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蘇和是哪個民間故事

蘇和是哪個民間故事

發布時間:2022-02-04 17:19:12

Ⅰ 蘇軾在民間故事中的蘇小妹在歷史上是否有人物原型

在我國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有一組父子特別的出名,他們就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也被我們尊稱為「三蘇」。但是在民間呢,只要一提起蘇軾,人們還會經常提到另一個女人,那就是蘇小妹。

從此兩個才子佳人就幸福地在一起了。

Ⅱ 蘇蘇軾的生平經歷和故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親蘇洵的長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在政治上屬舊黨。

【蘇軾生平】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相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准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新黨勢力倒台,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士。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謚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1、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贊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後一白發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藉此婉轉批評了蘇軾,於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佳談。

2、蘇軾「欺」師 蘇軾考進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當時的判官梅聖俞,對蘇軾的文章十分贊賞,但是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堯有關系嗎?梅聖俞不明白這點,反復讀過後,便去問蘇軾,蘇軾說答案在《三國志·孔融傳》中,可是梅聖俞將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後,依舊沒有發現出處,便又去問蘇軾。蘇軾只好老老實實答是自己的杜撰,梅聖俞更不解,蘇軾便說《三國志·孔融傳》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說商紂王將妲己賞了周公,曹操問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應該有。蘇軾便據此杜撰了這么一個故事,這使梅聖俞更加贊賞蘇軾。

3、東坡肉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法了。蘇東坡後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了。

4、蘇軾退房 蘇軾居於常州,他花掉了最後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准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麼,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於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赴宴吟詩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後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餘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雲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後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准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並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台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6、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知道真實情況後歐陽修後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該讓他出榜於人頭地,並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7、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後,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少游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雲:「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隻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衣帶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此雖為傳說,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從中窺出蘇軾之才。

8、打餅祭佛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後,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夥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Ⅲ 蘇和的白馬的內容簡介

遼闊的草原上住著一位名叫蘇和的牧羊少年,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有一天,蘇和在牧羊歸來的路上撿到一頭白色的小馬駒。從此,白馬走入了蘇和的生命……時光流逝,蘇和與白馬漸漸長大。在王爺舉辦的賽馬大會上,蘇和與白馬一舉獲得第一名,但背信棄義的王爺利用權勢奪走了白馬,還將蘇和打成重傷。在王爺為喜得好馬舉辦的慶功宴上,白馬將王爺甩落馬背,企圖逃走,氣急敗壞的王爺竟然下令射殺白馬。重傷的白馬拼著最後的力氣來到了蘇和身邊……
《蘇和的白馬》在日本是銷量突破百萬冊的經典繪本,曾獲日本厚生省兒童福祉文化獎、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等日本兒童出版業最高獎項,並入選NHK讀書委員會推薦書目和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書目。這個故事改編自內蒙古民間故事《馬頭琴》,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情節感人又帶有一點哀傷。在這本書里,赤羽末吉為了表現那一望無際的草原,採用了少有的大型橫長開本,並用「地平線」作為布景的主軸——無論是近景還是遠景,都可以看到天邊的地平線,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作品在顏色的運用上也很有特色,除了大量運用深淺不一的黃色和紅色來表現大漠的乾燥外,還藉助色彩明暗的變化來反映主角的心情和命運,用顏色的強弱和構圖的大小來象徵力量的對比,使得故事層次分明,節奏明晰。

Ⅳ 蘇武牧羊是神話故事還是歷史故事和民間故事

歷史故事。也是民間故事,人們對這個歷史故事口口相傳也有些了改動。漢武帝時的事兒能查到

Ⅳ 隆回的蘇和的神話故事

馬頭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爾草原有個名叫蘇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沒有媽媽的小白馬駒。小白馬在蘇和的喂養下長成一匹漂亮的駿馬,它跑起來蹄下生風,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馬和蘇和形影不離,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還答應要賞給得第一名的騎手一群羊。

蘇和騎著他的白駿馬參加了賽馬大會,小白馬跑在最前頭,得了第一名。

王爺很喜歡這匹漂亮的白馬,又見騎手是個小牧童,就蠻橫地說:「給你三個元寶,把小白馬給我留下!」蘇和氣憤地說:「我不是來賣馬的!」王爺命令手下的人把蘇和打昏在地,搶走了小白馬。

可是王爺剛騎上白馬就被摔了下來,小白馬掙脫了韁繩飛奔而去。王爺命令武士們用毒箭射殺小白馬,中了毒箭的小白馬跑到蘇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蘇和難過地大哭起來。

蘇和思念小白馬,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對他說:「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了。」

蘇和按照小白馬的話,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馬的骨頭雕成馬頭做琴桿,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這就是第一把馬頭琴。

從此,美妙的馬頭琴聲傳遍了大草原。

Ⅵ 關於蘇東坡的所有故事

蘇東坡,名軾,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是北宋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而且書法、繪畫也很出名。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一門三傑,人稱「三蘇」。

這時,蘇東坡和大家一起舉杯飲酒,一面觀賞西湖的水光山色,心情快慰,現場賦詩:「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賢太守,就將此堤定名「蘇公堤」,將他親自慰蒡民工的方塊肉稱「東坡肉」。

Ⅶ 辛和蘇的故事

辛和蘇?是兩位宋朝豪放派著名詞人辛棄疾和蘇軾嗎?
辛棄疾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是刻在鉛山瓢泉瓜山山後的陽原山辛棄疾墓前郭沫若對他評價的楹聯。在中國文學史上,辛棄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辛棄疾自22歲率領2000多家鄉父老兄弟起義抗金,便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20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卻屢屢蒙受讒劾,賦閑20年,直至憂憤而死。從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饒帶湖和鉛山瓢泉過著閑居的生活,其間有6年時間被起用又被罷官,來往於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任上和帶湖、瓢泉之間;而居帶湖亦時往瓢泉小住。瓢泉,是這位愛國詞人南渡後的最後歸宿地。 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庄園,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棄疾來到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庄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庄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庄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當年農歷十一月,由於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閑居生活。 鵝湖山、靈山、博山等地,都是辛棄疾常去尋古覓幽的地方。鵝湖山下的鵝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驛站旁。1175年農歷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在鵝湖寺舉行了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鵝湖之會)。鵝湖因而成了文化勝地。辛棄疾常去鵝湖遊憩。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後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於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後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後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涌澎湃於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斗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後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 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游,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為文壇佳話。後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為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為「斬馬橋」,並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斬馬亭還在,雖經歷風雨,仍有不少刻有「斬馬亭」字樣的釉瓦覆蓋其上,為鉛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庄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對小窗橫」(《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園林式庄園建成。 1196年夏,帶湖庄園失火,辛棄舉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乾乾凈凈,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朴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玉樓春 戲賦雲山》等等,都是辛詞中描寫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邑中園亭》)。這些詞句表現了辛棄疾對瓢泉山水風物一往情深。 1203年,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1205年秋,又被罷官,辛棄疾懷著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這年農歷九月初十,民族英雄、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沒有實現的遺願離開了人世。死後葬在瓢泉瓜山山後的陽原山。 辛棄疾墓在鉛山縣瓜山虎頭門陽原山腰。坐北朝南。立於紹定年間(1228—1233),其側驛路旁有稼軒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毀墓殘。清代辛棄疾後裔於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駁陸離,字跡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間是「顯故考率公稼軒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孫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東山辜染安北囗立」,據考,此為辛棄疾之仲子辛櫃之後裔所立。建國後,1959年辛棄疾墓被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後兩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層,頂堆黃土,兩連圍以墳櫃。墓高2.5米,直徑2.5米,佔51.5平方米。

蘇軾(號東坡居士,後稱蘇東坡)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 嘉佑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羅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懶,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准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 蘇軾
。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而後,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儋州(今海南)。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享年六十四歲

Ⅷ 蘇東坡和和一個 和尚 發生的故事

這個和尚就是——佛印和尚,蘇東坡有出對聯諷刺他不料反被嘲諷,具體故事如下:

蘇東坡是一個讀書人,信仰儒學,自然看不上佛教的教義,更看不起和尚。當他聽說金山寺有一個和尚很有名,頗具佛性,就十分不服,打算會一會這個和尚,而這個和尚就是佛印。可到了金山寺,和佛印和尚談天說地後,蘇東坡就覺得佛印不簡單,是個得道高僧。

對於人事道理都有獨到的見解。蘇東坡便把佛印和尚引為知己,經常走動。可蘇東坡素來會交際,而佛印和尚有點老實,蘇東坡喝完酒就經常勸佛印和尚還俗,還占佛印和尚的便宜。

一次,兩個人又聚在了一起,蘇東坡又不老實,想設一個套給佛印和尚鑽。蘇東坡文佛印和尚:「在你的慧眼看來,你覺得我像什麼樣呢?」佛印對於朋友的詢問,只是贊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很高興,可卻把話題轉到了佛印身上。

嘲諷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麼樣嗎?就像一坨牛屎!」說完,蘇東坡還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語,似乎沒有生氣。

蘇東坡自以為棋勝一招,就把這件事四處宣揚,而這件事情傳到了蘇東坡的妹妹耳中。蘇小妹素來聰慧,聽說完他們的事情後,對他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佛門講究心境,佛印看你像一尊佛,那是他心裡有佛,而你看他像屎,那就是你自己心裡有屎。」

聽完這一句話,蘇東坡頓時愣住了,明白佛印笑而不語的原因,頓時羞愧難當。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想蘇東坡一樣,嘲諷朋友,只爭輸贏,而一些聰明人笑而不語。想想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其實在他們開口辱罵別人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輸了!

(8)蘇和是哪個民間故事擴展閱讀:

蘇東坡其他軼事典故

1、道化童蒙

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喜歡的學生之一,另一個是後來載入《仙鑒》的知名道士陳太初。 在蘇軾被貶黃州時,他的老同學陳太初在漢中羽化仙去。

由於蘇軾自小受道教的啟蒙教育,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鍾,常穿道袍,游訪道士。如《放鶴亭記》對道人張天驥大加贊賞,而《後赤壁賦》又以道人入夢結尾。在他被貶時,仍給許多道觀、道堂撰文,於是有了《眾妙堂記》、《觀妙堂記》、《莊子祠堂記》等等美文。

在《眾妙堂記》文中他講述了夢中見到自己的小學老師張易簡道長並深受教誨之事,可見道教對其影響之深。蘇軾之弟蘇轍在《龍川略志》開篇即言夢見小學時讀書天慶觀之事,夢中的蘇轍通過與老子像的對話,泄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天道報應現象:不殺生可以長壽。

2、應考趣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賞識,並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

到了禮部復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歐陽脩問蘇軾出於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後仍找不到。

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

3、程蘇結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吊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

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麼要吃素食?」

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Ⅸ 蘇和是什麼民族的人

蘇和,男,蒙古族,1956年9月出生,內蒙古科左後旗人,197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任國家郵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閱讀全文

與蘇和是哪個民間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寧波什麼區哪裡能辦健康證 瀏覽:711
事業單位如何申請住房補貼 瀏覽:279
各地經濟增速怎麼會一直增 瀏覽:481
幸福的妻子有哪些特徵 瀏覽:258
成就感故事有哪些 瀏覽:147
青蛙和鳥類這個故事懂得什麼 瀏覽:514
6和9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78
畫蛇添足該怎麼講故事 瀏覽:69
棗庄愛情心理咨詢一次大概多少錢 瀏覽:577
公交的健康碼多久有效 瀏覽:46
美女抱拳跳的什麼舞 瀏覽:192
經濟師備考用什麼資料 瀏覽:694
事業如何定義 瀏覽:483
真真美女長怎麼樣子 瀏覽:506
在福清如何獲得健康碼 瀏覽:419
陳果講座愛情是什麼 瀏覽:333
蘇妲己如何搞經濟 瀏覽:975
青蛙只能吸一口是什麼故事 瀏覽:880
踢美女的視頻怎麼製作 瀏覽:160
屬什麼屬相最幸福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