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時候漢民族婚姻有那些風俗
相親
舊時男女授受不親,女子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深處深閨,難睹芳容。在經過媒人說合之後,男方一般會提出看一看的想法,這種在媒人的帶領下都女方家裡初次訪問的活動被稱之為相親。
古代相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男方父母或者是嬸嬸,姑姑等出面,擇日走訪女家。女方家長一般都會叫女兒出來露露面,如倒茶,男方家人順勢看下女方的容貌,身材、體態,舉止等。有時相親時還要看首相,不過不會像算命看首相那麼誇張,一般只是根據女子手掌的軟硬,粗細來判斷女子的福氣,手掌柔軟,皮膚細,說明是好命。骨骼突出,肌肉僵硬,皮膚粗糙,就說明是惡相,很多地方還很忌諱女子是斷掌,認為斷掌命硬,註定要剋死丈夫,男子斷掌則認為是要當大官。另一種是男子由媒婆或者是尊長帶到女家進行相親,一般相親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決定時間並通知男女雙方,雙方都應該做好准備,男方要帶些禮物,禮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打動對方父母的心當然就更好了。作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應盡力收拾打扮得端莊漂亮,以獲取對方的青睞。男方在觀察女方的同時,也在接受女方的審視。但男女雙方並沒有長坐傾談,,女子只是稍微現身一下,便躲入內室,留女方父母及其他親屬與男方交談。如果女方留下男方款待,一般說明他已得到了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認可。男方如果感到滿意,都會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給女子一個小紅包,俗稱「見面禮」,或者連女方家庭其他成員也得搭上一份。
納彩
納彩,就是男方請媒人向女家說明締結姻親的請求,是傳統禮俗程序中的一種,稱為現在的「提親」、「說媒」。舊中國時行包辦婚姻,青年男女沒有自主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後世通行的婚聘條件,便是人們常聽說的「門當戶對」。「門當戶對」除了家族社會地位以外,還有經濟條件、家族世系、職業等,結婚當事人本身的條件也給予考慮。
盡管是婚聘的第一步驟,納彩也是要攜帶禮品的。古代用雁,所以這個儀式也稱作「奠雁」。納採用雁,有一定講究:「雁候陰陽,待時乃舉,冬南夏北,貴有其所」。雁是候鳥,冬天飛往南方,夏季則生活在北方,來去有時。納採用雁,實際就等於告訴女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應該像雁那樣適時選擇其所在。
後市納彩的禮物大大豐富了,有時多達50多種。如漢代的納采禮物就有鴛鴦,九子蒲(或墨)、雙石、無色絲、長命縷、蒲帶、棉絮、卷柏、嘉禾、阿膠、乾漆、魚、鹿等。這些禮物都有先鋒贊文,提及這些禮品的象徵意義,民俗中將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禮品分為四類:
(1)表示吉祥的,如以羊代「祥」,以鹿代「祿」;
(2)與夫妻好合的祝吉物,如膠漆的和諧,鳳凰的合儷,鴛鴦的和鳴;
(3)象徵以男性為主的夫婦關系的,如以候雁陰陽喻妻從夫,以蒲葦喻婦女的柔順,以附生於山頂、屈從成性的卷柏喻婦女的服從;
(4)表示一般德性的如舍利獸廉而謙,受福獸體恭心慈,烏鴉反哺、孝順。
問名
問名,即請媒人持帖去問女方的姓名及其生辰八字,以便回去占卜吉凶,相當於後世的「請八字」。古人陰陽等信仰觀念極重,有五行相剋相生之說,又有屬相相合相沖之說。一事不合,婚事便沒有成功的希望。無論古禮還是後世,擇偶考慮的並不僅僅是上述的命相等等,因而問名還包括女子為誰氏所生,是親生還是收養,是正室還是繼室所生。問名也攜禮物,古禮也用雁,大概納彩、問名是一次進行的,後世的納彩、問名就是如此。有的地方問名之後,男女家雙方要交換「草帖子」,也就是各自通告各自的情況。
古人對「生辰八字」十分看重,它是決定男女締結姻親的主宰。正是因為信奉八字能判斷出一個人命運的好壞,所以很多做父母的在女兒出生之後就趕緊請算命先生給找一個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將來長大後合婚時合不成。如此一來,很多婦女出生的年月日都是假的。
納吉
在問名和納吉之間,有一個內容並不算簡單的「地下工作」,即合婚,這也可以看做是納吉的一部分。我國傳統的婚姻不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依據,也把「天神之光」作為依據,問名之後的工作,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考察雙方締結婚姻的可能性。這一系列的活動就是合婚,後世俗稱「批八字」。婚姻能否成立,這是最為要緊的一關。
關於八字合與不合,民間流行有許多俗謠,相合的如「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不合的有「金雞怕玉犬,猴豬不到頭」,如此等等。可見,「批八字」的社會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把各地的此類俗語收集到一起,就會發現其矛盾百出。
納吉之後,婚姻之事於是定,雙方交換的帖子類似於後世的結婚證書。此後,男女雙方都受到社會倫理的約束,婚姻的終止再不是隨便的事,而要經過雙方的協商或外人的調解。同時,男方逢年過節都要給女方送禮,有些地方稱之為「綴節」,並且還要供給女方四季衣物。正是因為納吉的這種特殊意義,人們才對其象徵性代表——帖子,格外重視,好多地方稱其為「龍鳳帖」。
納征
納征,是男方迎娶女方必經的程序,亦即後世的的過禮、送嫁妝、下彩禮。納征,北方叫「過大禮」,也稱「完聘」、「大聘」。男家去女家送聘禮必須選擇偶數的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與親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等,攜帶聘禮去相親。所帶聘禮包括金花(簪)兩對、金環(金鐲)一對、金戒指(一隻金的,一隻銅的)一對、豚肉、喜酒、羊、糕仔、紅綢二尺四寸、烏沙綢七尺、蠟燭四對、爆竹、禮香兩把、耳飾兩對,姜花、禮餅等。完聘的聘禮,都陳列在由兩人扛抬的大食盒上,然後按順序吹鼓手走前,媒人押後,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
接過聘禮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再加上十二種禮物送還男家作為答禮。然後再由女家向男家奉茶,最後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種豐盛的酒筵款待的男家要給每桌酒席奉送銀錢謝禮。
這時男女雙方都要宴請親友,表示兩家已結成秦晉之好。
定盟
定盟之禮又叫文定,又叫小聘,也就是現在的訂婚禮。送定,擇吉日,由男家備送聘禮到女家。聘禮為:紅綢(用金字甲庚別在紅綢或安金字於帖內)、金花、金戒指、金耳環、羊、豬、禮燭、禮香、禮炮、禮餅、連招花盆(取義連生貴子吉兆),石榴花(取義多子)等。媒妁及男家父母或其親戚陪同前往。女家接受聘禮的大部分,備十二品件回贈,禮餅則分贈親戚朋友,作為訂婚通知,此叫「分餅」。受贈親朋,日後須贈結婚禮物。
擇期
傳統觀念中,婚嫁迎娶的日子是很重要的,必須慎重對待,以求趨吉避凶。在人們眼裡,挑選一個良辰吉日結婚,新人就可以一生幸福,吉祥如意,因此,選擇什麼樣的日子結婚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
過去,擇定婚期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將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讓算命先生推算黃道吉日,擬定婚期,不能有任何沖犯和刑克。此外,還有一些禁忌婚期的說法也影響著一些人。無春之年,又稱寡年,盲年,「寡」字會令人想到「寡婦」,這顯然是「不吉利」的。那麼一年之內有兩個立春日是否就大吉大利了呢?也不盡然。有些地方,「雙春雙喜」的說法,意思是在雙春之年大辦喜事「雙春沖雙喜」。閏月,是指該年在農歷年中一年有十三個月。由於「閏」有「滋潤」、「豐收」之意,象徵夫妻愛情滋潤,恩愛和睦。如果雙春兼閏月,自然是喜上加喜了。
總之,不管什麼樣的說法,以及怎樣一種講究,歸根結底都反映了人們避凶求吉的美好心願核對不可知事物的極力迴避。婚期確定後,雙方父母就可以發出請柬,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婚禮,親友接到請柬,一般來講即便去不了,也要送禮。
㈡ 中國古代婚嫁禮儀有那些
古代婚嫁的禮儀
婚禮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認為是人生中最大的禮儀。和其他習俗相比,婚嫁禮儀隨世情而多變。從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類當時文明教化的程度。古代的婚姻中間有許多繁瑣的程序,盡管如此人們卻也都認認真真,絕不馬虎,目的只有二個:一是使婚姻得到社會的確認,二是為新婚夫婦清除邪惡,祈求美滿幸福的生活。時下有一部分年輕人在結婚的時候,為了使自己的婚禮與眾不同,又有一部分開始走向了傳統。在這里我將我國古代的婚嫁禮儀與大家做一下介紹,以作為大家的參考。
一、說媒
「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在傳統的婚姻中,男女雙方必須經過媒人的說合才能喜結連理。媒人可以主動的攬活,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也可以是受人之託,成人之美。還有一句話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批八字與推生肖
古人十分講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婦,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後便交給算命先生推算,看與兒子合不合,俗稱「夾吾夾」。如果女命克夫或與兒子的八字相沖,兩家便不能結成姻親了。也可以將寫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於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內,如家中平安無事,男女雙方能成為親家。關於推生肖,民間有許多俗謠,相合的有: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擔挑,蛇虎如刀挫,龍兔怕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等等。
三、定聘
定及定議,聘又稱小聘,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定婚禮。定聘時必須用一種大帖,故鄉人稱定定日為回大帖或者是壓大帖。帖之外又有聘書,俗稱婚書。聘書一般都由男家備辦。定聘之前一切禮金都已定列成禮單。男家只納禮金的一小半,俗稱上半禮。定聘時也可以以金戒指為定聘禮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兩家皆設宴席,宴請親朋好友,參加者只湊熱鬧,並不送禮。
四、送禮
送禮大約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兩個月內進行,送禮最重要的是送禮金。由於定聘時已拿上半禮,這時全部納完俗稱下半禮。其他的禮物列成禮單,夾在禮書之內。禮單上面必須有布帛、綢緞、紗羅之類,這些布料是為新婚縫制衣服的。女家也要回些禮物,繕好禮書交來人帶回。送禮之後,距婚期已經不是太遠了。
五、迎親
迎娶的當日,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媒人先導,接著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盒隊,浩浩盪盪、魚貫而至。花轎一到,女家奏樂鳴炮相迎。迎親的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後,花轎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並在媒人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們行過禮後,伴娘就挽著新娘上花轎了。上轎時,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對父母的依戀。娶親的歸路,必須走另一條路,也叫不走回頭路。
六、拜堂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舉行拜堂儀式。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拜堂意識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
通贊:新郎新娘進香。
引贊:跪,獻香。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後就是電視劇裡面常見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最後才進洞房。
七、鬧洞房
鬧洞房主要是由於古代婚姻都是父母親包辦的婚姻,男女雙方在結婚前都沒有任何的接觸,有的連個面都沒有見過,更談不上了解和熟悉了。現在一下子成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這么一個鬧洞房的過程,就可以改變那種出現冷漠的氣氛,使新人盡可能的減少生澀之感,盡快地使小夫妻進入親熱的狀態。所以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越鬧越喜,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以及新婚三日無大小的說法。
㈢ 古代的人結婚習俗有哪些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鬧洞房。
㈣ 古代女子出嫁有哪些習俗
在婚俗方面,從古自今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但婚禮上所要創造的氣氛--隆重、熱烈、喜慶、吉祥始終沒有改變。
中國古代結成婚姻有六種禮儀程序,稱為六禮,如納彩(送禮求婚),納吉 (送禮訂婚)、迎親等。 在過去,小夥子看上了一位姑娘,就請媒人到女家說親,此時,男方不但要給媒人一些禮物,而且還要讓媒人捎些禮物到女方家,此時,媒人將寫有雙方姓名、年齡的帖子進行交換。 如果雙方大體同意,就開始相親,這時男方主婦擇吉日去女方進一步了解女方的情況,比如,女方家的經濟、姑娘的品德、相貌等,也有女方家長去看未來 的女婿的,但在古代,女子是不能去相看未來的丈夫的。現在正好相反,多數是女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去男方家了解情況,在北京一些農村,如果女方和家長能留下吃飯表示就相中了。 ]
訂婚是婚嫁禮俗中最主要的一環,雖是民間約定俗成,但它卻常常起到法律的作用。訂婚往往是由男方送給女家和姑娘訂親禮物,在中國南方溫州,人們把 一對戒指看成是圓圈,在古代象形文字中表示永恆,以表示婚事不變。傳統的觀念是訂婚之後是不能中途變更的,也不允許再與別人議婚,把訂婚看成一種法律 。 雙方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後進入到迎娶,這也是在古今婚禮中最繁瑣、最復雜 、最熱鬧的一項活動。
迎親的當天,新娘一般都穿表示吉祥喜慶的大紅服飾,現在也有穿白色長裙的習俗。新娘在離開家時,邊走邊哭,表示對家中的留念。新娘來到新郎家,婚禮儀式開始。在一些地方,女方要跨院內的一個火盆,為的是燒去不吉利的東西 ,使夫妻日後生活紅火。 新娘進入房間後,儀式一個接著一個。首先是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父母; 三是夫妻對拜。然後,喝交杯酒。在新房裡,新人還相互剪一些頭發,作為夫妻關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起來。
婚禮的高潮是婚宴,也叫「喜宴」。所以人們把參加婚禮說成是「喝喜酒」 。在民間喜宴講究排場,因為它是表示婚禮隆重程度的一個方面,所以倍受重視 。席間,新娘要親自為客人斟酒,夾菜,感謝客人的光臨。 新房又叫「喜房」、「洞房」,鬧洞房是婚禮最後一項活動,參加者多是未 婚男女青年。人們想盡各種方法取樂,或給新人出難題,或做逗笑的事,或讓新人表演節目等,目的是為了增加婚禮歡樂的氣氛,令新人終生難忘。
㈤ 中國古代結婚典禮中有哪些風俗最經典
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分述如次:
一、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候鳥,取象徵順乎陰陽之意,後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二、問名:是求婚後,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備合婚的儀式。三、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後發展到用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四、納征: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後來,這項儀式還採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五、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六、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於社交關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系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親迎的季節,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立,適逢農閑,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禮」過後,進入過渡期,新婦回娘家的「歸寧」,一直到新婦進入育產期,第二代再行誕生禮。從此,婚禮只作為一種家慶紀念日,按周年慶賀(滿一個「花甲」舉行隆重慶賀儀式,叫辦重婚酒),年年值慶,直至終年。在國外,結婚二十五年做銀婚禮。結婚五十年做金婚禮。這些都是婚禮的追憶儀式了 .
㈥ 中國古代婚俗的從古至今婚姻的習俗
又據史料記載,兩漢之際,已經有了賀婚的習俗和新婚之夜聽房的習俗。據《漢書·宣帝紀》記載:「五鳳二年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漢宣帝這一詔書的目的,就在於提倡老百姓在婚禮上設酒宴慶賀。又據《漢書·袁隗妻傳》記載:袁隗與妻子進入洞房後,夫妻倆在說悄悄話:
隗又曰:「弟先兄舉,世以為笑。令處姊未適,先行可乎?」對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問曰:「南郡君學窮道奧,文為詞宗,而所在之職,輒以貨財為損,何邪?」對曰:「孔子大聖,不免武叔之毀;子路至賢,猶有伯寮之 。家君獲此,固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帳外聽者為慚。
可證漢代已有聽房的習俗。 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征(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采,今稱 「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 「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 「過文定」或「小定」。
納征: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征,今稱 「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 「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2.換庚譜
媒人提親後,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沒有相沖,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作為訂親的最初憑據。
3.過文定
為 「過大禮」之前奏,通常在婚禮前一個月舉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備三牲酒禮至女家,正式奉上聘書。 擇定良辰吉日,在婚禮前數天由好命佬將新床搬至適當位置。然後,在婚禮之前,再由好命婆負責鋪床,將床褥、床單及龍鳳被等鋪在床上,並撒上各式喜果,如紅棗、桂圓、荔枝幹、紅綠豆。安床後任何人皆不得進入新房及觸碰新床,直至新人於結婚當晚進房為止。
結婚當晚,新人進新房後可讓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稱為 「壓床」,取其百子千孫之意。
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古時認為 「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 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夕,擇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即一小時前),進行上頭儀式。這種儀式須由 「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別是男女雙方的長輩或親友,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
一對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應選擇一個看見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龍鳳燭,點起清香一炷,連同蓮子、紅棗、湯丸三碗,每碗六個或九個、生果、燒肉及雞心向天參拜。男女雙方並要准備尺、鏡、剪刀、即所謂 「龍頭鏡、較剪尺」,取其光明繼後之意,讓「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上頭象徵一對新人已步入 「成人」階段,並祝福他們同偕白首。 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攜著花球迎接新娘。當抵達女家後,第一關便是 「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是」,眾姊妹滿意後才開門。入門後須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過開門利是後,應從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給男家兄弟,上寫 「姊妹茶點金」。
新郎應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製花球)。
新郎順利入門後,姊妹應以茶點招待兄弟。
開門後,新娘應由大姐或伴娘帶領出來交給其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雙親奉茶跪拜(若依照舊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應站著奉茶給岳父岳母。不過現時已沒有這么講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准備兩封利是,分別為威旺金及滿堂利是,過門後交予家姑。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意指開枝散葉。 大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可加紅綠豆),用來 「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
吉時,女子出門時須由大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則便會帶來麻煩。但現時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車的。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應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
出門後,如果在送親的路上,遇到了另一拔新娘,無論門第貴賤,這兩個新娘必交換手帕,結拜為姊妹,其時,鞭炮齊鳴,賀之,謂為緣分。 三朝回門指在婚後第三天,新婦由夫婿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後再隨夫婿回家。
㈦ 古代訂婚習俗有哪些
我國古代的婚姻禮儀,有「六禮」之規。「六禮」指的是什麼呢?六禮即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通俗講就是分別指求婚、合八字、定婚、送聘金聘禮、擇定婚期、迎娶。這六禮定下了婚姻的基本程序,雖然,經過時間的推移,有了一些改變,但仍為歷代遵行。 清末民初,一般人家陪嫁被絮、對枕、衣著、櫥櫃、箱凳、梳妝台、桌椅、腳盆、馬桶、蚊帳等物。無論貧富,嫁妝中必有馬桶一隻,內裝紅棗、花生、桂圓、桔子之類,又稱「子孫桶」,以兆出嫁女「早生貴子」。現代廈門居民的婚俗,在農村地區依然沿襲了一部分改頭換面後的舊時習俗。
「送嫁妝」是婚俗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十分隆重。女家在嫁女前夕或數日,將陪嫁物品送至男家。婚期前夜或當日清晨,男女雙方要舉行「上頭」的成人禮。在將結婚之時,將兒女的頭發梳理為成年人的發式,稱為「上頭」。新娘在「上頭」之前,還須請「好命人」來「挽面」,即用紗線絞去臉上的汗毛。這種現象在廈門一些農村地區依然存在。 舊時習俗,「迎娶」是婚事中的高潮,最為熱鬧。結婚之日,男家張燈結綵、戶內外貼喜聯、窗貼喜字和吉祥圖案,門口張貼大紅雙喜字。迎娶新人的花轎隊伍陣容龐大,還有媒人、吹鼓手等,一路燃放鞭炮。到新娘家後,媒人要敲門三次,送開門人紅包三次才開門迎客,俗稱「射門娶新娘」。現代迎娶花轎換為小汽車,但敲門三次拿紅包後才開門的習俗城鄉多有沿襲。
舊習俗中的拜堂儀式,即拜「天地、高堂」及「夫妻對拜」的習俗在現代婚禮中依然存在,只是跪拜改成鞠躬了。「鬧洞房」又稱「耍新娘」,舊時民俗認為新婚「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以此增添喜慶氣氛,又有為新人驅邪避凶,使新人婚後吉祥如意、興旺發達之意。但有時會過於粗俗野蠻。現在鬧洞房的形式文明了許多。 婚後第二天,新娘早起向公婆請安「拜茶」。第三天的回娘家「做客」,及當晚回男家,娘家送童子雞(寓意傳宗接代)連頭帶尾的甘蔗(寓意從頭甜到尾)等吉利果品,婚禮至此結束。廈門有些家庭還有這種習俗。 總之,有些傳統婚俗在現代婚禮中依然保留著,只是換了一種新的形式、內容。在一些比較偏遠的鄉村,傳統婚俗則保留得比較完整。
㈧ 古代婚姻禮俗包括那些方面
中國古代婚俗指還真不少,比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古代的三書六禮。
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征(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采,今稱 「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 「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 「過文定」或「小定」。
納征: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征,今稱 「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 「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2.換庚譜
媒人提親後,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沒有相沖,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作為訂親的最初憑據。
3.過文定
為 「過大禮」之前奏,通常在婚禮前一個月舉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備三牲酒禮至女家,正式奉上聘書。
中國各地的結婚習俗都不盡相同,雖然結婚流程大致相同,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在結婚前需要格外留意。
㈨ 現在結婚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古代人結婚有哪些風俗
在古代,「洞房花燭夜」有「小登科」之稱,堪與金榜題名相媲美。而「洞房花燭」便是婚禮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時刻。
問名:其意思即指在納彩的同一天、緊接著緊接納彩之後所行之禮,即向女家主人訊問女子之名。
納吉:之所以要問名,是為了回去由男方主人占卜娶該女子是否吉利。如果吉利,男方就譴媒人至女方家中告知,此為「納吉」。
納征:納吉之後就是納征,即男方譴媒人向女家贈送聘禮,這是表示兩性婚姻關系的正式確立,所納之禮也最重。
請期:納征之後,男方要通過占卜挑選一個好日子成親,日期確定之後,須譴媒人到女方家報告。但報告時卻是先由媒人代表男方主人向女家主人請示婚期,此為表示謙虛不敢自專之意,故有「請期」之稱。當女家主人一再推辭之後,媒人才將男方選定的日子告訴女方主人。之後,便到了婚期親迎成婚了。
親迎:指到了約定的婚期,男方要親自去往女方迎娶新娘。
㈩ 寫論文 關於古代婚姻習俗和現代婚姻習俗的對照
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訂婚,不可悔改;
現代婚姻是雙方自願,婚姻自由,離合隨意,非常靈活。