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仙里的張果老是哪裡人
張果老是甘肅兩當人
在我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但對於歷史中是否真有八仙,他們是哪裡人氏,特別是那個倒騎毛驢的「張果老」是哪裡人,很多人知之甚少,或者全然不知。
當年,著名作家杜鵬程先生《夜走靈官峽》一文聞名全國,使人們了解了「寶成」鐵路建設者的豪情和艱苦,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靈官峽」在哪裡,這個聞名全國的峽谷到底和張果老有什麼關系,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靈官峽就在甘肅兩當縣境內,張果老就是甘肅兩當縣人,更為傳奇的是,張果老當年修行得道的地方「登真洞」就在靈官峽之中,這里不僅存活著亞洲最大的白皮鬆天然林,與之關聯的古老傳說至今仍在訴說著這里的變遷。
❷ 張果老是什麼中的人物
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張果。據《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民間的江湖術士,因民間相傳逐為神仙。居山西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不時徵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則天也召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時值盛夏,不一會,他的身體腐爛發臭。武則天聽後,只好作罷。但不久就有人在恆山的山中再次見到他。 唐玄宗數次召見他,求長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見到張果老老態龍鍾。就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 ? 」張果老說:「衰朽之歲,也沒有什麼道術可依慿,所以才變成現在的樣子,實在令人羞愧。不過今天如果把這些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出來嗎 ? 」於是便在殿前拔去鬢發,擊落牙齒,玄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張果老去休息。一會而張果老回殿,果然容顏一新,青鬢皓齒。於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們都爭相拜偈,求教返老還童的秘訣,但都被他拒絕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獵,捕獲一頭大鹿,此鹿與尋常的鹿相比,稍有差異。廚師剛要開刀宰鹿,張果老看見了,就連忙阻止,說「這是仙鹿,已經有一千多歲了,當初漢武帝狩獵時,我曾跟隨其後,漢武帝雖然捕獲了此鹿,但後來把它放生了。」玄宗說:「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時遷境異,你這么知道他就是你說的那頭鹿呢 ? 」張果老說:「武帝放生時,用銅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標志。」於是玄宗命人查檢。果然有一個二吋大小的銅牌,只是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玄宗又問:「漢武帝狩獵是哪年 ? 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了 ? 」張果老說:「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對,果然無誤。 張果老回山後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為他建「棲霞觀」。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 張果老 張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實有張果其人,新、舊《唐書》有傳,武則天時,隱居中條山,時人皆稱其有長生秘術,他自稱年齡有數百歲,武則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見,張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恆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又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蘇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據說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面而看不見。從史傳所記來看,張果不過是一位有些心虛的老朽江湖術士,要不何以數次裝死以避徵召呢?充其量不過會些幻術而已。所以有關他的仙話,全都是道教憑借民間傳聞,誇大其詞,為了宣傳需要而編造的。《太平廣記》還記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唐玄宗問術士「葉法善」張的來歷,葉法善說:「臣不敢說,一說立死。」後言道:「張果是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言畢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才救活他。
❸ 張果老是誰
八仙之一,倒騎著毛驢
❹ 張果老的人物疑問
張果老何許人也
張果老是哪裡人,並不為人熟知,這主要是因為最早記載張果老的《舊唐書》《新唐書》兩部史志中均未有明確的籍貫,前者說其「不知何許人」,後者說「晦鄉里」,而唯一確切記載的是「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 這就在其籍貫問題上給後人留下了想像、猜測和推斷的極大空間。誰不想沾仙人的光呢?張果老久隱的中條山位於山西永濟市東南,東太行,西華岳,說他是永濟人或長治人都可以理解。而其他仙跡地,也同樣如此。河北省邢台市有個五峰山,也叫五老山,據說其山有石碑記載,「廣宗道人張果,在此修行成為八仙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張果老為仙翁,改五峰山為仙翁山,並建一座棲霞觀,將一山洞改為仙翁洞,成了明代以來邢台八景之一;張果老仙跡地的另一處甘肅兩當縣,也說是張果老是兩當人,且似乎有更多的理由和更有說服力的佐證——《全唐詩》第二十四卷,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詩曰:修成金骨煉歸真,洞瑣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閑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條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經塵),詩附小傳不僅有「張果兩當人」之說。兩當縣東15公里處,進入神秘的山巒,此處不僅有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而且有幽深莫測的原始森林,在山的半懸空似的劍峰危崖上躺卧著一個數百米深的洞穴,此洞就是張果老修仙得道的「登真洞」。據說此洞來之不易,是北宋時兩當邑書吏崔明遠率民眾,為感神惠鄉里,福澤百姓,特赴京請命,才使宋王朝皇封「登真洞」的。張果老也被封為「沖妙真人」。這不難看出兩當人對張果老有虔誠的崇拜。
其實,從可考的史學角度研究,張果老的籍貫是確切而清晰的,即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
邢台市張果老山上的唐代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全文在下文「敕封仙人記」欄中),張果老本名張果,老乃後人對其尊稱,如孔丘之孔子、墨翟之墨子者,子乃對其尊稱一樣。廣宗縣張果寨村至今保存有張果老墓、張果老井等歷史遺跡,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據當地地方誌記載,該村本名張固寨,自從出了仙人張果老後便又名張果寨,該村還流傳著眾多關於張果老成仙前後的傳說,如張果老韭菜畦等,但因洪水泛濫等原因,至今張果老韭菜畦已不存在,故居也已毀壞,不過張果老墓和張果老井依然是張果老故居的鐵證,再加上唐開元年間的記載(須知,唐開元年間張果老還健在,所以可信度可以說毋庸置疑)。當然關於張果老的籍貫還有山西交城說和甘肅兩當說,但其記載無非是明朝地方誌甚至是詩歌,地方誌尚可信,詩歌我們應當存疑,不過,關於地方誌的記載,除了山西交城地方誌外,《順德府志》和《廣宗縣志》也有記載說其為廣宗人,但畢竟相去唐開元年間較遠,張果老山上的唐開元二十三年古碑記載當是最有力的史料證明,廣宗縣張果寨村的古跡則是張果老籍貫的文物證據。
如今,除了當地流傳的張果老韭菜畦傳說外,河北還廣為流傳著《小放牛》等傳說:「趙州石橋魯班修,玉石欄桿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過,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節選),2010年《飛翔石家莊》歌曲在石家莊甚至河北大地上飛揚,其開頭和結尾便採用了河北的這首廣為流傳的傳說。
張果老活到多少歲
作為八仙之一,張果老的傳說在全國到處都在傳揚,說到其年齡時,多是吹噓到了與天同壽的地步了,那麼作為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八仙人物中僅有的兩位之一的張果老(另一位是呂洞賓)到底活了多少歲呢?通過史料分析,當在140歲左右(不低於130歲),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張果老之所以能「入選」八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在於其「老」,其實張果老本名張果,「老」乃後人對他的尊稱,通過一個「老」字,我們可以看出張果老歲數之大,以至於後人傳言其三千餘歲,或曰與天同壽,這畢竟只是傳說,如果從現有的資料來分析,張果的「老」其實是可以推算出一個比較可靠的區間的。張果老在開元年間去世當是沒有爭論的事實(當然也有少數傳說其是出生在開元年間,但這種說法與史書記載有明顯的出入,故不談),史書和傳說都說明張果老主要活動在武則天和開元年間,也有部分傳說稱其在貞觀年間和唐高宗時期就曾被皇帝召見過,只是避而不見。從傳說中分析,唐玄宗最後一次見到張果老是在一次狩獵時,張果老勸阻玄宗不要殺了剛捕獲的鹿,稱其是當年漢武帝捕獲後釋放的鹿,距今已有852年。從那回山後不久張果老即仙逝,那麼這一年當是哪一年呢?很遺憾,我們發現,漢武帝在位年間為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前,加上852年正好囊括了唐玄宗整個在位時期,通過這則傳說可以看出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我們卻無法從中得知張果老的仙逝年限。昔日張果老修行之山被玄宗賜為仙翁山,即今天河北邢台的張果老山,該山留有開元二十三年石碑(也有人認為是後人重造石碑,原石碑已遭毀壞),該石碑碑文被後人稱為《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碑文有「開元二十三年......玄宗......遣通士舍人裴晤馳馹迎之,肩輿入宮,果試仙術」的記載(該記載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中也都有記載),可見開元二十三年張果老還在世,但細讀該碑文會發現:該碑文是開元二十三年篆刻的,而記載之事也發生在開元二十三年,難道張果老還在世就已經被石碑列文記載了?由此推斷,張果老仙逝之時間當在玄宗「遣通士舍人裴晤馳馹迎之」之後碑文記載之前,即當年就仙逝,時間是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既然張果老是在開元二十三年仙逝,那麼要知道他活了多少歲我們就要知道其出生時間,那麼出生時間到底為何時呢?
關於張果老的出生時間沒有明確記載,如果硬要說有記載,也都是些傳說,明顯不可信,但張果老作為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不可能活到數百上千歲,更不可能與天同壽,那麼張果老到底出生在什麼時間呢?
《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而開元年間廣宗早就改名為宗城了,為什麼該碑文還記載用「廣宗」一詞呢?據了解,關於張果老的籍貫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就是該碑文記載的邢州廣宗人,即今天河北省廣宗縣張固寨村人;其二,河東晉陽人,即今天的山西交城人,其依據是當地的地方誌;其三,甘肅兩當人,依據是《全唐詩》中的個人小傳;其四,甘肅正寧人,根據的也是當地的地方誌。然而這些地方誌都是明朝甚至年代更晚的資料,真正唐開元年間(即張果老同時期)記載張果老籍貫的只有邢州廣宗人說,並且當時也並無爭議,可以說此說當無疑,但這就有個極大的疑問,當時已無邢州廣宗地,該碑文如何記載張果老為邢州廣宗人呢?
邢州廣宗,在今天的河北廣宗、威縣一帶,《史記》記載其為沙丘地,西漢後期建廣宗國始用廣宗之名,後歷經廣宗國、廣宗郡、廣宗縣,到601年為避隋太子楊廣之「廣」字之諱,乃更名為宗城縣,如此看來,張果老當在隋煬帝楊廣正式被立為太子之前出生才會在自己仙逝後自己的弟子或是其他守觀之人用自己出生時的故鄉之名來記載仙人,所以張果老當在楊廣被立為太子之前(廣宗更名為宗城之前)出生,即最遲在公元601年出生,而其能明確記著自己是邢州廣宗人並且對廣宗有著深厚的感情(通過其去世後碑文記載用出生時的故鄉之名來記載可以看出),當為廣宗更名時已經五六歲或是更大,如此推斷張果老當在公元六世紀末出生,而邢州之名是在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由襄國郡改名邢州的,在公元607年又復改襄國郡,由此得知,張果老出生年限當在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間。
尋找到了張果老的出生和仙逝年限,那麼推斷張果老到底活了多少歲也就不難,從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間到公元735年張果老大概活了135歲到140歲(虛歲)之間,很巧,《順德府志》記載的張果老為140歲左右,只有這條比較接近。在唐朝那個年代,能活到這個歲數的人實屬罕見,甚至不可再見,所以張果也就被人尊稱為「老」,又經口口相傳,最終被列為八仙之一,而在八仙之中也就被習慣了帶上個「老」字才有了張果老的名字。
張果老的江湖道術
關於張果老的江湖道術,在張果老的神話故事的演繹中,眾所周知的有「八仙過海」、「張果老和他的紙驢」、「唐玄宗賜婚張果老」等等,但說得最多最經典是張果老裝「死」的本領。張果老自稱堯時人,有長生不老之術,死而復活當然能顯示他的長生之術,所以「死」成了他的拿手和絕活。唐太宗、唐高宗徵召他時都婉拒了。武則天派人召他出山時,張果老以「死」回絕,「死」在「妒女廟」前。時值盛夏,不一會,他身體腐爛,而且長了許多蛆。武則天無奈,只好作罷。但後有人在恆山再次見到張果老。至開元二十三年(725年)唐玄宗繼續派人招朝張果老,他故伎重演,「輒氣絕朴,久乃蘇」。但唐玄宗欲求長生不老之術心切,又令近臣裴晤、徐嶠攜璽書去請他,在「三顧茅廬」下,張果老只好進了京師。但唐玄宗盡管盛情款待,還是沒有討到任何長生術,反而招到了張果老百般捉弄。他先是喝酒戲弄,後又敲掉牙齒長出白牙,白發變烏發等,直到皇帝脫帽赤腳求他救活葉法善——那個因說出「張果老是混沌初開時一隻白蝙精」而「暴死」的道士。最後,當唐玄宗要把玉真公主嫁給他,並拜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時,他以「年老多病」為理由,回到中條山,不久又施「死」術。不死心的唐玄宗派人驗屍,卻發現棺里空空如也。
這些動人故事,在《舊唐書》《新唐書》《明皇實錄》《八仙出處東游記》《初刻拍案驚奇》等書中均可找到。久而久之,張果老的神話傳說在漢族民間不斷被豐富完善,思想內容上也增添了許多的積極因素,他嘲弄王權,抨擊富貴,世態炎涼,勸化世人,自然、必然地成為民間喜聞樂見的神話人物。尤其是他「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是中國樸素的哲學辯證思想表現,也是中國寶貴的文化財富。
❺ 張果老是哪的人
張果老,名列「八仙」之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張果老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他是唐代武後、玄宗時代的一個名氣很大的道士,人們對他的尊稱,也是他模樣長得老,顯得歲數大。
關於張果老的鄉里身世,史書記載不詳,一直不太清楚。根據考證,邢台張果老山上唐代唐玄宗御敕古碑記載,張果老乃邢州廣宗人,即今邢台市廣宗縣人
❻ 張果老是什麼人物、屬什麼肖
張果老是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
屬相應該屬鼠,相傳神誕之日為十一月二十三日。
據記載,張果老是唐朝(681-907年)人,本名張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傳說他掌握了長生的秘訣,自稱已經有幾百歲了。後來皇帝聽說了他的名聲,就派人去請他來會面,他又說自己已經活了3000多年了。道教的一些著作中,甚至說他是世界開創時一隻白色的蝙蝠轉化而成的,已經有幾十萬年了。 在民間人們描繪他的形象是,他倒騎著一頭白色的毛驢。這頭毛驢每天能夠行走幾萬公里,到達目的地後,他就把毛驢象紙一樣折疊起來,存放在自己的行李中。又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國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的祖師。
❼ 張果佬的故事
張果老是八仙人物之一,在民間,有關他的故事流傳甚廣。傳說他是隱居在中條山的一個道士,常騎毛驢出遊,日行數萬里。休息時,他將毛驢折起,藏於箱中,騎驢時再用水噴之,復又變成毛驢。至於張果老倒騎驢子,傳說也很多。據說八仙中的韓湘子是個玩仙,有一次他到黃山,被黃山的奇異美景所吸引,樂而忘歸,在黃山住了下來。一年一度的八仙聚會日子到了,七仙到齊,惟獨不見韓湘子。張果老掐指一算,就知道韓湘子在黃山,於是駕仙驢找到了韓湘子,硬逼他回仙界。張果老騎驢前面走,韓湘子跟在後面。張果老也戀黃山景色,又怕韓湘子溜掉,於是,乾脆磨轉身腰,倒騎驢子,相傳韓湘子倒騎驢子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八仙之一。亦作張果。據《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民間的江湖術士,因民間相傳逐為神仙。居山西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不時徵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則天也召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時值盛夏,不一會,他的身體腐爛發臭。武則天聽後,只好作罷。但不久就有人在恆山的山中再次見到他。
唐玄宗數次召見他,求長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見到張果老老態龍鍾。就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 ? 」張果老說:「衰朽之歲,也沒有什麼道術可依慿,所以才變成現在的樣子,實在令人羞愧。不過今天如果把這些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出來嗎 ? 」於是便在殿前拔去鬢發,擊落牙齒,玄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張果老去休息。一會而張果老回殿,果然容顏一新,青鬢皓齒。於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們都爭相拜偈,求教返老還童的秘訣,但都被他拒絕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獵,捕獲一頭大鹿,此鹿與尋常的鹿相比,稍有差異。廚師剛要開刀宰鹿,張果老看見了,就連忙阻止,說「這是仙鹿,已經有一千多歲了,當初漢武帝狩獵時,我曾跟隨其後,漢武帝雖然捕獲了此鹿,但後來把它放生了。」玄宗說:「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時遷境異,你這么知道他就是你說的那頭鹿呢 ? 」張果老說:「武帝放生時,用銅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標志。」於是玄宗命人查檢。果然有一個二吋大小的銅牌,只是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玄宗又問:「漢武帝狩獵是哪年 ? 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了 ? 」張果老說:「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對,果然無誤。
張果老回山後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為他建「棲霞觀」。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
張果老吃餚肉
一天,張果老正在他的洞府中和兩個散仙下棋,忽然接到王母娘娘的請柬,讓他去瑤池赴蟠桃會。他下完了這一盤,就倒騎上他的小毛驢上路了。
他騎著神驢,正在趕路,忽然聞到一股奇香從人間他抽動了兩下鼻子,真想下去看看,可是一看時間不早了,只好又催驢前行。一陣微風吹來,又是一股濃香飄來,他又抽動了兩下鼻子,不知為什麼,一聞到這股誘人的異香,張果老不但感到腹中飢餓,而且去瑤池的興趣也沒了。他躊躇了一會兒,終於下了決心,撥轉驢頭,按下雲頭,變做普通的白鬍子老頭,順著香味,來到鎮江酒海街的一家小酒店的門前。
這個小酒店是個夫妻店。這天,兩口子正在發愁。原來,明天是中秋節,前幾天妻子上街買了一包硝,准備明天去娘家時,帶給父親做鞭炮用。沒想到三天前這包硝竟被丈夫當鹽腌了豬蹄膀了,直到今天早上,妻子找硝時才發現。
兩口子一看,這四個豬蹄膀不但腌得板扎,而且肉色紅潤鮮艷,比用鹽腌的還好。怎麼辦?吃吧,怕有毒,丟吧,又有點捨不得。
「這樣吧,你把它用清水泡泡,用文火多煮會,拔拔毒,留著咱們自己吃吧。」妻子說完,就打來了水。
兩個人把蹄膀泡了又泡,洗了又洗,又加上蔥、姜、花椒、大料,煮起來。一開鍋,屋子裡就彌漫著一股特別的香味。兩口子正在納悶,忽然聽到一陣射門聲。他們這才想起,早就過了開店門的時間了,便急忙開了店門。
「呵呵,真香呀!」兩個常來的顧客一進門就抽動鼻子大聲叫起來,「怪不得你們不開門,原來在吃好東西哪!」
店門一開,香味飄到街上,四鄰八舍一聞到這股異香,也紛紛跑來問,妻子邊從鍋里撈豬蹄膀,邊向要爭著吃的人解釋:「這蹄膀錯放了硝,不能吃。」
正在這時,張果老變成的白鬍子老頭跨進店來。他分開眾人,一把搶過盛蹄膀的盤子,嘴裡大聲說:「不管要多少錢,我都包了!」
「不行!那是硝肉,不能當菜的。」妻子一見,著急地說。
「不當菜,正好搭茶。」老頭一手掏出一錠銀子來,另一隻手已抓起蹄膀吃起來。「我是聞到香味特地趕來的,隨你說什麼,我是非吃不可!」
夫婦二人見老頭毫不理會他倆的勸說,只好又拿來姜絲、香醋,讓老頭醮著調料吃。老頭邊大口大口地吃,邊贊不絕口。他一連吃了三個半蹄膀才住口。老頭吃飽後。走出店門,哈哈大笑,倒騎毛驢,揚長而去。人們這才知道,這老頭就是張果老變的。
張果老吃飽了硝肉,時間己晚,對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更無興致了,便打道回自己的洞府。
老頭走後,夫妻倆和眾鄰人一嘗那剩餘的蹄膀,都說味美。自此以後,他們就用此法制起硝肉來。每天顧客盈門,生意格外興隆。夫妻店的硝肉很快就出了名。後來,人們嫌「硝肉」不雅,改為「餚肉」。
三百年過去了,鎮江的餚肉越做越美,越來越受人歡迎。如今,「鎮江餚肉」已成為江蘇的名食。
❽ 張果老是哪裡人
張果老是河北廣宗縣張固寨村人。
1、依據
據記載,張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張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常年隱於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
從可考的史學角度研究,張果老的籍貫是河北廣宗張國寨村人。邢台市張果老山上的唐代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仙翁張姓果名,邢州廣宗人也。
而其它史料中,張果老是哪裡人,並不為人熟知,這主要是因為最早記載張果老的《舊唐書》《新唐書》兩部史志中均未有明確的籍貫,前者說其「不知何許人」,後者說「晦鄉里」,而唯一確切記載的是「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
《全唐詩》第二十四卷,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詩曰:修成金骨煉歸真,洞瑣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閑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條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經塵),詩附小傳不僅有「張果兩當人」之說。
2、人物傳說
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一,即來自張果神話而成的。
相傳他本久隱山西中條山,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後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中條山去。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的祖師,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❾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張果老這個人
有,這個人,只不過是後來人誇大,美化了這個人的故事,就成了傳說。
❿ 張果老有什麼傳說
傳說(一)
張果老,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據史籍記載他是正寧人,張果老墓在正寧縣東七十里。
在正寧,流傳著張果老的很多傳奇故事。傳說張果老須眉皆白,常倒騎毛驢巡遊天下。他的毛驢一不吃草料,二不飲水,一到夜晚拍一下驢頭,那咻咻喘氣的驢子就倒在地上變成一張紙驢。張果老拉起折成幾折往懷里一揣,就睡了覺。第二天起來,掏出紙驢輕輕吹口氣,一匹活生生的驢子又站在面前。他拿起唱道情用的竹板又倒騎毛驢上路了。
張果老以前騎的並不是紙驢,而是一頭真驢。有一次,他騎著毛驢一路傳經,尋仙覓道。當走到羅川華山西面的溝口時,抬頭一看,只見蔥郁茂密的山坡下,一片桃林,數行修竹,煞是茂盛。一座紅磚綠瓦的寺院,掩映在竹林桃花中。張果老來到寺前,本想敲門進去,可一打聽,寺里住著72個魯莽和尚,靠耕種幾畝廟產田和微薄的香火錢度日。為了不礙誦經,他在隔澗的山坡上覓一個石洞住了下來。
紅日偏西時,寺院開飯的鍾聲響了。張果老騎上毛驢渡過澗溪,來到寺院門前。老和尚忙將他迎進禪房,接著端上兩碟素菜、一碗稀粥、一盤饃饃讓他充飢。張果老吃完飯,連個謝字都沒說,騎毛驢又回了山洞。
一天、兩天……天天如此,張果老鍾響則到,飯後便去。老和尚見此雖有點為難,但又感到都是出家人,自己有飯用,就得給老道吃。可是那些小和尚都很生氣。和尚們後來想了一個辦法:開飯時不再敲鍾而改成敲木魚。可張果老一如既往,從無差錯。於是和尚們憋不住了,有的說開飯時把門關了,有的說乾脆把他趕出華山溝口。你一言,我一語,又定下了一條妙計。
一天,張果老又來吃飯。飯後談論了半天經,出了門不見毛驢,地上只有一張血淋淋的驢皮。啊!這班和尚把驢殺了!張果老見狀並未發怒,反而笑著對眾和尚點頭,然後走到驢皮前,用手在驢皮的腦門上一拍,說聲「起來」,忽然驢皮變成一匹活驢站了起來,他仍舊倒騎毛驢走到澗溪邊,把手中的竹板一伸,一條平坦的木橋立即搭在小溪上,毛驢過了橋。和尚們見此個個都傻了眼。
張果老回到石洞後把驢皮剁成小塊,撒向子午嶺,於是就變成漫山遍野的樹林。他卻畫了一張紙驢用。這紙驢比真驢更得心應手,日行千里,又「得得得」地馱著張果老雲游四方去了。
傳說(二)
淮濱縣張庄集,傳說是張果老的故鄉。張庄集原名又叫張果城,張果老成仙後曾一度改名為仙庄集。提起張果老成仙以及他為什麼要倒騎驢的事兒,這里還有一段傳說呢。
張果老本是窮苦人出身,常年以趕驢馱腳幫人運貨為生,每天風里來,雨里去,日子過得很是艱難。這天,他趕著小毛驢,一大早就上路了。中午時分,他正走到一座破廟前,只見荒坡野廟,一副破敗凄涼的景象,廟內空無一人,只剩下兩間破瓦房。往常,張果老每路過這里,總要歇歇腳,啃上幾口乾饃,睡上個把時辰的覺,也算尋了個痛快。這天,張果老卻突然改變了主意,他摸摸干糧袋,還是早上捨不得吃的那一塊大餅,現時要把這塊大餅吃下去倒也容易,可晚上吃什麼呢?他牙一咬,心一橫,對著驢兒甩了一個響鞭,乾脆三頓作一頓,待把貨物運到地方再說!他剛要邁步,突然一陣清風刮來,聞到了一股異常的香味,這時腹中空空,飢腸轆轆的張果老不禁喝住了毛驢,停下腳來。」張果老將毛驢掛在廟門前的一棵小樹上,推開虛掩著的廟門,走了進去。
進得廟門,張果老一下愣住了:一向無人的破廟里,竟然支了口大鍋。那灶堂正架著劈柴,鍋的四周煙騰火燎地冒著大氣。張果老疑惑不定,忙掀開鍋蓋一看,好傢伙,你道鍋里是什麼?原來是燉得滾爛的一鍋肥肉。鍋蓋剛一打開,那滿鍋的香氣,一個勁兒他在朝他鼻子里鑽!是誰有肉不在家吃,偏偏拿到廟里煮呢?張果老越想越感到奇怪,四下瞧瞧,再出門望望,還是沒人。張果老碰上了這么個好運氣,還會輕易放過,飽嘗一口湯,味道出奇的美,也分不出鍋里到底煮的是什麼肉,反正是他從來沒吃過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從門外的小樹上掰了根樹枝當筷子吃將起來。
原來離這座廟不遠處,有一座學館,裡面有一個性情孤僻古怪的教書先生。他平生無別的嗜好,只專一修身養性,以求升天成仙。說來也巧,這天,他從一個學生的口裡得了一個信兒,說是在離學館不遠的一個大荒坡地里,經常有一個光屁股小孩出來要玩,這孩子個子很矮很矮,卻長得白白胖胖。學生以為稀奇,不知是誰家的孩兒,整天在那裡玩也不回家。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暗喜,他斷定這是一支成了精的何首烏。他早就聽人說過,何首烏在地下生長千年以後,就會變成人形,出來走動,誰能吃到這種何首烏的肉,誰就可以超凡成仙。他早就夢想得到這樣一種寶貝,不料卻應在今天。他買來了一斤紅絲線和一根綉花針,把絲線的一頭穿在針上交學生帶著,讓學失設法把針扎在那個光屁股小孩兒的身上。學生聽老師的話,果真這樣做了。於是,先生就順著紅絲線一直找到了這種東西生長的地方,剛好,就在張果老經常路過的那座廟後面的地里。先生趁著沒人的時刻,悄悄地挖了起來,挖了很深很深,直到把紅絲線挖完,才挖出了一隻長得肥肥胖胖的何首烏。先生想帶回家,又怕被人遇見,想來想去,不如就在破廟里支個鍋,人不知鬼不覺地獨個吃了完事。沒想到在他煮熟了何首烏,回去拿碗筷的時候,前庄卻來了一個朋友,說是家裡辦喜事,要請他去幫忙寫副對聯,不等他答應,朋友就死拉硬執地把他拖走了.他匆忙寫完了對聯,就要告辭,朋友又死活非留他在家裡喝幾杯不可。就這樣,時間一拖再拖,燉得爛熟的一鍋仙肉仙湯卻沒能上口。
那何首烏個大肉多,張果老吃了個痛快也沒吃完。這時,他的小毛驢在院外又踢又叫,他這才想起小毛驢還餓著肚子,於是連鍋帶湯一起端了出來,讓驢兒也喝個夠。最後還剩下一點湯,他順手撥到了牆頭上。
張果老吃罷肉,喝罷湯,打了個飽嗝,心中美滋滋的,正要坐下來抽袋煙運運氣,卻一眼看見有個人慌慌張張地朝這邊走來。「不好,八成這鍋內是他飩的!」他慌忙起身,解開驢繩,屁股一抬倒坐在驢背上。「得兒——嘟!」接著一個響鞭,驢兒四蹄踏踏飛快地跑起來。誰知就在這緊追快跑之中,仙物生效,那驢兒也因喝了仙湯,四蹄早已離開了地面,騰雲駕霧地飛了起來。張果老倒騎在小毛驢上,只覺身輕似飄,越飛越遠,越升越高,破廟和那個追來的人早已看不見了。
傳說,那被張果老用來當筷子吃何首烏的樹枝幹,竟然落地生根,長成參天大樹,被當地人稱作「果老樹」。那一堵被張果老用肉湯潑過的牆頭,竟然如銅牆鐵壁一般,經世不倒。後來,人們就把這座破廟加以整修,改建成「果老廟」,把這堵牆立為「果老碑」,並在上面題詩刻文,表達對張果老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