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散文鑒賞要點,並舉例說明
散文鑒賞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散文鑒賞教學。散文鑒賞有五個要點:慧識「文眼」是基本點,理清「文脈」是切入點,體味「文心」是關鍵點,領略「文韻」是支撐點,品味「文語」是興奮點。
在散文鑒賞學習中,學生常常不好把握文章主題和字里行間隱含的內容。要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就需要經常讀一些經典散文,從而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散文的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為散文鑒賞打下一定的基礎。散文鑒賞教學的重點就是教授學生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能力,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實現美育和德育的目標。
一、慧識「文眼」是基本點
散文是情與景的交融,是心靈感悟的源泉。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語言精美的散文,往往都會像人有明亮的眼睛一樣,這是散文永恆的魅力之一。「文眼」是揭示文章題旨、把文章思想與藝術融為一體的閃光點,是文章表情達意的立足點。「文眼」可以是一字一詞,也可以是一景一物,在散文構思中起著藝術聚焦的作用。它與中心思想不一樣,比中心思想更加凝練細致,可謂點睛之筆。因此,學生在鑒賞散文時只有全身心投入,讓自己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深刻領會作品的意境,領略到有畫龍點睛作用的「文眼」。「文眼」的設置因文而需,因文而異。如《瑣憶》開頭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文眼」,是全文的綱,是聯系「瑣事」的「紅線」,既精闢又傳神。再如《捕蛇者說》中的「苛政猛於虎」是這篇文章的「文眼」,它統領全篇,貫穿全文。作者有時就用這種安放「文眼」的方法來突出文章主題,創造意境,表現寫作意圖。「文眼」既可以將全篇情節串聯起來,又制約著文章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作者進行藝術構思的焦點,又是把思想和藝術辯證統一起來的重心。
二、理清「文脈」是切入點
「文脈」是指作者行文時的寫作線索和思路脈絡。「文脈」的清晰和有致其實是作者邏輯思維能力的展示,所以能否理清「文脈」關繫到鑒賞散文的成敗。散文是言情的藝術,其內容必須依靠一種固定的結構來顯示。線索是文章的脈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兩者是緊密聯系的。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就如順風行舟,事半功倍。學生要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對作者情感變化的把握抓住散文的內在線索,尋根溯源,探尋作品的思路,理解散文的特色。
細察作者的思維軌跡,弄清文章的思想脈絡,將結構框架准確地描畫出來,是了解作者觀點和思想的前提。如巴金的《燈》是以事物的形象為線徐徐展開的,朱自清的《綠》是以空間的順序變化作脈串連成文的,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以人物為絡寫成的。再如,讀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可以感受到季老的淡定、豁達、執著、雅緻和從容躍然紙上,真正全文貫通的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也就是荷之所以能觸動作者、牽動作者情絲和感染讀者的內在神韻。在語文課堂上,每當學生對語文學習感到乏味時,鑒賞散文總是一種較好的調節劑、興奮劑,令他們趣味倍增,繼續輕松前行。
⑵ 如何對一幅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從哪些角度舉些例子。謝謝~~~~~
感悟式鑒賞:面對一件動人的美術作品,我們也會激情澎湃,任由思維弛聘,這種思維與激情深切投入畫面的觀看方式,就是感悟式欣賞。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
形式鑒賞:美術作品最先表現的是他的表面形式.從形式的角度欣賞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藝術形式主要指線條,色彩,筆法,構圖等。重形式的感知和體驗,強調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社會學式鑒賞:許多美術作品都有著特定的內容和意義。這一類型的鑒賞方式主要偏重於對作品內容、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作意圖等方面的認識、理解。適合於對再現性的、故事性或情節性較強的美術作品的鑒賞。
用比較的方法去鑒賞美術作品,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較的方法很多:
橫向 同一時期、主題,藝術家採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表現。
縱向 同一主題在不同時期,藝術家採用了哪些不同的處理手法和表現形式。
⑶ 文學小故事賞析
首先,我今天才看到您的求助,未能及時解答您的問題,十分抱歉。其次,您提出的"文學故事"並沒有確切的定義,且您也未提出您要求的具體范圍,為此我在這里提供兩則與文學有關的故事,希望沒有偏離問題方向,並可以幫到您。最後,我為您的問題提出一點小建議,您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下《世說新語》這本書,裡面收錄了許多文學經典對話,對於您應該有幫助。
(一)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嵇康為魏晉名士領袖,其風神超妙玄心獨會處,亦冠絕群倫。鍾會也是當時著名的才辯之上,索仰嵇康風范。《世說新語》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雋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旁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鍾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認識嵇康;他邀請當時一些才德出眾人士一起去尋訪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樹下打鐵,向子期打下手拉風箱。嵇康繼續揮動鐵槌,沒有停下,旁若無人,過了好一會也不和鍾士季說一句話。鍾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問他:「聽到了什麼才來的?看到了什麼才走的?」鍾士季說:「聽到了所聽到的才來,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這段記載不但表現了鍾會之善辯,並且還可以魏晉風流重意輕言、寄言出意之精神。鍾會率時賢名流往尋嵇康,而嵇康卻自在打鐵,旁若無人,久無一言。這正體現了嵇康崇尚自然、從容不迫的稟性,於中可以見其以意傳言的風格。待鍾會默立良久方要離去,這才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而鍾會的回答也是奇妙無比,不直說,仍重在於意會,所謂"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既不卑不亢、得體自若,又顯出自己超然有所悟的境界,深得玄妙。應該說,在這次比試中,二人未見勝負,各有佳處。
這正體現了中華文學的魅力,語言回答之巧,機智聰慧之妙。
(二) 王子猷雪夜訪戴
這也是出自《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子猷,是王羲之子。他曾住在山陰縣。記載言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叫家人拿酒來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潔,於是起身徘徊,朗誦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家道,而當時戴安道住在剡縣,他就立即連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門口,但是沒有進去,就原路返回。別人問他原因,王子猷就說:「吾本乘興而來,興盡何必見戴?」(我本是趁著一時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這一句「吾本乘興而來,興盡何必見戴?」便道出了名士瀟灑自適的真性情。王子猷這種不講實務效果、但憑興之所至的驚俗行為,十分鮮明地體現出當時士人所崇尚的「魏晉風度」的任誕放浪、不拘形跡,有窺一斑而見全豹之效。眠覺、開室、命酒、賞雪、詠詩、乘船、造門、突返、答問,王子猷這一連串的動態細節均歷歷在目,雖言簡文約,卻形神畢現,氣韻生動。
而也正是這種放盪不羈,把「魏晉風度」和我們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拉開了距離。什麼是名士?根據晉人王孝伯(王恭)的說法,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換句話說,名士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有閑,有錢,還要有文化。如果這是個選擇題,答案是全選,三選一或三選二,都算錯。所以,後人羨慕晉人的風度,爭相效法,卻不免東施效顰之弊。
也許,這正是古代文學所帶給我們的超然脫俗之感,讓今日的我們深思。
⑷ 舉例談談如何鑒賞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具有內容的史實性和借鑒意義等特徵。我們鑒賞歷史故事, 一是要依據史實,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理性的、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判斷; 二是要以史為鑒,在發掘了故事的歷史意義的基礎上努力發掘其現實意義,即探究故事對於現實的借鑒意義。 比如我們讀《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其中有「廉藺交歡」的故事,寫的是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件事情中為趙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以後,頻頻陞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深感不滿,揚言要當眾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處處避讓,甚至有時連上朝都託病推辭,使得他的門客大惑不解。藺相如耐心解釋,說自己並不是怕他,主要是考慮到秦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是因為趙國有他和廉頗兩個人。如果他們將相不和,就會給秦國以機會。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廉頗得悉以後,深為藺相如為了國家而忍辱負重的精神所感動,於是負荊請罪,最後廉藺交歡,將相和睦。 讀這個歷史故事,我們首先要根據廉藺二人的言行舉止對他們做出客觀的評判。藺相如在受到人身攻擊時能以大局為重,表現了一位政治家的非凡風度和寬廣胸懷;廉頗起初為名利所惑,顯出他嫉妒的小心眼,但他後來知錯能改,負荊請罪,也確實難能可貴。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聯系實際對著兩位言行舉止做更深的思考,我們在國家和個人、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出現矛盾的時候,是否需要藺相如那種「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精神呢?當我們發現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是否也需要廉頗那種知錯能改,負荊請罪的精神呢?毫無疑問,這兩位歷史人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樣鑒賞歷史故事才會有意義,不然「以史為鑒」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當然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鑒賞故事曲折生動的情節,感受故事的藝術魅力和作者超凡的藝術表現才能。
⑸ 幫忙找一個歷史故事,並談談如何鑒賞歷史故事
調戲王妃的大臣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餚,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親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孝忠於楚王。
點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同樣領導者在面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面和企業的利益。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領導者對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難免有些小毛病,只要無傷大雅,何必過分計較呢?最重要的是發現他最大的優點,能夠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利益。比如,美國有個著名的發明家洛特納,雖然酗酒成性,但是福特公司還是誠懇邀約其去福特公司工作,最後,此人為福特公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代化管理學主張對人實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個人能力的強弱,長處短處的綜合:「功」,是指這些能力是否可轉化為工作成果。結果表明:寧可使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的平庸的「完人」。
一般來說,一個領導者的工作能力或管理經驗都要比下屬略勝一籌的,領導者居高臨下很容易發現他下屬的缺點和能力的不足之處,而且也容易向他們提出高標准要求。但領導者應當清楚地了解每一個下屬的能力,而且要因材適用,不要總以自己的工作能力來衡量和要求下屬。當然對下屬嚴格要求還是必要的,但嚴格要求和真誠之間並不矛盾。嚴格要求是指你可以為你的下屬制定高標準的工作要求,而真誠則是當下屬犯錯誤或由於某種原因而未能達到工作要求時,你應該對他們採取的態度。當你真誠的對待下屬時,不但不會使他因此而散漫,反而會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如果一個領導者,老是挑剔下屬的毛病,就會極大地削弱他們的工作熱情,甚至會使他們產生反感,這樣就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在工作中的發揮,從而對企業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每一位領導者都應該努力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因此可以說,寬容也是一則重要的用人之道。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能想得開,看得遠,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從大局考慮,得饒人處且饒人,對人才要學會寬容。
⑹ 如何鑒賞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主要看他發生的事件,背景,人物,情節,時間。這些都是鑒賞歷史故事的主要因素。細來分有:刻畫人物的語言,人物形象,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表象,背景的相呼應。
⑺ 舉例如何鑒賞歷史故事
調戲王妃的大臣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妙曼,美酒佳餚,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親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孝忠於楚王。
點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同樣領導者在面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面和企業的利益。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領導者對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難免有些小毛病,只要無傷大雅,何必過分計較呢?最重要的是發現他最大的優點,能夠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利益。比如,美國有個著名的發明家洛特納,雖然酗酒成性,但是福特公司還是誠懇邀約其去福特公司工作,最後,此人為福特公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⑻ 舉例說明,怎麼鑒賞小說
現代,我國現代小說繼承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借鑒別國小說創作的寶貴經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而產生發展,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
魯迅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創作出《狂人日記》這我國現代文學的第一篇小說,繼而寫出《孔乙己》、《葯》等,共十四篇小說編成《吶喊》;接著創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說,編成《彷徨》。魯迅創作小說,「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他的這些短篇小說,取材廣泛,塑造出各種類型的典型性格,揭露出封建社會、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揭示了舊社會的種種病根,具有寬廣深刻的社會意義。特別是《阿Q正傳》,塑造出一個辛亥革命時期農民的典型,意義更為深遠。阿Q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殘酷壓榨、嚴重戕害。他從被壓迫者的樸素直感歡迎革命,但不理解革命,終被混入革命的反動勢力當作搶犯殺害,從而反映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提出了喚醒農民覺悟的重要問題。阿Q的「精神勝利法」,以虛幻的勝利代替實際上的失敗,不能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地位,更概括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種各樣的人的病態心理,暴露了「國民的弱點」和舊社會的病根,能夠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茅盾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開始小說創作。《蝕》,包含《幻滅》、《動搖》、《追求》三個中篇,各篇獨立,人物互異,表現了當時一些知識青年所經歷的曲折、痛苦的路程;《虹》,表現了女主人公沖出家庭牢籠、走向集體主義的道路;《路》、《三人行》,表現了青年學生在嚴重白色恐怖下逐漸覺醒參加斗爭的過程。這些作品標志著茅盾在現實主義創作道路上的前進。1932年前後,茅盾先後創作出了傑出的長篇小說《子夜》,和著名的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林》反映出當時民族工商業風雨飄搖的處境,《春》表現了當時農民豐收增債的命運。1941年,茅盾創作出了《腐蝕》,控訴了特務組織殘酷鎮壓進步青年的罪行。《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斗爭為全書的主線,以上海為中心,反映了1930年前後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和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顯示了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它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塑造了吳蓀甫這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形象。吳蓀甫野心勃勃、精明強悍、果決專斷、冷酷無情,很有發展民族工商業的雄心和魄力,但終於逃不出趙伯韜的魔爪,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子》,通過塑造吳蓀甫這個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破產的必然性,暗示出他們只有參加工人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才有真正的出路。茅盾以《子》等不朽作品和其他文學活動,奠定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巴金在1929年初,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表現了在北洋軍閥血腥統治下的上海,一些在「五四」新思潮鼓舞下,尋求社會解放道路的知識青年的苦悶和抗爭。「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一部側重描寫人物在戀愛中的性格表現,二部側重描寫人物處理革命與戀愛的關系,三部愛情描寫不多,側重展現某城一個激進團體的反軍閥斗爭。以上作品的青年主人公,都是舊世界的判逆者,但還沒有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反映了當時不少知識青年類似的矛盾和苦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在「五四」新思潮波及閉塞內地的歷史背景中,聯系著成都這個社會環境,展現高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生活情況,表現出封建階級分子的頑固腐朽、荒淫殘酷,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互相傾軋,他們和覺醒青年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提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它塑造了眾多的各種人物的形象:有高老太爺、克明這樣舊制度維護者的形象,有克安、克定這樣荒淫卑污的形象,有鳴鳳、淑貞這樣以死表示反抗的形象,有覺慧這樣覺醒反抗的形象,更有覺新這樣內心矛盾的形象。覺慧無所顧忌地離家遠走,固然閃爍著叛逆性格的光彩,覺新這個內心矛盾的典型形象,卻更別有深刻意義。覺新既受舊禮教毒害甚深,也受到新思想的觸動。他庇護反抗封建秩序的弟妹們,資助他們逃出家庭牢籠;但他雖然理解是禮教、傳統、迷信奪去了他最愛的梅、瑞珏和幸福、前途,卻總是逆來順受,只會痛哭。「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使他承擔著沉重的精神負累,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殉葬品。覺新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藝術典型。巴金以「激流三部曲」等優秀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老舍從1924年開始小說創作,《老張的哲學》、《二馬》是他最早的長篇小說。《老》取材於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描寫惡棍拆散兩對青年的愛情,揭露社會的黑暗;《二》描寫馬氏父子在倫敦的生活,顯示海外華僑受人歧視的處境;作者這時的創作追求幽默,不免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意義。《離婚》是老舍在1933年創作出的長篇小說,描寫反動政府公務員的灰色生活,暴露出官僚機構的腐敗;作品中的幽默不再只是笑料,而是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月牙兒》是老舍短篇小說中的名篇,描寫母女兩代受生活逼迫墮為暗娼的悲凄遭遇,特別是天真無邪的女兒也遭沉淪毀滅,是對舊社會的血淚控訴。《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兩部長篇代表作。《駱》的主人公人力車夫祥子,本來純朴善良、勤苦耐勞、堅韌要強,在多次殘酷打擊下走上了墮落毀滅的道路。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揭露出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暗示了個人奮斗道路的不通,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四》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兼寫他們居住的那條小胡同的各戶人家和各種人物,反映出北京市民在淪陷期間經受的深重苦難,歌頌了富有民族氣節的人物和參加抗日斗爭的青年,鞭笞了媚日附敵的民族敗類。老舍的作品,歷歷如繪地展現出城市下層居民的生活情景,運用北京口語精確流暢,確立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位置。
葉聖陶的小說有不少取材於當時的教育界。《潘先生在難中》描寫一個卑劣畏怯、毫無原則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為躲避災難,百計適應環境,阿諛反動軍閥,揭示出當時一些知識分子朝不保夕的遭際和卑微苟安的心理。《多收了三五斗》,揭示出舊社會農民豐收成災的悲慘命運。《夜》描寫女兒女婿都被反動派殺害的老婦人的凄慘處境,塑造了一位由恐懼、悲痛到憤怒、覺醒的烈士母親的形象。葉聖陶的作品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
趙樹理的小說多寫解放區農村生活。《小二黑結婚》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為爭取婚姻自由而和惡霸、和家長進行的斗爭,反映了農村的變化。《李有才板話》塑造出具有社會閱歷和斗爭經驗的農民歌手李有才的形象,立場堅定、朴實深入的農村幹部老楊的形象,和頑固反動、兇狠狡詐的惡霸地主閻恆元的形象,反映了減租減息中的曲折過程和復雜的階級斗爭。趙樹理的作品具有濃郁的陝北鄉土氣息。
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桑乾河畔暖水屯的土改斗爭,塑造了大公無私、逐步明確了思想、果敢進行斗爭的村黨支部書記張裕民的形象,朴實憨厚、終於站穩了立場、勇敢進行斗爭的農會主任程仁的形象、和姦詐狡猾、抗拒土改的惡霸地主錢文貴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爭的尖銳復雜和農村的巨大變革。作品具有濃厚的陝北生活氣息。
周立波的代表作是《暴風驟雨》。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松花江畔元茂屯的土改斗爭,塑造了趙玉林、郭全海這兩個勇敢朴實、不怕犧牲的前後農會主任的形象,肖祥這個久經鍛練、思想成熟的工作隊長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爭的尖銳激烈和農村的巨大變革。作品具有濃厚的東北地方色彩。
孫犁的短篇小說以寫冀中農民抗日斗爭著名。《荷花澱》、《囑咐》兩篇小說,塑造了水生嫂的鮮明形象。她勤勞能幹、堅貞勇敢,先和婦女們組織起水上游擊隊打擊日寇,後又駕著冰床送抗戰八年剛回家一夜的丈夫去參加解放戰爭。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婦女和男人一樣支撐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品語言優美,情景交融。
我國現代小說,密切反映社會現實,各家作品異彩紛呈:從中可以認識各個時期的社會面貌,獲得藝術的熏陶。
2 我國古今小說的共同特徵,鑒賞指要
我國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古今小說產生了差異。但從小說在典型環境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這一表達主題的方式來看,卻是相同的。古今小說描寫典型環境的方法較有差異,留待後面分別討論。這里先來討論小說在故事情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
運用藝術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說創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說的最主要的特徵。故事情節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託。優秀小說的故事情節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緊緊結合,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從開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過程。
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脫離故事情節。脫離故事情節描寫人物,即使非常細致,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即使描寫人物獨處一室的內心活動,也總是緊緊扣住故事情節。《狂人日記》的多次描寫狂人的內心獨白,就都緊緊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他的迫害。
故事情節服務於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間的關系和矛盾斗爭,就越有利於典型性格的塑造。脫離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再曲折生動,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總是以特定的故事情節,服務於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促織》的波瀾起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務於塑造成名這個典型性格的作用。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要緊緊聯系著典型性格,著意體會其中體現的矛盾斗爭,為鑒賞典型性格作好鋪墊。這是鑒賞故事情節的目的,也是鑒賞典型性格的前提條件。
小說的敘述故事情節,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順敘是基本的敘事方法。倒敘,把故事的結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為作品的開始,作品的主體部分還是順序故事情節。《祝福》是採用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插敘,在順敘故事情節當中,插入敘述一些相關內容。《楊修之死》是採用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倒敘、插敘,都是順敘故事情節中配合使用的敘述方法。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既要著意體會作品具體運用倒敘、插敘方法的表現力量,又要把倒敘、插敘部分,還原於發生的時間順序之中,展現出故事情節和矛盾斗爭的發展進程,把鑒賞故事情節和鑒賞典型性格統一起來。
塑造典型性格的寫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小說創作也用間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葯》中夏瑜這個典型性格,就是通過描寫華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關行動、情態、語言,間接描寫、塑造出來的。最常見的還是用直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樣,讓人物在矛盾斗爭中說話、行動、神情變化、心理活動,能夠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產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鑒賞小說,主要是鑒賞典型性格。鑒賞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著意體會作品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要在腦海中展開故事情節,展現生活圖景,浮現人物形象,展開人物活動,鋪開相關人物語言、行動所體現的矛盾斗爭,著意體會典型人物在這矛盾斗爭中的語言、行動……的表現意義,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從接觸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當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從體會人物個性當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理解作品的主題及其社會意義。
)
⑼ 兒童故事的鑒賞方法
1.可理解性方面,幼兒能否獨自或者在,陪伴者的幫助下,理解故事,大概的內容,如果故事過於簡單,則會使幼兒感覺到沒有趣味,如果故事過於復雜,嬰兒不能理解,也不能從中獲得樂趣。
2.趣味性方面,故事的內容與敘述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讓他們感到有趣並樂意繼續聽故事。
3.內容的適當性,故事的內容必須是適合幼兒的年齡階段特徵的,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的,有利於培養他們積極的情感情緒的故事。
4.敘述得生動性,同樣的故事內容,不同的敘述,會產生非常不同的風格,好的,兒童故事,應該能夠適應兒童的生動活潑,天真童趣的心理特徵特點。
5.故事的寓意性,雖然在幼兒年齡階段的故事並不需要具有十分,刻意和深刻的德育成分,但還是應該具有,初步的,健康的,積極的,情感和認知導向,以更加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⑽ 舉例說明中國古代文學鑒賞的主要方式
從上述可見,我國古代文學鑒賞方式,雖不乏對作品作整體分析的著作,而如宋之後興起的詩話,明清盛行的小說評點,都具有札記、隨筆特點,表現為較大的靈活性與可讀性。這是就方式而言的,如果就鑒賞種類而言,則有意象點評、功利論評、源流考評等,這我們另文論述,這里從略。
我國古代文學鑒賞與西方表現為不同方式,有其社會的、文化的、思維方式、表達習慣等諸方面的原因。隨筆性的詩話和中國第一部詩話之作宋代歐陽修的《六一詩話》關系很大。歐陽修始創詩話之際,說他的創作宗旨在於「以資閑談」(《六一詩話》卷首題辭)閑談就不講究完整周備,或記事、或論理、或言篇、或析句,沒有設定的要求。以後的大量詩話之作,多為條目連綴,各篇之間沒有內在聯系,這就使內容顯得面廣量大而為鬆散集合,有的論詩宗旨,還有推溯詩派淵源、評論佳作名篇、摘賞錦言佳句,漫談創作技法,更有記述詩壇軼事、考證名物掌故、詮釋難字僻語等。而一些關於詩歌的鑒賞也統一在這樣的體例中,自然隨筆體成了通行體式。旁涉式、隨感式運用到小說、戲曲等長篇作品中時,也就衍化為評點式了。評點也是一種隨感,不同於今天的評論或鑒賞文章。這種方式的產生和為歷代人接受,一方面淵源自最早的語錄體,《論語》、《孟子》等儒家著作在士子中影響深廣:一方面受到佛家談禪說法的影響,佛家要求「悟」,因而宣道時語簡而玄,甚至只要拈花微笑的動作表情,不作長篇大論,周密論證,就認為解決問題了;再一個原因是魏晉始的清談之風,披靡士林,其談或品藻人物、或品賞風物、或品鑒詩文,即興而發,隨意所之,對象無恆定性,內容無系統性,結構無嚴密性。古代長期的以小生產為基礎的封建社會,其生產方式和經濟關系局限了人們的視野,窒礙了人們的心胸,型鑄著人們的思維,往往重微觀輕宏觀,重感受輕分析,重局部輕全局,重獨體輕聯系,很習慣於隨感、隨評的隨筆。在這樣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自然地形成了傳統的鑒賞方式。
古代文學鑒賞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有其自具的優長,也有與生俱來的缺陷。它的長處在於短小精悍,輕便靈活,取精去粗、著手成春。它的短處則在於寸楮尺縑、散漫不經,只見局部,不見全局,易有片面之見,發偏頗之言。因這種方式的長期使用,加之又不乏獨具慧眼的大家,也就使之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由於有不少真知灼見,精金粹玉,也就為古代的文學鑒賞豐富了內容,提供了經驗,並打下了理論基礎。今天,一方面整理出版了大量的詩話、文評、劇說與小說評點,既為人們提供了學習和研究資料,又說明了這些方式的鑒賞仍為今天的讀者所歡迎。另一方面出版了今人寫的如《百家唐宋詩新話》等新詩話,《新評新校六部古典小說》等新評點之作,說明這些傳統方式,只要以新的觀點、新的方法予以改造,仍不失為一些有益的形式。
對於傳統的鑒賞方式,要繼承更要發展。古代的一些鑒賞文字,多寫得見解卓異,文彩飛揚,讀來不僅啟智益思,而且它也成了欣賞對象,不像今天有些鑒賞文章寫得枯燥、呆板,使人覺得如聽解剖報告,不能和原作相映生輝,相得益彰。當然,對於傳統方式,我們也要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使之科學化、嚴密化、系統化、現代化,使之更好地為今天的讀者服務。我們還要在總結和繼承傳統方式的基礎上,創造和完善既有民族傳統色彩的,又有現代科學精神的文學鑒賞樣式,使新時代的文學鑒賞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