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宣執法董宣有什麼樣的精神
董宣,剛正不阿,為官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堅持原則的精神。董宣,字少平,東漢陳留郡國(今河南省杞縣南)人。他學識淵博,剛正不阿,是東漢初年遠近聞名的「強項令」。他為官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光武帝的信任,而且也收到當時人們的稱頌。他的事跡被寫進《後漢書·酷吏列傳》,流傳至今。 本文講述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僕人殺人後藏匿在湖陽公主家,董宣乘公主外出的機會將這個僕人正法。湖陽公主企圖借弟弟光武帝的威勢壓倒董宣,可董宣不買賬,在皇帝面前據理力爭,堅持原則,不肯違心認錯,被光武帝封為「強項令」。2. 東漢時期的卧虎董宣為什麼備受好評
因為董宣對漢朝做出了很高的貢獻,同時延長了漢朝的統治,所以備受好評。
3. 強項令董宣文言文中光武帝是個賢明的君主對嗎
是的。
強項令董宣董宣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的京都洛陽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奴殺了人,董宣趁公主外出的時候將他正法,公主便到宮里告狀,說董宣當眾沖撞自己。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希望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想說什麼話?」董宣說:」皇帝您因德行聖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公主的家奴殺害百姓,這樣又如何治理天下呢?臣下不等鞭子打死,請求能夠自殺。」當即撞向立柱,腦袋頓時鮮血長流。光武帝得知事情原委,命令董宣向公主磕頭謝罪。董宣不答應,光武帝便命小太監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硬著脖子不肯低頭。光武帝轉過臉對董宣說:」你這個強項令,脖子可真夠硬的,還不快點退下去!」這實際上既宣布了董宣無罪,又給以贊美之詞。
4. 董宣:執法不阿的「強項令」
東漢初年,出了個遠近聞名的「強項令」董宣。他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敢於大膽任用他,而且也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他的事跡被寫進了《後漢書》,流傳至今。 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國(今河南省杞縣南)人。他學識淵博,剛正不阿,精明能幹,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薦給光武帝。董宣應薦出來做官以後,政績顯著,逐漸升遷為北海(漢代諸侯國,今山東昌樂縣西)相,相當於一個郡的太守。董宣就任北海相以後,秉公執法受到光武帝劉秀的重視。 當時,京都洛陽是全國最難治理的地方。聚居在城內的皇親國戚、功臣顯貴常常縱容自家的子弟和奴僕橫行街市,無惡不作。朝廷接連換了幾任洛陽令,還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後,光武帝劉秀百般無奈,決定任命年已69歲的董宣做洛陽令。董宣到任後,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難題,就是處理湖陽公主的家奴行凶殺人的案件。 湖陽公主是光武帝劉秀的姐姐。這位公主仗著自己和皇帝的姐弟關系,豢養著一幫兇狠的家奴,在京城裡作威作福,為非作歹,橫行無忌。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殺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可是,這個惡奴躲進湖陽公主的府第里不出來,地方官不能到這個禁地去搜捕,急得董宣寢食不安。沒有別的好辦法,董宣就派人監視湖陽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個殺人犯一出來,就設法抓住他。 過了幾天,湖陽公主以為新來的洛陽令只不過是故作姿態,虛張聲勢而已。於是有一天,湖陽公主帶著這個殺人惡奴出行,在大街上被董宣派出去的人發現。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來向董宣報告說,那個殺人犯跟著公主的車馬隊伍走,無法下手。董宣一聽,立即帶人趕到城內的夏蘭亭,攔住了公主的車馬。湖陽公主坐在車上,看到這個攔路的白鬍子老頭如此無禮,便傲慢地問道:「你是什麼人?敢帶人攔住我的車駕?」 董宣上前施禮,說:「我是洛陽令董宣,請公主交出殺人犯!」那個惡奴在馬隊里看到形勢不妙,就趕緊爬進公主的車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後。湖陽公主一聽董宣向她要人,仰起瞼,滿不在乎地說:「你有幾個腦袋,敢攔住我的車馬抓人?你的膽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萬萬沒有料到,眼前這位小小的洛陽令竟然怒氣沖天,雙目圓睜,猛地從腰中拔出利劍向地下一劃,厲聲責問她身為皇親,為什麼不守國法?湖陽公主一下子被這凜然正氣鎮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這時,董宣義正詞嚴地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是你的一個家奴呢?我身為洛陽令,就要為洛陽的眾百姓作主,決不允許任何罪犯逍遙法外!」董宣一聲喝令,洛陽府的吏卒一擁而上,把那個作惡多端、殺害無辜的兇犯從公主車上拖了下來,就地斬首。 湖陽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恥大辱,氣得臉色發紫,渾身打顫。丟了個奴僕,她倒並不十分痛心,可是在這洛陽城的大街上丟了這么大的面子,怎麼能咽下這口氣!她顧不得和董宣爭執,掉轉車頭,便直奔皇宮而去。 湖陽公主一見到劉秀,又是哭,又是鬧,非讓劉秀殺了董宣替她出這口惡氣不可。光武帝聽了姐姐的一番哭訴,不禁怒形於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視公主,這不等於也沒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嗎!想到這里,便喝道:「快把那個董宣捉來,我要當著公主的面把他亂棍打死!」 董宣被捉來帶上殿後,他對光武帝叩頭說:「請允許我先說一句話,然後再處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惱怒,便說:「你死到臨頭了,還有什麼話說!」 董宣這時聲淚俱下,卻又十分嚴肅地說:「托陛下的聖明,才使漢室再次出現中興的喜人局面。沒想到今天卻聽任皇親的家奴濫殺無辜,殘害百姓!有人想使漢室江山長洽久安,嚴肅法紀,抑制豪強,卻要落得個亂棍打死的下場。要我死容易,可我真不明白,你口口聲聲說要用文教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現在陛下的親族在京城縱奴殺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將按律執法的臣下置於死地,這國家的法律還有何用?陛下的江山還用什麼辦法治理?」光武帝不是個糊塗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氣壯的忠言,以及剛直不阿、嚴格執法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他又驚又悔,然後說:「念你為國家著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過,你總得給公主一點面子,給她磕個頭,賠個不是呀!」董宣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錯,也無禮可賠!因此,這個頭不能磕!」 光武帝只好向兩個小太監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把董宣帶到公主面前磕頭謝罪。 兩個小太監照辦。這時,年近七十的董宣用兩只胳膊支撐著地,硬著脖子,怎麼也不肯磕頭認罪。兩個小太監使勁往下按他的脖子,卻怎麼也按不動。 湖陽公主自知理虧,卻仍耿耿於懷,不出這口氣心裡憋得慌,便又冷笑著問光武帝說:「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當老百姓的時候,常常在家裡窩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裡。現在當了皇帝,怎麼反而連個小小的洛陽令也不敢駕馭了呢?我真替你臉紅!」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正因為我當了一國之君,才應該律己從嚴,嚴格執法,而不能像過去作平民時那樣辦事了。你說對不對呀?」 光武帝轉過臉又對董宣說:「你這個強項令,脖子可真夠硬的,還不快點退下去!」 光武帝打心眼裡喜歡董宣那股子執法如山,寧折不彎的虎氣、牛勁兒。為了對他嘉獎和鼓勵,他專門派人給董宣送去了3O萬賞錢。董宣把這一筆賞金全部分給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從此,「強項令」的威名傳遍了全國,整個洛陽城的豪強、皇親國戚,沒有一個不怕他的。經過治理,洛陽的社會秩序得到好轉。據史書記載,當時洛陽有一句民謠說:「桴鼓不鳴董少平。」桴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說,董宣做洛陽令,沒有人敢違法胡來,也就沒有人去官府門前擊鼓鳴冤了。 董宣做了5年洛陽令,74歲那年在任所去世。光武帝很悲痛,派專人前去弔唁治喪,只見董宣的遺體上僅僅蓋著一塊破布被頭,妻子兒女相對慟哭,家中除了一輛破車和幾石大麥,別的什麼都沒有。使者回來向光武帝作了稟告,光武帝甚為嘆息地說:「董宣這樣廉潔奉公,直到他死後我才知道,慚愧啊,慚愧!」特賜給銀印祿級,按照大夫禮安葬。 強項令的故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唯真理與正義是從的典型。為了真理與正義,董宣可以違抗皇帝的意志,可以舍棄生命,激勵了無數的後人唯真唯實不唯上。他的事跡已經溶入了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浩然正氣之中。青蛙小牛鴨子鸚鵡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
5. 強項令董宣
東漢初年,出了個遠近聞名的「強項令」董宣。他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敢於大膽任用他,而且也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他的事跡被寫進了《後漢書·酷吏列傳》,流傳至今。
北海懲惡
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國(今河南省杞縣南)人。他學識淵博,剛正不阿,精明能幹,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薦給光武帝。董宣應薦出來做官以後,政績顯著,逐漸升遷為北海(漢代諸侯國,今山東昌樂縣西)相,相當於一個郡的太守。
董宣就任北海相以後,他發現郡中武官公孫丹仗著自己是當地的大姓豪族,便為所欲為,橫行不法。公孫丹准備破土動工,建造一座新的住宅院,就請來陰陽先生占卜動工之吉凶。陰陽先生胡謅了一通新宅房基不吉利的鬼話,說房子建成後會招來家人橫死。公孫丹信以為真,竟指使他的兒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個無辜的過路人攔截殺死,將屍體理在房基底下做替身,認為這樣就可以消災攘禍、吉祥如意了。人們氣憤極了,紛紛向董宣告發,控訴公孫丹父子殘害百姓的種種罪行。董宣受理此案後,查明了犯罪事實,很快就把公孫丹父子斬首示眾。公孫丹的宗族朋黨,聚集了30多號人馬,手持兵器,到衙門前聚眾鬧事,口口聲聲叱喝著要找董宣算帳。董宣知道公孫丹過去夥同這伙人曾經投靠過王莽,生怕他們勾結海盜鬧事,於是把這30多人全部抓捕,關進劇具(今山東省昌樂縣西)監獄。北海郡的老百姓看到董宣真心實意為民除害,奔走相告,並向董宣告發了公孫丹一夥的大量罪行。董宣依法命令書佐(輔助官吏)水丘岑,把這30多個犯人全部斬首,以平民憤。
大義凜然
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太守得知董宣處死了公孫丹等30多人,大為惱火,就向光武帝劉秀上奏章彈劾他,同時將水丘岑逮捕查辦。董宣等9人後來被押解到京城,聽候廷尉發落。
董宣在監獄中,從早到晚埋頭讀書,泰然自若,絲毫沒有愁眉苦臉的悲怨之氣。
董宣等9人被判處死刑。臨刑那天,天空烏雲密布,京城的人們也充滿哀怨,董宣卻如往常一樣,沒有懼色。很多官員欽佩董宣的氣節,預備了酒菜佳餚,准備為他送行告別。
董宣見狀,卻嚴厲地說: 「我一輩子不曾吃過別人的酒席,何況是死已在即的時候哩!」說完,登上刑車就走了。
和他同時綁赴刑場的共有9人。當快要輪到處斬董宣的時候,只見一匹快馬從遠方飛奔而來。馬背上的使者一邊高喊「刀下留人」!一邊跳下馬,當眾宣讀聖旨,命令把董宣等人暫送回監獄。
接著,漢光武帝又派特使來詢問他處死那麼多人的原因,董宣便將公孫丹等人的罪惡詳細陳述了一遍,並提出要求說:「水丘岑是執行我的命令處斬犯人的,如果是做錯了,罪過也不在他;要殺就把我殺了吧,千萬不要殺他。」
特使把詢問的情況如實地向光武帝作了稟報。光武帝認為董宣秉公執法,被誅殺者系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因此,對董宣的忠心為國的品格應該表揚,而不是治罪。於是光武帝下詔書赦免董宣,並改派他出任宣懷縣縣令;命令青州太守不要再追究水丘岑之罪。後來,水丘岑的官職一直升遷到司隸校尉。
6. 一人被評為:中國脖子最硬的男人,連帝王都拿他沒辦法,是真的嗎
是真的,這個人就是東漢時期有名的清官,董宣。董宣一生清廉公正,不畏強權,在他年輕時曾辦過一件大案,此案涉及公主府中的下人,他本著“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原則,沒有顧及半分公主的面子,硬是將此人從公主府中揪了出來。
為此,光武帝還派人將他押送入宮,給公主賠罪。在大殿上,他據理力爭,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不肯向公主低頭分毫,光武帝見此拿他是毫無辦法,此人可謂是真正的“頭鐵脖硬”!
這下公主更是氣急,揚言要光武帝殺了董宣這叛逆之臣。可光武帝還指望著董宣繼續肅清洛陽都城內貪贓枉法之人呢,又怎會殺他呢?於是光武帝對董宣好言道:“這人我也不要你放了,他殺了人,是該受處罰,但是你得給公主道個歉,畢竟是你闖入她府中去抓的人。”
董宣聽後依舊是油鹽不進,理直氣壯道:“我說了,我不會道歉。公主徇私舞弊,包庇犯人,君王您不懲治她,反倒是要我來道歉?您難道忘了您以前所教導我們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么?怎麼現在就行不通了?”董宣這句句肺腑之問,將光武帝噎得是啞口無言。
光武帝這才明白,自己不該如此有失偏頗,反省後的他沒再強迫董宣向公主道歉,反倒是贈與了董宣很多財物,之後還升了董宣的官職。
7. 強項令董宣中光武帝最後治罪於董宣嗎
最終,光武帝不僅沒有治罪董宣,而且還封董
宣為「強項令」,賞賜錢三十萬。
8. 董宣是漢武帝時期的嗎
董宣是東漢初期人。
董宣,字少平,是陳留郡圉地(在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人。後來被特別徵召為洛陽縣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家奴白天殺了人,因為藏匿在公主家裡,官吏無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門,就用這個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門外的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的)車馬,用刀圈地,大聲數說公主的過失,呵斥家奴下車,接著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到宮里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
他。董宣磕頭說:「希望乞求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想說什麼話?」董宣說:「皇帝您因德行聖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麼來治理天下
呢?臣不用鞭子打,請求能夠自殺。」當即用腦袋去撞擊柱子,(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扶著董宣,讓他磕頭向公主謝罪,董宣不答應,(劉秀讓小太
監)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用力)撐地,不肯低頭。公主說:「陛下過去做百姓的時候,隱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門。現在做皇帝,難道威嚴還不能施
加給一個縣令嗎?」光武帝笑著說:「(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樣。」當即命令:「硬脖子縣令出去!」(光武帝)賞賜三十萬錢,董宣把它全部分給手下眾官吏。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沒
有誰不害怕得發抖。京城稱之為「卧虎」。歌頌他說:「有董少平在的地方就沒有人擊鼓鳴冤。」
強項令
(董宣)當了五年洛陽縣令。七十四歲時,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
者探望,只看見布做的被覆蓋著屍體,(董宣的)妻子和兒女相對而哭,家裡只有幾斛大麥,一輛破車。光武帝很傷心,說:「董宣廉潔,到他死我才知道這件
事。」因董宣曾經做過年俸二千石的官員,便賞賜(系印鈕的)綠色絲帶,並按大夫的禮節安葬。
9. 董宣簡介:「強項令」董宣與光武帝的故事
> 董宣,生卒年不詳,字少平,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初年名臣,先後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陽令等職。在職時不畏 *** ,懲治豪族。他任洛陽令期 間,漢光武帝劉秀姐姐湖陽公主的奴僕蒼頭仗勢殺人,被公主包庇,吏不能捕。董宣候其出門,攔住湖陽公主的車,令奴下車而殺之。公主還訴於劉秀,光武帝一時 也不好辦,令其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兩手據地,拒不低頭。劉秀令人強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作為執法嚴格的官員,被劉秀戲稱為「強項令」,意思是一個脖子 剛強、不肯低頭的市長。自此京師豪族貴戚莫不畏之,號為「卧虎」,並歌之曰:「鼓不鳴董少平。」《後漢書》中有其傳。> > 故事說的是, 洛陽令董宣系一錚錚硬漢,他認為皇親國戚犯了法也應同樣辦罪。古話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說是這么說,中國漫漫數千年的歷史長河,幾人能做到?所 以又有一句古話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士。」有一次,湖陽公主一個家奴平時氣焰囂張,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仗勢行凶殺了人,終於慌張起來,只得躲在公主府 里不敢出去。湖陽公主安慰他,說只要有自己在,不會有人敢把他怎麼樣的,叫他不要怕。董宣不能進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其門口守著,只等那個兇手出 來。幾天後,湖陽公主坐著車馬外出,跟隨著她的正是那個殺人兇手。董宣得到消息,就親自帶著衙役趕來,於途中攔住了她的車。湖陽公主認為董宣觸犯了自己的 尊嚴,便沉下臉來說:「好大膽的洛陽令,竟敢攔阻我的車馬!」董宣可沒有被嚇倒,要是害怕就不敢這樣做了。他拔出寶劍往地下一劃,還當面責備湖陽公主不該 放縱家奴犯法殺人。他又不管公主阻撓,吩咐衙役把兇手綁起來,當場就把他處決了。> > 這一下,差點把湖陽公主氣昏過去。打狗還得看主人, 這個小小的洛陽令太不識趣了!她馬上怒氣沖沖趕到宮里,向光武帝哭訴董宣怎樣欺負她。很多年前,在劉秀還沒造反,沒發跡時,他們姐弟倆相依為命,彼此照 顧,姐姐幫了他很多,所以感情很深。光武帝聽了,十分惱怒,立刻召董宣進宮,吩咐內侍當著湖陽公主的面責打董宣,以替公主消氣。董宣說:「你先別打我,讓 我說完了話,我情願死。」光武帝瞪著一雙龍目,氣咻咻地說:「你還有什麼話可說的!」董宣說:「陛下是一個中興之君,應該注重法令。現在陛下讓公主放縱奴 仆殺人,這還能治理好天下嗎?要是你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妥的,你用不著動手,我自己解決就是了。」說罷,他挺起頭就向柱子撞去。光武帝連忙吩咐內侍把他拉 住,可董宣早已撞得血流滿面了。> > 光武帝原本心裡就清楚董宣說得沒錯,也覺得不該責打他。但是,為了顧全自己姐姐的面子,他要董宣只給 湖陽公主磕個頭賠個禮就算了。可董宣寧願把自己的頭砍下來,怎麼也不肯磕這個頭,因為他覺得自己沒錯,就不能屈服強權。內侍把他的腦袋往地下摁,可董宣用 兩手使勁撐住地,挺著脖子,不讓他們把自己的頭摁下去。內侍知武帝內心也並不想治董宣的罪,可又得給皇帝下個台階,就大聲地說:「回陛下的話,董宣的 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迅即解頤,下令說:「把這個硬脖子給攆出去!」湖陽公主見光武帝放了董宣,心裡很氣,對弟弟抱怨說:「陛下從 前做平民的時候,還收留過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咱家來搜查。現在做了天子,你怎麼反而對付不了小小的洛陽令?」光武帝說:「正因為我做了天 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時那麼幹了。」> > 結果,光武帝不但沒辦董宣的罪,還賞給他30萬錢,以獎勵他執法嚴明,不畏權貴。董宣一回到官 府,就把這筆錢全分給了他手下的官員,自己什麼都不要。以後,董宣繼續打擊不法的豪門貴族,洛陽的土豪聽到他的名聲都嚇得發抖。一段時間里,京畿作姦犯科 現象明顯減少。人們都美稱董宣是「卧虎」(意思是「躺著的老虎」)。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還得注意法令。光是發展經濟,休養生息還不夠十全 十美,還必須嚴格法紀,加強統治。所謂「家有家法,國有國策」,「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過法令也只能管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約束皇親國戚那就難了。所 以,漢廷還是需要有一批像董宣這樣剛正不阿的官員來治理國家和地方,因而統治者才對董宣並不予以懲罰,反倒還要大加獎賞。> > 雖然董宣是東漢初有名的清官廉吏,但由於他執法嚴厲得近於苛暴,所以范曄的《後漢書》將其事跡列入《酷吏列傳》。「強項令」的故事流芳千古,至今仍有口皆碑。
10. 董宣傳你怎樣評價董宣這一人物個性
董宣為人正直,不畏強權,同時為官清廉,東漢光武帝姐姐湖陽公主的寵奴殺死人,躲藏到公主府,洛陽縣令董宣帶人把他抓獲處死,並指責公主的過失。公主向光武帝哭訴,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就是不低頭。光武帝賞識他不畏豪強的骨氣,賜給他30萬錢,贊許他為『強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