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狼和鹿的童話故事
鹿救了狼,狼忘恩負一,想吃他,起他自己寫
『貳』 狼和鹿的故事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明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
本課的寫作思路是先敘述具體事例,再分析這一事例產生嚴重後果的原因,最後從教訓中概括出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裡,理解本文的結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羅斯福決策的失誤,課文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的。一是為了保護鹿而消滅狼,結果事與願違。因為狼吃鹿,「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而沒有了狼,鹿無限度繁殖,「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對上述道理,羅斯福不僅不了解,甚至「想不到」。二是羅斯福制訂這項政策依據的是「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而不少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僅僅是「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並不符合客觀規律。
本文的結論是從對事例的分析後得出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這顯然是對狼和鹿的關系的分析的結論;「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這是從對「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的分析後自然得出的結論。「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這種相互關系。」這是前兩個結論的自然引申,也是全文主旨的高度概括。
『叄』 《狼和鹿的故事》主要內容
在20世紀初,在美國西部落基山脈的凱巴伯森林中約有4000頭野鹿,而與之相伴的卻是一群群兇殘的狼,威脅著鹿的生存。為了這些鹿的安寧,1906年,美國總統決定開展一場除狼行動,到1930年累計槍殺了6000多隻惡狼。狼在凱巴伯林區不見蹤影了。於是鹿在那裡開始無憂無患「無計劃」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長到10萬余頭。興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毀壞林木,並使以植物為食的其他動物銳減,為此也使鹿群陷於飢餓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頭,且病弱者居多,興旺一時的鹿家族急劇走向衰敗。 出現這種事與願違的局面,其因是狼被人消滅了。狼一方面捕食掉一些鹿,使鹿總數得到控制,不致於繁殖到使植被退化的程度;另方面,狼捕食的鹿多為老弱病殘者,有助於鹿種優勝劣汰,利於鹿群傳宗接代;再方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經常處於逃跑的運動狀態,促進了鹿的健壯發育。由於狼消失了,鹿沒有天敵,「懶漢」體弱,鹿群退化。 美國政府為挽救滅狼帶來的惡果,於上世紀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計劃。而這項計劃卻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未及時實施。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引狼入室」計劃終於在1995年得以實施。時年從加拿大運來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中又煥發勃勃生機.
『肆』 狼和鹿這篇課文,屬於什麼故事
《狼和鹿》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裡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
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課文選編於蘇教版語文第六冊中,雖不是童話故事,但由於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而課文以反映社會生活為內容,本身就有很強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發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故事亭哲理故事 http://www.gushiting.com/zl/)
『伍』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狼和鹿的故事》課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及想像的能力。
3.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說說心裡話
1.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唱著<<大風車>>這首歌到凱巴伯森林中去遊玩一翻,好嗎?(播放課件:大風車主題曲)我們的第一站是「說說心裡話」。(播放課件:說說心裡話欄目)
2.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你們有沒有去植樹呀?說說你們為什麼要去植樹?
師總結:不僅僅是為了一片綠色,不僅僅是你們的實踐活動。更重要的是你們在保護這一片可愛的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草原荒廢,土地沙漠化;保護地球實際上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3.小朋友,<<大風車>>將開到凱巴伯森林中去,你們想不想到那兒去一飽眼福,看看美麗的大森林?
二、我看見
1.小朋友,睜開眼吧,我們到達的第二站是「我看見」。(播放課件:我看見欄目)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凱巴伯森林,仔細的觀察,你們看到了什麼?(播放課件:森林景色)(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話說出來)
小朋友們,我們做游戲時是那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可這些鹿為什麼一邊做著游戲,一邊東張西望,還向後看呢?它們怕什麼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麼形象?狼和鹿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狼是不是見到鹿就吃?它會挑什麼樣的鹿來吃?看到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你們會想些什麼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難的小鹿,你會想些什麼?
2.
過渡:看來,小朋友們都希望把狼消滅掉,讓美麗可愛的小鹿生活下去,凱巴伯森林周圍的人們也恨透了狼,於是,獵人們一起背起了獵槍,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麼樣了(播入課件)
3.好,小朋友們說得都不錯,現在鹿已經過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師想問問小朋友,沒有天敵的鹿在森林裡生兒育女,於是鹿越來越多,而森林是不會變大的,糧食來自樹木,它們會怎麼辦?森林會變成什麼樣?不如我們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森林鹿小鳥)你們看到了什麼
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間()
()的小鳥在()
5.鹿為什麼會無精打採的?小朋友,你來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飢餓、生病)
鹿餓了,干嗎不去找吃的?這么多的鹿怎麼會一下子生病了呢?
三、挑戰800
聰明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進入第三站「挑戰800」(播放課件:欄目)
1.挑戰的項目一:找一找,讀一讀:
用你喜歡的去讀一讀課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捕殺前後有什麼什麼?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交流,比讀,比評議)
2.挑戰項目二:出示三個帶引號的句子。
比理解,比朗讀。
3.挑戰項目三:讀完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比合作,比交流,比評議。
四、新聞袋袋褲
真是一場激烈的比賽,一次智慧的比拼,一次團體的抗衡。課前,教師讓同學們搜集有關生態平衡的事例,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把它放進「新聞袋袋褲」,好嗎?「新聞袋袋褲」里也裝著一些見聞,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出示資料)
五、奇思妙想
讓我們再一次放飛想像,共同進入第五站「奇思妙想」。
狼和鹿的故事讀完了,我們心裡有很多想法。因為還有好多好多人,不知道這個故事,不明白這個道理,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我們有責任把這個知識和道理傳輸給更多的人。小朋友,讓我們走出森林,回到課堂,想一想,你准備怎麼做。
(生交流,師按要求分組練習,可分為故事小隊、手抄報小隊、演講小隊、宣傳畫小隊、合唱隊等)
指名表演。
總結: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裡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在讓我們一起乘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後把你的想法賦諸於行動。讓大家齊心協力,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六、生活小水滴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生活小水滴」,本期的問題是:去調查,了解身邊有哪些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們愚蠢的行動;去行動,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將得到的獎品是由地球的美麗和人類後代的幸福。
抓住對比探究明理——《狼和鹿》第二課時說課與教學反思
作者:佚名文章來源:論文百分百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並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隻;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飢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後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於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後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准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後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於「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後,你們有什麼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
(當這個問題提出後,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並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後,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後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後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麼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後,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後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後,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後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鹿群變化的前後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藉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像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後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並交流數字後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隻(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飢餓疾病)八千隻(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像,藉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後,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路平台,進一步了解關於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於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並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後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路平台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陸』 關於<<狼和鹿的故事>>的故事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明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
本課的寫作思路是先敘述具體事例,再分析這一事例產生嚴重後果的原因,最後從教訓中概括出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裡,理解本文的結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羅斯福決策的失誤,課文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的。一是為了保護鹿而消滅狼,結果事與願違。因為狼吃鹿,「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而沒有了狼,鹿無限度繁殖,「一旦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對上述道理,羅斯福不僅不了解,甚至「想不到」。二是羅斯福制訂這項政策依據的是「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而不少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僅僅是「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並不符合客觀規律。
本文的結論是從對事例的分析後得出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這顯然是對狼和鹿的關系的分析的結論;「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這是從對「習慣的看法和童話的原則」的分析後自然得出的結論。「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這種相互關系。」這是前兩個結論的自然引申,也是全文主旨的高度概括。
『柒』 課文《狼和鹿》的內容是什麼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但在鹿群的後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那時森林裡大約有四千隻鹿,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隻跟著一隻,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隻。
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可是,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飢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盪。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人們做夢都不會想到,它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會發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這篇課文給予我們的啟示:自然界中各種各事物都有內在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小學生啊,為了你這個問題,我可把我三年級時的語文書都找出來了,你可一定要選我當最佳答案啊!!!!~~~~
『捌』 《狼和鹿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遵守什麼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不僅要關愛、救助動物,有時,也要遵從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規律,要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平衡。
重難點
明白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平衡。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逐個出示狼和鹿的圖片,在生活中,狼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板書:狼,出示:凶惡、兇殘;)出示:鹿圖,這是什麼?在生活中,鹿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板書:鹿,出示:溫馴、美麗、活潑;)(板書:和 齊讀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39、狼和鹿 )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課文告訴我們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生:「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生:「禍首」)
3、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禍首」,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看。
二、森林對比,提出問題
(一)1、(出示圖片)同學們,這就是100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著圖,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森林嗎?
①准備交流(同桌說給同桌聽聽,)②指名交流
2、學生介紹森林。
師:是啊,森林鬱郁蔥蔥,小河靜靜地流淌,鳥語花香,多麼美麗的森林呀!文中也有寫到凱巴森林的句子,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描寫森林的句子來讀一讀。(指名回答,師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誰能將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點評,齊讀,伴樂朗讀)
(二)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可事隔25年,這座森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示:二十年森林變化的圖)
1、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描寫二十後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指名回答)
2、指名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出示動漫,理解「蔓延」、 「消退」)
3、師引讀:二十年過去了,整個森林……綠色在……枯黃在……(范紅再讀句子,指名讀,點評,齊讀。)
3、出示:兩種不同森林的圖及句子。伴樂朗讀。
師: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女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這是二十多年以後的凱巴伯森林(男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
(三)同學們,同一座森林,25年前 鬱郁蔥蔥,25年後卻是一片枯黃,看著兩幅畫面,此時此刻,你最想問什麼?(學生質疑)
1、是呀,同是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第二、第三小節。(交流:是什麼原因使森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指名回答)
師(小結):使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板書:人捕殺狼)
2、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是因為美麗而活潑的鹿群後面,(出示句子: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那時森林裡大約有四千隻鹿,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師:這里有個多音字,我們一起來讀准它【提防dī】,還有另一個讀音【提高tí】
3、狼總是吃可愛的鹿(板書:狼吃鹿),為了保護鹿(板書:保護),美國總統羅斯福還特意頒布了一條「剿殺狼」令。
4、有了法令,人們就肆無忌憚地大量捕殺狼。(出示槍殺狼圖)
5、師引讀:同學們,可愛的、美麗的鹿要被狼吃光了,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於是人們大量地地捕殺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隻跟著一隻,哀嚎著倒在血泊中。)人們大量地捕殺狼,所以(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隻。)再齊讀。
6、引讀: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隻。
師:二十多年殺掉了六千多隻 ,算一算,平均一年殺死了多少只鹿?(大約300隻)
7、使森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什麼?(指名回答)
三、探究誰是森林的禍首
1、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被殺掉了,至此鹿(生:大量繁殖)。(看課本):引讀: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殺狼前,鹿的數量是(四千隻),殺狼後,鹿的數量(超過了十萬只)。算一算,鹿一年繁殖多少只?(將近五千隻)
2、想像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麼?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麼?到處密密麻麻的鹿呀,讓我們看看這個景象吧!(出示圖片)
3、鹿群的大量繁殖,會帶來什麼後果呢?出示句子(老師請兩位同學來讀句子,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飢荒。樹木的嫩枝、綠葉、樹皮……一切能吃的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盪。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4、師:哪位同學來告訴大家,鹿大量的繁殖,會帶來什麼後果?(指名回答)
5、是啊,鹿群的大量繁殖,把森林糟蹋得這樣慘。引讀: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4、師:八千隻病鹿;同學們,超過十萬只的鹿,只剩下八千隻病鹿啊,算算,死了多少只?(超過九萬多隻)
過渡:多麼驚人的數據呀!為什麼人們大量捕殺狼後,鹿還會死這么多呢?)
5、聯系課外常識,說說人們大量捕殺狼後,鹿大量死去的原因?(小組討論交流)
用「狼被大量捕殺,鹿死得更多,是因為……」來回答鹿的死因。
6、飢荒帶來的是一個寸草不生,荒涼不堪的森林,飢荒也導致了大批的鹿被餓死。鹿死的原因還有嗎?
四、明理
1、美麗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黃,活潑可愛的鹿也正陸續地死去,這是多麼令人心痛啊!這一切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此時此刻人們才剛剛醒悟: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美麗、活潑的鹿卻成了「禍首」。(板書:「功臣」、「禍首」 齊讀第四自然段)
2、狼為什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聯繫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3、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這樣就切斷了傳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會怎樣?鹿在逃的過程中,鹿的身體就會怎樣? 「生命在於運動」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隻鹿是怎樣的鹿?鹿群被控制了,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所以,狼間接地保護森林。(板書)
3、美麗、活潑的鹿為什麼成了「禍首」?( 聯繫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師:鹿群一旦大量繁殖,成了破壞森林的「禍首」(板書:破壞)
4、鹿是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難道鹿真的是「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人)
5、人們殺狼護鹿原本是讓鹿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居然讓鹿過上了?(對著板書,讓學生說說,人、狼、鹿三者的關系)這個悲慘的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6、森林被破壞了,最終危害到誰?(人,描紅)
7、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得怎樣的啟示?
小結: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所以我們要保護生態平衡(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如果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能做到保護生態平衡,那麼大自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出示: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
8、穿過時光隧道,來到那個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環保者或者是羅斯福總統的助理,又或者……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小組討論交流,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人
捕殺 保護
危 狼 鹿
害 吃
保護 破壞
森林
課後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裡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狼和鹿),課文內容短小精悍,很容易讀懂。生字詞也不難,容易掌握。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大概知道這是生物鏈的故事,但是,讓學生去說清生物之間的關系卻很難。因此,教學設計時,我和白老師緊扣兩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並引導學生通過充分讀文後再來說清狼、鹿、森林和人之間的關系。課文內容本身就有很強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發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1、精讀比較,引發思考森林前後變化的原因
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用自己的話介紹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景象。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課文,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二十多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伴樂朗讀。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二十年間森林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再帶著問題讀課文。
(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段的距離,如果單是老師的講解,學生較難理解凱巴伯森林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景象。通過媒體課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二十多年後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和贊美,還有對二十多年後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惋惜。)
2、精讀課文,深入探研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
進行第一組對比後,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段話,此時此刻,你們最想問的是什麼?」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後變化的導火線。
(森林前後的圖文對照後,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學生對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我適時的讓學生去讀文本。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一次又一次地與文本對話,抓住重點去理解,去體會,去感悟。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使森林發生變化的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鹿群的大量繁殖。這部分教學活動,通過對比朗讀、引讀。「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殺狼前,鹿的總數與殺狼後鹿的數量進行對比,計算鹿在二十多年中繁殖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引發思考:鹿的大量繁殖會給森林帶來怎樣的嚴重災難?
3、探究:鹿的大量繁殖會給森林帶來怎樣的嚴重災難?
學生反復的讀課文,知道鹿大量的繁殖,把森林糟蹋得慘不忍睹。但鹿大量的病死與狼的關系,學生難於理解。於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聯系課外常識,說說人們大量捕殺狼後,鹿大量死去的原因?使學生明白:狼吃掉了一些鹿,間接的保護鹿群。
4、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罪魁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這一部分教學時,我們採用了小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結合板書,講清楚生物鏈之間的關系。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伴樂朗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學生通過對比鮮明的事例中積極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藉助書本知識去主動思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思維,構建知識,形成帶有個性特點的認知,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思辯、暢想、感悟等豐富多彩而又體驗深刻的活動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盡管如此,在這一堂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引導理解鹿為什麼是「禍首」,上升降到人是罪魁禍首時,引得過度,使學生情感發展的倒向是痛恨鹿,指責人。狼吃鹿是一種生活習性。這並不是功臣,只不過,它制約了鹿的大量繁殖,間接地保護了森林。而鹿吃樹木是為了生存,本身並沒錯。而人在狼時並不知道會帶來這樣的後果。所以要客觀去分析他們之間的生物鏈關系。警示後人不要破壞生態平衡。另外,上課時總是擔心時間不足,很多學生舉手,我卻沒有給他們發言的機會。沒有做到讓學生各抒己見。而且我對學生不了解,沒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反饋學習情況。叫到的學生對事物之間的生物鏈之間的關系說得很清楚,那麼較差的學生會怎樣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檢查是否有新評論文章評論
『玖』 情寫一篇狼和鹿的故事的讀後感
讀《狼和鹿的故事》有感:
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狼和鹿的故事》,今天我無意中又翻到了一篇同樣的文章,它講了二十世紀初葉美凱巴伯森林,總統為了保護鹿而獵殺了森林公園里所有的狼,導致鹿大量繁育,造成生態災難。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狼是邪惡的,鹿是善良的。但如果地球上沒有狼的話,其他動物肯定十分安全,可現在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
狼只是為了生存而吃鹿,鹿也是為了生存而吃草,一切生物都只是做了一生必要做的事,好像我們人類一樣,難道為了可憐動物而不吃肉嗎?不可能,人離不開肉,因為人體需要肉中的蛋白質,同樣,人類也不能改變大自然,人類要尊重大自然,大自然創造的一切生物都有一定的規律,也就是食物鏈——狼吃鹿,鹿吃草,這條鏈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應為它們的存在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如果這條食物鏈遭到破壞,大自然就會失去平衡,總有一天,後果將不可預料!
同理,人類之間也是平等的,每一個人的存在也有著必要的作用。既然大自然創造了他,那麼世界就需要他,社會需要他,每一個人都有它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因為他們——不管是殘疾人,老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價值及作用。
讓我們為了大自然的平衡、人類社會的和諧,盡自己一份力,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