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婚姻觀的差異及原因
中美婚姻觀差異主要源於其經濟方式,生存環境,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及人文心態的不同:
1.經濟方式不同:中國文化根治植於農業社會的基礎之上,,在農業經濟中,體力健
壯的男性成為勞動的主體,經濟基礎決定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女性的勞動可有可無,可以忽略不計,久而久之形成了陰性崇拜現象,而封建小農經濟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其思想殘余仍世世代代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直至今日,男性仍在中國家庭中佔主導地位。而美國女人體格較為健壯,不存在男女勞動性別上太大的差異,再加上建國歷史短,沒有封建殘余的影響,較早進行工業革命,男女經濟地位差別不大。
2.生存環境的不同:從地理環境上看,古代中國地處半封建狀態的大陸地域,
較為封閉的地理形態形成了人們較為封閉的思想,再加上統治者的專制和愚
民政策,使儒家思想一枝獨秀,而極少與西方交流。而美國兩邊瀕臨海洋,
便利的海運為早期與其他國家的交流提供了條件。而且,美國作為一個年輕
的國家,獨立性和開拓性較強,積極與其他國家交流,主流思想在各種思想
碰撞中迅速發展。
3.社會價值觀不同: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的過程中,儒家思想一直
占據著根深蒂固的弦統治地位,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其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中國人以謙虛為榮,以虛心為本,反對過分地顯露自己表現自我。因此,中
國文化體現出群體性的文化特徵,這種群體性的文化特徵是不允許把個人價
值凌駕於群體利益之上的。《新結婚時代》里有這樣一句話:在中國,嫁給
一個人就是嫁給了他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傳統婚姻觀念的精髓,家庭
第一,個人幸福微不足道。在這個偉大傳統觀念影響下,千百年來,無數的
相愛之人放棄了終身的愛情和幸福,並因此得到心靈的平靜和自慰。而對於
集體而言,小家庭自然要讓位於集體。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2. 當代人的婚姻價值觀是什麼或者我們的婚姻價值觀應該向那個方向去發展
那些看似正常、主流、無趣的婚姻,其實是經過千百年驗證的性價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婚姻是什麼」
是「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是「一場戰爭,男人和女人征服和反征服的永無止境的戰爭」?
還是「愛情的墳墓」、「法律認可的性關系組合」、「共同生活長期互助小組」,亦或培根所說:"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
上述言詞說對也不對。套句流行說法,叫「部分同意」。任何一種對婚姻的理解,都有其成立的條件和難以完全涵蓋的特別之處。中國人的婚戀觀,在經歷了幾千年文明演變代代相傳之後,接收了來自西方社會的意識和形態,這種融合從西學東漸開始發展至今,終於在價值、道德、人口結構、經濟和社會轉型……多元化如浪潮般席捲每個人。
現代人不是對婚姻看不清,是對多元化看不清。只有一種婚戀觀或者說只有一種主流的婚戀觀時,普通人需要做的是選擇「接受」或「不接受」;今天需要做的是選擇接受哪種婚戀觀、接受程度在哪個級別——就像排列組合。
今天的婚姻有太多秘密。
你了解另一半的資產狀況嗎?他在幾家銀行有帳戶、保險受益人是誰、不動產都登記在誰名下、他有多少債務尚未收回厖
你認識或知道他所有的朋友嗎?他的發小、初戀和現在最鐵的人是誰、他的社交圈有多大、是否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你們已婚、你們是否有相同的獨立社交權利和需求?
現代人的「分享障礙」讓婚姻如同嚼蠟。追求高效率的社會讓人不能、不願意、不會分享。很多人不知道另一半最喜歡的食物、最看重的節日,分不清他何時需要安慰什麼時候火氣上升,不知道原來他還有些「老毛病」。因為工作、關系、金錢和更多的慾望操縱,連自己的情緒和身體都成為被漠視的對象。
今天的婚姻還有太多選擇和誘惑。
生活方式的改變讓社交形態改變,人可以生活在互聯網上的全球社交圈中。世界爆裂似的變大,機會遍地、物質欲高漲。安穩於現狀被視作無能、不佔有物質被視作貧窮厖社會評價體系失衡,對婚姻、愛情和性的態度越來越模糊、道德界線越來越低。二奶、小三流行,「寧願坐在寶馬車里哭泣」的女模特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物質至上正成為主流價值觀。基於此之上的婚姻什麼樣?誘惑不在外,在心裡,婚姻破壞者軍團在土壤合適、環境宜人下成長,背負的不是道德的譴責而是看客的冷漠和「寧做富人妾,不做窮人妻」思想下的擁躉。
現代人過度追求自由的權利,忽略責任。我們從小學習的相對論告訴我們,失去了責任束縛的權利不是權利,而是變了形的、自以為是的膨脹。快節奏和高壓力讓現代人傾向選擇「以自由之名義」做任何事,包括婚姻。不婚主義者有權利一個人過,已婚人士有權利選擇跟別人過,夫妻雙方有權利選擇自己更想要的生活厖皆基於自由社會之名。
美國的自由思想傳來,應用在民主自由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戰戰兢兢,應用於婚戀卻顯示出躍進式發展,甚至比我國GDP的增速更像「傳奇」。道德譴責退後了一步,法律束縛應該進的那步卻遲遲沒有來臨,結束婚姻從有道德成本變成了零成本——人們既不必背負來自周圍的譴責聲也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婚姻開始變得隨意。基於物質主義之上的婚姻不再是「感情」而是「可以承受的價格」。
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法律體系認為,已婚人士如果因為道德問題破壞了婚姻,應該接受譴責。法庭以金錢賠償的邏輯是:道德問題需要接受輿論譴責,金錢賠償是容易量化的譴責標准。這與「婚姻是可以用金錢來結束的」論調謬以千里。
今天的婚姻更直接,也更脆弱。
年輕人追求的目標是「五子登科」,描述方式決定了這是一個只有結果沒有過程的人生。於是,以「讓適齡青年結婚」為目標導向的一條流水線誕生:相親、結婚、生子,每一個環節上都有各種資質的服務提供商,提供形式高於價值的服務,能夠最大化讓參與者麻木,進而把自己變成標准化供應。既然沒時間、沒精力、沒可能在感情上弄清楚,不如各退一步,先結著。半年內從互不相識到相伴一生,「中國式婚戀速度」天天在發生。婚姻承載的情感、責任、付出、協調、包容天然欠缺,需要婚後付出更多彌補。
離婚率在改革開放後翻了10倍,大都市裡有30%以上的已婚人士離婚,此外還有30%的大齡未婚男女。不只是婚姻,所有人與人的相處都會有問題,若婚姻共同體雙手不能尋求有效解決思路,而是以離婚為導向的話,幸福婚姻就無從談起。結婚證9元,離婚證11元,20元錢就是婚姻的全部成本了嗎?這個社會並不歧視離異人士,但因此輕率婚姻未免矯枉過正。
高的單身率同時存在高的離婚率,剩下的城市女與剩下的農村男共存,超級大都市的誕生伴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拉扯著經濟更快更強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現實的缺口,用30年時間追趕百年進程的結果是物質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的扁平,讓人在佔有的同時有失去了太多。
生活在漫長而巨大的社會轉型之中,如何保持不傾斜、不變形?一位專欄作家說得好:那些看似正常主流而又無趣的,其實是經過千百年驗證過的性價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3. 中美擇偶的婚姻觀念有哪些區別
中國擇偶的婚姻觀念和美國擇偶的婚姻觀念,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兩個國家的生存環境以及文化和習慣都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兩國的想法也是非常不同的,中國人覺得婚姻是延續家族的一種方式,所以會更加倡導理解信任等方面,而美國人在婚姻方面是比較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美國人的婚姻家庭模式也分為三種,很多情況下,第一種的美國婚姻一般都是追求浪漫的,第二種的家庭會追求宗教信仰,第三種是比較理智的,家庭模式也非常的穩定,有部分的美國人在結完婚之後會提前簽訂婚前協議,這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但是在中國是非常少見的。
三、擇偶
因為美國人覺得如果兩個人有興趣愛好,並且在性格上不會沖突的話,就非常適合結婚。而中國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到興趣愛好,也會考慮到對方的經濟狀況以及能力,因為中國的生活壓力是比較大的,所以大部分的人群都比較講究門當戶對。
4. 中國人和美國人在家庭婚姻觀上有什麼區別
5. 中美之間的「婚姻觀」有哪些差異
中美之間的婚姻觀差異比較大,從擇偶標准、結婚目的、夫妻相處模式到離婚態度都不一樣。
擇偶標准
在中國,人們在擇偶的選擇上分為以下幾大類:一、以愛情為前提。這類人尋找結婚對象時在意兩人之間的愛情關系,只願意和有感情的人結婚。二、以條件合適為前提。這類人更注重結婚之後的生活質量,畢竟沒有麵包的愛情很凄涼。可是要尋找條件合適,就得把愛情往後排,所以這些人雖然也會走進婚姻,但婚姻中並不一定有愛情。而美國人結婚往往看重的只有愛情,他們認為只有相愛的人才會組成家庭。這樣看來,中國人的婚姻更加註重實際,美國人的婚姻更加尊崇內心與感情。
離婚態度
雖然大家都希望婚姻生活美滿幸福,但事事並不能如人所願。很多婚姻中途過不下去的夫妻走到了離婚邊緣。在中國,離婚比較麻煩,因為要擔心兩個家庭和孩子,很多人為了這些外在因素會選擇忍耐繼續過下去。而美國人的家庭觀念比較單薄,離婚時的負擔不大,所以離婚也比較輕松。
雖然兩國的婚姻觀念有很大差別,但畢竟國情不同,人際關系也不一樣,所以也不用對誰心生嚮往。只要用心經營,大家一定會有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
6. 盤點西方人和中國人的不同婚姻觀
西方人的婚姻觀與中國人的婚姻觀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他們認為:婚姻純屬個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幹涉;同時婚姻不屬於道德問題。一個人有權選擇和他/她最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發現現有的婚姻是一個錯誤,他/她有權作第二次選擇。如果夫婦一方愛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會受譴責。在他們看來:強迫兩個不相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殘忍的。中國的傳統婚姻觀,一般都講百年好合,一定終身。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家庭中出現裂縫甚至解構的也為數不少,小問題可以調解,大問題象原則性的問題,就難說了,硬撐著,於己於人都未見得是好......西方式的的婚姻觀,就不一樣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後,都始終講究一個「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無 「情」便分開......
在西方人眼裡,愛就是愛,很簡單。而且西班牙中產階級對婚姻的態度是很認真的。中國會這么「開放」,讓傑斯相當吃驚。傑斯認為流行音樂不僅僅是旋律必須優美,內容也應當健康,它應該宣揚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懷。如果每個新娘在「明天將成為別人的新娘」的時候,還可以「最後一次想別的男人」,是一件讓新郎無法接受的事,這樣的婚姻將來怎麼可能長久。如果這樣的歌曲能廣泛流行和傳唱,社會的文明度怎麼可能提高?如果每個人的行為都像《心雨》那樣,家庭怎麼可能和諧?家庭是社會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諧,社會就會墮落。這就是一個西班牙人對中國流行歌曲的看法。各位在繼續往下看的時候,可否先在心裡想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男人,正在參加一個重要的比賽,這時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會退出比賽,趕去陪妻子生孩子嗎?如果你是一個女人,你覺得你老公這個時候應該回來嗎?想好的話,就請帶著你自己的回答繼續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們都在津津樂道一件事情,火箭隊的頭號球手麥迪在火箭對爵士的比賽中途突然退場,致使火箭隊輸給了爵士隊。麥迪中途離開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在火箭對爵士上半場比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麥迪一位助手打電話給火箭新聞主管內爾松,說小麥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難忍,被送往醫院生產,他們的兒子即將誕生。內爾松把這個消息轉告給了訓練師瓊斯,等到前兩節比賽結束,瓊斯就拉住小麥傳達了這個消息。焦急的麥迪立刻換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趕往醫院,一個多小時後,兒子出生了,火箭也輸球了。雖然麥迪知道自己對球隊無比重要,他的離開很可能讓火箭賠掉一場勝利,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家庭永遠都是第一位,這個時候,火箭形勢再凶險,也只能退居其後。
沒有人指責麥迪,在美國,陪著老婆生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火箭主教練范甘迪也沒有埋怨他們的頭號球星,「我們輸球並不是因為他不在這里,而是因為我們在進攻上無能,我們都是職業球員,所以我們沒有借口」。在美國社會,主流的觀點永遠是家庭比工作重要,當工作和家庭發生嚴重沖突的時候,讓位的都會是工作。對NBA熟悉一點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隊中的球員因為家庭發生重大事情,諸如孩子出生、親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請假,即使是在打總決賽,球隊都會一律准假,毫無疑義。
但是,在中國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在中國,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偉大榜樣,主流思想宣揚的也是先國後家、先公後私的意識,違反者便會被認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僅就體育圈來說,不要說老婆生產運動員仍然堅持在賽場奮戰的例子不勝枚舉,就是親人去世運動員忍住悲痛堅持比賽的也屢見不鮮。所以,不少中國的火箭球迷認為球隊形勢那麼危急,身為頭號球星的麥迪應該竭力爭勝,率隊打完比賽,不應該一時兒女情長,不識大體。現在,我就先來測測諸位的愛情婚姻觀,請你先在心裡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麥離開呢?還是反對小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