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綜合寫作最多不能超過多少字
OG說150~250??
我記不清了你能寫700也沒人管你
評分的標准還是你有沒有準確的表達並且對應相斥的論點
㈡ 關於毛主席的小故事不可以多於二十個字
1、毛主席在12歲的時候曾經得了一場大病,開始體會到身體的重要,後來在湖南第一師范學習時,他特別重視鍛煉身體,經常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並且把鍛煉身體與磨練意志結合起來。
2、毛澤東洗冷水浴堅持多年,解放後,他年歲大了,洗澡時還用溫水,不用熱水。他對人說:"一個經常注意鍛煉身體的人,便不會為風雪的寒威所嚇倒。我練習過冷水浴,現在年紀雖然大了,冬天也還可以不用熱水洗澡,小小的寒凍也還經得住。鍛煉的確是重要的事情。"
3、早在延安時,毛主席在工作之餘也打打麻將。不過,他打麻將只是為了活動一下腦筋,清理一下一天來繁忙工作中的思想,一旦在思想上弄清或發現某個問題,他便來個不告而別,投入緊張的工作。他還對人說:打麻將,也好比行軍打仗,要調兵遣將,鬥智斗勇。有時牌不好,但只要安排得當,也會以弱勝強的。
4、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親赴重慶參加談判。重慶的文藝界人士邀請他演講。演講休息時,有人關切地問:「假如談判失敗,國共全面開戰,你們是否能夠戰勝蔣介石?」毛澤東略一停頓,很風趣地說:「蔣先生(指蔣介石)的『蔣』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一棵草,他不過是個『草頭將軍』而已。」
5、毛澤東小時候酷愛讀書,每晚都要在油燈下讀書到深夜,甚至徹夜不眠,他的母親怕他累壞,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覺,毛澤東就用深色紙糊在窗戶上,使母親看不到燈光。少年毛澤東就是這樣刻苦自學,讀完湘潭的書,又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
拓展資料: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參考資料:毛澤東_網路
㈢ 古詩里的故事作文600字數限制
木蘭辭神馬的可以嗎........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參考不少作品
或歷史背景
如果可以的話把馬英九也放進去占個字數吧
㈣ 起點小說,每章多少字新手寫作要注意些什麼
個人感覺放在4000左右比較合適.太長看著累,太短不過癮.
至於注意什麼,我也不清楚具體,不過我經常在起點上看小說,從讀者角度說的話,我覺得注意好開頭最重要.
開頭的內容最好吸引人一點,比如把文前面部分一個小高潮的內容提前,或者走大俗路線,如上來就是床戲,反正足夠賺眼球就行了,網上那麼多書呢,開頭沒意思直接就沒人看了.如果你覺得這么寫很狗血,以後真出書,還可以改的嘛,總比直接沒人看了強.
開頭的風格也別太壓抑,大家網上看文還是報娛樂目的的居多,盡量輕松或者搞笑點,有人氣以後,有的是篇幅往嚴肅或者悲壯了轉.尤其注意,別搞成兩個人不停對話,借對話交代故事背景式的開頭,我個人很反感這種話劇似的開場,一下就塞進大量信息,還老要分說話人是誰,看著累.
再就是語句,不強求多優美,做到通順即可.開頭第幾人稱就一直第幾人稱到底,被來回轉.也別老寫大長句,真遇到長句,在能停頓的地方打幾個逗號.
一上來可以發個3到5章,然後兩天左右一更新比較合適,別超過一禮拜不更,更別一下停幾個月.人的好奇心是有限的,再想知道下文的書,時間太長不更大家也就放棄了.
基本就這么多,只要寫的好,總會有口碑的,慢慢來表著急.
㈤ 歷史故事作文350字數限制
在古代有著許多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就為大家講一個令我感動的事跡吧,------勾踐卧薪嘗膽。
古代時期,一天吳國攻打越國,越國被打敗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越國並沒有反擊。越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而自己卻在屋中掛了一顆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必須要嘗一嘗,為了就是不忘去過去的恥辱,到了夜晚,勾踐並不是睡在軟綿綿的床上,而是在雜亂無章的柴草中睡覺。勾踐就這樣卧薪嘗膽了幾年後,終於拿下了吳國主城。後來勾踐卧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的故事一直在流傳。
勾踐卧薪嘗膽,以屈求伸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他並沒有立即做出反攻那種魯莽的決定,而是暗中訓練,反思自我,這樣才能打敗吳國。他作為一個君主,他能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所以他下定決心要立志強國,實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呀,有些人像勾踐一樣,如岳飛,劉備,邱少雲……如果我是勾踐,早就開始反擊了,可能已經全軍敷沒了。所以我敬佩他,他的精神被後人傳頌著。
勾踐卧薪嘗膽真令我敬佩。
㈥ 論文中引用別人著作的話字數限制多少
論文中引用別人著作沒有字數限制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徵引過的文獻在注釋中已註明,不再出現於文後參考文獻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參考文獻是文章或著作等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定義,文後參考文獻是指:「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
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試行)》和《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對參考文獻和注釋作出區分,將注釋規定為「對正文中某一內容作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的文字」,列於文末並與參考文獻分列或置於當頁腳地。
(6)故事寫作不能超過多少字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又叫參考書目,這是作者在撰寫論文過程曾經借鑒、引用過的重要文章和著作。論文寫好後,要將參考文獻編輯目錄,附在論文後邊。
參考文獻著錄的目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說明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了論文的起點和深度。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都有繼承性,現在的研究都是在過去的研究基礎上進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工作或研究成果的繼續和發展。
因此,在論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闡述,必然要對過去的工作進行評價,著錄參考文獻既能表明言之有據,並明白交待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
2、能方便地將論文作者的成果與他人研究成果區別開來,論文所報道的研究成果雖然是論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闡述和論證過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若對引用部分加以標注,則他人的成果將表示得十分清楚。這不僅表明了論文作者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嫌疑。
3、能起索引作用。讀者通過著錄的參考文獻,採用追溯法即可方便地查閱到與此研究方向相關的一系列研究資料。
4、能夠節省文章篇幅。論文中需要表達的某些內容,凡已有文獻所載者不必詳述,只需著錄於文後即可。
5、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獻計量學研究。
參考文獻著錄的原則:
1、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文獻。著錄的文獻要精選,僅限於著錄作者親自查閱過並在論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獻。
2、只著錄公開發表的文獻。公開發表是指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報刊或正式出版的圖書上發表。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不宜作為參考文獻。這是因為內部資料不易查到,而且尚未公開的資料有可能處於保密的范圍。
3、採用規范化的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碼時,對引用的文獻,按它們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將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並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標,或者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然後在文後參考文獻表中,按照順序由先到後進行著錄。
著錄順序號時,用阿拉伯數字左頂格書寫,後邊不加標點符號,空一格再寫下一個項目。
著錄作者時,對於個人作者,包括譯者和編者,在書寫時,其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後(中外文相同);名可縮寫為首字母(大寫),但不加縮寫點。作者為三人或少於三人時應全部寫出,之間用「,」號相隔;三人以上只列前三人,後加「等」字。著錄題名、刊名、或書名時,不註明書號。
文後「參考文獻」的內容一般按照下列順序排列: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篇名、書名或刊名)、文獻標識碼、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㈦ 故事寫作一般寫多少字
感到沒有故事好寫,或者在一個故事上苦苦思索,最終卻發現不得要領。
一個構思改不下去了,進入了死胡同,是另一個方面的問題,不如先來看看怎樣著
手構思,進入的途徑順利了,發展就會水到渠成。
在構思之前,需要先確定準備創作一個什麼模式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會感到棘手,故事的模式非常多樣,我怎麼選擇呢?其實故事簡單來說
只有兩種模式:一個人要達成某個目標或者遇到某事;兩個人形成了一種關系。你想一想,
其實所有故事都可以納入這兩個模式之內。
因為這兩種模式在以後的構思和創作上風格差異
很大,所以首先在兩者中擇一是必要的。
有著巨大差異)
--不用我更詳細地解釋,
大家可以看出這是
多麼強烈和豐富的多層次對比!在這個基礎上人物幾乎具有了一種天然的沖突!
人物的大略形象形成了,我們接下來需要讓他們相識:
《雨人》:弟弟在分配遺產的時候才知道哥哥的存在,而哥哥對他的利益構成了巨大
的威脅,他到醫院去尋找哥哥;
庭內部。如果我們有了地點(在這里其實也就是作品的敘述模式)
,人物就
必須納入視線了。
一個相貌英俊、心計狠辣的弟弟和一個精神殘疾但是智慧超群的哥哥;一個世故狡
獪的中年女人和一個天真無邪、
走投無路。
㈧ 三歲半幼兒故事作文多少字適宜
100字左右 小孩想的簡單
㈨ 中國高中寫作文一般限制多少字
高中寫作文一般限制在800字左右吧,現在高考,他們要求的四文作文字數也是800多字的
㈩ 我要十個成語故事,一篇成語故事的字數不能超過50個字。急需!!!!!
愛鶴失眾
公元前668年,衛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懿公後,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鶴,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享官祿,百姓怨聲載道。北方敵國借機出兵攻打衛國,衛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衛懿公被狄兵所殺。
痴人說夢
從前一個外國和尚到一座中國廟里燒香,廟里的小和尚問他何姓及來自何國,外國和尚不懂他的話,跟著說何姓何國人。小和尚向住持報告外面來了何國一個姓何的和尚。眾和尚紛紛出來看熱鬧,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
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
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
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非常喜歡龍,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它從窗戶上探進頭去,朝葉公擺了擺尾巴。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屁滾尿流,趕忙逃跑了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必須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最後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量力而為
公元前712年,鄭庄公借口許庄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聯合齊、魯兩國消滅許國,在處置問題上齊歷公提議讓魯國管轄,魯隱公則提議讓鄭庄公管轄。鄭庄公量力而行將許國分成東西兩塊,東部由許庄公之弟許叔管,西邊交大夫公孫獲管轄。
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齊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最後贊同聯劉抗曹
與虎謀皮
傳說周朝有人個性喜歡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狐狸就傳警報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羊呼叫同伴一齊藏到茂密的森林裡去了。結果他沒有製成一件皮袍,沒有辦成羊肉祭祀宴會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最後擊敗秦軍
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軍隊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渡過軍隊嘩變的危機
守株待兔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在地里幹活,忽然從遠處跑來一隻兔子,它十分慌張,一不小心就撞在樹樁上死了。農夫很高興,撿起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飽餐一頓。他想每天都有這樣的好事就好了,於是他放下農具整天守在那棵樹下,一無所獲 。
韓陵片石
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庾信從南朝到北方,文士很多看不起他。庾信把《枯樹賦》給他們看,自後沒有人敢說什麼。庾信也是根據溫子升的《韓陵山寺碑》一文寫的。後來南方人問庾信北方的文士水平怎樣?庾信說只有韓陵片石的溫子升可相提並論。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走過瓜田,不要彎下身子提鞋;經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
籬壁間物
晉朝時期,桓玄向來看不起桓崖。當時桓崖在京城栽了很多桃樹,桃樹上結滿了桃。桓玄多次去桓崖家要桃,桓崖只給他一些差桃,好桃留給自己。桓玄於是給殷仲文寫信嘲笑說:「德之休明,肅慎負其楛矢;如其不爾,籬壁間物亦不可得也。」
一葉障目
有個人讀書認為螳螂捕捉蟬時用來遮身的葉子能使自己隱形,就把樹葉全部摘下,依次遮臉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厭煩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行竊,被抓後將原委說出,縣官聽後大笑把他放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死後,由司馬懿和曹爽輔佐曹睿執政。曹睿死,司馬懿殺了曹爽,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立曹髦為皇帝。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裡,威脅要封晉公。曹髦氣憤不過,說:「司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十分喜愛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時,就用繩索把頭發系在樑上。後來成為當世大儒。
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王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愚公移山
傳說古代有兩座大山間住著一個90歲的愚公,他每次出門因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彎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要他們用畢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山,好方便他們進出。他們積極行動,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們的精神感動了玉帝
不恥下問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學識淵博,能虛心向別人學習。他去太廟祭祖,向別人問這問那,別人不解地問孔子,孔子說:「對於自己不懂的東西就要問清楚,這就是不恥下問,勤奮好學。」
水落石出: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生性豪放,學識淵博,很有文采。他不願屈服權貴,被貶到黃州,兩次游歷黃州城外的赤壁,寫出兩篇《赤壁賦》。他借著酒興,在《後赤壁賦》中描繪赤壁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畫家蘇軾和文同都擅長畫竹,蘇軾習慣畫墨竹,認為畫竹必先成竹於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種了很多竹子,每天觀察竹子的成長變化,因此畫出的竹子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畫家晁補之稱贊文同畫竹是「成竹已在胸」
黔驢技窮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最後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朝秦暮楚
含沙射影
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綠肥紅瘦
綠葉茂盛,花漸凋謝。指暮春時節。也形容春殘的景象。
無以復加
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達到了極點守株待兔
膠柱鼓瑟
用膠把柱粘住以後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弦。
以一當十
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不自量力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雞犬不寧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寫了一篇《捕蛇者說》。該散文描述一個捕蛇者寧願冒著生命危險捕蛇,也不願種地,因為貪官污吏們搞得當地雞犬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