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德開示】如何以作明佛母等法門增上婚姻對修行...
丹真絨布上師 一、對幸福的婚姻樹起正知正見。 如同我們學佛追求的是真正的、究竟的幸福一樣,學佛人也應該有正確的婚姻觀。一般來說,世間人幸福婚姻的標準是雙方感情和諧,生活條件優越;而學佛人對幸福婚姻的標准除了以上外,還更加強調雙方能夠成為彼此修行路上的助緣,共同進步。反之,如果只是大家感情和諧,物質條件充裕,但是卻退失道心,生不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使婚姻實質變成了修行的違緣,那麼也不能謂之幸福的婚姻。 二、要有正確的發心。 1、婚姻涉及到兩個人之間的復雜因緣業力,這也是決定雙方能否走到一起、相處是否和諧的基礎。除此之外,個人的發心也很重要。一般來說,大多數佛弟子都希望能夠找到有利於修行佛法、有助於自他眾生修行成就的善緣伴侶,特別是具足福報因緣的正信佛弟子。為了達成此類善願,建議這樣發願:我願覓賢良法侶,共同精進修行,弘揚大乘佛法,引導具緣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 2、有部分同修已經有了比較固定的交往對象,但由於對方暫時還未學佛,擔心將來會因為雙方的世界觀、人生觀不同,會發生沖突,而不利於家庭生活的和諧,並且會對自己的修行造成違緣。經某位師兄祈請,上師對以上問題作開示:一方面,多祈禱上師、多祈禱作明佛母;另一方面,自己也需好好地觀察,哪些是善緣,哪些不是善緣,對於不是善緣的人,應該善巧地遠離。 此外,上師也曾經開示過,如果雙方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那就很難好好地生活在一起,更不要說修行了。確實,如果結婚對象不信佛、甚至對佛法有邪見,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圓融處理好修行與家庭之間的關系,通常不是很容易。如果因為對方而影響了我們對佛法的信心,甚至退轉了,那就白白浪費了難得難遇的暇滿人身,真的很可惜。 所以,建議遇到此類問題的同修可以這樣發願:如果跟他(她)在一起,有利於三寶事業、有利於眾生解脫,那就請上師三寶加持使得順利在一起。反之,則請上師三寶加持盡快遠離他(她)。 3、不少已成家的師兄反映,由於家人不信佛,甚至反對自己學佛,對自己的修行造成了障礙。那麼如何對治呢?遇到這種情況,應了知是自身業障所致,也是自己福報不足的顯現,決不可怨天尤人。解決之道是祈請上師三寶加持,並通過修行積資除障,逐步扭轉不利的局面,增上順緣。在這方面,建議可以多修作明佛母法門,因為作春碼明佛母是藏傳佛教中賜予權威及懷法的本尊,如法修持,可增長人緣、權勢,受部屬、親友愛戴,尤其能調和婚姻事業,增長無量福報功德,使行者學佛修行之資糧無缺。 更為重要的是,作明佛母法門對於出世間、修行證悟、對戒律清凈等方面同樣具足無量加持:身可得不死長壽,語可得真實妙音,意可得空樂俱生智;迅速圓滿福慧二資糧,學佛修行順遂,可迅速懷柔六道眾生,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戴。更能去除一切無明、妄想、執著,利益解脫輪回,諸多功德利益不可勝數,凡一切有情皆能感受此佛母之大悲種性。 三、特別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1、必須斷除對異性的貪執。當今社會,一夜情、婚外情等現象屢見不鮮,各式各樣的誘惑層出不窮,如果沒有斷除對異性的貪執,無論對穩定的婚姻關系以及個人修持都有著不少的負面影響。 結合《前行備忘錄》略說對治方法如下: (1)小乘的修法:從因難成辦、本體不凈、結果多害(不僅影響姻緣,還可能將菩提善法毀成灰燼)三個方面來思維。 (2)菩薩乘的修法:將年長者作母親扒棗哪想;同齡者作姊妹想;年輕者作女兒想。簡單來說,把一切女人(男人)作為母親(父親)想。 (3)金剛乘的修法:明觀所有異性都是本尊和本尊母的自性,所以不會對五身五智的幻變貪執、愛戀。 此外,法王如意寶等大德再三特別開示:虔誠祈禱作明佛母、如法持誦其心咒,對於清凈戒律有不岩塵共殊勝的加持,亦是對治貪心的殊勝竅訣。 2、分開未必就是壞事。曾經遇到幾次類似的案例:男女雙方都是正信弟子,其中一位修持作明佛母心咒10萬遍後,很自然地與對方分手。後來,由於種種因緣復合了,繼續再念作明佛母心咒,不久又自然地分開了。可見,這樣分開其實是好事,是上師三寶加持他們遠離不合適的因緣。雖然當事人當時非常不舍,但實際上旁觀者可比較清楚感覺到,他們雖然都學佛,然而就兩人性格而言,並不是很合適成家。現實中並不缺少這些當局者迷的案例,尤其是男女之間,業力現前時,總是對對方那麼的執著,不然也不會出現「情人眼裡出西施」的說法了。因此,當感情出現變化時,切不可偏執,要一切隨緣。通常過去一段時間後,自己冷靜下來,則能對整件事情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3、佛化家庭更需團結、和諧。 夫妻組成佛化家庭是好事情,同時也需特別謹慎,如果夫妻雙方都依止了同一位上師,甚至一起得到了同一灌頂,那就是關系很親近的金剛兄弟。 如果起了矛盾,實際上已經嚴重破戒,又沒有懺悔清凈的話,就會下金剛地獄。對上師、對同修、對自身都很不好。因此,了知此教理後,夫妻、家人同為金剛兄弟的,一定要更加團結、多溝通理解,不管別人對自己有無誤解、矛盾,都一定要養成每天反思和懺悔的習慣。 附錄:附1、打卦案例分享:某師兄的婚姻和工作總是不順,總是為找工作很煩惱,總覺得生存很難,念了作明佛母心咒都快80萬了卻還是沒有一點好轉,希望上師為其打卦觀察。 附2:密咒士與奶牛一文的前事因緣(網路案例,僅供參考。可以好好反思、借鑒) 約一百年前左右,一位青年瑜珈士向上師請能生錢財法門,師曰:「那傳你白財神如何?但一定要保持干凈!」他說:「喔!這太困難了,請師傳較為方便、不需干凈的法門吧!」此故,師傳作明佛母,並令其於山洞專修十二年,獲得世間成就。而後為了集資產安置家眷,需得內妻、功德主、金錢故,祈請作明佛母,本尊預言:「汝乃無福之徒,莫妄獲得錢財!若汝娶吾指定之婦為妻,待未來子孫滿堂,稍可衣食無缺矣!」然本尊所指之婦實為一醜陋老丐,瑜珈士見時生大厭惡心,遂不再理會本尊的預言,依自力外出尋找。 隔日清晨,眾人對昨晚的救呼聲議論紛紛,一同前去探望,發現了壓在母牛下昏厥的瑜珈士,原來此石為偏中當時的母牛之故。 求妻不成後,瑜珈士改尋功德主,在某地區遇見一眾仆簇擁的富主時,加持紙箭射向於彼,不料竟擊中瞎眼老僕,導致此仆後來不斷糾纏賴在身邊。 一日於路途化緣時,見到施主存藏的一袋銀寶,便在回頭時,悄悄取一桑德拉土丸射之,然竟又偏中袋旁的小壺,隔天便收到施主託人帶來的尿壺… 晚年,諸事不順的瑜珈士感嘆此生一事無成,將作明佛母法門傳給吉美旺波大師之弟子─洽給仁波切,隨後出家修行,終於放棄對世間及神通的追求。後來洽給仁波切又將此法傳給蔣溫夏巴,即鼎鼎大名的嘉木樣大師二世…
B. 如何用佛學智慧去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從古至今很多家庭矛盾導致親人反目成仇的,夫妻之間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大吵大鬧甚至吵到離婚的地步。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要離婚的?這些矛盾我們該怎麼去化解?下面末學就給師兄講解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幫到更多的家庭。
一、如何更好地化解夫妻矛盾
1、要經常說好聽的話稱贊表揚對方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給人夏日寒,夫妻之間不要因為吵架就惡語傷害對方。在平時生活中,雙方要多多鼓勵和贊揚對方。如果你用批評責備來改善夫妻關系時,效果肯定不如你所想的,因為每個人的角度看待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指責完才真正破壞了雙方的關系。實際上這些沖突和矛盾都是因日常瑣碎之事引起的。而夫妻之間,哪裡有什麼實際意義上的根本利害沖突。
2、在對方有錯時要先檢討自己的錯誤
當發現配偶有錯想要批評時,你就先談論自己的錯誤,然後再說對方的錯誤,這樣做可以更有效減少配偶防禦傾向,使雙方都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批評,從而防止矛盾誘發爭吵。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很管用。
3、以柔克剛多去遷就對方,主動認錯不代表真的錯了
夫妻爭吵是經常發生的,爭吵時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錯在對方。因此,另一方就要學會遷就應付的本事,即使明明知道不是自己做錯了,但也要委婉的向配偶表示歉意,再討好誘哄一番,將對方的一肚子怨氣化解的煙消雲散。
對付夫妻中的「大男人」和「女強人」,更有效的方法是「以柔克剛」,主動道歉不是代表你真錯了,而是更好的體現自己豁達和你更加珍惜對方,你都可以寬容地原諒被人,為什麼就不能低下頭來原諒陪伴你一輩子的另一半呢?不妨以柔克剛,主動示好,進而避免長期冷戰直接發生。
4、遇到對方犯下很大的錯誤時該如何平息自己的心情?
我們這一代人,成長歷經了全球化的進程,接觸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在思想上比較開放,甚至越過了界線,這個時代很多人不忠於感情的,各種的背叛各種的出軌,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該怎麼面對?
如果這種事真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要從容面對,要誠心在佛菩薩面前誠心懺悔,不要打不要鬧,打打鬧鬧會讓事情更糟糕。如果對方誠心想改過,為了雙方的父母、孩子和這個家,你最好的選擇就是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
當一個人沖動的時候所做出的決定都不是最理智的,如果你選擇離婚,你能忍心看到雙方父母一把年紀了為你們操心嗎?你忍心看到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嗎?如果這些你都能承受得了,那麼你就離婚吧!這輩子的債沒有還清,下輩子還繼續這樣,直到你還清。
在佛教里講的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對方所做一切對你的傷害,其實這就是你上輩欠他的,他(她)這輩子只是來討債而已。
二、是什麼原因導夫妻走上離婚道路的
其實婚姻的不幸很多來源於邪淫,古人所說的萬惡淫為首。佛經《楞嚴經》也告誡我們,淫心不斷不能超越六道輪回,有很多修行人不能成就道業,最後墮入地獄,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邪淫。
現在這個社會,兒女不孝,學生不尊敬師長,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教育教什麼?教邪淫。我們老祖宗說萬惡淫為首,教邪淫就是教萬惡,這社會還有救嗎?這社會怎麼會沒有災難?一個人造業是個別報,這一群人都造業這是共業,就是集體的大災難,邪淫果報就這么嚴重。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家庭幸福美滿,家族興旺,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定要禁止邪淫,為什麼?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萬惡淫為首。佛門也把邪淫列入佛門戒律。我們看看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原因在哪裡?原因很復雜,無論怎麼復雜,殺盜淫妄酒這五個字全都包括了。殺盜淫妄酒裡面,最嚴重的就是邪淫!為什麼殺生?(墮胎殺子)由邪淫引發的。為什麼偷盜?也為邪淫引發的。
你造的邪淫業馬上就能見效,一個幸福的家庭由邪淫摧毀了,這個果報還要多大?「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沒有人能代替,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
C. 佛法是怎麼勸人放下愛情的
首先,有一點,樓主要明白,佛是叫人放下,而不是放棄,對於有家庭的人,佛陀並不會說你們最好離婚這種話,種種電視劇的誤導其實很嚴重。
以下內容選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應有個人的配偶。佛把眾生稱為『有情』,也就是說脫離以上三種情,就不是眾生。而且,學佛是由眾生來學的,是由凡夫開始的,任何人之間的接觸交往,都必須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講離欲,則無法使一般人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沒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
佛法所稱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人稱之為『愛』。愛除了分為有條件和無條件之外,也有『有我』和『無我』之別。佛菩薩的慈悲是無我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有我的;親子之愛是無條件的,男女之愛和朋友之愛則可能是有條件,也可能是無條件的。佛法是要從基礎的愛來引導至無我的慈悲。
由於佛菩薩可以無我,眾生不可能無我,因此要教導眾生從有我的愛而漸漸進入無我的慈悲;也需要先從有條件的愛,而加以凈化成無條件的愛。因此,佛教不能一開始就叫人離開感情生活。
至於佛教徒應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呢?家庭是感情關系的基礎。家庭的基礎從倫理上說是親子之情,它的構成始於男女的夫婦關系,繼而從家庭成員擴展到家庭以外的親戚朋友。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會的活動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國有句俗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說『夫唱婦隨,白首偕老』。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為基點。如果沒有情,就像機器沒有潤滑的油,隨時都可能發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損傷。佛法目的不外為教化世間凡夫,誘導凡夫將矛盾化為和諧。因此,佛法有兩個不變的法門——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來指導慈悲、運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從混亂變為條理,從矛盾成為和諧。情感如果離開理性的智慧,就會泛濫成災,自害害人。
有一部佛經,叫《六方禮經》,其中提到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有一種宗教信仰,教人專門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屍迦羅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誠地禮拜六個方位,便問他拜的是什麼。那位青年說不出所以然,只回答這是父親的意思,父親在世時拜方位,他去世之後兒子也應照著拜。佛陀告訴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順父母為東方,恭敬師長為南方,夫婦互相體諒為西方,愛護親友為北方,體恤仆從部屬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為上方;同時並說明了父母對兒女、師長對弟子、部屬傭人對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門對俗人,各別所應具有的態度和責任。像這些都屬於感情的范圍,是人間的倫理關系。能夠善於處理感情問題而過正當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開始。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維摩詰的一段問話。
菩薩問維摩詰說:『你有父母妻子,也有親戚等眷屬,還有部屬和朋友,這不是很累贅嗎?』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薩,卻又拖家帶眷,怎會自在呢?維摩詰答道:『我的母親是智慧,父親是度眾生的方法,妻子是從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兒代表慈悲心,兒子代表善心和誠實;我有家,但它代表畢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眾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在我周圍獻藝的美女就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便。』
這一品涵蓋了在家人生活環境中的種種人事物,維摩詰不但不因有這些累贅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來運用大慈悲。他雖然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脫自在的內心世界。
可見,佛教徒並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來指導感性;以感性來融合理性。能夠以理性的智慧來指導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過得非常豐富、順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謂佛法的指導和智慧的原則,是教我們如何處理感情問題,而不是要我們放棄、排斥或厭惡感情。如果用情不當,會帶來困擾;用情沒有節制,也會造成災難。例如:父母對子女固然要愛護,但是溺愛,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間應該相愛,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復雜的感情生活,不僅會惹來家變的麻煩,也會給社會製造糾紛。另外,對親戚朋友以及師生之間、主僕之間等等關系,也都要基於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則徒生困擾。佛法,並非反對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導我們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