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個小故事的劇本,適合課堂表演的
(旁白):網路時代悄悄地到來了,網路能使我們擴大了信息容量,使我們更好地開闊了視野。融入了社會,了解了世界。但是它有對我們的學校,社會和家庭都不可迴避的產生了影響。今天我們中學生更是對這一新鮮事物產生了極大地興趣。
有人說,網路是有益的,它帶給我們許多便利;有人說,網路是個陷阱,進去了就迷失了自己。(稍停)網路到底是好是壞,各有紛說。下面關於主人公「毛蟲」地故事,讓我們深思。。。。
(放學鈴響)
網蟲(出場):哈哈,終於放學了!哎!活著真累,站著就想睡,吃飯要排隊,而且沒香味,學習呢,特疲憊!
女同學:毛蟲,等等我,(到跟前),剛才你說什麼啊,學習有什麼不好?
網蟲:反正我也不在乎了。我是學習不突出,體育不突出,腰間盤突出;上課不發言,扁桃體發炎。(加動作)這年頭我招惹誰了?哎,下午的課不去上了,還是去上網好,要不然對不起我「網蟲」這個外號了
女同學:你要想逃課了?
網蟲:不就是逃逃課,上上網嘛。有什麼大不了的?
女同學:逃學、上網還不算什麼?
網蟲:比起那些殺人放火,打劫搶家者。根本不算什麼,根本算不了什麼,再說了,玩游戲也是開發智力
女同學:逃課玩游戲還來發智力?我看你這叫玩物喪志!我就不明白,要中考了,你還逃課去玩游戲,浪費那麼多時間干什麼?
網蟲:干什麼?不花點時間能升級嗎?網路游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人一級一級的升,你跑去上課,用不了就讓人瞧不起了。情緒一不好,多影響學習啊。(把乙說的乙一愣一愣的,自己跑去網吧了)
女同學:他還有理!(看錶)我還是抓緊時間去打飯,一下我還去教室看書呢!(退場)
網蟲:(欲進網吧)哈哈,正所謂網山有路勤無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朋友,放下書包。努力升級吧!老闆,上網!
網吧老闆:那還有機子,先付錢吧。
網蟲:(掏出錢來)好,給你。(在電腦前坐下,開始上網)
網吧老闆:(出來催網蟲)你上三個小時了,要繼續上的話就補錢。
網蟲:(摸摸口袋,拿出一張十元鈔票,自語)昨天剛得一個星期的生活費就剩這一半了。在上的話,這個星期就沒飯吃了。可我的魔獸終結者游戲就要殺出一條血路了,怎麼辦呢?(回走,在猶豫)游戲升級重要,沒飯吃再想辦法。(面對老闆)好,在加十塊。(交錢,繼續上網)
網吧老闆:(出來催網蟲)你的時間又到了,還要上嗎?
(1)有旁白有對話的故事叫什麼題材擴展閱讀:
中國的戲劇小品形態各異,主要分為:
1、從戲劇小品容量大小,結構繁簡劃分,有多幕劇、獨幕劇。
2、從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劃分,有歷史劇和現代劇。
3、從戲劇小品藝術表現形式劃分,有話劇、歌劇、舞劇、戲曲小品等。戲曲小品是以中國傳統戲曲歌、舞、劇三位一體為特點的戲劇小品,如陳佩斯、小香玉表演的豫劇小品《狗娃與黑妞》。話劇小品是以對話為主,兼有動作的一種戲劇小品。
這是最走紅的戲劇小品樣式。如陳佩斯與朱時茂表演的《王爺與郵差》、《主角和配角》,嚴順開等人表演的《張三其人》,趙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賣拐》等。歌劇小品是以歌唱為主,兼有對話和旁白。如潘長江表演的《過河》。
4、從戲劇小品的藝術效果劃分,主要有喜劇小品、悲劇小品和悲喜劇小品。喜劇小品如《超生游擊隊》,悲喜劇小品如《芙蓉樹下》,悲劇小品還不成熟,沒有典型代表作品。
5、從戲劇小品與其它藝術形式相結合劃分,主要有啞劇小品、相聲小品、電視小品、兒童小品、木偶小品。啞劇小品如《吃雞》,半啞劇小品《胡椒面》,相聲小品如馮鞏、牛群表演的《點子公司》;
電視小品如陳佩斯拍攝並表演的拍電影系列、《熱點訪談》系列、《師徒樂》系列等,兒童小品如曾濤寫的《妙訣》,木偶劇小品如黃錫鈞寫的《訓猴》,還有神話劇小品等。
B. 兩小兒辯日改編的對話為主的小劇本或者故事
旁白: 各位老師、同學們,五一中隊課本劇表演者劉官通、劉興傑、張政、滕昕等。表演的題目是《兩小兒辯日》。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請看(孔子上場)孔老夫子常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還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下面這一幕會解除我們的疑問。 甲乙:(兩小兒上場)「我對!」「我才對!」 孔子:(孔子從西上場。兩個小兒也迎了上去。)你們在吵什麼呀? 甲乙:我們在爭辯日頭中午離我們近還是早晨離我們近。 甲: 我認為太陽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乙: 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甲乙:您,您是名聞天下的孔老先生,您的知識比我們多,您來評一評,我們倆到底是誰說的對呢! 孔子:哦,那你們各有什麼理由呢? 甲: 您想,早晨的太陽大的像車上的篷蓋一樣,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孟,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乙: 可是,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 孔子:這,這??兩位小學士,老朽實不相瞞,我也不能斷定你倆到底是誰說的對,誰說的錯。老朽無知,願拜兩位為師。 甲乙:笑,誰說您知道的事情多呢? 孔子:(施禮) 甲乙:不行,不行,要我們收徒,我們也不知道答案,怎能做您的老師呢?您的學識淵博,我們應該拜 您為師才對啊(施禮)(下場)孔老先生真是名不虛傳,謙虛待人,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站在原地嘆)世人多以己為大,孰料小兒之睛更銳也,吉乎!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啊! 旁白:同學們,劇中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自然就不一樣;少先隊員朋友們,老師常說,我們是最喜歡探究問題,尋求真諦的;看過課本劇《兩小兒辯日》後能否說出你的原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