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治資通鑒多少個故事

治資通鑒多少個故事

發布時間:2022-01-22 19:47:03

Ⅰ 誰知道《資治通鑒》里的歷史小故事

1.預讓漆身吞炭
春秋後期,有個叫豫讓的人,在晉國的大夫范氏和中行氏那裡做家臣,由於得不到主人的賞識,投靠到另一個大夫智伯的門下。智伯非常高興,尊豫讓為上賓,賓主朝夕相處,竟親如手足。凡遇有要事,智伯皆請教豫讓,與之商討,豫讓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
韓、趙、魏打敗智家,瓜分了智伯的土地。趙襄子殺了智伯,仍不解心頭之恨,又把智伯的顱骨用漆漆好,做成飲酒用的酒器。智伯的家臣豫讓一心想為主公報仇。不久,豫讓聽說趙襄子正在大興土木,修建宮殿,於是他身藏匕首,改名換姓,裝扮成被判刑而服苦役的囚犯,混入趙襄子內宮中去修建廁所,准備刺殺趙襄子。一日,趙襄子到廁所內解手,見有生人,便警覺起來,令手下抓住了豫讓。趙襄子左右的人極為憤怒,紛紛拔劍揚刀要殺掉豫讓,趙襄子說道:「豫讓乃義氣之士,我只需小心避開就是了。智伯已死,沒有後代,家臣要替他報仇,這是忠烈之舉。」於是就把豫讓放了。豫讓並不感激趙襄子不殺之情,相反更加堅定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的決心。為了防止被趙襄子的人認出自己,他用生漆塗滿全身,讓渾身皮膚腫爛,毛發脫落;又吞下燒紅的木炭,使聲音變啞,其間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一日,豫讓在街市行乞,與其妻相遇,連他的妻子都不知他是何人,還施捨給他幾件錢物。有一次,他的一個密友與他相遇在城內的小巷之中,朋友試探地問道:「你不是豫讓嗎?」豫讓回答:「正是。」朋友見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非常難過,禁不住淚水直淌。朋友勸他說:「憑你之才,若託身投靠趙襄子門下,定能受到信任和重用,到那時再為智伯報仇,豈不易如反掌?何苦摧殘自己呢?」豫讓說:「託身投誠,再伺機刺殺,那是懷著不忠不烈的思想去侍奉自己的主人。我之所以漆身吞炭,尋求報仇的機會,是為了使後世那些對主人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豫讓一直密切注視趙襄子的行蹤。終於有一天,他打聽到趙襄子外出的去向,便事先埋伏在趙襄子所要途經的橋下。誰知趙襄子的車馬到了橋邊,馬匹突然嘶叫驚跳。趙襄子十分奇怪,立即令手下四處搜查,果然,發現橋洞下有個乞丐。趙襄子說:「此人必是豫讓。」派人去查問,果然不錯。於是趙襄子令士卒將他從橋洞里抓了上來,把他殺了。
2.吳起殺妻拜將
吳起本是衛國人。青少年時代,他散盡家財,拜師學藝,學成了一身好武藝。後來,他又向孔子的高徒曾子學習治理國家的本領。
吳起成年後,在魯國做了官。不久,強大的齊國發兵進攻魯國,魯國君臣上下一片恐慌,無計退敵。吳起見狀,對魯君說:「主公,小將不才,願率軍退敵,保家衛國。」魯君一聽大喜,要拜吳起為將。這時,一個大臣對魯君說:「主公,此事萬萬不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他怎能為魯國盡忠呢?」魯君一聽這話,又猶豫起來。吳起在家,遲遲不見魯君的拜將命令,心中焦急不安。眼見大敵當前,他恨不得插上雙翅,飛上戰場,殺敵立功。這時,有個朋友來訪,對他說:「賢弟,有人在國君面前說你娶齊國女人為妻,不可能為魯國賣力。因此國君不會拜你為將。」吳起聽了這話,不禁怒火萬丈。他想:做人太難了,有些事情真是說不清楚,乾脆,不如快刀斬亂麻吧。想到這里,他手執鋼刀,奔入後堂,一刀將妻子的頭顱砍了下來。妻子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已做了刀下之鬼。吳起提著妻子的頭顱去見魯君。魯君嚇了一跳,無話可說,只得拜吳起為將,讓他率軍殺敵。
吳起到了前線,指揮若定,一舉打敗了齊軍,大獲全勝。捷報傳到魯國都城,嫉妒吳起的人對魯君說:「吳起殺妻求將,居心叵測,不可不防啊。」魯君是個沒主意的人,聽了這話,不但沒有重賞吳起,反而冷落了他。吳起不顧生命危險,親冒矢石,打退了齊兵,反而落得這樣的下場。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便離開魯國,來到魏國,投奔魏文侯魏斯。
魏文侯聽說吳起求見,問謀士李克道:「吳起為人如何?」李克回答說:「吳起為人,就一心想著立功揚名。但他善於用兵,春秋時代的兵家司馬穰苴也不如他。」魏文侯一聽,心中大喜,立即接見吳起。魏文侯在交談中,發現吳起胸懷大志,腹有良謀,英姿颯爽,言語豁達,不由得喜上加喜,立即封吳起為大將,讓他去鎮守西河。
西河在黃河之西,與秦國接壤,經常受到秦國的攻擊。吳起到西河後,修築城牆,加強防守,訓練士兵,主動出擊。他不但防止了秦國的東侵,還打到秦國的內地去,佔領了秦國的五座城池。從此,秦國再也不敢打西河的主意魯侯鼎戰國兵士了。吳起打敗秦軍,使魏國的地位大大地提高了。
吳起不但善於用兵,而且善於帶兵。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不騎馬,和士兵一樣背糧草。戰士有病時,他總是親自為戰士嘗葯。一天,一個戰士身上長了癰,吳起前來探病,親自用嘴為他吸膿血。這個戰士的母親聽說後,傷心地哭了起來。鄰人問她說:「吳將軍關心你的兒子,你應該高興才是,為什麼要哭呢?」戰士的母親說:「過去,吳將軍曾為他父親吸膿血。他父親感動不已,打仗時拚命沖殺,死在戰場上。如今吳將軍又為他吸膿血,我真不知道他又會死在哪裡!」

Ⅱ 資治通鑒5個故事概括

網上隨便搜索通鑒故事,通鑒智慧,上下五千年等等各種歷史著作,別說5個,5萬個也很輕松

Ⅲ 《資治通鑒》的故事

宋神宗熙甯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資治通鑒》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鑒》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Ⅳ 《資治通鑒》里的歷史小故事有哪些

  1. 預讓漆身吞炭。

春秋後期,有個叫豫讓的人,在晉國的大夫范氏和中行氏那裡做家臣,由於得不到主人的賞識,投靠到另一個大夫智伯的門下。智伯非常高興,尊豫讓為上賓,賓主朝夕相處,竟親如手足。凡遇有要事,智伯皆請教豫讓,與之商討,豫讓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韓、趙、魏打敗智家,瓜分了智伯的土地。趙襄子殺了智伯,仍不解心頭之恨,又把智伯的顱骨用漆漆好,做成飲酒用的酒器。智伯的家臣豫讓一心想為主公報仇。

一日,趙襄子到廁所內解手,見有生人,便警覺起來,令手下抓住了豫讓。趙襄子左右的人極為憤怒,紛紛拔劍揚刀要殺掉豫讓,趙襄子說道:「豫讓乃義氣之士,我只需小心避開就是了。智伯已死,沒有後代,家臣要替他報仇,這是忠烈之舉。」於是就把豫讓放了。為了防止被趙襄子的人認出自己,他用生漆塗滿全身,讓渾身皮膚腫爛,毛發脫落;又吞下燒紅的木炭,使聲音變啞,其間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豫讓一直密切注視趙襄子的行蹤。終於有一天,他打聽到趙襄子外出的去向,便事先埋伏在趙襄子所要途經的橋下。誰知趙襄子的車馬到了橋邊,馬匹突然嘶叫驚跳。趙襄子十分奇怪,立即令手下四處搜查,果然,發現橋洞下有個乞丐。趙襄子說:「此人必是豫讓。」派人去查問,果然不錯。於是趙襄子令士卒將他從橋洞里抓了上來,把他殺了。

2.吳起殺妻拜將。

吳起本是衛國人。青少年時代,他散盡家財,拜師學藝,學成了一身好武藝。後來,他又向孔子的高徒曾子學習治理國家的本領。

吳起成年後,在魯國做了官。不久,強大的齊國發兵進攻魯國,魯國君臣上下一片恐慌,無計退敵。吳起見狀,對魯君說:「主公,小將不才,願率軍退敵,保家衛國。」魯君一聽大喜,要拜吳起為將。這時,一個大臣對魯君說:「主公,此事萬萬不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他怎能為魯國盡忠呢?」魯君一聽這話,又猶豫起來。吳起在家,遲遲不見魯君的拜將命令,心中焦急不安。眼見大敵當前,他恨不得插上雙翅,飛上戰場,殺敵立功。

這時,有個朋友來訪,對他說:「賢弟,有人在國君面前說你娶齊國女人為妻,不可能為魯國賣力。因此國君不會拜你為將。」吳起聽了這話,不禁怒火萬丈。他想:做人太難了,有些事情真是說不清楚,乾脆,不如快刀斬亂麻吧。想到這里,他手執鋼刀,奔入後堂,一刀將妻子的頭顱砍了下來。

魯君是個沒主意的人,聽了這話,不但沒有重賞吳起,反而冷落了他。吳起不顧生命危險,親冒矢石,打退了齊兵,反而落得這樣的下場。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便離開魯國,來到魏國,投奔魏文侯魏斯。

魏文侯聽說吳起求見,問謀士李克道:「吳起為人如何?」李克回答說:「吳起為人,就一心想著立功揚名。但他善於用兵,春秋時代的兵家司馬穰苴也不如他。」魏文侯一聽,心中大喜,立即接見吳起。西河在黃河之西,與秦國接壤,經常受到秦國的攻擊。吳起到西河後,修築城牆,加強防守,訓練士兵,主動出擊。

他不但防止了秦國的東侵,還打到秦國的內地去,佔領了秦國的五座城池。從此,秦國再也不敢打西河的主意魯侯鼎戰國兵士了。吳起打敗秦軍,使魏國的地位大大地提高了。吳起不但善於用兵,而且善於帶兵。

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不騎馬,和士兵一樣背糧草。戰士有病時,他總是親自為戰士嘗葯。一天,一個戰士身上長了癰,吳起前來探病,親自用嘴為他吸膿血。這個戰士的母親聽說後,傷心地哭了起來。鄰人問她說:「吳將軍關心你的兒子,你應該高興才是,為什麼要哭呢?」戰士的母親說:「過去,吳將軍曾為他父親吸膿血。

Ⅳ 資治通鑒有哪些故事

有《請君入瓮》、《剖腹藏珠》、《蘇武牧羊》、《口蜜腹劍》、《為法自弊》等。

1、《請君入瓮》

天授二年(691年)初,酷吏丘神勣被處死,有人告周興與丘神勣通謀,武則天命來俊臣審問。

來俊臣於是請周興吃飯,來俊臣問:「囚犯如果硬是不認罪,該怎麼辦才好?」周興大笑說:「這太容易了,把犯人放到瓮里,四周燃起炭火。」

來俊臣派人找來一口大瓮,按照他出的主意用火圍著烤,然後站起來說:「來某奉陛下聖旨審查於你,請君入瓮吧!」周興見大事不妙,磕頭求饒,表示願意招認。

按法律,周興當處死刑,武則天赦他一死,命改判為流放嶺南,在路上被仇家所殺。

2、《剖腹藏珠》

西域有個商人,偶然得到一顆珍珠,乃是見所未見的無價之寶。他非常喜愛,深怕被人盜去,擱在哪兒都不放心。

後來,他「剖身以藏之」,剖開自己的肚子,把珍珠藏在裡面。這樣倒是相當穩妥了,可是他的命也就沒了。

3、《蘇武牧羊》

漢朝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

後將他遷到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 ) 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

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4、《口蜜腹劍》

李林甫擔任宰相,對於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威脅到他相位的的官員,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進的。他表面和善,言語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世人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

唐玄宗曾在勤政樓垂簾觀看樂舞。兵部侍郎盧絢以為玄宗已經離去,便揚鞭策馬從樓下緩緩而過。他風度翩翩,玄宗贊美不已。

李林甫得知,擔心盧絢被玄宗重用,便將盧絢的兒子召來,對他道:「你父親素有名望,嶺南道的交州廣州等地現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員,陛下有意讓你父親前去。如果他不肯遠赴嶺南,肯定會被貶官。我給你出個主意,不如讓他到東都洛陽去做太子賓客或太子詹事,這也是清貴顯職。」

盧絢果然不肯前往嶺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議,主動到洛陽任職。李林甫擔心違背眾望,便任命他為華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稱其患病不能理事,將他貶為太子員外詹事。

5、《為法自弊》

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進行一系列政治和經濟制度改革,太子駟觸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國逐漸富強起來。

後來太子駟成為秦惠文王,他公報私仇要治商鞅罪過。商鞅出逃,因沒有證件,沒人敢收留,沒想到商鞅作法自斃,被秦王所殺。

Ⅵ 資治通鑒故事的簡介

本書以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藍本,記載了上自周武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的歷代君臣的成敗、爭斗之事。本書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以故事為線索,從原著巨大的篇幅及零散的敘述中,擷取完事的故事、情節,如圍魏救趙、項羽垓下兵敗、曹植七步成詩、秦晉淝水之戰、陳後主亡國、文成公主入藏等。用適合青少年閱讀的語言講述,本書對個別生僻字注音,並配有精彩原文、大量插圖。是青少年不可不讀的優秀歷史故事圖書。

Ⅶ 資治通鑒故事有多少頁

756頁。
《資治通鑒故事》是2009年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徐尚衡,書籍是將《資治通鑒》中的62個故事按時間排列進行介紹賞析。
書名:資治通鑒故事(上、下)
ISBN:750044700, 9787500447009
作者:萬麗編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定價:29.8
頁數:756
出版日期:2004-10-1

Ⅷ 出自資治通鑒的故事有哪些

《資治通鑒》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 8csr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Ⅸ <<資治通鑒>>中的故事

語出《資治通鑒》,是作者司馬光的議論。司馬光在《通鑒》周顯王十年(前359)敘述衛鞅(即商鞅)變法之後,有一段關於守信用的議論,在議論過程中提到了四個歷史故事,即「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
1、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事見《史記·刺客列傳》,魯國讓曹沫為將軍,與齊國作戰,打了三次敗仗,魯庄公害怕而獻遂邑的土地與齊講和,但仍以曹沫為將軍。後來齊桓公與魯國在柯地會盟,齊桓公與魯庄公已經在壇上盟誓,曹沫突然手持匕首劫持了齊桓公,齊桓公左右的人都一下愣住了。齊桓公問:「你想干什麼?」曹沫說:「齊國強大,魯國弱小,但你們大國侵奪魯國也太過分了。現在魯國的城池已經就是就是齊國的國境了,你應該好好想想怎麼辦了。」在這樣的無奈的時候,齊桓公便答應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曹沫聽後便扔下匕首,走下盟約的高台,走到面北群臣的位置,臉色不變,言談如故。齊桓公脫離了危險,勃然而怒,但想毀約。管仲說:「不能這樣,貪圖小利而逞一時之快,在諸侯面前不講信義,就會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給他們。」最後齊桓公便將侵奪魯國的土地還給了魯國。曹沫三次戰敗而失去的土地都又回到了魯國。
2、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
事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爾在外流亡很多年,當時很多諸侯國不接納他,但到了楚國後,楚國熱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時,楚國國君問他說:「如果你以後做了晉國國君,將如何報答我?」重爾說:「我看你什麼貴重的東西都有,我不會有更稀罕的東西送給你,不過借你吉言,以後我果然做了晉國國君,如果我們在戰場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為回報吧!」後來,重爾果然作了國君,成了晉文公。他也果然與楚國在中原戰場上相遇,晉文公便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退避近百里以報楚國招待之恩。
3、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
事見《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在與群臣飲酒十分高興的時候,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與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約當日要打獵,於是,他便親自去告訴人家因天雨不能打獵了。此事已在《通鑒》故事(2)中已做了介紹。
4、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
事見《資治通鑒》周顯王十年(前359),即在司馬光這段對信用的議論之前。秦孝公任用公孫鞅變法,法令已經制定,但還未公布。公孫鞅怕老百姓不信,便在國都咸陽集市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桿,下令說誰能把他杠到北門去,便給他十金。老百姓覺得奇怪,也沒有人敢去搬運。公孫鞅又下命令說:「能杠過去的人給五十金。」於是有一個人便將此木挪到了北門,公孫鞅立即便給了他五十金。此後,公孫鞅才頒布了變法的法令。

Ⅹ 資治通鑒的故事

一、《資治通鑒》中比較經典和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孫權勸學、肥水之戰、赤壁之戰、長平之戰、負荊請罪、三家分晉等等。
二、故事簡介(節選):
1、孫權勸學: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從前發生過什麼事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2、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3、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治資通鑒多少個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星期三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11
如何用故事告訴對象我想你了 瀏覽:169
平時經濟生活情況怎麼寫 瀏覽:771
婚姻中的紅燈有哪些 瀏覽:497
婚姻的關鍵有哪些 瀏覽:574
有的人怎麼看透愛情 瀏覽:391
快手婚姻介紹怎麼直播辦啥手續 瀏覽:220
無奈這首歌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72
梅州與潮州哪個經濟好 瀏覽:346
不幸福的時候誰時出現什麼意思 瀏覽:398
事業編制工勤崗位有哪些 瀏覽:210
愛情怎麼衡量愛不愛 瀏覽:300
如何介紹西安的經濟 瀏覽:462
軍團戰爭x6每波經濟多少 瀏覽:289
事業單位的主體包括哪些 瀏覽:225
我的微博界面為什麼沒有我的故事 瀏覽:603
老北京幸福里火鍋怎麼樣 瀏覽:197
一段婚姻讓你越來越委屈怎麼辦 瀏覽:340
美女是璧山哪裡的 瀏覽:192
社會經濟發展處於哪些狀態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