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愛國的小故事有哪些
1、《祖逖聞雞起舞》東晉時期的名將——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2、《陳平忍辱苦讀》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3、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4、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 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 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5、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部隊發起了攻佔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
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後,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日軍,並截斷了日軍後方補給線。
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貳』 愛國的例子有哪些
愛國的例子有很多,第一個例子可以是文天祥這樣子的一個例子,文天祥在做了三年的牢以後,多次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就是說在敵人勸降的情況下,自己是以錚錚鐵骨展現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還表達了自己愛護自己國家這樣子的一個理念。
然後第二個例子,可以是文學家在經歷過國家破滅這樣子的一個過程,同樣是沒有苟活在這個世上,也就是說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是跟敵人去進行對抗的,然後到最後犧牲的時候,依然是熱愛著自己的國家的。
所以說這就可以作為愛國事例去運用在文章裡面,或者是運用在其他的方面。並且像這樣子的愛國例子,每個人對應的都是鮮活的一個生命,他們的犧牲可以警醒我們要一直去愛護我們的國家。
『叄』 愛國的故事有哪些
愛國的故事:
1、當大漠的風將蘇武的手雕刻得皸裂,當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雙鬢,他依然手握節毛盡落的旄節,眼睛跨越千山萬水,尋找著回家的方向。
叛將衛律的威脅不能讓他容色稍變,匈奴千金封侯的許諾不能讓他動搖片刻,因為他心中裝著兩個字「祖國」。為了這兩個字,他把「生是大漢的人,死是大漢臣」的信條銘記心間。
2、范仲淹「先憂後樂」
宋朝的時候,有個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從留意懷大志,期望將來能做治國安民的宰相,為國家出力;或者做一個醫生,為百姓治病救命。他對人說:「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於國家的事,我就願意做。」之後,范仲淹做了官,還真當了一段時刻的宰相。
他為官清正廉潔,很受好評。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鹽倉的小官,見海水泛濫上岸,百姓受難,就提議修海堤,還親自參加運土、夯土。不料母親去世,他按規定回家服喪。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斷寫信去幫忙出主意。海堤修成了,當地人們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幾年以後,范仲淹進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對的事就批評,還主持改革,結果得罪了人,好幾次被貶職排擠出京。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管在什麼職位上都做出了成績。
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財產辦了許多義庄、義田、義宅,救濟窮人,還辦了一些不收錢的學校,讓沒錢的窮人子弟上學,可他自己的孩子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有人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他寫了一篇叫《岳陽樓記》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霍去病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有一次,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後幾千里,打敗了敵人。
之後他和衛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最後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樣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正因長年征戰,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4、當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志凌雲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臨安,英雄再難以傾力保家衛國。縱然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惆悵哀痛令人心酸,也敵不過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語,最終只能背負著「莫須有」的罪名飲恨長辭,但他成了民族魂。
5、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肆』 你知道的愛國故事有哪些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6、1941年12月,日本侵佔香港的那天,居留在香港的梅蘭芳(1894-1961)蓄起唇髭,沒過幾日,濃黑的小鬍子就掛在臉上。年幼的兒子梅紹武很好奇,問:「爸爸,您怎麼不刮鬍子了?」
梅蘭芳回答:「我留了小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演戲嗎?」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詩屋,閉門謝客,時常在書房裡的台燈下作畫,年復一年靠賣畫和典當度日。上海的幾家戲院老闆,見他生活日漸窘迫,爭先邀他出來演戲,都被婉言謝絕。
有一天,汪偽政府的大頭目褚民誼突然闖到梅蘭芳家,要他作為團長率領劇團赴南京、長春和東京輪回演出,以慶祝所謂「大東亞戰爭勝利」一周年。
梅蘭芳用手指著自己的唇寇,沉著地說道:「我已經上了年紀,沒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褚民誼陰險地笑道:「小鬍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會恢復的。哈,哈,哈……。」
笑聲未落,只聽梅蘭芳一陣譏諷的話語:「我聽說您一向喜歡玩票,大花臉唱得很不錯。我看你作為團長率領劇團去慰問,不是比我更強得多嗎?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誼聽到這里,頓時斂住笑,那肥嘟嘟的臉蛋紅一陣白一陣,吱唔了兩句,狼狽地離開了。
7、抗日英雄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伍』 愛國故事有哪些
1,抗日名將張自忠。
1940年5月,國民黨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軍在湖北襄樊一帶抗戰。大洪山一戰,他們消滅了1000多名日寇。日軍瘋狂報復,派重兵包圍過來。張自忠和士兵們堅決抵抗,他手舉步槍高喊:「弟兄們,一定把敵人消滅!」一天過去了,陣地還在,他們卻一天沒吃東西。第二天,敵人用飛機大炮轟炸。
張自忠幾次率軍反擊,沒有成功。部下勸他突圍,他說:「我要撤了,這一帶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體來保衛湖北西部河山!」後來他們被困在杏兒山上,無法沖出去。張自忠左肩受了傷,他說:「我是不打敗仗的,敗只有死,我不能對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敵保國。」
日軍沖了上來,張自忠身中數彈,仍然立在山頭,堅持抵抗。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胸部,血噴不止。他倒在地上對副官說:「我這樣死得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心裡平安。」說完,他又頑強地站起來,向敵人撲過去,敵人的子彈又射中他的腹部和頭部。張自忠為國盡忠了,他是在抗戰中犧牲的中國軍人中職務最高的一個。
2,譚嗣同笑迎死亡。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後又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
血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 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 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後,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裡裝著祖國。
3,朱自清餓死不食救濟糧。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中正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構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上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中正,就運來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該逃避自己的責任。」兩個月後,朱自清困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4,岳飛精忠報國。
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5,鄧世昌的北洋艦隊。
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致遠號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獻出了生命。
『陸』 有哪些愛國故事呢
愛國故事有:
1、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
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