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故事源於唐代的什麼

故事源於唐代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19 08:13:03

A. 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鶯鶯傳》是唐代傳奇小說,由元稹編撰。原題《傳奇》。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其中主角張生原型就是元稹本人,然後元代王實甫又據此改編成了《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改悲劇為喜劇,張生和鶯鶯終成眷屬。

B.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是唐代文學家元稹創作的一篇傳奇。

這篇傳奇講述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故事。起始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他出力救護了同寓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一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張生對表妹鶯鶯一見傾心,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復,兩人終於花好月圓。後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

但張生終於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還搬出商紂周幽王亡國的例子,證明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一年多後,鶯鶯另嫁,張生另娶。一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相見,遭鶯鶯拒絕。

數日後張生離去,鶯鶯回詩決絕。全文於敘事中注意刻畫人物性格和心理,較好地塑造了崔鶯鶯的形象,充滿了一種詩意美,是唐傳奇中帶有詩化傾向的佳作。



(2)故事源於唐代的什麼擴展閱讀:

《鶯鶯傳》在唐傳奇的發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以其曲折生動的愛情描寫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刻地影響了後代的小說創作。

此前的傳奇,如《離魂記》《任氏傳》《柳毅傳》等反映愛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帶有志怪的色彩,而《鶯鶯傳》寫的則是現實世界中婚戀人情。自它開始,陸續出現了《李娃傳》《霍小玉傳》,使唐人傳奇中這類題材創作達到了頂峰。

《鶯鶯傳》是唐人傳奇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故事廣泛流傳,北宋以降,士大夫「無不舉此以為美談,至於倡優女子,皆能調說大略」。

宋代有趙令畤《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鶯鶯傳》話本、《鶯鶯六幺》雜劇,金代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元代有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明代有李日華《南調西廂記》、陸采《南西廂》,清代有查繼祖《續西廂》雜劇、沈謙《翻西廂》傳奇等。直到現當代,活躍在電影、電視以及各種劇目中的西廂故事,《鶯鶯傳》仍是其源頭。

C.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原題《傳奇》。

D. 石壕吏所敘的故事發成在唐代有名的什麼這一事件中

安史 之 亂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各率所部圍安慶緒於鄴城,由於指揮不統一,為安慶緒所敗,六十萬大軍潰於鄴城之下。郭子儀退守洛陽。朝廷緊急徵兵拉夫。這時杜甫正從洛陽回華州司功參軍任所,因途中親見而作組詩《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後人簡稱為"三吏"、"三別"。因其基本上採用實錄的筆法,所以有"詩史"之譽。然而詩人並非冷眼旁觀無動於衷,他是懷著一顆熾熱的仁者之心去審視國難民憂的:"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四郊未寧靜,垂老未得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quot;"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藜。"詩人懷著深厚的同情之心為人民長歌當哭:"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天地終無情","塌然摧心肝"。他記下了戰亂時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青壯年全都上了戰場,新安吏只好捉少年充軍;石壕吏夜間突襲捉人,也只能帶走一位老嫗;潼關吏正加緊修築城防;新婚的妻子含淚送別新郎;"子孫陣亡盡"的老人悲憤無奈地出征;無家可歸的老兵已無須與誰告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是深重的,但深明大義的人民卻強忍悲痛而同仇敵愾,勇於為國分憂。詩人筆下的老嫗、新嫁娘、垂老者、無家者,都富於可敬的犧牲精神。詩人寫出了這些普通人朴實無華卻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後人讀之不免一灑"千秋之淚"。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軍。詩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畫地再現了詩人的這次親身見聞。敘而不議,這是杜甫此類詩的特點。詩人的感情融會在平實的敘述之中,耐人尋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牆走"的老翁,這是多麼不平常的時期!"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的對比令人驚心。而老婦的陳辭,更是催人淚下。就是這樣一位老婦,竟然真的被帶走了。這或許是那位老翁"逾牆"時不曾料到的吧?

《唐詩鏡》雲:"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吏呼'二語,便當數十言。文章家所雲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唐宋詩舉要》引吳曰:「此首尤嗚咽悲涼,情致凄絕」。

E. 西廂記故事源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該劇具有較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具有詩情畫意。

F. 西廂記的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的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G.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

王實甫的《西廂記》雜劇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上頗負盛名,被賈仲明譽為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作為崔張故事的改編本,該劇充分發揮雜劇文體的特點,將抒情與敘事緊密結合,於小說、諸宮調之外,另塑典範。

《西廂記》雜劇發揚了戲曲的特點,借時序使抒情與敘事達成完美的融合,成就一種新的文本範式,一部萬載風流話本。王實甫的《西廂記》,也由此成為文人雜劇寫作的精緻代表,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不朽經典。

內容簡介

《鶯鶯傳》寫張生與崔鶯鶯戀愛,後來又將她遺棄的故事。起始張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時發生兵亂,出力救護了同寓寺中的遠房姨母鄭氏一家。在鄭氏的答謝宴上,張生對表妹鶯鶯一見傾心,婢女紅娘傳書,幾經反復,兩人終於花好月圓。

後來張生赴京應試未中,滯留京師,與鶯鶯情書來往,互贈信物以表深情。但張生終於變心,認為鶯鶯是天下之「尤物」,還搬出商紂,周幽王亡國的例子,證明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一年多後,鶯鶯另嫁,張生也另娶。

一次張生路過鶯鶯家門,要求以「外兄」相見,遭鶯鶯拒絕。數日後張生離去,鶯鶯回詩決絕「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當時人們還稱贊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善於補過」。小說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美化張生,為他的薄倖行為辯護。

H. 西廂記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的主要矛盾是由崔張二人各自的追求與思想觀念的差異造成的。《鶯鶯傳》中,張生見到鶯鶯「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就想買通紅娘與鶯鶯私合;當紅娘勸其「因德而求娶」,即派媒人通過正當途徑來求婚時,張生答曰「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張生既愛鶯鶯之美色,又難舍功名;他與鶯鶯的婚姻障礙在於唐代社會的門第觀念與自身的思想約束,是其自身「情」與「志」的矛盾造成了鶯鶯的悲劇,而重功名輕別離的選擇,正是唐代士子文人的真實寫照。

(8)故事源於唐代的什麼擴展閱讀:

《西廂記》以愛情作為婚姻的基礎,賦予西廂題材以新的生命力,使之具有了積極的社會意義;從維護禮教及「女人禍水」的說教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對禮教的時代高度,批判了「始亂終棄」的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觀念;

以崔張相偕出走抗議終獲美滿團圓,代替了傳奇中鶯鶯被離棄的悲劇性結局;作品矛盾沖突的性質也由《鶯鶯傳》中張生對鶯鶯的始亂終棄,演變為爭取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家長之間的矛盾沖突。

I.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鶯鶯傳》。

《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9)故事源於唐代的什麼擴展閱讀:

《西廂記》創作背景:

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台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郁懣。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J. 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又叫《會真記》),一般都認為《鶯鶯傳》是王實甫撰寫《西廂記》的藍本。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小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即後來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

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

需知:

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

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最後還是棄鶯鶯而娶了韋叢。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多年以後。

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里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當年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寓。

閱讀全文

與故事源於唐代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褲內褲裡面長什麼樣 瀏覽:106
健康指南如何科學防蚊滅蚊 瀏覽:613
如何講故事做視頻 瀏覽:83
最近事業單位招聘什麼 瀏覽:654
怎麼學唱粵語現代愛情故事 瀏覽:894
為什麼會過得不幸福 瀏覽:830
幸福柳小區怎麼聯系 瀏覽:434
講故事如何只有聲音沒有畫面了 瀏覽:437
鄂州華容什麼經濟最好 瀏覽:655
心理學什麼是愛情 瀏覽:229
寡姐的婚姻怎麼處理 瀏覽:949
前程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501
怎麼才能把凱經濟提升到1萬以上 瀏覽:932
幸福肥怎麼做好吃 瀏覽:688
磁縣幸福城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645
婚姻咨詢介紹所的電話號是多少 瀏覽:262
真摯友誼小故事有哪些 瀏覽:59
遇到你我感覺很幸福怎麼回 瀏覽:838
心燈健康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2
美女嘴唇發紫是什麼原因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