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紀錄片《談婚論嫁》:婚姻這件事,簡單又復雜,豐富又高級
知乎上有個問題: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有個高贊的回答:
「結婚是為了一個相愛相知相伴的人,在生活中能給你勇氣,遇到事能有個人商量,在生活累的時候彼此相互安慰鼓勵,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有個溫暖的擁抱。」
婚姻是人生的重大主題,需要我們每個人用一生的時間來解讀。
《談婚論嫁》是國內首部80後情感紀錄片,15對主人公跟蹤拍攝,100對夫妻真情訪談,425天生活真實記錄。
這部紀錄片全片共5集,每集24分鍾,從剩女相親到裸婚閃婚,從異地長跑到跨國網戀,從走上紅毯到生死相依……
從他們的故事,我明白了婚姻這件事,簡單又復雜,豐富又高級,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品味。
01 單身的本質,是不願將就
紀錄片的第一集主要拍攝了3個大齡剩女單身與相親的故事。
鴻蓮,一位外企的總監,今年31歲,目前單身。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身邊不乏追求者,但都沒有一個讓她動心的。
她19歲就離開家鄉,來到北京打工。下班做家教,周六周日做導游,春節不回家,在她多年的打拚下,終於在北京有了一席之地。
鴻蓮參加了很多場北京婚戀網站的相親活動,但都沒有遇到合適或者滿意的,一直單著。
她想找的對象,不要求有多有錢,但兩人要相愛,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拋棄她。
她在6年前被騙婚騙錢,心裡非常沒有安全感,不會再輕易地相信一個男人的話,更看重的是對方的行動。
她想要愛情,不希望隨隨便便找個人過日子,但她又不敢相信愛情了,覺得合適就好。
片中的第二個主人公叫余燕,32歲,是一名摔跤運動員,體型較胖,個頭不高。
她曾經參加過相親節目《非常勿擾》,並在節目中與一個男嘉賓牽手成功,但節目煽情的感動場面,並沒有能轉化為日常生活,沒過多久,她又回歸到原來的單身生活。
她對自己的體型有些介意,但又希望對方不介意自己胖,她認為「我瘦下來,找到的對象不是真愛;我瘦不下來,找到的對象就是真愛。」
余燕也相過很多次親,她找對象的標準是「個子比她高,最好是兵哥哥,不喜歡戴耳釘,紋身……」
父母對未來的女婿也並沒有那麼多要求,主要是性格好,人善良就行。
第三位主人公叫孫暘,36歲,黑龍江的女博士,現在是大學教師。
她對自我要求較高,注重生活的細節,講究品味,重視儀表,衣服、鞋子、首飾都要精心搭配。
孫暘也想過許多次親,但都沒有遇到合適的,年齡越大,就越看淡了,她分析「阻礙我找到另一半的人是我自己,要求越來越高。」
她找另一半的標准,是能駕馭她,要事業有成,要有一定的見識,要有廣博的胸懷。
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這樣的人,所以孫暘寧願高質量地單著,也不願意隨便找一個人。
……
從這些主人公的故事中,不難看出,單身人士單身是有原因的,本質上就是不願意將就。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無關緊要的人身上,不如獨自快樂,過好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
單身人士也渴望擁有甜甜的愛情,也希望能找到心中的ta,但現實往往給他們重錘,讓他們不敢再相信愛情。
就像李宗盛的那首《晚婚》中唱的: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
02 愛情的真諦,就是戰勝重重困難
《我要我們在一起》和《漂洋過海來看你》這兩集,主要拍攝了阻礙6對情侶相愛遇到的問題。
俞彧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二胡演員,男友喜明是她們藝術團的音樂指導,兩人是同事,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
俞彧有白化病,年紀輕輕就滿頭白發,因為擔心這種病會遺傳給下一代,他們倆的愛情遭到男友父母的反對。
為了讓兩個人的愛情走下去,男友喜明一方面安撫俞彧,表明跟她走下去的決心。
另一方面,為了打消父母的擔憂,跟女友去做醫學鑒定,讓父母知道女友的白化病並不會遺傳。
在喜明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的父母終於接受了俞彧,幾個人和諧相處,兩人並打算結婚。
楊洲因為2008年的汶川地震,雙腿殘疾,他通過網路平台,認識了同樣雙腿不便的雲南姑娘徐艷。
徐艷結過一次婚,並帶著一個女兒,沒有穩定的工作來源。
因為楊洲雙腿殘疾,再加上一個殘疾的兒媳,楊洲的父母原本是不同意的,覺得他們兩人在一起,只會讓生活更難。
但耐不住兒子的苦苦哀求,更受不了兒子那絕望的表情,楊洲的父母最終同意並接受了徐艷,更加努力賺錢養活一家人。
李亮是中國女人,二婚,還帶著一個女兒。愛人是印度人辛格,他也是二婚。
為了兩人在一起,辛格離開萬里遠的祖國,來到中國,來到李亮住的小縣城。
男方來到中國,非常不適應,這里沒有朋友,沒有家人,語言不通,連找一份工作都困難。
最終,辛格還是融入了中國,克服語言、風俗等困難,跟李亮組成一個家庭。
……
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不僅僅是情侶間遇到的重重挑戰和難題,更看到彼此間在風雨中握著手,堅持走下去的決心和勇氣。
或許愛情的真諦並不是一見鍾情,也不是風花雪月,而是不管世間如何變化,無論是上刀山下火海,還是柴米油鹽生活,我要我們在一起。
就像作家高爾基所說:
「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03 婚姻的本質,是溝通包容
相愛容易,相守難,愛情不僅有甜言蜜語,還有磕碰吵鬧。
高峰和梁辰從15歲戀愛,經過11年的愛情長跑,他們終於走進婚姻的殿堂。
看著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甜蜜,隔著屏幕外的網友們都羨慕極了,但要知道,他們也會爭吵,也會鬧矛盾。
每次鬧矛盾時,兩人都會冷戰不說話,但不管吵得多凶,他們都約定吵架不過夜。
在這個約定下,他們在一次次地爭吵跟和諒解中,更加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差異,兩人也越來越珍惜和堅守對方。
李仕玉和侯麗是通過相親認識的,一年後就結婚,因為婚禮,就差不多花光他們兩人的積蓄。
婚後沒多久,侯麗就發現自己懷孕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生命,她不僅僅有驚喜,更多的是擔憂。
兩人都是去城市打工的農村人,家裡並不富裕,想盡快在城裡買房,非常不現實。
由於對未來的擔憂,侯麗就忍不住詢問丈夫什麼時候能在城裡買房。
丈夫只能無奈地告訴侯麗「你現在問我,我也不好說。因為現實就是如此,就算買血買腎,現在也做不到。」
在如此現實的條件下,侯麗也只能妥協,不再向丈夫提出任何承諾,只過好當下的日子。
許治和康敏這對,認識不到半年就結婚,兩人都是水上教練。
許治原本是四川人,為了康敏,放棄原有的工作來到海南,又擔心康敏,也成為了一位水上教練。
他們決定在海里舉行婚禮,在討論流程時,兩人產生了分歧,女方覺得要隆重,要浪漫,打算在大海裡面進行婚禮。
男方就覺得簡單一點就好,沒必要那麼麻煩,要考慮到海浪、風向和安全,在海洋館舉行更合適。
在雙方僵持、溝通、反駁、理解、妥協中,他們最終達成共識,就在海洋館舉行海底婚禮。
……
就像白岩松所說:
好的婚姻,其實是雙方懂得妥協的藝術。
沒有完美的婚姻,也沒有完美的伴侶,只有理解溝通,包容和諒解,兩人才能走得更長久。
04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里,女主盛明蘭曾說過:
「婚姻里未必一定需要愛情,作為女人也不應該把眼光放在兒女情長上,要實現經濟和精神的獨立,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若有良伴,就攜手同行;若無良伴,自己獨自行走亦行。
人生那麼長,世間那麼美好,值得我們每個人用心行走一趟。
⑵ 有哪些關於擁有美滿婚姻的夫妻的好電影
婚姻的故事:Stromboli, Roberto Rossellini, 1950:1953年,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故事》:一對年邁的夫婦去東京看望他們已經成年的孩子,卻發現時間和變化改變了幾代人對待彼此的方式,他們的未來變得不確定。
1954年,羅伯托·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著: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1956年著:埃里克·侯麥的《莫德之夜》,1969年:《婚姻場景》,1973年,英格瑪·伯格曼著:瑪麗安和約翰一直看起來是完美的一對。但當約翰突然離開瑪麗安去找另一個女人時,他們不得不面對婚姻的破裂。
45歲,2015年:距離凱特·默瑟45周年結婚紀念日只有一周了,派對的籌備工作進展順利。但後來她丈夫收到了一封信。他的初戀情人的屍體被發現了,被冰凍保存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中。
《婚姻故事》(2019年),諾亞·鮑姆巴赫著:一位舞台導演和他的演員妻子在一場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折磨人的離婚中苦苦掙扎,這場離婚把他們推向了個人和創造性的極端。
⑶ 婚姻題材的電影
婚姻題材的電影有:《82年生的金智英》、《婚姻故事》、《阿德爾曼夫婦》、《完美陌生人》、《45周扒鋒敗年》。具體如下:
1、《82年生的金智英》
影片講述1982年出生的三十多歲平凡女性金智英(鄭有美%20飾)直到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的言行變得很像自己的媽媽和姐姐,之後在她的家庭中和她身邊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