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介紹幾位世界名人在家庭、婚姻、子女、生活等方面的不幸經歷。
達爾文與摩爾根的悲劇
達爾文是19世紀偉大的生物學家,也是進化論的奠基人。然而在他還沒有掌握大自然中生物界的奧秘之前,自己卻先受到了自然規律的無情懲罰。
1839年1月,30歲的達爾文與他的表妹愛瑪結婚。愛瑪是他舅舅的女兒。他們倆人從小便青梅竹馬,感情深厚,由暗戀而結為伉儷。
但是,他們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的6個孩子中竟有3人中途夭亡,其餘3人又終身不育。這件事情讓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與愛瑪都是健康人,生理上沒有什麼缺陷,精神也非常正常,為什麼生下的孩子卻都是如此呢?
達爾文到了晚年,在研究植物的生物進化過程時發現,異花授粉的個體比自花授粉的個體,結出的果實又大又多,而且自花授粉的個體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這時,達爾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討厭近親婚姻。
達爾文意識到自己婚姻的悲劇在於近親,所以他把這個深刻的教訓寫進了自己的論文。
曾經創立了「基因」學說的本世紀美國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也有一場不該出現的婚姻。他與表妹瑪麗結婚後,科研工作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後人寫的《摩爾根傳》一書中說:「摩爾根在事業上的成功,與瑪麗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但是他們的兩個女兒都是「莫名其妙的痴呆」,從而過早地離開了人間。他們唯一的男孩也有明顯的智力殘疾。
摩爾根夫婦以後再也沒有生育。他提出:「沒有血緣親屬關系的民族之間的婚姻,才能製造出體質上和智力上都更為強健的人種。」他大聲疾呼:「為創造更聰明、更強健的人種,無論如何也不要近親結婚。」
人體的生殖細胞,即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都有23條染色體,上面一共有10萬「基因」。基因上面攜帶著生命遺傳的「密碼」。
據估計,在10萬個基因上,總歸會有五六個隱藏的遺傳病基因。只要不是近親婚姻,男女雙方的致病基因就難以相遇。而在近親之中,這種更多的機會使它們「對面相逢」。例如有一種遺傳疾病,稱為「半乳糖血症」,非近親配偶的子女,發生的機會是1/90000,即9萬對夫婦中才可能出現一位病人。然而在表兄妹結婚的人群中,子女發病的危險就有1/4800,為前者的18倍。我國江蘇省某地對當地3355對三代近親婚姻所生下的5227個子女進行調查發現,患有各種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的高達880人(約佔17%),其中智力低下的人高達98人,遠遠大於同一地區中非近親婚姻子女的發病率。
⑵ 古代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離過婚
像王獻之、陸游以及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主動或被動地離過婚。
王獻之:與原配妻子郗道茂被迫離婚王獻之是東晉時期的歷史名人,身為王羲之第七子的他自幼才華過人。其中有一回,他跟隨家中兩位兄長一同前往名士謝安家中拜訪,期間他雖少有發言卻給謝安留下了深刻印象。待他們離開之後,謝安在他人詢問他對王氏兄弟三人的看法時直言年紀最小的王羲之最為優秀,因為“大凡傑出者少言寡語,因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等好不容易到了杭州之後,因喪夫以及收藏的圖書文物大數散失而傷痛不已的李清照遇到了張汝舟。張汝舟因覬覦李清照所收藏的大量圖書文物而偽裝成君子,然後通過種種示好成功獲得李清照的信任,最後成功引得李清照再嫁給他。婚後,張汝舟在得知李清照所藏圖書文物已經所剩不多時便原形畢露,時常打罵李清照。後來李清照在得知張汝舟存在徇私舞弊等違法行為時便主動向官府告發其罪行,並藉此提出離婚。
⑶ 歷史上的古代名人有哪些奇葩並且重口味的婚姻呢
婚姻中的事情就是兩個人、兩個家庭來處理,但是,你看到過奇葩的婚姻嗎?歷史上的古代名人有哪些奇葩並且重口味的婚姻呢?
諸葛亮迎娶黃月英。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在這里說了,需要說的是,諸葛亮不傻,知道黃月英的家世,這是典型的諸葛亮攀龍附鳳,不是人家黃月英高攀。更加准確的說是黃月英下嫁,沒有黃月英的老丈人,諸葛亮就老死在茅廬之中了,要不,你想想,為什麼他在那裡那麼久不出來?難道沒有原因嗎?
古代人娶妻,有的人選擇貌美,有的人選擇才情,有的人就是仿效別人,不知內情,你會娶醜女嗎?
⑷ 民國名人們的原配夫人們,為何全都遇到始亂終棄的命運
民國時期,是個動盪的時代,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思想信仰都是處在劇變之中,受西方傳入的新思想影響,民國時期的人們思想上更為開放,更嚮往自由,尤其是在婚姻問題上,講究自由戀愛,你情我願,對於老式包辦婚更是不屑一顧。
民國聞人們大多出過國喝過洋墨水,思想境界上比之普通人更為高上一籌,封建式的老舊婚姻更是他們強烈抨擊、厭惡的對象,然而非常遺憾的處在大時代變革中的他們中的大多數因種種原因往往成為了封建婚姻的受害者。為了沖破家庭束縛,解開封建枷鎖,他們或者逃避婚姻,或者冷漠新妻,總是以極端方式表示與舊社會的決裂,這也從而造就了一大批生活極其不幸的所謂的「原配夫人」。
她們在極好的青春年華,將一生奉獻給了一個陌生的男人,然而除了得到一個貌似光鮮的「名份」外,其他就如浮雲般不可觸及。這是她們自身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於氏
1876年,17歲的袁世凱在河南老家成親,妻子是沈丘於氏。
據說於氏的祖父是淮陽首富,於家是典型的家長式封建家族,對於女子的教育,遵循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因而於氏知識修養欠缺,對新生思想新生事物也比較抵觸。
對於這樣一位元配夫人,袁世凱自然是不滿意的,兩人唯一的成果也就只有長子袁克定了。在一次接見公使過程中,於氏在面對外國人的握手禮時根本不知道手往哪裡擺,這使得袁世凱對她越是看不慣,也就逐漸冷落了。
盧慕貞
盧慕貞是孫中山的原配夫人,出生於廣東香山的書香門第之家,十七歲時與當時十八歲的孫中山結婚,生下了三名子女:孫科、孫?約八鎄瘛?/p>
盧慕貞的父親盧耀顯曾經在海外經商,家裡條件優越,盧慕貞是中國傳統的「賢妻良母」型女性,當孫中山在外奔波革命事業時,他在家裡盡心盡力操持家務,讓孫中山少了很多的後顧之憂。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盧慕貞攜子女趕到南京伴隨在孫中山身邊。1913年,孫中山赴日本考察,盧慕貞也是一同前往。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在日本期間,宋慶齡開始擔任中山的英文秘書。1915年兩人相愛,正是在同年9月,孫中山與盧慕貞攤牌提出離婚。面對同盟會元老們的強勢支持,盧慕貞卻很是理解地同意了離婚。當年10月,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成婚。
離婚後,盧慕貞幾經轉折居住在澳門,直到1952年去世。
趙春桂
張作霖的原配夫人趙春桂,是曾經救過張作霖的富戶趙占元的女兒,她嫁給張作霖時張作霖還沒有發跡,可以說是「患難夫妻」,兩人生有一女二男:張首芳、張學銘、張學良。
趙春桂在人際關系處理上很是到位,是個不可多得賢內助,她常常為張作霖排憂解難,處理張作霖與兄弟間的關系。然而等到張作霖功成名就,趙春桂已經人老珠黃,不可避免地喜新厭舊戲碼上演,隨著矛盾加深,兩人越行越遠,趙春桂終在鬱郁寡歡中於1912年去世。
朱安
朱安是浙江紹興人,她與魯迅的婚事,完全是由魯迅的母親一手包辦,並未徵求魯迅的同意。魯迅也是在1906年被老太太從日本騙回老家才完成的婚事。
魯迅曾多次對人說,朱安是他母親的太太,不是他的太太,那隻是母親送給他的一件禮物。因而他很是不願意和朱安在一起,也不願意和朱安同房,他也曾想到過離婚,但又顧慮到那個年代離婚對一個女人產生的重大影響,而無法痛下狠心。
朱安對魯迅很敬重,稱之為「大先生」,她盡心盡力地服侍著老太太,希望有一天大先生能夠回心轉意。朱安曾經認為,自己就像一隻蝸牛,即使大先生不喜歡她,她只要肯努力,慢慢地往上爬,總是能夠爬上去的。然而,許廣平的出現,把她的所有幻想給打破。
絕望過後,朱安有些死心了,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侍奉老太太身上,對於魯迅的原配夫人身份,她也始終難以釋懷,臨終前還希望葬在魯迅墳墓旁,而她最終未能如願,被葬在了西直門外保福寺。
張瓊華
郭沫若早在十歲那年就訂過婚,女方後來夭折了。過了幾年後,父母又給他定下了一門親事,樂山蘇稽鎮張家的女兒張瓊華。
張瓊華讀過書,認識字,家庭出身與郭沫若屬於門當戶對。郭沫若對這樁婚事卻是很不滿意,無奈之下,被迫舉行了婚禮,但他堅決不與張瓊華同房,結婚後第五天就跑去了成都求學。
從1912年結婚到1980年去世,長達六十八年的人生生涯里,張瓊華一直過著守活寡的日子,但本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封建理念,她孝敬公婆,恪守婦道,而不敢有任何的想法,封建制度吃人從來不吐骨頭,在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張幼儀
張幼儀算不上是封建式女性,她曾就讀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接受過先進教育,而她與徐志摩的婚姻卻是「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
徐志摩對於這段婚姻很是反感,在1918年生了長子徐積鍇後,就出國留學去了。之後,雖然也把張幼儀接到了身邊,徐志摩也是很不願意,只是把張幼儀當成是家裡人強加給他的陌路人。等到徐志摩愛上了林徽因,不顧一切地追求,就連張幼儀有著二個月身孕也不管,非得要離婚。1922年生下次子彼得後,張幼儀在與徐志摩的離婚協議上簽了字,兩人也就此正式離婚。
張幼儀之後獨力扶養兩個兒子,彼得不幸早夭,徐積鍇成年後在美國做了土木工程師,有著家庭的財力支持,她的生活倒不凄慘,還曾出任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顯示出超高的經商頭腦。後來,張幼儀去了香港,與醫生蘇紀之結了婚,晚年生活過得還是不錯。
王明華
看過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的人,對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以及曾經的愛人孟小冬應該不會陌生,然而福芝芳之前,梅蘭芳還有一位原配夫人王明華。
王明華是旦角王順福的女兒,比起梅蘭芳還大上兩歲,王明華與梅蘭芳的感情還是很好的,兩人生下了一兒一女,大永和五十。為了更好地照顧與支持梅蘭芳的事業,王明華去做了絕育手術。沒想到,兒女相繼不幸去世,為了梅家傳宗接代著想,在王明華的堅持下,才有了後來梅蘭芳與福芝芳的姻緣。
之後,王明華、梅蘭芳、福芝芳三人相處得不錯,生活過得還好,只是沒有福芝芳那麼常被人提起。
毛福梅
毛福梅與蔣介石是同鄉,於1901年嫁給了蔣介石。兩人的結合,也是很具封建傳統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因而感情基礎極為薄弱,外加上兩人無論是年齡學識以及思想文化都具有著很大的差距,這只能使兩人在感情上越行越遠。
1905年,蔣介石即遠赴日本求學,聚少離多下,兩人感情也逐漸轉淡。1910年,兩人的兒子蔣經國出生,依然未能改善兩人感情。到了1913年,蔣介石身邊已經多了一位妾姚冶誠,兩人的婚姻實質上已經難以修復。
1921年,蔣介石的母親病逝,辦完喪禮後,蔣介石召開家庭會議,宣讀了對毛福梅的休書。也就在同年12月,蔣介石在上海迎娶了陳潔如。然而,兩人的離婚手續直到1927年,才正式辦妥,因為當時蔣介石要娶宋美齡。
在「離婚不離家」的原則下,毛福梅最終同意了與蔣介石的離婚,走完了法律上的程序。至此後,她雖然不再是蔣介石的妻子,仍然住在蔣家,蔣家的族譜上也依然寫有她的名字。
按照這樣下去,毛福梅的生活應該是不差的,可是沒想到1939年日軍飛轟炸了溪口,毛福梅不幸遇難,享年57歲。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