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蒙古人的婚姻舉辦方式是有哪些

蒙古人的婚姻舉辦方式是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3 05:44:52

A. 蒙古族的婚禮

蒙古族婚禮習俗--簡要概述回目錄 蒙古族婚禮習俗——懷孕的母馬馱新娘子 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在原始社會,兩性的概念不是個體的概念而是集體的概念,原始群體由族內婚制過渡到族外婚制,由此而產生人類最初的社會組織形式--由婚姻的兩合組織構成民族。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之間的結合逐漸形成某種規范,並在此基礎上,逐步產生了相應的婚姻制度和某種特定的習俗。婚禮不僅僅是向社會宣布男女的結合,而且表明男女雙方維系家族的功能和生殖功能的合理性,因此蒙古民族在婚俗中特別看重婚禮。蒙古民族的婚禮始終具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獨具風韻的魅力。
蒙古民族的傳統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自主婚姻是近幾十年的事,但在禮節上多少還保留有傳統的痕跡。 豐富多彩的蒙古民族婚禮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歷史的演變,社會階級、階層的變化,其規模之大小、繁簡之程度以及具體方式等都曾經歷過多次的發展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都具有濃厚的游牧文化的特色。蒙古族婚禮習俗--婚姻制度回目錄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煙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煙形。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蒙古族婚禮習俗--婚戀習俗回目錄 蒙古族婚禮進行中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雙方選定日子後,新郎家於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目連續上演,一直到東方發白;接新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後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後,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行磕頭禮並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盪漾。蒙古族婚禮習俗--聘禮習俗 回目錄 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蒙古族婚禮習俗--選擇吉日回目錄 蒙古族婚禮酒席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蒙古族婚禮習俗--嫁妝准備回目錄 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蒙古族婚禮習俗--娶親習俗回目錄 蒙古族婚禮習俗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蒙古族婚禮習俗--求名問庚 回目錄 舞劇再現蒙古族婚禮習俗 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 蒙古族婚禮習俗--刁帽子回目錄 鄂爾多斯蒙古族婚禮習俗 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求親: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蒙古族婚禮習俗--婚禮場面回目錄 蒙古族婚禮習俗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蒙古族婚禮習俗--拜火儀式回目錄 蒙古婚禮酒席場面 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

B. 誰知道蒙古族的婚姻風俗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13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公元13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求親,是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親。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根據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畜牧為聘禮。嫁妝,女方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娶親時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到女方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遭。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新郎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 一般牧區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方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順時針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人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延續兩三天,親友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新娘家要來人,看望新娘和拜見新郎家的親屬。來者多為姑姑、嫂嫂等人,她們各帶禮品或食品來到新郎家舉行認親儀式。新郎家設宴款待。男女雙方彼此相識,相互問安敬酒,充滿著熱情洋溢的景象。一個男子同時和幾個女子結為夫妻關系的婚姻形式現已廢棄。蒙古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奴隸主或封建王公貴族常以納妾為俗。一男一女結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眾歷來的婚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搶婚或包辦買賣婚姻逐漸被淘汰,男女自由戀愛、自願結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風。
參考資料: http://www.hoteljob.cn/a/20070416/85203197.html

C. 蒙古習俗的老式婚俗是怎麼樣的

蒙古族婚嫁風俗:

婚制: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婚戀習俗: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雙方選定日子後,新郎家於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目連續上演,一直到東方發白;接新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後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後,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行磕頭禮並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盪漾。

求親: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

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擇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求名問庚: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

娶親: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婚禮: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

內蒙族婚俗特點:

多求則貴,少求則賤

蒙古族的婚俗是從求親開始的,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諺語說:「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

蒙古訂婚送禮多

如果蒙古小夥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訂婚前,要托媒人帶著象徵和諧、甜蜜、旺盛的白糖、茶葉、膠等物品,用一塊白手巾包著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則可以進行。隨後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帶著哈達、奶酒、糖塊之類禮品求婚,一般要進行數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訂婚禮後,男方還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將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這件婚事便確定下來。當接近婚期,男方要給女方送一次禮,一般是煮整羊一隻,還有酒、茶、哈達。女方對送禮者熱情招待,雙方祝酒,口頌吉祥語句,對歌慶賀。

新郎受掰羊脖考驗

鄂爾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親隊伍到達新娘家後,總會被女方家當作上賓熱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熱鬧,這時,男方祝頌人會悄悄地離開宴席領著新郎來到新娘的房間里。待他倆在客位上坐下以後,陪娘們就會端上來一個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並請新郎把羊脖子從中間掰斷,以試新郎的力氣大小。為了戲弄新郎,陪娘們早就將一根紅柳棍或一根鐵棍子巧妙地插進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點,他就會識破其中奧妙,取出柳棍或鐵棍,很容易地將羊脖子掰斷。有的新郎則不識其中秘密,因而費盡力氣,弄得滿頭大汗,像狗咬烏龜一樣,又著急,又羞愧。而陪娘們則趁機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懷惡意的語言挖苦,取笑新郎。

娶親路上巧爭先

娶親路上,依照習俗,彼此都想搶先到家,男女雙方互相追逐戲逗。有時,女方的送親人搶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沒法,只好下馬揀帽,這樣就耽誤了時間。有時,聰明的男方也有辦法,在離新郎家不遠的地方設一桌酒席,款待送親人,女方盛情難卻,只好下馬喝酒,男方趁機搶先到家。一路上這樣縱馬奔騰,你追我趕,氣氛熱烈。

不拜天地拜爐火

娶親的日子,由男方殺雞占卜選定。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備酒、肉招待。新娘到後與新郎一起握刀殺一隻雞,看雞肝紋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隻,待殺到雞肝出現吉象紋路為止。接著,新娘新郎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後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達旦。

不同地區蒙古婚俗:

1.厄魯特蒙古婚俗

厄魯特蒙古婚俗大致有這樣幾個過程:相親,定親,下哈達,拜天地成親。首先,男方的父母帶問安酒到女方家,以示問安,相認。第二步,男方選親友中有聲望的人,帶著酒到女方家提親,確定婚姻關系,並商定彩禮數目和送哈達日期。此後,姑娘直到結婚不能見男方和其家人。第三步,下哈達,也就是送彩禮。厄魯特人送哈達,根據定親酒席上商定的彩禮種數,按所定日期送到女方家。女方家辦小規模的酒宴,確定嫁娶吉日和一些事宜。

婚禮是最高儀式,女婿在大婚的頭一天到女方家住,參加姑娘酒宴和娛樂。女婿去時騎馬,身帶弓箭,也有陪伴者和迎親隊。第二天早茶後,迎親和送親隊出發,姑娘坐篷車,女婿按一定的目標,射三支箭之後打馬先行,到家報信准備。迎親隊伍走到途中時,男方派人送酒肉茶之類,以便途中午餐。姑娘到了新家後,陪姑娘的嫂子給姑娘梳妝打扮,把做姑娘時梳的多條小辮子放開,從正中分梳成兩條辮子,戴上銀簪等飾品,身著艷服、外套長襟坎肩。然後,在院內設桌,男女新人拜天地成親,婚宴即開始。第二天早上,新媳婦熬奶茶,喝了新媳婦熬的茶後送親者回,只有嫂子留住,陪新媳婦至第三天省親為止。

2.布里亞特蒙古婚俗

先定親後結婚,其過程是:

求親:無論父母做主還是自由戀愛,都經求親這一步。求親先由男方氏族的長者選吉日,帶著哈達早上到女方家,向佛桌磕頭問安,接受女方家敬茶之後,講明來意,並向佛桌講清,要將誰家的女兒聘為誰家的兒媳婦等。交待清楚後,把哈達獻在佛龕上。女方家同意並接受了哈達之後,雙方商議婚禮的有關事項。

姑娘走親戚:婚禮之前數日,姑娘到自己的親戚家串門作客、住宿。姑娘串親戚要邀請男友女友各兩名,被邀請的男女同伴從姑娘串親始至結婚,對姑娘進行照顧和服侍。結婚的頭天,姑娘回自己家,辦姑娘喜宴並聯歡,以綿羊薦骨部肉招待,唱薦骨禮儀歌,教導姑娘到婆家後過好日子,預祝幸福美滿。

婚宴:選擇適當的季節和吉祥的日期舉辦婚宴,男方提出婚禮日期,並經雙方商議確定。而後,女方邀請親友鄰居,講明誰於某月某日娶媳婦敬請光臨,或誰於某月某日嫁女兒請您作客送親。邀請時,要摘下帽子,攤開雙手彎腰,以示敬重。婚禮當日,女方送姑娘到婆家,圍房轉三圈,男方在西南方,女方在東北方分別下馬。

這時,男方的男女親家分別迎接,接馬相互問安,行見面禮敬請入席。雙方從族親中選長者為首席胡達(男親家),並排坐主位,其左側雙方首席胡達貴(女親家)並排入席,右側由雙方娘舅親並排入席,其他客人分年長或輩份依次入席。先上奶茶、糕點,而後上熟羊頭、馬頭,羊、馬頭面向客人敬獻,客人用右手拿起刀交換到左手,從右側動刀割肉,先敬天地,而後向右側傳,傳到半圈之後交給獻者,他再獻餘下的半圈,撤下後上羊薦骨部、肋等肉。婚禮一天即可結束,酒用的不多,有禮有序地進行。未被邀請者不允許參加。結束時,女方長輩向女婿贈送服裝,男方給來賓贈禮物。

布里亞特人新婚,男方備新蒙古包,搭在父母氈包的東側稍向後。包內東半部放碗櫃,中間是鐵爐等炊具,中心靠後供佛。女方備四季用的服裝、床、被褥、枕頭、毛胡來車(物品櫃車)和備銀鞍等馬具的馬,有條件的還可給一定的陪嫁牲畜。

姑娘省親:布里亞特姑娘每年正月之後專門回娘家探親,第一年可以住一個月,以後漸漸減少。當探親的女兒回去時,娘家煮羊或牛的薦骨部、脛骨為主的熟肉以及奶製品、糕點、糖果等禮品帶回去。如因姑娘年歲大等原因不省親時,娘家將特製肉食、糕點專程送去。

3.巴爾虎蒙古婚俗

在過去,巴爾虎青年男女結成夫婦多由父母做主,即使當事人情投意合,也必須經過父母同意。父母替兒女找對象,主要條件是看對方家庭經濟情況,因此,「門當戶對」是過去訂婚最普遍的。其次是喇嘛看卦。青年男女成婚,一方面要聽父母的意見,另一方面也要取得喇嘛的同意,如看雙方八字是否合適。萬一不合,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便很可能不能成為夫婦了。

父母同意和經喇嘛看卦以後,就是訂婚,亦有兩個步驟:一是看八字,當某一家的男子看上另一家的女子後,他便請媒人(多半是他們的親友)拿著男方八字去女方家求婚。如果女方家也願意,便也拿出女子的八字,和男方八字統交喇嘛看,是否同意。如果喇嘛也同意了,便仍舊請他擇日訂婚;訂婚這一天,男方的父兄帶著酒和緞子來到女方家,請求訂婚,並請女方親友吃酒,共同商議婚事。得到女方應允後,男方把緞子放在佛前作證,並給女方倒酒,訂婚即告完成。

以往男女結婚都較早,十五、六歲結婚是普遍的。在締結婚姻上,多限於親戚朋友的范圍之中,最明顯的是表親婚姻,也就是說舅表兄弟姊妹與姨表兄弟姊妹是很好的配偶。但直系關系、有不治之症、同姓者不能結婚。

結婚儀禮必須花一筆錢,按經濟情況不同在儀禮的鋪張上也各有差別。較富有者的彩禮多半為牛羊,一般為40多頭牛或十幾只羊,富裕者有達百餘只的。這些彩禮多在結婚以前送到女方家,但也有婚後才送的。女方父母當女兒要出嫁時,必須給她預備出嫁時的東西。一般有牲畜、箱子、櫃、床,數目不等。最富裕的家庭甚至給出嫁的女兒預備新蒙古包,以及贈送女婿馬匹、衣服等。

結婚前一日,女方親友早給新娘預備了一件藍色或黑色的衣服,肩上有旗並有銀飾,另外還有一頂帽子。新娘在哭泣中穿上這件衣服。另外有十幾個女子陪伴她去向附近親友家辭行。每到一家便哭一次,表示很留戀。這時,親友也為她殺羊擺酒,表示挽留,甚至還留姑娘住一夜。這一天在新娘的自己家裡,由她的父親作席,招待來到家裡的男方的父兄和新郎。作席的材料多為男方帶來,通常以牛羊為主,數目不一定,最多達二、三十隻。男方在結婚前一日,由父兄親友陪著新郎來女方家。除新郎的父兄帶羊和酒以外,新郎多半還帶上弓箭。新郎進包以後,給佛爺點燈,叩頭。繼之便向女方父兄親友叩頭,為他們裝煙,及至吃酒,還為他們倒酒。

結婚日,即男方到女方家的第二天。新娘坐上馬車,新郎在她馬車頂上向前射一箭,意思是把鬼怪射走了。在回男方家還有10來里的地方,早有人在迎接。之後,又在男方家的包中作席。新娘在進包時,也向佛爺叩頭,以及拜見男方父兄親友。吃酒時也為他們斟酒。一直到筵席散後,新郎新娘還要送這些親友至門口。把親友們送走後,他們才回到包里來吃合歡酒,這時有小孩在陪著他們。

結婚以後,新娘到親友家中去串門,介紹自己,讓這些人認識她。同時在結婚後不久,有的是在3天以後,有的則在20天以後,去娘家一趟。完成了這些禮節,新娘便和其他的姑娘一樣勞作起來。

巴爾虎、布里亞特婦女在未結婚之前,其發式都梳單瓣(布里亞特甚至有編8瓣之風),婚後梳雙瓣,新巴爾虎婦女還有在婚後理去前額頭發(戴頭飾)再梳雙瓣的習俗。1949年以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蒙古族的婚姻風俗雖還保留著若干舊的習慣(特別是在牧區),但已有了較大改變,趨向簡單和比較講究實際,如去飯店等,並逐步向現代方面轉化。

D. 蒙古族習俗有哪些

1、藝術習俗

一提起蒙古族很多人除了會想起烤全羊之外,還會對馬頭琴悠揚的琴聲情有獨鍾。蒙古族人能歌善舞這是公認的事實,. 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蒙古人用勤勞勇敢的人生態度,以及獨具草原特色的大智慧,創造出了極其豐富而又寶貴的草原音樂。

蒙古族服飾的主要特點就是長袍、長袖,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長袍都特別肥大。但是從顏色上來講多以紅、黃、深藍色為主,這說明蒙古族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掌握的染布技術。或是與漢族手工業者學習之後,進而形成了獨具蒙古族風俗習慣的染布技術。

一般情況下蒙古族長袍無論男女下擺均不開衩,而在穿長袍的時候腰部還會系著一條紅、綠綢緞腰帶。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將肥大的腰身固定住,這樣在穿長袍之後才更有利於日常生活。

E. 蒙古族的幾種婚姻形式

一、搶婚 (亦稱掠奪婚):這種婚制是奴隸制時期的產物。蒙古族自七世紀到十二世紀以來,開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在婚姻形式上,聘婚已經盛行起來。《蒙古秘史》卷一之首就記載:都蛙鎖豁兒為弟聘婦,途中遇一群百姓,就「有一女子甚好,倘未嫁人,為吾弟朵奔篾兒干聘之。」《蒙古秘史》中關於聘婚、許婚有許多記載。元代前後,聘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實行的婚姻制度。但是,直到十三世紀,掠奪婚並不少見。《秘史》中也速該把阿禿兒(成吉思汗之父)和訶額侖夫人的結合,就是正在打獵的也速該遇見另一部落的娶女歸來,見顏容無比,遂引其弟,助其搶來為妻。在戰爭中掠奪婚則更不勝數。一二○二年擊滅塔塔兒後,成吉思汗下令:「為父祖報其仇,雪其恨,比轄而屠之,殺之,屠而絕盡之,奴其所余者」。塔塔兒的成年女子多被掠來成婚。隨著歷史的發展,掠奪婚逐漸減少了,消失了,為聘婚所代替。但人們仍不忘其舊,把象徵性的搶婚形式,作為一種結婚習俗接受過來。據說草地蒙古人,男女雙方相許後,男方故意將新娘搶走,然後送牛、馬作聘禮,再把新娘帶回婆家,懷孕後娘家才聲明許配成婚。結婚後,婦女也不許再嫁,「以為死人之妻難以共居」叫「鬼妻」(見《北史�6�1室韋列傳》)。 十三世紀時,有的聘女後,姑娘父親宣布;現在我的女兒為你所有了,你在哪裡找到她,就把她帶走。可是,這時姑娘躲在親戚家,新郎把姑娘找到,佯裝使用暴力把她搶過來,並帶回家去。(見《魯不魯乞東游記》123頁)。到了清末,仍有類似的作法。有的採取:雙方同意,並交過聘禮以後,新郎在親屬及年輕朋友的陪伴下,騎馬來到新娘的氈包,這時新娘坐在那裡,被她的女友們團團圍著。照例新娘不是被領走,而是從她的女友手中被搶走。她喊著、推打著,掙扎著,那些強壯的小夥子們卻靈巧地把她駕走,讓她坐在馬上,有時乾脆把新娘橫放在馬鞍上,就這樣馳向新郎氈包。這時,新郎家裡大擺喜宴,款待親友,大家盡情吃喝,唱歌,跳舞,騎馬賽跑,射箭摔跤,嬉鬧逗笑,非常開心。不過,這些實質已不是搶婚,只是一種婚俗形式。就是這些,近代也不見了。 二、表親婚:蒙古族實行族外婚制,禁止血親結婚,但不限制姻親結婚。因而常常到舅族求婚。帖木真九歲時,也速該把阿禿兒就打算從帖木真舅族的訶額侖母家,斡勒忽訥兀惕百姓處聘女,但因途中遇到德薛禪,聘了其女孛兒帖才沒有去成。這種古老習俗一直延續到現代。但這種表親婚多限於姑作婆,很少有舅家娶外甥女的,因人們認為那是「姑血倒流」。我國《婚姻法》嚴禁近親結婚。這種亞血緣婚姻已被禁止。 三、轉房婚:加賓尼在《蒙古史》中談他的東游所見,談到寡婦的婚姻時說:「在地們的丈夫去世以後,婦女們是不容易第二次結婚的。但弟弟可以在哥哥去世以後,同他的嫂子結婚。」據《馬可波羅游記》、《加賓尼蒙古史》、《魯不魯乞東游汜》載;十三世紀時,兒子在父親死後,也可以秘除自己生母以外的父親的其他妻子結婚。《三國志�6�1東夷傳》記載扶余及其他民族婚俗時說:「兄死妻嫂,與匈奴同俗」。以此看來,這種「轉房婚」,恐為北方民族所共有的婚姻習俗。這種「妻姐妹婚」和「夫兄弟婚」,正是母權制氏族社會族外群婚制的遺俗。這種婚制直到現代仍個別的存在著夫兄弟婚。它多因家境不大富裕弟嫂結合(民間稱就合),可免花很多錢另娶,另也因嫂的品德好,為全家所贊佩,不忍相離。妻姐妹婚,多因姐夫人品好,又怕姐的遺子受繼母氣,而姐夫與小姨結合成妻姐妹婚。 四、妻方居住婚:「妻方居住婚」有的是「入贅婚」,有的是「服役婚」。這不僅南方存在,北方也存在。《舊唐書�6�1室韋傳》載「婚姻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親迎其婦,役日已滿,女家分其財物,夫婦同車而載,鼓舞共歸」。這種「妻方居住婚」到十二世紀仍然存在。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帖木真到德薛禪家聘婚,聘後說:「可留我子入贅。」遂贈其從馬為聘禮留帖木真而去。不過,正如《蒙古秘史》所載;「女子之命刁;可老於生身之門」,可見當時人們並不十分贊同這種入贅婚。這種婚俗雖然一直存在下來,但直到解放前也是較為不多見的。東北地區個別邊遠草原,妻方居住婚還有另一種情形,就是結婚得子後,夫婦共歸,如結婚多年未有生兒育女,可以離婚另娶。 五、妻婚:是一種古老的封建迷信的婚姻形式。它是以男女兩方用死者聯姻的婚嫁關系為特點。古代,蒙古族信奉薩滿教,篤信靈魂的存在,虔誠地崇拜天、地、山、河。因而也就非常相信這種冥婚。當時,家裡如果有兒子天亡,而另有——家女兒也早逝的話,他們就彼此替自己亡故的兒女,象他們生時一樣辦理婚事。在紙上畫一些侍從和馬匹,各種動物,衣服,金錢和日用器皿,把這些紙片和正式婚約用火焚化,以便送到陰間,供給他們的兒女享用,讓他們彼此成為正式夫妻,組織家庭。雙方父母辦過這種儀式後,也成為親家,宛如他們的兒女真正結了親一樣來往(見《馬可波羅游記》)。 六、買賣婚:元朝日寸,蒙古族進入了封建社會。明,清以來,隨著封建制的發展,聘婚制也就成了買賣婚。買賣婚是以男方相當數量的財物為代價娶妻成親的。蒙古族大多數都是用牛,馬、羊為聘禮的,也有的用金銀首飾、衣物,土地的。草地蒙古族聘禮多為牛馬羊等牲畜。 蒙古族視九為吉數。聘禮,都由一九到九九,如九隻,四十五隻,八十一、只等。有些窮苦牧人常因拿不出聘禮而終生不娶。一些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也多因拿不出聘禮而被拆散,造成遺恨終生的婚姻悲劇。在東北,有的蒙古族地區非常講究陪送和嫁妝。有的要陪送一架新的蒙古包,有的一個箱子裝一勒勒車,一套被褥裝一勒勒車。人們專門查數,看娘家陪送多少車嫁妝。 七、抱斧婚:這是蒙古族奴隸制社會遺留下來的一種非常殘忍的婚制。它始於何時不詳,沒有文獻記載,但直到清末,東北蒙古族地區還存在這種婚姻。它規定,府內女奴如違犯府規,就強行叫她抱斧成親。成婚儀式是,她懷抱斧子(代表她的丈夫),她前面放著豬食槽子,塔頭墩子,意為願她象堵一樣、象塔頭草—樣為王公繁殖奴隸。祝詞歌手還要唱些與這內容相同的「贊歌」。從此她可以任人欺凌污辱。實際上,這是封建王公對女奴——種示威性懲處。據說哲里木一帶也有與碾子成親、抱公雞成親的(見吉林人民出版社《不願作奴隸的人們》),形式雖異,實質相同。

F. 蒙古族結婚有什麼風俗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禮。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一隻「碰門羊」和其他的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G. 蒙古族結婚習俗都有哪些

蒙古婚禮習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煙制度。 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煙形。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蒙古婚禮酒席 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 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冬天結婚新娘穿什麼2012年結婚吉日一覽表結婚請柬設計欣賞結婚禮服什麼牌子好中式傳統結婚禮服結婚紀念日怎麼過

H. 鐵木真時代蒙古的婚姻制度是什麼

古代蒙古人實行氏族外婚制,同氏族內部禁止互相通婚。掠奪外族的女子為妻,是族外婚的表現形式之一。也速該搶劫外族的女子,說明當時還保持著掠奪婚的上古遺風,但更多是反映了父權制階級社會中,依仗權勢對外進行掠奪的殘酷現實。

I. 巴彥淖爾蒙古族婚俗有哪些

婚制。 蒙古族 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 成吉思汗 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求親。青年男女在 定親 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 媒人 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 《蒙古秘史》 卷一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 鐵木真 (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 諺語 :「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 哈達 、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 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 金銀首飾 、 櫃子 、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 起點 ,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 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嫁妝 。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 西多 。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 不起姑娘。」 擇吉日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 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 蒙古包 ,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 結婚用品 ,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娶親。蒙古族的婚俗之一。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 彩車 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 跪拜禮 。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 姑夫 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 送親 者一同起程離去。 婚禮。蒙古族很注 重婚 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 家後 ,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 旺火 ,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 祭灶 ,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 額吉 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 全羊席 ,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 獻哈達 、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 馬頭琴 ,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 堅貞不渝 ,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 贊詞 》: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 人保 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 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 佛光 為你們傳宗接代。 求名問庚。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 全羊宴 ,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 聰明智慧 。 刁帽子。也稱 搶帽子 。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 馬奔 馳,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該答案來自南北游 旅行網 官方網站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蒙古人的婚姻舉辦方式是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是幸福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373
婚姻偏離了軌道該怎麼辦 瀏覽:151
企業文化如何給員工帶來幸福 瀏覽:645
婚姻中最讓你感動的事是什麼 瀏覽:290
美女聚會去哪裡合適 瀏覽:432
行政事業單位取得無形資產的途徑有哪些 瀏覽:789
四川教師事業編考試考什麼 瀏覽:826
個人查詢健康碼都有哪些顏色 瀏覽:466
被愛情誤會了很難過怎麼辦 瀏覽:929
如何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習作 瀏覽:85
送什麼花健康長壽 瀏覽:589
機關事業編制人員依據什麼漲工資 瀏覽:220
五四年生配五四年的婚姻如何 瀏覽:196
這小美女功夫怎麼練的這么棒 瀏覽:384
哪個電影都是美女和豪車 瀏覽:921
怎麼才會一直感到幸福 瀏覽:966
行程碼和健康碼去哪裡列印 瀏覽:264
中國集體經濟怎麼樣 瀏覽:655
圍城電視劇和原書故事有什麼區別 瀏覽:1000
個人婚姻怎麼分配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