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起七個人分粥寓言故事能體會到什麼
一、建立完善機制形成人力資源管理的良好氛圍
管理故事1:七人分粥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啟示: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象「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游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游戲規則自我管理。游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實現責、權和利三者的完美結合,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因此企業在實施ERP的過程,也應該首先建立起一個「責、權、利」完美結合的平台,形成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各顯其能。
❷ 關於七人分粥故事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這種作弊的可能性不存在。粥要當眾分完,再讓人選擇。
❸ 七人分粥: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
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 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
❹ 七個和尚分粥的故事體現的管理學原理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倘若用管理學描述這個觀點的話,這三個觀點過時了。現在的觀點是「一個和尚沒水
,三個和尚水多得不完。
有三個廟,這三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怎麼解決
水問題呢?第一個廟,和尚挑水路比較長,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幹了。於是三個和尚商量,咱們來個接力賽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第二個和尚繼續挑,又
給第三個和尚,挑到缸里灌進去,空桶回來再接著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滿了。這是協作的辦法,也叫「機制創新」。
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徒弟都叫來,說我們立下了新的廟規,要引進競爭機制。三個和尚都去挑水,誰挑得多,晚上
飯加一道菜;誰水挑得少,
白飯,沒菜。三個和尚拚命去挑,一會兒水就挑滿了。這個辦法叫「管理創新」。
第三個廟,三個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們想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後買了一個轆轤。第一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專管倒水,第三個和尚在地上休息。三個人輪流換班,一會兒水就灌滿了。這叫「技術創新」。
❺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吃一大桶粥,要命的是,每天的粥都不夠分。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配,
啟示一:要自覺樹立公平合作意識,公平地對待自己和他人。啟示二:公正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每個人都能從制度、規則的正常運行中受益,也都受正義制度、規則的約束。如果沒有正義制度、規則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社會公平。 |
❻ 7個人的分粥故事
對權力制約的制度問題一直是人類頭疼的難題。請看下邊的這個小故事。有7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共同生活,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沒有什麼凶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制定製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擬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於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餘,其餘6天都飢餓難挨。於是我們又可得到結論:絕對權力導致了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墮落和風氣敗壞,還得尋找新思路。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多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後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制度下,7隻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隻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有那份最少的。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❼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故事出自哪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❽ 七人分粥問題
將6個人在一起,讓他們把粥分成7分,每一份由剩下的人標上序號,前面的六個人,最後剩下一分跟給分的呢個人
❾ 有一個分粥的管理學故事,最優方案是負責分粥的人最後一個取,誰可以提供原文並講一下其中的寓意
故事是這樣的:有七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僅靠一盆粥度日.關乎生存大計,人人都想多吃一點兒.於是總上為誰多誰少爭吵,爭來爭去,粥涼了.為解決爭端,他們決定在七個人中公推一個德高望重者負責給大家分粥.開始這人不負重望,分得比較公平.但是時間長了人們發現他總是設法給自己碗里多盛.於是他被眾人罷免,改由一人一天輪班負責分粥.結果是掌勺分粥的人總是設法給自己多盛,這樣,每個人只有在自己值班那天吃得飽,其餘時間別人值班就餓肚子.時間長了,大家覺得這樣不行,於是他們攪盡腦汁終於又想出個辦法:讓負責分粥者在分好粥後,最後一個取.這樣分粥的人就會盡量公平的分配,自己才不會吃虧.問題終於解決了. 故事表明的問題,當見仁見智.不過說故事的人想說明一個合理的制度的重要性.在故事裡,人們最終找到的辦法不是既保證了效率,又兼顧了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