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年老的人擁有死亡,年輕的人擁有愛情,愛情可以擁有很多次,死亡卻只有一次。 ——川端康成
終於把《霍亂時期的愛情》看完了,可以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百年孤獨」,這部作品將愛與死主題發揮到極致,這也可以說加西亞·馬爾克斯黃金時代的終結。相較於《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告訴讀者,只要擁有愛情,人就可以成為自己的主宰,只要愛情存在的地方就有幸福的烏托邦。
首先,在小說中,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何要說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呢?其實霍亂在這本書中有雙重的象徵,一種象徵意味——愛情。作為一種疾病霍亂能致人死命,也能讓人懂得生之珍貴,激發出更加頑強的生命力。對於小說主人公之一的阿里薩來說,霍亂與愛情的作用相近。馬爾克斯用令人恐懼的霍亂去隱射愛情,似乎告知人們,愛情雖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來,會讓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經過這樣的生死考驗,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愛情。
其次,我認為從小說的內容上看,馬爾克斯似乎要把所有關於愛情的內容都寫進《霍亂時期的愛情》,展現了各種愛情現象,堪稱一本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的愛情大全。
(一)創作背景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同時也是時代的一面鏡子,因此不同時代背景造就不同的精神歷程。《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在拉丁美洲這個時空背景下,當然了馬爾克斯認為拉丁美洲是有著「富有詩意的神奇生活和充滿魅力的紛繁世界。」
《霍亂時期的愛情》故事取材於他父母的愛情故事,馬爾克斯的父親對上校的女兒路易莎不斷追求,通過電報與心中的情人聯系,而上校為阻止兩人相戀採取了旅行的方式,這也打斷不了兩人長達兩年的愛情電報。最後,兩人終於結合在一起。這段電報員與少女奇特的戀情最終成為馬爾克斯的創作素材。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不久父親的死亡,讓他以重新的態度看待老去和死亡,最終成就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愛情大全。
(二)寫作角度
當馬爾克斯寫完《百年孤獨》,大家都認為這是他輝煌生涯的終結。相反的是,馬爾克斯並未停下寫作,在獲諾貝爾獎後,他進行了一次尋根返鄉之旅,與父親關系的緩和讓他憧憬著父輩的愛情,激發了他的寫作靈感。在書完成一半時,剛過83歲生日的父親不幸去世,剛與父親關系修繕就永遠地失去了父愛,父親的死亡和母親的喪父之痛苦,使馬爾克斯思考著年老和死亡與人生存在的意義。因此,《霍亂時期的愛情》將在得到了一定的創作角度。
基於愛與死的悖論其實是人的生存的悖論。馬爾克斯在多年的創作積淀中,在歷史和社會的維度中演繹著生命個體的存在,愛與死覆蓋人生存的全部,他以大家之筆為生命的存在描繪了獨特的畫卷。
從敘述順序上看,馬爾克斯有意將故事的自然時序打亂,順敘、倒敘交錯,但是故事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讀者並不難將故事還原。這樣的敘事結構,一方面使得小說情節曲折動人、引入入勝,能在故事層面上抓住讀者;另一方面,也讓弗洛倫蒂諾與費爾米娜的愛情、烏爾比諾和費爾米娜的婚姻呈現出各自獨立的發展軌跡,形成「一明一暗"的近乎於「平行」的格局,從而達到相互映襯、互為補充、引入深思的敘述效果。
(三)跟《百年孤獨》對比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雖然故事的自然時間橫跨半個世紀,但人物心理時間卻是靜止的、停滯不前的,跟《百年孤獨》有異曲同工。
《霍亂時期的愛情》其實回答了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人類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因此,在馬爾克斯看來,「百年孤獨"需要「愛情」的慰藉,因此在故事的內容上來看,《霍亂時期的愛情》更像是《百年孤獨》的續集。由於馬爾克斯文化身份的復雜性,使得他在創作上有意識地運用一種雙重的敘述視角。一方面,他是拉美本土文化忠實的兒子;另一方面,長期的旅歐經歷和大量的西方作品的熏陶,使他對西方哲學和文藝思潮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和學習。
「費爾米娜」他對她說,「我為這個機會等了半個多世紀,為的是再一次向您表達我的誓言,我永遠愛您,忠貞不渝。」
很多人懷疑阿里薩對菲爾米娜的愛,可能是阿里薩的不甘和臆想,因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何況在半個世紀以來,他只是沒有結婚,但他不缺形形色色的情人。在文中和現實中,肉體與性是可以毫無關聯的,阿里薩「愛」上十四歲的少女或性格各異的其他女人,她們總有一些相似菲爾米娜的地方,不同於《圓舞》裡面的傅於琛,傅只是愛同一個類型的女人,而阿里薩因為一個人而愛與她有一點相似的其他女人!
阿里薩愛菲爾米娜嗎?當然愛,我們不能因為沒有經歷過一見鍾情和書里簡單的三年來信的描寫就否認這樣的愛情不真實和不存在,愛情是這世界上最沒有邏輯可尋的東西,世界上也沒有比愛情再艱難的故事。慢慢長大,我們都會清楚我們經歷的事情只是這個世界的冰山一角,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而閱讀大概是了解我們不熟知的世界的最好途徑!
關於老年人的愛情
前天在老家吃飯時,我妹還說「感覺爺爺好寵溺奶奶啊,叫她起床吃飯還需要哄」,而我們之所以羨慕不過是因為他們都是老人了,我一直羨慕爺爺奶奶輩的愛情,真實,簡單,純粹!我也一直相信感情是可以培養的,愛情可以轉化成親情,類似於「親情」的感情也可以變成愛情!他們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太多,而心卻純粹,不像現在年輕人的愛情,摻雜了太多雜質,總是因為一些外界因素就走不下去了!而我,也一直相信老年人之間也有愛情,偶爾會聽見一些身邊的老人講他們的故事,那是真實存在的!愛情幾乎和生老病死一樣,是最日常、最悠久,和每個人最密切相關的主題。菲爾米娜的女兒說「他們那個年齡的愛情就是可恥的」,現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各種「不正常」的愛情,因為年齡,身份等原因!可是愛情,這么久以來從來沒有人能清楚的講清楚它到底是什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寬容和理解,不要無知愚昧的評判別人的感情!
關於性與愛情
文中阿里薩與622個女人有過性關系,但是不妨礙菲爾米娜仍然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五十多年來,他從未放棄過愛她。對很多人來說,性是隱晦的,是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可是承認事實吧,從古至今,性從來不等同與愛情,性是人的本性需要,無愛亦可以有性。前幾天讀過關於李銀河的性觀念,作為中國第一個性社會學女學者,她研究的課題涉及酷兒文化、虐戀、多邊性關系、婚前性行為、婚姻制度的消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年人的性愛,現在許多人提到老年人還需要性生活似乎會很鄙視,或者不懂,比如我之前也會一樣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不管是老年人的性生活,還是同性戀或者無愛的性其實都是我們需要理解的,然而無愛的性似乎就多了一絲諷刺的意味!所以很多人討厭阿里薩,認為他的愛不純粹,既然你那麼愛她,為什麼連肉體的慾望都不能控制,對我而言,我似乎理解他!
關於等待
很多人說這本書是「愛情的網路全書」,因為裡面關於愛情的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到。然而半個世紀的愛情,幾乎都是阿里薩的等待,我們可以肯定,菲爾米娜在她打算放棄這段感情之後,她真的就慢慢的放手了,也不愛他了!憑著想像,阿里薩才熬過那麼久的時光,為什麼捨不得放手?為什麼一生無婚姻與家庭都要等待?為什麼明知有可能結果不如人意還是要堅持?似乎能寫出來的答案都是蒼白而無力的,不是當事人,你永遠不會懂那種感情!但如那句話「最好的等待叫做來日可期,」因為怕放棄之後自己更會後悔一輩子,索性就繼續堅持吧!那句話怎麼說的,「如果熱愛,就無所謂堅持不堅持」。
回想到多年以前一個的午後,洗好頭發,一頭清爽,背著書包,我一如往常走進了那間每天都期待的教室,不經意間一眼望向那個熟悉的方向,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真好。
如果我說那時候,有喜歡的人是我去上課最大的動力你信嗎?真的,那時候有喜歡的人就是我去上學最大的動力。喜歡的動力,可以讓我抵擋老師的嚴厲,學習的無聊,也是我覺得我的青春期最美好的事情。不過,這一切發生的過程,只是我一個人的感情,而那兩個字,叫暗戀。
如今,再回看那一段暗戀的時光,我依然感覺到幸福。暗戀的好處,在於它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不用在乎對方的感受,卻可以用一段默默的關注和喜歡,成就一個人的世界。可此刻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幸福來自於重新回味那時候每天充滿期待的感覺,而至於對方那時到底有多好,我卻早已記不清。
所以,愛一個,到底是愛著這個人,還是愛著自己的感情?
在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書里,我似乎找到了許多答案。
初見費爾米納,阿里薩就深深陷入了暗戀中。有一天晚上,他甚至一晚無眠,只為把自己心中對費爾米納的感情寫出來,寫了上百封信。看著自己的信,他彷彿已經感受到費爾米納同意他時的那種興奮和激動。可以說,這時候阿里薩感受到的幸福,是手上自己寫的那幾封信,而不是費爾米納本人給他的。後來,費爾米納嫁給烏爾比諾的那些日子,支持阿里薩活下去的很大一部分動力也來自於寫情書。他在院里寫,卻可以不受裡面的環境影響,他給一對又一對情侶寫,卻也可以不嫉妒他們。如果沒有寫情書帶給他的快樂,也許後半輩子阿里薩過得不會比他自己想像中的要好。所以,後來阿里薩寫情書,與其說是抒發他對費爾米納的感情,倒不如說他是在寫自己的感情。
那麼費爾米納呢?我相信她對阿里薩的追求是心動的,她對阿里薩的愛也是真的,可是當兩人分別再次相見的時候,費爾米納對阿里薩的感覺卻是:眼前的人和我想像中的樣子為何差距如此之大?而在後來的日子裡,她回憶起阿里薩,總說的一句話也是:「我愛的是他的影子」。在那影子里,阿里薩有費爾米納想要的所有。可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在現實里費爾米納拒絕了阿里薩。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時候又有一個人比阿里薩更能滿足費爾米納的想像——烏爾比諾醫生。
烏爾比諾醫生擁有地位,擁有帥氣的臉龐,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年輕的費爾米納動心,讓她真正做出決定的,是表姐對烏爾比諾醫生表現出來的喜歡和慾望。顯然,烏爾比諾醫生比阿里薩更受歡迎,何況再加上他的種種光環,費爾米納沒有理由不選擇他。只不過,費爾米納理應明白,烏爾比諾醫生並不會像阿里薩那樣浪漫的給她寫情書,他卻會說:「在我們倆的婚姻里,尋求的不是有多幸福,而是兩人之間的穩定關系」,盡管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費爾米納對阿里薩和烏爾比諾醫生的感情,就像紅玫瑰和白玫瑰,紅玫瑰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浪漫而虛幻,白玫瑰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飯黏子,平凡而真實。我們都只注意到了白玫瑰和紅玫瑰的優缺點,卻忘記了女主人公的內心,她想要紅玫瑰的真實,又想要白玫瑰的浪漫,可這些充其量都是她自己完美的想像,在她的內心,也許更多愛著的,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是阿里薩的影子,也是烏爾比諾醫生的影子。
如此,愛一個人,到底是愛著這個人,還是愛著自己的感情?狄更斯說:「一隻眼睛裡閃爍著愛的光芒,而另一隻眼睛卻燃燒著自私的慾火」。人本性自私,但我知道,愛卻是唯一能讓一個人從頭到尾,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像阿里薩對費爾米納一生熾熱的愛和等待,亦如費爾米納和烏爾比諾醫生夫婦之間平淡的感情。而在這之中,有自己的感情,當然,也還因對方的真實存在。
最近借了朋友新買的書——《霍亂時期的愛情》來看,昨天剛剛看完,就想寫篇讀後感,不為別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時間長了便什麼都忘了。
讀著《霍亂時期的愛情》,盡管作者在其中以烏爾比諾、費爾米娜。達薩和阿里薩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給我們描述了很多種愛情,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里描述的不僅僅是愛情,還包括歷史和人在老年。
關於愛情,從總體來看,書中描述的愛情包括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盪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如此種種,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類型,而且每一種都描寫得透徹,描寫得一針見血。但只有主人公費爾米娜、達薩、烏爾比諾的愛情故事是主線,就如同一條河流,貫穿於小說的始終,如河流一樣涓涓而流。其他的愛情,有阿里薩像捕獵似的獲得的各種類型的愛情,也包括烏爾比諾與林奇的短暫愛情,這些就像河流中偶爾突出的一塊塊石頭,即使在河流中也會形成小小的漩渦,但是卻不能阻止河流繼續向前流淌。就如同我們的婚姻生活,也許中間會出現一些影響其順利進行的因素,比如現在最常見的所謂第三者插足,但是只要婚姻的雙方,愛依然存在,那麼我相信婚姻仍然可以像河流一樣一直流淌下去,那些小小的漩渦,終將會被河流丟在歷史中,而真愛永恆。就像阿里薩對費爾米娜一樣,愛一直在,也終究陪伴他們到生命的盡頭,一直到「永生永世」。
關於歷史,在所有愛情的描述過程中,作者也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內河的.容顏的改變與阿里薩愛情心理的變化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關系。在他年輕的時候,為了忘卻被費爾米娜拒絕的痛苦,他踏上了內河航行,當時的河岸隨處可見的短嘴鱷、河牛、河裡豐茂的水草,茂密的熱帶雨林都噴發著勃勃生機,而那時的阿里薩卻是已經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革新,人類的貪婪,到阿拉薩老年以後,為了費爾米娜再次踏上內河航行時,河岸兩旁存留的只是光禿的樹樁、零星的僅存活於動物園的動物,轟鳴的飛機、冒煙的汽車,大批的捕獵者,污染的河水……可是這也沒有能讓他有任何心情不快,相反,由於能和費爾米娜一起旅行,阿里薩的心情很是高興,在因霍亂而不能上岸時,他仍然沒有感到沮喪,而是告訴船長一直航行下去。
關於老年,小說開頭就講了烏爾比諾好朋友的死亡,死亡原因是對老年的各種徵兆的恐懼和不安,無法面對老年的各種不堪,以至於用死亡來拒絕這種不堪,維持所謂的一生的尊嚴。再到後面,烏爾比諾在年齡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還爬高捉鳥而不幸摔死;阿里薩其中一個情人說,我們都有一股禿鷲的味道,正如作者說描述的,那是人年老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酸腐的味道;還有阿里薩自己因不想承認自己老了的事實,而在醫病的時候拒絕相信醫生的話,而自欺欺人地說自己很快就好了,絕對要不了醫生所說的三個月等等,都展現出了人對老年在心理上的拒絕。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了老年人熱愛生命、回歸青春的希望。在小說最後,費爾米納早已枯萎的愛情又被激活,且漸漸灼熱起來,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在半個世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在內河航行的日子裡,兩位老人如患上「霍亂」一般迷醉,他們的愛情似乎冒出了騰騰的蒸汽。這簡直就是愛情挑戰死亡、青春活力沖擊生命極限的神話。這讓我們感到老年並不可怕,只要仍然有所堅持,老年依然可以有愛情,而且這種感情沒有期限,如果非要給它一個期限的話,那就是阿里薩「在五十三年零十一個日日夜夜前就准備好的答案」——「永生永世!」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後的一部作品,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部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劇中有一個鏡頭是男主藏了一本小說,即《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由於之前並未看過這本書,當時就在想,這本小說到底講的是什麼?而之前又耳聞過這本書的盛行,於是便在大學即將畢業的最後的幾個月閑暇時光里讀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後,靜下心來想一想,竟不知這本小說到底要傳達什麼?也不知這本小說的男主是誰?本以為這是本愛情小說,理所應當應該講的是男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但這本書卻講了許多人的愛情故事,表達的似乎也不僅僅是「愛情」那麼簡單,這與我之前所看小說有所不同。但好在,這本小說主要呈現了兩段愛情故事,即女主與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故事和女主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跨越半世紀的戀愛故事,就是這兩段女主的愛情故事讓我無法辨認出誰是真正的男主,抑或是兩人皆是男主。
在我看來,這兩段愛情故事傳達了女主的兩種生活狀態,「與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和「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戀愛」,這也代表了大部分人一生中必須經歷的兩種人生狀態。但對於這兩種愛情狀態,作者似乎並沒有在文中明確地表示哪一種更好,更值得贊揚,因此造成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這種局面。也許你認為女主與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與常態;也許你更加贊賞和偏愛女主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如靈魂伴侶般的戀愛;也許你認為烏爾比諾醫生的出軌無法饒恕;也許你認為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只是打著愛情的幌子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或許,這本小說傳達的根本不是所謂的愛情!
談起費爾明娜與烏爾比諾醫生的那段婚姻生活,那確實是常態。有生活里的柴米油鹽,有婆媳關系問題,有妻子的猜疑,有丈夫的出軌等等。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烏爾比諾醫生出軌林奇小姐的那一段,費爾明娜處理丈夫出軌問題的方式其實值得思考,烏爾比諾醫生為何會出軌也使得深思。在我看來,費爾明娜的三言兩語點透丈夫出軌之事而沒有選擇大吵大鬧乃明智之舉,其實有些類似於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至於這個出軌之事解決之後的婚姻狀態就不做太多考慮了。至於烏爾比諾醫生為何會出軌,可能是因為烏爾比諾醫生和費爾明娜結婚的初衷並不是愛情,而遇到林奇小姐這樣的理想型春心萌動,但最後因為責任回歸家庭。
說到費爾明娜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那跨越半世紀的愛戀,我覺得太過傳奇,不太現實。另外,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對費爾明娜所謂的愛情與守候,我持懷疑態度,一邊流連於各種女色當中,一邊又說費爾明娜是心中的白月光,我有些不能理解。但前期寫詩給費爾明娜,對費爾明娜魂牽夢縈般的愛戀,後期寫信與費爾明娜進行靈魂伴侶般的交談,我是相信的。一個人等了另外一個人一生,說起來是浪漫的,卻又有些不可思議,想想能有多少這樣的案例,也許金岳霖於林徽因算一個,但不知是否為真。
小說中還呈現了一個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一種情況,即另一半逝世後是否再娶或再嫁的問題。費爾明娜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為了逃避外界的指指點點選擇以霍亂的名義來維護這段不再分離的愛情。在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再娶再嫁的案例,但站在已逝人的角度去想,這是否是對已逝人的不忠誠,比如梁思成不顧子女強烈反對續弦林洙。在這本小說當中,其實費爾明娜的子女似乎也有些反對母親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一起,但站在費爾明娜的角度去想,守護自己的愛情似乎理所當然。
談到讓人羨慕的愛情和婚姻,當屬楊絳先生和錢鍾書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一起成長,相互守候,彼此包容,甘願付出。這是最好的愛情,也是最好的婚姻,因此有了「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這樣的佳句。
『貳』 為什麼費爾明娜的婚姻,最後輸給了愛情
費爾明娜是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女主人公,費爾明娜是一個富家小姐,和一個窮小子佛洛倫蒂諾相愛,可是戀情被姑娘的父親拆散,費爾明娜後來嫁給了一個醫生,可是這場婚姻最後敗給了愛情,是一場無愛的婚姻。費爾明娜和窮小子的愛情雖然美好卻不現實,富家小姐費爾明娜的父親不可能同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而費爾明娜本人其實也不一定想嫁給窮小子,可是她本人長達五十多年的婚姻卻沒有愛情。
婚姻中只考慮愛是不對的,可是沒有愛的婚姻也是不幸福的。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很難有兩全其美的,不過如果兩個人確實不相愛了,還是不要勉強對方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