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郵票代表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刻舟求劍
② 我知道這一組郵票是成語故事。一個是《》一個是《》
聞雞起舞
刻舟求劍
③ 哪位有手工製作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郵票謝謝!
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
④ 誰有關於成語故事的郵票,如葉公好龍,邯鄲學步等等
中國國家郵政局於4月2日發行
《成語典故(一)》特種郵票一套4枚,
四枚郵票的名稱分別為「邯鄲學步」、「葉公好龍」、「濫竽充數」、「鷸蚌相爭」,
面值均為80分
⑤ 郵票是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是表示完整意思的定型片語或短語。有些成語的形成還伴隨著一個故事,叫做「成語典故。」2004年我國發行了《成語典故(一)》郵票一套 4 枚。《成語典故(二)》郵票一套 4 枚。除此以外,在我國已陸續發行的歷史故事郵票上,也可尋覓到一些與成語有關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圍繞他的一些故事就演繹成了成語。如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幫他打天下,三次到他的隱居的隆中草廬訪聘他,請他出山。後人以成語「三顧茅廬」(T157,4-2)來比喻誠心誠意邀請能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什麼都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就能成功。這一成語出自三國故事「赤壁之戰」(1994—17M)。戰前周瑜計劃攻曹營,一切准備就緒,就差煽火的東風沒有颳起;後來是諸葛亮「借」來了東風。「劉備招親」(1994—17,4—2)說的是孫權想從劉備手中索還荊州,用周瑜的計策假稱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騙劉備到東吳完婚將他扣作索還荊州的人質。想不到在諸葛亮安排下,劉備帶夫人逃回,周瑜的追兵也被打敗,後人就用「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成語比喻想佔便宜又不成反受損失。
傅抱石的畫作《山陰道上》(1994—14,6—6),描繪的是文人雅士去蘭亭赴會,走在山陰道上的情景。王獻之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畫面上沒有秀美山川,但行人目不暇接的情景躍然紙上。後人用成語「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來形容事務頭緒紛繁,難於應付;或用成語「目不暇接」來說明要看的東西很多,看不過來。傅抱石的另一畫作《東山絲竹》(TP28),描繪的是謝安隱居東山時與朋友雅聚演奏絲竹的情景。東晉時,年輕的謝安從官場退出隱居浙江上虞東山,常與王羲之等人往來,詩酒自娛,朝廷屢詔不出,直到四十多歲以後才重新入仕。根據他的這段經歷產生了成語「東山再起」,用來說明再度任職,或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琵琶亭(2004—27,4—2)為紀念白居易的《琵琶行》而建,詩中有「門前冷落鞍鳥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之句,因而有成語「琵琶別抱」,寓意婦女再婚。醉翁亭(2004—27,4—4)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有名,文中有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手山水之間也」,後人以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或比喻別有用心。
《刻舟求劍》(T59)是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的一則寓言;說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卻在船邊作記號標出落劍的地方,船停後再從作記號處入水找劍,自然無法找到。用作成語比喻拘泥成法脫離實際。《精衛填海》(T120,6—6)是出自《山海經.北山經》的一則神話,說炎帝之女女娃游東海溺死,化為精衛鳥,常衘西山之木石填於東海,要將東海填平。作為成語比喻不畏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還有一些郵票用成語作票名,如「運籌帷幄」(1998—24,5—1)、「中流砥柱」(2005—16,4—2)、「一衣帶水」(J63,2—2),「簞食壺漿」(2001—27,3—2)等等,它們的出處也都有一個故事。
⑥ 世界上的郵票成語故事是什麼
中國郵票就有,愚公移山,卧薪嘗膽,毛遂自薦,聞雞起舞。
⑦ 成語故事郵票有哪些
中國目前發行了兩組
《成語典故》郵票
《成語典故》(一)
邯鄲學步
葉公好龍
濫竽充數
鷸蚌相爭
《成語典故》(二)
愚公移山、卧薪嘗膽、毛遂自薦、聞雞起舞
⑧ 《中華美德——成語故事郵票珍藏冊》A款
不要抱太大期望。這種東西的附加值太高,加上上述郵票目前價格不高,而且有的已經打折,建議保留收藏。
⑨ 成語故事郵票(2010-9)現價
中國郵政定於2010年4月18日發行《成語典故(二)》特種郵票1套4枚。詳情如下:
志號:2010-9
圖 序 圖 名 面 值
(4-1)T 愚公移山 1.20元
(4-2)T 卧薪嘗膽 1.20元
(4-3)T 毛遂自薦 1.20元
(4-4)T 聞雞起舞 1.20元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16枚
整張規格:146×200毫米
版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 計 者:徐樂樂
責任編輯:佟立英
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目前市價約4元左右。
⑩ 關於郵票上印有成語故事人物肖像的有哪些
刻舟求劍 和三國的「三顧茅廬」(T157,4-2)「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還有一些郵票用成語作票名,如「運籌帷幄」(1998—24,5—1)、「中流砥柱」(2005—16,4—2)、「一衣帶水」(J63,2—2),「簞食壺漿」(2001—27,3—2)等等,它們的出處也都有一個故事。以及T120一套都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