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政治婚姻
最簡單的說就是男女雙方因為愛情以外的因素而結合,有的時候不是自願的.父母長輩安排的。
男女雙方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屬的集團的政治利益而結婚,多指沒有感情(愛情)基礎,因單方或雙方利益驅使下結成的婚姻。就是相互犧牲自己的幸福而滿足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政治婚姻則完全是出於政治上的目的,基本上不考慮個人的因素。男人還可以三妻四妾,不愁找不到一個情感上的寄託;而作為女人,恐怕就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命運了。
『貳』 什麼叫政治聯姻
皇室與貴胄聯姻,也是一種門第婚,即是在社會最高層次進行的,它任何時候都起著維護雙方家族政治、經濟的作用。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如北宋初年,它更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起著鞏固皇室政權的作用,關系著政局的安危,成為政治聯姻。它的主持人拿著子女的婚姻作為政治工具,不顧及他們的意願,它自然是排斥性愛的,很難給婚姻當事人創造幸福。封建的包辦婚姻把一切人都包括在內,胄子也不能倖免,它實在是一種惡劣的婚姻制度,政治聯姻尤其如此。
說起政治聯姻,目的多種多樣,多為皇帝拉攏各友邦或是親信大臣的一種手段,也可以是大臣之間的一種以政治為目的的婚姻。但是說到和親,就比較單純了,多是不同種族或者是原來的敵對國家之間一種共同謀求和平的方式,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了。
據《資治通鑒》記載,「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於。單於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這段和親顯然是呼韓邪單於以臣的方式請賜婚,很明顯他的地位是在漢朝之下的,是他謀求和平的一種手段。而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匈奴自敗於漢武帝後,內部產生分裂,一部郅支單於打敗了另一部呼韓邪單於,而後者投降了漢朝,曾於甘露三年,入長安見漢宣帝,從而確定了臣屬的關系,而郅之單於恐於漢朝的兵力,終於舉部西遷。可以說,呼韓邪單於的目的很明顯,一為修好漢朝,恐漢朝反悔和約;二是怕另一部單於反攻,可以在漢朝那裡得到援助。雖然後來單於所說的「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並沒有達到,但是可以說這次的和親是成功的。而從漢朝的利益來看,多了一個抵禦外敵的屏障,也是很有好處的。昭君在匈奴共生三子,也由於這層關系,兩國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到了唐貞觀年間,正是唐朝國力最強盛之時,因此各國派來和親的使節就有不少,這其實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實力。「貞觀十四年,吐番贊普松贊干布譴其相祿東贊獻金五千兩及珍玩數百,以請婚。上許以文成公主妻之。」這段歷史在民間流傳甚廣,就是「五難婚使」的故事,雖然不一定是史實,但是在一方面也表現出了唐朝在當時的統治地位。當時吐藩和唐朝是交戰國,曾經多次發生戰事,這次的和親,從吐藩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投降稱臣之意,顯然著次和親在歷史上也是持肯定態度的。
不論是「昭君出塞」還是「文成公主入藏」,從政治的角度來講,都是促進和平和發展的,是為了國內的穩定的一種政治策略,當然這種策略從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文化,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的交流。例如昭君帶去了漢朝一些先進的農業工具,改革了匈奴的一些游牧制度,而文成公主大量教育,衛生,文化,佛教的書籍,還有糧食,蔬菜的種子和生產工具,還傳授了歷法,紡織,水磨等知識。而吐藩也相應的派使者入唐學習,當然經濟交流也就發展起來了。可以說,這兩次的和親在政治,經濟,農業,文化多個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親也是國家實力強弱的一種表現形式。
從古代的和親,不禁想到了現代外交,其實古代的這種和親制度就是一種外交的手段,但是在世界政治風雲變幻的今天,顯然這種手段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用一句名言來解釋就是「弱國無外交」。回顧我國悠久的古代史,不禁為燦爛的文明驕傲不已;而看看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又不能不為國家的盈弱而汗顏。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的外交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又在世界政壇上找回了自己泱泱大國的尊嚴,從踏入聯合國,到中美建交,新中國的外交是比古代外交史更能另人自豪的,這不也同樣說明著中國的進步,中國的成長嗎?我為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而深深驕傲!
『叄』 為什麼有政治婚姻呢求大神幫助
因為利益的驅使,又或是為了達成某一目的,而雙方又互不信任,各自派遣一男或一女婚配以表達己方的誠意,這就是政治婚姻,比如古時文成公主西嫁、昭君出塞等等。
『肆』 誰可以告訴我「政治婚姻」是什麼意思
政治婚姻,就是由行政管理機構嚴格審核或直接由上級領導給予安排的事實婚姻。
『伍』 什麼叫政治婚姻啊,政治婚姻不是兩情相悅嗎
出於政治目的而進行的婚配。通過婚姻建立友好關系,緩和國家或是地區矛盾。像文成公主,昭君出塞。能兩情相悅的應該很少,也可能根本沒有。但因為背負了國家賦予的責任,沒有辦法拒絕,只是一顆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