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 事跡 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跡材料真的很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一
20__年,註定在歷史上寫下不凡的一頁,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奪走了 春節 的熱鬧與喜慶,對病毒的不安,在防疫中隔離成了過新年的常態,但與此同時,有這樣一批逆行者,他們毅然走出家門,用平凡的肩膀擔負起不凡的艱難使命,用「身體」為群眾搭建起了一堵防護牆,他們就是社區工作者,李__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年輕的「老社區人」
李__,男,31歲,中共黨員,20__年考入城西街道以來,先後在城西街道高溪社區、城西街道綜治辦、城西街道未來城社區、城西街道龍溪社區工作,常年的基層工作,讓他練就了「輕松愉快地和居民群眾打交道」的本領,他有時開玩笑說「我要把城西街道4個社區都服務到,老社區人了」。20__年春節,疫情爆發之際,李__正就職於未來城社區黨政辦,也正是在這時,他「遇到了湖北返凱重點人員」,並堅守疫情防控一線,與同事並肩作戰,化險為夷,為凱里新冠疫情防控迎來「春暖花開」。
一條通知匆匆返崗:「寶寶,跟爸爸說再見」
「全體幹部立即到崗到位……」。時值大年初一,萬家團圓的喜慶正濃,一條工作通知在城西工作群閃動,李__立馬整理行裝,告別他異地工作才見面2天的妻子,和一對牙牙學語的龍鳳胎寶寶,踏上返崗行程。
「你放心去吧,爸媽和寶寶我會照顧好」,臨行前,妻子不舍地抱著兩個孩子送他上車。
「喂,您好,請問近期您和您的家人有湖北旅居史嗎?」,一返回社區,李__就投入了全轄區地毯式摸排,這句話每隔一分鍾便在李__的口中說出,社區電話排查人手緊缺,座機不夠,他就用自己的手機,餓了,就與同事一起吃泡麵,就在一次次詢問,一次次排查,一次次解除警報中度過了春節「假期」。
「我們轄區有5戶湖北返凱重點人員」
20__年1月26日下午,在凱旋廠片區開展排查時,得知廠區內有5戶湖北返凱人員,廠區的氣氛惶恐凝重起來,李__壓著緊張的情緒立即聯系醫護人員排查了解,並詳細記錄相關人員的基本信息。李__向他們宣傳凱里相關防控政策,叮囑他們做好每日體溫監測,得知有一戶湖北返凱人家沒有體溫計後,李__便立即跑往就近葯店為其購買體溫計,並送到他們手中,同時一再囑咐他們做好居家隔離觀察。
「爽約的爸爸」在堅守疫情防控線
20__年1月29日這天是李__的一對龍鳳胎寶寶的周歲生日,說好在晚上9點前趕回家陪伴孩子過生日的他,這次又「爽約」了,他說類似的「爽約」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看到愛心企業送來的水和方便麵,看到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看到全體同事們頂著熊貓眼在各卡點、各小區奔走,他把對家人的愧疚藏在心中,用消瘦卻堅實的肩膀,扛起一名黨員幹部、一名社區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在20__年1月29日這天下午,他投入到動員凱旋廠5戶湖北籍返凱人員到凱里市指定的集中隔離點隔離工作中。然而,動員工作並不順利,有兩戶人家始終不同意前往集中隔離點,從下午四到晚上九點,電話里磨破嘴皮子也依然不見效的李__和同事們,陷入了不知所措中。
「大家跟我走」,街道黨委書記周益民的一句話打破了凝固的空氣,就這樣,大家共同大踏步走向了「釘子戶」,此時什麼病毒、危險、防護服等統統拋在了腦後。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過長達6個小時的思想工作,當日晚上10點終於將這5戶人員全部安全送到凱里市集中隔離點。回到家中已近凌晨12點,孩子們都睡著了,但回想起能夠順利將5戶人家送往集中隔離點,便也無遺憾了。
此後,在這5戶人家中有2人被確診。然而,正是通過前期一系列政策宣傳、思想動員、隔離防護等工作,才避免了疫情蔓延,為轄區甚至為凱里市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
「強哥,還有菜沒?今天需要點啥?」。20__年3月,經過醫療部門多次鑒定之後,湖北返凱5戶家庭中未確診且達到居家隔離條件的回到了廠區居家隔離,隔離期間他們不能出門,吃飯購買居家用品成了難題,這時,李__又得忙碌起來,他每天除了通過電話微信了解他們的身體情況外,還了解他們的「吃飯」情況,只要他們「有求」,李__同志必定「有應」,直到疫情緩解。
疫情反復 責任不緩
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後,疫情防控宣傳、重點來凱人員、重點場所排查及疫苗動員接種又成了日常工作,李__堅持一次次深夜入戶排查,一次次解除「警報」,始終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做到第一時間核實、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時間反饋,盡職盡責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20__年8月,國內疫情多點爆發,此時,「警報」再次拉響。地毯式排查,挨家挨戶走訪又成了日常工作,「您好,請問您及您的家人都接種疫苗沒?」這句話一天不知道要重復多少次,從1樓走到頂樓,又從頂樓下到1樓,不斷的重復著就是為了能夠摸清轄區人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並在其身體符合接種條件的情況下積極動員接種,為建立好疫情防控屏障貢獻自己的力量。幾天奮斗下來,李__同志所負責的片區累計排查982戶2448人。
自疫情發生以來,李__走街串巷,逐個樓棟排查,挨家挨戶宣傳動員,累計共排查4000餘人次,跟蹤監測重點對象500餘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李__始終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恪盡職守,將轄區居民群眾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護在身後。當疫情暫緩,看著久居家中終於出門踏青的人群,看著只能遙寄相思到團圓相聚的居民群眾,從惶恐不安到回歸正常的生活,深感欣慰,他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這一崗,我站好了」,他深知,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是無數個和他一樣的基層黨員幹部,攜手並肩,給他力量!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二
____,女,__歲,中共黨員,現任____區公安局____派出所警中隊四級警長。20__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她不忘為民初心,時刻牢記擔當使命,堅守在抗疫執勤一線,舍小家、為大家,是____派出所阻擊疫情攻堅戰線上的女警典範。
一是駐扎聯合檢疫站點,為民築牢安全防線。疫情來勢洶涌,____積極請戰,主動要求到執勤點參加檢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頑強毅力,堅守在疫情「防輸入」最前線。與她一起執勤的警力均反映:「她檢查非常認真細致,勤務又很規范,對個別不是很配合和理解身份查驗和體溫測量的人員,能夠耐心勸說,效果理想,大家的評價都很高。」
二是積極投身醫學觀察點管理,沖鋒在最危險地方。除上崗執勤,____還需要到轄區的24小時醫學觀察點進行守衛,並配合醫務人員開展醫學檢測等工作。因這項工作須與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近距離接觸,風險很大,加上極個別群眾有抗拒心理,所以留守醫學觀察點的工作遠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____在協助醫務人員開展疫情防範知識普及過程中,還要及時安撫對方情緒,獲得工作對象的理解。
三是協助調配後勤保障,確保物資管好用好。「口罩應該這樣戴,不然不安全,要注重自我防護」「執勤回來一定要先洗手消毒。」……作為中隊內勤,____每天都給戰友們念「緊箍咒」,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溫馨提醒,讓領導和同事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她還嚴格落實每天早午晚三次給全體人員測量體溫,排查警隊內部自身防護是否到位。同時,協助中隊領導細致做好防護物資的管理使用,完善物資領取調撥登記台賬,確保將緊缺的物資用在「刀刃」上。
此外,據了解,該同志的丈夫是市____局公務員,也需要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們夫妻二人都堅守在各自的阻擊疫情崗位上,但家中僅7歲的兒子無人照顧。於是,____與丈夫商量好,每人輪流帶兒子上班,一人一天。她兒子表示:「今天輪到我陪媽媽上班,我一定乖乖的,不讓爸爸媽媽擔心。」
____是母親、妻子、女兒,更是黨員、警察、公僕,在抗擊疫情一線,她用她的實際行動展現了____警花的堅韌執著,守護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平安。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__路街道全體人員取消春節休假,逆行而上,沖鋒在前,團結一致,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蔓延的防控任務中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排查和宣傳等各項工作。在這期間,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典型事跡。
__里社區就有一位美麗的社工,她與母親同是社區工作者,現在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家中一歲多的孩子只能留給爸爸一人照顧。1月29日下午,她接到大港某社區來電,反映居住在__東里7號樓的__女士_在大港區與武漢人有過密切接觸史。得知消息後,她馬上與__女士取得聯系,詳細關心__女士的身體及情緒現狀,並幫助__女士回憶在從大港回到居住地的過程中的軌跡以及接觸的人,添加了__女士微信勸其自我隔離,並進行24小時的監護。之後,該社工加班把該戶情況及運動軌跡詳細記錄報有關部門,便於必要時通知相關接觸者自行隔離。第二天剛上班,帶齊防護裝備後入戶為__女士送去溫度計,並主動關心生活情況……這就是社區工作者,時刻沖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為大家舍小家,義無反顧,義不容辭!
__花園社區副主任雖然已經52歲,但干工作的勁頭絲毫不減。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將自己的小孫子送回到了姥姥家,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真正發揮了老同志的榜樣示範作用。她在疫情防控排查過程中,得知一戶居民近期從外地返津,馬上聯系該居民督促進行家居隔離,反復確定一家人是否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並每日電話詢問身體情況。在疫情防控排查十分忙碌的期間,有一戶居民反映樓下燃氣熱水器排氣系統有問題,廢氣直接排到自己家中,該同志主動協調物業對排氣系統進行檢測,並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陪同派出所民警和物業一起協商解決,真正做到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中。
__小區父子兩人從武漢返津後家中自行隔離,居委會主任排查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進行了上報,並每天堅持詢問父子二人身體情況,主動為其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和思想上的疏導。初五,天津人有包餃子的習俗,社區主任主動聯系該戶並按照其列出的清單,一大早連跑了兩家超市進行采購,八點半之前就將居民所需的肉餡、韭菜餃子皮、冰糖桔、可口可樂送到了居民家門口,讓隔離的群眾不隔心,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疫情爆發以來,__社區黨委書記堅持沖鋒在疫情防控一線,每天拿著小喇叭輾轉在社區7個自然小區中,看到居民就提醒一句加強個人防護,看見不戴口罩的居民就囑咐帶上口罩。1月30日上午,昔陽東里的獨居奶奶找到居委會,說最近腰疼,兒女都不在身邊,這個時期又不想麻煩鄰居,想要社區工作人員給自己貼上膏葯。書記沒有一點猶豫和遲疑,給自己消毒後,細心地給奶奶貼上了膏葯。奶奶能到社區貼葯,就是對社區工作者的信任,而主動地幫助別人,更是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大年三十晚上,__社區黨委書記書記放棄和家人團圓的時間,立即排查從武漢回津人員情況,一直堅持到晚十一點左右才完成了核查任務。大年初一,在5名網格員因特殊情況未到崗的情況下,書記帶領在崗10名社區工作人員同心協力對居民逐一進行排查,加班加點,如期順利完成排查工作。這個春節,社區黨委書記幾乎每一天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
__社區黨委書記和延長里社區黨委書記從疫情爆發開始,放棄休息時間,堅持加班加點,身體力行,親自帶頭進行網格走訪排查,挨家挨戶發防疫知識宣傳材料,帶領工作人員高標準的完成轄區常住人口摸排工作,築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雖然說,他們都是乾的小事、平凡事,但在疫情防控戰線上,點點光亮匯聚的光亮可以照亮黑暗,那點點光亮,便是全體工作人員的擔當和奉獻。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四
在家中,他是妻兒的主心骨。
在村裡,他是人人誇贊的好村長。
在疫情面前,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20__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突然來襲,截至20__年2月7日,全國已確診31225例,死亡637例,____縣也已經確診__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____鄉黨委、政府立即採取一系列 措施 ,先後成立____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與____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應急指揮部,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全面摸排武漢歸來人口,並根據上級要求,決定對相關人員採取居家隔離措施,並安裝電子探頭實施24小時監控。____冒著被感染了的風險,接下了安裝探頭的艱巨任務。____鄉居家隔離人員分散在____縣各個鄉鎮,有的住在____,有的住在____,為確保安裝進度,他需要每天早上8點出發,帶著監控設備到居家隔離人員家中拼裝、連接、調試,累了就在自己車上休息一會,兩天時間便安裝完成了____戶的電子監控。
「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邊到處走;勤洗手,多通風,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覺,增強體質很重要;不信謠,不傳謠,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門必須要戴口罩,人多別去湊熱鬧;咳嗽發熱不要慌,醫院發熱門診幫,防控疫情不要怕,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____村的大喇叭中和流動宣傳車里傳來的聲音,讓村民聽了就忘不了,連日來,____自編自錄的疫情防控 順口溜 響徹____村的角角落落,他深知,要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單單靠村組工作者是不夠的,必須要廣泛參與,要堅持群防群控、依靠群眾,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她帶領村組工作者加強宣傳引導,先後入戶向群眾發放《致群眾的一封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肺炎防控知識手冊》等800餘份,在大喇叭、微信群宣傳防控知識,引導群眾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切實有效的增強了群眾對疫情防控的信心。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里,他毅然不顧家中年幼的兒子、放棄了和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堅持在戰斗在第一線。在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每天帶領村組幹部進村入戶,帶領村醫向隔離人員宣傳隔離知識,確認著每一個群眾的信息,向群眾宣傳做好消殺和測溫,全力以赴把好村組健康關、隱患排查關,築牢疫情「第一防線」。面對一些不配合的群眾,他總是耐心細致地做著解釋工作,告知群眾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安撫著群眾們的情緒,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此次疫情。他說,我們敲開的不僅是群眾的家門,更是敲開了群眾的心門,我們把黨和政府的的關懷傳遞到群眾心裡,群眾才會更安心。
在全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這所有人都在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裡,____「逆行」而上,主動沖向第一線。這其中,有家人的不理解,有隔離人員的不配合,他卻咬緊牙關,始終默默堅持,做到不計報酬、不懼危險,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有效築牢了人民群眾的生命防線。守護好人民群眾安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線。
大家都說他和去武漢的醫務人員一樣,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卻笑著說:「我哪有那麼偉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責任,堅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贏當下這場特殊戰役,守護我們必須守護的人。」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五
他們不是醫者,救危難於生死,防疫情之蔓延;他們不是先鋒,守萬家於平安,固疫情之防線,疫情當前,他們退居幕後,堅守崗位,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為防疫防控添助力。
我來護住大家的後方
「我來想辦法,堅決不能讓兄弟們挨凍」,天降 小雪 ,萬物滋潤,______同志卻更加坐立難安,「要動員一切力量,最短時間給各個卡點搭建帳篷」「買!買!買!要最好的保暖衣,__個村每個村都要有。」一個電話放下又一個電話響起,疫情防控,後勤先行,作為防疫領導小組副組長,______同志與後勤小組爭分奪秒在全鎮各主要路口全部建起帳篷,配齊棉衣、暖手寶等禦寒物資。「大家放心,我保證人人都有口罩戴」防疫物資緊缺,______同志動員一切官方、民間途徑購得__多個口罩火速支援各個卡點。儲備消毒液、購買體溫計、發放物資、定製宣傳橫幅、保證機關幹部就餐安全……一切有條不紊,一刻不能停歇,今夜辦公室又燈火通明,他說「我只怕做的還不夠細致。」
一切為工作讓步
「婚期先後延吧,現在有更重要的任務等著我呢」。____鎮派遣人員______說服妻子和父母取消婚宴,在他們的支持下,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作為辦公室的「老人」他讓外地的同事安心在家,24小時守在電話前,收發文件、上傳下達,及時接聽登記來往電話,做好橫幅、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控物資發放工作,忙碌卻有條不紊,「婚宴什麼時候都能辦,現在疫情這么危急,我不能像醫護人員上戰場,也不能上前線去守護,能為大家做好後勤工作我就值得」。
軍人的戰場不是只有槍炮
______是____鎮第二批安置就業的退役軍人,正月初二接到返崗通知後至今沒有回家,全力配合黨政辦、黨建辦、經貿辦、安監辦、村鎮辦、各工作區及各村委做好後勤工作,根據鎮黨委要求,第一時間印製下發《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文件,連夜印發15000餘份《致群眾一封信》分發各工作區,匯總統計《疫情防控日報表》《武漢返鄉人員情況統計表》等材料及時上報,清閑時他帶著相機到一線采風,將基層黨員幹部精氣神展現出來,他說「我是軍人,也是黨員,退役不褪色,召必回,戰必勝」。
餐桌上永遠有熱乎的盒飯
樓道里彌漫著消毒水的氣味
電力、暖氣時時供應
這世界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
不過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螢火匯聚成星河
抗擊疫情期間感人的典型事跡相關 文章 :
★ 抗擊疫情所發生的感人事跡10篇
★ 2020抗擊疫情期間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跡五篇匯總
★ 2020抗疫英雄的感人先進事跡5篇精選大全
★ 抗擊疫情感動人物故事事跡5篇
★ 全國人民抗擊疫情感人事跡5篇
★ 最新抗擊疫情英雄感人事跡範文
★ 2020抗擊疫情感人故事5篇精選
Ⅱ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本輪疫情中,你看到了哪些溫暖的抗疫故事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每一次疫情爆發過程中,總會出現很多,讓人覺得溫暖感動事情。本輪疫情中,有三個故事,讓我倍感溫暖。第一顧客被隔離火鍋店,老闆提供免費食宿,火鍋隨便吃;第二封閉小區,建立“易物群”,將家裡多餘物品免費交換;第三被隔離居民,給“大白”送溫暖。
常言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管是疫情防控,還是自然災難,我們國人總能將互幫互助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疫情中總會有令人動容故事發生,下面和大家分享兩個令人覺得溫暖抗疫小故事。
一幕幕互相幫助鼓勵場景,讓疫情防控變得更有溫度,也更增添了人們信心和力量。我相信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之下,我們距離疫情防控勝利那天,已經變得越來越近。
Ⅲ 抗疫期間的英雄事跡有哪些
抗疫期間的英雄事跡有:
1、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餘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裡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濕了他的淚眼。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Ⅳ 疫情中的英雄人物事跡有哪些
1、張繼先
2019年12月26日上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附近小區的一對老兩口因發燒、咳嗽看病,當時兩人是自己走到醫院來看病的,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呈現出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變。
張繼先讓老兩口叫來他們的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種表現了。這一天,還來了一位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一樣的發燒、咳嗽,一樣的肺部表現。
2019年12月27日,張繼先把這四個人的情況向業務院長夏文廣、醫院院感辦和醫務部作了匯報,醫院立即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
疫情來臨,他大膽提出建設方艙醫院的設想,讓武漢在短短24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Ⅳ 2020抗擊疫情感人事跡精選
2020抗擊疫情感人事跡有哪些,我整理了相關信息,來看一下!
主動請戰,先鋒意識強
2月1日,少兒公園黨總支發出「黨員突擊隊徵集令」,某某看到後主動請纓「我報名!24小時待命,隨時都可以來!」
公園閉園,沒有園林工人,園林養護工作耽擱了下來,某某心裡著急,主動提出「我來給病蟲害打打葯」。
這是某某一貫的作風,十幾年如一日,遇到應急搶險任務,他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囑咐組員在家待命,以防交叉感染,獨自值班承擔養護工作。
值守一線,敬業意識強
2月5日晚,少兒公園黨員突擊隊奔赴翁家山,開始了疫情防控一線卡點值守和留觀人員管控。
翁家山是海拔最高的景中村,夜間值守風特別大特別冷,又凍又餓,村裡的人讓他去亭子里暖一下,他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心系公園,主人翁意識強
疫情爆發後,他時刻關注防疫工作動向,獲知一線值守人員口罩告急,他心急如焚,1月31日一早趕到公園,把原本買給家人的100個口罩捐給單位。2月6日一早, 在完成夜間值守後,他顧不上休息又給單位送來了急需的消毒酒精。黨員初心昭昭可鑒。
1月23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千名醫護人員紛紛簽名或在工作群中報名,請求加入醫院抗擊新冠型肺炎的醫療的隊伍,他們說,病人來了必須上,只要自己沒倒下肯定要上。就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有許多醫護人員向領導提出申請加入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斗中去,和全院全社會共同努力,貢獻我們一份微薄的力量。他們中既有年輕的醫護,也有年資高的主任護士長,把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守護市民健康,他們義無反顧的踐行醫者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當看到電視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裝」,戰斗在防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我就充滿虔敬,他們視疫情為敵情,把醫院當戰場,在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捨生忘死,以大無畏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一曲曲光輝壯麗的人生贊歌。他們是和平時期的董存瑞、黃繼光。
醫務人員沖上去了,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奮力搏擊;科技人員沖上去了,他們夜以繼日、合力攻關,力圖早日攻克病毒的關隘;新聞記者沖上去了,他們忠於職守,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報道「新型肺炎」疫情和無數感人的事跡……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抗擊「新型肺炎」,使中華民族又一次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危難時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億萬人民築起了一座抗擊「新型肺炎」的鋼鐵長城!無論是滔滔無邊的洪水,還是鬼魅無形的病毒,在堅韌不拔的中華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卻步。
感謝為生命守歲的人們,你們承載著光明與希望,守護著平安與健康,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願意做像你們這樣的人,我們愛你們不止今天,還在未來生命中的每一天!
Ⅵ 2020抗擊疫情感人的小故事
在這場疫情中,關於護士的一點一滴的感人事跡被我們看在眼裡,也深受感動,我整理了這場疫情中感人的小故事,供大家參考。
1.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無情人有情。在災害面前,舉國上下患難與共,前方後方同心協力,這是戰勝疫情的強大保障。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戰場。面對疫情,多少醫護人員「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戰士「請戰出征」。舉全國之力予以支援,組織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等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優先保障武漢和湖北需要的醫用物資,中央統籌安排19個省份與湖北除武漢以外的16個地市,確定了對口支援關系。社會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紛紛捐款捐物,展現了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懷。這樣的援助方式,只有中國才能做到!
2.「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由於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來高低不平。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著病體堅守在,抗疫一線30多天,甚至忙的顧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3.「時光改變容顏,卻帶不走人間大愛」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馳援湖北,66歲的王衛國把醫生女兒王婷送上前往武漢的飛機,17年前,奶奶把同樣是醫生的王衛國送上抗擊非典的戰場。
4.「17年前,全世界守護90後,17年後,換90後守護這個世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為了節約穿脫防護衣帽的時間,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90後護士單霞,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長發,她說:「頭發沒有了還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問題是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盡力去救更多人」。
5.湖北仙桃,趙波和妻子、弟弟一家四口,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廠趕工生產口罩,就在春節前,他的工廠剛剛趕制了100000個口罩,捐給了公交公司。「先捐再賣,現在不圖掙錢,只圖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
1.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以及其他防疫醫院建設工地上的人們,同樣遠離家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夜以繼日地勞作,他們同樣是「最美逆行者」,同樣值得人們敬重。災難來臨,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沖鋒陷陣,為抗擊疫情、穩定局面默默無聞地奉獻著。正是他們這種勇於擔當的精神,樹立起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激發人們不妥協、不放棄、不後退的堅強意志。
2.聽著那一聲聲遠離武漢的忠告,卻有一批批寫好請願書的醫生和護士逆流而上。他們不是偉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是他們用平凡的雙手救死扶傷用自己的生命尋找更多人的生命線,他們用自己作為賭注,只為照亮患者的人生!
3.眾眾志成城,我們祝願武漢轉危為安,中國平安,抗擊一起的英雄平安歸來,一切都好!希望4月武漢櫻花爛漫時,它不再封城,像往年那樣,千千萬萬人在樹下看櫻花,櫻花在樹上看遍千千萬萬人。
4.此刻,離我們這么近,白衣天使的工作是如此危險,當人民群眾的生命遭遇危險,他們用生命詮釋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作為當代少先隊員的我,要向最美逆行者學習、致敬!
5.在2020年的春節來臨之際,一場不見硝煙,不聞炮響的戰爭打響了,不宣而戰。「新型冠狀病毒」這個令人談虎色變的字眼,跳躍到了我們眼前,這是生命與病毒的對抗。成千上萬名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紛紛請戰,勇敢「逆行」於第一線,他們沒有被嚇倒,憑著大無畏的氣概,守護著每一位病人。
1、2003年,全中國守護著90後,2020年,90後守護著全中國。
2、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3、我想等災難結束,穿越人海去擁抱我愛的人。
4、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國家。
5、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6、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7、我們之所以贊頌勇氣,是因為人類總是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
8、做「守護者」,就是擔使命、保安康。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做「識途者」,就是要做到遊必有方。
9、原來國泰民安就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10、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火炬。
Ⅶ 10個簡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有哪些
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
1、排雷英雄妹妹堅守抗疫一線。
排雷英雄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是貴州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肺炎疫情發生後,杜富佳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杜富佳說:「雷場是哥哥的戰場,如今疫情當前,醫院就是我的戰場。
2、布滿血痕的手寫滿責任擔當。
湖南95後護士胡佩的一雙手感動了全網,在隔離病房,因終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著,原本一雙稚嫩的手被腐蝕得傷痕累累。面對親人和網友的關切,她表示自己沒關系,還說:「我隨時准備被隔離!」
3、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
22歲的護士朱海秀,瞞著父母到武漢支援防疫。記者采訪她所在病房,請她通過鏡頭給家人報個平安,她拒絕了。她的眼淚在眼睛裡打圈,卻說:「我不想哭,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
4、張定宇。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餘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5、李蘭娟。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盡快找到「對症下葯」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6、「我們的年夜飯,是一份簡單的盒飯,沒有桌椅,就站在一邊,蹲在角落捧著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註定是個不眠夜。挖機工人王偉接到施工通知,當天下著雨,他戴著厚厚的口罩,踩著泥濘的地面,像戰士一樣,扎進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
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這背後是近7000餘人的鏖戰。高強度勞動下,每一名建設者雖然非常疲憊,但王偉說大家都很亢奮,像「打了雞血一樣」。
還有一個開挖掘機的小夥子,聽說自己駕駛的挖掘機被稱作「藍忘機」,通過直播成為網紅之後,忍不住對著記者侃侃而談:「以後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當爺爺的嘛,我可以跟我孫子講講,我們以前為了大武漢,為了祖國,做出過貢獻!」
7、李文亮。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
因為CT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
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Ⅷ 2020抗擊疫情感人故事有哪些
在本次的抗擊疫情期間,有許多感人的小故事,它們所傳遞出來的正能量才是我們國家國泰民安的保障。下面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1、開貨車運送物資不求言謝的大姐
在武漢疫情全面爆發期間,有這樣一個暖心又感人的事跡。一輛裝載著31噸酒精的大貨車最終安全達到了武漢,而運送物資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司機,她連夜趕路獨自一人開了將近24小時的車,在將這些物資送去武漢的時候,她婉拒了工作人員的謝意,繼續做著自己的工作,幫著大家一起卸貨。
2、你需要口罩嗎?免費的
在成都,一位小哥因為在地鐵上發口罩的一段視頻而走紅,這一舉動也讓許多的網友為他紛紛點贊表示支持。他不停地向著地鐵上一個個的人走去,「你好,需要口罩嗎?免費的。」背著小小的黑書包散發著大大的溫暖,讓人感動,非常具有正能量。
3、這些不多,但都是新鮮的
武漢的一家酒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這是來自於一位淳樸的農民,他帶來的是新鮮的大白菜,據悉這位師傅姓秦,在收到他的禮物時工作人員打算給他報酬時,他連連說不用,因為他聽說從上海北京等地來的醫療隊在這家酒店,想給醫療隊做一點貢獻,這些菜雖然不多,但是都是新鮮的。
感謝有你,你的「支援」,是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的動力。
4、經歷過痛苦,但我仍愛人
「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受害者家屬林生斌在肺炎疫情全面爆發期間向紅十字會捐贈了5000個口罩,因為搜集不到口罩物質緊缺,他一直在奮勇出力,這一行為也受到了不少網友紛紛的點贊,雖經歷過痛苦,但他仍願在愛中前行。
1、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由於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來高低不平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著病體堅守在抗疫一線30多天甚至忙得顧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2、因為有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勇士,因為有那些多行善舉的義士,即使身處疫情寒冬,我們依然篤定,走過冬天便是春。暖!老兵給武漢捐款萬元轉身就走。
3、「時光改變容顏,卻帶不走人間大愛」
2月2日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馳援湖北66歲的王衛國,把醫生女兒王婷送上前往武漢的飛機17年前奶奶把同樣是醫生的王衛國送上抗擊非典的戰場。
4、一位環衛工人老人來到派出所戶籍室,在櫃台上放下一個紙包,工作人員起身詢問,老人只匆匆說了一句"在那個紙包里包著"便匆匆離開。
5、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提起武漢這個84歲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和病毒戰鬥了一輩子的國士卻哽咽了。
6、這些刻在我們臉上的印痕會成為永恆的記憶」
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一線醫護人員的臉,被口罩、護目鏡壓得傷痕累累,他們為了不上廁所甚至不敢喝水、戴上成人紙尿褲工作,而這一切只是因為脫卸一次防護服就要經歷27個步驟12次手消花費非常長的時間。
這些都是發生在疫情期間的真人感人事跡,讓人值得佩服。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疫情還未接觸,切記不能麻木大意。
Ⅸ 抗疫典型人物事跡有哪些
如下:
1、何建華,男,蒙古族,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級警長。為配合防疫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巡邏防範工作。
2020年1月26日何建華主動請纓到人流量較大的突泉縣汽車客運站開展工作,連續工作到13時許,他突感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搶救治療。21時許,何建華因小腦出血醫治無效,不幸因公殉職,享年52歲。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向抗擊疫情中犧牲的內蒙古英雄致敬
Ⅹ 2020抗擊疫情小故事簡短
2020年的疫情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在這次疫情中,我們記住了很多平凡的英雄。本文整理了幾個抗擊疫情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抗疫中的韓紅:硬核真女子,中國大脊樑
「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韓紅。」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韓紅就一直在為抗疫前線捐助物資而奔波勞碌,甚至還一度累倒。她和她的韓紅基金會一直滿負荷運轉。僅2月12日一天,湖北疫區就有44家醫院收到了韓紅基金會的捐助物資。
我必須跑得更快!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堅守抗疫最前線,連續奮戰30餘天。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不要播我的名字,媽媽看了會擔心」
這是一個24歲護士的話,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漢時,她毫不猶豫背起行囊。此刻,作為兒女,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中擔心自己的母親。
白衣戰士,英雄院長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志明,自疫情發生以來,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後,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還想上戰疫一線
2月23日,29歲的武漢醫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她的丈夫吳石磊也是醫生,醫院考慮到他們是雙職工,開始沒讓他上一線。但他表示,料理完妻子的後事,他還想上戰疫一線。
「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90後」湖南小伙鄭能量人如其名、行如其名,每天駕車20小時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免費為醫務人員提供接送服務,他在朋友圈裡寫道:「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疫情沒有結束,我們不能退!」
武漢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得知同行好友連日救治患者被感染時,泣不成聲:「不能因為身邊的戰友倒下了,你的戰斗就結束了。疫情沒有結束,我們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