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不管前路如何擇善而行的故事

不管前路如何擇善而行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2-02-14 12:31:05

『壹』 擇善而行,不問曲終是什麼意思

「擇善而行,不問曲終」的意思是選擇好的事情去做,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

「擇善而行」,漢語成語,拼音是 zé shàn ér xíng,意思是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是一個褒義詞。出自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例句:

一、回去告訴你們可汗,讓他以後行事要擇善而行。

二、應當說,在這兩個方面,曹操都不存在什麼問題,他基本上能夠做到從諫如流,擇善而行。

三、擇善而行就能把握信息化建設的主動權。

四、常思己過,方能揚長避短、擇善而行。

『貳』 有關「擇善而行」的名言有哪些

  1. 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莎士比亞

  2. 善與惡是同一塊錢幣的正反兩面。——羅曼·羅蘭

  3. 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列夫·托爾斯泰

  4. 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莎士比亞

  5.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修身》

  6. 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在一定的時候,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極致。——孫犁

  7. 不會有一個善良、正直的人願去做竊奪別人勞動果實的盜賊,更不會在享用"臟物"的時候,反而感到幸福。——魏巍

  8.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麥克萊

  9.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梁漱溟

  10. 做一個善良的人,為群眾去謀幸福。——高爾基

  11. 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孫犁

  12. 世間好看事盡有,好聽話極多,惟求一真字難得。——申居鄖

  13. 善良的東西在一定的時候,在一定的環境,可以達到極致。——孫犁

  14. 誠實與善良均來自良好的教育。——普盧塔克

  15. 一切惡出於自私,而通於一切之善者就在於不自私,以至舍己而為公。——梁漱溟

『叄』 擇善而行恃華不奢什麼意思

擇善而行恃華不奢的意思是選擇善良,做一個良善高尚之人,擁有華麗的人生卻不奢侈的消費。

人如果沒有志向,就不能被稱為人。但作為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應該有其行為准則。應當擇善而行,先確定目標,然後再行動。一旦志向確定下來,就要心口如一,至死不悔,說到做到,必定達到目標。

如果身心疲憊懈怠,或者被外部事物所牽累,或者被心中慾望所左右、不能忍受暫時的疾患,不能剋制細小的慾望,就會猶豫不定;一旦猶豫不定,便會做與不做二心;二心交爭不定就會導致立志之前的慾念取勝。

『肆』 擇善而行不問曲終是什麼意思

擇善而行,不問曲終: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不問結果。

「擇善而行」引申自唐朝魏徵的《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此句意思:這樣做就是要堵塞進諫者之口,哪能說是擇善而從呢?

善良無處不在,希望就無處不在。帶著目的性的高調行善不是真的善意,真正替受助者著想才是真正的善良。善良如隨風而散的蒲公英,每一個微小的善意,都會在人們的心裡生根發芽,繼續循環下去。生活中你的每一份善意,都會生出更多的善。善能生善,善能促善。

幫人就是幫己。餘生很短,擇善而行。你的善意會照亮他人的心路,也會讓他人回過頭來為你引路。善良遇到善良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善良最終會回歸善良。

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善良,不是故意做給誰看,也不是想去感動誰,而是繁雜社會之中,給自己良心的一個交代。

曾看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盲人提燈籠》:

在漆黑的夜晚,盲人提著燈籠在路邊走,路上有行人就忍不住問他:「您自己看不見,為什麼要提個燈籠趕路?」

盲人笑著說道:其實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的安全。而且,我為別人帶來光亮,人們也常常感激我,會回過頭來熱情的攙扶我,帶我走過無數個溝坎,避開了很多危險。

『伍』 擇善而行不問曲終,用到感情上,是什麼意思

如果將這句話用到感情之上,那麼意思就是說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對的方向,不去過問最後的結果

『陸』 關於厚德感恩,擇善而行的作文

最近我校一位學生遇到了一件這樣的事情,在放學的路上遇見一位老奶奶被車撞到了路溝里,車跑了。這位學生就把她救了起來,並用自行車把她送到了醫院。等老人的家人來了以後,不但對這位學生沒有任何的感謝,反而說是他撞了老人,讓老人來說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的時候,老奶奶卻不肯說出實情,而說:「我記不清楚了。」就這樣,這個學雷峰,做好事的學生,在老人家人的逼迫下,為老人支付了800元的醫葯費。

諸如此類的事件讓人深思:為什麼不斷出現獲救者、受恩者冷漠絕情的面孔?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這樣?怎麼感恩情結離人們越來越遠呢?

我們中華民族具有優良的「感恩」傳統。在我們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反映出我國古人對感恩的認崇尚。就連我們的祖先在造字上也反映出了感恩的思想,有文字專家分析:「恩」從因從大,乃就起口而擴大之意,亦含有相賴相親之意,心之所賴所親者,彼此有厚德至誼,即他人給我或我給他人之友誼。

然而,由於當今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公民的感恩意識在逐漸淡化。金錢和利益的權衡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相助,自私自利的貪婪在蠶食人們的良知。孩子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學生不知道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被幫助者不知道感謝幫助者之恩;政府不知道感謝人民的尊重之恩;人類不知道感謝自然的恩賜之恩……

人們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請你學會感恩吧!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自然,感謝一切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這樣,你才會更加熱愛生命,更加關愛他人;你才能收獲平和與快樂

『柒』 成語擇善而行是什麼意思

擇善而行
[ zé shàn ér xíng ]
釋義
[ zé shàn ér xíng ]
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詳細釋義
【解釋】: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出自】: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出處
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捌』 「遠離是非,擇詞而說,擇善而行,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者」這段話什麼意思

1、這句話的意思是:

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這個道,不能離開片刻我的身心,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正道了。

2、出處:

出自《中庸》。《中庸》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

3、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中庸》簡介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是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盡性」等內容,對為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

5、影響:

1)意義價值

⑴中庸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中正平和,對於指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生態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和指導意義。[10]

⑵《中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闡述「中庸之道」並提出人性修養的教育理論著作。

⑶中庸是中華民族的古典哲學,曾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也為世界文化寶庫貢獻了篇章。

⑷中庸,以「過猶不及」為核心,做人處事追求適中、守度、得當,不偏不倚為宜,不到位和越位、缺位都不合適。

⑸中庸,既深奧又通俗,是治國之道又是修身之法;它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

⑹中庸是和合文化的哲學升華。

2)歷代影響

《中庸》是儒家經典,至今已流傳兩千多年,在儒家學說中佔有重要地位,位於「四書」次位,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學術特點、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

『玖』 成語擇林而

帶有「擇」的成語有:身無擇行、擇善而行、飢不擇食、擇福宜重、斷杼擇鄰、不擇手段、不擇生冷、忙不擇價、以人擇官、急不擇路、口無擇言、急不擇途、擇肥而噬、鵝王擇乳、別無選擇、擇木而棲、良禽擇木、擇主而事、慌不擇路、口不擇言、急不暇擇、擇鄰而居、急不擇言、擇善而從、擇地而蹈、東床擇對、物競天擇、揀精擇肥。 1、擇善而行:[zé shàn ér xíng] 出處: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釋義: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例句 a.擇善而行,就能把握信息化建設的主動權。 2、飢不擇食;[jī bù zé shí]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飢不擇食。』」 釋義:擇:挑揀。不管什麼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例句 a.小明已餓得飢不擇食,任何食物都吃得津津有味。 b.我很餓,吃飯的時候飢不擇食,不喜歡吃的菜都吃得津津有味。 c.他已經餓了好幾天了,一看到吃的,就飢不擇食地吃進肚子里。 3、不擇手段:[bù zé shǒu àn] 出處;魯迅《三閑集·通信》:「要謀生,謀生之道,則不擇手段。」 釋義:擇:選擇。指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例句 a.秘訣一惡狠狠的下決心,不擇手段的說英語。 b.大學的確是需要競爭的,哪怕是不擇手段,那也是在提前適應社會。 c.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 4、口無擇言:[kǒu wú zé yán] 釋義:指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例句 a.他口無擇言,講得頭頭是道。

『拾』 擇善而行下一句是什麼

擇善而行,下一句:不問曲終。

其意思是:指選擇有益的事去做,不問結果。

「擇善而行」出自:唐朝魏徵的《十漸不克終疏》:「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

魏徵(也就是宰相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唐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魏徵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歸降唐朝,負責勸降英國公李勣。後授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和山東地區。

玄武門之變後,歸於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安撫河北。再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校定古籍。後遷侍中,封巨鹿郡公,負責門下省事務。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進封鄭國公。

他多次直言進諫,推行王道。曾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息末敦本」,「寬仁治天下」等,對李世民的行動及施政給以極有益的影響,輔佐李世民共創「貞觀之治」。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謚號「文貞」。隨後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魏徵曾參與修撰《群書治要》及《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今存《魏鄭公文集》與《魏鄭公詩集》。

閱讀全文

與不管前路如何擇善而行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前妻向我曬幸福是什麼意思 瀏覽:656
恐怖故事怎麼開大門 瀏覽:70
簡述什麼是健康的戀愛觀和性心理 瀏覽:442
哪些食物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 瀏覽:838
幸福城居住適合什麼學區房 瀏覽:691
晉江和南安事業單位哪個好 瀏覽:442
男羊豬婚姻怎麼樣 瀏覽:549
三國演義還有什麼故事 瀏覽:734
喜歡看愛情片的男生性格怎麼樣 瀏覽:603
為什麼婚姻宮被沖 瀏覽:114
今年健康管理師有多少人報名 瀏覽:603
昆明順城美女為什麼多 瀏覽:13
健康養生行業怎麼做直播 瀏覽:510
什麼牌子的化妝水經濟又實惠 瀏覽:756
事業單位多久副科級待遇 瀏覽:99
沒有愛情也不會怎麼樣 瀏覽:205
哈嘍美女你好英文怎麼說 瀏覽:947
美女向我表白時我該怎麼辦 瀏覽:770
從小約定婚姻叫什麼 瀏覽:70
愛情有熱戀期和什麼期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