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鼴鼠的故事動畫片是哪個國家的

鼴鼠的故事動畫片是哪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2-09-19 04:17:33

㈠ 鼴鼠的故事 講的是什麼

《鼴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StudioBratrivtriku」出品公司製作,是非常著名的動畫片。電視台播放的《鼴鼠》系列大都是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有兩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這是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曾讓所有的孩子和成人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
《鼴鼠的故事》這部動畫片,不管是在捷克還是美國,中國還是印度,都能找到小鼴鼠的影迷。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小鼴鼠是和小時候愛吃的糖果一樣甜蜜的回憶。通過這部動畫片,他們第一次知道了一個叫做「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家,也認得了筆畫特別多的「鼴鼠」兩個字。
這個胖乎乎的小傢伙住在自己挖的地洞里,每天把屋子整理好了就會從地洞里冒出頭來,開始在森林裡探險。在這個原始森林裡,它常常遇上現代社會的小玩意。它打翻過顏料,用撿來的收音機聽音樂,帶著撿來的手套挖洞,還開過一輛需要上發條的玩具小汽車,走到一半跑不動了,還要上了發條繼續開車。
雖然這樣簡單的故事情節已經從很多人的記憶中淡忘,只模糊記著小鼴鼠愛打洞、愛吹口哨,開心的時候愛拍著手咯咯地笑,思考的時候喜歡用大拇指和食指摸著下巴,但這種屬於童年的最初快樂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更多相關資料,請查看網路詞條:
http://ke..com/view/161660.htm)

㈡ 鼴鼠的故事的關聯作品

茲德內克·米萊爾(Zdeněk Miler),1921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
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How th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
多年來,小鼴鼠的冒險故事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以小鼴鼠為主角的系列圖畫書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米萊爾所有的藝術活動中,最主要的是參與動畫片的製作,這也影響到他的插圖手法和風格。他運用敏銳的筆觸和柔和、充滿詩意的色彩,巧妙地展現出圖畫書的另一種獨特風貌,具有卡通連續動作的視覺效果。
「鼴鼠的故事」承襲了捷克經典兒童文學的寫實傳統,同時兼具幽默、誇張和抒情的優雅風格,洋總溢著快樂的生命意趣,是世界圖書聖殿中的瑰寶,也是影響了幾代讀者的傳世經典。 鼴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經典兒童文學,開始流行於上世紀50年代,由於屢次在國內國際獲獎,被改編為動畫片,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觀眾。「鼴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畫家茲德內克·米萊爾的經典名著。作品最早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以小鼴鼠為主角的第一部動畫片《鼴鼠是個小裁縫》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大獎,之後其它以小鼴鼠為主角的多部影片陸續在全球十多個國家獲獎。根據影片改編的圖書也隨之風靡全球。
「鼴鼠的故事」承襲了捷克斯洛伐克經典兒童文學的寫實傳統,同時又兼具幽默、誇張和抒情的優雅風格,洋溢著快樂的生命意趣,半個世紀以來已成為世界圖書聖殿中的瑰寶,影響了幾代讀者。
已在全球十五個以上國家出版,其中包括芬蘭、丹麥、挪威、德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美國、俄羅斯、拉脫維亞、立陶宛、韓國、日本等,有四十餘種語言版本,是暢銷全球膾炙人口的傳世經典。 《鼴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動畫片,出品公司是「StudioBratrivtriku」。「鼴鼠」一詞在捷克文里拼作「krtek」,在英文中是「mole」。由於鼴鼠善於打洞,這個詞在媒體報道中已經成了「間諜」的代名詞,所以如果你聽到說某某國家情報局安全部抓到一隻「鼴鼠」可不要真以為他們是抓到了一隻打洞的小老鼠喲。
《鼴鼠》系列動畫片曾在國際動畫節上拿過不少獎項,最早的一部《鼴鼠》動畫製作於1957年,當時的鼴鼠形象還比較擬人化,沒有我們後來熟知的那麼憨態可據,而且片中是有對白的,不過當然也聽不懂,因為對白是捷克語。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鼴鼠的形象才固定下來,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樣子。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鼴鼠"系列的創作巔峰時期,74年和75年則可謂是巔峰的巔峰,總共出品了12部短片,而且部部精彩。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動畫片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完成的,其中工序之繁雜繁瑣和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進入80年代後,也許是因為受到政局的影響,進程明顯放慢下來,整個80年代也不過出品了四部而已,而且其中大多反應了人們對於現代社會資源及環境的憂慮,遠不如70年代的輕松悅人。其中1984年出品的《鼴鼠的夢》是一個長片。製作時間距今最近的一部片子是《鼴鼠和青蛙》,製作於2002年。
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在龐大的懷舊動畫片中,甚至有人不喜歡《米老鼠和唐老鴨》,有人不喜歡《貓和老鼠》,但沒有人不喜歡《鼴鼠的故事》。這是懷舊動畫片的巔峰之作,更是超越時空的作品。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長和孩子喜歡這部溫馨浪漫的卡通作品。作為卡通片中最具人氣的動物明星之一,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曾讓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記了煩惱和沉重,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央視在我們這一代人孩提時代播放的《鼴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這恰恰是這一系列的精華所在,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現在地面上,於是,片子正式開始了……
「HI」」HELLOW」連同「咯咯咯」的笑聲,盡管這就是小鼴鼠全部的「語言」,但這些已經成為不朽的經典。
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那部來自東歐小國捷克的動畫片!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那部動畫片中有一隻可愛的鼴鼠!我們永遠無法忘記,在我們悲傷時,一聽見鼴鼠那咯咯的笑聲,就再也不能拒絕歡樂的來臨! 捷克動畫片《鼴鼠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可說是家喻戶曉了,其作者ZdenekMiler是畫家,也是動畫片製作家。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鼴鼠的故事》里幾乎沒有對白,它之所以能牽動眾多大小觀眾的心,靠的是俏皮輕柔的背景音樂,如水墨丹青般寧靜優美的畫面,當然最主要的是靠那隻又聰明又傻氣且心地善良的小鼴鼠。
這個動畫系列的所有故事都是在鼴鼠的視角中展開的,而鼴鼠不僅一隻小動物,還更像一個純真、活潑又善良的孩子。之所以該視角易於生態意蘊的生發,是因為兒童對大自然有著一種天生的依戀,在他們眼裡不但萬物都有性靈,而且眾生也都是平等的。從生發學的角度上說,童年時期的人類何嘗不是如此。所以看鼴鼠的生活,聽它無邪的笑聲,也是在緬懷我們還能夠與自然親近的時代,並想想我們今天的現代化生活的"綠色素″該如何得到補充。
《鼴鼠的故事》中有很多情節表現了文明生活的種種"不自然″的方面,即人在遠離甚至驅逐自然的同時,也背離了本真的生活;在擦拭掉鞋子上所有泥土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囚禁在了鋼筋水泥之中。《鼴鼠在城市》可以說這種批判的典型。當鼴鼠與刺蝟、野兔在森林裡快樂地戲耍時傳來刺耳的馬達聲,參天大樹成片倒下。廣袤的大森林頓時成為光禿禿的不毛之地。幾個小動物在毫無遮擋地雨里難過地哭泣,哭聲吸引了正在慶賀的開發商和行政長官的注意。出於同情他們向鼴鼠及夥伴簽發了頗有權威的保護令送它們進城。人們為它們按大森林的樣子布置了一間舒適的住房。它們快樂極了,可很快發現一切都是假(人工)的:花兒,草叢,鼴鼠的窩都是無法食用、使用的充氣玩具。這個充氣的自然很快就被戳破了。城市與森林的差別還遠不止此:車輛川流不息,空氣污濁不堪,而森林則是靜謐和潔凈的;森林裡的物種豐富多彩,各種生物群錯落有致,而城市卻以工業化的復制為特徵——玩具的復制,樓房的復制,人們就在這個千篇一律的世界裡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鼴鼠及其夥伴把在森林裡的頑皮勁兒帶到了城裡,給那兒製造了許多麻煩,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它們的惡作劇其實都在試圖沖破——雖然是徒勞地——城市對生命體的禁錮:破壞自動扶梯、用香腸堵住所有汽車的排氣管,還為了保護一叢野花而掀掉水泥磚。最終,在煙霧彌漫的城市上空飛來三隻潔白地耀眼的天鵝,把它們送回了更遠處的森林。鼴鼠扔掉了象徵城市居住權的保護令。
《鼴鼠在城市》很好地體現了現代文明對環境和生命體的反面作用。環境問題的揭露在其他故事中也多有表現,例如《鼴鼠的夢》是一個關於未來能源危機、人們都以牲口拉汽車的夢,然而卻非噩夢,因為鼴鼠將人引入了一個與自然狂歡的生活方式,暗示出返回原始也許是生活的另類選擇。在《鼴鼠與鷹》中,鼴鼠想在城市裡給傷愈的小鷹找一棵可以棲息的樹的願望一再落空:樹並非沒有,可要麼被電鋸伐倒了,要麼種在樓頂成為人的私產,要麼乾脆是大樹形狀的煙囪。
《鼴鼠的故事》大多是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間製作的,那正是捷克高速推進現代化的時期。也許有人會說,在現代化業已基本實現的發達國家裡,科學技術已很好地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城市空氣已不像這些故事裡所描繪得那樣骯臟,森林也得到很好的保護。誠然,現代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解決了不少環境問題,但並沒有根本解決。當今地球的生態環境仍然日趨惡化。這是因為人對自然依然保持著疏離、支配、利用和佔有的態度;人對技術的崇信的背後是一種自牛頓和笛卡兒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機械論自然觀,"人們強調的是,如同一顆軌道上的行星或一個齒輪箱中的齒輪,每個物種都在這個巨大的機器中發揮著某種功能。″可見整個自然也不過是一部"巨大的機器″,是可以操縱的。機械論對人思維方式的影響,對人對自然的認識,對人自身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自然生態乃至人社會內部的文化生態的弊病的極為重要的根源,而在《鼴鼠和鬧鍾》里,這個問題以詼諧活潑的形式,以一隻鬧鍾為媒介得到了深刻的揭示——鬧鍾這樣一種機械裝置,它對鼴鼠生活的改變可以說是機械論論自然觀對人的影響的一個縮影。鼴鼠及其小夥伴在撿到鬧鍾之前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隨心所欲地玩耍、吃食、睡覺。然而鬧鍾到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在學會使用鬧鍾後,鼴鼠反而開始聽憑這個小小的齒輪裝置的使喚,由它訂立了作息制度,被它催促准時而機械地鍛煉、工作,起居開始城市化。可以說,鼴鼠以這只鬧鍾為起點,逐漸被納入文明的機器之中,並開始脫離原本與大森林融為一體的自然生活,而這些轉變是在漸進和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不過森林裡仍然存在著不屈不撓的反抗者。被鬧鍾吵得不能安生的貓頭鷹忍無可忍之下,趁黑夜把鬧鍾叼到了屬於它的地方——城市,於是森林裡一切又恢復了原樣,被鬧鍾折磨得疲憊不堪的鼴鼠及其夥伴又自由自在地在蹺蹺板上玩耍起來。
鬧鍾的有無,也許是工業社會與農耕社會的區別的一個標記。我之所以認為《鼴鼠和鬧鍾》是鼴鼠系列故事中最深刻的一個,還因為鬧鍾體現了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對時間的不同理解。以鬧鍾為代表的現代的時間特性強調進步、進化、發展,是線性的;而沒有鬧鍾的大森林的生活節奏象徵的是一種生態的、循環往復而非線性向前發展的時間觀。在這樣的觀念中,對時光流逝的體察被淡化到漫不經心的程度。主體活動與自然的四季更迭同樣周而復始地進行,時間在單純地流淌而沒有進化意義上的價值。這樣一來,森林和它的居民的生活圖景就有了一種近乎永恆的寧靜的田園美。有學者在論述梭羅的《瓦爾登湖》時也贊賞他通過這對自然季節的認同抗拒機械時間:"這樣的寫法確定了把自身從時間中贖救出來的可能,肯定了擺脫鍾表定義的康科德時間的舉動,並邁向自然時間,即生命的季節性輪回。″從此意義上說,鼴鼠對鬧鍾的得而復失象徵了由機械世界向自然世界的回歸。
其他類似體現文明產品對自然的突兀的還有不少。在《鼴鼠和收音機》中,收音機所播放的音樂打破了自然音樂的和諧,接著隨著電池的耗盡,收音機音樂給鼴鼠帶來的短暫歡娛也宣告終結,而鳥鳴、蛙鳴的合奏的自然的天籟之聲卻能常相陪伴。不過,我們看到在鼴鼠的視角中,文明和自然並非不可以調和的。鼴鼠沒有對工業社會的產品採取拒斥的態度。在我們所能看到31個故事中,標題以"鼴鼠與××″模式出現的有23個,其中的××大多為留聲機、推土機、小汽車、火箭等工業產品。鼴鼠對這些文明產物的興趣,表明了它作為文明與自然之間的連接點的身份,也表明文明與自然並非是對立的。在《鼴鼠與音樂》中,鼴鼠采擷森林裡各種動聽的聲音製成了唱片,這暗示出藝術來源於自然,文明脫離不了自然的深刻含義。當今最為"綠色″的生態學,便是要解構主客二分、對立的傳統思維,建立一種有機的、普遍聯系的整體觀。我想《鼴鼠的故事》也在很大程度上圖解了這樣的生態觀。
當代的許多卡通片以搞笑、無聊的惡作劇甚至是暴力、色情等高強度的視覺轟炸來取悅低齡觀眾,例如迪斯尼的動畫系列雖然有很多是通過小動物來表現懲惡揚善主題的,但顯然其間充斥著極為誇張的暴力行為,我們看到的是無休止的搏鬥而沒有和平的希望,誰又能說這其中不無美式的處理國際爭端的典型手法呢。而像《鼴鼠的故事》這樣既具有優美的畫面,又有深刻的內涵,既輕松幽默,又不乏溫情與人道的精品著實不多,特別難能的是其中所洋溢著的快樂的生命意趣以及不時所迸發的生態思想的火花,使之不僅長盛不衰,而且也吸引了許多成人的目光。鼴鼠體現的是博愛、善良的"和″的精神,而"和″是貫穿於生態文化乃至今後文化生態建構的關鍵詞。因此,我認為這部片子是一部具有良好的自然-文化生態學啟示作用的綠色卡通經典。

㈢ 名著《鼴鼠的故事

《鼴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StudioBratrivtriku」出品公司製作,是非常著名的動畫片,其原作者是茲德涅克·米勒。電視台播放的《鼴鼠》系列大都是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有兩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這是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曾讓許多孩子和成人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

劇情簡介

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演繹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讓所有的孩子和成人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

㈣ 鼴鼠的故事是哪國動畫片

鼴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的經典兒童文學,開始流行於上世紀50年代,由於屢次在國內國際獲獎,被改編為動畫片,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

㈤ 《鼴鼠的故事》是哪個國家的精典動畫片,它的作者是誰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多家電視台就開始播放捷克的著名動畫片「鼴鼠的故事」系列。大人孩子都圍坐在電視機前,不時被這個可愛的小鼴鼠逗得前仰後合。

「鼴鼠的故事」里幾乎沒有對白,背景音樂是輕巧柔和的,畫面是寧靜蔥蘢、水墨丹青般的。主人公是敦厚、善良、天真的小鼴鼠,他常說「HELLO,HELLO!」那聲音很美妙,有時唧唧咕咕的笑,有時輕聲嘆氣。小鼴鼠好奇,喜歡玩耍,喜歡幫助別人。《鼴鼠的故事》是以情節內涵取勝的動畫片,每一小段內都講述一個小小的故事,耐人尋味,讓人琢磨,愉悅視聽,跟我們中國早期的一些優秀動畫片十分相似:不事張揚,寧靜致遠,餘音裊裊,富有節制。

作者茲德內克·米萊爾(Zdenek Miler),1921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畢業於布拉格工藝大學。多才多藝的他是畫家、平面藝術家,也是動畫片製作家。他製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並獲得多項大獎。

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How th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

多年來,小鼴鼠的冒險故事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以小鼴鼠為主角的系列圖畫書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米萊爾所有的藝術活動中,最主要的是參與動畫片的製作,這也影響到他的插圖手法和風格。他運用敏銳的筆觸與柔和、充滿詩意的色彩,巧妙地展現出圖畫書的另一種獨特風貌,具有卡通連續動作的視覺效果。

「鼴鼠的故事」承襲了捷克經典兒童文學的寫實傳統,同時又兼具幽默、誇張和抒情的風格,洋溢著快樂的生命意趣,是世界圖書聖殿中的瑰寶,也是影響了幾代讀者的傳世經典。

「鼴鼠的故事」在人口只有一千萬的捷克銷量達五百五十萬冊,為捷克最暢銷的圖畫書,目前已在全球十五個以上國家和地區出版,其中包括芬蘭、丹麥、挪威、德國、匈牙利、波蘭、美國、俄羅斯、拉脫維亞、立陶宛、韓國、日本等,有四十餘種語言版本,是暢銷全球膾炙人口的傳世經典。真是鼴鼠雖小名氣好大,世界各地的「鼴鼠迷」不計其數。直到今天,中國的年輕父母和孩子們沒有不知道「鼴鼠的故事」的,它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動畫形象。

鼴鼠的故事作者:茲德內克-米萊爾

多才多藝的創作者:茲德內克·米萊爾(Zdenek Miler),1921年出生於捷克,畢業於布拉格工藝大學,多才多藝的他是畫家、平面藝術家,也是動畫片製作家。他的影片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並獲得多項大獎。

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How Littl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

多年來,小鼴鼠的冒險故事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以小鼴鼠為主角的系列圖畫書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米萊爾所有的藝術活動中,最主要的是參與動畫片的製作,這也影響到他的繪畫手法和風格。他運用敏銳的筆觸與柔和、詩意的顏色,巧妙地展現出圖畫書的另一種獨特風貌,具有卡通連續動作的視角效果。

"鼴鼠的故事"承襲了捷克經典兒童文學的寫實傳統,具有幽默的誇張和抒情的詩意。故事中沒有任何暴力的描繪,相反卻散發出幽默、敏銳和感性,使小朋友能很容易就感受到書中動物美好與快樂的個性。

㈥ 動畫片《鼴鼠的故事》是哪個國家的

捷克斯洛伐克

介紹:
http://ke..com/view/161660.htm
《鼴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StudioBratrivtriku」出品公司製作,是非常著名的動畫片。電視台播放的《鼴鼠》系列大都是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有兩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這是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曾讓所有的孩子和成人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

㈦ 小時候看的一部外國小老鼠的動畫片叫什麼名字

樓主說的是鼴鼠的故事吧~
鼴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的經典兒童文學,開始流行於上世紀50年代,由於屢次在國內國際獲獎,被改編為動畫片,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觀眾。「鼴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畫家茲德內克·米萊爾的經典名著。作品最早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以小鼴鼠為主角的第一部動畫片《鼴鼠做褲子》 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大獎,之後其它以小鼴鼠為主角的多部影片陸續在全球十多個國家獲獎。根據影片改編的圖書也隨之風靡全球。
「鼴鼠的故事」承襲了捷克經典兒童文學的寫實傳統,同時又兼具幽默、誇張和抒情的優雅風格,洋溢著快樂的生命意趣,半個世紀以來已成為世界圖書聖殿中的瑰寶,影響了幾代讀者。
「鼴鼠的故事」在人口只有一千萬的捷克銷量達五百五十萬冊,為捷克最暢銷的圖畫書,目前已在全球十五個以上國家出版,其中包括芬蘭、丹麥、挪威、德國、匈牙利、波蘭、美國、俄羅斯、拉脫維亞、立陶宛、韓國、日本等,有四十餘種語言版本,是暢銷全球膾炙人口的傳世經典。
[編輯本段]
動畫片簡介
《鼴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動畫片,出品公司是「StudioBratrivtriku」。「鼴鼠」一詞在捷克文里拼作「krtek」,在英文中是 「mole」。由於鼴鼠善於打洞,現在這個詞在媒體報道中已經成了「間諜」的代名詞,所以如果你聽到說某某國家情報局安全部抓到一隻「鼴鼠」可不要真以為他們是抓到了一隻打洞的小老鼠喲。
《鼴鼠》系列動畫片曾在國際動畫節上拿過不少獎項,最早的一部《鼴鼠》動畫製作於1957年,當時的鼴鼠形象還比較擬人化,沒有我們後來熟知的那麼憨態可據,而且片中是有對白的,不過當然也聽不懂。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鼴鼠的形象才固定下來,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樣子。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鼴鼠"系列的創作巔峰時期,74年和75年則可謂是巔峰的巔峰,總共出品了12部短片,而且部部精彩。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動畫片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完成的,其中工序之繁雜繁瑣和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進入80年代後,也許是因為受到政局的影響,進程明顯放慢下來,整個80年代也不過出品了四部而已,而且其中大多反應了人們對於現代社會資源及環境的憂慮,遠不如70年代的輕松悅人。其中1984年出品的《鼴鼠的夢》是一個長片。製作時間距今最近的一部片子是《鼴鼠和青蛙》,製作於2002年。
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在龐大的懷舊動畫片中,甚至有人不喜歡《米老鼠和唐老鴨》,有人不喜歡《貓和老鼠》,但沒有人不喜歡《鼴鼠的故事》。這是懷舊動畫片的巔峰之作,更是超越時空的作品。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長和孩子喜歡這部溫馨浪漫的卡通作品。作為卡通片中最具人氣的動物明星之一,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曾讓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記了煩惱和沉重,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央視在我們這一代人孩提時代播放的《鼴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這恰恰是這一系列的精華所在,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現在地面上,於是,片子正式開始了……
「HI」」HELLOW」連同「咯咯咯」的笑聲,盡管這就是小鼴鼠全部的「語言」,但這些已經成為不朽的經典。
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那部來自東歐小國捷克的動畫片!我們永遠忘記,那部動畫片中有一隻可愛的鼴鼠!我們永遠無法忘記,在我們悲傷時,一聽見鼴鼠那咯咯的笑聲,就再也不能拒絕歡樂的來臨!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茲德內克·米萊爾(Zdeněk Miler),1921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畢業於布拉格工藝大學。多才多藝的他是畫家、平面藝術家,也是動畫片製作家。他製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並獲得多項大獎。
他的第一部影片《鼴鼠做褲子(How th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中獲得最高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
多年來,小鼴鼠的冒險故事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以小鼴鼠為主角的系列圖畫書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米萊爾所有的藝術活動中,最主要的是參與動畫片的製作,這也影響到他的插圖手法和風格。他運用敏銳的筆觸和柔和、充滿詩意的色彩,巧妙地展現出圖畫書的另一種獨特風貌,具有卡通連續動作的視覺效果。
「鼴鼠的故事」承襲了捷克經典兒童文學的寫實傳統,同時兼具幽默、誇張和抒情的優雅風格,洋總溢著快樂的生命意趣,是世界圖書聖殿中的瑰寶,也是影響了幾代讀者的傳世經典。
希望能幫到樓主,我也很喜歡的~

㈧ 《鼴鼠的故事》是哪個國家的動畫片

捷克捷克是捷克共和國的簡稱,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

㈨ 鼴鼠的故事是哪個國家的

捷克斯洛伐克,詳見網路

㈩ 走進捷克這個美麗的國家,為何要通過《鼴鼠的故事》

因為《鼴鼠的故事》是可以說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基礎動畫了,可以適用於幼兒學習,雖然沒有太豐富的語言配音,但是動畫里有豐富的色彩,有趣味的故事,還是能夠表達出動畫片所在國家的風格的。

還有最擅長動畫的日本人,總是用機器貓來傳達他們期待科技期待和平的內容。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慣例了。

而捷克因為本來就是個不太大的國家,能夠被人們記住並且常常回憶起來的也就是這部動畫片了,所以他們製作的時候也是費盡心思,我們觀看的時候才會倍加享受。

閱讀全文

與鼴鼠的故事動畫片是哪個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紅羊電影有哪些 瀏覽:362
地攤經濟選址怎麼選 瀏覽:708
健康寶登記薄怎麼申請 瀏覽:869
婚姻刑事責任怎麼分配 瀏覽:501
林正英演過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415
行程卡綠色怎麼健康碼變紅色 瀏覽:177
2018珠海事業編年薪有多少 瀏覽:975
侏羅紀世界1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30
漢南區婚姻登記在哪裡 瀏覽:470
電影美團購照樣取嗎 瀏覽:587
能聽懂小鳥語言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瀏覽:513
事業單位待遇前途如何 瀏覽:110
美女化妝台怎麼收納 瀏覽:694
經濟數學基礎12多少分及格 瀏覽:560
養幸福樹用什麼土不爛根透氣 瀏覽:71
經濟環境有哪些經濟特徵 瀏覽:301
趕屍艷談相似的影片 瀏覽:99
電影真實未刪減版片長多少分鍾 瀏覽:504
女人過了三十歲不是美女是什麼 瀏覽:813
韓國免費在線觀看電影 瀏覽: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