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婚姻有哪些禮俗
中國古代以家族觀念為重,形成了以家庭、家族為背景的婚姻習俗。當孩子長大成人後,要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由父母做主為子女完成人生大事,這是中國婚禮習俗的一大特色。
在婚禮習俗中,還有許多程序和儀式體現了中國婚俗的「禮儀」的特點。
①提親
在中國的傳統婚嫁禮俗中,婚聘程序有六禮,第一禮就是納采,即俗稱的「說媒」、「提親」。傳統的宗親禮法中,青年男女的婚姻是父母包辦的。到當婚當嫁的時候,男家便派媒人向物色好的門戶提親。
提親所帶的禮品一般用雁。雁是候鳥,冬返夏往,來去有時,以此表示兒女已是談婚論嫁之時,這個儀式也稱作「奠雁」。後來提親的禮品大大豐富了,如漢代的合歡、鴛鴦等等。民俗中將禮品分為四類,一類表吉祥,送羊代「祥」,送鹿代「祿」。第二類是夫妻好合的吉祥物,如鳳凰的合羽、鴛鴦的合鳴。第三類是象徵夫婦關系的,如以雁候陰陽喻妻從夫,以蒲葦喻婦女的柔順等等。第四類是表示一般德性的,如烏鴉反哺、孝順等等。
②問名和納吉
女家收下了禮物,接下來就是問名,或曰納吉。男家請媒人持帖去問女方的姓名及其年庚八字,用來占卜吉凶,相當於後世的「請八字」。有的地方,問名後互換「草帖子」,無論古禮還是以後的民間習俗,擇偶考慮的不僅是命相,問名還包括問清女子為誰所生,是親生還是收養,是正室還是繼室所生,等等。
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不僅僅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依據,更要通過「天神之光」來考察雙方締結婚姻的可能性,這種考察過程主要是通過「批八字」、算命相來進行。如果當事人命相好,婚事就進行,不好就免談。有的則是把對方的「八字」供在廳堂神佛前放三天,如果在這三天期間,男女雙方家中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便認為是大吉之兆,這門婚事就可以繼續談下去,也就是開始談論聘金和嫁妝等。
③納征
男女雙方合婚後,男家送聘禮給女家,也就是古禮中的納征,民間稱為下彩禮,只有這項儀式後男家才可娶女方過來。送聘禮的時間,一般定於新娘正式過門前一天。
同時,男女兩家互送婚書,男送女家叫乾書,女送男家叫坤書。這時男女兩家都要宴請親友,表示兩家已結秦晉之好。對於聘禮,女方接受後,取出其中一部分聘禮,另外再加上12種禮物送還男方為答禮。然後,再由女家向男家獻茶,男家接受女家的酒宴款待。男家要給每桌酒席奉銀錢謝禮。
假如女家要陪送巨額嫁妝,就取出聘禮的一小部分作為回禮;反之,則女方客氣地收下男方一小部分聘禮,大部分都以謝禮的名義還給男方。
④婚禮
納征後,兩家的婚姻關系基本締結,接下來就該迎娶過門了。男女兩家商議選定良辰吉日操辦婚禮。
男女兩家同意結婚日期之後,男方備禮上門迎親。古代的婚禮儀式有時要持續兩三天。近人婚禮多為三天:大典前一天,女家派人來「鋪房」或「暖屋」;中間的一天是迎親及迎來新娘後拜堂合巹,為正式婚禮大典;第三天「回門」。
在婚禮正日,從迎娶到鬧房,其間儀俗豐富多彩。拜堂是婚禮上最突出的儀式,拜堂在唐代就已流行,俗稱拜天地,一般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在一些地區還盛行拜親朋和送禮的客人。
拜堂之後,便是大宴賓客。婚宴有極多的講究,比如座次的排列、菜餚的配置、敬酒祝酒等,以營造喜慶氣氛。「鬧洞房」的習俗古已有之,漢代已十分流行。
鬧洞房的戲耍逗樂增加了新婚的歡樂氣氛。俗語說,「新婚三日無大小」,新婚的頭三天,都可以找新娘逗樂戲耍。
⑤回娘家
婚典後的儀俗,是熟識姻親雙方的家族。在中國的婚俗上,成婚是完成了男女的結合,經過了迎娶、成妻和成夫的儀式外,還要舉行「成婦、成婿」的禮。周代禮法是在成婚後的第二天新婦沐浴攜禮見公婆,第三天公婆用一杯酒饗新婦,行周代之禮。後世有「識大小」即新娘子辨認識記丈夫家的長幼三代的禮俗。古人重視「成婦」過於「成妻」。魏晉以來,新婦三日拜公婆,賓客列觀。唐代在婚後次日拜見公婆,並拜新郎的尊長與故舊,稱「拜客」。在古代,如果公婆不在世,要在三日後到寺廟行「奠茶」的廟見禮,後世與廟見禮用意一致的儀俗有「上新墳」或「喜墳」,即成婚的三天後,新郎領新娘一起到祖墳燒紙供祭。
婚嫁之禮以男家為重,女家亦要有「成婿」禮,成婿禮在民間俗稱「回門」。時間是在婚典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女家設宴款待賓客。一般說來,女家的禮數以此日為正,客人也是這一天來得最多。新郎在這里也要拜尊長,認大小。
另外,試廚也是婚俗中的一個重要儀俗,即新婚的第一天,新娘子下廚房做飯,伺候公婆,後世這種儀俗多是象徵性的。
『貳』 古時候漢民族婚姻有那些風俗
相親
舊時男女授受不親,女子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深處深閨,難睹芳容。在經過媒人說合之後,男方一般會提出看一看的想法,這種在媒人的帶領下都女方家裡初次訪問的活動被稱之為相親。
古代相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男方父母或者是嬸嬸,姑姑等出面,擇日走訪女家。女方家長一般都會叫女兒出來露露面,如倒茶,男方家人順勢看下女方的容貌,身材、體態,舉止等。有時相親時還要看首相,不過不會像算命看首相那麼誇張,一般只是根據女子手掌的軟硬,粗細來判斷女子的福氣,手掌柔軟,皮膚細,說明是好命。骨骼突出,肌肉僵硬,皮膚粗糙,就說明是惡相,很多地方還很忌諱女子是斷掌,認為斷掌命硬,註定要剋死丈夫,男子斷掌則認為是要當大官。另一種是男子由媒婆或者是尊長帶到女家進行相親,一般相親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決定時間並通知男女雙方,雙方都應該做好准備,男方要帶些禮物,禮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動對方父母的心當然就更好了。作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應盡力收拾打扮得端莊漂亮,以獲取對方的青睞。男方在觀察女方的同時,也在接受女方的審視。但男女雙方並沒有長坐傾談,,女子只是稍微現身一下,便躲入內室,留女方父母及其他親屬與男方交談。如果女方留下男方款待,一般說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認可。男方如果感到滿意,都會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給女子一個小紅包,俗稱「見面禮」,或者連女方家庭其他成員也得搭上一份。
納彩
納彩,就是男方請媒人向女家說明締結姻親的請求,是傳統禮俗程序中的一種,稱為現在的「提親」、「說媒」。舊中國時行包辦婚姻,青年男女沒有自主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後世通行的婚聘條件,便是人們常聽說的「門當戶對」。「門當戶對」除了家族社會地位以外,還有經濟條件、家族世系、職業等,結婚當事人本身的條件也給予考慮。
盡管是婚聘的第一步驟,納彩也是要攜帶禮品的。古代用雁,所以這個儀式也稱作「奠雁」。納採用雁,有一定講究:「雁候陰陽,待時乃舉,冬南夏北,貴有其所」。雁是候鳥,冬天飛往南方,夏季則生活在北方,來去有時。納採用雁,實際就等於告訴女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應該像雁那樣適時選擇其所在。
後市納彩的禮物大大豐富了,有時多達50多種。如漢代的納采禮物就有鴛鴦,九子蒲(或墨)、雙石、無色絲、長命縷、蒲帶、棉絮、卷柏、嘉禾、阿膠、乾漆、魚、鹿等。這些禮物都有先鋒贊文,提及這些禮品的象徵意義,民俗中將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禮品分為四類:
(1)表示吉祥的,如以羊代「祥」,以鹿代「祿」;
(2)與夫妻好合的祝吉物,如膠漆的和諧,鳳凰的合儷,鴛鴦的和鳴;
(3)象徵以男性為主的夫婦關系的,如以候雁陰陽喻妻從夫,以蒲葦喻婦女的柔順,以附生於山頂、屈從成性的卷柏喻婦女的服從;
(4)表示一般德性的如舍利獸廉而謙,受福獸體恭心慈,烏鴉反哺、孝順。
問名
問名,即請媒人持帖去問女方的姓名及其生辰八字,以便回去占卜吉凶,相當於後世的「請八字」。古人陰陽等信仰觀念極重,有五行相剋相生之說,又有屬相相合相沖之說。一事不合,婚事便沒有成功的希望。無論古禮還是後世,擇偶考慮的並不僅僅是上述的命相等等,因而問名還包括女子為誰氏所生,是親生還是收養,是正室還是繼室所生。問名也攜禮物,古禮也用雁,大概納彩、問名是一次進行的,後世的納彩、問名就是如此。有的地方問名之後,男女家雙方要交換「草帖子」,也就是各自通告各自的情況。
古人對「生辰八字」十分看重,它是決定男女締結姻親的主宰。正是因為信奉八字能判斷出一個人命運的好壞,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在女兒出生之後就趕緊請算命先生給找一個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將來長大後合婚時合不成。如此一來,很多婦女出生的年月日都是假的。
納吉
在問名和納吉之間,有一個內容並不算簡單的「地下工作」,即合婚,這也可以看做是納吉的一部分。我國傳統的婚姻不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依據,也把「天神之光」作為依據,問名之後的工作,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考察雙方締結婚姻的可能性。這一系列的活動就是合婚,後世俗稱「批八字」。婚姻能否成立,這是最為要緊的一關。
關於八字合與不合,民間流行有許多俗謠,相合的如「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不合的有「金雞怕玉犬,猴豬不到頭」,如此等等。可見,「批八字」的社會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把各地的此類俗語收集到一起,就會發現其矛盾百出。
納吉之後,婚姻之事於是定,雙方交換的帖子類似於後世的結婚證書。此後,男女雙方都受到社會倫理的約束,婚姻的終止再不是隨便的事,而要經過雙方的協商或外人的調解。同時,男方逢年過節都要給女方送禮,有些地方稱之為「綴節」,並且還要供給女方四季衣物。正是因為納吉的這種特殊意義,人們才對其象徵性代表——帖子,格外重視,好多地方稱其為「龍鳳帖」。
納征
納征,是男方迎娶女方必經的程序,亦即後世的的過禮、送嫁妝、下彩禮。納征,北方叫「過大禮」,也稱「完聘」、「大聘」。男家去女家送聘禮必須選擇偶數的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與親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攜帶聘禮去相親。所帶聘禮包括金花(簪)兩對、金環(金鐲)一對、金戒指(一隻金的,一隻銅的)一對、豚肉、喜酒、羊、糕仔、紅綢二尺四寸、烏沙綢七尺、蠟燭四對、爆竹、禮香兩把、耳飾兩對,姜花、禮餅等。完聘的聘禮,都陳列在由兩人扛抬的大食盒上,然後按順序吹鼓手走前,媒人押後,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
接過聘禮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再加上十二種禮物送還男家作為答禮。然後再由女家向男家奉茶,最後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種豐盛的酒筵款待的男家要給每桌酒席奉送銀錢謝禮。
這時男女雙方都要宴請親友,表示兩家已結成秦晉之好。
定盟
定盟之禮又叫文定,又叫小聘,也就是現在的訂婚禮。送定,擇吉日,由男家備送聘禮到女家。聘禮為:紅綢(用金字甲庚別在紅綢或安金字於帖內)、金花、金戒指、金耳環、羊、豬、禮燭、禮香、禮炮、禮餅、連招花盆(取義連生貴子吉兆),石榴花(取義多子)等。媒妁及男家父母或其親戚陪同前往。女家接受聘禮的大部分,備十二品件回贈,禮餅則分贈親戚朋友,作為訂婚通知,此叫「分餅」。受贈親朋,日後須贈結婚禮物。
擇期
傳統觀念中,婚嫁迎娶的日子是很重要的,必須慎重對待,以求趨吉避凶。在人們眼裡,挑選一個良辰吉日結婚,新人就可以一生幸福,吉祥如意,因此,選擇什麼樣的日子結婚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
過去,擇定婚期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將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讓算命先生推算黃道吉日,擬定婚期,不能有任何沖犯和刑克。此外,還有一些禁忌婚期的說法也影響著一些人。無春之年,又稱寡年,盲年,「寡」字會令人想到「寡婦」,這顯然是「不吉利」的。那麼一年之內有兩個立春日是否就大吉大利了呢?也不盡然。有些地方,「雙春雙喜」的說法,意思是在雙春之年大辦喜事「雙春沖雙喜」。閏月,是指該年在農歷年中一年有十三個月。由於「閏」有「滋潤」、「豐收」之意,象徵夫妻愛情滋潤,恩愛和睦。如果雙春兼閏月,自然是喜上加喜了。
總之,不管什麼樣的說法,以及怎樣一種講究,歸根結底都反映了人們避凶求吉的美好心願核對不可知事物的極力迴避。婚期確定後,雙方父母就可以發出請柬,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婚禮,親友接到請柬,一般來講即便去不了,也要送禮。
『叄』 中國民間婚喪習俗有哪些
1、定婚
媒人撮合,通過合八字,雙方父母同意,視為定婚。
2、結婚
也叫過門,要擇良辰吉。出嫁時,有哭嫁的習俗,其歌詞內容大都是講父母養育子女的艱難,罵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新社會,破除舊俗,婚姻自由,但鄉間仍存在舊時的一些陋習,如要彩禮。
3、唱夜歌
「唱夜歌」是殯儀的一種儀式,也是舉哀。岳陽縣老人、大人死了,一般都要殯儀,在鄉間的一些地方到今仍然保存古老的習俗——「唱夜歌」,入夜之後,歌手帶著孝子們圍著靈柩兜圈子,一邊擊鼓,一邊謳歌,其聲調悲切。
4、坐夜
一夜之間,除了唱歌外,則是敲鑼打鼓,放鞭,和向死者鞠躬作揖。親戚朋友整夜在靈柩邊靜坐、聽歌,俗稱「守孝」或「坐夜」。
5、選擇墓地
選擇墓地,用青磚,石灰砌起墓穴(架空,不封門)。人死之後,將棺材放進坐基中,封上門,即成墳墓。現在自改革殯葬,號召要求舉行火葬以來,群眾一改過去的習慣,只有少數偏僻鄉村,此種舊習仍有存在。
『肆』 婚姻習俗中的飄香,跑全場指的是什麼
據說有的女子一夜間要接待好幾個男子,光顧者越多越體面、光彩,稱之為「飄香」;有的小夥子一夜能串幾個村的棚子,叫做「跑全場」。
如果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經得住考驗,確實情侍嫌如投意合,愛得專者數一、執著,那麼,快則幾個月,慢則一年半載,便可海誓山盟,定下終身。雙方關系一確定,男方就得履行明媒老啟正娶的手續,一旦明媒正娶,舉行了結婚典禮,就生兒育女,組成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這樣的社會細胞還是相當穩定的。
青春棚世代相傳,演繹著無盡的羅曼史。
『伍』 中江有哪些風俗
1、觀音會
中江觀音會為每年的農歷二月十八日,信徒以婦女居多。屆時,人們從廟中抬出觀音大士的塑像,打著各種彩旗幢幡,手捧香爐祭品。由鑼鼓音樂引路,組成宗教儀仗隊伍,參加遊行。
2、佛祖會
佛祖會定於農歷四月初八,據說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佛祖會要組織盛大的遊行,由僧尼及信徒,將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種傳說的佛像、韋馱、護法、鬼神等,沿街信徒遙拜叩頭,燒香獻果。
3、倉山大樂
倉山大樂,源於周代,被稱為音樂活化石。既有北方鑼鼓雄渾、粗獷、豪放的特點,又有四川鬧年鑼鼓雋秀的風格。2007年,被列為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4、倉山太婆龍燈
逢節日,一群太婆舞龍上街,這樣的地方風俗恐怕不多,而「太婆龍」如今已成倉山一絕。倉山人親切地稱這些舞龍燈的太婆為「我們的龍婆婆」。
「龍婆婆」共有24名姐妹,平均年齡67歲,年齡最大的黃碧清82歲。帝主廟里的舉沖大壩子就是「太婆龍」的訓練基地。「龍燈扭,龍燈轉,嚨轉嚨轉龍就轉。」一邊打著鈸,一邊念著順口溜,「太婆龍」就舞起來。
5、端公舞
跳端公舞,也有三天三夜脊畝、七天七夜的。請跳端公舞的人大都是經濟條件富庶的家庭。端公舞是一種以歡樂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間舞蹈,它是巫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古楚民族的風情習俗。
端公舞櫻答森在民間祭祀活動中,藉以奉祀天地鬼神,為人祈福消災,是巫舞中的一種,是有著濃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古樸原始氣息的祭祀歌舞。
(5)中江縣婚姻民間有什麼民俗擴展閱讀
風俗特產
中江擁有享有「音樂活化石」之譽的倉山大樂,太婆龍燈特色民間藝術文化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江手工掛面,以及八寶油糕、中江丹參、中江白芍、中江柚、中江雙龍粉條等均為中江的特產。
中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
1、音樂:倉山大樂。
2、舞蹈:倉山太婆龍、積金火龍、船工彩蓮船、端公舞、回龍小金龍、興隆金毛獅、廣福桃花龍。
3、戲劇:倉山木偶戲。
4、文學:古銅山「三蘇」傳說。
5、傳統手工技藝:中江掛面製作技藝、中江花石生產技藝、張氏中草葯燒酒麴製作技藝、中江竹編。
6、中江掛面:開創於南宋紹興年間,盛行於元代,現馳名國內,遠銷國外。2007年,中江掛面製作工藝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7、倉山大樂:當地又稱倉山宮廷大樂,是流傳於倉山鎮的一種民間打擊樂類的鑼鼓樂。相傳始於周文王慶祝戰斗勝利的音樂表演,歷經幾千年發展,傳承至今,現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陸』 見四川男朋友家長有哪些習俗當地男方有什麼風俗 他是德陽中江縣
這邊見亂山家長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習俗,一般就是禮貌性的見見面,表現大方得體就可以了,可以給家長帶點小禮物什麼的都可以,如果非要說有喚尺什麼要注意的話,一定要先跟你男朋友問問他家裡有沒和陪高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或者避諱的。其他的應該就沒有什麼了
『柒』 什麼是婚姻習俗
中國傳統婚姻習俗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大體可分為兩種形式,一類是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一類是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即種的繁衍。如果說前者主要出於人類自身的生存需要,則後者主要是出於維系種的延續及族群的發展。此外,婚姻還為人類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提供了一個科學的、可資參照的行為模式,正如《周易?序卦》中所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因此,人類的婚姻生活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確保種的繁衍及構建社會行為模式的雙重功能。
一、婚姻釋義
人類社會的婚姻制度是從原始社會的群婚發展而來的。那時「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 處於不分輩分,不分血緣的「血親群婚」狀態。由於性關系的混雜與孕期的綿長,當時的人們還很難意識到男女媾和與生兒育女有什麼必然聯系,性只是一種感官的享受,所以,人們「知母不知父」。即使進入母系社會時期,以母系為主的不穩定的對偶婚常常也會產生知母不知父的情況。因此,在許多民族的史詩中,其最早的祖先往往是一位女性,即「始祖母」,她受了某種自然物的感應生下了這個民族的男性祖先。在中國漢族早期歷史文獻中也出現了許多「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說法。如簡狄吞燕卵而生商的始祖契,姜嫄履大人跡而生周的始祖棄等都是很好的例證。這些古老的傳說雖然有神化聖人的作用,同時也反映出了人類早期對婚育的無知。正因古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氏便隨母系而定,所以,早期族群多以帶有「女」字旁的姓氏居多。
隨著人們對生育本質了解的深入,婚姻形式開始從長幼無序的混亂狀態,慢慢過渡到了同輩份之間的族內婚階段。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載伏羲、女媧兄妹二人成婚繁育人類的故事,實際便是這種原始婚姻形態的折光。神話說:「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昆侖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取婦執扇,象其事也。」 這是唐人留下的一則神話。這類神話故事在漢族古文獻和少數民族口傳神話中有很多異文,其中的人物不同,結婚的背景不同,祈禱天意的手段也各異,而它們的共同之處是親兄妹之間的婚配。這說明在早期人類社會中,兄妹互為夫妻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此後,當人們意識到「同姓相婚,其生不繁」的道理後,氏族內婚制便開始向氏族外婚制過渡,開始了兩個不同氏族之間的男女互為夫妻,而親兄妹之間的婚姻便被徹底排除了。
兩性之合俗謂「婚姻」,那麼,為什麼要用婚姻二字呢? 《白虎通》雲:「婚姻者,何謂也?婚者昏時行禮,故曰婚。姻者,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說文》亦雲:「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 為什麼婚禮一定要在黃昏舉行?此當與古代的搶婚習俗有關。搶婚又叫「掠奪婚」,是早期人類的一種比較原始的婚姻形態,也是古代部落間為增加人口用戰爭手段掠奪婦女的一種野蠻和強制性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形式曾普遍流行於各個民族。「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 在《易經》中不止一處提到「匪寇,婚媾」,就是對古代搶婚習俗的形象描述。因為是使用暴力搶親,有夜幕掩護自然更容易得手。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婚姻形式在中原早已消失,但於黃昏時分舉行婚禮的習俗卻在許多地方保留下來。在邊遠地區,至今尚能找到許多搶婚的鮮活資料。例如,在雲南景頗族中,如幾個小夥子同時愛上一個姑娘,便會有人搶先下手,強搶為妻,但其後仍需托媒人周旋,重付聘金,這種婚姻在當地被稱為「迷魯」。此外,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也有程度不同的搶婚習俗,有真搶的,也有假搶以節約嫁娶之資的。
二、傳統婚禮程式
婚禮是人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大禮,故自古便稱之為「婚姻大事」。人們之所以如此看重,是因為它標志著一個人步入了建立家庭,發展家族的重要階段。婚姻在種的延續上,具有決定意義。
中國的傳統婚姻模式,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定型,在今天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將婚禮分成六個不同階段,並舉行六個規模大小不等的儀式,故古稱「六禮」。這「六禮」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1、納采 納采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程序是: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再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周代之前,用禮是分為不同等級的,公卿納採用羊,大夫用雁,士用雉,後一律用雁。關於古禮用雁,也有不同解釋,較早的說法是:雁是一種「木落南翔,冰泮北徂」的候鳥、隨陽鳥。《白虎通》雲:「贄用雁者,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 以後又有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之說,取其對配偶的忠貞,這實際是封建時代宣揚貞婦烈女的結果。按古禮,雁一律用活的。近代,納采求婚與問名儀式逐漸合並舉行,人們也不再用活雁,轉而用家鵝或木雕的大雁替代。在古代「六禮」中,除納征外,其餘五項都要用雁。
2、問名 這是求婚後托請媒人問女方姓名、八字,准備合婚的儀式。古代問名儀式是:「賓執雁,請問名」,主人同意後,賓入,賓開始說「問名辭」:「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 以謙虛口吻詢問女子名號,這里所說的卜,是占卜男女生辰八字、命相陰陽是否相合,天意是否吉祥等等。因此,問名禮是六禮中迷信程度最大的部分。占卜時要考慮年齡、生肖、五行等諸多禁忌。
如若年齡相當、生肖相宜、五行相生,在有些地方,還需占卜天意。方法有多種,比如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寫在紅紙上,用兩碗清水壓在神前,三天後如潔凈如初則為大吉,掉入污物則為不吉。再如點燃兩支香,燃燒後燒得整齊,意味著新人可以白頭偕老,燒得不整齊則意味著兩個人不是同命鴛鴦,不能結婚。當然,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不足憑信。
如雙方五行相生,屬相相合,占卜無凶,就可以進入訂婚階段。
3、納吉 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結果通知女方的儀式,後世也叫「訂盟」,現稱「訂婚」。訂婚是婚禮中的關鍵儀式。古俗照例用雁,以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後來隨著買賣婚姻的發展,經議婚到定婚,實際上已經進入「小聘」階段,俗稱為「送定」、「過定」、「定聘」、「過小禮」。舊式婚禮,此時多用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禮燭,也有用豬、用羊的。老北京的傳統是滿人必送如意、荷包,漢人則重戒指(金銀各一),此外還有其它首飾。送定禮過後,就表明婚約已成,男方准備迎娶,女方准備遣嫁。但婚期並沒有定,有時還要拖上幾年,等各方面條件都成熟後,再進入納征階段。
4、納征 又稱「納幣」,是訂盟之後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進入成婚階段的重要儀禮。征,在這里是「成」的意思。幣,在上古特指皮帛,以後才逐漸發展成聘金。這項成婚禮又被稱為「完聘」、「大聘」或「過大禮」、「放大定」等。此時,男方往往備有禮單,裝禮品的箱籠由人挑抬,甚至伴以鼓樂,在媒人和押禮人的護送下前往女家。這項儀式通常採取「回禮」的做法,即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退回男方,也有的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義,數目取雙忌單。按漢代《儀禮?士婚禮》的規定,納征的禮物應是「玄纁、束帛、儷皮」。 其中 一束「束帛」為五匹,但是每匹帛的卷法是兩端對卷,一束共計十端,仍為雙數。古俗聘禮的「儷皮」也是一樣,「儷」是雙數,儷皮則指成對的鹿皮,可見,聘禮取雙的傳統已經傳承了數千年之久。舊時北京送聘禮儀式多在上午舉行,時間也多定在迎娶前的兩個月或一百天。聘禮照例要用如意、鵝籠(活鵝一隻或一對,用胭脂染紅,為古代奠雁習俗的遺留)、酒海(紹興女貞酒一至四壇不等,與鵝籠數同)、魚池(內放活鯉魚兩尾,象徵魚水同歡、吉慶有餘)。此外還有首飾、綢緞衣料、龍鳳喜餅、豬肘羊腿(為給媒人的禮物,俗雲「媒人跑斷腿,賠她豬羊腿」)、各色喜果、雞鴨蛋、茶葉等等。以上聘禮由往往請專營此業的喜轎鋪送去。
5、請期 是婚前去女家商定結婚日期時舉行的儀式。古俗用雁。婚期確定的規矩一般是男定月,女定日,以避開女方經期。民間俗稱「提日子」或「送日頭」。請期禮品從簡,也可在送聘禮時把婚期商定。
6、親迎 是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這項儀式是古代婚禮的主要過程,甚至有的人認為只有「親迎」這一環,才是真正的婚禮,而前五項儀式只能算作議婚、訂婚等過渡性儀禮。親迎禮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瑣碎的儀式。迎娶前一天女方要將嫁妝送往男家,嫁妝的多少以抬論,王府嫁女,不少於120抬。貧者四抬、六抬,有時甚至有上不了抬的,就在喜轎鋪雇幾個「窩脖」扛過去。嫁妝因家庭經濟狀況而定,但都有固定的套路,過去有嫁妝鋪精通此道,專為人備置嫁妝。舊北京滿族比漢族的嫁妝要豐厚些,新房中所有傢具陳設皆由女方陪送,而漢族往往只管桌面上的東西和手使的東西。一般夜凈(尿盆)、子孫盆(洗澡盆、洗衣盆等)、長命燈是必須要有的,是女人出嫁的「三宗寶」。
親迎儀式有兩種,一種是迎親,一種是等親。迎親用轎一律「雙頂」,新郎乘一頂,另選全福小男孩乘一頂(名曰「壓轎」)前往女家迎娶。等親用轎一律用「單頂」,新郎於家門外迎候。從女家起轎時,女家向新郎獻四喜湯茶,迎親隊伍返回男家後,由門外進入室內的全過程形式最多,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巹禮 ,入洞房,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驅邪祝吉的儀式,如跨馬鞍、過火盆、射邪氣、坐床、吃子孫餑餑、鬧洞房等。
婚後第三天新郎伴新娘回門,叫「歸寧」、「省親」或「回門子」。此後每年都有與此相關的家慶,即結婚紀念日,但傳統上,中國人並不重視結婚紀念日
『捌』 問: 四川德陽中江的訂婚,婚禮習俗誰知道
結婚事宜:
1,選擇陽歷的雙日
2,選擇多個不同版本的黃歷,盡量選一個都說「宜婚嫁」的日子(因為黃歷有不同的版本)
3,婚禮盡量不要殺生,金玉良言正含首。擺素的婚宴,功德無舉數量,多福多貴。
如果婚禮那天沒有這個善緣,非要殺生大擺宴席,那麼直好盡量避免選擇「十齋日」。
因為十齋日殺生罪孽加倍,而且婚宴當天殺生會全部算在新人頭上。這就是為什麼宴席擺的生猛海鮮越多,新人今後感情越不好,小孩子越體弱多病。
(十齋日網上馬上可以查到,注意十齋日指的是陰歷)
滿足了這幾個條件的日子,都是好日子,然後選個自己喜歡的數字就好了
《玄學問答》144:
結婚之日一般選陽歷的雙日比較好。 a
結婚之前不要亂講話,在新房中也不要亂講話,言行舉止還是要莊重。
不要把新房弄得亂七八糟,要干凈;熱鬧一點也是需要的。
新房可以掛些山水畫,會帶來好的氣場。
雙人合影的婚紗照可以掛在客廳一個禮拜或者更長時間,但是不要超過一個月。
卧房床頭不宜掛放雙人合影,可以掛單人照。
酒宴以素食為最佳,做不到素食也要盡量避免活殺的動物,實在避免不了的話要多念往生咒老純
——《玄學問答》
『玖』 結婚時有哪些習俗
大喜之日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鋒碰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銀鎮談,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旅猜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鬧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