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對林語堂這個人有哪些評價
林語堂這個人不僅文學造詣很高,而且幽默詼諧,甚至把這種幽默帶到生活當中,和自己的性格以及生活融為一體。他是一個天真、幽默、樂觀、富有創造性的學者。在林語堂身上,特別讓人敬佩的是如果他對一個人或對一件事不滿意,他不會直接挑明。有時候他為了保護別人的自尊心,同時也為了照顧別人的面子,他會用一種非常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此對方也不會覺得沒有面子,更不會覺得尷尬,雙方停聽了頂多一笑了之。在玩笑話背後,林語堂也表達了他想表達的,這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林語堂不僅是一位幽默的學者,他還是一個對生命充滿熱愛的人。在林語堂看來,人生就是應該好好享受,尋找自己喜歡的事物,找到自己的興趣,悠閑舒適的生活應該是每個人的追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林語堂即便一大把年紀,依然童心未泯,天真樂觀就是他的特點。不得不說,林語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的作家。
2. 中國人和西方人婚姻觀的對比
西方人的婚姻觀與中國人的婚姻觀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他們認為:婚姻純屬個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幹涉;同時婚姻不屬於道德問題。一個人有權選擇和他/她最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發現現有的婚姻是一個錯誤,他/她有權作第二次選擇。如果夫婦一方愛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會受譴責。在他們看來:強迫兩個不相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殘忍的。中國的傳統婚姻觀,一般都講百年好合,一定終身。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家庭中出現裂縫甚至解構的也為數不少,小問題可以調解,大問題象原則性的問題,就難說了,硬撐著,於己於人都未見得是好......西方式的的婚姻觀,就不一樣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後,都始終講究一個「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無 「情」便分開......
在西方人眼裡,愛就是愛,很簡單。而且西班牙中產階級對婚姻的態度是很認真的。中國會這么「開放」,讓傑斯相當吃驚。傑斯認為流行音樂不僅僅是旋律必須優美,內容也應當健康,它應該宣揚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懷。如果每個新娘在「明天將成為別人的新娘」的時候,還可以「最後一次想別的男人」,是一件讓新郎無法接受的事,這樣的婚姻將來怎麼可能長久。如果這樣的歌曲能廣泛流行和傳唱,社會的文明度怎麼可能提高?如果每個人的行為都像《心雨》那樣,家庭怎麼可能和諧?家庭是社會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諧,社會就會墮落。這就是一個西班牙人對中國流行歌曲的看法。各位在繼續往下看的時候,可否先在心裡想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男人,正在參加一個重要的比賽,這時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會退出比賽,趕去陪妻子生孩子嗎?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你覺得你老公這個時候應該回來嗎?想好的話,就請帶著你自己的回答繼續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們都在津津樂道一件事情,火箭隊的頭號球手麥迪在火箭對爵士的比賽中途突然退場,致使火箭隊輸給了爵士隊。麥迪中途離開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在火箭對爵士上半場比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麥迪一位助手打電話給火箭新聞主管內爾松,說小麥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難忍,被送往醫院生產,他們的兒子即將誕生。內爾松把這個消息轉告給了訓練師瓊斯,等到前兩節比賽結束,瓊斯就拉住小麥傳達了這個消息。焦急的麥迪立刻換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趕往醫院,一個多小時後,兒子出生了,火箭也輸球了。雖然麥迪知道自己對球隊無比重要,他的離開很可能讓火箭賠掉一場勝利,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家庭永遠都是第一位,這個時候,火箭形勢再凶險,也只能退居其後。
沒有人指責麥迪,在美國,陪著老婆生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火箭主教練范甘迪也沒有埋怨他們的頭號球星,「我們輸球並不是因為他不在這里,而是因為我們在進攻上無能,我們都是職業球員,所以我們沒有借口」。在美國社會,主流的觀點永遠是家庭比工作重要,當工作和家庭發生嚴重沖突的時候,讓位的都會是工作。對 NBA熟悉一點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隊中的球員因為家庭發生重大事情,諸如孩子出生、親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請假,即使是在打總決賽,球隊都會一律准假,毫無疑義。
但是,在中國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在中國,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偉大榜樣,主流思想宣揚的也是先國後家、先公後私的意識,違反者便會被認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僅就體育圈來說,不要說老婆生產運動員仍然堅持在賽場奮戰的例子不勝枚舉,就是親人去世運動員忍住悲痛堅持比賽的也屢見不鮮。所以,不少中國的火箭球迷認為球隊形勢那麼危急,身為頭號球星的麥迪應該竭力爭勝,率隊打完比賽,不應該一時兒女情長,不識大體。現在,我就先來測測諸位的愛情婚姻觀,請你先在心裡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麥離開呢?還是反對小麥離開?
為什麼同樣是人,但對於婚姻家庭的觀念卻有著如此大的差別呢?麥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的'囚犯』,我願意成為這樣的角色」,試想,做為麥迪的妻子,該是多麼的幸福呀?可是,在中國呢?有幾個男人能做到這點?能說出這樣的話?有幾個女人可以享受到這種殊榮?既然文化、道德傳統等諸多因素決定了人們對於家庭婚姻觀念的不同,那麼朋友們,你們可曾經想過,我們現在所遵循的婚姻家庭觀念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嗎?是符合人性的嗎?
(一)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這句話已經成了我們目前評判婚姻的一把尺子,可是這句話里,又隱藏了一個致命的悖論:愛情和婚姻究竟是什麼關系,究竟應該誰服從誰?如果婚姻應該服從於愛情,那還要婚姻做什麼?可是,如果要愛情服從於婚姻,那豈不是要求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愛情?可是,愛情真的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嗎?你可以收放自如的要求自己去愛一個人,或者不愛一個人嗎?我們不妨先來探討一下,究竟什麼是愛情,「愛情」這個令世人皆魂牽夢縈的情感是否可以勝任「婚姻的基礎」這一角色呢?
愛情因其可以帶來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諸多驚心動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為人類共同追求與認同的一種情感。若干個世紀以來,愛情一直是哲學、宗教、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諸多領域激烈爭論的一個命題。盡管人類對於愛情的評價因著文化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但愛情也有著許多共同的特性。愛情是男女之間由於愛慕對方而產生的強烈的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體的兩個方面,愛情一旦產生,就會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產生出巨大的能量。愛情是歡樂的,天真的,幸福的,可一旦破裂,便會帶來深沉的痛苦,甚至短暫的離別,都會產生輕重不同的痛苦感覺。
西方從古羅馬時代就開始研究愛情,而中國,從詩經開始就出現了贊頌愛情的詩句。我們還是來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對愛情的評價吧:
費爾巴哈:愛情,就是要成為一個人。
莎士比亞:一個人明明知道沉迷在愛情里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譏笑他人的淺薄無聊以後,偏偏會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樣陷入愛情溫柔的懷抱。因為美妙的男歡女愛,是天衣無縫的珠聯璧合。
盧梭:如果說愛情使人憂心不安的話,則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個誠實的人是不會單單愛而不敬的,因為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於我們認為那個人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
歌德:在愛情中,最寶貴的不是佔有,而是彼此的尊重與愛慕。
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的愛情,需要以來兩種情感的結合,一方面是兩心相悅的摯愛的情,另一方面是肉感的性慾。
塞萬提斯:情慾只求取樂,歡樂之後,慾念消退,所謂愛情也就完了。這是天然的分界線,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愛情才是無限量的。
岡察洛夫:愛情的基礎不是那種虛偽的動搖的情感-----它嬌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經不起一撮金子的誘惑,聽不得幾句曖昧的話語,那種堅強的愛情,願意赴湯蹈火。
孟子:食色,性也。
林語堂:一個沒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婦,而一個有孩子的情婦就是妻子。
周國平: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現在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蘇青:就是為肉體著想,我也主張須看重精神戀愛。
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多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這一著,必招來無窮的痛苦。
老舍:愛情要是沒有苦味,甜蜜從何處領略?愛情要是沒有眼淚,笑聲從何處飛來?愛情是神秘的,寶貴的,必要的,沒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帶黃沙,為愛情而哭而昏亂是有味的,真實的!人們要得不著戀愛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沒有兩性的愛,一切的愛都是虛空。
胡適:愛情的代價是痛苦,愛情的方式是忍受痛苦。
(二)
對於愛情的論斷,古今中外,難以記述。但細究中西方的愛情論調,可以發現一些細微的本質異同,西方人是崇尚愛情的,除了宗教中將「性慾」作為一個需要抑制的東西去約束外,人們對愛情的美好是帶著崇敬的心理去接受的。但在中國,大多數的人,對愛情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愛情激動人心的一面,又恐懼愛情令人痛苦的一面,甚至於直接將愛情視為痛苦。這種矛盾的心態恰恰來自於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愛情,從孔子的時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順的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如此看輕女性的儒家創始人,中國文化的老祖,又何以能倡導出一個平等的愛情觀?所以說,中國人的愛情觀從開始就打上了畸形的烙印,以這種畸形的愛情觀為基礎的婚姻又如何能幸福?
然而,就算西方的愛情觀比較合乎人性,比較成熟,可這種愛情的本質也註定了它不可能給婚姻帶來幸福。誠如情愛大師瓦西列夫所說:愛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瘋狂和理性,是自發和自覺,是激情和修養,是殘忍和慈悲。愛情的種種特質都決定了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愛情跟其他快樂一樣,需要一定的刺激,如果沒有不快樂做陪襯,這種快樂就會顯得平淡,一般說來,晴空萬里的愛情會很快的消失,愛情的幸福離開陪襯的感受就不復存在。因此,愛情需要一點點嫉妒、猜疑和戲劇性的游戲,需要一層淡淡的憂傷。愛情要想長久,要想始終保持激情,就要求愛情對象的精神世界極其豐富,要永不停滯,相愛的雙方都必須具有細膩的心靈和豐富的想像力,具有善於觀察的能力。否則,再熱烈的愛情也終會平淡,消失,毀滅。
愛情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這個問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所證實。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哈贊和多羅瑟歷時兩年調查了37對不同文化背景的 5000 對夫妻,得出了結論: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愛情最多隻能保持18-30個月,此後,兩人要麼分道揚鑣,要麼過上一生平淡的夫妻生活。有證據表明,愛情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激發出來的,這些化學物質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產素,而這些化學物質的作用在體內最多隻能保持兩年。可見,愛情本身就是一種階段性的東西,它賦予人們的刺激感和幸福感總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時間內,而且在時間上也呈現從高到低的下滑趨勢,到最後,麻木和厭倦就產生了。這就是千百年來被人苦苦追求的愛情的本質,它短暫,易變,動盪,不穩定,讓如此不確定的東西做為婚姻的基礎,婚姻還會是安全幸福的嗎?
喜新厭舊是人類的本性,可是幸福的婚姻就必須排斥喜新厭舊,這一點對於女人來說,可能容易做到,但對於男人,你們覺得容易嗎?從美國的狀況來看,目前,傳統模式的一夫一妻制,即一對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撫養子女的婚姻已經不足10%,單親家庭佔到美國現實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開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經佔到美國家庭數目的40%左右,而且還有增長的趨勢。所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質疑:我們的婚姻究竟怎麼了?
其實,造成人們婚姻困惑的原因就是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思維:「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我以上的論述都是在試圖說明,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推敲的論斷。因為,愛情和婚姻的本質是格格不入的,愛情需要不斷變化,而婚姻卻尋求穩固不變,將兩種自相矛盾的東西拴在一起,怎麼可能不導致沖突,而沖突的受害人自然就是人類本身了。在西方,人們沒有受到什麼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所以,一段婚姻沒有了愛情,就走到了盡頭,在中國,因為種種的原因,婚姻即使沒有了愛情,可還能繼續存在,因為維持婚姻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親情,比如責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的觀念等等,這本是很可貴的東西,甚至是可以推廣的西方世界的一種維持並發展婚姻的思想體系,可中國人卻又缺乏自信,認為自己的這一套並不好,認為西方人所說的「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才是正確的,所以,中國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的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沒有了愛,我們還算幸福的家庭,美滿的婚姻嗎?
如果整個社會都能樹立一種觀念:愛情只是婚姻建立的基礎,而婚姻的維持和發展應該是友情,親情,責任,義務,善良,寬容等種種中國文化中的優良品質,即使沒有愛情,我們也可以讓婚姻變的溫馨而快樂,這樣我們也就不會羨慕和感嘆別人的婚姻是充滿浪漫愛情的,懷疑自己是悲慘痛苦的,那麼大家在面對婚姻的時候,是不是會輕松許多,堅定許多?
(三)
在西方人眼中,愛情是人生的至樂。人生如果沒有了愛情,那就失去了無限的趣味。所以西方人將宗教家的天堂,稱之為「永遠的蜜月」,即是此意。西方人認為人在熱戀中時,所傾慕的對象就好比天使一樣,是完美無缺的,是絕對純粹的。所以一次真正的愛情,會使人的靈魂得以凈化,道德得以升華。用中國人的話來說,一次真心的愛情,會使人大死大活一番,確使人有脫胎換骨之感。此所以西方的文人學者藝術家,無不重視愛情,甚至於一生多次戀愛,以從中尋找靈感與激情。歌德每經過一次戀愛,就有一首好詩,即是此證。
中國人亦深知愛情的美妙,但更知愛情不能僅囿於生理的范圍,所以將愛情與孝悌、禮義相配合。中國人以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定婚姻。一旦訂親,雖然男女雙方從未見面,或僅見過一面,但都知道對方是自己的終身伴侶,所以不免要經常猜測、揣摩、打聽,這樣,心有所屬,終身有托,時間久了,仍會有相思之苦,仍會產生純真的愛情。雖然沒有西方人那樣有形的戀愛對象,但無形的對象更易使人聯想,使人美化對方,更易產生一超塵脫俗的純粹美感。「愛情使人高尚」,中國傳統的愛情方式仍會使人對此有深刻的體驗,且比西方人更刻骨銘心。中國人的愛情觀中,不僅男女雙方要親密無間,水乳交融,而且要愛中有敬。愛而敬,使愛的境界得以拓展。西方男女夫婦只是愛而戀。只有愛戀,沒有敬意,容易使對方視我為他的私有財產,產生一佔有欲。更要命的是,視對方為我所喜愛的物品,平日里固然可以像喜愛收藏物一樣予以欣賞、把玩,一旦時過境遷,不再喜愛對方,自然可以棄她(他)而去,像拋棄一件物品一樣毫不可惜。此所以西方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只愛無敬的愛情觀之弊端。試想,我們對自己尊敬有加的長輩、領袖或偶像會輕易拋棄嗎?忍心輕易拋棄嗎?恐怕不會吧。不僅不會,而且對我們所尊敬的人,還要追隨一生,效仿一生。
中國人的愛情觀中主張夫婦間要既愛且敬,敬愛有加,以使夫妻關系天長地久。中國的成語形容夫妻關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沒有說「相愛如賓」的,道理即是如此。《詩經》謂「宴爾新婚,如兄如弟」,因兄弟間要互敬互諒。中國古代夫妻常以兄弟相稱,西方則無此。中國古代夫妻,又以君卿相呼,則敬的意味更濃。
中國人真誠地希望夫妻雙方能恩愛一生,白頭偕老。祝福所有人的愛情都能天長地久。「在天願為比冀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
3. 林語堂 日本老婆
林語堂沒有日本老婆:
林語堂妻子廖翠鳳,也是他的第三位戀人。林語堂出生於福建漳州城內,童年是在故鄉平和縣板仔鄉度過的。他母親義女的女兒,外號叫「橄欖」,喊林語堂為「五舅」。橄欖與五舅年齡相差無幾,常在一起玩耍,抓鰷魚,摸小龍蝦。「她蹲在小溪里,蝴蝶落在發梢,緩步徐行,蝴蝶居然沒有飛走。」這情景林語堂直到八十歲仍如在眼前。可見自然的愛萌發於細微末節,並非重大事件。橄欖體型瘦弱,長一張瓜子臉,個性倔強,目光憂郁,總像心事重重,平時穿一襲黑衣幹活,到星期天換上淺藍色旗袍,非常迷人。林語堂與橄欖自覺是理想的伴侶,相親相愛,橄欖向他獻出無私的愛心,而不求回報。如此青梅竹馬的一對,卻被無情地拆開了。當林語堂到上海讀聖約翰大學時向她求婚,她未允諾。她不願隨林語堂背井離鄉,遠走高飛。她的祖父雙目失明,隨時需要她攙扶、伺候。她認定家鄉什麼都有,有最好的水果、魚類、瓜菜和迷人的山水。分手的時候,橄欖站在懸崖上,頭頂青天,發絲隨風飛舞,那身影定格在林語堂的腦海中。林語堂到了北京後她則嫁給了板仔鄉的一個商人。為此,若干年後林語堂寫了一部自傳體小說,名為《賴柏英》,賴柏英就是他的第一個戀人橄欖的化身。
林語堂的第二個戀人,是他朋友的妹妹陳錦端。陳錦端是個大美人,林語堂從聖約翰大學回來,常到朋友家小坐,一來二去,愛上了陳錦端,但陳錦端的父親卻看中一個名門闊少。當時子女的婚姻由父母包辦,林語堂無可奈何,為此非常痛苦,悶悶不樂,姐妹們都看出來了,半夜裡母親提一盞馬燈到林語堂房裡,問他有什麼心事,林語堂失聲大哭,哭得很傷心。
4. 林語堂怎樣定義愛情
林語堂有著更為健康智慧的婚戀觀,這是他齊家有道的關鍵。眾所周知,20世紀中國作家普遍將「愛情解放」看成人性解放的衡量標准,並漸漸將之發展為一種信仰或神話,即愛情至上主義!因之,為了「愛情」而不顧家庭婚姻和倫理道德,為了「新」的愛情而拋棄「舊」的愛情,為了自己的「愛情」而不顧他人的愛情甚至生死,為了所謂的「愛情」而達到了「捨生忘死」的地步。這就是人們常奉為金玉良言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如無愛,勿寧死」,於是「愛情至上」成為一個世紀中國文學和文化的母題。一般意義上講,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當然比無愛的婚姻要好,但將愛情絕對化甚至神話也是錯誤的。魯迅筆下的子君成為「愛情至上」觀念的犧牲品;巴金筆下的鳴鳳因得不到愛而自殺,梅小姐和覺新也因不能結合而郁悶終身,過著度日如年、味同嚼蠟的人生;更有甚者在當代中國作家筆下,三角、四角甚至更多角的戀愛關系俯拾即是,而相互間你死我活的拼殺更不在少數。林語堂認為,這種愛情觀是有問題甚至是異化的,因為它機械、片面和狹隘地理解愛情與婚姻。他說:「在婚姻里尋覓浪漫的情趣的人會永遠失望。」「不追求浪漫情趣而專心做良好而樂觀的伴侶的人卻會在無意中得之。」(33)他還說:「結婚生活不是完全沐在蜜浴里的,一半也是米做的。……你得早打破迷夢,越早排棄你齠齡小女學生桃色的痴夢,而決心做一活潑可愛可親的良伴越好,因為羅曼斯不久要變成現實,情人的互相恭維捧場,須變成夫婦相愛相敬的伴侶生活。」(34)其實,從根本的意義上說,愛情是點心,婚姻是飯,我們現代人的毛病就是,拿愛情當飯吃,而拿婚姻當點心吃。結果「愛情」換了一個又一個,愛妻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可離婚又比結婚更迅速,快樂與幸福也越來越渺茫。林語堂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相反,即拿婚姻當飯吃,拿愛情當點心吃。而且,更重要的是,愛情是創造出來的,沒有愛情的婚姻同樣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幸福,其關鍵在於夫妻雙方能不能互尊、互愛、互敬、互相欣賞和互相創造。
5. 林語堂強調愛情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大於人生這句話出自哪裡
「愛情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大於人生」,此句出自,其女兒對林語堂的評價。
文章標題為:「林語堂專家專訪:趙薇出演姚木蘭是一個笑話」。詳情如下:
「王兆勝說:但是他女兒對他的評價說在我爸爸最深處還是為他的第一個喜歡的女人留著的。也就是說愛情固然重要,但是愛情 並不大於人生,我們得不到愛情的時候我們也不悲觀,也沒有喪失人生的意義,而是超越了這一點,在更多的事情上 發揮他的光芒,後來到作品的後面木蘭就是這樣,是超越了愛情的,很有品位的人,在林語堂作品裡面紅牡丹也是這樣, 她一直追求很完滿的男性,但是後來發現根本就沒有,後來最後就很心滿意足地和一個農民結為夫婦。
王兆勝說:所以林語堂整個婚姻觀、價值觀是這樣的,愛情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大於人生,也不能成為超越一切的東西, 我們要盡一切努力獲得幸福之快樂,他曾經講過,我最佩服的是一個人受了不白之冤,被投進監獄,沒有任何希望, 但是他能在心中其樂熔融,不被任何東西打倒,這樣的人很了不起。
王兆勝說:現在這部戲就和林語堂的原意背道而馳。喜歡新版《京華》是對原著不了解」
6. 誰能給我介紹介紹林語堂,詳細一點!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書目:
《剪拂集》(雜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評》(評論集)1930,北新
《語言學論叢》1932,開明
《歐風美語》(散文集)1933,人間
《大荒集》(雜文集)1934,生活
《我的話》(第1卷,雜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時代
《我的話》(第2卷,雜文集,又名《拙荊集》),1936,時代
《林語堂幽默文選》1936.萬象
《生活的發見》1938,東京創元社
《新生的中國》1939,林氏出版社
《俚語集》(雜文集)1940,上海朔風書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語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國聖人》1941,上海朔風書店
《中國文化精神》1941,上海國風書店
《諷頌集》蔣旗譯,1941,國華編譯社
《愛與刺》1941,明日出版社
《錦秀集》1941,上海朔風書店
《生活的藝術》1941,上海西風社
《有不齋文集》(雜文集)1941,人文書店
《雅人雅事》(雜文集)1941,上海一流書店
《語堂隨筆》1941,上海人間出版社
《撥荊集》(雜文集)1941,香港光華出版社
《瞬息京華》(長篇小說,又名《京華煙雲》)張振玉譯,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畫像》1947,上海金屋書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務
《林語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無所不談》(1一2集,雜文集)1969,文星書局;1—3合集,1974,開明
《平心論高鄂》(雜文集)1966,文星書局
《語堂文集》1978,開明
《林語堂經典名著》(1— 35卷)1986,台灣金蘭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與人合集,1986,重慶人民出版社
《中國人》(雜文集)1988,浙江人民
《賴柏英》(長篇小說)1988,湖南文藝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藝
林語堂語錄
兩腳踏東西文化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我的話》
徹悟與痛苦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國吾民》
稀罕
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
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吾國吾民》
倘無幽默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
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一夕話》
倘無女子
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及社會階級。世
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
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
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卧室之區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卧室吃
飯,在飯廳安眠的。
——《金聖嘆之生理學》
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
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
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
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蘇東坡傳》
悠閑的情緒
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
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
閑暇無事的下午。
——《生活的藝術》
快樂哲學
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
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
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度。
——《生活的藝術》
筆和錐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
之針。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
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生活的藝術》
與古人面談
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
下去時,他便會想像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
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生活的藝術》
警醒遲鈍
藝術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
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裡保
持著朴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
可憐的世界
……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
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
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
界啊!
——《生活的藝術》
最美的時候
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
最庄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
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
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生活的藝術》
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恆的
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
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熱情加智勇
人生是殘酷的,一個有著熱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
許容易受他的比較聰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
慨而錯了主意,常常因對付仇敵過於寬大,或對於朋友過於信任,
而走了失著。……
人生是嚴酷的,熱烈的心性不足以應付環境,熱情必須和智勇
連結起來,方能避免環境的摧殘。
——《生活的藝術》
死了三次
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
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
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時,它已死了三次,並被
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藝術》
曠達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
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
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
應付偉大的事情。
——《生活的藝術》
刻板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
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生活的藝術》
想做另一個人
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
章自已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
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生活的藝術》
老年之美
古教堂、舊式傢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
喜歡的,但大多數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
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世變的
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生活的藝術》
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
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
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
畜類式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
旅行家
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
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
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
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
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藝術》
蠶
一個學者是像一隻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
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生活的藝術》
和土壤相親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
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於土地
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
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藝術》
溫飽黑甜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於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
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
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藝術》
過客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
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美人魚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
生。能夠寫女人魚(The Mermaid)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
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
美妙的快樂了。
——《生活的藝術》
7. 愛而不得很「痛」時,林語堂怎麼做的
民國時代是政治紛亂的時代,也是新思想新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各個領域都涌現出思想激進的大家裡手,最激進的莫過於文學領域。文豪們為了追求自己的婚戀自由,很多人都拋棄了原先為服從父母之命所安排配置的妻子,大膽地跟著感覺走,更是不乏文豪大家打著婚戀自由的旗號朝三暮四,戀愛無數,卻無一人陪他終老。林語堂顯然是那個時代少有的能把舊式的婚姻變成現代愛情的智者。
廖翠鳳的這些話,深深地感動了林語堂,二人立刻陷入熱戀之中,結婚後還把結婚證燒了,林語堂說結婚證就是給離婚准備的,既然不打算離婚,要它何用!果然灑脫!二人一攜手便走過了50個春秋,期間任憑林語堂名聲鵲起,他始終沒有任何緋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林語堂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代文豪的林語堂,對於現代人的愛情觀給予了一針見血的批評,現代人愛情的悲哀就在於他們都往往把愛情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可謂字字珠璣,醍醐灌頂。
8. 林語堂 幸福無非四件事 出自哪裡
幸福無非四件事 ,只是林語堂的語錄,並沒有說明出自具體哪裡。
他說,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一、一個人倘若居無定所,抑或寄人籬下,所睡之床,便不能冠以「自家」之稱,自然也就談不上高枕無憂了。想想人生大半時光幾乎都要在床上度過,而這床恰恰又不是自家的,豈不悲催之至。
再者,還有人即使睡在自家床上,但夢境甚至心境卻常在別處,如此魂不守舍,自然也難言幸福。因此,一個人要做到身在、心在、夢也在,惟有這樣的睡在自家床上,才能夠不但高枕無憂,而且還會做夢笑醒。
二、舉凡一日三餐都能吃到父母所做飯菜的情景,大抵都在兒時,而人生真正意義上最快樂的時光,亦莫過童年。
假如成年,尤其自己也有了兒女後,還能常常吃到父母做的飯菜,那就不僅僅是小口福,而是大幸福了。試想,這時的父母還能下廚為兒女熬湯煮粥,首先說明身體是基本無恙的,子欲養而雙親恰巧健在,何況在這個世界上最熟知你味蕾的,又非他們莫屬。
三、其實聽愛人講情話,原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現實中,往往有好多人也的確很享受愛人在他的耳畔呢喃,可這個愛人卻不一定是那個與他朝夕相處的枕邊人,而是他心裡偷偷愛著的那個人。
愛人本是兩粒團聚在人間的塵埃,讓家生起煙火。所謂煙火就是你洗菜我淘米,你熬湯我切菜,日子雖然瑣碎,鍋碗瓢盆交響曲里流淌出來的卻是恩愛的音符,而這音符,就是愛人之間最幸福的情話。
四、跟孩子做游戲。做到這一條的前提是你人生境遇不管好壞,都必須要葆有一顆童心,你只有以一個孩子的姿態跟孩子玩耍,也才可以真正體會到那種游戲的樂趣。
林語堂以為,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庄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8)林語堂婚姻觀在哪裡擴展閱讀:
散文創作
林語堂散文所涉領域極廣。他認為理想的散文「乃得語言自然節奏之散文,如在風雨之夕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情感,亦庄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談禪,如與名士談心,似連貫而未嘗有痕跡,似散漫而未嘗無伏線,欲罷不能,欲刪不得,讀其文如聞其聲,聽其語如見其人」。
(見《小品文之遺緒》)從他創造性地將西方的humour譯成「幽默」始,一直到晚年自詡為道家精神,林語堂始終保持這種談話風的藝術範式,並以閑適幽默為格調、性靈超遠為立場。
林語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諧,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種超脫與悠閑的心境來旁觀世情,用平淡的話語去贊揚美文,這樣便形成一種庄諧並用、私房娓語式的閑適筆調。
他的文字自然流暢,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不過有時輕松過度,少了一份厚重。林語堂的這種風格同他對文字的見解有關。
他認為:「世上有兩個文字礦:一個是老礦,一個是新礦。老礦在書中,新礦在普通人的語言中。次等的藝術家都從老礦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藝術家則會從新礦中取掘取材料。」
林語堂的文風有別於左翼作家所主張之戰斗的文風,而是站在高於現實處,以自由主義精神寫「熱心冷眼看人間」的智慧文章。
他的文章雖也講要直面人生,不過並不綴以慘淡的筆墨;也講改造國民性,但並不攻擊任何對象,他以觀者的姿態把世間紛繁視為一出戲,書寫其滑稽可笑處,進而追求一種心靈的啟悟,以達到沖淡的心境為最上乘。
他最終也沒能聽取魯迅關於不要把小品文當成「小擺設」的規勸 (參看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堅持用散文的筆調本色為文,從而廣達自喜、獨抒性靈。
縱觀五四時期的散文作品,林語堂這種融匯了東西方智慧的幽默情味,雖缺乏主流文學的批判力度,卻也拓展了現代散文的審美維度,另闢蹊徑,對當時、尤其是當下的讀者意義重大。
參考資料:網路--林語堂
9. 關於林語堂
似乎 與魯迅有過交情,後來又反目。散文家,翻譯家
10. 林語堂對女人經典語錄
林語堂對女人經典語錄一
1. 女人有一種較男人優越的常識,因此在任何意外發生的時候,我總是寧可信賴女人的判斷。她們有一種能顧慮事情整體性而不為其它小節所困惑的能力。
2.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3. 最懇切最庄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4.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於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5. 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像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6. 一個人舉止有禮,有度量有耐心有教養,這些都是在家庭中養成的。一個熱愛世界但卻無法與自己父母融洽相處的人,可說是一個很不適應的人。因為他甚至於在最切身的關系中都無法學著適應。
7. 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度。
8. 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9. 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10. 所有的動物似乎都很快樂,因為它們的需求都已由大自然供給滿足,否則即被自然淘汰了。人類因為有更復雜的需求,想探求生命的目的,這種難以滿足的慾望就是人類得不到快樂的最大原因。
11. 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12. 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美人魚(The Mermaid)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13.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14. 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庄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15. 個人回顧他一生,也許會覺得自己一生所作所為已然成功,也許以為還不夠好。在老年到來之時,不管怎麼樣,他已經有權休息,可以安閑度日,可以與兒孫在親近的家族裡,享天倫之樂,享受人中之至善的果實了……
16. 古教堂舊式傢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喜歡的,但大多數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17.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18. 在灰燼里拾到一顆小珍珠,是比在珠寶店櫥窗內看見一粒大珍珠更為快樂。——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19. 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時,它已死了三次,並被埋葬了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