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哪些是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哪些是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13 09:01:20

① 你還知道哪些歷史人物不辱使命的故事

1.唐睢出使秦國不辱使命。
2.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
3.晏子使楚,使楚王自取其辱。
4.藺相如出使秦國,完璧歸趙。

② 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最經典的就是戰國時期,藺相如帶著趙國的國寶和氏璧出,使秦國最終家和氏璧安全的帶回趙國的故事了,這就是我們中學課本所學過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③ 舉古今中外不辱使命的人的例子,字數兩百左右

1、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2、完璧歸趙

藺相如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漢族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3、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時期的最後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

3、燭之武退秦師

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斗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借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贊嘆。

4、班超出使西域

漢明帝初期,在西域北匈奴一家獨大控制了西域各國,多次脅迫西域各國一同出兵進攻東漢邊境,掠奪東漢的河西等地區。於是在公元七三年時,班超棄筆投戎,跟隨竇固等人征討匈奴。

班超等人首先抵達姍姍,利用他出色的口才說服下屬攻擊被北匈奴襲擊並成功殺死他們的北熊的使者。後來,他們懇求善國之王回到東漢,成功說服姍姍國王同意。回到法庭,送他的兒子作為服務員到東漢。

這一次西域之行,班超等人到達了於闐國,成功鎮壓安撫了於闐國,使得於闐國歸屬於朝廷,並且也使西域其他國家同意歸順東漢,至此,時隔五十六年,西域與中原的關系得以重新恢復。直至公元一零二年,班超才重返洛陽。

5、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占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准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

來到了大宛國,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系。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

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於13年後回到長安。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

④ 你還知道哪些歷史人物不辱使命的故事

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很多,像藺相如的澠池會、和氏璧;毛遂自薦;曹沫使齊;晏子使楚。

⑤ 你還知道哪些歷史人物不辱使命的故事

歷史人物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唐雎不辱使命、蘇武出使匈奴、晏子使楚、張騫出使西域、燭之武妙語退秦師等。

1、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戰國時代魏國著名策士。為人有膽有識,忠於使命,不畏強權,敢於斗爭並敢於為國獻身。有90歲高齡西說強秦使秦不敢加兵於魏國。曾經在魏國滅亡後出使秦國,冒死與秦王抗爭,粉碎秦王吞並安陵(魏國屬國)的陰謀。

⑥ 不辱使命的典故

典故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那典故有哪些呢?下面請欣賞我給大家帶來不辱使命的典故,歡迎閱讀

不辱使命的意思

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不辱使命的典故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不辱使命的造句

1, 依法行政要牢記職責不辱使命置身商海應清正廉潔自警自省。

2, 而且兩年來,它也兢兢業業,不辱使命。

3, 我不辱使命,總算辦成了你託付給我的事情。

4, 他們確實不辱使命,經常一起或有時單獨到白宮來。

5, 我們與世界相遇,我們與世界相蝕,我們必不辱使命,得以與眾生相遇。蘇格拉底

6, 將會本著“親愛精誠“的黃埔精神,在崗位上不辱使命,不斷創新,帶領新團隊沖擊新目標。

7, 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人民子弟兵將牢記重託,不辱使命,枕戈待旦,精武強能,為實現強軍夢躍馬揚鞭、蹈厲奮發。

8, 謝陛下掛牽,奴才定當不辱使命。

9, 當然,這位文成公主不辱使命,文才武略,史稱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女外交家。

10, 港澳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不辱使命、不負眾托,認真履行職責,為促進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貢獻。

11, 上海行讓湘晨幸不辱使命,完成了尹希顏的最後一個心願,要說唯一一個意外就是龐紀寧。

12, 攻必克、戰必勝,不辱使命,必須武藝精、技能高。

13, 不過,壽靈和唐森都一樣,有一種不辱使命的信念。

14, 我與世界相遇,我自與世界相蝕,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眾生相聚。蘇格拉底

15, “不辱使命,廉潔可風”,以此勉勵他。

16, 如果我們能有幾個排,他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作戰。人們相信他們是世上最好的軍隊,並希望他們能奮勇殺敵,不辱使命。這樣我們就能取得巨大的勝利。

17, 只要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勤奮學習,勇於實踐,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就一定能擔負起跨世紀的歷史重任,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做出更大貢獻,取得更大成就。

18, 勞苦功高不聲不響,堅守崗位不舍晝夜。盡忠職守不慌不忙,愛心奉獻不假言辭。白衣天使不辱使命,解危救難不時之需。護士節到不吐不快,送上祝福不計其數。

19, 梅西羨慕你的身高,馬拉多納嫉妒你的青春,貝利說,你是中國足球未來的希望。世界足球日,願你堅持鍛煉,不辱使命,勇挑重擔,為國爭光。

20, 其知人之明,重情厚義,常能以義藩身,又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今又得了聖主差遣,必不辱使命,與徐真、劉德威收拾了人馬,直奔齊州而走。

21, 突破死亡,拯救生命,我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不屈、凜然;不負眾托,不辱使命,我們感受了作為人民子弟兵的消防部隊赴湯蹈火、沖鋒在前。

22, 生就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模樣,偏有一雙奪天工的巧手,臨危不辱使命,終化干戈為玉帛。

23, “忠誠鑄於骨血,使命重於泰山,希望你們牢記在國旗下的誓言,忠於職守,勤奮工作,砥節礪行,不辱使命。

24, 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25, 施展神識是最耗費法力的,現在的方十八已經累癱在沙發里,大口的喘著粗氣,幸虧不辱使命,被他找到了大體位置,明天就去這個雅典娜公關找仙子去。

26, “希望你們牢記在國旗下的誓言,忠於職守,勤奮工作,砥節礪行,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你們的任務。

27, 各位使節,‘忠誠鑄於骨血,使命重於泰山’,希望你們牢記在國旗下的誓言,忠於職守,勤奮工作,砥節礪行,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你們的任務。

28, 三輪車快速移動,眼看著就快要到那個小道,釋然鬆了口氣,總算是不辱使命,幫孫月娥逃過一劫。

29, 9月8日,在南開大學舉行的歡送儀式中,3名同學一致表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在部隊中將刻苦訓練,不辱使命,為國服役,為校爭光。

⑦ 我國外交史上有哪些出使他國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1、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換安陵君的封邑,實際是要並吞安陵。而在當時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面對橫蠻狡詐、色厲內荏的秦王,不畏強暴,敢於敢於斗爭,不被威勢壓服,最後使秦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3、藺相如完璧歸趙

藺相如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藺相如,在趙國是宦官繆賢的門客,一直默默無聞。他被推舉出來,施展雄才,是與一塊天下無雙的寶玉密切相關的。

繆賢有一次花了五百兩黃金,買到了一塊光潤無瑕的寶玉。他請一位玉工雕琢,玉工看見這塊寶玉,大吃一驚,告訴他這是和氏璧。以前楚國相昭陽丟失,懷疑張儀偷盜的就是這塊寶玉。

這塊寶玉,放在暗處自然有光,冬暖夏涼,能避蚊蠅,是無價之寶。繆賢得寶玉的消息,早就有人告訴了趙惠文王。趙王向繆賢要這塊寶玉,繆賢不願意忍痛割愛。


4、張騫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5、周總理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⑧ 歷史上有許多不辱使命的故事,有哪些名字(除了完璧歸趙)

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有:

1、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著人,肩並著肩,腳尖碰著腳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賢明的君主那兒,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兒,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

2、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換安陵君的封邑,實際是要並吞安陵。而在當時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面對橫蠻狡詐、色厲內荏的秦王,不畏強暴,敢於斗爭,不被威勢壓服,最後使秦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3、張騫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4、鄭和下西洋:

朱棣派鄭和下西洋,鄭和率船隊第一次下西洋,恢復了明王朝對南洋諸島的管轄,命名了景弘島、永樂群島等。此間,鄭和船隊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打擊大海盜陳祖義。此人在南洋地區多年為非作歹,無人治服,致使大明與南洋航道不通。

鄭和率船隊與其鬥智斗勇,終於為南洋各國除了一害。大明寶船隊在訪問了南洋和南亞的占城、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古里、舊港等國家和地區。

所到之處,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發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響,尤其和當時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印度南部海域地區的人民,結成了無比親密的關系。

5、鄭成功收復台灣:

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准備直取台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台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台灣、赤嵌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

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台灣城的聯系。戰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赫克托」號擊沉。

與此同時,又擊潰了台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台,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台灣。

⑨ 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1、完璧歸趙的故事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楚國原先丟失的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看了信,心裡想:秦王一向是只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可能這么大方?要是不答應他的請求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是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們商量,但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愛不釋手。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妃子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

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計策。只見藺相如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和氏璧」有瑕疵,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讓他指出來。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

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藺相如,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沒想到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

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塊兒撞碎在這根柱子上 ! 」說著 , 藺相如舉起「和氏璧」,面對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昭襄王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撞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的話怎麼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

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 。趙王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 ,齋戒了五天 ,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贈送寶玉的儀式。

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這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本不想這樣做,但見藺相如態度堅決,只得無奈地說:「好!就這么辦吧!」說完,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說:「和氏璧已被我派人送回趙國,您先把十五座城交給趙國,不然休想得到和氏璧。」秦王想攻打趙國,但又沒有什麼好處,想挾持藺相如,但又想藺相如機智勇敢,不怕死,於是無奈地放了他回趙國。

2、燭之武機智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

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

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3、晏子使楚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 。楚人因為晏子身材矮小 ,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門請晏子進去 。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狗門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

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就能遮天;揮灑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規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國王所在的國家,沒有德沒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沒有德沒有才的國王所在的國家。我晏嬰是最不賢,沒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 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大王(就)問:『(他)是干什麼的?』(我就) 回答說:『 ( 他 ) 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

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 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人生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4、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望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

安陵君說:「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麼?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 ,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 ,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 這不是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區區的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

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

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

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以為: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原來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

5、班超出使西域

漢明帝初期,在西域北匈奴一家獨大控制了西域各國,多次脅迫西域各國一同出兵進攻東漢邊境,掠奪東漢的河西等地區。於是在公元七三年時,班超棄筆投戎,跟隨竇固等人征討匈奴。

班超等人首先到達鄯善國,用他出色的口才說服了部下乘夜進攻駐扎在鄯善過的來自北匈奴的使者並成功擊殺他們,之後又好言相勸鄯善國國王歸順東漢,成功說服鄯善國國王同意歸附朝廷,並將自己的兒子送往東漢做侍子。

這一次西域之行,班超等人到達了於闐國,成功鎮壓安撫了於闐國,使得於闐國歸屬於朝廷,並且也使西域其他國家同意歸順東漢,至此,時隔五十六年,西域與中原的關系得以重新恢復。直至公元一零二年,班超才重返洛陽。

閱讀全文

與哪些是歷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故事只講事實的小部分 瀏覽:735
出軌後認識到錯誤了如何挽回婚姻 瀏覽:816
什麼是健康保健師 瀏覽:928
想寫一個故事怎麼寫 瀏覽:373
國學健康館是什麼意思 瀏覽:385
女性事業單位考哪個崗位好 瀏覽:945
長春市蓮花山幸福村屬於哪個區 瀏覽:89
事業單位年底分紅大概多少 瀏覽:452
老公事業不順我焦慮怎麼辦 瀏覽:959
心理健康維度純白怎麼理解 瀏覽:451
抖音怎麼開通講故事直播 瀏覽:538
有多少錢享多少福才是幸福 瀏覽:567
幸福花田小學怎麼樣 瀏覽:547
寧遠美女都去哪裡了 瀏覽:713
看美女跳舞有什麼影響 瀏覽:317
別人說幸福呀我怎麼回 瀏覽:337
醫生適合轉去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151
怎麼知道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制情況 瀏覽:744
為什麼一些人的愛情很難 瀏覽:9
安溪事業單位有哪些單位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