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1.
有時候寶寶不在乎你念的是什麼故事,他只在乎你是不是在陪他。因此,給予寶寶充分的重視,並選擇他喜愛的書籍,就可以讓他開心。
2.
由於寶寶很容易感到厭倦,所以閱讀時千萬不可保持固定的音調,或是太過低沉、無趣,否則寶寶只會更快覺得無聊。因此,隨著情節變換你的音調,你還可以增加臉部表情,提升豐富度。
3.
不斷朗誦可能會讓寶寶覺得無趣。因此,你可以詢問寶寶一些問題,像是「你覺的小豬接下來會遇到誰?」、「他喜歡吃蔬菜嗎?」。這些問句可以提高寶寶的注意力,並刺激他的大腦。
Ⅱ 如何輔導幼兒講故事
指導是關鍵首先,要讓幼兒對所講的故事感興趣 一般可採用教師先進行生動有趣的講述或用聽故事錄音等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再通過提問、看圖閱讀等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在幼兒對故事感興趣和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講故事的輔導,切忌機械的死記硬背。 其次,要對故事進行分析 最後,要進行動作、語氣語調等表演技巧的處理 適當的動作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表達故事,因此要讓幼兒理解動作表示的意義,也可以和幼兒共同編排動作、共同處理語氣語調的變化等。如:啟發幼兒自己進行動作的創編:「怎樣表示小熊的害怕和老虎的蠻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表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感情:如大灰狼和小花貓的不同語氣處理,又如:「小狐狸討好大老虎時可以怎麼說?」「小白兔碰到危險怎樣呼救?」等,從而使幼兒明白不同語氣語調的運用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增強故事的感染力。也能使幼兒在學會講故事的同時,理解和掌握一些講故事的技能技巧。 根據多年來指導和聽、評幼兒講故事的體會,給輔導老師提以下建議: 一、避免死記硬背和過多重復 有的教師在教幼兒講故事時,採用一次次重復的方法,讓幼兒「強記」,孩子在機械的強化訓練下,雖然把故事背出了,但是往往缺乏內在情感,因此,也就缺乏表現力。在聽幼兒講故事時,發現有的幼兒目光呆板,語言平直,整個過程就是在背故事。缺少交流,沒有靈氣。究其原因,多半是由背故事引起。 二、避免過分誇張和過多動作 有的幼兒講故事時,不夠大方自然,語氣語調過分誇張,也有的幼兒在講故事時出現了很多的尖音,感覺很「嗲」,可能是教師認為這樣講更好聽,因此在輔導時有意無意強化或默認了幼兒的講述。也有的孩子從頭至尾、每句話都有動作,而這些動作又顯得機械、誇張,一看就是外加的,因此就很難把人們帶入故事的情境中,因此就顯得多餘,意義不大。也有的幼兒在講故事時,因為要記憶、表演動作而出現較多的停頓,影響了表達,反而得不償失。 以上,是我的一些體會。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更多的教師會輔導孩子講故事。使孩子在故事中感受真善美,感受故事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更好地發揮故事教育、審美、娛樂等功能,使幼兒通過故事立體地認識世界,涵養性趣,陶冶情操,提升美感。讓故事伴著幼兒健康成長。
Ⅲ 如何給學齡前兒童講故事
鏈接:
Ⅳ 怎麼給幼兒講故事
故事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包括兒童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民間故事等等。
給小朋友多講故事,可以豐富小朋友的詞彙,提高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小朋友對文學的興趣,豐富小朋友的知識,發展小朋友的智力,活躍小朋友的思維,啟迪小朋友的想像,同時培養小朋友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該怎樣為小朋友講故事呢?我認為應該要根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進行選材,並對選好的故事進行分析,明確主題思想、人物特點、掌握故事結構、明確故事情節的高潮、分析故事語言。並且向小朋友提出要求,比如:要記住故事的題目、故事裡講了一些什麼事等等,四五歲的小朋友應該要求他們復述故事的內容大意,這樣,小朋友就會全神貫注地聽,會有意識的記住一些內容,同時小朋友的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得到了鍛煉。
教師在為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應在適當的地方加一些提問,比如:你喜歡故事裡的誰?為什麼呢?通過提問,巧設障礙,啟發誘導小朋友積極思考,這樣既能使小朋友更加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又能促使小朋友開動腦筋,還能發展和培養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
故事是用語言來表達的,所以教師在給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語言活潑有趣、生動形象、吐字清晰、抑揚頓挫,來激發小朋友的聯想和想像,使小朋友有身臨其境、聞如其聲的感覺。
為了使故事有一定的感染力,渲染氣氛,教師應充分發揮體態、目光、面目表情的作用,繪聲繪色,以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故事內容能在小朋友的腦海里呈現出一幅幅圖畫,更好地理解作品,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
小朋友非常喜歡看圖畫,教師在為小朋友講有圖畫的故事時,可以根據圖畫情節邊看邊講,小朋友不僅要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看,用腦子想,這樣可以調動小朋友的多種器官同時活動,發展小朋友的智力和思維能力。
隨著小朋友年齡的增長,教師在講故事時,不要一下講完,要為小朋友留一些餘地,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小朋友敢於質疑,善於變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要善於尊重小朋友的自主性,給小朋友以想像的機會,讓他們去發展情節,編選結果。這樣,小朋友的想像力、創造力可以同時得到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總之,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有趣的情節,優美的語言,吸引著每一位小朋友,使他們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啟迪了他們的智慧,發展了他們的形象和思維。「講故事」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教師、家長必須把握的一門技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嘗試!
因此,我們做教師的要充分利用故事這個有利武器來培養小朋友,教育小朋友,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健康活潑地成長。
Ⅳ 幼兒教師應如何講故事
第 一、修改故事 在不改變故事原有情節的基礎上,把故事的細節進行擴充,把表現故事的語言進行美化,加上小朋友愛聽,又能聽得懂的語言來更生動的表現故事情節。尤其是從小朋友的特點出發,使用一些重復、象聲詞等方法來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滿童稚性。 第 二、教師學習優秀的講故事的技巧,借鑒別人的好方法 比如,老師自己多聽錄音機磁帶的優秀故事,多看碟片,發現講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學習的是《鞠萍姐姐講故事》《孫敬修爺爺講故事》等。在這些優秀的節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講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要親切要有變化,在表現動作的時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種各樣的象聲詞,可以提高對人物角色的動作的變現力度;比如在講述故事中間可以設置一些提問,可賣賣小關子來吸引聽者等等。 第 三、研究自己所要講述的故事,在每一個故事中設置各種講述技巧 在找到這么多好的技巧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開始的時候會模仿一些他們的好的方法,漸漸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規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自然地能運用不同的方法了。我經常使用的講故事技巧,羅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熟記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 可以在講到該種動物的時候隨口用出來。比如小鴨子的叫聲「嘎嘎」 ,在講到小鴨子對白時,先叫幾聲「嘎嘎」 ,那樣聽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鴨子的形象也鮮活起來了。要記住並且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聲音對講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擴充故事角色的對白 有的時候,在文字故事上,它們只寫的是主要的一兩句對白,但是如果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書中的對白,就顯得有些呆板,講故事很枯燥。那我們就要在講述的時候進行想像,把原先一兩句的對白擴充,角色之間你來我往對對幾句,這樣故事的表現就更真實了,當然原則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三、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重復 幼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所以他們在停故事的時候,聽著聽著就開小差了,另外他們的思維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轉的快,往往我們用我們的速度講述故事,他們卻不可能把故事的內容全部聽懂,所以我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進行重復,孩子們喜歡這種重復,他們不會對這種重復感到厭煩,相反他們在重復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部分的內容。這就是重復的好處。 四、在適當的時候設置提問,賣賣關子(即合理的停頓) 因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他們在較長時間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開始游離,那樣會影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口氣講完,在適當的時候,要設置一些提問,或者賣一下關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實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來聽老師講故事;另外還有,在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語言來提示小朋友故事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引領小朋友的情緒從開始到結束有一個完整的起始過程。 五、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 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想像與真實不能分清界限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思維特點,讓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比如讓孩子幫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來逃跑、來找到它想要的東西,比如給小兔子壯膽、給膽小的小羊打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非常樂意參與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十分地投入,比如有時候,孩子們聽到大灰狼就要追上小兔子的時候,他們會激動地喊:「小兔子快跑!小兔子快跑!」到這個時侯孩子們已經跟著故事中角色的喜而喜,怒而怒,難過而難過,著急而著急,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完全地與故事的情節和感情融為一體了。有時候,老師講到角色的一個動作,不斷地重復這個動作,老師的口氣帶著提示性,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老師說這個動詞,好像他們也在和角色一起感受這個動作。比如大班故事《轉不停的小狗》中,小朋友就會一起說:「轉呀,轉呀、轉呀、轉呀……」。
Ⅵ 培訓了怎樣講好幼兒故事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01
內容的選擇
挑選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是講好故事的第一步,而且記得要提前選好,可能有的老師在講故事前隨意在書架上選一本書或在電腦上選個PPT,就開始給孩子講了,然後自己一邊理解一邊給孩子講,這是不可取的喔!
我們可以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以及孩子的閱讀經驗來提前選擇適合講故事的圖書或繪本。
◆小班幼兒:幼兒認知水平較低,選擇內容與情節簡單、形象生動帶有重復內容、主題突出的故事。
◆中班幼兒:幼兒理解水平逐步提高,選擇情節發展有序、稍有曲折、與幼兒生活聯系緊密的故事。
◆大班幼兒:幼兒想像力豐富,選擇情節生動有趣、篇幅較長的故事、有轉折的故事。
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擇,可以參考:
《繪本那麼多,為什麼我要推薦這些?(附大中小繪本清單)》
《中國也有好繪本!這23本中國繪本誠意為你推薦!》
02
講述的方式
講故事的方式不僅能看出老師的專業能力,更能很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與傾聽力。
1聲音語調
根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個性特徵和環境變化,運用適當的語音、語調進行講故事。如果語調平淡,再好的故事也不會吸引孩子。
講故事還要處理好語速和節奏。故事的開頭一般都慢速,情節緊張時就要注意快慢結合,有時還可以適當停頓。
2語勢語態
如果我們是拿著書講故事,千萬不要自己只看著書講,要讓孩子看到書上的畫面,並與他們有眼神交流。這樣不僅能看到孩子是不是有在認真聽故事,而且眼神的傳遞更能增加彼此在故事中達到共情的效果。
3肢體語言
合理適當的肢體動作在故事講述中更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經常用到肢體語言與孩子互動,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故事中。
《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在講述《猜猜我有多愛你》時,說到「大兔子一把抓起了小兔子的手,將他拋起來,飛得比他的頭還要高。」時我把孩子們一一抱了起來,讓他們去感受被深愛的感覺。在那一刻似乎我就是那隻大兔子,而他們變成了那隻小兔子。
《小黃和小藍》
我在講述《小黃和小藍》時,說到「小藍和小黃正好住在對門,是對非常要好的好朋友,每天同進同出,有一天見面時太高興,緊緊的擁抱在一起。」我和孩子緊緊擁抱,彷彿我們就是故事中的小黃和小藍。
03
輔助物品
講故事時配上合適的輔助物品或者小道具,更能增加故事的有趣性與情境性。
1手偶
故事中有動物的可以配上些手偶,更加吸引孩子傾聽的興趣。
2音樂
講故事時配上合適的音樂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情感共鳴喔!比如溫情的故事配上舒緩的而音樂,有趣的故事配上有跳躍感的音樂等等,音樂是故事最好的朋友,能為你的講故事加分不少喔!
04
小技巧
還有我的講故事獨門小技巧與你分享喔!
1固定時間
選個固定的時間給孩子講故事,可以是午餐前、午睡前或是放學前,時間一長孩子會養成習慣,如果哪天你不講,他們反而會來督促你講故事呢!
2創設環境
生活需要儀式感,講故事也是需要儀式感的,講故事時最好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讓聽故事變成一件最美好的事情。
3重復講述
給孩子講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一個故事起碼要重復5—6遍,甚至可以一周只講一個故事。重復的頻率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做出相應調整,越小的孩子重復率應該越高。
4製造期待
在開始講故事時,可以讓孩子們先觀察封面上有什麼,讓他們對故事內容增加期待感,也會聽得更認真!
Ⅶ 如何讓孩子學會講故事
人們常說,好老師應該多給孩子講故事。不但老師要給孩子講故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應該給孩子講故事。在歐美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親子共讀」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兒童教育的最好方式,它是一種快樂的兒童語言,游戲,也是長輩與孩子間的心靈交流,另外講故事也是進行品德教育和開發智能的好辦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環境需要可採取續編、復述、看圖編、改編等方法,激發孩子興趣,啟發孩子思維,使孩子從愛聽故事到主動講故事,成為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故事大王。 一、啟發孩子續編故事 每個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應當有意識地給孩子留有想像空間,在故事的緊要處或結尾部分留個懸念,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編完,幼兒通常會編出許多迥異的結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又合情合理的。如故事:「動物介紹所」講到大猩猩給龍蝦找了份裁縫的工作、給青蛙介紹了份游泳教練的工作。這時家長會問孩子:「你說,大猩猩還會給哪些動物介紹工作呢?還會介紹什麼合適的工作呢?」孩子們會興致很高的回答:「會碰到小狗、大象、小老鼠、貓頭鷹……!」「給小狗介紹警察的工作」,「給大象介紹開浴室的工作」,「給小老鼠……」孩子還可以邊說邊做出動作。興致勃勃,情緒激昂的時候也是幼兒發揮想像,續編故事的最佳時機,此刻稍加指點孩子有可能把原故事的結局擴展出新穎神奇的結果來。 二、鼓勵孩子復述故事 大班的孩子腦子里已經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長和教師應鼓勵他們復述這些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採取獎勵、表揚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要求家長講故事時,可提出條件「媽媽講完故事後,你能送我一個故事嗎?」平時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時,這時家長可提出讓他用故事來換,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時,也是要求孩子復述故事的好機會,孩子復述完後,家長應給予鼓勵、表揚。 三、引導孩子看圖編故事 有些孩子的知識面廣、不僅想像力極其豐富,而且思維有一定的邏輯性,可以憑想像看圖編故事,家長應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如家長為孩子買書時,可選擇只有圖片,沒有文字的書籍,讓孩子看圖編故事,只要嘗試幾次,你會驚訝的發現,孩子編出來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超乎家長的想像,如「龜兔賽跑」家長可以讓孩子看圖,並通過提問引導孩子,「龜兔第二次賽跑會怎麼樣呢?」這時孩子能發揮自己的想像,編出另外一個故事來。 四、激發孩子改編故事 拿到一本新故事書,家長會講給孩子聽,重復幾遍後有很多孩子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把家長所講的故事原原本本的重復出來,有時孩子能挑出家長前後幾次講述的不同點,適當地表示異議。家長不妨利用這點給孩子講點錯故事,激發孩子糾正,從而調動孩子講故事的積極性。請聽一位母親同女兒的對話。 「森林裡有隻河馬,在樹上飛來飛去……」 「媽媽,錯了,河馬不會飛」 「河馬沒有翅膀呀!」 「青蛙、鱷魚、鴨子……」 「給媽媽講個游泳比賽的故事咋樣?」家長有意識地把故事講錯,當故事錯在開頭,引導幼兒反駁,鞏固所學知識。錯在中間,激發孩子糾正,鍛煉思維能力。錯在結尾,啟迪孩子想像,讓孩子創作出理想的結果。 五、創造機會讓孩子表演故事 平時或朋友聚會,應考慮讓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節目,講故事是最好不過了,孩子講故事,不應苛求白壁無瑕,而應力求「順理成章」家長應從幼兒的表情、動作等方面做指導,效果會更好些。家長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各種故事比賽,更能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 孩子從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中發展了語言、思維、能力、養成了大方、樂觀、自信的開朗性格、把往日家長注入式的傳授知識變為運用知識,這就更加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好地發展。 「講故事」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幼兒教師、家長必須把握的一門技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嘗試
Ⅷ 如何給幼兒園小朋友講故事
講故事之前一定要做足准備,一定要准備好和故事內容有關的掛圖、頭飾、貼圖等,最好准備上動畫課件或音頻課件,這樣可以讓故事課更加豐富和吸引人。在講之前組織好紀律,讓孩子全部安靜下來才能開始。可以利用兒歌、音樂律動、拍手游戲組織紀律,還是很有效果的。
Ⅸ 怎樣給幼兒講故事
作父母的要抓住幼兒愛聽故事的這一心理特點,經常地向幼兒講一些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有益的故事,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望。給幼兒講故事,要選擇情節簡單、思想鮮明、語言優美的故事。講的時候要運用形象的語言和表情、手勢,這樣有助於吸引孩子,也有助於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故事把幼兒帶到廣闊的天地,增長知識、啟發想像、鍛煉記憶。經常聽故事的幼兒,可以從中學習語音、詞彙、模仿成人說話,聽故事對兒童連貫性語言的發展啟示很大。聽故事是幼兒生活的需要,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故事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
Ⅹ 如何提高幼兒的講故事能力
啟發孩子敢說、想說、樂意說。孩子天生性情各異,有的能說會道,有的沉默寡言。對於不愛說話的孩子首先應找出其原因,然後再加以引導。一般地說,這類孩子有的是膽小,在生人面前說話容易緊張,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臉紅心跳,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鼓勵他多說、敢說,並要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有的孩子因患有多動症,存在思維障礙,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嚴重 影響了語言表達能力,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反復訓導,並盡量多給孩子創造條件,使他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有的孩子因患抽動症,由於不自主的眨眼、搖頭、點頭、扭脖子等動作怕別人嘲笑而深感自卑,不願拋頭露面,也不敢在人前講話,對這樣的孩子,除了積極地對其原發病進行葯物治療外,還要對其語言、行為等異常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就要父母充分發揮親情的優勢,多與孩子談心、交流,同時,豐富孩子的生活,使孩子有說話的材料和興趣。如春天 、秋天帶孩子郊遊,觀賞春華秋實的景色,冬天帶孩子觀雪景、打雪仗、堆雪人,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等等。在活動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就可使孩子想說、愛說,尤其是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