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傳統是婚姻
我們先給傳統婚姻劃一個范疇。這里的傳統婚姻指的就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婚姻模式,就是男女通過自由戀愛或者相親,男方家庭承擔了絕大部分物質支出,包括房、車、彩禮之類。女方上男方家生活,生兒育女、照顧家庭這種模式。即使很多夫妻在組建家庭初期的經濟分配上跟傳統婚姻有所區別。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形式的結合,同一個背景、文化里的婚姻遇到的問題,跟傳統婚姻裡面的男女遇到的問題,所要面對的困境呢是大同小異的。
通過當下我們對離婚率結婚率的一些數據的觀察,我相信大家也都有了一個共識,就是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結婚的人越來越少。90後1.7億人才一千萬人結婚,這裡面還不包括離婚的。另外我們從父母啊,從周圍人的婚姻狀態裡面也可以觀察出,即使沒有離婚的家庭的婚姻質量高的呢也是少數。很多女性如果不是因為孩子和經濟問題,我想這個離婚率會更高。那從這個基礎上來說呢,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趨勢,就是我們傳統婚姻的模式是在逐漸潰敗的。
在這之前呢,我們先了解一下家庭存在的社會意義。因為婚姻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你不了解他存在的社會意義,你就很難了解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家庭對社會而言呢,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搞人口的生產,給生產出來的人提供撫養教育,再從家庭向社會輸出勞動力搞社會生產。
第二個就是家庭作為社會最小的單位,是起到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男性和一個光棍的社會穩定性來說,肯定是前者的社會粘性更高更穩定。這個也就是為什麼社會主流的聲音呢一直在催婚催育。因為從社會層面來講,家庭的存在是對自己有利的。從市場角度來說呢,婚育則是將那個房子搭配賣出去的最主要手段。
除了房子,教育、母嬰以及那個其他各種產業呢,都會從婚姻這個制度當中分得一瓢羹。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擺在我們普通人眼前的主流道路,從來就是結婚生子,這個觀念帶來的力量是堅不可摧的。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一雙雙無形的大手,都在推動、確保你走上這條路。因為對那個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講,在這條路上所產生的利益對社會來說,就是最大的。
我在《我們頭上這個孝字為什麼這么重?》和《我們為什麼活的壓力這么大?》這兩篇文章中說過市場、社會以及家庭之間的關系。市場和社會是把家庭當做一個產出整體來獲利的,家庭內部成員的緊密聯系是有利於市場的繁榮,以及分擔育兒養老的壓力。所以就形成了我們當下最普遍的大家庭模式。父母給兒子買車買房,就是起到那個繁榮市場的作用。父母給子女看孩子,分擔育兒。兒子再給父母養老,解決養老壓力。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小社會當中呢,家庭成員之間的捆綁是非常緊密的。所以為什麼說中國人的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我們絕大部分父母在大家庭當中投入的金錢和勞動力呢,都不是免費的,他們購買的是在這個大家庭當中的話語權。
對傳統婚姻模式下的夫妻需要面對的挑戰呢,不僅僅是要怎樣進行親密關系。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小社會關系,而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因為沒有清晰的邊界,不受這個社會人際交往規則的約束。所以很多夫妻根本沒有能力處理這樣復雜多變的關系。
傳統婚姻走向崩潰的原因之一呢,就是外界想要在家庭這個小單位里收割的東西太多,社會因為需要更多的人在這個小單位里當燃料,所以造成整個婚姻的沉重、復雜、令人窒息。這一點呢是促成很多人紛紛逃出圍城的因素之一。
在逃出圍城的男女比例中的女人提出離婚佔70%,這個之前有過數據的。從上面我們可以了解到,就是家庭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擔人口生產。那搞人口生產的主體是誰?是女人,女人是這個小單位當中最大的燃料。人口生產呢,同樣是勞動,只要是勞動就是有成本的。這個人口生產的生理成本呢是由女人百分之百承擔的。對女人生產孕育這部分勞動呢,社會補償在大城市的女性當中呢是有少量補償,但是對於大量的普通女性,尤其是基層女性的這部分呢,社會補償是遠遠不夠,甚至是沒有的。
傳統婚姻模式呢,大多不是一對夫妻走出去。是父母出錢給兒買車、買房、娶媳婦,幫助兒子娶一個女人加入進來,幫助整個大家庭的發展。所以很多男性在這個制度中呢,他有沒有能力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是不被考量的。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貢獻一顆精子。婚姻只是他生理發育成熟後,在父母的一手促成下,為了完成社會對家庭的要求,生產人這個任務而進行的一項社會活動。他包括他父母對這項活動中女性的功能性需求是遠遠大於現代婚姻中對情感需求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性感嘆,什麼結婚前舔狗啊,生好孩子才知道嫁的是人是鬼。那是因為傳統婚姻對女性的要求本身就是功能性需求,就是為了搞人口生產,傳宗接代,是你看不清本質。孩子生好後的態度,其實也就是工具使用完了之後的態度而已。所以傳統婚姻中呢,很多男性從孩子生好後,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情感上就不再投入,你愛咋咋地。喪偶式育兒呢應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