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佛說怎麼看待婚姻對與錯

佛說怎麼看待婚姻對與錯

發布時間:2023-09-03 05:01:31

『壹』 佛教對婚姻的看法如何

婚姻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家庭的必要條件,和其他社會組織形式一樣,都是有共同的思想基礎才聚合在一起,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只是由多人變成男女雙方。
佛教並不幹涉世俗人的社會組織——家庭,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婚姻的基礎一定是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和思想基礎,否則就不會穩定。沒有共同利益、共同思想的婚姻,覺得不會產生穩定的家庭。比如,因為人的貪欲而聚合在一起:貪戀性色、貪戀財富或地位、為子嗣而結合等等,都是不同的貪念的表現,這樣的婚姻必然是不幸福的。再有婚姻雙方沒有共同生活目標,彼此不能互相進步,而是貪圖個人享受,或好逸惡勞,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這樣的婚姻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仍然未脫佛法因、緣、果的解釋。
對於出家人,則沒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束縛,所以佛經中也說:出家為最樂。這里並不是說出家是快樂,而是說出家是修行人的最好方式。
但是未出家的世俗眾也不是不能解脫、不能快樂。佛教僧團有「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婚姻也一樣:如果在家庭中也有「和敬」,則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在這里,戒,指的是建立共同的規矩制度原則,雙方共同維護和諧局面。

『貳』 佛教中怎麼看待婚姻

佛教只看有沒有緣,不講究八字跟生辰.
===============
正信的佛教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能、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

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所專有,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所謂民間信仰,是跟民俗相關的宗教行為,也是原始型態的宗教現象,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那是為了紓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自然環境的折磨,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能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濟、保佑,利用求簽、問卜、降靈、牽亡、扶鸞、牲供、許願等方法,以達到與鬼神溝通的目的。佛教不主張類似的行為。

民間信仰是諸神雜糅的,宋以後即有儒、釋、道三教並收,神、仙、佛、菩薩不分之勢。清末民初以來,更有增加耶、回二教所謂五教同源的民間宗教,通過靈媒、術士、鸞壇、乩童,以及靈簽、筊杯等的人員和道具,請到自稱為是某神、某仙、某聖、某賢、某菩薩、某古佛的無名鬼神,來為祈願的民眾決疑指點,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不同的,佛教是以理性疏導,修善積福、懺悔誦經,來達到祈求的目的。此在一神教的信仰者卻是以唯一的神,作為祈求的對象。民間信仰也將各宗教的教主等,當作諸神崇拜。所不同的是各大宗教,均有其教主、教史、教理、教儀、教團的傳承;民間信仰則是多神崇拜。所以,正統的佛教寺院不應設置簽筒、鸞壇、筊杯,也不供奉各種地方色彩的諸神偶像,以免染上了民間信仰的色彩,而被誤為多神的崇拜就是佛教,佛教就是民間信仰的流類。

佛教如何因應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需求的滿足?此應著重對於信仰諸佛菩薩功能的提倡,或者對於某些常用經咒效驗的闡揚,比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靈驗,是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無時不應的。觀世音菩薩稱為廣大靈感、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稱為無上醫王,又名無量壽及無量光。這些佛菩薩,能夠使人有求必應,求長壽得長壽,求智能得智能。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佛 的千百億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導師、長夜的明燈、苦海的慈航;一切諸佛,均能於一切時一切處,接受到任一眾生的呼救,具備救濟眾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諸大菩薩也都具足六種神通,隨時、隨處、隨類攝化,普應一切眾生的合理祈求。那麼人人只要選定一佛,或一菩薩,或一特定的法門和經咒,就可輕而易舉地達到民間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況尚能更進一步,由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進入自利利他、解脫自在的境界。

佛教內的密教有種種不同目的及不同層次的修煉法,中國的天台宗乃至華嚴宗,也編有各種禮懺儀軌及修證儀軌,依之修持各經所宣示的法門,此已不同於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唯追溯佛法的源頭,並無多樣化的儀軌可求。佛說無量法門,而其任何一法,只要專心修持,就能成為一切法的總持,所以《楞嚴經》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任一法門就等於一切法門,具足一切法門的功用。《維摩經》更加開示出不二法門,否則,容易和民間信仰混淆,與多神信仰合流,而予人以神佛不分的印象。

再深一層說,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為了滿足不同的願望,而經常變換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對象,便會失去中心的目標。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寶是為學佛、修法,是學佛的慈悲與智能,以佛法的正確指導,修行專一的法門,以達成持戒、修定、發慧等一貫的目標。只要不離三寶的原則,日復一日地,以看佛書、做佛事、持戒、布施、禮誦、懺悔等為日課,縱然不求現實利益,現實的利益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聖嚴法師

『叄』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圓滿的婚姻,甚至有的人婚姻卻並不美好。這也是人們經常說的婚姻不順,下面看看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1

一、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

1、兩個人的感情是跟他們的緣分有著莫大的關系,緣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兩個人是有緣分,那麼在以後一定會相見,如果兩個人沒有緣分,那麼兩個人就算站在彼此面前都非常的難相知相識,緣長相伴一生緣淺半路離婚,緣分是非常奇妙的東西,他既摸不著也看不見,但是在兩個人的感情中,是有潛在的預示的。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而且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一段感情中,兩個人的性格相符合是很重要的,如果兩個人性格比較相似,兩個人很快會被對方所吸引,可以適當的保持一定的距離,兩個人可以友好的相處,如果距離太近的話,往往會產生一些矛盾。

3、從兩個人合婚的角度來看,如果他們的年柱是相沖或者是傷害的,充分說明了兩個人的根基是非常的不好的,如果兩個人的月柱相沖或者是相害,代表著兩個人的感情不會太長。如果是日柱相處柱相沖或者是傷害,代表著兩個人的性格非常的不合,在相處方面非常的不和諧,在相處時會出現很多的矛盾,最終是以不歡而散告終。

二、佛說婚姻遲遲不來的原因

1、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中,人的生辰八字跟他的姻緣是息息相關的,人的生辰八字分為年柱,月柱,日柱和時柱,代表我們不同年齡運勢的是時柱,年柱是我們1~16歲的運勢,而月柱是關系我們在青春時的運勢也就是我們在16歲到32歲時。日柱是關系著我們32~48歲之間的運勢,時柱它關系著晚年的運勢,也就是我們48~64歲之間的運勢。

2、如果在命中他的官星比較多,其實說白了就是這個人的桃花運比較好,而桃花運太多使他的婚姻變得非常的混亂,如果在生辰八字中出現了很多的官星,那就意味著這個人很可能會存在著多次的婚姻,而且感情也是比較坎坷的,異性緣比較好的人全部都屬於爛桃花,讓自己的感情無法辨出真假,在眾多追求他的人中,迷失了自己最適合自己的人。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2

一、為什麼婚姻不順

1、緣分

感情還是和緣分有關系的,緣分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兩人有緣,那麼今後肯定是會再次相見的;如果沒有緣分,可能就站在面前都很難相識相知。緣長相伴一生,緣淺半路離分。緣分這個東西很奇妙,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其實在兩人的感情中,也是有潛在預示的。

2、性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感情中,兩人的性格是否合適是非常重要的,性格相似的兩人,因為性格的原因,會很快被吸引,如果保持一定距離,還能友好相處,但如果距離過近,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導致矛盾的產生。

3、合婚角度

從兩人合婚角度來看,如果年柱相沖、相害或相刑,則代表兩人婚配的根基不好;若月柱相沖、相害或相刑,則代表兩人緣分不長;若日柱相沖、相害或相刑,則代表兩人的性格不合,相處不和諧;若相沖、相害、相刑,則代表在相處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不歡而散。

二、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

1、萬事皆有因果,婚姻不順也是有因果的。兩人是否能在一起要看緣分,而能否成為夫妻就要看福報是否相同,福報相同才能結為夫妻。而還有一種債,叫做姻緣債,在沒有遇到有緣人之前,要自尊自愛,不能以婚姻愛情的名義,去傷害別人,若欠下太多情債,會導致自身甚至連累子女婚姻不順。

2、人際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緣,有善緣, 也有惡緣,沒有緣就不會相聚在一起。宿世中善緣結的太少,善緣不夠,到了現世,能夠有緣和你成為夫妻的對象自然就會非常少,甚至沒有。善緣很重要,要廣結善緣。

3、影響婚姻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業力,一般影響婚姻方面的業力障礙,大多都是和宿世現世當中個人的所作所為有直接的關系。如:宿世中當第三者破壞別人的家庭,在現世中自己的家庭也會遭到第三者的破壞;宿世中挑撥拆散他人眷屬的,令他人孤獨終生的,現世中自己也會找不到伴侶,孤獨終生;等等。

佛說婚姻不順的原因3

大齡婚姻不順,不婚真正原因,佛法中早有開示

第一、犯邪淫,包括未婚同居,手 淫,意淫,看不良視頻,等。

邪淫是指夫妻合法生活以外的一切不良行為。像手 淫和意淫,看不良視頻也是邪淫,一定要注意,不要認為這些是個人行為,似乎沒有危害大家,其實起心動念都是業。古人說「萬惡淫為首」,淫邪消福報是非常快的,尤其是感情福報,而人的感情福報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邪淫的.人在邪淫的過程中得到了短暫的「快樂」,日後要在感情中付出高昂的代價。

第二、不孝父母、頂撞長輩。

百善孝為先,一切人中,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最大,父母就是我們的佛菩薩。《大集經》中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我們如果做到至孝了,就是非常有福氣的人,會得到天地的護佑。

一些青年人,不敬父母,在談戀愛過程中往往遇到不好的對象來折磨他,只有孝順父母才可能得到好的姻緣。奉勸那些情感不順的人,首先要悔改自己的諸多錯誤,如不孝、邪淫、殺生等。一旦你知道怎麼孝順父母了,你的福氣會慢慢長起來的。

第三、曾破壞國他人婚姻。

家庭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和結婚的人糾纏曖昧,是嚴重影響了別人的家庭的安定,而一個家庭都有老人小孩,還有親戚朋友,所以擾亂別人家庭傷害了太多的人,那麼自己也要承擔相應的果報,導致自己的婚姻不順。佛教講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第四、喜看言情網劇,小說,感情還脆弱。

有人會想,喜歡看電視劇、小說有什麼錯呢,為什麼和感情不順聯系起來了呢。要知道一些人看情感劇,往往被劇中情節感染,能哭的稀里嘩啦的,這是在不斷地消耗自己的感情福報。入戲太深,「享受了」愛情的快樂,「承受了」愛情的苦,簡直是把自己的情感福報白白浪費了。

第五、長得漂亮,穿著性感。

按說長得漂亮有利於找好的對象,其實不見得,如果僅僅外表漂亮而沒有智慧引導,很容易勾起異性的色心,也容易陷入兩性的曖昧關系,這樣就折損了自己的感情福報。明星一般都難早結婚,情感上也都不順,分分合合的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穿的性感,長得漂亮,這樣常勾起大眾的慾望,常影響了大眾的感情,所以他們自己也承受感情上的不順利。

第六、其他原因。

現在社會中,不乏有一部分精英男士,各方面優秀,卻是晚婚,這也較為正常,部分優質女生晚婚一些也較為正常,因為這類人,很多和常人是不太一樣的,他們往往對異性要求高,不太容易早結婚。還有就是抑鬱症、精神異常等有病的人晚婚,這些皆因業障深重,才遭遇各種不幸,應多懺悔。

『肆』 學佛人應如何面對婚姻

常常會有年輕的學佛人,對於學佛與婚姻之間的取捨,心中產生困惑,而問到:在家居士是不是一定要結婚生子?自己沒有斷煩惱,如果結婚生子肯定會有更多的煩惱,擔心會因此而墮落;但是如果不結婚,由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又怕周圍親朋不能理解,因而對佛教產生了不好的看法。

(一)眾生成就之時,就是菩薩成佛之時

要探討這個問題,必須先確認: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學佛的人生態度,被認為消極、避俗。當然!如果是因為自己在事業或情感上遇到重大挫折而無法排解,為了逃避現實才轉而學佛, 一心想著要遁入空門,不是為了探討生命的實相、萬法的本源而學佛,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消極了。然而學佛,尤其是修學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人,心中應該建立遠大的目標——成佛,就是為了將來成就究竟佛果而學佛;然後以這個究竟長遠的目標,來看待所面對事物的利弊得失,而不是在短暫的生命中一時出現的名利財富上計較。就像是大人去看三、五歲的小孩,因為自己喜歡吃的一顆糖果掉到水溝里而大哭大鬧,或小孩為了自己包子被狗咬去而追著狗跑,其實是一樣的,大人一般是不會像小孩這樣做,但不會因而認為那哭鬧的小孩或追狗的小孩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而大人自己的則是不積極。

學佛的目的既然是要成佛,要成佛當然必須要有自己的佛國、自己的佛土。而佛土是如何成就的呢?簡單地說:攝受眾生即是攝受佛土;因為舍離了眾生就不可能成就佛道。為什麼諸佛常常要勸導菩薩們多利樂有情、攝受眾生?為什麼又教導我們修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呢?其原因就是要我們攝受眾生,攝受了眾生以後,將來你的佛土就能成就。古往今來,都沒有不攝受眾生而能成就佛土的佛!我們不妨想想看:娑婆世界的成就,是 釋迦牟尼佛一個人成就的嗎?極樂世界的成就, 是 阿彌陀佛一個人成就的嗎?都不是!要靠攝受眾生;就是要靠諸佛的如來藏,跟他所攝受眾生的如來藏共同來變現這個佛世界。所以如果發願說:「我將來成就佛道了,我的世界要如何如何。」發了那個願以後,就要開始行菩薩道、開始攝受眾生,要世世利樂眾生;以利樂眾生來攝受眾生,讓這些 眾生從物質的布施,以及從佛法的布施當中,得到你給他們的利益;當你給他們這些利益以後,眾生就會接受到你的攝受、接受你所發的那個願;當眾生接受你發的願以後,他們的如來藏就會流注與你相應的種子出來,以後就會一世又一世不斷地追隨你。這樣子經由如來藏的運作,以及經由諸佛菩薩的安排,被你攝受的眾生們將會生生世世追隨著你,直到你成佛時都會追隨著你;當未來因緣成熟的時候,你那個佛世界就成熟了,就會成就。舍此以外,一切菩薩無由成佛。這就代表了一件事,永遠追隨著你的眾生們,他們是幫助你成就佛土的。

(二)菩薩當先利益眾生,再成就自己,夫妻之間亦然

有了這樣的認知以後,再來看看:該如何面對夫妻婚姻關系?在《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中, 釋迦牟尼佛對弟子們說了一則故事,說:過去無量劫之前,有一個婆羅門修行人,名字叫作光明,他在四萬二千年之中修持清凈行,已經到達不再造作種種惡業,甚至遠離一切過失的境界。就在經過這四萬二千年修行之後,有一次因為某種因緣他來到一個大城,這城裡住了一個女人,名字叫作伽吒, 這伽吒看到光明婆羅門色相端正,就生起了貪欲愛樂之心,走到光明婆羅門面前向他敬禮。

這時光明婆羅門就問伽吒:「你對我是不是有什麼希求而來到我面前敬禮?」

伽吒回答說:「我請求您這位婆羅門修行人能與我共結為夫妻。」

光明婆羅門就告訴她:「我是修行人,我已經不對女人生起貪欲愛樂之心了。」

伽吒又說:「我今生如果不能跟你結為夫妻,我將在不久之後就結束這一生的性命。」

這時光明婆羅門聽了就想:「我好不容易經過四萬二千年修持清凈行,都不敢違犯任何禁戒,才能有今天的成果,怎麼可以再與這個女人結婚,去受用違背清凈修行的愛欲染著呢?讓我千年萬年修行成果毀於一旦!我還是趕緊離開她才好。」

這么想以後,光明婆羅門就離開伽吒。但是才走離了七步,光明婆羅門卻停住了腳步,心中生起了大悲心而改變了心念說:「我現在應該發起勇敢捍衛眾生的心,縱使因為與這個女人結為夫妻而違犯禁戒,我也應該忍受地獄的苦報,不應該就這樣離開她,讓她因而失去了性命。」

伽吒聽到光明婆羅門的話,心中當然非常高興!因為已能如她所願,不至於要結束生命。 這時光明婆羅門就抓著伽吒的手對她說:「就如你的希求,我同意隨著你。」於是光明婆羅門就與伽吒 結為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

因為古印度傳統婆羅門修行人,是把一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外出尋訪、跟隨師父學習婆羅門祭儀,修清凈行。第二個階段,就是返家結婚生子,經營世間營生事務及祭祀禮儀,還有行布施等。第三個階段,年紀中老,就把家業交給兒子家人,自己則是隱遁山林,棲居在樹林中修苦行,專心思惟修行。到了最後第四個階段,則離開山林,披著粗布衣, 手持水瓶、缽碗游歷四方,超脫世事,接受布施供養。因此光明婆羅門與伽吒一同過了十二年的夫妻生活之後就離家,棲居山林中精進修持清凈行,然後舍報後就生到梵天,成為色界天人。

釋迦牟尼佛講完這則故事後,又再說明,當時的光明婆羅門不是別人,正是 釋迦世尊的前身; 而當時與光明婆羅門結為夫妻的女人伽吒,正是 釋迦世尊成佛前為希達多太子時的王妃耶輸陀羅。 世尊說到這里,進一步解釋其中的緣由說:「我於爾時,但能一念起大悲心;又復還修梵行,得生梵界。如是,我於十千劫中受輪回身,雖受是身,不生厭倦。」(《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 1)就是說:光明波羅門當時能生起一念大悲心,憐憫伽吒、滿伽吒的心願,讓她免於死亡;又因為之後還繼續修清凈行,得以生到色界梵天。由於這種大悲心與清凈行的緣故,雖經過十百千劫輪回生死,受報 各種三界身,但都不生起絲毫厭倦之心,最後終於成就究竟佛果。從這件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的事跡,可以看出來,釋迦世尊在因地修行時,正是為了救護眾生,以大悲心成滿眾生的願求而不顧自己的道業,甚至因而違犯禁戒必須下墮地獄受苦報,也在所不惜!絲毫不起厭倦之心。釋迦世尊就是這樣以大悲心對待眾生、攝受眾生,自己則繼續不斷修清凈行,並且這兩者的先後次序取捨,也相當明確, 就是先利益眾生,再成就自己;可以說,就是以利益眾生、攝受眾生來成就自己的佛國凈土,縱使在夫妻之間,也是以同樣的態度來面對。

(三)夫妻相處之道與邪淫的苦患

另外,對於夫妻間相處之道,經典中也有不少記載;像《佛說善生子經》這樣記載:

「夫當以五事正敬、正養、正安其婦。何謂五?正心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時與衣食、時與寶飾。婦又當以十四事事於夫。何謂十四?善作為、善為成、受付審、晨起、夜息、事必學,闔門待君子、君子歸問訊、辭氣和、言語順、正幾席、潔飲食、念布施、供養夫。」——《善生子經》

這大意就是說:身為丈夫的應該要誠正、沒有恨意地敬重自己的妻子,不可與其它女人發生邪淫婚外情,並且適時給予妻子所需的衣食、寶飾等以撫慰妻子的身心,讓她得到安適的生活。身為妻子的人,也應該要以身行、言語和善對待自己的丈夫,整治家務讓丈夫能無憂慮地在外營生、養家等來奉侍自己的丈夫。這在古印度當時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是極為切當的家庭教育;縱使現今社會形態已有所轉變,但是夫妻相互誠信、尊重及互相扶助的精神,是有助於家庭和諧、社會安定,還是應該被強調的。

尤其佛教戒律中,都將淫戒列為重戒之一,對於在家人就是不可邪淫——不可以和配偶伴侶以外的人行淫,否則就犯重戒。犯邪淫戒,罪業是很重的!像《大智度論》中 龍樹菩薩說:

「邪淫有十罪:一者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婦不穆,常共斗諍。三者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四者不守護身,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者親屬知識,所不愛憙。八者種怨家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者若出為女人,多人共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 《大智度論》卷 13

縱使沒有受戒,如果有了對自己的配偶不真誠而與配偶以外的人行淫,當生就會發生很不好的後果,像《佛說善生子經》中說:

「淫邪有六變當知。何謂六?不自護身、不護妻子、不護家屬、以疑生惡、怨家得便、眾苦所圍,已有斯惡則廢事業,未致之財不獲,既獲者消,宿儲耗盡。」 ——《善生子經》

邪淫不止有損於自己的名聲而不能守護自身,妻子及家屬對你也會因而互相猜疑生惡而不能守護,進而讓怨家得便、種種苦惱纏繞,終致事業罷廢、資財耗盡。這當然對家庭及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四)夫妻當轉一世貪欲情緣為無量世菩提道緣

但這么說並不表示:已經成為夫妻伴侶了,佛教就鼓勵他們多行貪欲。相反地,佛教把貪欲跟瞋恚、愚痴並列為障礙眾生修行的三毒;像《法句譬喻經》中,就記載了一則故事,說:有一個有錢的長者,看到自己熟識親友的兒子,因為父母早逝,不知生活理財,把父母留下的財物都花光了,只能每天行乞求生。長者可憐他,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作妻子,還給了他屋宅、車馬、奴婢及無數的資財, 讓他成立門戶。可是這個年輕人懶惰成習,生活毫無計劃,不知量入為出,結果沒多久就把長者給他的家產都散盡了。長者顧惜女兒,又再給他許多資財,他還是依就如故,終至家境貧乏過著飢困的日子。這樣幾次之後,長者認為這個年輕人實在無葯可救,因為疼惜女兒,就考慮要女兒跟他結束婚姻, 另外改嫁。這年輕人知道這件事,一開始還自覺慚愧,之後心中卻想:「我與妻子結婚以來十分恩愛, 我對她的貪欲之情非常深重執著;如今她要改嫁與別人產生感情,我怎麼受得了?」於是生起了惡念, 就把妻子帶到房中,說要夫妻二人共死一處,然後拿刀先刺死了妻子,再自殺死亡。長者知道了非常傷心,就來覲見 釋迦世尊稟白此事。世尊就開示說:

「貪欲、瞋恚世之常病,愚痴無智患害之門,三界五道由此墮淵,展轉生死無央數劫,受苦萬端猶尚不悔,豈況愚人能得識此?貪欲之毒滅身滅族, 害及眾生,何況夫婦!」——《法句譬喻經》卷 4

意思是說:貪欲、瞋恚是世間人普遍常有的通病,愚痴無智則是災患禍害的開端,這三毒導致眾生無量劫墮落三界五道的深坑中生死輪回,受種種極端的苦報還不知悔悟!愚痴的人怎能知道這個道理呢?尤其貪欲的毒害,是足以毀滅自身乃至整個家族,危害廣大的眾生;這個年輕的丈夫,因為貪欲而毀滅了他們夫妻二人,也就不奇怪了。

兩個人今世成為夫妻,固然有著過去生特殊的情緣;但是佛教認為:夫妻之間不應以貪欲愛樂為重,而應該彼此在道業上互相勸勉,將一世的情緣轉為無量世的道緣。經典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事例,如《雜寶藏經》記載:一對貧窮夫妻共同思索,因為過去生不知布施植福,導致今生貧困潦倒。為了讓未來世不再更加貧苦,於是相約賣身給有錢人家做奴僕,得來的錢財拿到寺院請僧作法會、供養佛塔,並且布施僧眾及救濟貧困的百姓。終於感動了國王,施給他們寶衣瓔珞,讓他們脫離貧窮免除了奴僕之身,並且贊嘆他們:

「真解悟貧窮之苦,能以不堅之身易於堅身,不堅之財易於堅財,不堅之命易於堅命。」——《雜寶藏經》卷 4

另外,《佛本行集經》〈大迦葉因緣品〉中,更記載:釋迦牟尼佛弟子大迦葉尊者,與金色女跋陀羅為夫妻,二人相約不行五欲之樂,不同室而眠。後來父母都亡故了, 就散盡家財一同出家各自尋訪師父學道。後來,大迦葉先值遇 佛陀,就把跋陀羅也找來歸依 佛陀修行,不久二人都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我們修學佛菩提、行菩薩道的佛弟子,如果有因緣不受父母親友的羈絆,可以如願單身修行學佛,固然值得隨喜贊嘆!要是沒有這種因緣,還是應該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婚姻;如同《華嚴經》中聖教:

「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自度度彼, 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凈道無所障礙。」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24

就是除了克盡自己應盡的職責,隨緣盡分去善了夫妻情緣之外,同時也可以觀察因緣攝受配偶學佛;或許他就像前面 世尊講述故事中的女人伽吒一樣,會在您將來成佛時擔任重要的角色了!

『伍』 佛教的婚姻觀

《經》言: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就是因為我們有牽掛、不舍和貪婪,才生生世世輾轉於這娑婆的世界。

當知一切因緣際會,譬如潮汐漲落,無法預測,掌控,也強求不得,你只能默然接受。也許命運早已安排了一切的聚散,一切的起滅,行過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與你結了緣法的,你的家人,愛人,朋友,仇人,陌生人,甚至開在你身邊的一朵花,你腳下的一株草,一陣拂過你耳畔的風,甚或,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

佛法如何看待婚姻,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談一談:

1、婚姻是因果業力的產物。

2、婚姻的本質是無常。

3、婚姻源自愛欲之心。

4、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5、愛欲源自「無明」,其過患是無休止的輪回。

1、婚姻是因果業力的產物

佛法是講因果的。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也就是說,世間任何事物,不會獨立存在、發生,它是有前因的,也會產生後果。婚姻是由於人們內在的愛欲需求,累世的會聚因緣,以及業力的牽引,導致今生男女聚和,組成家庭,乃至生兒育女。

這中間,有其必然的因果關聯。一對美滿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婚姻的美滿與痛苦,來自各人前世與今生的行為和造作。

同時,佛教也教導人們要遵從國家的法律、道德,保持和維護家庭的穩定和幸福,從這個觀點出發,也可以說佛教是反對離婚的。

2、婚姻的本質—無常

婚姻是建立在愛欲的基礎上,是諸因緣和合的產物,愛欲是內因,其它的條件均是外緣。它的本質,是「緣起性空」,虛幻不實的。

愛情的真相是—無常

近年來言情小說,言情電影電視劇的泛濫,眾生沉迷在劇中男女愛情的宣言。

但科學與實踐證明,這是不可能的,愛情、婚姻不過是諸因緣——包括生理化學(激素)荷爾蒙的作用結果。

愛情與婚姻,並非如詩歌,電影電視劇演的那般純潔、高尚、永恆。愛情,則如夜空中的流星—短暫易逝。

3、婚姻源自愛欲心

《圓覺經》雲:「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也就是說愛欲之心,就是輪回的因。

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雲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

「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

《佛說四十二章經》雲:「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慾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回之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又雲:「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佛說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愛欲之心即是貪著,婚姻之中,對方貪著對方的色、情、愛、欲……等等。

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我們希望擁有婚姻和建立家庭,這個慾望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欲求潛藏於內心深處,生生世世,根深蒂固,它就是佛法所說的「愛欲」。愛欲,包括了性慾,但它的范圍更廣。愛欲,即貪愛之法。與愛著、愛染、愛執同義。愛,意為貪戀執著於一切事物。欲,又作樂欲,意謂希求、慾望。

愛欲主要表現在財欲、色慾、飲食慾、名欲、睡眠欲等五欲之中。

(一) 財欲,財即世間一切之財寶。謂人以財物為養身之資,故貪求戀著而不舍。

(二) 色慾,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貪染,而起造諸種淫慾之事。故心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

(三) 飲食慾,飲食即世間之餚膳眾味。謂人必藉飲食以資身活命,故貪求戀著而無厭。

(四) 名欲,名即世間之聲名。謂人由聲名而能顯親榮己,故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息。

(五) 睡眠欲,謂人不知時節,怠惰放縱,樂著睡眠而無厭。

  情為苦之本,一切眾生執著、追求、嚮往、貪執。

俗話說: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難臨頭各自飛。

善導大師言:

父母妻兒百千萬,

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

分身受報不相知。

師父上人言:愛一個人要愛到凈土。所以愛要建立在解脫上。只有同念佛名,同生西方。才能實現永久的團聚。故言: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陸』 佛學如何看待愛情,婚姻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份。在世間尋尋覓覓,怎麼會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天已註定?不僅眾生迷惑,連學佛人也一樣迷惑。
以佛教的觀點,愛情本質上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所謂『願力』,是主動積極的力量,源自內心的『意願』;所謂『業力』是被動不自主的力量,也是源自內心,但卻是『不願』。兩者力量會促使愛情的發生。(當然世間角度,會有各種理由,如溫柔體貼,美麗大方,善解人意,家境富裕等)。

就『願力』來說,如一對夫妻感情本來很恩愛,更希望來生續為夫妻,故在佛前發願,希望來生再為夫妻,甚至生生世世都為夫妻,永不分離,這種願力,將來時機成熟後就會發生(不管人變成什麼模樣)。或者今生相愛至深,因戰亂或家庭反對,以致今生無緣的男女情人,兩人相互約定,希望下輩子再來成為夫妻。因為彼此都惦記這個約定,故在輪回中兩人再次相遇,會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甚至很快便決定共渡一生。

另外一種情況,因受到對方的恩惠,無以回報,如生病被救活,或者幫忙償還債務,或者救回爹娘至親,故願意來生做牛做馬回報,所以因為感恩報恩的心願,來生可能成為妻子侍候,心甘情願,毫無怨言,這種『願力』經過多生多世之後,仍會發生。

就『業力』來說,如一個人欠下巨債,無以償還,雖然今生至死都沒有還清債務(有些人還故意拒還),然後就有一股力量,在未來世發生作用。如果是成為夫妻的情況,先生(太太)便有一種無奈,為何太太(先生)老是折磨他呢?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痛苦往肚吞,承受這樣壓力,兩個就成了怨偶。

又如果在過去生本來為夫妻,先生曾遺棄太太(如另結新歡,或惡意遺棄,或出家隱居)造成太太的怨懟,於是業力的牽引下,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遺棄(或者被折磨,以了宿債),這種『業力』,不管天涯海角,時空轉變,不管變成什麼樣子,還是會發生。

由於願力和業力的相互作用,加上兩個的習性、家庭、教育、觀念等不同,並且還和其他人的牽扯,交錯復雜。構成了時間的愛情。

閱讀全文

與佛說怎麼看待婚姻對與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明區幸福小區是哪個社區 瀏覽:921
如何挑選健康的犢牛 瀏覽:343
曾仕強談婚姻如何處理 瀏覽:429
事業與愛情怎麼分 瀏覽:642
漂泊的心什麼時候可以觸碰到幸福 瀏覽:266
員工幸福的法寶是什麼 瀏覽:987
情侶婚姻法中第三者怎麼處理 瀏覽:811
濰坊經濟開發區哪裡有抓拍 瀏覽:306
美麗廈門智慧健康社保卡綁定如何解綁 瀏覽:13
立秋節氣健康知多少 瀏覽:730
北京朝陽事業單位哪個好考 瀏覽:349
美女仙子長什麼樣 瀏覽:389
什麼才是當代婚姻的最大殺手 瀏覽:703
把愛情看得太重應該看什麼書 瀏覽:857
兒子的婚姻該怎麼處理 瀏覽:678
義烏幸福狐狸店在哪裡 瀏覽:133
貴州健康碼變紅了在哪裡打卡 瀏覽:256
破碎了的婚姻怎麼相處 瀏覽:625
王祖藍裝盲人看美女是什麼電影 瀏覽:563
怎麼形容絕境中的愛情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