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色娘子軍故事是在中國哪個省發生的
紅色娘子軍是發生在海南省的一個真實故事。在海南島長期存在著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瓊崖縱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瓊崖縱隊里確實存在過一個女兵連,她們中間的女戰士一直活到了新中國建立。
㈡ 紅色娘子軍故事發生在哪
好像這個故事的原型實在海南省,抗日戰爭時期。
㈢ 紅色娘子軍的故鄉在哪裡
海南省。
紅色娘子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馮白駒領導的瓊崖蘇區紅三團下屬的一支武裝力量,成立於1931年5月1日。該武裝絕大多數來自於農村青年婦女,有的來自農民赤衛隊,有的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該部隊旗幟鮮明,作戰勇敢,曾在第二次瓊崖蘇區反圍剿中擔任掩護任務。
㈣ 歷史上真有雪地娘子軍嗎
沒有。
《雪地娘子軍》是張多福執導的抗戰劇,由王笛、邱勝翊、曹磊、梁愛琪主演。
該劇以楊凱楠的成長為主線,講述了在1928年東北易幟時,金家與日本侵略者殊死斗爭的故事。
㈤ 紅色娘子軍故鄉在哪裡
1931年5月1日,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在樂會縣第四區赤赤鄉內園村,正式成立,這就是著名的「紅色娘子軍」。
紅色娘子軍,即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馮白駒領導的瓊崖蘇區紅三團下屬的一支武裝力量,成立於1931年5月1日。
㈥ 紅色娘子軍出自哪
紅色娘子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
1931年5月1日創建於樂會縣第四區革命根據地。1931年5月的一天,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畔一個椰林環抱的小山村裡,「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特務連」召開了成立大會。100多位窮苦的農村女孩子,為反抗封建壓迫和爭取男女平等,在共產黨組織領導下,勇敢地拿起了槍。 她們在中共瓊崖特委領導下,出色地完成了保衛領導機關,宣傳發動群眾等項任務,並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在伏擊沙帽嶺、火攻文市炮樓、拔除陽江據點及馬鞍嶺阻擊戰斗中,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為瓊崖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但不幸的是,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海南島上,這支娘子軍部隊後來遭到國民黨正規軍「圍剿」,喋血馬鞍嶺。戰斗中,二班的8名姐妹留下斷後,直至彈盡糧絕,全部犧牲。不久,海南紅軍主力作戰失利,娘子軍被迫解散,散落於民間。 紅色娘子軍的精神實為婦女解放運動之旗幟,海南人民之光榮,娘子軍革命精神
㈦ 紅色娘子軍是江青創作的嗎
八大樣板劇之一!不是江青創作,是上海芭蕾舞劇院集體作品,只是列入並由江青指導,定調,做為江青成果向全國推廣,紅色娘子軍是二大芭蕾舞中最經典的一部(白毛女/上芭作品),從音樂到動作都具有中國和西洋芭蕾結合之美,在中國和國外公認的精品,而且法國也多次編排該劇,最經典的音樂和片段有:萬泉河水,快樂的女戰士,南霸天祝壽,軍民聯歡,老四家丁舞等。
㈧ 紅色娘子軍的典故在哪裡
《紅色娘子軍》故事取材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島瓊崖縱隊娘子軍的事跡,展現了那個特殊歷史年代一群女性為爭取解放而流血犧牲的動人故事。 歷史原型:"紅色娘子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 隋末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統率的軍隊號稱娘子軍,後來用來泛稱由女子組成的隊伍。
㈨ 紅色娘子軍的劇情簡介
孤兒吳清華在地主南霸天家做奴隸,不甘心受壓迫,幾次逃跑被抓回,第五次逃跑又被抓住,當場被打死過去,遺棄在椰樹木中。時紅軍黨代表洪常青化裝偵察至此,見昏迷中的吳清華,將她救起,問明情況,贈送路費,指引她投奔解放區。吳清華來到解放區,見到了紅軍娘子軍連隊,參加了娘子軍。為消滅南霸天,娘子軍准備里應外合攻打椰林寨,由洪常青改扮成華僑商人,在南霸天生日這天來到南府,取得了南霸天的信任。娘子軍連長帶領戰士暗中包圍了南府,單等洪常青鳴槍為號,內外一起動手,將南霸天匪幫一舉殲滅。恰好南霸天送客出門,被吳清華看見,吳清華報仇心切,不顧阻攔,向南霸天開槍,南霸天被打傷,從地道逃跑。槍聲一響,整個部隊以為是洪常青發出了行動指令,戰斗便打響了,由於戰斗出其不意,敵人措手不及,部分匪軍被擊斃,其餘全部被俘,很快結束戰斗,經查,只有匪首南霸天漏網。連長和洪常青對吳清華進行思想教育,吳清華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很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
南霸天勾結國民黨匪軍卷土重來,紅軍大部隊迂迴作戰,娘子軍連接受了阻擊敵人的任務,任務完成後,在撤離中由洪常青帶領幾個戰士斷後,戰士犧牲,洪常青被俘。南霸天想從洪常青這里得到情報,洪常青寧死不屈,堅決同敵人斗爭,南霸天把洪常青燒死。
紅軍再次攻下椰林寨,南霸天眾匪被消滅。得知洪常青已壯烈犧牲,上級黨委任命吳清華接任娘子軍連黨代表職務。吳清華接過先烈紅旗,決心為徹底解放全人類奮斗到底。
㈩ 紅色娘子軍舞劇創作背景
舞劇《娘子軍》的創意源自周總理一次談話的啟迪。1963年,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演出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周總理在觀看演出中說:「你們可以一邊學習排演外國的古典芭蕾舞劇,一邊創作一些革命題材的芭蕾劇目。」「為了適應這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可以先編一個外國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這是周總理對中國芭蕾舞的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即由學習借鑒轉入自己獨立創作。
1963年底,在舞劇選題的討論會上,由於故事感人,人物鮮明,《娘子軍連歌》家喻戶曉,適合發揮芭蕾舞以女性舞蹈為主的藝術特點等原因,與會者一致決定將《紅色娘子軍》改編為芭蕾舞劇。事後組成了創作班子,由吳祖強、杜鳴心、戴宏威、施萬春、王燕樵擔任作曲,李承祥、蔣祖慧、王希賢擔任編導,馬運洪擔任舞台美術設計。大家滿懷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國題材的大型芭蕾舞劇的創作中。
1964年9月23日,《紅》劇在天橋劇場綵排演出,請周總理觀看。演出結束後,周總理上台看望演員,第一句話就說:「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了,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目,沒想到你們的演出這樣成功。」
根據總理指示,芭蕾舞團第二天到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裝台,為中央領導同志組織專場演出,演出獲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