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杜甫把《絕句》詩寫的一個小故事是什麼
杜甫把《絕句》詩寫的一個小故事是《杜甫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
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後,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麼都沒有;最後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後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1)絕句意思編故事怎麼編擴展閱讀: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西嶺:即秦嶺;千秋雪: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萬里指遙遠。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
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
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
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參考資料:網路-絕句四首
Ⅱ 絕句編故事150字
鳳台居隱王侯女,一朝得見君忘餐.
梅花點妝迷下蔡,桃葉渡畫京兆眉.
氣折芳華郭槐屈,身高未著京洛塵.
燈前取影酌丹青,璇璣書成掃眉才.
伊洛笙歌驚盧女,篳篥相篪念奴羞.
絕世且有西子傲,風流妒殺漢宮嬌.
跨鳳覓得吹簫伴,攜來畫雀拜粉父.
晏晏欲修連枝冢,夜夜剪盡西窗燭.
天妒好景未常駐,烽火一夜洗長安.
裂冠毀冕奸佞現,拔本塞源妄臣心.
征伐無果君未還,劉郎不再別鶴操.
黃泉碧落陰陽處,雲黛一夕盡數白.
鳳去秦樓簫聲怯,孤鸞罷舞蛩音殘.
長安棋局多波譎,巾幗橫殺承夫志.
毀家紓難當除塵,枯魚之肆挽狂瀾.
輔得天子誅奸盡,行出天道落塵歸.
更深時時念舊事,長夜漫漫思故人.
蒼顏蕭索懷疾豎,平生滄桑入膏肓.
顧索素琴赴珠丘,唐衢慟徹滿城幡.
孰料黃粱栩栩園,蕭蕭遺落是南柯.
命絕終向蓬山去,不過寥寥大夢歸.
昨夜得一夢,想來甚是荒唐,不過細細咀之,人生不過如此.
Ⅲ 根據杜甫的絕句編寫小故事
杜甫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後,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麼都沒有;最後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後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Ⅳ 絕句用古詩意思怎麼寫作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杜甫
1.絕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絕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四首(其二)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首(其四)
葯條葯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3. 六言絕句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五言絕句4.五言絕句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偉大詩人。作品充滿對祖國、對人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各種詩體都寫得很好,是公認的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典範;他本人則被尊為「詩聖」。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二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就象兩座並立的高峰。 ①白鷺――一種水羽毛鳥,羽毛白色,腿很長,捕食魚蝦。 ②西嶺――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③東吳――指現在江蘇省一帶地方,古代是吳國所在地。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 最先引起詩人注意的是黃鸝的只有兩個,各自占據一株青青楊柳的梢頭,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聲泣語,比唱歌還要動聽。詩人又把目光投向水邊上的沙灘,那裡正有一行白鷺展翅起飛,向高高的藍天忘記翩翩而去,它們雪白的身影映著碧藍的晴空,顯得十分瀟灑,優美。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一幅多麼明媚秀麗的天然畫,而黃鸝的叫聲,白鷺的動態,更使畫面充滿勃勃生機。詩人足不出戶,卻好像置身在欣欣向榮的大自然之中了。 草堂的四壁並沒有限制詩人的視野,更沒有妨礙詩人的想像,反而給他的觀賞增添了幾分藝術情調。那終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從百里之外收納進來,不恰好成為一幅山水壁畫?那停泊在門前的幾艘航船,聽說正准備揚帆萬里,定然是下岷江、轉長江、遠到東吳去吧!西嶺遠隔百里,卻說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門外,又說它要遠下東吳。遠景把它移近,近景將它推遠,在遠和近的推移變化之間,千秋西嶺和萬里東吳,全都聚攏到詩人的草堂跟前來了。 這首四名小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 *** 的景物,發聲的,飛行的,靜止的,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在草堂 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寄託著詩人濃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對祖國山河的無限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台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絕句
詩歌體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8個義項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台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唐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絕句(其二)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其一: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其二:江水碧波浩盪,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呢?
絕句來源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大唐。
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為「聯句」。《文心雕龍·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余制」。
唐宋兩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絕句風靡於世,創作之繁榮,名章佳什猶如群芳爭艷,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後也。 絕句,又叫「絕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按照《詩法源流》的解釋,絕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詩四句,或截首尾二聯,或截前二聯或後二聯,或是中間二聯。另外一種說法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絕句。
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台新詠》就有「古絕句」的名稱。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
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
1、意思 江水碧波浩盪,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2、原文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3、作者 唐代杜甫 (4)絕句意思編故事怎麼編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廣德二年(764)暮春,時杜甫在四川草堂。
二、賞析 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三、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的儒家文化教養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
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世代相襲的職業,他的各種文化教養以及以後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和為官行道相聯系。如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就是一種企望入仕,在仕途大業中實現自己「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抱負,即渴望在社會實際工作中建功立業,兼濟蒼生。三十五歲以前,是杜甫的讀書和壯游時期。
正當開元盛世,杜甫的經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從二十歲起,他結束了書齋生活,開始了為時十年以上的「壯游」。
在這長期的壯游中,杜甫接觸到我們祖國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壯麗河山,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心胸,為他早期詩歌帶來相當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望岳》詩可為代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正流露了詩人對一切事業(包括創作在內)的雄心壯志。但由於這種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現實,因此,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只是他的創作的一個准備時期。
杜甫走向現實主義,是從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歲)十載長安的困守開始的。這是安史之亂的醞釀時期,當權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
杜甫不僅不能實現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以至經常挨餓受凍:「飢餓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懸百結。」 在飢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經想到退隱,作一個「瀟灑送日月」的巢父、許由,杜甫沒有迴避艱苦,還是堅決走上積極入世的道路。
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統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赴奉先詠懷》等現實主義傑作。
杜甫也曾有這樣的詩句「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又如「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等。
這些詩句無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種渴望濟世揚名,渴望建功立業的雄懷大志,但是杜甫的這種理想和抱負建立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憂患意識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這才確定了杜甫此後生活道路和創作道路的方向。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杜甫。
《絕句》古詩的白話意思: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全詩原文如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西嶺指的是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4)絕句意思編故事怎麼編擴展閱讀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
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
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
「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 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
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
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
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象 【作品】:秋夜將曉⑴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內容】: 三萬里河⑵東入海,五千仞岳⑶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⑷里,南望王師⑸又一年。
【注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
2.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3.五千仞岳: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胡塵: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
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5. 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6.海:指黃河。 7.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八尺為一仞(一作七尺)。
岳:指北方泰、恆、嵩、華諸山,一說指東岳泰山和西嶽華山,摩天:碰到天。 8.遺民:北方淪陷區的人民。
9.胡塵:指金兵鐵騎揚起的塵土。 10.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古詩今譯 】 三萬里黃河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歷史背景】 南宋時期,金兵佔領了中原地區。
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嚮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作者簡介】 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 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
陸游自幼就受到愛國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 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殲臣秦檜而被除名。
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 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等地方官,還參贊王炎、范成大幕符軍事,後來做過朝議 大夫,禮部郎中。65歲那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閑居,死時年八十六。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勤於 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
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
【創作背景】 六十八歲的放翁,罷歸山陰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並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
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兩首詩。
這里選了其中一首。 [內容評析]詩一開始劈空而來,氣象森嚴。
山河本來是不動的,由於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於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
「遺民淚盡胡塵里」的「盡」字,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盡?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
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結句「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
遺民苦盼,年復一年,但路遠山遙,他們哪裡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乾乾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
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王夫之對於詩歌藝術頗多會心之論,他曾以小幅繪畫為喻,揭示絕句短詩含蘊深廣意境的特點,是很有啟發性的。其說見《姜齋詩話》卷二: 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
一「勢」字宜著眼。若不論勢,則縮萬里於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
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畫幅中,收攝萬里的風光,決不是將山河城郭按比例縮小而羅列於紙上。藝術作品塑造了生動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豐富的聯想,雖著墨不多,而意境則浩無際涯,頗難以道里計。
不過王夫之認為只有盛唐絕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則未必盡然。他所舉崔顥《長干行》,含情脈脈,蘊藉有致,實為詩意之一境,如司空圖《詩品·含蓄》標舉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前人論詩歌意境的,常常嚮往於這種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數峰,略有筆墨,意在筆墨之外」(《蠶尾續文》),便是例子。
然而,我們還可以看到,別有一種凌雲健筆,龍騰虎躍於尺幅之上,而氣吞萬里,有如司空圖所雲「真體內充」,「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詩品·雄渾》)的風概,一般出於長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詩仍屬絕句,其為咫尺有萬里之勢,與崔顥《長干行》相比照,似乎更當得起「墨光四射,四表無窮」的崇高評價。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
兩只黃鶯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行白鷺飛上藍天。
上千年的積雪像嵌在窗上的圖畫,門前停泊著從很遠的江蘇一帶駛來的船隻。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Ⅳ 古詩絕句編成小故事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小故事:
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便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數,嘴裡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後來,這里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Ⅵ 絕句古詩故事100字
1. 絕句杜甫詩寫一個小故事
《絕句》改編為小故事,以下網路資料供參考。
春天在萬物沉睡之中悄悄向我們走來了,喚醒了內一切沉睡的生命。容春天的腳步輕盈地走過田野,小草偷偷地破土萌芽。走過冒密的樹林,樹木蘇醒了,抽出了綠嫩的枝條。走過寬闊的花園,花兒開出了嬌艷欲滴的花朵。走過被冰凍的河面,冰雪融化了,河水淙淙地流著。小動物們也都全部出來了。大詩人杜甫也出來散步放鬆心情,他沿著河流一直往下走,覺得心裡十分舒暢。
春天的早晨也剛剛開始了。太陽漸漸地升上了如藍寶石一樣蔚藍蔚藍的天空,風和日麗,陽光照亮江河山川都十分壯麗,小動物們快樂的玩耍著,小朋友快活的出來放著形狀各異、五顏六色的風箏。一陣春風輕輕拂過,傳遞著花的香味。燕子忙碌的飛來飛去銜泥土回去做巢,養育幼小的燕子。一對一對的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安靜的休息。
大詩人杜甫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境界里,提筆便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水鴛鴦。
2. 絕句的故事200字
以下源自網路,僅供參考。
春天在萬物沉睡之中悄悄向我們走來了,喚醒了一切專沉睡的生命。春天的腳步屬輕盈地走過田野,小草偷偷地破土萌芽。走過冒密的樹林,樹木蘇醒了,抽出了綠嫩的枝條。走過寬闊的花園,花兒開出了嬌艷欲滴的花朵。走過被冰凍的河面,冰雪融化了,河水淙淙地流著。小動物們也都全部出來了。大詩人杜甫也出來散步放鬆心情,他沿著河流一直往下走,覺得心裡十分舒暢。
春天的早晨也剛剛開始了。太陽漸漸地升上了如藍寶石一樣蔚藍蔚藍的天空,風和日麗,陽光照亮江河山川都十分壯麗,小動物們快樂的玩耍著,小朋友快活的出來放著形狀各異、五顏六色的風箏。一陣春風輕輕拂過,傳遞著花的香味。燕子忙碌的飛來飛去銜泥土回去做巢,養育幼小的燕子。一對一對的鴛鴦在溫暖的沙灘上安靜的休息。
大詩人杜甫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境界里,提筆便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水鴛鴦。
3. 關於李白的小故事,100字,急急急
皇帝又召見李白,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看見太監叫高力士,高力士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很不舒服,想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
李白於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微臣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准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有什麼要求,盡管講。」李白說:「剛喝了點酒,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要求。」
皇帝便立即叫人給李白取雙便鞋來換,在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 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
(3)絕句古詩故事100字擴展閱讀: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4. 根據杜甫的絕句編寫小故事
杜甫詩宴來
肅宗自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後,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麼都沒有;最後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後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5. 把絕句這首古詩改成故事50字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6. 《絕句》的故事
杜甫復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制,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後,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麼都沒有;最後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後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7. 古詩絕句編成小故事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專十枝花。
小故事:屬
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便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數,嘴裡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後來,這里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8. 絕句這首詩的簡短一個故事
絕句這來首詩的寫作時間源如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
9. 杜甫把《絕句》詩寫的一個小故事是什麼
杜甫把《絕句》詩寫的一個小故事是《杜甫詩宴》: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生活貧窮,實在拿不出好一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
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灶房間尚有一把韭菜、兩個雞蛋和一大盤豆腐渣,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後,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湯擺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著兩個蛋黃;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著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麼都沒有;最後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正當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一碗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 」。
指著第二碗菜說,這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 」;指最後一大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9)絕句古詩故事100字擴展閱讀: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西嶺:即秦嶺;千秋雪: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萬里指遙遠。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
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
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
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Ⅶ 杜甫絕句的意思用故事說
把船停泊在小河邊,系在古木下。我拄著用老藜做的拐杖,准備過到橋東去。我緩緩地走上了小橋,春天的杏花雨多如牛毛,亮如花針,細如絲線,不斷地,輕悄悄地,一小點一小點地飄到我的衣服上,用手一抹衣服,不會覺得濕漉漉,也不覺得乾巴巴,而是微微潤濕我那滿是鄒紋的手。站在小橋中間,看一看小河,河水漲了許多,但卻靜悄悄地,好像在流動,又好像不在流動。春雨織呀織,在河面上綉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小春花。我靜靜地欣賞了許久,才又慢慢地拄著拐杖繼續過橋。來到橋東,我看見了附近的幾棵柳樹正輕輕地向我招手,難道有風吹嗎?閉上眼,我感覺到了春天獨特的風,它不想悶熱的夏風,涼爽的秋風,更不像刺骨的冬風,它有一絲絲涼意,又有一絲絲溫暖,夾著細細的春雨溫柔地沖我臉上拂過……啊!真舒服!
Ⅷ 用絕句這首詩的譯文來講個故事怎麼講
一條彎彎的小河旁,有一排挺拔的大樹。一陣風吹來,柳樹甩起自己長長的頭發,彷彿一位美麗的姑娘對著河面照鏡子。兩只胖胖的黃鸝站在粗壯的樹枝上。這兩只黃鸝有金黃的身子,圓圓的腦袋,火紅的嘴有著彎勾,深黃的爪子緊緊地抓住樹枝,在枝頭上歡快地唱著悠揚悅耳的歌聲,時而交頭接耳,彷彿在說悄悄話。
在碧綠的草叢上,一行白鷺撲打著翅膀,飛向天空。它們在天空中玩耍,嬉戲。一會兒飛到樹枝,一會兒飛向池塘。個別的白鷺不受同伴的「誘惑」,專心致志地捕魚;還有一些白鷺「呼」地飛向天空,穿梭在白雲之間,時而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往下沖,又突然轉身,借上升氣流又回到了高高碧藍的天空的環抱之中。
這時,詩人杜甫正在屋裡品嘗著美酒。他慢慢地站起來,緩慢地走到窗前,推開窗戶,眼前的景色讓他為之一震:遠處高大的西嶺山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白皚皚的,看起來就像一個巨人用雪堆成的山峰。突然,一陣大風吹來,掀起了那些白雪,卷向杜甫的窗前,刺疼了他的雙眼。於是,他急忙關起了窗戶。
大風過後,杜甫拿掉窗栓,推開窗戶,只見門外的小路旁早已被剛剛長出來的小草掩蓋了。杜甫的眼神沿著這一條小路向前看,小路的盡頭,是一條長江。江面上停泊著幾只高大的商船。船的一頭被繩子連在江邊的一棵千年古樹上,船體隨風輕微地搖擺。杜甫往船里望去,有各種各樣的貨物。杜甫感到十分高興,自己家的窗戶就像一個畫的邊框,把外面無數美麗的景色都鑲嵌在這上面。
Ⅸ 絕句古詩二首創造故事
自有記憶開始,就聽祖父經常給我講故事,什麼桃園三結義啊,什麼薛仁貴征東啊,什麼杜甫草屋啊等等。印象中特別深刻的還是「兩個雞蛋整三樣菜」的那一則故事。四十多年過去了,記憶里還經常浮現。
後來進了學堂,記得當時是一個民房小屋,破爛不堪,特別冬天,冷凍得發抖,恰是草堂的樣子。一天老師教我們《絕句》那首詩,老師念過一遍,我就能背誦。
老師問:「同學們,什麼叫絕句啊?」我倏地站起來,老師:「兩個雞蛋整三碗菜叫絕句。」同學們以為我亂回答,哈哈大笑起來。老師沒有笑,倒有幾分好奇,盯住我問:「你怎麼知道的呀?」「我爺爺講給我聽的」我很爽快的回答。「哦,那你也講給大家聽聽。」老師安排我講,並把我帶到前排,面向大家。我當時感覺到心子都快跳出來啦,臉也火辣辣的,真後悔,不該逞能。猶豫了好一陣,老師反復鼓勵我「講,大膽講呀!」我終於鼓起了勇氣,吞吞吐吐講起了我爺爺曾講給我聽的一則故事。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大詩人叫杜甫,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棄官為民,攜家隱居在四川成都的一個小山頭上,成天吟詩作畫。之前杜甫曾為官,但為官清廉,隱居後,家境窘迫,一家人居住在一間茅屋裡。文人生活圖的是清閑快活,自由自在的吟詩作畫,倒是神仙般的自在。
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四位朋友,可急壞了杜夫人,即杜甫的妻子。客人來了總得要吃飯喝酒,可家裡什麼都沒有呀。杜甫倒是顯得很鎮定,安坐好客人後,把夫人叫到一旁,吩咐她去買菜。夫人很為難道:「家裡只剩下六個銅板錢,買斤散酒都買不到,咋辦哦?」杜甫安慰妻子:「有辦法,照我的意思去買……」
杜夫人上了街,到了蔬菜市場,滿街的蔬菜,確實令人喜歡。可是蔸里的錢少得可憐。一路走過,攤販問:「夫人你看我的菜新鮮得很呢,買點吧?」她只是微笑、搖頭。走到一個賣蔥的攤點,夫人蹲下身小心翼翼的掏出一個銅板錢買了一指蔥。又到一個蛋鋪店掏出兩個銅板錢買了兩個雞蛋。轉轉豆腐坊,請老闆照顧點生意,花去一個銅板錢買了一碗渣。身上只剩下兩個銅板錢了,還有酒沒買呢?去逛逛釀酒作坊,作坊里擺滿了各種式樣的壇子酒,香氣撲鼻,有大壇子的,有小壇子的,紅紙條上明碼標價,大壇子一百二十銅錢,小壇子十二銅錢(小壇子裡面裝約一公斤散白酒)。兩個銅錢還買不到四兩呢,咋整啊?夫人很犯愁,終於開口:「老闆你這里有黃酒賣嗎?」 (黃酒其實不是酒,是烤酒蒸桶下面的腳料水,但有一點酒味。)「有!夫人你買黃酒作什麼用啊?」老闆反問。「你別管,我家裡急用,你快講多少錢一斤?」夫人催促老闆。「三個銅板!」老闆報了價。「我的媽呀,黃酒一斤都要三個銅板。老闆你看,少一點行不,就兩個銅板一斤。」老闆也做個人情,爽快道:「兩個銅板!就兩個銅板!」
夫人總算把菜買回了家,經過一番精心的製作,一桌席敲定。杜甫熱情招呼客人入席,雖不成席面,但禮數得講究。客人圍坐一看,四個菜:兩個雞蛋黃加點蔥一道菜;兩個雞蛋的蛋清拌碗水一道菜;兩個雞蛋的蛋殼添碗水又一道菜;一碗雪白的豆腐渣更是特色的一道菜。客人們相互交換眼色,心想杜甫你搞什麼名堂,這是啥子席?杜甫先給朋友們盛滿黃酒,然後站起身來敬酒:「各位朋友,大家光顧茅屋,專程來看望,是我及我家人的榮幸,家裡沒有好茶飯招待大家,請原諒。」杜甫說完客套話,將自己杯中酒一咕嚕喝下肚。朋友跟著喝,這那裡是酒,分明是水。大家幾乎把目光盯著杜甫,看他演的那出戲。杜甫用筷子指向兩個蛋黃加蔥的那道菜,同時吟出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形象的比喻,蔥似柳,蛋黃如黃鸝。友人分別稱贊:「妙!」杜甫接著夾第二道菜,語出:「一行白鷺上青天」,朋友們幾乎同時站起來:「妙!」杜甫將筷子伸向那碗雪白的豆腐渣,用很沉的聲音吟到:「窗含西嶺千秋雪」,大家又是一陣贊許,幾乎同時將杯碰響。最後一道菜,杜甫用筷子攪動碗里的蛋殼,蛋殼在水上轉動,看上去像是船。杜甫提高嗓門吟出:「門泊東吳萬里船」。友人們同時把杯子高高舉起:「老杜,好詩,乾杯!」就這樣一桌尷尬的席,被杜甫的詩演繹成一次最佳的宴。可能是杜甫的朋友把詩記了下來,因為詩寫得太好了,後人給詩冠了名,為天下絕句罷了。我講完故事,老師和同學給我鼓了好一陣掌聲。
長大了,工作了。一次機會,我去了成都,不太費勁找到了杜甫草堂,還閑游草塘路。今天的杜甫草堂依舊保存著兩間草屋,杜甫的雕塑,一副飽經風霜的樣子。草塘路鑲嵌著杜甫的幾十首詩。絕句也在其中,我俯下身去,用嘴輕輕吹去敷在詩上的塵灰,然後站起來晃了晃腦袋,大聲吟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從詩句溝壑里我彷彿看到了杜甫生活時光的流淌,也彷彿看到了杜甫跟他的朋友圍坐在一桌豐盛的宴席上飲酒吟詩的場景。
Ⅹ 把杜甫寫的《絕句》編成故事
某天,窗外有著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它們成雙成對的,十分的恩愛。遠處,有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它們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而我坐在窗前,就可以望見遠處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我的房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看著這些,我心無比的惆悵,時間流逝的怎麼如此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