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關於中秋節到底有哪些故事

關於中秋節到底有哪些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14 12:13:29

Ⅰ 關於中秋節的事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事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後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吳剛折桂

相傳吳剛受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但桂樹隨砍隨合。天帝把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另有一神話傳說,吳剛伐桂釀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吳剛每天伐樹不止,千萬年過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吳剛知道人間還沒有桂樹,於是他就把桂樹的種子傳到了人間。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玉兔搗葯

玉兔搗葯是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

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葯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徵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抵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身又譜曲編舞,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Ⅱ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大全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大全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大全,中秋節的由來要追溯到遙遠的古代,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很多,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大全的相關內容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大全1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 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

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 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 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 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 蒙早已逃走,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月亮上的桂花樹

月亮上有棵桂花樹,每到月圓的時候,它會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滿枝繁花飄散出清甜的香味。姑娘們聽老人說:「若採得八月十五的桂花,和進新谷一起杵磨,吃了可以消災祛病, 青春不老。」 那時的月亮不象如今這么亮,顏色一片昏黃。

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照亮了村前山後,阿美人的姑娘們就聚集在一塊杵米磨谷,歌唱豐收。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月亮之間有一拱美麗的虹橋相連,從地面走向月亮並不困難,特別是八月十五滿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許多身穿五彩達戈紋衣裳的姑娘,背著裝滿 穀子的藤簍,一個接一個地攀上虹橋,登上月亮。

姑娘們登上月宮,摘下桂花摻進穀子里,你一杵我一杵,舂得一顆顆大米白白的,映得月兒透亮透亮。 一天,部落里有個姑娘想登虹橋上月宮,采一枝桂花舂米給久病的媽媽熬稀飯。

她背上沉沉的藤簍攀上虹橋,沒想到剛走進月亮,虹橋「喀啦」一聲 斷落了。姑娘想媽媽眼淚汪汪,從此再也回不了家鄉。她每天都在桂花樹下舂米,一杵一杵,舂得白米細又細,勻又勻,日 復一日,年復一年,穀子杵成了白米,白 米杵成了細粉。

每到八月十五月亮圓了,姑娘想念家鄉,思念親人了,就把細膩潔白的細粉灑到人間,白白的米粉紛紛揚揚灑落下來,化作了如水的清輝,把山水大 地映得清晰明凈。姑娘望著月光下靜謐安寧的村莊和茅舍,默默祝願爸爸長壽,媽媽健康,家中平安,年年豐收。這時 候,部落里的老人也會指著月亮對後生仔說: 「孩子們呵,你們知道八月十五的月兒為什麼格外亮嗎?那是阿姐在月亮上思念故鄉,把潔白的米粉灑向人間啊!」

玉兔傳說

相傳,有一年北京城裡鬧瘟疫,一下子病倒了許多人,吃什麼葯也不見效。

老百姓們急得沒辦法,只好都在院子里擺上供桌,焚香拜月,請求月官里的嫦娥救命。 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圓又大,嫦娥身在月官,借著明亮的'月光,把人間發生 的災難和老百姓對自己的乞求都看得一清二楚,嫦娥難過地哭了。於是,便派月宮里的玉兔 下凡,為老百姓治病除災。

玉兔受命後,便化作一位美麗的少女,她身穿一件白色紗裙,飄飄然地便來到了京城。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為病人們治病。當病人吃下她給的仙葯,頓時會覺得身體清爽了許 多,很多人當時就能下地活動了。

為了感激玉兔的治病救命之恩,人們送給她金錢,被她拒絕;送給她禮物,也被她拒絕。人們總覺得過意不去,便拿出了許多衣服送給她,這回是無論玉兔怎樣推託也不行,她只好 收下。就這樣,

玉兔每到一家,都要換一身衣服,有時是男裝,有時是女裝;有時像個賣油 的,有時又像個賣菜的,有時像個小姑娘,有時又像個老奶奶……一夜的功夫,她走遍了千 家萬戶,更換了無數種裝束,人們噴嘖稱贊著這個「千變萬化」的神奇郎中。

奔波了一整夜,玉兔終於在天亮之前治好了最後一位病人。

她感到又困又乏,就靠在一 棵大槐樹下睡著了。由於太累了,在熟睡中競顯出了本相,頭上也露出了兩只大耳朵。街上 的人們都驚奇地圍攏過來,看著這位兔面人身的少女,又抬頭看看即將消失在晨曦中的月亮, 人們頓時明白了:這是月亮上的玉兔下凡,為咱京城百姓除災送吉來了!

「玉兔下凡」的消息像一陣風吹遍了整個京城,立刻轟動了朝野上下。以後,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京城的百姓們都要供奉「兔兒爺」、「兔奶奶」,以緬懷玉兔當年為百姓們治病祛災的恩德。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大全2

吳剛伐桂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

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桂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地生到樹上去了。於是,從此之後,每當吳剛快要砍光桂樹的枝葉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桂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

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

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間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歡當樵夫,於是他就請白發神仙教他仙術,可是他學了很久都沒有學成,後來,他又請白發神仙教他神遊到月亮上,因為它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白發神仙很生氣,就把他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心平氣和地砍倒桂樹,你就可以獲得仙術」可是,吳剛每次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他不斷地砍下桂樹,桂樹不斷的癒合。

而大詩人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當時王允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以秋波,報董卓以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貂蟬拜月的故事,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Ⅲ 中秋節有哪些故事

與中秋有關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玄宗游月、貂蟬拜月以及月下獨。酌等等,這是比較流傳的跟中秋有關的故事,其中嫦娥奔月應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個故事了,傳說拜月這一習俗就與該故事有關。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有:賞月、吃月餅、拜祖先、賞花燈等習俗,其中賞月和吃月餅是全國性的習俗。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並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人們對月亮的祭祀,並於漢代開始普及,宋朝以後開始盛行。

Ⅳ 中秋節有什麼傳說故事呢

1、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

2、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3、中秋節有豐富浪漫的神話傳說,圍繞著名為嫦娥的美麗仙女。她的故事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版本也非常之多。相關聯的有後羿、吳剛、玉兔、搗葯、伐桂等等。 無論有多少版本,一點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後羿之妻,王母感後羿射日之功,贈之不死仙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葯,無法逗留地面,飛天奔月而去。

4、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5、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Ⅳ 中秋節有哪些故事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葯,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

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還有一種說法,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

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以下是中秋節比較完整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Ⅵ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有哪些啊

一、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於農業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慶。

二、傳說故事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6)關於中秋節到底有哪些故事擴展閱讀:

「中秋節」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絕佳題材:

一、嫦娥

唐代: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葯,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二、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三、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譯文:

回憶起那個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叢。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盪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樣在樓上舉杯待月光,可是烏雲浸濕了紗窗,雨水打濕了紗窗。

我直想乘風上天去質問天公,可是這天路沒法打通,想送個信吧信也難通。滿堂只有蠟燭高燒光閃閃,照耀得酒宴上紅彤彤。讓我們慢慢把酒喝幾盅,讓我們慢慢把曲唱到終。

Ⅶ 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有哪些呀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Ⅷ 中秋節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中秋的傳說故事:1、吳剛折桂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2、玉兔搗葯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葯杵,夜晚在葯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葯。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Ⅸ 中秋節有哪些民間故事

一、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

傳說當時的天空出現了10個太陽,百姓被折磨的苦不堪言,被稱為「神射手」的後羿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天空中的9個太陽,西王母獎勵後羿射日有功,賜予了後羿一顆長生不老的仙丹,後羿回到家中將西王母贈葯的事情經過告訴了他的妻子嫦娥,並將這顆仙丹交有嫦娥保管,不料卻被後羿的一個徒弟蓬蒙聽到,蓬蒙趁著後羿和其他的朋友出門打獵之時,悄悄來到後羿的家中,找到嫦娥並威脅她交出長生不老的仙丹,如果嫦娥不答應,他就立刻殺死她,嫦娥在情急之下吞下了仙丹,化成仙女向天空中飛去,此時正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得知嫦娥成仙的消息,後羿傷心欲絕,決定在這一天在桌上擺上嫦娥平時最喜歡點心和食物懷念他的妻子嫦娥。

二、吳剛折桂

吳剛伐桂也是被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這個傳說和中秋節賞桂的習俗有關。

傳說嫦娥生活的廣寒宮前有一顆長的茂密的桂花樹,傳說桂花樹長得又高又粗,而在桂花樹下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曾經得道修仙的吳剛來到天界,因為觸犯了天界的天規天條,於是將吳剛貶謫到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前,要求吳剛將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砍斷,他的懲罰就會消失,並且可以離開這里,心高氣傲的吳剛以為懲罰如此簡單,拿起斧子就向桂花樹砍去,可誰知,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不管吳剛怎麼砍,桂花樹都會恢復到原來的模樣,所以吳剛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向這棵樹砍去……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也有提到吳剛折桂的故事。

三、中秋節吃月餅

相傳在中秋節那天吃月餅起源於元代。當時元代的百姓不滿元朝的殘虐暴政,紛紛起義,其中以朱元璋為首的反抗力量迅速崛起。當時起義軍為了躲避朝廷官兵的搜查,他們將「八月十五月圓之夜起義」的紙條包在圓形的餅中,用來傳達消息,到了八月十五月圓之夜,收到消息的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在各路義軍的奮勇抗爭下,最終起義軍大獲全勝,於是在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朱元璋下令,舉國同慶,每家每戶都要吃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中秋節到底有哪些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脾氣不好怎麼維持婚姻 瀏覽:179
有哪些故事需要緩緩的訴說 瀏覽:20
為什麼故事只講事實的小部分 瀏覽:736
出軌後認識到錯誤了如何挽回婚姻 瀏覽:817
什麼是健康保健師 瀏覽:929
想寫一個故事怎麼寫 瀏覽:374
國學健康館是什麼意思 瀏覽:386
女性事業單位考哪個崗位好 瀏覽:946
長春市蓮花山幸福村屬於哪個區 瀏覽:90
事業單位年底分紅大概多少 瀏覽:453
老公事業不順我焦慮怎麼辦 瀏覽:960
心理健康維度純白怎麼理解 瀏覽:452
抖音怎麼開通講故事直播 瀏覽:539
有多少錢享多少福才是幸福 瀏覽:568
幸福花田小學怎麼樣 瀏覽:547
寧遠美女都去哪裡了 瀏覽:714
看美女跳舞有什麼影響 瀏覽:318
別人說幸福呀我怎麼回 瀏覽:338
醫生適合轉去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152
怎麼知道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制情況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