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佛教說婚姻是什麼

佛教說婚姻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07 10:18:58

❶ 佛教的婚姻觀

《經》言: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就是因為我們有牽掛、不舍和貪婪,才生生世世輾轉於這娑婆的世界。

當知一切因緣際會,譬如潮汐漲落,無法預測,掌控,也強求不得,你只能默然接受。也許命運早已安排了一切的聚散,一切的起滅,行過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與你結了緣法的,你的家人,愛人,朋友,仇人,陌生人,甚至開在你身邊的一朵花,你腳下的一株草,一陣拂過你耳畔的風,甚或,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

佛法如何看待婚姻,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談一談:

1、婚姻是因果業力的產物。

2、婚姻的本質是無常。

3、婚姻源自愛欲之心。

4、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5、愛欲源自「無明」,其過患是無休止的輪回。

1、婚姻是因果業力的產物

佛法是講因果的。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也就是說,世間任何事物,不會獨立存在、發生,它是有前因的,也會產生後果。婚姻是由於人們內在的愛欲需求,累世的會聚因緣,以及業力的牽引,導致今生男女聚和,組成家庭,乃至生兒育女。

這中間,有其必然的因果關聯。一對美滿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婚姻的美滿與痛苦,來自各人前世與今生的行為和造作。

同時,佛教也教導人們要遵從國家的法律、道德,保持和維護家庭的穩定和幸福,從這個觀點出發,也可以說佛教是反對離婚的。

2、婚姻的本質—無常

婚姻是建立在愛欲的基礎上,是諸因緣和合的產物,愛欲是內因,其它的條件均是外緣。它的本質,是「緣起性空」,虛幻不實的。

愛情的真相是—無常

近年來言情小說,言情電影電視劇的泛濫,眾生沉迷在劇中男女愛情的宣言。

但科學與實踐證明,這是不可能的,愛情、婚姻不過是諸因緣——包括生理化學(激素)荷爾蒙的作用結果。

愛情與婚姻,並非如詩歌,電影電視劇演的那般純潔、高尚、永恆。愛情,則如夜空中的流星—短暫易逝。

3、婚姻源自愛欲心

《圓覺經》雲:「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也就是說愛欲之心,就是輪回的因。

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雲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

「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

《佛說四十二章經》雲:「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慾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回之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又雲:「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佛說八師經》:「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復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愛欲之心即是貪著,婚姻之中,對方貪著對方的色、情、愛、欲……等等。

凡夫皆執著於婚姻家庭

我們希望擁有婚姻和建立家庭,這個慾望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欲求潛藏於內心深處,生生世世,根深蒂固,它就是佛法所說的「愛欲」。愛欲,包括了性慾,但它的范圍更廣。愛欲,即貪愛之法。與愛著、愛染、愛執同義。愛,意為貪戀執著於一切事物。欲,又作樂欲,意謂希求、慾望。

愛欲主要表現在財欲、色慾、飲食慾、名欲、睡眠欲等五欲之中。

(一) 財欲,財即世間一切之財寶。謂人以財物為養身之資,故貪求戀著而不舍。

(二) 色慾,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貪染,而起造諸種淫慾之事。故心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

(三) 飲食慾,飲食即世間之餚膳眾味。謂人必藉飲食以資身活命,故貪求戀著而無厭。

(四) 名欲,名即世間之聲名。謂人由聲名而能顯親榮己,故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息。

(五) 睡眠欲,謂人不知時節,怠惰放縱,樂著睡眠而無厭。

  情為苦之本,一切眾生執著、追求、嚮往、貪執。

俗話說: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難臨頭各自飛。

善導大師言:

父母妻兒百千萬,

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

分身受報不相知。

師父上人言:愛一個人要愛到凈土。所以愛要建立在解脫上。只有同念佛名,同生西方。才能實現永久的團聚。故言: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❷ 佛教對婚姻的看法如何

婚姻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家庭的必要條件,和其他社會組織形式一樣,都是有共同的思想基礎才聚合在一起,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只是由多人變成男女雙方。
佛教並不幹涉世俗人的社會組織——家庭,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婚姻的基礎一定是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和思想基礎,否則就不會穩定。沒有共同利益、共同思想的婚姻,覺得不會產生穩定的家庭。比如,因為人的貪欲而聚合在一起:貪戀性色、貪戀財富或地位、為子嗣而結合等等,都是不同的貪念的表現,這樣的婚姻必然是不幸福的。再有婚姻雙方沒有共同生活目標,彼此不能互相進步,而是貪圖個人享受,或好逸惡勞,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這樣的婚姻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仍然未脫佛法因、緣、果的解釋。
對於出家人,則沒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普通人眼中的束縛,所以佛經中也說:出家為最樂。這里並不是說出家是快樂,而是說出家是修行人的最好方式。
但是未出家的世俗眾也不是不能解脫、不能快樂。佛教僧團有「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婚姻也一樣:如果在家庭中也有「和敬」,則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在這里,戒,指的是建立共同的規矩制度原則,雙方共同維護和諧局面。

❸ 請教高僧大德,佛的婚姻觀是怎麼樣的.

佛教的婚姻觀

在婚姻的條件上,佛教強調尊重當事人的意志,明確反對將自己的信仰強加於婚姻,主張可以與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張眾生平等,反對種族和階級歧視。在佛教看來,婚姻的基礎應當是當事者的感情,而不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經多次記載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結婚的故事。

佛教核心的婚姻道德規范是不邪淫,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夫妻的互相忠誠和尊敬。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針對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線。對於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斷絕任何性關系,否則即被逐出僧團。對在家人來說,在尊重個人意志,合乎國家法律或社會公共習俗的前提下結成夫婦關系,是人類繁衍的健康基礎,也是有史以來人類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夫婦間正當的性生活是必要的。可以說,佛教對出家人的要求是禁慾,對在家人的要求是節欲。

不邪淫的內容是禁止一切不正當的性愛關系。什麼是不正當的性愛關系?具體說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夫妻之外,與其他男女、畜生等發生的性關系;二是在夫妻之間,貪戀性愛,不注意地點時間的反常性行為,比如妻子懷孕期間可能傷及胎兒的性生活等。

在不邪淫的基礎上,佛教提倡夫妻間的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善生經》是指導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經典,在夫婦關繫上,它指出: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料理家務;丈夫對妻子要提供服飾飲食,忠誠愛護。

「不滿意於自己的妻子,與娼妓廝混,與他人的妻子糾纏,這是人毀滅的原因。」(《Sutta-nipata》108,《南傳大藏經》第24卷,第40頁。)

如果發生性關系,其基本原則是絕對不能插足已婚婦女,破壞他人的家庭:

「不能在獨身狀態中生活的人,至少,不應破壞他人妻子的貞操。」(《Sutta-nipata》396,《南傳大藏經》第24卷,第143-144頁。)

❹ 佛教的婚姻觀

男婚女嫁 宿世因緣

俗語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男女的相親、相愛,進而結為夫妻,成立家庭,負起了生兒育女、撫養教導之責,這是大部分人對生活的共同選擇。有些夫妻十分幸運,彼此一見鍾情,終身相愛,建立了美滿幸福而溫馨的家庭,不過亦有不少的夫妻,婚後才發覺彼此性格不合,時常爭執,矛盾重重,以致一生為情所困,為愛所苦,甚至以離婚為結局,吃盡了婚姻的苦果。由此可見,婚姻是一種緣分的結合與延續。

大藏經通偈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人與人的關系是十分微妙和不可思議的,但緣分是從何而來?婚姻既是緣分,就應該知道此緣分有可能是善緣(或叫報恩),亦可能是逆緣(或言討債)。

善緣會促使婚姻更加美滿幸福,彼此相敬如賓,同甘共苦,終身相愛。逆緣將會導致婚姻破裂,因愛成恨,反目成仇,苦不堪言。神仙眷屬往往都是少數,許多夫妻都是冤家聚頭,彼此相責,破口相罵,甚至對簿公堂,上訴法院,最後婚姻破裂,造成多少家庭悲劇,後悔莫及。

另外更有一些人,有緣無分或有分無緣。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情有獨鍾,覺得自己所愛無怨無恨,可是因家庭環境或社會習俗,甚至是事業的因素,彼此之間只有見面的緣,卻沒有終身相伴之分,僅能在默默祝福心中的情人,卻永遠不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夫妻;甚至有一些情侶將要結婚時,對方突然因病死亡或臨時變卦,而使另一方頓失依怙,悲痛欲絕。又有些情人既有緣亦有分,可惜婚姻如過眼煙雲,剎那即逝,只有留下過去的記憶,卻不能終身相愛,永遠相隨。

由此可見,緣分其中所包含的,也就是業力的牽引,因此婚姻的本質,並不是永恆的、不變的,反而是無常的、不實的,所以佛教教世人不要被婚姻所迷惑,而是要認清楚婚姻的真正面目。

異體同心 宿命同福

男女的婚嫁、結合,是正常的。家庭、夫妻是維系社會安定、人類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子孫,人類不可能延續;沒有家庭,社會不可能成為社會。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成為有教養的孩子,通過夫妻的恩愛,對家庭的責任,社會才能成為社會,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發展。家庭、夫妻是社會的基本要素,這是正常的,符合道德、倫理的,非常美好的事情。沒有家庭,就不可能有子孫,沒有子孫,就沒有出家人,就沒有人可以修道了。所以在這個層次上講,佛教肯定夫妻的關系、男女的愛情,這是可以成立的,是社會成立的必然基礎。

佛陀並不是勸世間所有的人都出家斷愛,而教導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盡人道。經中有故事說長者女善無毒要求出家,佛陀不許,令她嫁給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入正道。大乘經典一方面說「有婦不得佛道」,教誡菩薩「見妻子當如見冤家,意莫隨貪愛」,一方面又說菩薩若具四種因緣,也可娶妻結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創造的福報;二者「畢罪」,酬償宿債;三者「應當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業報;四者「黠人娶婦疾得道」,有智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緣。

貞廉自守 夫妻相敬

《阿含經》中說到人類的起源來自貪愛。從佛法出世間法去看,愛情乃屬於有染污的貪愛,是欲界貪愛中最基本、最強烈的執著。經中又說:「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此 *** ,即指性的慾望。人類的 *** ,主要由對方的美貌、姿態、言語等引起,稱為六欲,不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范圍。佛典中一般將夫妻之間的愛歸於貪愛,而貪愛,終以我愛為本。《楞嚴經》卷四謂「同想成愛」,即心意的一致產生愛,又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可見男女之情,其根源於在於我執和貪愛,由此也產生了種種的過患如婚外戀等,不斷沖擊著正常的婚姻生活。因此,佛教對婚姻倫理道德首要的規范就是不邪婬,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夫妻之間互相忠誠和尊敬。

不邪婬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針對在家弟子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線。對在家居士來說,在尊重個人意志,合乎國家法律或社會公共習俗的前提下結成夫婦關系,是人口生產、人類繁衍的基礎,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當的夫妻生活是佛教所認可的。《增一阿含經》卷五十中,佛陀教人應「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張一夫一妻制。佛教反對婚外情、同性戀等。

夫婦共修 菩提眷屬

佛教特別重視家庭的價值,強調維護家庭的穩定;提倡夫妻間的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對於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姦行為,必須嚴厲譴責。經中指出,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料理家務;丈夫對妻子要提供服飾飲食,忠誠愛護。

《善生經》中佛陀教導青年善生說,要盡到夫妻之間的倫理責任,為每天應禮拜的六方之一。丈夫應敬妻,憐念妻子,妻子應愛念夫主、重愛敬夫、恭敬於夫。

《玉耶女經》中佛陀教導 *** 玉耶說,為 *** 婦,應 *** 夫如母愛子的「母婦」、如妹事兄的「妹婦」、如良朋益友的「知識婦」,或孝敬公婆、善於持家的「婦婦」,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婦」,不做「怨家婦」、「奪命婦」。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夫妻間的關系也有精闢的論述,他在《復周法利書二》中說,夫妻之間,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

情愛慾望 凈化超越

如此的話,婚姻就會提升到第三層次,就是破和立同時存在。有些在家佛弟子,他們懂得了佛法後,明白到情愛與慾望的危害性,知道這是煩惱的根本,但他們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家庭、夫妻、工作、人際等關系,所以他們以清凈的心,用人生的智慧,從事人間的工作,履行人生的責任——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在家庭中把家人照顧好,在朋友中與朋友相處好。在社會上不刻意追求金錢、地位,但亦不妨擁有地位、金錢,只要內心是清凈的,用正確的思想,將兩者好好地結合,好好地運用,即不失為好事。

夫妻生活仍然依舊,但不貪著──不以慾望為出發,不以執著心而行事,自己超越的同時,使對方慢慢地受影響,漸漸地也超越出來。這個轉變與凈化的過程,有些人比較快,有些人比較慢。

如果是出家人,則完全離欲清凈,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修行與弘法利生的事業中去,以自心的解脫無礙去攝受、度化一切有情。

如是獨身的居士,則身居紅塵,其行清凈,身雖未出家,而心已出家,也就與出家無異了。

最後,通過修證,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達了世俗,通達了眾生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現象,對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體現。到這時候,他可以超越睡眠、飢渴、冷暖等生理的執著,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時,他又在這世上做一切事業,來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是第四階段,也就道的階段。

以上四個層次,既可以分開,亦可以融和,四個即是一個,這取決於個人的智能,最終這四層次都是要超越的。要在紅塵滾滾的波浪中還能保持清醒與清凈,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與覺悟。

祥和的氣氛、幸福溫暖的家庭,是需要以智慧來建立、以凈化的愛心──慈悲來維持。如果是真心相愛的配偶,就會心甘情願,在任何時間與空間,盡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每一件讓對方感到幸福與快樂的事,自然必定能從對方身上得到相應的回報。

❺ 佛家如何看待愛情和婚姻的

佛家認為感情和婚姻和世間萬物一樣,本質上都是「空」,是形形色色的幻象,是稍縱即逝的波動。
佛家不反對紅塵中人的愛情和婚姻。但是認為這對於少數有慧根或者覺悟的人來說,沒什麼意思。真正有智慧的人,更應該追求人生和世界的真諦,追求永恆,而不是把人生消耗在這沒有意義的舉動中去。

❻ 佛學如何看待婚姻問題

在佛學中,婚姻是天生註定的。對於自己的伴侶,始終只是那一個,其他人不過是用來迷惑自己動搖的心而已。所以佛學里相信有一見鍾情,就是因為命中註定的姻緣,所以見面的時候一定會對彼此產生異樣的感覺。

佛學中的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前世的因果循壞導致的,有因必有果,有因必有源,所以對於婚姻,該來的時候還是會到達你身邊,婚姻中的打打鬧鬧產生的矛盾也只是為了讓這無聊的生活更加有情調而已。

對於我們出生的家庭和與未來的伴侶相結合在一起的婚姻家庭,都應該好好珍惜和守護,不要因愛生恨,也不要在外面的世界風流飄盪,因為你是有家室的人,你這樣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只會讓愛你的人寒了心,讓討厭你的人樂歡心。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假若你們能成為了夫妻,不光只是有了愛情,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緣分,其實上天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就看你自己能不能跳進那個坑並且安分守己了。

❼ 佛學如何看待婚姻問題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份。在世間尋尋覓覓,怎麼會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天已註定?不僅眾生迷惑,連學佛人也一樣迷惑。再說「婚姻」基本上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且相伴一生的,有的婚姻幸福美滿,有的婚姻互相折磨,有的想結不敢結,有的想離不舍離,自己痛苦的同時也在折磨著對方,歸根究底到底是放不下。所以說該結還得結,該離還得離,這是緣分的事

❽ 婚姻結緣是什麼意思 佛說姻緣是什麼

婚姻可以說是每個人一生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它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而很多人對於婚姻並不重視,對待它的態度過於隨意,婚姻是關乎自己一生幸福的事情,而我們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也要慎重,愛情當中,不僅要有喜歡,兩個人也要適合才行。

婚姻結緣是什麼意思

婚姻結緣就是指兩個人結為夫妻緣分。結緣,一般為造立寺塔道觀、刻印經書而喜舍財物稱為結緣;又人與人之間,以歡喜心相見,而互相招呼,亦稱結緣;或於大眾中,共同聽聞道法或者佛法,彼此以結法緣,亦稱結緣。如果兩人存在結緣關系,那麼一定要好好珍惜。

佛說姻跡模緣是什麼

婚姻是人道的境界,是人類立場所需,是欲界眾生所免不了的。若以色界眾生而言,色界眾生則無男女之欲,無飲食之欲,以禪為食,清凈自得,無此男女之欲所累贅,依此循次漸入,色界無色界,乃至出三界,便無婚姻之欲。有婚姻之欲是處於欲界眾生之所須要,畢竟,眾生(梵語bahu-jana)是以欲為依為命,乃六道中的一環;若已證果或出三界的聖者,對婚姻已解脫,不須受婚姻所束縛,因而牽纏不得自在,乃至不受塵欲所染。

婚姻緣分到了的預兆

莫名其妙地做什麼都順,可謂心想事成;身體狀態格外好,小病小痛忽然消失,渾身是勁;人緣忽然特別好,出現了生命中的貴人;五官圓潤;夢境舒暢;外界幫助;人緣變好,好夢不斷;印堂發亮;身邊的人莫名友好;氣色突然變得很好;出門遇到喜歡的動物;壞掉的東西恢復正常,夢里夢見桃花樹;靈魂深處的契合;內心的悸動;諸事順遂;夢到手抓魚,女子夢槐賀到桃花樹;想和對方時時刻刻在一起。

測一測你的2023兔年運勢和未來十年大運是好姿明緩是壞?不知道如何挑選一個好日子?TA是你這一生對的人嗎?2023年你會發大財嗎?全方位解讀你的事業天賦,扭轉困局!點擊在線咨詢:http://www.adxqd.com/xz/

❾ 婚姻到底是什麼,佛教是怎麼解釋姻緣的

獨自發呆時,常常在想:人的一生,一定要走上結婚生子這條路嗎?婚姻,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如果婚姻是非理想狀態,我們該怎麼辦?什麼樣的婚姻,才是我們想要的呢?想必這些問題,是大多數男女的困惑所在。在平常我們和朋友聚會時,常常會戲謔地說,婚姻乃是愛情的墳墓,單身狗的生活不香嗎。但嬉笑之餘,細想:如果世上沒有婚姻,愛情將沒有葬身的地方。愛情與婚姻是完全不一樣的。

愛情是很深刻的、溫柔的、很難定義的一種感情,而婚姻是一種信任、責任,更是一種義務。愛情會束縛住自由,但是婚姻會束縛住靈魂。自古以來,青年男女的身上無形中背負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婚姻的非理想狀態是常態和必然,我們該怎麼辦呢,誰替我們承擔這一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佛教是怎麼解釋姻緣的。


婚姻到底是什麼

婚姻,則是互敬互愛,並且兼具共同的家庭責任和義務。
愛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石,有人說:"愛就像蝴蝶一直帶著微笑。“有人說:”愛就是不用說就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其實,你不用像藝術家或者思想家一樣對愛有什麼深刻的見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愛情是帶有浪漫色彩的,在愛中的人們是充滿生機的,並且會一直如此,而婚姻是現實骨感的,當花前月下被現實中的柴米油鹽所替代;當日常生活的碎碎念中夾雜著萬般柔情;當一切歸於平淡,彼此都要共同去面對生活中種種難題,相互理解與包容,共同經營好婚姻生活的這一方天地,沒有遺憾地攜手走過婚姻之路。在雙方牽手的這一過程中,在恩愛相諧的二人世界裡,不可能總是良辰美景這一美好畫面。還要去共同去面對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這就是構成我們婚姻生活的全部內容。雙方的情愛表達的方式應該是多方面的,它無處不在,滲透在了我們共同生活這一程里的諸多細節之中。


佛教是怎麼解釋姻緣的

1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愛別離、五陰盛
張愛玲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沒有婚姻,愛情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愛別離、五陰盛。意思是活著很苦;老了精力不旺盛了是苦;生病了很苦,痛苦到掙扎;死的時候希望還可以活下去也是苦;心中有怨恨是苦;愛情聚聚散散還有思念的苦,愛而不得更苦;色、受、想、行、識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人生的種種痛苦,都是由這五種要素組成的人身而來。萬事都有輪回”,愛情也是如此。懂得吃苦的人,是一輩子在修行,是扛著苦,熬過苦,最後成為人生的贏家。熬過愛情的苦,也會成為愛情的贏家。佛教對人間男女、夫妻間的、婚姻,並非一味否定。《雜阿含經》卷三六中,佛謂“貞祥賢良妻,居家善知諺《別譯阿含經》卷十二中,佛稱”妻為最親友“,說夫妻應”異體同心“。佛陀並非勸所有的人出家斷愛,而教導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盡人道。

2、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人的家庭,都有道不出的苦衷
你在羨慕別人有個完美丈夫時,殊不知,別人也在羨慕你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孩子。不妨在空閑的時候,回憶曾經戀愛時候的小美好。也許,那時候的兩個人一見鍾情,後來為了家庭,雙方都付出了很多,生活一地雞毛,但是你們終究是一起度過了共患難的日子,雖然生活苦一點,但後來生活都走上了正軌,孩子健康成長,細想起來,還不錯。

3、應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婚姻
修學大乘佛法的佛弟子,如果有因緣不受父母親友的羈絆,可以如願單身修行學佛,固然值得隨喜贊嘆。如若沒有這種因緣,不得不進入婚姻,還是應該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婚姻。如同《華嚴經》中的聖教雲:“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凈道無所障礙。”


怎麼求得好姻緣

既然愛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活這么重要,為什麼有時候它那麼難以得到呢?大話西遊裡面有句經典台詞,如果非要給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句話,讓許多俊男靚女感動得無法自拔。其實,科學與現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大多數人被電視、電影灌輸了那些所謂完美的東西。為了和媒體里那些理想的人,很多人都戴起了面具欺騙自己,也愛上了同樣戴著面具的人。可以想像當面具摘下來的時候,彼此看到了面具後面的樣子,該會是多麼沮喪、失望和苦惱,這也難怪當今的離婚率如此之高。我們沒有電視里、雜志里的那些理想人物那麼完美,這很正常, 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面具摘掉,做自己。

佛說:婚姻是一場修行。 我想這應該是你人生中最長的修行了,好的婚姻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俗話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誰又說婚姻就一定是愛情的墳墓呢,它也有可能是照進你生命中的一束光。佛教認為,欲結為夫妻的男女,必須是在人格獨立的基礎上,通過相互了解,達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後,雙方一致同意結為夫妻的一種行為,反對包辦、買賣或有其他圖謀的婚姻關系。很多婚姻,其實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甜情蜜意、卿卿我我”。很多人的婚姻,其實是“過又過不好,離又離不了”。特別的人到中年,家庭的負擔很重,老人要管,孩子要管,事業要闖。但身邊的人,總是不理解自己,還有的人“疑神疑鬼”,夫妻的信任度越來越低。夫妻之間,也是緣分,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婚姻靠的就是經營,如果你覺得婚姻只靠愛情,也不會走太遠,愛情也是有保質期的,如果你們有愛而且會經營,我相信你們一定是婚姻中最大受益者。

閱讀全文

與佛教說婚姻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命帶三申婚姻如何 瀏覽:160
義烏後宅小學和幸福湖小學哪個好 瀏覽:685
深圳寶龍職業健康體檢在哪裡 瀏覽:808
27沒對象沒錢沒事業怎麼辦 瀏覽:41
什麼是物心雙幸福 瀏覽:347
健康碼怎麼更換他人 瀏覽:833
為什麼婚姻十年就不愛了 瀏覽:313
講述狼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04
健康科普第四期如何科學瘦身 瀏覽:499
經濟合作局歸哪個部門 瀏覽:155
小愛音箱有什麼經典故事 瀏覽:166
美女開了個超市在什麼地方 瀏覽:585
幸福橋房子多少錢一平 瀏覽:419
如何畫婚姻符 瀏覽:58
還知道哪些名人認真學習的故事 瀏覽:984
事業單位失敗了怎麼辦 瀏覽:19
夫妻倆的經濟怎麼打理 瀏覽:878
怎麼講故事才能讓狗狗乖 瀏覽:920
如何在貝殼網上換經濟人 瀏覽:861
幸福踏板多少錢一輛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