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對兒女的婚姻應持怎樣的態度
中國文化歷來就是博大精深,有關愛情與婚姻的故事也向來是層出不窮,耳熟能詳。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就是中國民間流傳千古的四大愛情故事。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娶媳嫁女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當屬大事、喜事、隆重的事。在中國的父母眼裡,子女的婚姻就是自己一生中應該盡的重大責任。
有人類就有愛情,有愛情就有故事。
以前的那些年代,受封建思想與家庭境況的影響,子女有別,特別是貧窮、偏遠、落後的鄉村,在對待子女婚姻的思想與實際行動中,有著明顯的差別,明顯的不平等。現在好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的地位同等,父母都能一視同仁。子女漸漸長大成人,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作為過來人的父母,該如何正視子女的婚姻問題?
從家庭生活的角度自我分析、總結的幾點見解,期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分享。
1、父母須要主動關心,適度把關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快節奏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必須面對的生活方式。忙忙碌碌的生活,競爭激烈的工作與事業,讓他們的精神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沒有精力、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閑去關心自己的情感世界,放手追求或經營自己的愛情與婚姻。這個時候,就須要父母主動關心子女,主動與子女談心交流,用心傾聽子女的心聲,力求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引導他們坦然面對現實。
相親市場的大爺大媽代子女相親,成功率雖然不高,但是主動關心子女愛情與婚姻的表現。
代為相親,也是父母的關心與愛。
「子女的對象行不行,得先過老娘這一關」,這個強勢母親的觀點,代表了社會上大多數父母心底的思想。作為過來人的父母,出於對子女的關愛,在雙方的性格,對象的家庭、工作、人品、能力等關健問題上,綜合起來把把關是必要的,不宜拿自己的家庭條件,自己的人身經歷,自己的性格喜好,自己的要求標准為子女選擇、決定愛情與婚姻的對象。多虛心聽聽子女的心聲,尊重他們選擇與決定。
個例不代表全部,婚姻生活是一項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其間充滿變數與不確定因素。
幸福的家庭,其樂融融!
2、父母須要合理建議,保持距離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兩代人是有代溝的,對愛情、婚姻、生活、事業等都有自己的不同思想與觀點。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可以對子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能與子女的觀點、意見得到統一是最好的結果。避免採取家長式的專製作風,也許父母這一代的某些生活經驗,方式方法確實過期了,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謙讓、理解、包容、信任、尊重是兩代人化解矛盾最好的方式。
距離產生美。兩代人適當的保持距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與誤解,不幹涉他們的婚姻生活,放手讓子女獨自管理家庭生活,經營幸福美滿的婚姻。
3、父母須要量力而行,公平對待
大愛無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為子女操持家務,幫帶下一代孩子,甚至在經濟上的幫助,都是全力以赴,無怨無悔。但是,父母畢竟年齡不饒人,體力、智力,思想觀念等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退化,對好多事情已經是力不從心。隔代親也有利有弊,父母愛的缺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牙齒與舌頭也有過不去的時候。子女在婚姻生活中出現矛盾與問題是正常的事,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子或女親而偏袒一方,應該以事論事,公平合理地對待雙方的問題,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B. 如何看待父母包辦婚姻
1.現代適婚人群更加獨立自主,強調自由戀愛,追求愛情,看問題的角度和標准與上一輩人截然不同。然而,父母長輩的感情歷程更長,更懂得如何在婚姻中維持好關系,也懂得尋找到一個什麼樣的對象才能更好地經營生活。當自己與長輩對擇偶的觀點不同時,如何才能處理好與長輩的關系、尋得合適的姻緣。
2.父母會希望找對象一定要收入高、有房子的對象,婚後就無須有太多的經濟壓力。在你看來,婚姻是自己的,應該自己做主。但她覺得「有情飲水飽」,一意孤行地結了婚。婚後的生活並沒有如你想像中美好,熱戀時的甜蜜褪去後,柴米油鹽的瑣事讓生活捉襟見肘,他們經常因為經濟的問題爭吵,當初戀愛的美好早已消失不見。離婚成為了雙方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3.父母的意見,當然是廣納賢言多多益善,但重點是要認清意見是用來參考做決定的,不是直接指向結果的定論。在擇偶和婚戀問題上,既要有個人的獨立見解,又可以請父母當參謀,但需要加以分析,有取有舍。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你好,但他們認為的幸福,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由自己與對方發展感情。經歷過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藍女士也成長了,願意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作參考,尋求雙方能夠達成共識。
4.感換位思考兩代人互相理解許先生很煩惱,因為父母太強勢。從小到大,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你安排好,根本沒有給他選擇的機會。而他認為對方只需要性格好,體貼人便可,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條件。戀情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女朋友選擇了放手。從那以後,在婚戀這件事上,他與父母一直在僵持。
C. 年紀大的長輩們是如何看待婚姻的
我覺得這是因為父母長輩往往不了解孩子喜歡的類型。父母和那些關心我們、愛我們的近親,總以為對子女很了解,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喜歡什麼樣的伴侶,其實,他們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換句話說,是他們自認為子女喜歡的樣子,去為子女找另一半。
可實際上,孩子成年後,與父母和親戚的交流,就開始趨於程式化,也就是說表面很親密,在一起生活,看起來經常見面,但是卻很少進行有效溝通。說的話都是日常生活的簡單溝通,有深度的,觸及靈魂的那種思想溝通,和父母、親戚,似乎很難達成。
首先,兩代人之間有代溝,價值觀不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樣,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溝通起來容易產生矛盾,說不到一塊去。
因此年輕人很難向這些長輩打開心扉,真實的想法不會和他們傾訴。因為說了他們也不理解,很可能還會干預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長輩們對於孩子,總是一廂情願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對於感情上的事,也同樣如此。而這種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實際需要不一致的。
D. 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婚姻大事
關於子女的婚姻,這里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子女沒有結婚,一種是子女已經結婚。
先說子女沒有結婚這種情況。
作為家長,面對子女的沒有結婚,特別是在子女的同學、朋友都已經結婚的前提下,我們就更著急了。
我們會催著孩子趕快找對象,我們會找人給孩子介紹對象…,甚至於有的家長,為了督促孩子結婚,不惜長途跋涉,來到孩子工作、生活的城市,監督孩子找對象的步伐。
我身邊就有兩個類似的案例,一個是我的一位同學,面對父母的催婚,她不惜去到外省去上班,就是為了躲避父母的催婚。
還有一個,是我的一位長輩,大概是三十歲左右了,還是一個人,為了他的婚姻,他的父母非常的著急和焦慮,老兩口為了監督兒子的終身大事,真的就去到了兒子工作、生活的城市。
是的,作為家長,面對子女未結婚這種情況,我們會非常的著急,會焦頭爛額,但是,我們是否考慮過「孩子自己真的就不著急嗎?」
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沒有誰真正的喜歡孤獨的度過一生,只是有些人沒有找到自己認可且相信的另一半,只是有些人想要尋找,卻不知道該怎麼去尋找而已。
所以說,我們著急,其實,孩子比我們更著急,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催著孩子結婚、找對象,不僅不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反而還會適得其反。
因此,面對孩子還沒有結婚這種情況,我們家長在催孩子結婚的過程中,要留意到孩子的感受,要建立在理解、接納孩子的基礎之上去對待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催促孩子。
再說已經結婚這種情況。
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的長輩,我們都希望能夠幫助到孩子,但是,在幫助孩子這方面,我們也要有一個度,不能過度的插手孩子的事情,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空間,既然孩子已經結婚,那就說明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家了,在這個新組建的小家裡,孩子才是主角,我們只是助手的角色。
這個時候,我們就真的應該放手了。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就是我們不要干擾孩子的決定,除非孩子向我們求助。
比如,孩子要添置一些傢具,我們就不要對孩子說「別買了,買了就怎麼樣了…」這是孩子的家,孩子想買什麼,那是孩子的自由。
當然了,如果是在孩子需要我們資助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提一些建議。
用大白話說,錢是孩子自己賺的,怎麼消費,怎麼處理,這是孩子的自由,小家是孩子的,日子怎麼過,也是孩子的自由。
那我們家長需要做些什麼呢?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這個定位就是,在我們這個大家庭里(家庭成員包括我們、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另一半以及孩子的孩子),我們是主角,涉及到這個大家庭的一些決策,就需要我們參與。
在小家庭里(家庭成員包括孩子、孩子的另一半、以及孩子的孩子),孩子是主角,涉及到小家庭的一些決策,我們不要輕易干擾孩子的決策權。
當然,特殊情況也是存在的,比如,孩子小兩口鬧別扭了,吵架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幫著孩子勸和一下,比如,孩子事情太多,太忙,不能夠很好的照顧到下一代,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幫著孩子照顧一下孩子。
總之,面對孩子已經結婚這種情況,我們要給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搞清楚自己該插手什麼事情?什麼事情自己不該插手?很重要!
子女的婚姻,作為家長,該怎樣對待?作為家長,面對子女的婚姻,在子女還沒有結婚時,我們要在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前提下,去跟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沒有結婚的原因,幫助孩子意識到婚姻的意義,從而激發孩子結婚的意願。
在子女已經結婚時,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個界限,不要隨意插手孩子的婚姻的經營,孩子需要幫助時,我們就伸出援助之手,孩子沒有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E. 父母對兒女的婚姻應持怎樣的態度
看實際的情況,如果孩子有不錯的選擇能力,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信任,畢竟感情生活屬於他個人,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著孩子。即便孩子選擇有不成熟的地方,父母也只能好好引導,而不是盲目干涉,起到壞的作用。
F. 為什麼父母反對自己的婚姻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結婚是一件大事,而不是一件小事,兩個人結婚的時候,那肯定也是要通過雙方的家長認可才能達到真正的婚姻幸福美滿。若是兩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雙方家長都不同意,那麼在整個戀愛當中是會讓兩個人都感覺到非常的困難。
一、婚姻是一種責任,所以面對婚姻這樣的問題一定要謹慎婚姻是一種責任,所以面對婚姻這樣的問題一定要謹慎。畢竟對於每個人來說,婚姻的質量決定的事,自己往後的生活質量如何。不要小看婚姻的重要性,若是自己的婚姻不幸福,那麼一輩子都有可能毀在這段婚姻當中。
婚姻生活質量,其實一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去維持。但是對於婚姻這樣的問題,肯定是要在乎兩個家庭的意見如何。畢竟養兒育女不容易,一開始就不尊重父母的意見,那麼在婚姻當中永遠都會讓自己感受不到實際上的幸福。
G. 父母對孩子婚姻的態度
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合適
有很多大齡單身青年根本不著急結婚的事情,反倒是他們的父母特別著急。眼看著自己家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步入中年,還沒有結婚,父母的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是,兒女們的情感幸福與否,終究是由兒女們自己決定的。父母的意見僅供參考。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之所以對子女的婚姻之所以焦慮,主要是因為擔心子女將來老了,沒有依靠。父母希望孩子先成家後立業。孩子結了婚,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也就算盡到了。如果我們在一段感情中,始終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我們可能會有失落,覺得父母不夠關心自己。
可是,如果父母什麼都要管,包括婚姻戀愛也要插手,那麼這樣的父母也會讓孩子煩不勝煩。作為父母來說,你真的不必太過擔心子女的婚姻戀愛。兒孫自有兒孫福。你要知道,他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長出翅膀,會飛向屬於他們的廣闊天地。
如果你對子女的婚姻情感管得太多太嚴,反倒會讓子女對你產生逆反心理。中國有句古話,欲速則不達。你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卻不見得會領你這個情。就算你想要讓孩子早日成家,你也要好好跟孩子溝通和交流。
在大部分中國式家庭關系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從來都不是真正平等的。很多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巨嬰。他們始終長不大。甚至他們成年之後,參加了工作,也依然養不活自己,買不起房,需要父母的支援。現在的孩子要買房,完全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現實的。
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你拿了父母的錢,你就得按父母的意思辦事,包括結婚也是如此。你住著父母給你買的房子,你當然要無條件服從父母的管制。如果你足夠獨立足夠強大,那麼你可以不受父母的約束,過上你真正想要過的生活。
父母之所以操心子女的婚姻大事,說到底還是對子女將來的生活不放心。當子女沒辦法養活自己,父母就會對子女憂心忡忡。他們會覺得孩子還不夠強大,如果他們放手不管,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真正盡到作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之所以喜歡管控子女的婚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父母閑得慌。他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之後,會陷入空前的無聊里。他們一時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與子女打交道。其實,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應該是完全對立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你要知道,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他們辛苦一生,無非就是想著子女能夠早日成家,他們可以抱上孫子,安享晚年。
我覺得父母其實也蠻可憐的。他們的精神生活特別匱乏。但凡他們的生活足夠豐富精彩,他們完全可以去過自己的生活,不必過度理會子女的婚姻。父母和子女都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這樣,我們的親情才會真正穩定發展下去。
當然,這註定會是一條比較漫長的道路。那就慢慢來吧。誰也不必仇恨誰,誰也不要干預誰。就讓每個人的生命保持相對的獨立,讓我們的生命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