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東漢詠史中詠嘆了哪個故事

東漢詠史中詠嘆了哪個故事

發布時間:2022-02-11 21:50:24

㈠ 詠史懷古詩常用的歷史典故主要有哪些

懷古詠史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表達感慨興衰、寄託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的詩歌.
用典抒情,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某種思想與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借古諷今是詠史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弔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詠史懷古詩常用的歷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詠史詩喜寫開元、天寶舊事,如唐玄宗、楊貴妃.以小見大,諷喻隋唐是晚唐詠史詩的一個基本特點.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並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與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如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
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以古諷今的傑出之作.詠史懷古詩所抒發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懷人傷己①對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憐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興滄桑之感 ②借古諷今,敲警世之鍾 ③懷古傷今,抒家國之嘆

㈡ 中國古代有哪些感人的詠史詩

六朝和唐代的詠史詩,較多借史抒情,風格悲涼沉鬱,宋代詠史詩則較多議論,富於哲理,立意新穎。[2]

詠史詩漢代六朝
現存最早的詠史詩是東漢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作《詠史詩》八首,開創了詠史組詩的先河。南朝蕭統《文選》卷21專門收錄詠史詩。[2]

詠史詩唐至五代
唐末胡曾開詠史之風,自此詠史詩更為流行,除胡曾外還有汪遵、周曇著名詠史詩人。[2]
唐末詩人胡曾是歷史上第一位以「詠史」名集的詩人,撰有150首七絕,編為《詠史詩》一書,每首俱以地名為題,旨在評論古今得失,以議論為主,並非偶然感興所作,亦不在乎詞藻,他的詠史詩是從唐末政治腐敗、生靈塗炭的黑暗現實出發,藉歷史事實來抒發自己感時紛亂、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懷,關心、同情人民的痛苦的同時,又諷刺、批判統治者,寄託了渴望「中興」的理想。學者對其詠史詩的藝術價值方面評價不一,辛文房認為其詩「擢於中等」,王夫之評為「足之議論立而無詩允矣」,《四庫存目提要》則評為「興寄頗淺,格調亦卑」,總體而言文學地位不高。但另一方面,胡曾詠史詩正因不重詞藻,故顯得淺易通俗、明快流暢,風格質朴平易,且忠於史實、立論公允,因此自五代至明代,胡曾的詠史詩廣泛流傳,為兒童讀物,或與《千字文》和《蒙求》等蒙學書籍合刊。[2]
汪遵與胡曾同時同輩,《全唐詩》中收錄他的詠史詩五十九首,全屬七言絕句,風格與胡曾近似。其詩絕大部份為懷古詩,表達了對歷史問題的見解。寄託了對實際生活的深沉感慨。有藉歷史人物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又有藉描寫歷史興亡故事來警告統治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2]
唐末五代時周曇撰寫《詠史詩》,共七絕203首,詩後有「講語」,解釋有關史事。周曇任職國子直講,以《詠史詩》向後唐君主進講。周曇詠史詩文學價值亦不高,明代胡震亨批評為「拙惡不成句」。傳播亦不如胡曾詠史詩廣泛。[2]
唐至五代詠史詩還有敦煌詩歌,蒙書中以詩歌體編撰的《古賢集》全篇以八十句七言詩成篇,相似與胡曾、周曇的大型詠史組詩,此敦煌詩歌材料可結合詠史、蒙書、詩歌等,也開拓了中國文學敦煌變文研究講史性變文(如《孟姜女變文》、《王昭君變文》、《伍子胥變文》等故事題材)的發展,采討如何從詠史、講史到歷史演義。[2]

詠史詩宋朝
宋朝時由於雕版印刷盛行,促進了包括史書在內的書籍流傳,也使人易於積儲歷史傳記於胸中,再加以取捨剪裁寫成詠史詩。這時期以陳普的《詠史》組詩為代表,與前代詠史詩相較尤以「翻案」類型之詠史詩最為突出,翻案類詠史詩擺脫了過去詠史詩因循蹈襲、陳腔濫調的缺點,標榜史識超拔,以創意妙脫蹊徑,具有新奇、意外、層深、自得之妙。[
1、《赤壁》 杜牧·唐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
2、《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
3、《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唐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李白·唐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
5、《泊秦淮》 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
6、《詠荊軻》 陶淵明·魏晉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
7、《黍離》 詩經·先秦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
8、《詠史》 左思·魏晉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
9、《蜀相》 杜甫·唐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
10、《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杜牧·唐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
11、《題烏江亭》 杜牧·唐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
12、《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唐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
13、《滕王閣詩》 王勃·唐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
14、《桂枝香·登臨送目》 王安石·宋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
15、《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宋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
16、《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17、《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慎·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
18、《蝶戀花·今古河山無定據》 納蘭性德·清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
19、《赤壁歌送別》 李白·唐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
20、《正氣歌》 文天祥·宋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
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侶,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㈢ 東漢班固的詩作詠史中,詠嘆了哪個故事

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鍾嶸《詩品》說他「質木無文」,這說明文人初學五言詩體,技巧還很不熟練。

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詩則非其所長。但在詩歌發展史上,人們總要提到他,因為他在兩方面都開了風氣之先:一是文人寫作五言詩,班固乃東漢少數先驅者之一;二是詩有「詠史」之作,班固又堪稱千古之第一人。在這兩方面奠定他詩歌史上地位的,正是這首五言體《詠史詩》。

這首詩歌詠了西漢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於緹縈。正是由於她伏闕上書,不僅救了觸刑的父親,還感動文帝下達了廢除肉刑的著名詔令。所以班固於開筆之際,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歷史:「三王德彌(終也)薄,惟後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之文王、武王,據說他們均以「文德」治天下,「至於刑錯(棄置不用)而兵寢(收藏)」,被譽為「帝王之極功」(《漢書·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罰濫施了。史稱「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條款竟多達三千餘項。這兩句思接千載,於歷史追述中表達對任用「肉刑」的深沉感嘆。

自「太倉令有罪」以下,詩人筆凌百世,直敘漢初淳於緹縈上書救父的事跡。「太倉令」即漢初名醫淳於意,他曾擔任齊之太倉(官倉)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書告發他觸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長安。五個女兒急得直哭,他大罵說:「生女真不如生男,緩急之時誰能幫我辦事!」這就是詩中所說的「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孤獨之狀)」之意。小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異常悲傷,痛感於「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贖」,毅然隨父進京,上書漢文帝,「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書詣闕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緹縈到宮廷上書的情景。「雞鳴」、「晨風」,均為《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名篇。前者抒寫後宮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後者歌詠女子「未見君子」之憂。據《文選》注引劉向《列女傳》,緹縈伏闕上書時,曾「歌《雞鳴》、《晨風》之詩」。班固以「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抒寫緹縈憂急斷腸、歌號闕下的景象,讀來令人愴然泣下。正是緹縈捨身贖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動了文帝。「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終於赦免了她的父親,並在詔書中感嘆說:「夫刑者,至斷支(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之父母哉?」並作出了「其除(廢除)肉刑」的重大決策(見《列女傳》)。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決策的,竟不是眾多的須眉,而是這位臨淄的民間少女。詩人有感於此,在結句中不禁長聲吁嘆:「百男何憒憒(愚笨),不如一緹縈」!

初看起來,班固的這首《詠史》,純是對緹縈救父事跡的歌詠,似無更多的題外之旨。但歷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詠他人,偏偏想到了這位女子?這就得聯系詩人自身的遭際來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兩次被捕入獄: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發私撰國史(《漢書》)而入獄。幸虧他兄弟斑超詣闕上書申辯,才被釋放;一次是在晚年,由於班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陽令種競。種競利用大將軍竇憲事敗之機,捕系班固。最後因無人救援,死於獄中。《詠史》一詩,大約正作於晚年系獄之際。也許他有感於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獄而不救,才觸發思古之幽情,寫下了這首歌詠緹縈救父的詩?如果這一推測不錯,那麼,班固就不是為詠史而詠史,而是在詩中寄寓了自身的現實感慨了。他之稱頌「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豈不隱晦地表達了對當時朝廷任用肉刑、誅戮大臣的貶責?他之感嘆於「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不更包含了對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愴?從這一點看,這首詩正是開了「借詠史事以抒己懷」的「詠史體」之先河。

歷來評論班固此詩者,總要用鍾嶸「質木無文」一語,以貶斥其藝術成就。其實,作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詩,此詩雖然「質木無文」,但能在短短十數行間,如此凝煉地抒寫緹縈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並不下於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詩。而且在敘事之中,也時有「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的聲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的寄慨,不乏唱嘆之致。鍾嶸《詩品》稱其「有感嘆之詞」,將其視為「東京二百載中」所不多見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認了它藝術上的成功,而不是失敗。所以,從發展的眼光看,《詠史詩》不失為五言創制時期的傑作。 (潘嘯龍)

㈣ 龔自珍《詠史》運用了哪些典故

《詠史》龔自珍
金粉東南十五州, 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 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稻粱謀」,語出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這兩句,猶如一柄兩面見鋒的尖刀,一語雙關,既諷刺了讀書人埋頭故紙堆中討生活、不問世事的卑瑣精神面貌,實質上又斥責了朝廷的專制
詩結尾兩句,借用田橫殉難的歷史典故來刺世諷時:
田橫曾自立為齊王,漢高祖劉邦即帝位後多次招降,以封列侯相許,但田橫及部下五百壯士不為名利所動,全部自盡。詩人用這一歷史上著名的知義守節的壯士事跡與東南:文人的無恥行徑對照,一方面反襯忍辱偷生的文人,「田橫五百人安在」乃是對現實生活文人靈魂的呼喚;另一方面,再一次戳穿了朝廷對文人始以高壓相脅、繼以名利相誘的伎倆。末句「難道歸來盡列侯」,以詼嘲調侃的口吻結束全詩,鋒刃內含而又無比犀利。

㈤ 開創中國詠史詩歌的是誰

詩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詠史詩是東漢時班固的《詠史》。
詠史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重要的一類,是以歷史為客體來抒寫主體情志的詩歌。詠史詩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詠史詩發端於秦漢時期,而唐代是詠史詩創作的成熟與繁榮期。
早在先秦時期,《詩經》《楚辭》中就有這種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

㈥ 東漢班固的什麼作品開創了詠史的題材

東漢班固的《詠史》是我國最早的文人五言詩。詠史詩是指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的詩歌創作。以歷史為題材的詩歌,有很多種名稱,諸如述古、懷古、覽古、感古、古興、讀史、詠史等,有的還直接以被歌詠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標題,這些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都是以歷史作為詩人感情的載體,史情緊密結合的,因此都屬於廣義詠史詩的范疇。如果給詠史詩下個定義的話,那麼凡是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敘述、評價、憑吊或借國家興亡寄託個人懷抱的詩歌,都可以稱做詠史詩。早在先秦時期,《詩經》《楚辭》中就有這種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詩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詠史詩是東漢時班固的《詠史》~

㈦ 詠史的作者是

東漢文人五言詩《詠史》的作者是班固
詠史作者:
晉代文學家左思
《詠史》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
《詠史》是唐代詩人戎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㈧ 左思《詠史》第二篇賞析

「詠史」是詠嘆古人古事以抒懷的一種舊題。以「詠史」為詩題;最早見於東漢班周的《詠史》詩,班周的《詠史》詩,直書史實,缺乏詩味,被錘嶸評為「質本無文」(《詩品序》)。左思的《詠史》真正開拓了「詠史」詩的藝術領域,既承前人,又有創新,把詠史與詠懷二者交融。清人何焯評左思《詠史》:「詠史者,隱括本傳,不加藻飾,此正體也。太沖多自攄胸臆,乃又其變。」(《義門讀書記》)何焯的評說點出了左思《詠史》詩具有獨特的個性表現,成就遠超前人。
左思的《詠史》詩內容主要是寒士內心的平及對當時掌權士族的茂視與抗爭。左思生的西晉時代,沿襲東漢後期的士族勢力重新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為中正把持在士族手中,從而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現狀。身低微的庶族寒士很難進入政治中心。左思身寒門,雖其妹左芬(FEN)被選入宮為妃,自己得遷居京都,任命為秘書郎,但終不被重用。他壯志難酬,借史抒懷,寫下了《詠史》八首組詩。
現就《詠史》第二首進行賞析。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鑷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詩句「世胄鑷高位,英俊沉下僚」,揭示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社會不合理現象,詩人對造就這一社會不合理現象的「門閥制度」進行了深入批判,表達出不滿、厭恨和無奈的情緒。清人何焯評:「左太沖《詠史》『鬱郁』首,良圖莫騁,職由困資地。托前代自鳴所不平也。」(《義門讀書記》)用這句話評說此詩的主旨,是中肯的。
全詩共十二句,每四句為一層,共分三層。
詩的首四句,通過描寫自然界中茂密蔥郁的大松樹生長在山溝底,萎靡不振的小樹苗卻生長在高高的山頂上的不合理現象,進一步揭示了造成這一不合理自然現象的原因,是生長地勢高低的不同。
首二句詩「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就是對自然界不合理現象的描繪。「鬱郁」茂密蔥郁的樣子。「澗底松」,指生長在山溝底的松樹,喻才高位卑的寒士。「離離」,無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樣子。「山上苗」,指生長在山頂上的小樹苗,喻才疏位高的士族。詩句巧妙運用方位詞「底」與「上」,構成了松與小樹苗生長地勢高低的對比,藉以隱喻社會中才高位卑的寒士與才疏位高的士族地位高低的懸殊。修飾詞語「鬱郁」同「離離」意義上的對比,為詩人的褒貶奠定了基調,情感抒發隱而未現,寓諷刺於含蓄之中。
詩的第三、四句「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是針對首二句詩描述的自然界不合理的現象進行原因揭示。「彼」,那個,代指「山上苗」。「徑寸莖」,直徑為一寸的莖桿。「徑」,直。「陰」,遮蓋。「此」,這個、代指「澗底松」。「白尺條」,白尺長的樹枝。「條」,樹枝。大意是說,生長在高高的山頂上的小樹苗,用自己直徑為一寸的莖桿,竟然遮擋住了生長在山溝底樹枝百尺長的大松樹。由於生長地勢的差異,大松樹的所需,反而被小樹苗奪走了。
前四句詩,從表面看來,寫的是自然現象,實質上詩人藉此隱喻人間的不合理現象,暗含了特定的社會內容。高低,貴賤的對比,表現含蓄,形象鮮明。情感抒發隱而未現,為下文洶涌澎湃的情感宣洩,儲蓄了力量。讀者初讀至此,也會心有疑問:自然界既已如此,人類社會又將如何?
第二層,包括詩的第五句至第八句。詩人在結構上過度自然,由第一層描寫的自然界不合理現象,引入到人類社會現象的不合理,進一步揭示了這種社會中不合理現象產生的原因。
詩的第五、六句「世胄鑷高位,英俊沉下僚」就是對人類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描寫。「世胄」,世家子弟。「胄」,後裔。「英俊」,有才華的寒士。「沉下僚」,沉落於低微的官職。「沉」,沉倫,沉沒。「下僚」,職位地位的小官。「僚」,官。此二句詩,點名了世家子孫無功勞而位居高位,有才華、有能力、有報復的位卑寒士卻沉落於低微的小官。「世胄」與「英俊」,「躡高位」同「沉下僚」的對比,揭示了類似自然界不合理現象在人類社會也亦然存在。此二句詩在內容上同詩的首二句相呼應。
詩的第七、八句「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揭示了造成人類社會不合理現象的原因。「由來」,指由來已久。「一朝」,一作一朝一代解;一作一朝一夕解。以朝代累計或以日累計,我認為以日累計在程度上更能實現由來已久,所以解作後者更為恰當些。這兩句詩,點名了造成社會不合理現象的原因,非才華、能力的懸殊,而是決定於所處社會地位的高低。並且由來已久,非一朝一夕。詩人情感抒發由隱而現,如山洪爆發,直抒胸臆,深刻批判了「門閥制度」對出生卑微寒士們仕途的阻礙,對人才的摧殘、壓制和迫害。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對此制度的不滿,厭恨之情。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門閥制度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詩人意識到憑借個人能力是無法推翻此制度的,從而也就傳達出一種憂郁的無奈之情。詩人感性和理性情感相結合,既說明了他對當時社會現狀清醒認識,也點名了一代寒士對人生前途無路,思想認識上的局限悲嘆。今人吳調公評:「如果前二句中的一『躡』一『沉』還屬於冷眼觀察,那麼二句轉入『地勢』和『由來』地揭示,就表現為詩人痛心疾首和大聲疾呼了。」(《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詩人抒發了自己出生身寒門,不受重用的個人遭遇,也喊出了當時一帶寒士的心聲。淋漓盡致的情感宣洩,深入人心,為寒士們唱響了一曲高亢之歌,樹立了一面反抗門閥制度的旗幟。這兩句詩,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千古佳句,構成了詩的核心詩句。結構內容上,既與第五句、第四句詩想呼應,又引領下一層詩的內容。
第九、十句詩「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中的「金張」,指漢代金日殫(Dī)和張湯兩家。史書記載,從漢武帝時起,到王莽篡漢止,七個朝代,金張兩家世代是宮廷中的寵臣。班固《漢書•金日殫贊》:「夷狄之國,羈虜漢庭。七葉內待,何其盛也。七葉字武至平地也。」又《漢書•張湯傳贊》:「張氏之子孫相繼,自宣,元已來,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餘人。功臣之後,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於外戚。」這兩則材料,充分說明了金張世家在地位上的傳承和勢力之高。「七葉」,七世。「珥」,插。「貂」,指貂尾,漢代侍中,中常侍等宮中冒上插貂尾。此二句詩,詩人批評了金日殫和張湯的子孫後代,他們憑借祖輩傳下來的事業,七代人都無功受祿。他們猶如山上的「小樹苗」,確「世胄鑷高位」。碲
第十一、十二句詩「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是詩人緊承前兩句詩所舉的反面事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所舉的正面材料。「馮公」,指漢朝馮唐,文帝時已七十左右,仍是小宮,仲郎暑長。「豈」,難道。「偉」,卓異出眾。「白首」,頭發白了。「招」,被招見。「不見招」,不被招見,意謂不被重用。詩人運用強烈的反問語氣,點名馮唐的偉大,但由於他出生卑微,頭發鬍子白了,都不被皇帝重用,仍是一位小宮。馮唐猶如「澗底松」,也只好落得「英俊沉下僚」的悲慘命運。金張顯貴不過是作為反襯,目的是在於突出馮唐之悲。詩人以馮唐自喻,實際是為自己而悲。詩人列舉正反事例,通過對比,表現了「世胄鑷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體內容。詩人緊扣《詠史》這一標題,「先抒已意,而以事證之」,(清張玉穎《古詩賞析》卷一)對社會不合理現象進行了無情地揭露和抨擊。
此詩比興,對比,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形象鮮明。詩人情感抒發由隱至現,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左思詠史,實為詠懷,做到了詠史與詠懷的水乳交融,真可謂「創成一體,垂式千秋」,(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對後世文人創作「詠史」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㈨ 跪求左思<<詠史>>的背景資料,拜託啊!~~

左思曾以《三都賦》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學地位的,卻是其《詠史》詩八首。

以「詠史」為詩題,始於東漢的班固。班固的《詠史》詩,直書史實,鍾嶸評為「質木無文」(《詩品序》)。曹魏時,王粲、阮瑀有《詠史詩》,曹植有《三良詩》,與左思同時的張協也有《詠史》詩。

左思的詠史詩,既受前人的影響,又有一定創新。明代胡應麟說:「太沖《詠史》,景純《遊仙》,皆晉人傑作。《詠史》之名,起自孟堅,但指一事。魏杜摯《贈毋丘儉》,疊用八古人名,堆垛寡變。太沖題實因班,體亦本社,而造語奇偉,創格新特,錯綜震盪,逸氣千雲,遂為古今絕唱。」(《詩藪》外編卷二)對詠史詩的流變及左思《詠史詩》的價值,概括得相當准確。清人何焯則認為左思的《詠史》詩是變體:「詠史者不過美其事而詠嘆之,隱括本傳,不加藻飾,此正體也。太沖多自攄胸臆,乃又其變。」(《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從詠史詩的發展先後順序來看,以「隱括本傳」者為正體,以「自抒胸臆」者為 「變體」,並不為錯,然而左思之「變體」,成就遠遠超過了前人的正體。

左思《詠史》詩的內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對士族的蔑視與抗爭。西晉時,士族把持朝政,庶族寒士很難進入政權中心,「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左思出身寒微,雖然為文「辭藻壯麗」,卻無進身之階。大約在左思20歲時,其妹左棻因才名被晉武帝納為美人,左思全家遷往洛陽,不久,他被任命為秘書郎。但畢竟出身寒門,終不被重用。在門閥制度的重壓下,他壯志難酬,寫了《詠史》八首以抒懷。其中有的表達對門閥制度的不滿及對豪右的蔑視;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價值;有的慨嘆寒士生活的困頓。如其二: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世胄占據高位,寒士屈沉下僚,這是門閥制度造成的,並且由來已久。第七首慨嘆主父偃、朱買臣、陳平、司馬相如四位賢才的厄運。這些人都有大才,又都出身寒微,作者寫他們未遇時,有窮困致死、身填溝壑之憂;感嘆:「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這是對古代門閥制度的控訴。

《詠史》其四前半極寫王侯貴族的豪奢生活,後半寫辭賦家揚雄生前之寂寞及死後的不朽聲譽,以反襯貴族之速朽。其六雲: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舉震。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詩中贊揚了荊軻、高漸離等卑賤者慷慨高歌、睥睨四海的精神,表達了對豪門權貴的蔑視。作於平吳之前的第一首雲:「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自信可為國立功,但其終極目標卻是「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第三首借著贊揚段干木和魯仲連,肯定寒士能為國排憂解難,又不圖封賞,歌頌他們視功名富貴如浮雲的態度。最能表現左思氣概的是第五首: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里,飛宇若雲浮。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這首詩先寫宮延和王侯第宅之豪華,接下來用「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 將前面的渲染一筆抹倒,對功名富貴表示了極度的鄙棄。他說自己只願作一位像許由那樣的高士。此詩末尾「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二句,是這組詩中的最強音。

鍾嶸《詩品》置左思於上品,評其詩曰:「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他的詩多引史實,故曰「典」。借古諷今,對現實政治持批評態度,故曰 「怨」。而借古諷今又能做到深刻恰當,故曰「精切」。他的詩能起到諷諭作用,故曰「得諷諭之致」。鍾嶸《詩品》還說左思的詩「出於公幹」,公幹即建安詩人劉楨。在論及陶淵明時則說「又協左思風力,」「風力」與「風骨」義近。鍾嶸標舉「左思風力」,含有左思再現了建安風骨的意思,這是很有道理的。

左思的《詠史》八首,開創了詠史詩借詠史以詠懷的新路,成為後世詩人效法的範例,這是他對中國詩歌史的獨特貢獻,所以前人評雲:「創成一體,垂式千秋。」(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

㈩ 班固的《詠史》是東漢前期還是後期

東漢前期。

這首詩歌詠了西漢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於緹縈。正是由於她伏闕上書,不僅救了觸刑的父親,還感動文帝下達了廢除肉刑的著名詔令。

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活動於東漢明帝、章帝時期。作有五言《詠史》詩。

閱讀全文

與東漢詠史中詠嘆了哪個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故事來自哪裡 瀏覽:878
幸福的左岸mv是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269
講故事大賽在哪裡報名 瀏覽:610
在家怎麼監測健康 瀏覽:222
故事怎麼下載到手機上 瀏覽:574
2133數字代表什麼愛情含義 瀏覽:730
為什麼人的命里會有婚姻煞 瀏覽:823
威海的歷史故事怎麼寫 瀏覽:501
健康證號辦嗎有什麼要求 瀏覽:614
著名的復仇的愛情劇有哪些 瀏覽:241
幸福樹殺蟲劑噴多了怎麼辦 瀏覽:260
她說每個人都有故事該怎麼回復 瀏覽:857
你還讀過山海經里的哪些故事 瀏覽:976
怎麼才知道什麼是幸福 瀏覽:119
事業單位公傷怎麼報銷 瀏覽:124
幸福的法寶是什麼東西 瀏覽:672
參公如何套改事業 瀏覽:867
婚姻法的忠實義務是什麼 瀏覽:168
招遠事業單位教學機構有哪些 瀏覽:21
怎樣知道健康碼為什麼會變紅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