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世界上有哪些成語預言故事

世界上有哪些成語預言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17 19:02:19

A. 有哪些寓言故事而且是成語

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
守株待兔:【成語故事】: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在地里幹活,忽然從遠處跑來一隻兔子,它十分慌張,一不小心就撞在樹樁上死了。農夫很高興,撿起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飽餐一頓。他想每天都有這樣的好事就好了,於是他放下農具整天守在那顆樹下,一無所獲掩耳盜鈴、
葉公好龍:【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亡羊補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劍、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濫竽充數、
買櫝還珠。

B. 哪些成語是寓言故事 有寓言的成語故事

1、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鷸蚌相爭、黔驢技窮、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葉公好龍、畫龍點睛、伯樂相馬、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等。 2、鷸蚌相爭的故事: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游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贊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3、自相矛盾的故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C. 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一枕黃粱

相傳,古代有個姓盧的書生,家境貧窮潦倒,卻貪圖享樂,官迷心竅。有一次,在旅店裡道士呂翁給盧生一個枕頭,並對他說:「只要枕著它睡覺,一切就會稱心如意。」當時旅店的人正熬黃粱(即小米粥),盧生便枕著呂翁給的枕頭睡去。

沉睡之中,他夢見自己被封官拜相,並娶了一個聰明美麗的妻子,從此兒孫繞膝,人丁興旺,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盧生高興極了,以致一驚而起,只見呂翁仍在身旁,鍋中黃粱尚未煮熟,剛才只不過是作了一個短暫的美夢罷了。

這個故事說明,不從實出發的想法、慾望終歸要消失。它告訴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D. 包含成語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包含成語的寓言故事有買櫝還珠,揠苗助長,對牛彈琴,南轅北轍等。

3、對牛彈琴

古代音樂家公明儀每次彈琴時,他的琴聲引來很多鳥兒與瑚蝶。當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對水牛彈奏幾曲,結果水牛無動於衷地走開,公明儀大嘆:「對牛彈琴,一竅不通。」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4、南轅北轍

戰國時期,魏安王決定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大臣們都反對他,季梁給他講一個故事:太行山的一個人駕車准備到楚國去,但他卻堅持往北走,這樣越走越遠。爭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贏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轅北撤一樣。魏安王決定不打仗了。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E. 寓言成語故事有哪些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黔驢技窮、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葉公好龍、畫龍點睛、伯樂相馬、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刻舟求劍、拔苗助長、掩耳盜鈴、南轅北轍、亡羊補牢、狐假虎威、火中取栗、朝三暮四、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對牛彈琴、守株待兔、葉公好龍、鷸蚌相爭、東施效顰、杞人憂天、畫餅充飢、螳螂捕蟬、曲高和寡、囫圇吞棗、庖丁解牛、庸人自擾、塞翁失馬等。


1、黔驢技窮

【拼音】: qián lǘ jì qióng

【解釋】: 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出處】: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拼音代碼】: qljq

【近義詞】:無計可施、束手無策、黔驢技盡

【反義詞】:神通廣大、力大無窮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沒有計謀了

【英文】: All tricks have been exhausted.

【故事】: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最後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

2、刻舟求劍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拼音代碼】: kzqj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歇後語】: 楚人過江

【燈謎】: 在船上作記號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頭腦不靈活

【英文】: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故事】: 戰國時期,一個楚國人坐船渡長江,船行至江山時他不小心將身上佩帶的寶劍掉到水中,但沒能及時抓住,於是就在掉劍的地方船舷作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後就在剛做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寶劍,結果一無所獲。

F. 成語寓言故事有哪些

一、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得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寓意】比喻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大意】誇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丟棄掉的手杖,為屍體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潤,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名叫鄧林。鄧林覆蓋面積方圓達幾千里。

【寓意】表現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決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三、兩小兒辯日

【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寓意】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四、餘音繞梁

【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從前韓娥東去齊國,路上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還在棟樑上久久縈繞,三天不斷,附近的居民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寓意】形容歌聲優美動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詩文意味深長。

五、齊人攫金

【原文】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大意】從前齊國有一個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齊來到市場上,走進一家賣金子的店鋪,抓起一塊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責問道:「這么多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寓意】比喻利慾熏心而不顧一切。
(6)世界上有哪些成語預言故事擴展閱讀: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 ,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後,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

《列子》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G. 寓言故事的成語60個

60個寓言故事的成語如下:

拔苗助長、井底之蛙、刻舟求劍、濫竽充數、南轅北轍、驚弓之鳥、對牛彈琴、畫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盜鈴、葉公好龍、鷸蚌相爭、黔驢技窮、東施效顰、杞人憂天、狐假虎威、買櫝還珠、畫餅充飢、自相矛盾、量體裁衣、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亡羊補牢、人面獸心、無價之寶、曲高和寡、自作聰明、囫圇吞棗、庖丁解牛、起死回生、患得患失、庸人自擾、隨聲附和、嗟來之食、塞翁失馬、痴人說夢、胸有成竹、專心致志、雙管齊下、栩栩如生、鬨堂大笑、熟能生巧。

水滴石穿、百發百中、無價之寶、事半功倍、畫龍點睛、千載難逢、車水馬龍、得意忘形、得過且過、半途而廢、八仙過海、鶴立雞群、四分五裂、一鳴驚人、一日千里、對症下葯、風吹草動、負荊請罪。

成語寓言故事

1、無價之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2、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3、有名無實: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4、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5、以管窺天: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H. 2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2、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3、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4、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5、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7、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8、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10、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11、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12、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13、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
14、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15、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16、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17、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18、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19、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20、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I.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

2、葉公好龍

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雞鳴狗盜

戰國時,齊國孟嘗君被秦國扣留。他的一個門客裝做狗夜裡潛入秦宮,偷出本已獻給秦王的狐白裘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釋放。孟嘗君深夜到函谷關,城門緊閉,他的另一個門客學公雞叫,騙開城門,才得脫險逃回齊國。

4、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鍾。這個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擊是有聲音的,於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為這樣就聽不見了。結果在他敲鍾的時候,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

J.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10個寓言故事成語1

1.成語“守株待兔”,解釋:守著木樁,等待兔子撞上來。道理: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2.成語“亡羊補牢”,解釋: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 。道理: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3.成語“量體裁衣”,解釋:按照身材裁剪衣服。道理:任何事情要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4.成語“螳螂捕蟬”,解釋: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道理:人不能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5.成語“塞翁失馬”,解釋: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道理: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6.成語“黔驢技窮”,解釋: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道理:我們要多學知識,不能到關鍵的時候就沒有本領了。

7.成語:“拋磚引玉”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道理:有事為了獲得更好的意見或作品,我們可以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8.成語:“畫蛇添足”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道理: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9.成語:“庖丁解牛”解釋: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廚工肢解分牛。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10.成語:“拔苗助長”解釋: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他成長。道理: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10個寓言故事成語2

1.成語:“井底之蛙”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 道理:我們要多學習,多實踐,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樣目光短淺,沒什麼見識。

2.成語:“東施效顰”解釋:效:效仿;顰:皺眉頭。東施:越國的醜女。東施模仿西施皺眉,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道理: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會弄的適得其反 。諷刺了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機械模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還諷刺了沒有自知之明,盲目效仿別人,結果必然適得其反。

3.成語:“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道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4.成語:“捕風捉影”解釋: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道理: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是不可取的。

5.成語:“愚公移山”解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沒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6.成語:“曲突徙薪”解釋: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道理: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7.成語:“買櫝還珠”解釋: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道理:做事情不能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8.成語:“葉公好龍”解釋:葉公口頭上說愛好龍,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道理:做人應該表裡一致,名副其實,不能口是心非。

9.成語:“刻舟求劍”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道理:分析事物應該考慮到事物的發轉變化,應該懂得變通。

10.成語:“掩耳盜鈴”解釋: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道理: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只會自欺欺人。

閱讀全文

與世界上有哪些成語預言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怎麼樣娶寮國美女 瀏覽:650
追求物質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138
成年人的愛情怎麼聊天 瀏覽:498
幸福滿滿是什麼短語 瀏覽:117
飛機失事美女叫什麼名字 瀏覽:963
絲路花雨故事出自哪裡 瀏覽:435
二美女相沖是什麼生肖 瀏覽:411
中國南部經濟中心在哪裡 瀏覽:630
健康證怎麼樣安全嗎 瀏覽:845
74年虎男正月出生婚姻如何 瀏覽:366
愛情犯罪電視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739
美女你是阜陽的哪裡呢 瀏覽:695
美女褲內褲裡面長什麼樣 瀏覽:106
健康指南如何科學防蚊滅蚊 瀏覽:616
如何講故事做視頻 瀏覽:85
最近事業單位招聘什麼 瀏覽:656
怎麼學唱粵語現代愛情故事 瀏覽:896
為什麼會過得不幸福 瀏覽:832
幸福柳小區怎麼聯系 瀏覽:436
講故事如何只有聲音沒有畫面了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