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史記》中有哪些故事
《史記》中鴻門宴,完璧歸趙,破釜沉舟,指鹿為馬,紙上談兵等故事。
1、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
2、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3、破釜沉舟。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鑊,渡江後鑿沉舟只,只帶三天干糧。
4、指鹿為馬。該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
5、紙上談兵。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② 史記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比喻顛倒是非。
③ 史記有什麼故事
史記
作者:司馬遷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璧」。
十二本紀
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後本紀孝文本紀孝景本紀孝武本紀
十表
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秦楚之際月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間侯者年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八書
禮書樂書律書歷書天官書封禪書河渠書平準書
三十世家
吳太伯世家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陳杞世家衛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晉世家楚世家越王句踐世家鄭世家趙世家魏世家韓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外戚世家楚元王世家荊燕世家齊悼惠王世家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留侯世家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世家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三王世家
七十列傳
伯夷列傳管晏列傳老子韓非列傳司馬穰苴列傳孫子吳起列傳伍子胥列傳仲尼弟子列傳商君列傳蘇秦列傳張儀列傳樗里子甘茂列傳穰侯列傳白起王翦列傳孟子荀卿列傳孟嘗君列傳平原君虞卿列傳魏公子列傳春申君列傳范睢蔡澤列傳樂毅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田單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屈原賈生列傳呂不韋列傳刺客列傳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張耳陳餘列傳魏豹彭越列傳黥布列傳淮陰侯列傳韓信盧綰列傳田儋列傳樊酈滕灌列傳張丞相列傳酈生陸賈列傳傅靳蒯成列傳劉敬叔孫通列傳季布欒布列傳袁盎晁錯列傳張釋之馮唐列傳萬石張叔列傳田叔列傳扁鵲倉公列傳吳王濞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韓長孺列傳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衛將軍驃騎列傳平津侯主父列傳南越列傳東越列傳朝鮮列傳西南夷列傳司馬相如列傳淮南衡山列傳循吏列傳汲鄭列傳儒林列傳酷吏列傳大宛列傳游俠列傳佞幸列傳滑稽列傳日者列傳龜策列傳貨殖列傳太史公自序
④ 史記里有哪些故事
[西漢]才女。臨邛(今邛崍市)大富商卓王孫的女兒。她美麗、聰明,精於彈琴,善做詩文,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才女。不幸年輕守寡,住在娘家。這時,著名的文學家成都市人司馬相如被縣令王吉邀請,同到卓王孫家做客。酒宴上,相如被邀彈琴。文君素來愛慕相如的才名,加之喜愛音樂,善解琴音,於是到堂上簾後偷聽相如彈琴。相如看到簾後的鬢影釵光,估計文君在內,於是奏了一曲《鳳求凰》,表達自己對文君的愛慕之心。深夜沉沉,文君背著父母,偷偷到相如寓所成婚,然後一同逃歸成都。後因家貧又返臨邛,與相如賣酒。文君當壚,相如與酒保雜作。此事傳入卓王孫耳中,深以為恥。於是被迫分其家財給文君夫婦,讓他們回成都去。後來,相如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任中郎將奉詔令到蜀郡。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非常榮耀。此時卓王孫才感到女兒確有眼力。此段史實見載於《史記》和《漢書》,後來流傳較廣,成為人們最熟知的故事。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相如亦早聞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相如一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一文錢。兩人只好變賣所有東西後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後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僕人給他們。司馬相如有財、有名後,又受皇帝寵幸,便宿娼納妾,竟不理會卓文君。文君因作《白頭吟》以訣別。「皚如山上雪,皎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天下的負心郎皆愧之。
⑤ 史記上有哪些故事
荊柯刺殺秦王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置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干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卧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卧薪嘗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卧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卧薪」之說。 「卧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卧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嘗膽」,雖有「卧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卧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卧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項羽本紀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刺客列傳 孟嘗君列傳
游俠列傳 貨殖列傳 秦始皇本紀 滑稽列傳 太史公自序
附:史記全篇
本紀
五帝本紀 夏本紀 殷本紀 周本紀 秦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呂後本紀 孝文本紀 孝景本紀 孝武本紀
表
三代世表 十二諸侯年表 六國年表 秦楚之際月表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間侯者年表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王子侯者年表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書
禮書 樂書 律書 歷書 天官書 封禪書 河渠書 平準書
世家
吳世家 齊太公世家 周公世家 燕世家 管蔡世家 陳杞世家 衛世家 宋世家 晉世家 楚世家 越王勾踐世家 鄭世家 趙世家 魏世家 韓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外戚世家 楚元王世家 荊燕世家 齊悼惠王世家 蕭相國世家 曹相國世家 留侯世家 陳丞相世家 絳侯世家 梁孝王世家 五宗世家 三王世家
列傳
史記卷六十三 伯夷叔齊列傳 第一
史記卷六十三 管晏列傳 第二
史記卷六十四 老子韓非列傳 第三
史記卷六十五 司馬穰苴列傳 第四
史記卷六十六 孫子吳起列傳 第五
史記卷六十七 伍子胥列傳 第六
史記卷六十八 仲尼弟子列傳 第七
史記卷六十九 商君列傳 第八
史記卷七十 蘇秦列傳 第九
史記卷七十一 張儀列傳 第十
史記卷七十二 樗里子甘茂列傳 第十一
史記卷七十三 穰侯列傳 第十二
史記卷七十四 白起王翦列傳 第十三
史記卷七十五 孟子荀卿列傳 第十四
史記卷七十六 孟嘗君列傳 第十五
史記卷七十七 平原君虞卿列傳 第十六
史記卷七十八 魏公子列傳 第十七
史記卷七十九 春申君列傳 第十八
史記卷八十 范睢蔡澤列傳 第十九
史記卷八十一 樂毅列傳 第二十
史記卷八十二 廉頗藺相如列傳 第二十一
史記卷八十三 田單列傳 第二十二
史記卷八十四 魯仲連鄒陽列傳 第二十三
史記卷八十五 屈原賈生列傳 第二十四
史記卷八十六 呂不韋列傳 第二十五
史記卷八十七 刺客列傳 第二十六
史記卷八十八 李斯列傳 第二十七
史記卷八十九 蒙恬列傳 第二十八
史記卷九十 張耳陳余列傳 第二十九
史記卷九十一 魏豹彭越列傳 第三十
史記卷九十二 黥布列傳 第三十一
史記卷九十三 淮陰侯列傳 第三十二
史記卷九十四 韓信盧綰列傳 第三十三
史記卷九十五 田儋列傳 第三十四
史記卷九十六 樊酈滕灌列傳 第三十五
史記卷九十七 張丞相列傳 第三十六
史記卷九十八 酈生陸賈列傳 第三十七
史記卷九十九 傅靳蒯成列傳 第三十八
史記卷一百 劉敬叔孫通列傳 第三十九
史記卷一百一 季布欒布列傳 第四十
史記卷一百二 袁盎晁錯列傳 第四十一
史記卷一百三 張釋之馮唐列傳 第四十二
史記卷一百四 萬石張叔列傳 第四十三
史記卷一百五 田叔列傳 第四十四
史記卷一百六 扁鵲倉公列傳 第四十五
史記卷一百七 吳王濞列傳 第四十六
史記卷一百八 魏其田鼢列傳 第四十七
史記卷一百九 韓長孺列傳 第四十八
史記卷一百十 李將軍列傳 第四十九
史記卷一百十一 匈奴列傳 第五十
史記卷一百十二 衛將軍驃騎列傳 第五十一
史記卷一百十三 平津侯主父列傳 第五十二
史記卷一百十四 南越列傳 第五十三
史記卷一百十五 東越列傳 第五十四
史記卷一百十六 朝鮮列傳 第五十五
史記卷一百十七 西南夷列傳 第五十六
史記卷一百十八 司馬相如列傳 第五十七
史記卷一百十九 淮南衡山列傳 第五十八
史記卷一百二十 循吏列傳 第五十九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汲鄭列傳 第六十
史記卷一百二十二 儒林列傳 第六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酷吏列傳 第六十二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 大宛列傳 第六十三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游俠列傳 第六十四集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佞幸列傳 第六十五
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滑稽列傳 第六十六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日者列傳 第六十七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龜策列傳 第六十八
史記卷一百三十 貨殖列傳 第六十九
史記卷一百三十一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⑥ 《史記》上有什麼故事
軒轅天子
網開一面
囊血射天
酒肉池林
左支右絀
焚書坑儒
指鹿為馬
拔山扛鼎
先發制人
破釜沉舟
鴻門宴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沐猴而冠
霸王別姬
四面楚歌
無顏見江東父老
一敗塗地
約法三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運籌帷幄
高屋建瓴
卧薪嘗膽
鳥盡弓藏
一狐之腋
招搖過市
韋編三絕
鴻鵠之志
積毀銷骨
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
歃血為盟
因人成事
一言九鼎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怒發沖冠
刎頸之交
膠柱鼓瑟
紙上談兵
一字千金
⑦ 史記有哪些故事
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卷數篇名
【本紀】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雖非皇帝,司馬遷以「在權不在位」之名將之編入)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卷九 呂太後本紀第九(不列名義上的天子漢惠帝本紀,理由與項羽同)
史記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原篇己闕,從《漢書》補)
史記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原篇己闕,從《漢書》補)
史記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原篇名為《今上本紀》,原文己闕,褚少孫據《封禪書》補並改篇名)
三皇本紀(司馬貞補,有些版本收錄此篇)
【表】
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史記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史記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史記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史記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史記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記卷十九 惠景閑侯者年表第七
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史記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記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書】
史記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已殘,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荀子的《禮論》及《議兵》來代替正文)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已殘,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禮記》《樂記》代替正文)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史記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
史記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史記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史記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世家】
史記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記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記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史記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史記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史記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史記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記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記卷四十 陳涉世家第十八
史記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記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記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記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記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記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記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記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列傳】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史記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史記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史記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史記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史記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史記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史記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史記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史記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史記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史記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史記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陳余列傳第二十九
史記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史記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史記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史記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史記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史記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史記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史記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史記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史記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史記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史記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史記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史記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史記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史記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史記卷一百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史記卷一百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史記卷一百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史記卷一百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史記卷一百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史記卷一百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史記卷一百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史記卷一百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史記卷一百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史記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史記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史記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史記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未闡述諸侯國之俗,僅記司馬季主之事)
史記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