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婚禮的流程詳細
古代結婚流程從說媒開始到提親定親、准備「三書六禮」(三書:聘書、禮書、迎書;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完成以上步驟即可拜堂成親,最後還有一個賀郎酒環節。
1、說媒
在古代,如果你看上了哪家姑娘,不會和現代一樣自己上門去追求,而是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媒婆為你去姑娘家說媒,如果姑娘也對你有好感就會對父母說:「終生大事全憑父母做主」,而如果姑娘對男方不是很滿意則會對父母說:「還想再給父母盡兩年孝」。
2、提親
古話有雲:「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新人們在結婚之前,男方一定要先去女方家進行提親,當雙方互換兒女的生辰八字,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測算之後,認定男女雙方適宜結婚,並且門當戶對,此時才能開始議親。
3、定親
當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之後,確定男女雙方適宜結婚,這時兩家就可以進入到定親的環節了。在定親環節中,男方要給女方家送「過書」即為定親肆喊的憑證,俗稱「紅綠書紙」,而女方需要給男方送「回帖」進行認可,俗稱「文定」。在定親首雹啟之時,除了有書面的定親之外,雙方還需商討嫁娶吉日,為新人們討得一個好彩頭。
4、三書六禮
雙方都比較滿意的情況下,男方就要開始准備三書六禮,其中三書指的是:聘書(訂親的證明,在六禮中納吉的時候交者如給女方),禮書(相當於現在的彩禮清單),迎書(相當於現在的結婚證,證明姑娘已經嫁給男方)。
六禮則是指納采(男方要送將近30種禮物給女方)、問名(將男女的年庚八字進行匹配)、納吉(將庚貼於神前請示)、納征(彩禮和嫁妝)、請期(確定結婚吉日)、親迎(接親)。
5、拜堂
當花轎到夫家進門時,出轎小娘需要迎接新娘出轎。隨即走向結婚的主廳堂內開始繁瑣的拜堂儀式。拜堂儀式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並且這些儀式都需要新人們正兒八經的跪在地上磕頭,而不是如今的面對面鞠躬即可。
6、賀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為好日正席酒,叫「賀郎酒」。在賀郎酒上,新娘必須依次挨桌的向長輩們以及賓客們逐一的斟酒,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在給大家斟酒時,酒是需要斟滿的,但是一定不能灑出來。
❷ 女生們,你們在婚姻裡面最大的底氣和憑仗是什麼
婚姻是愛情的歸宿,是兩個人餘生,同坐在一條船上,揚帆遠航,乘風破浪,酸甜苦辣皆在其中,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平平淡淡才是生活。
❸ 中國古代婚禮習俗
前段時間堂妹結婚,我被選為送親人員之一,和眾親友一起送堂妹到男方家裡。因為男方家距離比較遠,一路顛簸很久才到。但到後心情不是很愉快,感覺到對方好像是不夠熱情的。結婚典禮上也沒讓女方家人參加,只是典禮過後才來招呼我們。這讓我感覺到兩地結婚習俗的差距!因此小編想了解下中國古代的婚禮習俗是什麼樣的。
1、花轎:花轎成為傳統婚禮的核心部分是從南宋開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種。又有龍轎、鳳轎之分。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有錢人家娶親為五乘轎,花轎三乘,娶親去的路上迎親太太坐一乘,其餘二乘由壓轎男童坐,迎回時新娘、迎親、送親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藍(或綠)轎,用藍呢子圍蓋,上面插銅頂,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鑼傘扇:在迎親隊伍之中,花轎之前。令整個迎親儀式熱鬧、壯觀。
3、鞭炮:迎親禮車在行列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4、火盆:放置於大門口的一盆火,讓新娘跨過去,寓意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5、蓋頭:古時新娘身著鳳冠霞帔的同時都用紅布蓋頭,以遮羞避邪,紅色取吉祥之意。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
6、秤桿:入洞房後,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的紅蓋頭,取意「稱心如意」。
7、馬鞍:鞍」「安」同聲,取其「平安」長久之意。多放於入洞房洞房門檻上,讓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馬鞍,一世保平安。當新娘前腳邁入門檻,後腳抬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鏡子、算盤、秤稱「六證」。意為「六證」可知家裡糧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貌怎樣、賬目清否、東西輕重等。民間講只有「三媒六證」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時,舉行結婚典禮,俗稱「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後夫妻交拜。
8、花燭:在婚禮中使用大紅色的成對蠟燭,點燃於廳堂及洞房之內。因其上多有金銀龍鳳彩飾,故稱「花燭」。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也形成的很大差異性,小編看過古代的結婚習俗流程後感覺到很傳統很講究。這就是傳統文化中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