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紅軍長征」的詩或故事有哪些
1《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現代 : 毛澤東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處?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2《憶秦娥·婁山關》現代 : 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3、《十六字令三首》現代 : 毛澤東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4、《西江月·井岡山》現代 : 毛澤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5、《七律·長征》現代 :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2. 關於長征的故事有哪些
1.《一袋干糧》
2.《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3.《豐 碑》
4.《雪山小太陽》
5.《魂駐小紅橋》
3. 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有那些
一、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
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二、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准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
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
企圖憑借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
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鍾戰斗,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
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
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政府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三、三次遇到母親
1934年,劉湘圍攻川陝蘇區。紅軍撤離時,紅軍戰士李中權全家9人參加長征。其中,李中權的父親李惠榮、母親王理詩、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長征途中先後犧牲。1937年,兄妹在陝北團聚時,只剩下4人。雖然和母親同在長征隊伍中,但李中權和母親只有過3次短暫相見。
第一次是在1934年春天,當時母子兩人已經知道李中權父親的死訊,但都向對方隱瞞,最後還是母親告訴了李中權。由於任務在身,李中權匆匆離開了母親。
第二次見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權在寶興縣意外遇到母親,那時正准備二過草地。母親拉著他的手,高興得顧不上回答他的問話。李中權沒有告訴母親二哥李中池、五妹李中珍夫婦的死訊。第二天一早,隊伍就要出發了,李中權又一次匆匆和母親告別。
第三次見面是在1936年6月,在西康省丹巴縣東邊耳時,李中權當時任紅四方面軍大金川獨立二師政委。行軍路上遇見了母親、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李中權留下自己的戰馬和部分干糧,含淚而去,不忍回頭。
李中權後來回憶當時的情形說:「母親面容極度憔悴,神情憂郁,只是獃獃地望著我,似乎累得已經不能開口了。」雖然憑著驚人的毅力和戰馬的幫忙,李中權的母親和弟弟妹妹翻過了雪山,但1936年7月7日,在西康草地爐霍縣,李中權的母親再也走不動了。
幼小的李中衡、李中秋兄妹掩埋了老人,帶著老人留下的拐杖,一直走到陝北。
四、金色魚鉤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
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五、半截皮帶
紅四方面軍戰士周廣才,十三四歲參加長征。過草地的時候,干糧野菜、槍皮帶都被戰友們吃光了,開始輪流吃周廣才的皮帶。估摸著要走出草地了,他哭泣著懇求戰友:「不吃了,同志們,留著做個紀念吧,我們帶著它去見毛主席」。
就這樣,這條被吃了一小截的皮帶留存了下來。為緬懷先後犧牲的戰友,周廣才一直珍藏著這條皮帶,還在上面燙了「長征記」。
4. 紅軍長征的故事有哪些只要題目
第一章 征途漫漫
一、「獨立房子」主人
二、廣東借路
三、英雄師長陳樹湘
四、劉伯承怒斥李德
五、翻越老山界
六、毛澤東有了發言權
第二章 遵義會議的光芒
一、擔架謀略
二、莫道烏江天塹,看紅軍等閑飛渡
三、智取遵義
四、搶占婁山關
五、烏蒙深處有電燈
六、生死轉折的會議
第三章轉戰雲貴川,跳出包圍圈
一、賀子珍受傷
二、擊潰「熊貓」牌川軍
三、毛澤東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
四、龍雲獻寶
五、12個銅板「買」一個梨
六、智賺雲南三縣城
第四章凱歌行進(上)
一、《一隻破草鞋》
二、毛澤東說,林彪是個娃娃
三、彝海結盟
四、大渡河上十七勇士
五、紅軍邁開「飛毛腿」
六、鐵索橋寒
第五章凱哥行進(下)
一、茅台鎮里的歡笑
二、拖尾巴的「迫擊炮」
三、「神山」不神
四、雪山巾幗
五、吃蘑菇中毒
六、李伯釗偷吃「蘿卜纓子」
第六章一、四方面軍會師
一、沸騰的達維
二、懋功會師
三、徐總指揮從溜索
四、毛澤東在卓克基吃獵皮
第七章過草地
一、片服「魔毯」
二、草地回響《馬賽曲》
三、九個炊事員和一口大鍋
四、牛糞里揀麥粒
五、篝火晚會
六、特殊連隊
第八章紅旗漫卷向前進
一、蔣介石懸演員緝拿毛澤東等人
二、奪取天險臘子口
三、哈達鋪的魚水情
四、周副主席教導守紀律
五、《清平樂·六盤山》
第九章革命樂觀主義
一、無虱不成軍
二、「大樂天」鄧穎超
三、「歌舞明星」李伯釗
四、毛兒蓋「鬧洞房」
五、愛唱山歌的吳富蓮
第十章勝利到達陝北
一、一年勝利達吳起
二、砍「尾巴」
三、收獲愛情
四、奠基禮
結語
後記
長征故事:紅二方面軍
長征故事:紅二十五軍
長征故事:紅四方面軍
5. 長征故事有哪些
長征的小故事有《一袋干糧》、《魂駐小紅橋》、《豐 碑》等。
一、《一袋干糧》
故事講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獲得了一袋干糧,但在過一座橋時她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她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一直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把挎包塞得鼓鼓的。
二、《魂駐小紅橋》
故事發生時間:1935年春 地點:甘南。當時出征的隊伍綿亘十幾里,風蕭馬嘶秋冷,紅軍將士們行色悲壯。有一個清瘦干練的姑娘穿梭在隊伍里,像踩著風火輪似的,跑前跑後,安排抬擔架的、照顧負傷的。
三、《豐 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酷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當時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但是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不斷思索著。
長征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了長江南北各蘇區,經轉戰兩年,最終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6. 紅軍長征中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長征的由來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初並沒有使用「長征」這個名稱。中央紅軍行動之初,所確定的行動目標是到湘鄂西地區與紅2、紅6軍團會合,然後實施反攻,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恢復中央蘇區。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斗」、「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
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發布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
7. 紅軍長征途中的小故事有哪些
謝謝您採納!這是我的回答:
紅軍長征故事《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
12個銅板「買」一個梨的故事
講述了1935年4月時,中央紅軍進入了雲南境內。那裡的風景十分美麗,連綿起伏的山巒,漫山遍野的綠樹······可是紅軍戰士們卻被酷熱的天氣折磨的苦不堪言。戰士們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裡的水卻是鹹的!沒有水解渴,戰士們只好忍著乾渴繼續前進。
戰士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村莊,可那兒的村民因為聽信了敵人的宣傳,全都躲了起來。戰士們沒辦法,只好住了下來。
在女戰士打水時,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在廚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要知道對於行路一天的戰士們來說,梨可是最好的東西!可是紅軍紀律嚴明: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戰士們只好舔了舔嘴唇。這時,一位發著高燒的女戰士發出了痛苦的呻吟,這是大家靈機一動,決定買一個梨給她。最後用12個銅板「買」了一個梨。
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關於金色的魚鉤的故事
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為了給生病的小戰士補充營養,老班長想盡辦法釣魚和挖野菜,煮成野菜湯給三個小戰士吃,自己卻吃剩下的魚刺和魚骨。最後在即將渡過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卻因為飢餓犧牲在草地中。小戰士」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保存起來,以教育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