞)
4、TA為醫務人員送上愛心外賣
從年三十中午開始,有一名愛心市民為安徽省合肥市濱湖醫院急診搶救室送來愛心外賣:中午送來10杯奶茶,晚上為大家點了十份包子點心。年初一中午,該市民為大家送來的是盒飯和飲料。
這位市民在外賣訂單上備註:外賣小哥拿一份給自己,其它的放在醫院前台給值班醫生和護士吧,謝謝外賣小哥!急診科副護士長陳太雲試圖與訂單上的電話取得聯系,但對方一直沒有接電話。
陳太雲在朋友圈裡暖心回應:感動於無名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加油,也佩服外賣小哥不懼危險送來愛心的膽魄。 (據光明日報)
5、武漢85家酒店支援醫護:已消毒完畢,大家免費休息!
隨著疫情的升級,武漢的醫護人員幾近透支精力和體力。為了支援武漢的一線醫護人員,1月24日,當地的酒店業人士自發組織「武漢醫護酒店支援群」,徵集不帶中央空調的酒店,自願為武漢地區各大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免費提供住宿。截至發稿,自願提供住宿的當地酒店已達85家,並不斷有酒店加入。
「武漢醫護酒店支援群」的群主肖雅星是武漢當地的酒店業主,其名下的4家酒店全部參加此次支援。記者看到,肖雅星一邊在各群聯系、協調尋找包括84消毒液、口罩和紫外線燈等物資供應商,一邊不斷在群內發布自擬的《民間酒店入住人員與商家須知》。《須知》中,肖雅星提醒醫護人員自行做好防護,建議他們攜帶一次性用品;請酒店人員做好准備,記得退房後用75%醫用酒精消毒…… (據人民日報)
6、他們按紅手印,發出錚錚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1月23日晚,一封請戰書在網友中間刷屏。滿滿的紅手印,錚錚的誓言,讓人淚目。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千名醫護人員,請戰抗擊新冠肺炎,他們按下自己的紅手印,發出錚錚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他們中間有醫學博士,有護理工作者,有主動請纓替同事、教員頂班的人,甚至還有離退休老幹部群體…… (據央廣網)
7、緊急馳援!21支醫療隊、共計2287名醫務人員28日增援湖北
1月28日,寧夏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在銀川河東機場准備出發。當天,來自新疆、甘肅省及廣東、上海市第二批等21支醫療隊,共計2287名醫務人員緊急馳援湖北。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等26個省、市、自治區,3支部隊醫院組織共計52支醫療隊、6097人積極支援湖北,現已按照醫院需求,分配到各定點醫療機構,積極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據新華社)
8、除夕夜,他們的年夜飯——盒飯!
大年三十,當我們與親人圍坐一桌,吃著熱氣騰騰的年夜飯時,有一群人卻在防疫一線,為我們爭分奪秒連夜施工。
1月24日,武漢小湯山模式醫院開建,定名為「火神山醫院」。當日晚上便是除夕夜,醫院施工現場,參與建設的工人們在站在路邊,吃上了他們的年夜飯——盒飯。端著盒飯、站在施工地,連夜施工的他們說:保證完成任務! (據新華社)
9、除夕夜,他們送親人上戰場!
除夕之夜,他們奔赴武漢,前往疫情最前線,這一幕幕的送別場景,令人動容。請一定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 (據新華網)
10、我們防的是病毒,而不該是湖北人!
防疫≠恐鄂,鄂人≠惡人。我們防的是病毒,而不該是湖北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新型冠狀病毒,才是我們唯一、共同的敵人!面對疫情,我們應該做的是有難一起扛!保護好自己,保護好「戰友」,才能齊心協力戰勝病毒。隔離的是疫情,但不能隔離的是愛!摒棄偏見,拒絕冷漠,湖北不孤單,我們與你在一起!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據新華網)
(毛開雲)
Ⅷ 2020年,有什麼抗疫英雄事跡讓人落淚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在全國上下與疫情作斗爭的過程,涌現了許多英雄事跡,抗疫英雄們的事跡讓人動容、落淚,在這里就分享幾個感動全國人民的故事。
一、主動請纓去武漢的「國寶」院士李蘭娟
李蘭娟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的身份去武漢調查「不明原因肺炎」是1月18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終於歸零是3月18日,整整兩個月,李蘭娟的生活重心全是武漢。
在武漢,「火神山」 、「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兩山」醫院的順利建成和投入運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而在這驚人的速度背後,有一 群勇敢堅毅的建設者,他們放棄與家人親春節假期的團聚,逆行西進,用滾燙的赤誠熱血奮斗在戰疫的一線。
Ⅸ 抗擊疫情八大英雄有哪些
抗擊疫情八大英雄有:
1、張忠德
當張忠德作為國家中醫葯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除夕趕往武漢,不少朋友問:「你都已經死過一回了,這把年紀幹嘛還冒這個險?」
張忠德回答,年紀大了,信仰不能變,病人在哪,中醫人的戰場就在哪!疫情初期, 在國家發布的前兩版新冠肺炎診治方案中並沒有中醫葯的內容。
但國家很快意識到這一點,1月19日,張忠德前往北京,和專家根據新冠肺炎患者病歷資料,結合抗擊「非典」的經驗,制定了中醫治療方案,經全國專家組討論,被寫入國家第三版診治方案。
抵達武漢後,張忠德接觸了100多例病人後,提出了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機為「濕毒」。這一觀點也被寫入了國家第四版診療方案,並成為此後每一版方案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