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何戀人要對彼此說這句話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倉央嘉措《問佛》
」
眾生為「有情」
佛教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感情,佛教稱眾生為「有情」,就是因為「有愛」的緣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飲食的養分,還需要精神的滋潤,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潤劑,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說是息息相關的。
感情雖然帶給人很多溫暖,卻也充滿痛苦;相愛的人,感情濃烈,如膠似漆分不開,一旦愛過了頭,或失去了愛,就變成了苦;也有人以為只要不動情,就不會為愛所苦,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既然情愛和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斷,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
佛教雖然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
遇上島礁的愛情
男女間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說:「對不起!我已經遇到更適合的人,請你以後不要再來找我。」你會不會覺得晴天霹靂?覺得自己被背叛、被拋棄了?
失戀的人,常常悲觀地覺得生不如死:「連我最愛的人都不要我了,我還活下去做什麼?」 有時候甚至還會罵說:「哼!你不要我,我本來就不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無珠。」 有時候在報上可以看到,有人為情輕生,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人為情殺人,抱著「你讓我這樣痛苦,我也不讓你快活」;或是「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對方殺了,甚至有的在殺了對方之後,自己也跟著自殺。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愛情是雙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對方不愛你,就不要苦苦追求不舍,應該知趣地離開,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為對方帶來困擾,也讓自己陷入困境。話雖這么說,畢竟人非草木,誰能無情?一般的人,仍常常為情所苦,可見得要放下感情,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因緣觀化解愛恨
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愚痴的行為,因為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願,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假使對方已經明白拒絕你的感情,自己卻還想盡辦法,想把對方追回來;就好像賭輸的人一樣,心中不服氣,老是想翻本,錢輸光了就想辦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無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應該趕快撤退,就算是以此為戒,至少學到經驗,也就夠了,這樣就是對自己慈悲。
慈悲不僅是照顧別人,事實上,也是在保護自己。當愛情受到挫折時,應試著化解自己心中的憤怒、不平。所體會到的「因緣」,即是佛法當中「空」的觀念,是最能夠助人擺脫痛苦的。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保持獨立的自我
男女間的愛,本來就是一種互相的佔有。你想佔有他,他也想佔有你,因為都想佔有,所以就分不開了,這樣的「愛」,到頭來,卻只讓對方更想逃走。
此外,很多人談戀愛,其實是想找個依靠,也就是找「靠山」的心態。我要靠我的男朋友、我要靠我的女朋友、我要靠我的丈夫、我要靠我的太太,剛開始,依賴一下、靠一靠,可能覺得很溫馨。
可是,靠久了,對方可能就會想:「怎麼老是要靠我?我好累喔!」 偶爾靠一靠是甜蜜的,但老是靠著,就會成了對方的麻煩和負擔。
即使在愛情的兩人世界中,每個人都還是獨立的自我,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每個人都怕別人變成自己的負擔,如果不能夠獨立,只想要依靠或是指望另一半,就會成了對方的包袱。
以尊重的心態經營愛情
曾有位太太訴苦:「愛情應該是犧牲自己,奉獻他人。我丈夫雖然口裡說愛我,卻從不奉獻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獻給他。我想,既然他不愛我,那我也不要愛他了。」
為什麼奉獻愛情,卻還有要求回報的附加條件呢?照道理說,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愛情還是以佔有、控制為出發點,這和人的不安全感有關,因此,要求情人對你做到全心的奉獻,恐怕是很困難的事。
也因如此,甜蜜的愛情,卻往往是最痛苦的。
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對方「真心」的對待和付出,可是,這種心是「真心」嗎?
《金剛經》中有一段話:「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諸心」,是指每一個眾生的種種心理活動現象,這些都是虛妄的,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無所住」,心中無物、無心,那才是「真心」。
所以說,佔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煩惱心」。
古人說「相敬如賓」,雖是老生常談,卻是能夠維系長久愛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誤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斷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時,不妨以尊重的心態,心悅誠服、歡歡喜喜、平平靜靜去面對、解決,心中的糾結,其實在當下都能即得化解。
愛情里的關系,並不是在互相執著、糾纏和佔有,而是互相的貢獻、成長和學習。能夠互相關懷、照顧、包容, 去彼此計較、相互猜疑,多溝通,並相互信賴,才能成為菩薩伴侶。
不負如來不負卿
與子邂逅,與子攜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野有蔓草》
2020的情人節是個極特殊的情人節,面對肆虐的疫情,許多的情侶都在抗疫的前線拼搏著,他們的愛情在平凡中溫暖人間,他們犧牲了自己與戀人的相聚時光,給更多的病患家庭帶來團圓的希望。
不管生老病死,不管病毒多可怕,不管壓力多大,生活多難,請不要放棄,不要各自走丟,不要選擇逃離。
2020(愛你愛你),一個充滿愛的年份,經歷生命的顛簸更讓人懂得珍惜,平凡日子的平安美好更顯得可貴。不見面的心意,隔離不隔愛,智慧洲豪平台與愛、與你在一起,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即使無法相見,心意不改,浪漫依舊。
B.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什麼意思
意思: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網上多傳源於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也作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於世俗禮。
(2)婚姻如何不負如來不負卿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悲情愛情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
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也有說法只是將情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遠方),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關於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
拒絕受戒
1702年6月,倉央嘉措在浩浩盪盪的僧團護送下離開拉薩,前往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按照計劃,他將在那裡為全寺的僧眾講經,然後由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他授比丘戒。這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儀式,沒有人想過會出什麼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最期待的目光之下,倉央嘉措先是拒絕講經,隨後甚至連受戒都拒絕了。
C. 不負如來不負卿什麼意思
一、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那便是如果對她(愛情的意思)用心了,那麼便會辜負如來(佛法的意思),可如果對她不動情,便會辜負她的心。
二、按照倉央嘉措當時的處境來看,這絕對是一個男人對愛情和現實最大的無奈了。
後來這句詩詞被很多人拿來所用,尤其是處在戀愛糾結期的男女,會被詩句中這樣的情愫糾結著、痛苦著。
明明有著心愛的姑娘,卻忽然被成為一個無欲無求無情無愛的活佛,整日青燈古佛,而心愛的姑娘遲遲為他守望著,自己卻無能為力,想來,這一份糾結之情足以叫人肝腸寸斷、欲罷不能。
不負如來不負卿全詩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