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燭光斧影」的典故是確有其事還是民間訛傳呢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
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後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
(1)如何講述燭光斧影這個故事擴展閱讀
《湘山野錄》曾經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說在宋太祖沒有當皇帝的時候,曾經和一位道士在關河遊玩,這位道士預言趙匡胤當於那一年當皇帝,之後果然應驗。
在即位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四處尋訪這位道士,十多年之後終於找到了,趙匡胤對道士說,我找你就想問一件事情,我的壽命還有多久。道士說,只要幾年的十二月二十日晚上天晴,那麼就可以延壽12年。如果不是天晴,就辦理後事吧。
到了那一天,晚上果然天晴,星斗燦爛,趙匡胤心中非常高興。可是不一會兒陰雲密布,天色陡變,冰雹驟然下降,於是急命傳召開封尹趙光義,邀請進入內室。
兩人在一起喝酒聊天,但是把所有的宮女和宦官都屏退了,只遠遠的看見趙光義有時候離開細微,不知道做什麼。喝酒完了,到了三更時分,大殿下雪已經幾寸了,太祖扶著柱子,用斧頭敲雪,回頭對太宗說:「好做好做。」然後解衣而睡,鼾聲如雷。
在這個晚上,太宗留宿在宮中,將近五鼓時分,周圍的人什麼都沒有聽到,一看才發現太祖依然駕崩了。太宗接受遺照,在靈柩前即位,宣布遺詔,大聲慟哭。引導大臣圍著棺木瞻仰,太祖的臉色很好,像剛洗完澡一樣。
B. 燭光斧影,誰給我講一下。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由於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後世因此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事件經過根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後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繼恩奉詔後並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
C. 誰能解釋一下「斧影燭光」是怎麼回事
正確的應該是」燭影斧聲「,意思是: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讀音:[zhú yǐng fǔ shēng]
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後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3)如何講述燭光斧影這個故事擴展閱讀:
」燭影斧聲「 發生的背景和經過: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後杜氏崩,太後生病時,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後由其弟光義繼位(《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說「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太祖子)」)。後太祖逐漸加封光義直至「晉王」。
此間,宰相趙普一直反對光義繼位,主張立太祖之子,973年8月趙普被罷相,同年9月立太祖三弟光義為「晉王」。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彷彿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當夜,太祖駕崩,宋皇後讓王繼恩去叫秦王趙德芳來。
但在這時,王繼恩忽然叫道「晉王來了!」宋皇後見趙光義,大吃一驚!對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改元太平興國。
D. 誰給我講講燭光玉斧的故事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因
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10月,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燼余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紀聞》里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後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後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後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後的意見。說是杜太後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里,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據。
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里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里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妻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E. 燭光斧影是什麼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晚年考慮皇位繼承的事,一天他請來其弟趙光義討論這件事,趙匡胤想傳位給他,留他在宮中喝酒,臨走送別,趙匡胤說:好好做,好好做。」當晚太祖鼾聲如雷,第二天,宮中人發現太祖已經駕崩。這就是燭光斧影。
F. 典故「燭光斧影」講述的是歷史上的哪位皇帝
趙匡胤
「燭光斧影」指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被弟弟太宗趙光義所殺(存疑)。太祖死前只有趙光義在旁,有人看到燭影下趙光義身影移動,又聽到柱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隨後去世。繼承皇位的是趙匡胤的弟弟而非兒子,不合傳統習慣,因此後世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位。
G. 這個謎案也燒腦燭影斧聲趙光義弒兄到底怎麼回事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十九日夜,大雪飛揚,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光義入宮。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為之,好為之。」兩人飲酒至深夜,光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後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光義,而光義也早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光義,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光義闖入殿內。
宋皇後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宋皇後一見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光義,就是承認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於是,趙光義便登極為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極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後,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後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杜太後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也在場。杜太後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後的恩德與福蔭,太後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訓。杜太後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也未能揭開,後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那麼,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據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而對於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群臣相諫,太祖不聽,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變主意。光義曾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葯效,手足情深,頗令人感動。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汴京繁塔(始建於太平興國二年,此為後人重修)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准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無非是後人的臆測而已。
姑且不論太宗是否毒殺太祖,是否編造「金匱之盟」,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與傳統的父子相傳相比,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太宗繼位後首先要採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帝位。
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對於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為節度使。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為國公主。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其實,太宗早在繼位前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了。太宗任開封府尹長達15年之久,正是韜光養晦之時,他在此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據統計,光晉王的幕府成員便有60人之多。與此同時,趙光義還有意結交不少文官武將。即便是太祖的舊部,諸如楚昭輔和盧多遜等掌握實權的朝中要員,太宗都著意加以結納。這兩人都與太宗關系密切,在太宗繼位後都升了官。太宗繼位後,其幕府成員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此外,太宗還罷黜了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和張美等,將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便於控制。
不過,太宗改變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當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科舉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入仕,況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錄取,士子們便青雲直上,這些「天子門生」出任各種職務,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願地為新皇帝效力。這樣,即使當時朝野內外對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太宗也能夠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而「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則成為了後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
H. 燭影斧聲是怎樣的故事
開寶九年(976),宋太祖卧病在床,他的弟弟趙光義前來探望,有人從窗外看見燭影下二人交手的動作,又聽到揮動斧頭的聲音。第二天早晨便宣布宋太祖已經去世,趙光義繼承兄位做皇帝,這便是歷史上所說的"燭影斧聲"。
I. 「燭影斧聲」講的是什麼事情
福寧殿是皇帝的寢殿,當時太祖趙匡胤病重,召趙光義(太宗)入宮,隨從只見殿內燭光搖曳,斧影閃晃,恍惚中聽得太祖趙匡胤在說「好自為之」,後來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這就是所謂「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J. 燭光斧影是怎麼回事
燭光斧影之謎,既趙匡胤是怎麼死的,其弟趙光義是怎樣得以繼承帝位的,這正是「斧聲燭影,千古之謎」所指的那件事。在趙光義既已繼承了帝位之後,雖千方百計地,想為上述之事搞一個欽定的宣傳綱要,頒布一個統一的解說詞,而從北宋直到南宋,在其朝野上下,卻都在流行著一種傳說,以為趙匡胤是被趙光義謀害的,趙光義的帝位是通過陰謀篡弒的辦法而取得的。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也是被趙光義暗害致死的。因此,在這一長時期內的社會輿論認為,趙光義這一支,不但應該把皇位再歸還給趙匡胤的後裔,甚至連篡弒時的那筆血債也得償還。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10月,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 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燼余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紀聞》里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後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後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後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後的意見。說是杜太後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里,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據。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里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里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後的旨意,本該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么?這種說法,只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之盟」的真偽
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兒子德昭14歲了。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杜太後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列舉證人、公布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布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只剩下 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已「正名」。 是不是他心裡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後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的?
最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 了趙匡胤的後代。這里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