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狼孩故事說明什麼
人是遺傳基因和後天學習相結合的產物,兩者缺一不可,長期以來,遺傳和後天學習對人的影響誰重要是心理學的爭論焦點,這個例子恰好說明,對於人來說,後天學習的重要。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環境對一個人又巨大的影響。社會心理學中有個概念,情景動力理論:環境和行為背景對一個人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有微妙而有力的影響。(津巴多《心理學與生活》)大概就這兩個。
Ⅱ 狼孩的故事
懶人聽書上有,同名的有聲小說。
Ⅲ 狼孩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啟示:
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環境能夠影響人,也能改變人。一個人生活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就會變成優秀的人,生活在平庸消極的環境中就會變成一個糟糕的人。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不是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構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而人腦又是物資世界長時間發展的產物,它本身不會自動產生意識,它的原材料來自客觀外界,來自人們的社會實踐。
(3)如何解釋狼孩的故事擴展閱讀:
狼孩是從小被狼攫取並由狼撫育起來的人類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發現的兩個。狼孩和其他被野獸撫育的幼童又統稱為野孩。、
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似地引頸長嚎。
Ⅳ 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人生活在社會之中,這是人類勝過動物的優點.人一旦離開社會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人終究是社會的成員.只有在社會中,人才能學會吃飯、穿衣、說話以及生活的技能.脫離了社會,人就無法進行這些社會生活.因為社會為人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條件.
Ⅳ 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說明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人終究是社會的成員,只有在社會中,人才能學會吃飯,穿衣,說話以及生活的技能,脫離了社會,人就這些社會生活,因為社會為為人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條件。
Ⅵ 關於狼孩的故事
亞爾巴龍伽城的國王儂米多爾的弟弟阿穆留斯,他通過政變篡奪了王位。阿穆留斯為了防止其後代報仇,下令殺死了自己的侄子,並強迫侄女去做女祭司。不久,被迫當祭司的侄女竟生下一對雙生子。不久,被迫當祭司的侄女竟生下一對雙生子。阿穆留斯又恨又怕,他立即下令處死侄女,並派一個奴隸把孿生兄弟扔到河裡去。恰巧一隻母狼來河邊喝水,它聞聲走過來嗅了嗅籃子里的孩子,不但沒有把他們當作一頓豐盛的晚餐,反而用自己的乳汁來喂養他們。後來一個牧羊人發現了哥倆,於是就把他們帶回家撫養。牧羊人還給他們起了名字,一個叫羅慕路斯,一個叫雷慕斯。他們長大後立志報仇,兄弟倆領導亞爾巴龍伽人民起義,推翻了殘暴的阿穆留斯。後來他們在昔日遇救的地方建立起新城市,「羅慕路斯」的讀音就成了「羅馬」。
當然,這只是傳說中的故事。這個傳說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又有多少歷史真實性?一般認為,大約到公元前3 世紀中葉,關於羅馬起源的傳說已經定型且被大家公認。直到16 世紀,西歐的人文主義者才起來否定羅慕洛的故事。於是,有不少學者開始對上古傳說的真實性表示懷疑。17、18 世紀,疑古之風已經走向極端,一切古代傳說統統被斥為「 胡編亂造」、「純粹神話」。但是也一直有人持保留意見。
Ⅶ 狼孩的故事反應了什麼哲學原理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所以,人是有兩種屬性的,一種是我們的自然屬性,指的是我們的肉體存在及其特性,從這個層面來講,人是一種動物,我們擁有和動物一樣的本能;一種是我們的社會屬性,指的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從這個層面來講,人又不同於動物。
狼孩之所以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是因為它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屬性也不能發展成為真正的人類。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7)如何解釋狼孩的故事擴展閱讀: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米德納波爾,一到晚上,人們發現有兩個用四肢走動的「像人的怪物」尾隨在三隻大狼後面。大狼死後,人們在狼窩里發現「怪物」原來是兩個裸體的女孩,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孤兒院去撫養,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到了第二年阿瑪拉死了,卡瑪拉活到1929年。
不會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覺,晚上活動,怕光怕火;不吃素食熟食,只吃生肉;不是用手拿著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咬;
不遮擋身體,不會說話,只會像狼一樣引頸長嚎。卡瑪拉在孤兒院用了2年才學會站立,用了9年才學會45個詞和幾句簡單的話, 到17歲時,智力相當於4歲兒童。
Ⅷ 狼孩兒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1、「狼孩兒」是指從小被狼攫取並由狼撫育起來的人類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發現的兩個。狼孩和其他被野獸撫育的幼童又統稱為野孩兒。
2、「狼孩兒」的故事說明:人類的知識與才能不是天賦的,直立行走和言語也並非天生的本能。所有這些都是後天社會實踐和勞動的產物。
從出生到上小學以前這個年齡階段,對人的身心發展極為重要。因為在這個階段,人腦的發育有不同的年齡特點,言語的發展可能有一個關鍵期(發音系統逐漸形成比較穩定的神經通路,以後要重新改變,非常困難)。錯過這個關鍵期,會給人的心理發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因此長期脫離人類社會環境的幼童,就不會產生人所具有的腦的功能,也不可能產生與語言相聯系的抽象思維和人的意識。成人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長期離開人類社會後又重新返回時,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這就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人類社會環境對嬰幼兒身心發展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8)如何解釋狼孩的故事擴展閱讀:
狼孩兒事例引發的思考:
人們會問:這些「狼孩」回到人類社會後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和正常的孩子有些什麼不同?
據記載,印度「狼孩」剛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她們總是喜歡單獨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讓人們替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
。每天午夜到清晨三點鍾,她們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道飢時覓食,飽則休息,很長時間內對別人不主動發生興趣。不過她們很快學會了向辛格的妻子去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樣。只是在一年之後,當阿瑪拉死的時候,人們看到卡瑪拉「流了眼淚——兩眼各流出一滴淚」。
據研究,七八歲的卡瑪拉剛被發現時,她只懂得一般6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2年後才會直立,6年後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並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4年內只學會6個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7年時才學會45個詞並勉強地學幾句話。
在最後的3年中,卡瑪拉終於學會在晚上睡覺,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時,她死去了。辛格估計,卡瑪拉死時已16歲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此外,關於狼孩是否需要回歸人類社會 及如何回歸也引發了人們的不同觀點。有觀點認為,與其讓難以接受人類社會的狼孩經歷痛苦的融入過程,不如順其自然,畢竟狼孩的人身權益也是應該受到尊重的;而反對此觀點的人認為,讓狼孩接受人類社會是保障他們人身權益的前提。兩種觀點的爭論至今伴隨狼孩問題存在著。
Ⅸ 狼孩的事例說明了什麼
「狼孩」的故事說明了在教育過程中要抓住關鍵期,以促進個體得到較好的發展,錯過了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也即說明了教育教學要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狼孩從小暴露在狼群中,語言機制沒有得到發展,智力水平低下。從小生活的環境和所受教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的一生發展,所以才導致將狼孩帶到人類生活中無法適應以致最後死亡。
狼孩的事例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裡,外出打獵的人們在打死了一隻大狼後,在狼窩里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長大的女孩。年長的女孩估計8歲,年幼的女孩大約2歲,據猜測都是出生半年後被狼叼去的。兩個女孩在回歸人類生活後,被當地的孤兒院收養,並且分別取名為卡瑪拉和阿瑪拉。
她們的言語、動作姿勢、情緒反應等方面都具有很明顯的狼的習性。她們不會說話,卻能發出奇特的聲音;不會用手,也無法直立行走,只能像狼一樣,依靠四肢爬行;
她們對人有著非常敏感的懼怕,對於狗、貓等動物卻感到特別親切;白天的時候她們一動都不動,一到夜間便開始到處亂竄,還會像狼一樣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