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舜的故事在哪些古書裡面

舜的故事在哪些古書裡面

發布時間:2023-02-13 15:33:01

1. 舜的經典故事

舜作為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出生於公元前2100年左右,他是黃帝八世孫,名重華,字都君,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根據一些歷史傳說記載,舜有一雙重瞳,善於制陶。後來得到四岳的推薦,經過重重考驗之後才得到堯的認可,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位給他。

雖說關於舜辛勤勞作感動上天的事情只是以惡搞傳說,但關於「舜柯天子坐龍亭,天下百姓享太平」的民謠卻一直流傳下來了。據說歷山中依然保留著「舜帝躬耕處」、「避雨石」、「釘鈀印」等遺跡供後人瞻仰。關於舜耕的的歷史傳說最早出現於《墨子·尚賢中》:「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後來在諸子百家著述中,都有一些關於舜耕歷山的傳說。真正讓後人知道舜是在到西漢,太史公當時在《史記·五帝本紀》的整理與轉述,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關於舜的歷史傳說。

2. 讀懂《尚書》:舜的故事

《堯典》的第二部分,講堯禪讓天下給舜,以及舜的功績。通行版本如《尚書正義》和《書集傳》,都把這篇單獨分出來,作為《舜典》。

舜的發跡,首先是因為他的孝。

舜因為孝而知名,被大臣舉薦給堯,大臣是這樣講他的情況:

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後來,《孟子》書里講這個故事,更為詳細:

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掩之。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

孟子說,舜的父母叫舜修理糧倉,等他爬上倉後,拿掉了梯子,瞽瞍放火燒糧倉,想把舜燒死。又曾叫舜淘井,舜已經逃出了井,瞽瞍不知道,隨即就填井,想把舜埋在井裡。象說:『謀害舜都是我的功勞。害死了他,他的牛羊歸父母,糧食歸父母,干戈歸我,琴歸我,弓歸我,讓兩個嫂嫂替我整理床鋪。』象得意洋洋走進了舜的住房,不料見到的是,舜正悠閑地在床上彈琴。象趕忙掩飾說:『我可想念你啦!』舜說:『我惦念著這些臣僕,希望你來幫我管理。』」

堯也聽說過舜的故事,有人推薦了,他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考察他的治家能力,發現這個人可以,於是又進一步讓他處理政務,考察他的能力。

舜接受了那些考驗呢?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敘;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於德,弗嗣。

舜誠心誠意地推行德教,教導臣民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美德(五典,也有另一種解釋)指導自己的行動,臣民都能聽從這種教導而不違背。然後又讓舜統領百官,百官都服從命令,百事振興無一荒廢。又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使諸侯們都能和睦相處。最後讓舜進入山麓的森林中,經受風雨的考驗,舜在烈風雷雨中也不迷失方向。

於是堯說:「來吧!舜啊。你謀事周到,提的意見也都十分正確,你的確取得不少成績,經過三年考驗,你現在可以登上天子的大位了。」舜以為自己的德行尚差,推讓不願就位。後來,終於接受了命令,登上了王位。

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於群後。

正月初一這天,在堯的太廟舉行禪位典禮,舜接受了天子的大命。舜登上王位之後,便考察了北斗七星的運行規律。接著就舉行了祭天的大典,把繼位之事報告給上帝,然後又精心誠意地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和群神。隨後收集起了諸侯的信圭,擇定吉月吉日,召見四方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把信圭頒發給他們。

舜執政期間,做了哪些事呢?

首先是建立了定期出巡的制度,統一度量衡,祭祀四岳,制定了朝廷禮儀。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

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

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

歸,格於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這里講他四方巡守,統一度量衡,拜祭四岳,以及制定禮制的情況。

大家看,這些事情,是不是有點類似於秦皇漢武的做法?所以有人懷疑是漢代人寫的。

其次是把天下劃分十二州,然後疏導河流: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第三是制定了法律、刑法: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他懲罰犯人,是在當事人的衣服、鞋帽上,畫不同顏色的圖象,作為主刑,叫做象刑,就是象徵之刑。以流放之法寬宥犯罪以代替五刑,以鞭笞為辦理公事而犯錯誤者所用之刑,以榎楚為不服從教育者所用之刑;可以用金來做贖刑,就是對不夠格進行處罰的人,罰金代替。這一點,是春秋之後才有的,也是判定此文時代的一個材料。

凡過失造成不幸災害,可直赦之。有恃而犯,且始終怙惡不悛,就加重刑罰。最後,舜還交代:「敬慎呵!敬慎呵!要憂恤刑法,嚴酷會傷害人呵!」

第四是處罰了四凶:共工、驩兜、鯀,戰勝三苗。

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於是流放共工到幽州,流放驩兜到崇山,竄逐三苗到三危,把鯀流放到羽山,而後來死在那裹了。判處了道四罪,普天下都心服了。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舜攝政28年之後,堯去世了,百姓很傷心,守喪3年,人們不聽音樂,四海之民都停止了音樂娛樂活動。

在這28年間,舜的地位,他和堯的關系,古代人不太理解。因為「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里堯、舜就是什麼關系?這里沒有說堯退休了,做太上皇。經學家為了說清楚,很是費了一番腦筋,就說舜作為攝政王。

直到西方社會的歷史為我們熟悉後,才知道,人類歷史早期部落時代,曾經存在一種「雙王制」。大家知道斯巴達三百壯士,國王列奧尼達,就是當時雙王之一。對比下來,可能中國古代也有過這種「雙王制」。

還有藏傳佛教,大家知道一個達賴、一個班禪,兩個都是最高宗教領袖,並行不悖。這也可以作為參考,來理解堯和舜的關系。

堯和舜的事跡,我們既不能當作完全真的史實來看待,但也不能說這就是空穴來風,還是有一些歷史的影子的。

堯死後,舜就正式成為獨一無二的天子了,也開始一番作為。他在正月上旬選擇吉日,祭告於文祖的廟堂,然後詢謀政事於四岳,廣開四方之門,招天下賢俊,廣開言路。他提出施政理念:

曰: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他告訴十二州的長官說:「王政以食為首,農事以時為先,能安撫遠方者,首先要能安撫近處的,惇厚德行,信任善人,遠離巧佞之人,就能使四方蠻夷之族受感動而相率歸服了。」

接下來,是舜來選拔、任命官員了。先是選了禹,就是治水的大禹。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舜對四岳說:「誰能奮發有為以光大帝業,就使他統領百官,輔相我管理政事,順成各類庶政?」四岳和群臣都說:「用伯禹作司空,很好。」帝舜說:「好吧!」就對禹說:「你平水土有功,干這個工作,要很好地勤勉呀!」禹即下拜稽首,推讓給稷、契或皋陶來擔任。帝舜說:「哦,還是你去擔任吧。」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後稷,播時百穀。

然後是棄,是農業部長。帝舜說:「棄!庶民久陷飢荒中,你去擔任主管農政的稷官,引導民眾播植百穀糧食的工作。」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契,相當於精神文明辦主任,帝舜說:「契!現在人民之間不親睦,父、母、兄、弟、子女之間五常之教也不講究,你去擔任司徒,虔敬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教,但要以寬柔的精神施教,不要推行得迫促嚴峻,人民是樂於接受的。」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皋陶,是大法官、司法部長兼總司令,兼掌軍事和刑獄之職,叫做「士」。帝舜說:「皋陶,現在外則有蠻夷侵亂中國,內則有群賊行攻劫殺人、盜竊姦宄之事。你去擔任兼掌軍事和刑獄的士之官職。五刑,都有人承服其刑者。服這五種刑要就三個不同的地方進行:大刑用甲兵、斧鉞行於原野,中刑刀鋸、鑽笮,在市場上,公開進行;小的刑鞭(官刑)撲(教刑)分別行於朝堂。還有由五刑寬宥施行的五種流刑,都要安置住所。五種流刑的住所按距離分為居遠、居遠近之中、居近三等。斷獄判刑一定要明察才能平允,才能罰當其罪而使受刑者信服。」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

垂,是工業部、建設部的部長。帝舜說:「誰能主管好我的百工職事?」群臣都說:「用垂呀!」帝舜說:「好吧!」就對垂說:「任命你擔任共工之官。」垂下拜稽首,推讓給殳、斯和伯與三人(或以殳斨為一人)。帝舜對垂說:「噢!往就官位吧,你行。」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

益,是國土資源部部長,掌管山川湖泊草木鳥獸。帝舜說:「誰能順時管理我的山澤草木鳥獸之政(亦即林牧副漁之政)?」群臣都說:「用益呀!」帝舜說:「好吧!」就對益說:「任命你擔任我的掌管山澤的虞官。」益下拜稽首,推讓給朱、虎、熊、羆諸人(也有一說:朱虎、熊羆)。帝舜說:「噢!往就官位吧,你行。」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帝曰:俞,往欽哉。

伯夷,相當於宣傳部和外交部,掌管各種內外的禮儀。帝舜說:「告四岳,有誰能主持我的三禮之政四岳和群臣都說:」伯夷可任此官。「帝舜說:「好吧!」就對伯夷說:「任命你擔任禮政之官,叫秩宗,不論早晚,都要虔敬祀典,主持禮政要奉祀宗廟鬼神以及敷布政教,只有敬畏才能正直,只有正直才才能清明。」伯夷下拜稽首,推讓給夔、龍二人。帝舜說:「噢!你好好去干吧。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夔,就是教育部長了。帝舜說:「夔,任命你擔任主管樂政之官。教導國子中的胄子,天子、諸侯的嫡長子,要把他們教育得正直而溫和,寬宏而又能嚴肅,剛直而不苛虐,寬大簡略而不傲慢。運用詩教涵養他們高尚志節情操,運用歌詠以宣暢詩中所言所寄以使之感善。而歌詠則需要宮商角徵羽五聲以成歌,亦即五聲依歌詠的需要嚴,而逞用之。而五聲的音高要用六律律管來確定,即由律成調以和聲。做到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之音和諧地演奏,不擾亂諸音旋律。這種和諧的旋律,用之於神則神和,用之於人則人和了。

夔也比較自信,說:「我按音律有輕有重地拊擊石盤,發為樂歌,連百獸都受感動,率而起舞了。」

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龍的職能相當於宣傳部。帝舜說:「龍!我憎惡那些愛講讒言的人和殄絕傷害善人之事。這些人能混淆黑白以聳動我眾,我欲遏絕這些壞人。特任命你作納言之宮,替我早晚掌管出納命令政教,必須信實不誤,做到令出則萬民信服,遏絕上面這些壞行。」

這樣,他新任命了九位官員,原有十三位,共二十二位朝臣,帝舜一並告誡他們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

帝舜說:「告汝二十二人(四岳一人,十二牧十二人,此處任命九官九人),敬重你們所膺受的重任,各盡其職,完成你們所膺受的上天的事功。「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而後每三年進行一次考續喜經過三次考演,.將黜退其沒有成績的,晉升其有功勞的,使國家庶政都振興起來。後將又不服的三苗遺民遷一部分到北方去。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舜年三十歲時被堯徵用,攝帝位三十年,即帝位又五十年,而後方(升遐、升天)死去。

《尚書》同樣沒有交代舜的出身背景。如果按照字面理解,那麼舜可能是出身平民,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史記》也給舜安排了一個很好的家族: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說他是黃帝的七世孫。雖然是出身庶人,但有著高貴的血統,所以有種種事跡,就不奇怪了。

3.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中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的故事分別是什麼

1、舜:曾是農民,後為古代古代帝王。

2、傅說: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岩做苦役。那裡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里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

3、膠鬲:在地方從事版築,被武官啟用。

4、管夷吾:早期的個人奮斗是不順的:經商賠本、做官被逐、打仗敗北、輔佐公子糾淪為階下囚。但是這些磨難正豐富了他的閱歷,磨練了他的意志,積累了他的處世經驗,提高了他的政治素質,於是才有了他後來的抓住機遇,一舉功成。

5、孫叔敖:殺兩頭蛇

6、百里奚:五羖大夫

4. 舜的故事文言文

1. 孝的文言文故事「禹」

原文: 舜,有虞氏首領,又稱虞舜。母親早亡,繼母生子名象。繼母與弟象對舜心懷嫉恨。舜的父親眼瞎,又不辨善惡,偏聽偏信,對舜虐待,以至加害於舜。有一次,他們要舜去修倉,待舜登上倉頂,他們卻抽去梯子,放火焚燒。舜挾著兩個斗笠,從倉頂飄然而落,毫發無損。又有一次,他們要舜去淘井,舜剛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滾落,舜從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繼母及弟象十分驚恐。盡管他們對舜屢次加害,舜對父母孝敬如初,對弟象依然友好。帝堯知舜至孝,又見他德才兼備,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禪讓給他。舜「兼愛百姓,務利天下」,後世尊為「遠古聖王」。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 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後人有詩贊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2. 大舜的故事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

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山西運城市芮城縣東)耕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西永濟市首陽鄉)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

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

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

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

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

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

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宮廷政變,篡權奪位。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

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

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

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

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

據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雲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

3. 關於堯舜禹的小故事

1、婚鹿仙女 鹿仙女是個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潛伏在其仙洞溝附近的黑龍潭中的黑龍,並將它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

一天,帝堯偶遇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並被鹿仙女擊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後兩人互相傾訴衷情,擇期成婚。新婚夜,雙方喜結連理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將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於是新婚夜也被稱為「洞房花燭夜」。

兩人婚後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兒子「朱」。後鹿仙女於是尾隨那隻在牧馬灘吞食牧民的惡蟒,趁其不備用劍將其刺死,而黑虎仙逃脫,後來那裡留下了巨蟒窟。

自此,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設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防不勝防,只得向天帝告發。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並將其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卧虎山。

同時,天帝罰鹿仙女與帝堯斬斷塵緣,鹿仙女只能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帝堯派人四處查找鹿仙女無果後親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尋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為妻。

朱兒後被封於丹地(浮山),故稱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2、大禹斬龍 相傳舜帝死後,他的兩個妃子千里尋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後有個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樣。

二妃死後,她們的侍女捧著石匣回京交給了禹王。禹王打開石匣,拿出裡面的遺書,上寫著,三十年前,禹鑿龍門之時,有一條蛟龍東逃,潛入天湖池清水岩中,這條龍角尖直立,角上長有綠毛。

舜曾等了三年沒見它。這龍故而中毒死去。

舜囑禹一定要除掉這條蛟龍。大禹看完遺書,氣憤填膺。

立即令火神伯益布下天羅地網,大力神應龍下天湖池去擒蛟。可恨那蛟龍就是不出洞。

大禹急令用火燒。於是,大火燒了七天七夜,燒死了老蛟龍。

青石岩也燒成了紫紅色,在陽光下,如同西天彩霞一樣美。激戰過後,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羅地網,誰知繩子解不開了。

那天河、北斗、游龍、獅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龍戲水、玉鳳朝陽、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觀,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條綠角龍頭。

龍口裡傾瀉出天河泉水。據說,這就是跑到洞口被燒死的老蛟龍。

那蛟龍死後,皮肉化成了肥土,腸子掉到紫霞洞底,彎彎曲曲,盤旋九轉,變成了一條陰河。河水嘩嘩奔流,清而不濁,這是因為龍喝的是天湖池裡的天河水,人稱為「九曲黃河」。

那龍骨,碎成顆顆骨珠,被山風吹進洞底,滾進九曲黃河之中。被河水浸蝕打磨,變成了潔白晶瑩、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燈籠一照,像顆顆紅透了的楊梅,故謂之為楊梅石。

3、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

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4、塗山之會 夏建立後,大禹在塗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

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志性事件。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後,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賓士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

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

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

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5、堯王牧馬坡 傳說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

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傳說這里「樹為堯王栽」,是堯王的放馬山,那裡北有生馬庄,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堯王時留傳下來的名稱。《臨汾縣志》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

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為堯王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堯王婚後,還在這一帶管理過馬場哩。

4. 大禹治水的故事的文言文

大禹治水 文言文 加翻譯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 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 決九川距四海,浚賦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 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是這一段嗎?

舜帝說:「來吧,禹!你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盪盪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我乘坐著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5. 請問有誰知道堯 舜 禹的禪位故事

《史記故事》

——五帝本紀第一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一生下來就能說話,自幼聰明伶俐。成年後見多識廣,通曉天下。

軒轅的時候,炎帝的後代衰敗沒落,諸侯都互相侵佔,黃帝趁此時混亂,打敗了炎帝。後來黃帝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黃帝有二十四個兒子,最終獲得姓氏的只有十四人。黃帝逝世後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繼位。高陽去世後是玄囂的孫子高辛繼位。高陽和高辛都很有才能,與黃帝一樣使國家國泰民安。高辛也從不為自己著想,從來都是以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所以臣民們甘心臣服。高辛逝世後帝堯接任,他的仁德就像上天無處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無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覺到恰似太陽。堯看到哪些地方的民眾忍辱負重,便前去安撫。

帝堯用人也十分妥當,他的繼承人是一個平名百姓「虞舜」。舜同樣也很謙讓,待堯去世後他便把自己的位讓給要的兒子丹朱,自己隱居山中,而臣民每天上朝不去拜見丹朱而參見舜;有告狀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後來舜按捺不住,終於又當上了帝王。

舜也仿照堯的方法禪位給禹,禹也像舜一樣等舜去世後再把位置還給舜的兒子,但大臣卻只給禹進諫,最後禹也回來了。

黃帝、帝顓頊、帝嚳、堯、舜就是指五帝。

——五帝本紀第一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一生下來就能說話,自幼聰明伶俐。成年後見多識廣,通曉天下。

軒轅的時候,炎帝的後代衰敗沒落,諸侯都互相侵佔,黃帝趁此時混亂,打敗了炎帝。後來黃帝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黃帝有二十四個兒子,最終獲得姓氏的只有十四人。黃帝逝世後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高陽繼位。高陽去世後是玄囂的孫子高辛繼位。高陽和高辛都很有才能,與黃帝一樣使國家國泰民安。高辛也從不為自己著想,從來都是以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所以臣民們甘心臣服。高辛逝世後帝堯接任,他的仁德就像上天無處不在,他的智慧像神明無所不能,接近他,便感覺到恰似太陽。堯看到哪些地方的民眾忍辱負重,便前去安撫。

帝堯用人也十分妥當,他的繼承人是一個平名百姓「虞舜」。舜同樣也很謙讓,待堯去世後他便把自己的位讓給要的兒子丹朱,自己隱居山中,而臣民每天上朝不去拜見丹朱而參見舜;有告狀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後來舜按捺不住,終於又當上了帝王。

舜也仿照堯的方法禪位給禹,禹也像舜一樣等舜去世後再把位置還給舜的兒子,但大臣卻只給禹進諫,最後禹也回來了。

黃帝、帝顓頊、帝嚳、堯、舜就是指五帝。

6. 有關於舜的故事,不要超過250個字是只要舜的故事,其他都不要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

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

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

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7. 警世通言的故事 古文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 原文及介紹

最早記述伯牙鍾子期知音佳話的是秦代呂不韋的門客所編成的《呂氏春秋》。其中雲:「伯牙鼓琴,鍾子期聽

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

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其他如《列子·湯問》、《荀子》、《韓詩外傳》、《淮

南子》、《說苑》、《風俗通義》、《五知齋琴譜》、《大別山志》、《琴台紀略》等都有記載,可謂史不絕書。特別是明代馮夢龍所

編小說《警世通言》及後人所編的《今古奇觀》,使「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故事更加大眾化、民間化,以致家喻戶曉,是流傳最廣

的「武漢故事」。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8. 舜字重華瞽瞍之子文言文

舜字重華瞽瞍之子的譯文是虞舜(舜帝)姓桃名重華,叫桃重華,是瞽瞍(算命的瞎子)的兒子。

原文是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5. 關於堯舜禹的歷史故事

堯舜禹的傳說傳說中,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裡,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裡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

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5)舜的故事在哪些古書裡面擴展閱讀:

1、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

2、虞舜,姓媯或虞姚,名重華。堯帝的女婿,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市)。

3、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 。通過禪讓製得到帝位,傳說是夏後氏部落的首領,是子承父位、中國奴隸制的創始人。

閱讀全文

與舜的故事在哪些古書裡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故事只講事實的小部分 瀏覽:735
出軌後認識到錯誤了如何挽回婚姻 瀏覽:816
什麼是健康保健師 瀏覽:928
想寫一個故事怎麼寫 瀏覽:373
國學健康館是什麼意思 瀏覽:385
女性事業單位考哪個崗位好 瀏覽:945
長春市蓮花山幸福村屬於哪個區 瀏覽:89
事業單位年底分紅大概多少 瀏覽:452
老公事業不順我焦慮怎麼辦 瀏覽:959
心理健康維度純白怎麼理解 瀏覽:451
抖音怎麼開通講故事直播 瀏覽:538
有多少錢享多少福才是幸福 瀏覽:567
幸福花田小學怎麼樣 瀏覽:547
寧遠美女都去哪裡了 瀏覽:713
看美女跳舞有什麼影響 瀏覽:317
別人說幸福呀我怎麼回 瀏覽:337
醫生適合轉去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151
怎麼知道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制情況 瀏覽:744
為什麼一些人的愛情很難 瀏覽:9
安溪事業單位有哪些單位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